6 质量计划与连续质量改进
质量控制六要素

质量控制六要素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或者服务达到预期标准的过程。
为了实现有效的质量控制,需要考虑以下六个要素:1. 质量计划:质量计划是制定质量控制策略的关键步骤。
它包括确定质量目标、制定质量标准和规范、确定质量控制方法和程序等。
质量计划的目的是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要求得到满足,并为质量控制活动提供指导。
2. 质量检验:质量检验是通过对产品或者服务进行测量、测试和评估来确定其质量水平的过程。
它可以包括原材料的检验、生产过程的检验以及最终产品的检验。
质量检验的目的是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符合质量标准。
3. 质量控制图:质量控制图是一种用于监控过程稳定性和识别异常的工具。
它可以通过绘制统计数据的变化趋势来判断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
常用的质量控制图包括控制图、直方图、散点图等。
质量控制图的目的是匡助识别和纠正过程中的变异,以达到稳定和可控的质量水平。
4. 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是通过分析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消除这些原因,从而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水平。
常用的质量改进方法包括六西格玛、PDCA循环、因果分析等。
质量改进的目的是持续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并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5. 培训和教育:培训和教育是确保员工具备足够的技能和知识来执行质量控制任务的关键因素。
通过培训和教育,员工可以了解质量控制的要求、方法和工具,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培训和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从而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水平。
6. 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是通过制定和执行适当的流程和规范来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
它包括制定流程和规范、监控和控制过程的执行、持续改进过程等。
过程管理的目的是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按照质量要求进行操作,从而达到预期的质量水平。
综上所述,质量控制的六要素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检验、质量控制图、质量改进、培训和教育以及过程管理。
通过合理的规划、有效的检验、科学的统计分析、持续的改进、全面的培训和规范的过程管理,可以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达到预期标准,提升客户满意度并增强企业竞争力。
质量控制六要素

质量控制六要素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在质量控制过程中,有六个关键要素需要考虑,分别是质量计划、质量标准、质量控制、质量改进、质量教育和质量保证。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六个要素。
1. 质量计划质量计划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它是指制定出实施质量控制的整体计划和策略。
质量计划需要包括质量目标、质量指标、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分工等内容。
通过制定质量计划,可以明确质量控制的目标和方法,为后续的工作提供指导。
2. 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衡量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依据。
它是通过对产品或服务的特性和性能进行评估,确定出合理的质量要求和标准。
质量标准可以包括外观、功能、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
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有助于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客户的期望,提高客户满意度。
3.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控制措施,确保产品或服务在生产过程中达到质量标准。
质量控制包括质量检验、质量监控和质量纠正等环节。
质量检验是通过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抽样检查,判断其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质量监控是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
质量纠正是针对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防止问题再次发生。
4. 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是指通过分析质量问题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
质量改进可以包括改进生产工艺、提升员工技能、优化质量管理系统等方面的措施。
质量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寻找问题、分析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5. 质量教育质量教育是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和技能的重要手段。
通过培训和教育,可以使员工了解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掌握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质量教育可以包括培训课程、培训材料、培训考核等形式。
通过质量教育,可以提高员工对质量的认识,增强他们对质量控制工作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6. 质量保证质量保证是指通过建立和执行一系列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稳定。
质量三字经质量管理“三部曲”:计划、控制、改进

质量三字经质量管理“三部曲”:计划、控制、改进做质量的都很善于总结,在工作中总结很多简便易懂的方法,如三字经,但有人把搞质量的三种死法也做了总结,好吧,一起来看看。
1、质量管理“三部曲”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2、质量概念“三个阶段”符合性质量的概念,适用性质量的概念,广义质量的概念3、质量检验“三种形式”查验原始质量凭证,实物检验,派员进厂(驻厂)验收4、质量检验“三种时机”进货或来料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或成品检验5、质量检查“三种方式”抽样检验,全数检验(百分之百检验或产品筛选),免检6、质量检查“三个项目”外观,尺寸,性能,7、质量“双三检制”自检,互检,专检。
首检,巡检,末检8、首件“三检制”工人自检,班组长复检,检验员检验9、不合格品“三种缺陷”严重缺陷(CR),主要缺陷(MA),次要缺陷(MI)10、不合格品“三种处理方式”返工返修,让步接收或降低,报废或拒收11、质量“三不”不接受不合格产品、不制造不合格产品、不移交不合格产品12、质量“三按”按图纸,按工艺,按标准。
13、质量“三员”产品质量检验员,质量第一宣传员,生产技术辅导员。
14、质量“三满意”服务的态度员工满意,检验过的产品下工序满意,出厂的产品客户满意。
15、质量事故“三分析”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事故的危害性,分析应采取的措施。
16、质量事故“三不放过”原因不明不放过,责任不清不放过,措施不落实不放过。
17、体系运行“三种态度”扯淡、扯皮、吹牛逼18、体系人员的“三种工作状态”上网、聊天、玩游戏19、质量部的“三种情况”哪都瞎掺和、投诉就找你、审核就牵头20、检验员的“三低”工资低、职位低、过错不低21、总经理的“三种质量承诺”支持你、奖励你、狠罚他22、外审员的“3种职业病”你策划了吗?你验证了吗?你关闭了吗?23、作业指导书的“三种情况”不知在哪!没人查看!看了白看24、质量员“三状态”出现问题------救火消防员状态;纠正问题-----到处求人状态;编写客户7步法报告----忽悠不赔钱状态25、质量人的“三心”责任心,细心,平常心26、品质管理“发展三阶段”质量检验阶段(QC)、统计质量控制阶段(SQC)、全面质量管理阶段(TQM)27、品质控制“三阶段”来料、制程、出货28、品质“严把三关”进料关、生产关、出厂关29、品质管理“三现”现场、现物、现时30、品质检验“三种方法”全检、抽检、免检31、品质判别“三种结论”合格、特采、拒收32、品质抽样检验“三种方式”一次抽检、二次抽检、多次抽检33、品质管制“三个阶段”品质开发、品质维持、品质突破34、品质“三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失败成本35、品质管理“三注重”注重过程、注重预防、注重细节36、品质控制“三方法”自检、互检、专检37、品质检验“三方法”首检、巡检、终检38、品质管理“三不放过”不查清原因不放过、不追查责任不放过、不落实改善措施不放过39、品质管理“三追求”追求零缺陷、追求零差错、追求零投诉40、品质管理“三颜色”红色(不合格)、黄色(返工/返修)、绿色(合格)41、搞质量的“3种死法”1)、累死--真心真意的去搞质量;2)、闲死--弄虚作假的去搞质量;3)、怨死--只要出了问题,就是质量问题。
质量改进与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质量改进与连续改进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质量改进和连续改进,并确保产品和服务实现最高标准。
本制度依据《公司法》《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订立和执行。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全部部门和员工,包含生产、研发、销售、行政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定义•质量改进:指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进行分析、评估和优化的过程。
•连续改进:指对企业整体运营和业务流程进行分析、评估和改良的过程。
第二章质量改进管理第四条质量改进策划1.全部部门应依据实际需要,订立质量改进计划,并向上级部门报备。
2.质量改进计划要包含目标、时间布置、资源需求和实施方案等内容。
3.上级部门应对质量改进计划进行审批,并依据实际情况提出修改看法。
第五条质量掌控1.全部生产和服务环节必需依照质量标准执行,严禁使用不合格料子或产品。
2.对每个生产和服务环节进行质量掌控,确保每一步骤都符合质量要求。
3.若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刻停止生产或服务,并进行追溯和矫正措施。
第六条质量改进评估1.定期对质量改进计划进行评估,分析改进效果和达成情况。
2.依据评估结果,对质量改进计划进行调整和优化。
第七条质量改进记录和报告1.全部质量改进活动必需进行记录,包含改进方案、实施过程和问题发现等。
2.每个部门应定期向上级部门提交质量改进报告,认真说明改进活动和效果。
第三章连续改进管理第八条连续改进策划1.企业应建立连续改进主管部门,负责整体运营和业务流程的改进。
2.连续改进部门要订立改进计划,并与各个部门合作推动改进工作。
第九条流程改进1.对企业内各项业务流程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存在问题和瓶颈。
2.订立流程改进方案,并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后实施。
3.对改进后的流程进行监控和评估,收集反馈看法并及时调整。
第十条绩效改进1.对企业内部绩效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存在问题和改进空间。
2.订立绩效改进方案,并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后实施。
3.定期对改进后的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估,依据结果进行调整和优化。
全员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

第二节 PDCA循环
9.采用PDCA(Plan—Do—Check—Act)循环方法,推动连续改进。
10.设定改进目标,订立认真的改进计划,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限。
11.执行改进计划,并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
12.依据评估结果,采取适当的矫正措施,确保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第三节 经验共享和借鉴
第二节 质量策划
1.通过市场调研和客户需求分析,订立质量策划,包含质量目标、质量计划、质量指标和质量保证掌控措施等。
2.质量计划要细化质量目标,明确各工作环节的具体任务和责任人,确保各项质量活动有序进行。
3.质量指标要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保证明现质量目标。
第三节 质量掌控
4.定期开展质量检查和掌控活动,包含产品抽样检测、流程监控等,及时发现并矫正质量问题。
5.实施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如六西格玛、质量函数打开等,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6.进行内部质量审核,评估各部门的质量工作,发现问题并给出改进措施。
第三章 连续改进
第一节 基础工作
7.建立质量改进小组,由各部门精英构成,负责推动连续改进措施的执行。
8.收集内外部的反馈信息,建立问题反馈渠道,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和解决。
21.参加行业展览和质量管理专题活动,呈现企业的质量管理成绩和经验。
第六章 监督与评估
22.建立质量管理评估体系,每年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看法。
23.邀请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质量管理审核,供应客观评价和改进建议。
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

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一、工作目标及任务1.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计划:我将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计划,确保产品和服务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符合公司的质量标准。
这包括制定质量指标、监控过程和制定纠正措施。
2.进行质量评估和审核:我将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审核,以识别和纠正潜在的质量问题。
这包括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它们符合公司的质量要求。
3.推动持续改进:我将积极参与公司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识别改进机会,并制定和实施改进计划。
我将与团队合作,鼓励创新思维和方法,以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二、工作进展及完成情况2.质量评估和审核的执行:我定期进行了质量评估和审核,包括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测试。
通过这些评估和审核,我成功地识别和纠正了一些潜在的质量问题,提高了产品和服务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3.持续改进的推动:我积极参与了公司的持续改进过程,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识别了多个改进机会。
我与团队合作,制定并实施了改进计划,包括改进产品设计、优化生产流程和提升服务质量。
这些改进措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提高了产品和服务质量。
三、工作难点及问题在工作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点和问题,主要包括:1.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在制定和实施质量控制计划时,我面临着一些挑战,如确定适当的质量指标、监控过程和制定纠正措施。
这需要我深入了解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特点,并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以确保计划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2.质量评估和审核的执行:在进行质量评估和审核时,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如何确保评估和审核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我需要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确保评估和审核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持续改进的推动:在推动持续改进过程中,我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如何激发团队的创新能力、如何有效地实施改进计划等。
我需要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鼓励他们提出创新的想法和方法,并确保改进计划的有效实施。
在的部分,我将详细描述我如何应对这些难点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质量策划书的质量改进与持续优化方法

质量策划书的质量改进与持续优化方法质量策划书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帮助组织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达到预期的水平。
然而,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竞争的加剧,质量改进和持续优化已成为组织保持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质量改进与持续优化方法,以供参考。
1. 设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在质量策划书中,设定明确的质量目标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质量目标应该能具体衡量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并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
通过设定明确的质量目标,组织能够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为质量改进和持续优化提供方向。
2. 实施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质量改进与持续优化的基础。
通过建立一套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组织能够对产品或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例如,采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帮助组织建立一套严谨的质量管理流程,确保产品或服务的一致性和持续改进。
3. 进行质量测量与分析质量测量与分析是了解产品或服务质量状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集和分析各类质量数据,组织可以及时了解产品或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数据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质量改进与持续优化。
常用的质量测量与分析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流程能力分析、质量成本分析等。
4. 引入持续改进工具与方法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核心理念之一。
组织应该不断引入各类持续改进工具与方法,以促进质量的不断提升。
例如,六西格玛方法可以帮助组织对流程进行全面改进,通过减少变异和缺陷率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
另外,敏捷开发方法也可以帮助组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及时改进产品或服务。
5. 建立质量改进团队与文化要想实现持续的质量改进与优化,组织需要建立一个质量改进团队,并培养出一种积极的质量改进文化。
质量改进团队可以汇集各领域的专业人才,通过团队的协作与合作推动质量的不断提升。
同时,组织也应该倡导全员参与质量改进的文化,激发员工的创新潜能和主动性。
6. 借鉴市场最佳实践市场最佳实践是质量改进与持续优化的重要参考。
质量过程管控六个方面

质量过程管控六个方面
一、质量管控的定义
“质量过程管控”是一种质量控制方法,它基于组织的质量政策,专注于有效地实施改善组织的质量、可靠性、准确性和安全性。
它旨在预防和排除质量问题,以便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质量过程管控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二、质量计划
质量计划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用于定义、实施、监督和评估组织的质量政策。
质量计划的核心是明确质量目标,并制定适当的质量控制措施,以实现这些目标。
三、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是指组织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确保产品满足客户的要求和期望。
它强调组织必须在产品开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控制质量。
四、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是指组织通过实施有效的控制措施来确保产品的质量。
这些控制措施包括对产品的全面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它们都符合要求。
五、质量评估
质量评估是一种正式的过程,用于评估组织的质量系统,以确保它符合组织的质量政策和要求。
通常,它将包括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客户满意度调查和抽样检验等方面。
六、质量改进
质量改进是指组织在不断改善产品质量方面采取的活动,它们可以包括改进工艺,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以及实施其他改进措施。
质量改进活动旨在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性能和功能,以及确保生产的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总之,“质量过程管控”是一种系统性的质量管理方法,它的核心是质量计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评估和质量改进等几个方面,这些方面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地实现质量的控制,从而改善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准确性和安全性,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U= 一h Y P Yr
() 3
在属性 值质 量 特 征 条 件 下 , 计 单 位产 品缺 陷 估
数 的方法 有两个 , 一是 直接 计算 法 , 即从 生 产 线检 测 点 上 随机抽 样 , 测产 品 中的缺 陷数 , 检 当样 本含 量 足
a e n h n ,te p p r n lz st e e it g po lms o u l y m a e n n C i a a d p jt o th w g me t n C i a h a e a ye xs n r be q ai mtg me t h n n 0 s u o i a h i f t i n te e tr r e f hn i rv u ai h n ep i so C ia c s mpo eq l t yma a e n tr u h 6 u i rg a n g me t ho g 0 q a t p r l y o m Ke r s a q i c ni u u , i r v me t q a i n g me t y t y wo d :6 , t o t o s q  ̄l y; n  ̄ t i o e n ; u l y ma a e n s e y mp t s m
2 0世纪 8 o年 代 中期 , 托罗拉 公 司确 立 了 以客 摩 户 完 全满 意 ( o l ut e as co + 称 r S 为 T t s m rStf t n 简 aC o ia i I ) ℃ 目标 的质量方 针并 实施 了 计划 , 由于 6 质量 计划 o
平为 3 , 过 2 口经 2个月 的努 力 , 达到 了 3 5 , 收益 明 .6 其
第 4卷第 4期 20 年 l 0 1 2月
工 工 I mti lB哑 i 目 程 mt r a 业 珊
. o 4 4 N
D e.0 l e 2 0
6 质量 计 划 与 连续 质 量 改进
何 桢 ,施 亮 星 ,生 静
( 天津大学 管理学 院工业 工程系 ,天津 3 t ) o ̄ 摘要 :探讨 了 目前 国际上许多大企业实藏 的连续质量 改进 计划—白 质量 计划。事实证 明 .许 多世界级 公 司通 过 推 行 白 质量计划取得 了显 著的效益。文章分析了 白 质 量的统计解释及其 含义 ,根据国外 大公 司推行 白 质量 计划 的成 功经验 ,提出了实施 白 的具体策 略。在对我 国企业质 量管理现状进行 大量 调查 的基础 上 ,丹析 了我 国企业 质量管 理中存在 的问题 以及 白 质量计划对我 国企业提高质量 管理水平的借鉴 意义 。 关键词 :6 质量 ;连续质量改进 ;质量 管理体系 a 中图分 类号 :F . 嘶 3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35 20 )40 1- 0 7 7 (0 10-030 7 5
(9 6年 5月 全 球 财 经 报 道 ) 在 我 国 即将 加 入 Ⅳ m 19
的条件 下 , 国企 业将 面临更 为严 峻 的质 量 挑战 , 我 国
有企 业 如 何借 鉴 国外 企业 成 功 的 质量 管 理经 验 , 提 高质 量管 理 水 平 , 而提 高产 品 质 量在 国际 市 场 上 进 的竞争力 , 一个 十 分 值 得研 究 的重 要 课 题 。笔 者 是
时, 采用 式() 断 D U水平。 3推 P D U是 一个 十 分 重 要 的指 标 , 即使 同样 的 生 P 但
产线 , 产不 同复 杂 度 产 品 , P 生 D U水 平 肯 定 不 同, 为
了更 好 的考核 工 作 质 量 , 需要 考虑 不 同产 品 的出 错
机会 数 , 用 百 万 出错 机 会 中 的 缺 陷 数 ( e c Pr 并 D f t e e
在 X=0时 , 示 产 品初 检合 格 , 初检 合 格率 表 则
( i t ieYe , F s Tm i d 简称 nl) r l Y 为
F Y =e 。 I - () 2
I
序 能力 指数 =20 .。实际 上 , 工序 质量 特征值 的分 布 中心 不可 能恰 好 与 公差 中心 重合 , 考 虑两 者 有 在
够大时, 有
D =
据正态 分 布 , 以 计算 出超 出 公 差 限 的 概 率 ( 陷 可 缺
率 ) 3 4 0 即百万 分之 34 此 时 C 为 . ×1 一, ., =15 .
样 本
薯堕 ( 彗墼 )
二 是 间接 推 断 法 , 当已知 工 序 过 程 的 初检 合格 率 即
业 带来 了显著 的效 果 。根据 目前 的 文献检 索 和有 关
水
收稿 日期 :0 ) 91 2(- -8 I0
基金项 目: 国家 83 CM 6 / I S资助项 目(6 —l—4_0 ) 天津市 自然科学 基金项 目( 1 t¥1) 835 1 409 ; 9 07  ̄ 1 ( 5
显 增 长 ,9 6 增 长 l % ,9 7年 增 长 1 % 。 G 的 19 年 3 19 4 E
C O Jc E akWe h l 预计 6 c o质量计 划( 括 黑带 项 目) 包 在
的成功实施 , 托 罗拉 于 18 获 得 了首 届美 国 国 摩 98年 家质 量 奖~ 马 可 波 里 奇 奖 ( a om BlreNdrl M l l a i aot c dg a
6 Qu lyP o rm n o t u u ai mp o e n ai rga a d C n n osQu lyI rvme t t i t
H h n HILa gxn E Z e ,S i -ig,S ENG J g n H i n ( eto Idsi ne a , aaer t ccl f i j n e i ,i i 307 ,hn) Dp fnuta E er gM ngt n Sh a i U l t1 T柚j 0 02 C i rl l i  ̄ o T n n vs . e y n a
Ab ta t h ep p ra d e s s6 sr c :T a e d r se 0 ̄ a i rga c r nl lme t y m n r ls o a n e .E l y p rm u r t i e ne b a ywol cas c mp i t o e y mp d d s ・ d n e s o st a ma y w d l sc m  ̄ e a ea h e e ra e e t h o g lme t g 6 rga e c h w t n o d ca o p h s s h v c iv d ge t n f ru h i e n i a p o rm T e b i t mp n h p p rds u s ste s t t a a i g a d fn a na o c ps o d q i n u sf  ̄r d t e s ae is a e i se t i i l c h a s c me n n n d me tlc n e t f6 , t a d p t o a o t t t e u  ̄ y r h r g fri ln n ig 6 u i rg a .B s d Ol e 6 u c sfle p r n e o o d c s o a ne . e p p r o mp e e t 口q a t p o rm n l y a e l t d s c es x i c fw a l s c mp is t a Yh u e e a h e
圈 1 曲 的计■位统计寰 示
Mii p o nts 简称 D M 也称 P M) 为可 以 lo O pml i , ln ie P O, P 作 横 向 比较 的指标 。
至于 为何将 公差 中心与 分布 中心 的偏移 量 设 定 为 15 , .d 目前 为止仍 是争论 的 问题 , 文献Ⅲ 认 为 即使 过程处 于 受 控 状 态 , 现 1 出 jo的偏 移 量 也 在 所 难 免 。白 计 划 的发起人 M JH r a y认 为 , 产过 程 中批 r 生 与批之 间往往存 在质 量变 异 , 时 可 能变 异 大一 些 . 有 有 时小 一些 , 平均 来说偏 移 分 布 中心 15 但 .d是非 常 可 能的 。P n uR. ai m l[ 则 认 为 H Ⅱ ad T dk a a J a l a v的说 法 并 无多少 根据 。笔者认 为工 序质 量特 征 值 的分 布 中 心与 公差 中心偏移 是普 遍现 象 , 际上 , 实 工序 分 布 中 心 本 身是不 可知 的 , 们只 能通 过 样本 均 值 i 予 我 以估 计 , 计 误 差 是 客观 存 在 的。至 于 为 何 摩 托 罗 估 拉将 偏移 量定 为 15 , .d 完全 是一种 经 验判 定 , 无 严 并 格 的统计 证 明作 为支 持。 另 一 方 面 , 从工 序 控 制 的
Q i w r,  ̄0yA a 简称 MB Q , t d N A) 进人 了 9 O年代 以后 , 美 国各 大公 司 , G 、 0 A 、 le i J等 著名 公 司 如 E K D K AldSg i n 都开始 实施 白 质 量计划 , 质 量计 划 已经 为这些 企 白
今后 十年 可为 公司节 约 7 0~10亿 美元 。MldSg 0 i i e — hl 19 a于 94年推 行 白 计划 ,95年节 约 17 美元 19 .5亿
作者 简介 : 何桢 (97)男 . 16 一, 河南人 , 教授 , 主要研究方向为工业工程和质量工程
.
1 4
工
业
工
程
第 4卷
根 据 多年在 摩 托 罗 拉从 事 质 量 咨 询 和 培 训 的经 验 , 结 合 国外 白 研 究 和 应 用 的近 况 以及 我 国企 业 质 量 管 理 现 状 的调 查 和分 析 , 出 了实施 连 续 质量 改 进 提 的策 略与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