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原卷版)

合集下载

江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请将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1.“他希望人们通过学习和‘克己’修养,认识‘道’,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调整自己的言行活动,进而推己及人,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提高自己的素质。

”材料中的“他”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华文化的勃兴2.16世纪至19世纪,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地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

”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 )A.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C.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D.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点。

根据所学知识,科举制诞生在我国隋朝。

从题文材料的“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地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

”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ABD不能正确解读材料,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诞生3.结合数轴上的时间,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A.明治维新:效仿中国隋唐封建制度 B.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辛丑条约》C.九一八事变: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D.日本投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是学习西方,故A错误;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故B 错误;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故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是九一八事变。

故C正确;日本投降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

故D错误。

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考点定位】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九一八事变、血肉筑长城4. 学生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话题展开讨论。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7届九年级第四次段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全国百强校】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7届九年级第四次段考(适应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2016—2017学年新余一中初三年级第四次段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 西周末代君主幽王昏庸无道,为博褒姒王妃一笑,烽火戏诸侯,最终导致西周灭亡。

其中的“诸侯”产生于()A. 奴隶制B. 世袭制C. 禅让制D. 分封制2. 记听课笔记是历史学习的好习惯,小张在笔记本中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城门立木取信、建立县制、奖励军功等。

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要内容是()A. 齐桓公首霸B. 商鞅变法C. 秦统一六国D. 百家争鸣3. 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①辽﹣契丹族②西夏﹣元昊③阿骨打﹣党项族④北宋﹣赵匡胤⑤金﹣阿保机。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③④⑤4. 这个条约并不是由相互平等谈判达成,而是一场战争后强加给中国,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这个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5. 在近代中国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中,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使中国逐渐融入工业文明的大潮。

这些运动()A. 完善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B. 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C. 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D. 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6. 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

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

”材料中所说的会议()A. 给思想紊乱的中共指明了方向B. 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C. 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D. 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7. 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两个历史事件分别是:()A. 中共一大、秋收起义B. 五四运动、南昌起义C. 南昌起义、中共一大D. 五四运动、武昌起义8. 1938年春,日军进犯徐州.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截断日军补给,日军被歼一万多人,南京失守后的士气为之重振。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扫描版)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扫描版)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段考试题(扫描版)分)24起;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依据材料一中的“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可以得出,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以及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的兴起等因素有关;依据材料一中的“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起等方面回答。

)第一小问相似,比较分析材料一“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材料二“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信息可知,儒学对中、韩两国都起到了丰富民族精神、塑造民族性格、稳定社会秩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儒学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日渐薄弱。

⑥封建帝制的推翻,使儒学丧失官方哲学的地位。

有理酌情记分)(2)相似:丰富了两国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为两国国家的稳定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

(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记分)原因:是否适应两国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1分)42.【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中的“人的高贵,…超过了天使的高贵...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再结合43.【考点】史学理论——史学观念(革命史观、现代化史观);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解析】第一小问特点,由所给材料可以明显的看出甲种教科书侧重于重大历史事件,尤其是侧重阶级斗争,乙种教科书侧重于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的转变,即近代化的角度,也可以从书的编写体例的角度思考回答,即从纵横经纬的角度考虑;第二小问说明,从两种教科书主要内容涉及了什么,如何对这一教科书进行评价和认识的角度回答。

【答案】示例一:甲种教科书编写的特点是采用了革命史观(或阶级斗争史观)。

(2分)甲种教科书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立足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地主阶级与广大农民阶级的矛盾这两大基本矛盾,着力介绍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革命两大方面的史实,突出了革命性和阶级斗争,较好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2017届江西新余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届江西新余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新余市2017年高三‚二模‛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钱穆《国史大纲》中指出‚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

‛此田亩最有可能是A.天子赐予的井田 B.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C.租种的诸侯土地 D.因军功而受赏的土地25.宋神宗元丰年间对职官制度改革‚借以发挥中书揆议、门下审复、尚书承行的职能,……许多机构便或省或并,如三司归户部和工部,审刑院划归刑部。

‛这表明此时宋朝A.君主专制遭到削弱 B.中央官制是三省六部制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中央官制是二府三司制26.葛兆光先生指出:‚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

‛作者评价的是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C.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 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27.1859年两广总督上奏称:‚粤海关税务近年征收未见起色……惟有仿上海办法,用外国人治外国人,语言通晓,底蕴周知,内地奸民无从煽惑勾串,于税务必有裨益。

‛此奏折A.所述办法是对付经济侵略的妥协之举 B.反映了东南沿海商品经济发展较快C.体现了晚清官员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 D.折射出清政府防民甚于防寇的思想28.学者周锡瑞指出辛亥革命后‚任官举职,权柄恒不白上。

往往司长所辟除者,地方人民辄投函或径谒司长,要求更易,甚至已易数人不能决‛。

这种现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后A.民众民主共和意识得到提高 B.民国政府行政效率较低下C.地方政府争权夺利斗争严重 D.公众对政治生活关注增强29.1935年12月,国民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规定:‚在目前国际情况下,凡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历史试题 含解析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历史试题 含解析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商朝青铜器常以超世间的神秘威吓的动物形象作为造型,它的纹饰所呈现出的是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美。

商朝统治者监制的这种青铜器造型及纹饰A.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和信仰 B。

目的是树立统治阶级的权势C.是青铜器铸造水平低下的表现 D。

反映出商朝贵族的宗教崇拜【答案】 B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青铜器2。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多数都喜欢招贤纳士,对儒生也礼贤下士、礼遇有加。

这表明A。

儒学理论在当时得到采纳 B。

学在四夷、民间是普遍现象C.百家争鸣使儒学广泛传播 D。

它只是诸侯的一种政治姿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儒学不受重视,排除AC;当时,学在官府刚打破,学在民间未必是普遍现象,排除B;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多数都喜欢招贤纳士是要增强本国的力量,以便在争霸战争或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故选D。

考点:战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背景【名师点睛】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

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

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3。

学者唐长孺认为:九品中正制只是保证清浊分流,并不等于选举制度的全部。

这主要是因为A.中正官有授官职责 B。

任命权完全归于皇帝C.中央政府掌控任官权 D。

选官关键在于内阁【答案】C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名师点睛】九品中正制诚然是曹魏中央集权对地方大族势力的某种妥协,但更体现了中央集权对地方大族势力的强有力控制。

尽管创立九品中正制的初衷在于将选举权收归中央,但却无法逆转门阀专政的历史倾向,九品中正制最终还是巩固了门阀的统治。

4. 史记记载: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某城市“市内货财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

(完整版)江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

(完整版)江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

江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请将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他希望人们通过学习和‘克己’修养,认识‘道’,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调整自己的言行活动,进而推己及人,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提高自己的素质。

”材料中的“他”是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2.16世纪至19世纪,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地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

”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A.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C.对西方文明进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D.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3.结合数轴上的时间,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A.明治维新:效仿中国隋唐封建制度 B.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辛丑条约》C.九一八事变: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D.日本投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4.学生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话题展开讨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 1950年,风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

”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A.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6.对下表信息理解错误的是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同1952年对比情况表A.工农业产品产量都呈现出增长趋势B.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于农产品产童增长率C.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标志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D.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是因为优先发展重工业7.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经济特区优惠政策B.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D. “一国两制”方针政策8.右图是某宗教兴起与传播路线图。

江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答案)

江西省2017年中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请将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他希望人们通过学习和‘克己’修养,认识‘道’,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调整自己的言行活动,进而推己及人,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提高自己的素质。

”材料中的“他”是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2.16世纪至19世纪,传教士向西方广泛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肯定地认为,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曾效仿中国的科举制度。

”据材料可知,科举制度A.引发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B.直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C.对西方文明讲程产牛一宁钱响 D.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3.结合数轴上的时间,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A.明治维新:效仿中国隋唐封建制度 B. 甲午中日战争:签订《辛丑条约》C.九一八事变:中国十四年抗战的开始 D.日本投降: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4.学生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话题展开讨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 1950年,风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

”词中的“土地还家”体现了A.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B.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6.对下表信息理解错误的是年对比情况表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同1952B.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于农产品产童增长率C.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标志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D.工业产品产量增长率高是因为优先发展重工业7.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

”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经济特区优惠政策B.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D. “一国两制”方针政策8.右图是某宗教兴起与传播路线图。

关于该宗教说法正确的是C.它是世界上出现最早的宗教D.它的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9.“罗马从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共和国转变为一个庞大的帝国,是突然而惊人的,这使人联想起亚历山大的征服。

2017江西中考真题·历史(正文)

2017江西中考真题·历史(正文)

' !!(
( %增长率持续上升 %增长率持续下降
二判断题 本大题共 , 小题 每小题 # 分 共 * 分 结合所学知识 原煤 万吨 钢 万吨 布 亿米 粮 万吨 判断下列有关史实或史论是否正确 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涂 2 错误的涂 3
年份和增长率!!!!!
"+-# 年 "+-/ 年 **$+ ",... +* ",-,#+* ,0% , -.% ,# "*,+#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相继灭掉西夏-金和南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封建王朝% "+-."+
增长率 1
"$%辛亥革命后$新式旗袍和中山装的出现$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变化$也体现了中国老百姓的审美观念的
' !!(
现了
& %封建土地制度的废除 ( %! 大跃进& 运动的开展 *%对下表信息理解错误的是 "+-/ 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同 "+-# 年对比情况表 !!!!!!项目 '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 !!(
"#%右图表明二战后日本经济 -. 年代至 /. 年代 & %曲折发展 ' %高速发展
"*%! $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景德镇原称昌南镇"北宋真宗景德年间 ! "..$ 4 "../ $ " 因该地出产的御用瓷器成书 % 景德 年制& "故改称景德镇# 南宋时"有瓷窑两三百座# 来自四方的工匠博采众家之长"创造出青白瓷等新品 种"生产出各种各样的精美瓷器# 由荷兰人从泉州贩至欧洲的瓷器"售价几乎与黄金相等# 景德镇后来 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
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大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诞生在
A.两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尼罗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2.报新闻报道,2015年10月16日,某国东部一名属“贱民”阶层的15岁少年赛•拉姆因自家山羊误入高一等级种姓农民的稻田而被烧死。

文中某国是指
A.埃及B.印度C.伊拉克D.希腊
3.与右图资料卡上信息相符合的内容是
A.雅典梭伦改革
B. 日本大化改新
C.英国光荣革命
D. 中国商鞅变法
4.英国著名诗人雪莱曾说:“我们都是希腊人。

”他这样说主要是因为
A.英国人都是希腊的后裔
B.英国和希腊都位于欧洲
C.希腊是西方文明发源地
D.希腊人曾经统治过欧洲
5.有一本书这样写道:雅典人通常在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确保每一个参与讨论内政、外交问题的人,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

这反映了雅典
A.实行民主政治B.注重法制建设C.建筑水平高超D.文化繁荣昌盛
6.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了共和制法律,完善了共和制机构。

其中,最重要的机构是
A.五百人会议B.陪审法庭 C.公民大会 D.元老院
7.1075年1月,德皇亨利四世在与罗马教皇的斗争失利后,被迫前往卡诺莎城堡向出身低微的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忏悔,受尽了精神上的侮辱,最终才获得了格里高利七世恩赐的一个赦罪的吻,这就是历史上的“卡诺莎之辱”。

它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
A.基督教很盛行 B.国王软弱无能
C.教皇与国王关系不和 D.教皇的地位高于国王
8.奠定了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基础的历史事件是
A.大化改新B.亚历山大东征
C.丕平献土D.查理•马特改革
9.世界各地每年都有马拉松长跑赛事,与马拉松运动起源相关的是
A.特洛伊战争B.亚历山大东侵C.希波战争D.布匿战争
10.《汉谟拉比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你推断记录该法典的文字是
A .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甲骨文D.金文
11.生动描述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的民间故事集是
A.《荷马史诗》B.《古兰经》C.《天方夜谭》D.《伊利亚特》
12.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基督教②佛教③伊斯兰教
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②①
二、改错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每小题有一处是错误的,请写出错误的内容并加以订正。


13.14至16世纪的西欧,最先在英国掀起了反封建、反神学的文艺复兴运动,它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涌现出以但丁、达芬奇和莎士比亚等一大批思想文化巨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哥伦布经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第一个找到了从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

这条航路的通航是欧洲国家在亚洲从事殖民活动的开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查理一世被特别最高法庭以暴君、叛徒、杀人犯和人民公敌的罪名判处死刑。

之后英国成立共和国,詹姆士二世执掌大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总分20分)
16. (6分)17-18世纪,一些欧美国家先后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浪潮,推动了欧美像近代社会转型。

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确定议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规定过往必须依法行使权力,无权废除法律,征税须经议会同意,议员有政治活动的自由。


材料二:“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出现……演绎了大国的罕见奇迹。


材料三:“自由、平等是天赋的人权;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实行分权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哪一部文件?(1分)此文件奠定了该国什么政治体制的基础?(1分)
(2)材料二中“飘着星条旗的国家”指哪国?(1分)该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
(3)材料三的内容出自法国大革命中的什么文献?(1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17. (6分)看图表:
1790-1850年英国煤产量增长图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
(1)依据图一,指出英国煤产量逐年提高与哪些发明有关。

(举出两例,2分)
(2)图二中这一现象的出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发明有关?(举出两例,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2分)
18.(8分)材料一:1861年3月,林肯在就任总统时说:“任何一个州都不能只凭自己的动议就合法地脱离联邦:凡为此目的而作出的决议和法令在法律上都是无效的,任何一个州或几个州反对合众国当局的暴力行动都应根据情况视为叛乱……根据宪法和法律,联邦是不容分裂的。


材料二:以爱迪生为代表的美国众多发明家们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成为创造财富的源泉。

而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在19世纪末迅速赶上并超过了在过去两个世纪里一直走在前面的欧洲强国。

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这一年,距离这个新国家的诞生仅仅118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政治主张的核心是什么?(2分)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举出两例,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进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因素有哪些?( 回答两点,4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