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少年王冕》名师制作优质教案 苏教版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少年王冕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少年王冕”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少年王冕”故事,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2.通过探究少年王冕的人物性格和行为,促进学生的品德和情感教育。
3.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通过完成小作文的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主题和情感,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1.教材: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课外读物:《少年王冕》、《重返井冈山》3.课件:PPT、教案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情境通过放映PPT,展示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图片,唤起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然后以“这里发生了什么?”为话题,引导学生了解革命英雄少年王冕。
第二步:读物艺术欣赏1.故事导入:通过对“史料”材料的解读,带领学生了解少年王冕的生平。
2.散读与全读:教师与学生一起全读课文《少年王冕》并了解故事情节,然后再速读整篇文章,领略“少年王冕”的品德风貌和革命精神。
3.精读与艺术欣赏: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精读,分析文章的结构、人物特点、情节主旨等方面。
进行文章的艺术欣赏,领悟文章的思想感受和语言艺术。
第三步:行为与品德教育通过故事人物“少年王冕”的品德风貌以及他的行为举止来引导学生了解人物,学习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品德教育和情感教育。
第四步:语言学习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和示范,让学生掌握如何用词句表达思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写作能力。
要求学生按照“少年王冕”为主题,用200字左右的语言写一篇关于“少年王冕”的感想作文。
第五步:巩固练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语文知识的小游戏和语文写作的集体讨论,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新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课后作业1.记录学习笔记;2.完成作文“少年王冕的故事给我留下了什么启示?”;3.朗读课文《少年王冕》,按照示范慢读、快读和情感朗读三个层次的朗读方式进行朗读练习。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对少年王冕和他的故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学生通过听、说、读、写、学习课文,提高了语文能力,也锻炼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素质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24课《少年王冕》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王冕的人物形象。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举例运用。
4. 掌握课文的结构,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反思与评价
1. 自我反思:学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态度等进行反思,找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学生相互评价,给予他人建设性意见。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
4. 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王冕的优秀品质。
3. 采用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父母、不畏艰难、勇于追求的精神风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第24课《少年王冕》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选自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少年王冕》。本课主要讲述了元代画家王冕的成长故事,重点描绘了王冕勤奋好学、孝敬父母、不畏艰难、勇于追求的精神风貌。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感受王冕的优秀品质,体会勤奋好学、孝敬父母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少年王冕》教案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通过课文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准备】投影片、教学挂图、课前查阅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1、师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沉着应变的好汉林冲。
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有名人物——(板课):少年王冕2、师生相互补充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王冕:元画家、诗人。
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
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
性格孤傲,鄙视权贵。
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
著有《竹斋集》。
吴敬梓:清小说家。
字敏轩,号粒民。
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等。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
书中刻划了各类士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师:本文选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较现在有些不同,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困难吗?2、师生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5、自由再读课文,思考:我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6、交流,疏通。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2、交流:三个时间段:“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3、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
一(1)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
二(2~4)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
三(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少年王冕

苏教国标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少年王冕》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抒情篇的主旨意义•学习古诗词《墨子悲丝》,了解“悲”情表达•掌握古诗词的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掌握相关文言词汇和生僻字的读音及字义2.能力目标•改进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能力•培养学生欣赏诗词、鉴赏文学作品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增强自我修养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学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意识,弘扬中国传统美德二、教学重点•理解《少年王冕》篇章结构,把握主旨•研读《墨子悲丝》,学习诗意表达和诗词朗读技巧三、教学难点•掌握古诗词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感•理解《墨子悲丝》的悲情表达和诗意内涵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课堂实物、课本等教学资源•学生预习《少年王冕》、学习《墨子悲丝》古诗词2.新课讲授2.1.导入(5分钟)运用图片、音乐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少年王冕》和《墨子悲丝》的兴趣,对相关典故、诗句等做一些简单铺垫。
2.2.阅读(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少年王冕》课文,理解村民对少年王冕的评价以及王冕的理想和表现。
2.3.课文解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少年王冕》的篇章结构和内容,研读片段故事,梳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4.古诗词学习(15分钟)教师讲解《墨子悲丝》的背景和诗意内涵,教导学生掌握古诗词的语音语调、诗句分析和诵读技巧。
2.5.朗诵练习(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诵《墨子悲丝》诗歌,注重声音表情的运用和语音语调的掌握,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美感和思想内涵。
3.课堂练习3.1.词语辨析(2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生僻字或搭配的古词汇,让学生进行辨析和解释汉字的含义和用法。
同时引导学生探讨古人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3.2.情感教育(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少年王冕的情感、价值观和世界观,做一些情感教育的活动,如小组讨论、心情交流等,帮助学生提升个人品质。
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王冕2教案苏教版五篇范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王冕2教案苏教版五篇范文第一篇:五年级语文上册少年王冕 2教案苏教版少年王冕教学目标:1.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的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顺母亲的美好品德。
2.技能: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力: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情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教学对策: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品悟人物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感受王冕勤奋好学、孝敬长辈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一、品悟人物语言理解母亲“无奈”过渡:王冕七岁时父亲就去世了,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他读书,这一年王冕十岁了,一天……1.相机出示:“一天母亲把他叫到……到隔壁人家去放牛。
”(1)自由读提问: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交流(3)指导朗读(4)出示:“一天,母亲把他叫到面前,()说:‘……去放牛。
’”①指名口头填一填②引读2.提问:还有什么地方也可以看出母亲确实是无可奈何,非常不忍心的?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学生交流[人物语言最能体现出人物性格和心理,紧扣语言文字从读到议到填再到读,这样层层深入,帮助学生理解母亲无可奈何的心理,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紧扣重点事例体会王冕“好学”过渡:母亲无奈之下让小王冕去放牛,小王冕是怎么回答的?1.相机出示“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心里倒快活些……”2.设问:不读书,小王冕真的感到快活吗?3.自由读课文思考:从哪几件事中可以看出当时王冕并不是真的快活,其实他是很想读书的?4.学生交流●版块一(1)相机出示“每天给的点心钱……在柳树阴下看书。
”①自由读说说读懂了什么②学生交流(2)小结:小王冕想买一本书可真不容易啊!(3)指导朗读[抓住“舍不得”、“积攒”等重点词语,让学生认真细致地“咬文嚼字”,从语言文字中感悟王冕买书的不易,从而认识到王冕是个好学的少年。
2017-2018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王冕》优质教案【新版】

《少年王冕》教案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五年级2、教材版本:苏教版第九册语文3、教学课时:第二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通过“百度搜索”搜集王冕的生平故事,并整理成自己的文字。
二、教学课题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读悟,把课堂还给学生。
2、渗透抓关键词、做批注、诵读积累等多种语文学习的方法,努力实现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美丽转身。
3、感受王冕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并学习文中人物刻画、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教材分析本篇课文内容丰富,层次清晰。
课文虽写了王冕前后相距10年的生活经历,但作者能巧作安排,详略得当,集中笔墨突出了“弃学放牛”与“立志学画”这两部分,使人物更加丰满,个性更加鲜明。
教学中,应注重引领学生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把“母子对话”、“欣赏美景”当作重中之重,从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刻苦、自强不息的美好人格。
由于课文比较长,如何删繁就简,把握好“孝敬”与“好学”之间的平衡,如何激发学生透过文字品出情意,是我在课前所遇到的难题,权且作为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1、小组合作教学法:引领学生自主读悟,开展积极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保证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充分实现。
2、读悟结合教学法:引领学生抓住重点片断及语句,在朗读中感受体悟人物的精神魅力。
3、联想教学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诵读积累法:引领学生诵读课文中景物描写的优美句段,以期厚积薄发。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课文(3分钟)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少年王冕》,让我们齐读课题。
2、昨天让大家回去搜集了有关王冕的生平故事资料,现在你对王冕又有了哪些新认识?(学生自由谈)3、是呀,王冕是元代著名的画家、诗人。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少年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相机板书:孝敬母亲、勤奋好学)4、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也了解了一些刻画人物的方法。
谁起来说一下,有哪些好办法可以很好地突显出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生: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5、很好。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少年王冕》 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少年王冕》苏教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明白得语言文字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扣住重点片断及语句,个性化地明白得课文内容,深切感受王冕勤奋刻苦、自强不息的美好人格。
3.在无形中激发起学生走进名人,阅读名人的好奇心,开阔阅读的视野,积淀厚重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把“观赏美景”、“勤奋学画”当作重中之重,从中感悟青年王冕勤奋刻苦、自强不息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出示多音字选择练习指名选择,齐读2、这篇课文要紧写了王冕的哪几件事?在放牛的生活里,了解了王冕的什么特点?3、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画荷花的王冕。
二、精读品悟“学画荷花”(一)学习第5自然段1.王冕什么缘故会选择学画荷花的呢?请同学们扫瞄第5自然段,聪慧的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2.指名交流:因为雨后的荷花专门美,王冕为没有画工能将荷花画下来感到惋惜,立志自己画荷花。
正是因为王冕读了许多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才发觉了别人没有发觉的美。
3.同学们也有一双会发觉的眼睛,这段话中哪些语句写得最美?谁来读一读。
4.(出示写景的句子)如此的美景,我们或许见过,但未必能像作者如此准确生动地描画出来。
再读一读,把你觉得写得专门好的词句圈画出来,想想好在哪里。
5.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好在哪里?选择一处和大伙儿交流。
指名交流。
评判:同学们专门好读书,抓住了四字词语,体会了景物的美。
这确实是一幅色彩缤纷的画卷,你发觉了吗?天色的“黑、白”与地上的“红、青、绿”遥相呼应,美吗?这依旧一幅动感十足的画卷,你发觉了吗?“镶、透、洗”这些动词用得多准确呀!这又是一幅层次分明的画卷,“天空中、山上、山下、湖里”,你发觉了什么?(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的)6.作者关注到了景物的特点、色彩的绚丽、动态的活力和方位的转换,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24《少年王冕》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少年王冕》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在预习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了解由生字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品读王冕与母亲的对话,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预备: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本我国明代吴敬梓写的《儒林外史》。
2.《儒林外史》描写了许多人物,但其中只有一位,作者把他当作榜样、楷模大加赞许。
你们知道是谁吗?3.看我写他的名字。
板书:王冕“冕”原指帝王的帽子,所以上半部同“冒”一样两横悬空。
4.这样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少年时代是怎样度过的呢?你想了解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少年王冕。
(补完课题)二、检查预习,初步感受人物形象(一)检测预习:1. 出示生字,指名读。
范写“耽”“秦”“载”2、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解释“耽误”3.练习:考考大家能不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出示练习题),学生完成(二)自读课文1. 学生通过浏览全文,划出涉及王冕年龄的句子,想想不同年龄发生了什么事情?(知道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出示:A.七岁时父亲去世B.十岁时放牛读书C.十三四岁刻苦学画D.十七八岁终于成才2.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王冕的少年生活。
这几个年龄段发生的事作者都用同样多的笔墨来写的吗?(没有,而是有详有略的。
)3.课文详写了几岁?写了什么事呢?(十岁:停学放牛十四岁:学画荷花)4.读了课文,你觉得少年时的王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学生交流。
)板书:孝敬母亲、勤奋好学5.通过刚才梳理课文,你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小结:抓住关键内容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一种好方法。
6.通过预习我们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而且知道王冕——(指板书)孝敬母亲、勤奋好学。
课文是怎样写他孝顺母亲的呢?(三)再读课文,品读语言,感受王冕孝敬母亲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课文,选择你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说说王冕对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出示:体谅母亲孝顺懂事勤奋读书勤奋好学刻苦学画三、小结幼年丧父,家境贫寒的王冕,能体谅母亲的艰辛,辍学放牛,贴补家用,孝顺母亲;并且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勤奋学画,终于成才,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王冕为什么会下如此大的决心呢?
4、看图。这幅图中最美的是什么?
(1)书上是怎么描写荷花的?你能把这份美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吗?
(2)把荷花放到青山绿水中,会显得更加美丽。你能把这份美告诉大家吗?读。
6、王冕的母亲也并不是狠心要儿子回家来挣钱,她也实在是无可奈何。课文第二小节为我们画出了一幅撕心裂肺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母子俩的对话。(分角色读)
7、读了这段话,小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8、课文中还有什么地方也写出了王冕的孝顺懂事?
(1)舍不得。(要知道放牛娃的王冕这年才十岁,正是长身体的年龄,他需要营养,可是他却把这仅有的一点腌鱼腊肉给了母亲!)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3)小结:原来不是生活中没有美,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许多平常的事物都会呈现出美来。
2、我们都被这美景感动了,王冕也不禁看得入了迷。他说(引读。)随后转念又想:(引读。)
3、交流:“起初画得不好……买他的画。”谈谈感受。
4、王冕最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你知道什么叫高手吗?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是个高手?
二、感受王冕的孝顺。
1、少年王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读课文,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就把它划下来,在旁边写一点你的感受。
2、先来交流王冕退学放牛的这件事。引出句子:“王冕说:……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3、王冕是不是真的讨厌学校,不想去读书了吗?从何看出?
4、关注王冕母亲的话。王冕母亲说的这句话时,告诉小王冕什么了?
《儒林外史》:长篇小说。书中刻划了各类士人的精神面貌,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杰作。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师:本文选自古典小说,语言风格较现在有些不同,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困难吗?
2、师生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
3、出示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5、自由再读课文,思考:我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
(4)去掉“实在”这个词行不行?(一个女人只能用她柔弱的肩膀承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她真的是无能为力了!)读。
(5)王冕母亲的话不长,但却字字含泪,句句辛酸。
5、再读小王冕的这句话,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引读:
(1)小王冕听着母亲的话,仿佛看到了家庭中遭受天灾,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艰难!所以他说——
(2)小王冕想到了母亲的无可奈何,他决心为母亲分忧,所以面对母亲的愧疚,他只能露出快活的笑容说——
(5)交流。
6、齐读第六自然段。
四、总结
长大后的王冕又会发生什么事呢?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会告诉我们这一切,而且,在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如范进中举。相信你读了后会对古代的人和事有更多的了解。
☆教学调整☆
教学反思:
2、师生相互补充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
王冕: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幼年给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画皆负盛名,尤善画梅。著有《竹斋集》。
吴敬梓:清小说家。字敏轩,号粒民。善诗赋,尤以小说著称,著有《儒林外史》、《文木山房集》等。
6、交流,疏通。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生自由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哪几个时间段里发生的故事?
2、交流:
三个时间段:“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
3、根据时间顺序进行分段,引导概括大意。
一(1)王冕幼年由于父亲早亡,家境贫寒。
二(2~4)王冕体谅母亲的艰难,辍学给人家放牛。
(2)买些好东西孝敬母亲。(一开始,王冕挣的钱也并不多,可他想到的却是母亲,母亲!他从来没有忘记年轻守寡的母亲为他付出的一切!他要用自己的一切来回报母亲。)读。
三、交流:王冕勤学刻苦。
1、“舍不得”
(第1个是舍不得,是孝顺,第2个舍不得是对读书的渴望,十一二岁的小孩,是多么渴望读书啊!)齐读这句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王冕退学放牛的事,感受王冕对母亲的孝顺。
2、想象王冕买书、读书和刻苦学画的过程,感受他的勤奋、执着。
3、欣赏文中的一段美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写词语:耽误、晶莹、贴补、高手、孝敬、明媚、牵挂、隔壁。
2、课文主要写了王冕少年时的哪些故事?(板书:退学读书、刻苦学画)
三(5~6)王冕受雨后美景的感染和启发,奋发图强,刻苦学画,终有所成。
四(7)十七八岁时,王冕每日作画读诗,从此家境转机,不愁衣食。
4、练习用段意串连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四、品读课文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从中,我了解了哪些信息?
2、交流:
3、齐读课文。
五、1、练(1)“耽误”是什么意思?母亲为什么说不是我要耽误你?
(2)“年成不好”意味着什么?“这几年的年成不好”又意味着什么?(引:一个没有丈夫的女人,她的日子有多么苦,没有人能想象得出。更何况连老天爷都不帮助她!)这句话只有七个字,却却包含了多少的辛酸和无奈啊!谁来读读这七个字?
(3)“这点钱”和“这些钱”有什么区别?(母亲白天在田里辛勤劳动,晚上还要做针线活。可是能挣到的钱实在太少了!不要说供小王冕读书,甚至连饭也快吃不饱了!)读这句话。
课题:24、少年王冕
教案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4个绿线内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课前查阅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师导: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沉着应变的好汉林冲。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有名人物——(板课):少年王冕
(1)争先恐后地买他的画。
(2)竟拿钱来买。
5、这些年里,王冕就这样勤奋刻苦地学画荷花,想象一下,他是怎么取得成功的呢?
(1)早上,王冕牵着牛出门了,来到七泖湖边……
(2)有一天,放牛的小伙伴来到正在画画的王冕身边……
(3)画着画着,纸用完了,毛笔用秃了,颜料用没有,可攒的钱还不够买这些东西……
(4)想象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