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第9章

合集下载

电子测量技术课后习题答案林占江版

电子测量技术课后习题答案林占江版

第11章 智能仪器
11.1 P310 11.2 P311 11.3 P314 11.4 P316
12.1 P319 12.2 P321 12.3 P325 12.4 P333 12.5 P336 12.6 P338
第12章 虚拟仪器
13.1 P339 13.2 P341 13.3 P342 13.4 P346 13.5 P347 13.6 P349
习题解答
第1章绪论
1.1 答:电子测量是以电子技术理论为依据,以电子测量仪 器和设备为手段,以电量和非电量为测量对象的测量过程。 属于电子测量的是(2)、(3)。
1.2 答:见1.2节与1.3节。 1.3 答:主基准、副基准和工作基准。
第2章 测量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2.1 绝对误差:0.05V 修正值:-0.05V 实际相对误差:1.01% 示值相对误差:1.00% 电压表应定为0.5级
第6章 频域测量
7.1 P236 7.2 P237 7.3 P238 7.4 P241 7.5 P243 7.6 P246 7.7 P249 7.8 P265
第7章 逻辑分析仪
8.1 P270 8.2 P272 8.3 P272 8.4 P274 8.5 P275 8.6 P276 8.7 P277
2.2 15V,2.5级 2.3 ±10% 2.4 绝对误差:-0.2mA;修正值:0.2mA
实际相对误差:0.25% 0.5级
2:.5 14.8V,40.8%
2.6 1.15V,0.99V;23%,19.8% 2.7 5%,0.42dB 2.8 200k,266.7k,25% 2.9 200k,199.973k,0.014% 2.10 微差法、替代法、零示法
第13章 自动测试系统

电子测量技术课后习题答案林占江版-17页文档资料

电子测量技术课后习题答案林占江版-17页文档资料

4.14 P144
4.15 0.05%, 20%
4.16 0.056% 4.17 100kHz, 40μs, 10
4.18 9.4ns 4.19 用外触发方式 4.20 滞后电源电压 45°
超前 45°
第5章 时域测量
5.1,5.2 参阅本间相关内容 5.3 李沙育图形,是圆形。 5.4 李沙育图形(1)椭圆形(2)“8”字形 5.5 被测信号频率与扫描信号频率不成整数倍,图形向左“跑动”。 5.6 被测信号频率与扫描信号频率不成整数倍,波形紊乱。 5.7 前沿有上冲,前沿弯曲。 5.8 最小周期T=0.2μs×10×10=20μs, 频率50k 5.9 最高工作频率是20MHz 5.10 最低工作频率是0.4Hz
2.14 正态分布,1215.01±6.11,
2.15 86.4, 3.18, 0.00312, 5.84E4
2.16 3.3, 38 2.17 mγA+n γB, ±9.5% 2.18 ±4% 2.19 160±0.16%, 9.4±1.0%, 2.20 ±5%, ±5% 2.21 2级
第3章模拟测量方法
第6章 频域测量
7.1 P236 7.2 P237 7.3 P238 7.4 P241 7.5 P243 7.6 P246 7.7 P249 7.8 P265
第7章 逻辑分析仪
8.1 P270 8.2 P272 8.3 P272 8.4 P274 8.5 P275 8.6 P276 8.7 P277
第2章 测量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2.1 绝对误差:0.05V 修正值:-0.05V 实际相对误差:1.01% 示值相对误差:1.00% 电压表应定为0.5级
2.2 15V,2.5级 2.3 ±10% 2.4 绝对误差:-0.2mA;修正值:0.2mA

电子社电子技术工艺基础(第7版)教学课件第9章

电子社电子技术工艺基础(第7版)教学课件第9章

9.3 调试的准备工作
(1)确定调试工艺方案,准备好调试工艺指导 卡、产品的电原理图、技术说明书等。
(2)确定整机电路及各单元电路的调试工艺流 程。
(3)正确合理地选择测试仪器、仪表,并按使 用要求将仪器、仪表摆放并连结好。
(4)对调试人员进行培训,使调试人员熟悉所 调电子产品的有关技术指标及本工序的调试 内容。
部分。 (3)先调试产品的独立电路,再调试相互关联的
电路。 (4)先调试电路的静态指标,再调试电路的动态
指标。 (5)先调试基本指标,再调试对整机质量影响较
大的指标。
9.6 调试工艺的过程
1.通电前的检查 2.通电后的检查 3.电源部分的调试 4.单元电路的调试 5.整机电路的调试 6.环境实验 7.对整机进行老化处理 8.老化后参数复查
1. 直流电压的测量 通过直电压的测量:
·可判断各单元电路静态工作的情况 可确定整机工作电 压是否正常
·可判断电路所提供的偏置电压是否正常 ·可以判断集成电路本身及其外围电路是否工作正常。 ·可判断电池的好坏。 ·通过测量电路关键点的直流电压,可大致判断故障所 在的范围。
2. 交流电压的测量 交流电压的测量一般是对输入到电子产品中的市电电
(1)用手触摸一般集成电路塑封包装时,一般都 没有温升或很低的温升。
(2)用手触摸大功率晶体管、功放集成电路和电 源集成电路时有一定的温度,但手放在上面应以不烫 手为正常。
(3)用手触摸电源变压器时仍还是冷冰冰的毫无温 升或温升不明显,应考虑其负载是否有正常的耗能或 存在故障。
(4)用手触摸电阻器、电容器时,其表面温度应能 使手有所感觉,但不感到不适。
3. 通过听觉发现故障所在 就是用耳朵去听电子产品的箱体内是否有异 常的声音出现。

测量学 第九章数字测图

测量学 第九章数字测图

第二节 测图前准备工作
外业准备工作
为了顺利完成某一测区的数字测图任务,就必须做好充 分的准备工作。内容包括“人员安排、仪器工具的选择、仪 器检验、测区踏勘、已有成果资料收集”,并根据工作量的 大小、人员情况和仪器情况拟定作业计划,并编制数字测图 技术设计书来指导数字测图工作,确保数字测图的有序展开。
1、编码应遵循的原则:
• (1) 符合国标图式分类,符合地形图绘图规则; • (2) 简练,便于操作和记忆。 • (3) 便于计算机处理; • (4) 便于GIS等软件的使用; • (5) 要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扩充性。
第三节 野外数据采集
2、地形图要素分类

按照GB14804-93《1:500,l: l000;
第三节 野外数据采集
3、数据记录格式
• 下图数据记录格式,分为8个数据段。
• A1表示记录类别,后面的记录按类别表示相应 的内容。例如一条碎部点记录,A2表示点号,A3 表示连接点号,A4表示线型和线序,A5表示地形 要素代码,A6 、A7 、A8分别表示碎部点的x、y
坐标和高程。
第三节 野外数据采集
3.数字摄影测量模式
利用全站仪进行数据采集时,每次只能测定一个点,而 利用摄影测量的方法则可同时测定多个点,这是摄影测量方 法的最大优点。
3D激光扫描仪采用主动式激光发射,所以它不受周围 光线的影响,可以实现白天和黑夜作业,被广泛应用于军事 侦察、变形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它必将在目标数据 的采集及快速成图方面愈发显示出其它测量方法不可替代的 优势。
一、删除三角形 二、过滤三角形 三、增加三角形 四、三角形内插点 五、删三角形顶点 六、重组三角形 七、删三角网 八、修改结果寸盘 注意:修改了三角网后一定要进行此操作,否则修改无效。

电磁测量第9章 交流电桥

电磁测量第9章 交流电桥
两端不能接地,屏蔽措施要求高。
2. 电流平衡方式
平衡时, Ii 0。
这种平衡方式,所有等效电 流源及指零仪有公共接地点,因 此对屏蔽措施要求不高。
指零仪

+- U1
+- U2
电压平衡
I1 I2 I 指
零 仪
电流平衡方式要求指零仪的内 阻越小越好。。
电流平衡
二、有源电桥(类电桥)基本线路的导出
一 、测量线路中的干扰及其影响
由于寄生因素引起的寄生电流和电压,这些寄生因素称为干扰。
寄生因素:
•寄生电势(如热电势,接触电势)—对直流量测电路起作用; • 内部线路之间的寄生联系(如绝缘漏电,电容性漏电); • 外部电磁场产生。
下面给出一些经验值
(1) 弯线产生的电感和电容
L

4l
ln
2a d
若Ucd0,只要考虑上式中的分子趋于零。
C3
R4
Z1Z4

Z2Z3

Hale Waihona Puke R4 Rx
j
1
C x


R2 R3


1 j
C3

WV
在复平面上画出W、V线。 W 线 与V线顶点的距离反映了测量对角线 两端电压的大小。
调节R3时,V线
横坐标变化 纵坐标不变
模变化 调节R4时,W线 相角不变;
• 参数变换
[例] 右图所示电路
R (1-)R
Uo
Uo


1
Ui
Ui
C
IC
IC
j C Ui Uo

j
C

Ui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

电子测量技术教案第一章:电子测量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和作用掌握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了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和作用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电子测量技术的分类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子测量技术的定义、作用和分类讨论法:探讨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投影片: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示意图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定义和作用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分类和发展趋势的掌握程度第二章: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2.1 教学目标了解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种类和功能掌握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使用方法了解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2.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种类和功能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使用方法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维护和保养2.3 教学方法演示法:展示各种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讲解其功能和使用方法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掌握其使用方法2.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各种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2.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操作能力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三章:电子测量电路分析3.1 教学目标了解电子测量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电子测量电路的测量技术和方法能够分析电子测量电路的性能和指标3.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电路的基本原理电子测量电路的分析方法电子测量电路的测量技术和方法电子测量电路的性能和指标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子测量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电子测量电路案例,讲解测量技术和方法3.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投影片:电子测量电路示意图和性能指标表格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电子测量电路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的理解程度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电子测量电路测量技术和方法的掌握程度第四章:电子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4.1 教学目标了解电子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来源掌握电子测量误差分析和补偿方法掌握电子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4.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来源电子测量误差分析和补偿方法电子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子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和来源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电子测量误差案例,讲解分析和补偿方法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处理电子测量数据,掌握数据处理方法4.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4.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电子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电子测量误差分析和补偿方法的理解程度第五章:电子测量实验5.1 教学目标掌握电子测量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正确操作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进行实验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结论5.2 教学内容电子测量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电子测量实验的操作要点电子测量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5.3 教学方法演示法:展示电子测量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数据处理方法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子测量实验,掌握操作方法和数据分析5.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电子测量仪器与设备5.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电子测量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第六章:频率与时间测量6.1 教学目标理解频率和时间测量的重要性学习频率和时间的测量原理掌握常见频率和时间测量仪器的使用6.2 教学内容频率和时间测量的基础知识频率计和示波器的使用方法时间测量仪器如时间间隔计的使用方法实际测量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频率和时间测量原理演示法:展示频率计和时间测量仪器的操作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仪器进行测量练习6.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频率计、示波器、时间间隔计等6.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频率和时间测量仪器操作的准确性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频率和时间测量原理的理解第七章:电压与电流传感器测量7.1 教学目标认识电压和电流传感器的作用学习电压和电流的测量原理掌握电压和电流传感器的使用方法7.2 教学内容电压和电流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电压和电流测量仪器的结构与使用电压和电流测量中的注意事项实际测量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压和电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演示法:展示电压和电流测量仪器的操作实践操作法: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电压和电流测量7.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电压表、电流表、电流传感器等7.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电压和电流传感器操作的准确性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压和电流测量原理的理解第八章:信号发生器与信号分析8.1 教学目标理解信号发生器在电子测量中的作用学习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掌握信号分析的基本技巧8.2 教学内容信号发生器的基本原理和功能信号发生器的操作和使用技巧信号分析的方法和应用实际测量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信号发生器和信号分析的基础知识演示法:展示信号发生器的操作和信号分析过程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信号发生器并进行信号分析8.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8.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信号发生器和信号分析操作的准确性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信号发生器和信号分析原理的理解第九章:网络分析与阻抗测量9.1 教学目标理解网络分析在电子测量中的重要性学习网络分析仪的使用方法掌握网络参数的测量技术9.2 教学内容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网络分析仪的结构和操作网络参数测量技术实际测量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网络分析和阻抗测量的基础知识演示法:展示网络分析仪的操作和测量过程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网络分析仪进行测量9.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实验设备:网络分析仪、阻抗测量设备等9.5 教学评估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对网络分析仪操作的准确性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网络分析和阻抗测量原理的理解第十章:现代电子测量技术与发展趋势10.1 教学目标了解现代电子测量技术的新发展学习先进测量技术的应用探讨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0.2 教学内容现代电子测量技术的新发展先进测量技术的应用案例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现代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和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先进测量技术的应用案例讨论法:讨论电子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10.4 教学资源教材:电子测量技术教材投影片:现代电子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电子测量技术概述补充说明:电子测量技术是电子工程领域的基础技术,通过对电子信号的准确测量,可以确保电子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古天祥电子测量原理古天祥版各章习题附详细答案

古天祥电子测量原理古天祥版各章习题附详细答案

古天祥电子测量原理古天祥版各章习题附详细答案(总3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一章测量的基本原理一、填空题1 .某测试人员在一项对航空发动机页片稳态转速试验中,测得其平均值为 20000 转 / 分钟(假定测试次数足够多)。

其中某次测量结果为 20002 转 / 分钟,则此次测量的绝对误差△x = ______ ,实际相对误差= ______ 。

答案:2 转 / 分钟,%。

2 .在测量中进行量值比较采用的两种基本方法是 ________ 和 ________ 。

答案:间接比较法,直接比较法。

3 .计量的三个主要特征是 ________ 、 ________ 和 ________ 。

答案:统一性,准确性,法律性。

4 . ________ 是比较同一级别、同一类型测量标准的一致性而进行的量值传递活动。

答案:比对。

5 .计算分贝误差的表达式为,其中称为 ______ 。

答案:相对误差6 .指针偏转式电压表和数码显示式电压表测量电压的方法分别属于 ______ 测量和______测量。

答案:模拟,数字7 .为了提高测量准确度,在比较中常采用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如 ______ 法、 ______法、 ______ 法。

答案:微差、替代、交换二、判断题:1 .狭义的测量是指为了确定被测对象的个数而进行的实验过程()答案:错2 .基准用来复现某一基本测量单位的量值,只用于鉴定各种量具的精度,不直接参加测量。

答案:对3 .绝对误差就是误差的绝对值()答案:错4 .通常使用的频率变换方式中,检波是把直流电压变成交流电压()答案:错5 .某待测电流约为 100mA 。

现有两个电流表,分别是甲表:级、量程为 0~400mA ;乙表级,量程为 0~100mA 。

则用甲表测量误差较小。

答案:错6 .在电子测量中,变频是对两个信号的频率进行乘或除的运算。

电子测量课后习题答案

电子测量课后习题答案
y f ( x1 , x2 , x3 ) x1 x2 x3
3
幂指数分别为:
p1 1,
3 1 p2 , p3 2 2
由于各输入量的估计值互不相关,则:
ucrel y [ pi urel ( xi )]2
i 1
2 2 2
3
1 3 (2%) ( ) 1.5% ( ) 1.0% 2.61% 2 2
2
0.00923 W

uc ( P) 0.0093 W
1.8 对某电路电流I进行间接测量,测得电路电阻 及其两端电压分别为: 4.26 , s R 0.02 ; R s U 16.50 V, U 0.05 V。已知相关系数r (U , R) =1, 试求电流I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解: 电流测量的数学模型为: U I R 则电流的测量结果为:
16.5 I 3.87 A 4.26
U的灵敏系数及标准不确定度为:
I 1 1 c1 0.235 1 U R 4.26

u (U ) 0.05 V
I的灵敏系数及标准不确定度为:
I U 16.5 c2 2 0.909 A 1 R R 4.26 2
A 1.18 10-3 u 0.00068V kp 3
20V挡
U 0.05 %U x 0.02 %U m 0.05 % 1.56 0.02 % 20 4.78 10- 3 V
A 4.78 10-3 u 0.0028V kp 3
查表1.2,得:
C 2.85
电压值的实验标准差为:
R 0.12 s( X ) 0.043 C 2.8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发维护费用高
.基于软件体系,节省开发维护费用
.价格高 .品种繁多,功能齐全
.同档次仪器比传统仪器价格低数倍
.主要用于波形产主、频率测量、波形 测量记录等领域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作业:
试比较说明个人仪器、 GPIB测试系统、VXI测试系统、 PXI测量平台以及虚拟仪器系统 的异同之处和各自的优势在哪 里?
答疑地点:第三实验楼1123 答疑室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定义: 将某一测试功 能的电路卡插在计算 机总线扩展槽内所构 成的测试系统(仪器)。
PC仪器扩展系统
特点: 1、成本低、设
备的利用率高; 2、使用方便、
升级容易; 3、仪器研制周
期短、更新方 便; 4、可实现小范 围的自动测试 系统和网络在 线测量。
VXI系统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个人仪器 —— 功能卡的一般结构
虚拟仪器的范例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虚拟仪器 —— 特点
传统仪器
虚拟仪器
.功能由制造厂定义
.用户可在一定范围内定义
.图形界面小,人工读数, .图形界面友好,计算机读数分析处理 信息量少
.数据处理能力有限
.数据可编辑、存储、打印
.扩展功能差
.计算机技术开放功能模块可扩展功能
.技术更新慢(周期5~10年) .技术更新快(周期1一2年)
GPIB技术就是IEEE488标准的早期发展阶段,它的出现 使电子测量从独立的单台手工操作向大规模自动测试系统发展。
典型的GPIB系统由一台PC机、一块GPIB接口卡和若干台 GPIB形式的仪器通过GPIB电缆连接而成,使用共同的字串语法 控制仪器 (488.2或SCPI)。
GPIB技术可用计算机实现对仪器的操作和控制,替代传统 的人工操作方式, 可以很方便地把多台仪器组合起来,形成自 动测量系统。
4.良好的开发环境和开放式结构—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 5.当组成测试系统时,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并且将继续提高。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VXI(专用标准总线)系统的外形
VXI系统的模块尺寸 有四种:A、B、C、D。 大尺寸模块的主机箱允许 插入小尺寸的模块。
VXI系统的缺点是:组建 VXI总线要求有机箱、零槽管理 器及嵌入式控制器,使得造价 高昂。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PXI(面向仪器系统的PCI扩展)系统
PXI规范定义了一种功能强大的仪器平台,用于测量和自动化 领域。
测试系统的同步和控制是众多功能测试应用的先决条件,它们 依赖于事件检测、激励 / 响应或相位相关,而PXI提供了满足这种 要求所需的电气扩展信号,
如:仪器同步的系统 参考时钟PXI_CLK10 、 PXI TRIG 总线、时间非 常精密的 PXI_STAR 触 发总线以及用于相邻单 板通信的局部总线。
2)仪器在传统的测量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数据处理和 运算能力以及各种自动检测、校准、切换量程等能力和 多功能、窗口化人机交互界面。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GPIB —— 通用接口母线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为了让计算机控制许多独立的量测 仪器,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定义了一套高速数据传输 的协议——488.1/488.2。
各模块间既 相互独立, 又通过VXI总 线相互配合 构成一个统 一的整体。
VXI总线为仪器提供了 数据传输、中断、触发、 时钟等多章目种录 上总一页线下。一页 返回 退出
自动测试系统范例 3 —— PXI测量平台
PCI总线是在CPU和原来的系统总线之间插入的一级总线, 理想状态下可以连续发数据,峰值速率为132MB/s。 CPCI总线又 称紧凑型PCI总线,以PCI电气规范为标准的高性能工业用总线。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请带计算器!考试为闭卷考试。 考试时间
6月8日(周三)7 ~ 8 节
考试地点
电14-1、2 班及重修:四教东 401 教室 电14- 3、4、5 班:四教东 403 教室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答疑时间安排
6月6日(周一)下午:2:00~ 4:00 6月7日(周二)下午:2:00~ 4:00
第九章 智能测量仪器
智能仪器 —— 测量仪器加微处理器系统 个人仪器 —— 微机系统加各种测量功能卡 自动测试系统 —— 多种测量设备的有机汇总 虚拟仪器 —— 用户自己设计的测量仪器
章— 结构与特点
通用接 口母线
特点:1)以微计算机为核心,对传统仪器进行了重新设计,使 其各部分都与微机部分相互融合;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自动测试系统(ATS)
定义: 最小人
工参与下能自 动进行测量、 数据处理,并 适当方式显示 或输出测试结 果的系统。
ATS范例 1: GPIB 系统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自动测试系统范例 2 —— VXI(专用标准总线)系统
特点:1.各模块之间可高速通信,达40M/S; 2.种类齐全、体积小; 3.标准化小型化模块可任意组合;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虚拟仪器 —— 结构
构成: 在个人计算机上,插入硬件插卡,利用LabVIEW虚拟仪器 软件开发平台,进行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并在用户自 己设计的“软面板”上显示出数据、波形、曲线等,并可进 行各种控制和调节,实现各种真实仪器的功能。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MXI总线是一种多路并行总线架构,主要用于仪器间的高速通 P信X。I还通提过供这了样用一于种和多独功立能式网传关统,仪可器以或实V现X个I系人统P通C信,的工标作准站软,硬VX件I系 统机,独立仪器设备,以及模块化仪器设备之间的通信。
MXI的优点有:可以扩展待测仪器的距离,可以有效利用高性 能计算机来处理复杂数据等。
GPIB的缺点是:无法提供多台仪器同步和触发的功能,在 传输大量数据时带宽不足。因此,GPIB主要应用于台式仪器, 适合于精确度要求高的,但不要求对计算机高速传输状况时应用。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智能仪器 —— 示例:数字存储示波器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个人仪器 —— 结构与特点
PXI系统由三个基本 部分组成:机箱,系统 控制器和外设模块。
章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退出
PXI嵌入式控制器
使用嵌入式控制器就 不需要用外部PC,因而可 用PXI机箱提供一套完整的 系统。典型的PXI嵌入式控 制器使用小型的、适合PXI 结构的标准PC部件。
右图为NI PXI-8186 移动式 2.2 GHz嵌入式控制 器。它具有常见的PC外设接 口,如键盘/鼠标和监视器, 以及硬盘,USB 2.0接口, 以太网,串口和其它标准PC 外设。该控制器运行标准的 WinXP/2000操作系统,也 可成为LabVIEW RT模块的 运载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