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1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共47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1章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共47张PPT)

2、探究活动
暑假,哈尔滨某高中的学生张明准备从家乡出发,按如下设计 的线路去考察、体验生活:哈尔滨一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牧 区一山西太原附近地区一江苏南部平原地区一江西井冈山地区 一云南西双版纳地区。试根据上述的线路及到达的考察点,查 阅有关资料,讨论沿途及各考察点所能观察到的自然和人文景 观,分析导致各地自然和人文景观差异的原因。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及特征
一、区域
(客观)
1、概念: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
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表空间单位。
(主观)
中国政区图
区域按一定指标和方法划分
根据“受夏季 风影响程度”
根据“降水 与蒸发对比”
划分的指标不一定是单一的: 地理位置、 经济发展水 平差异
第3页活动题2:
(6)云南西双版纳地区是热带季雨林分布区, 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佛塔、竹楼比比皆是。在 这里你可以体验山寨人民的群居生活,山明水秀 的风光和当地淳朴善良的民风绝对另你流连忘返。 (沿途喀斯特地貌、大象、孔雀、长臂猿)
冰 雕
雾 凇
龙塔
哈尔滨—内蒙古东部的锡林郭勒牧区—山西太原附 近地区—江苏南部平原地区—江西井冈山地区—云南西 双版纳地区。沿途及各考察点所能观察到的自然和人文 景观,分析导致各地自然和人文景观差异的原因:
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 基地 ①轻工业:依托当地发 达农业基础发展 ②重工业:从国内外运 入矿产资源发展
我国沿海航线的中 枢,长江入海门户, 对内外联系方便, 商业贸易发达
一年一熟 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 畜牧业
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周围 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 重化工业。

必修三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必修三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贫乏
有较丰富的石 油等矿产资源
5.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耕作方式
熟制 工业类型
5.地理环境对生产活动的影响
区域
耕作方式 熟制 工业类型
长江三角洲
水田耕作 一年两——三熟 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
旱作农业 一年一熟 重化工业
6.地理环境对生活活动的影响
请看课本P4“活动”:
比较内容
差异: 1 地理位置 2 气候条件 3 土地条件 4 矿产资源条件 5、其他:河流 植被 地形 影响: 1 农业 2 工业
比较
1.地理位置差异: (1) 在中国的位置
1.地理位置差异: (2)纬度位置(3)海陆位置
2.气候条件差异
3.土地条件差异
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表
用案例说明: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镇江, 东到海边,包括江苏、浙江两省部分地区和整个上海市, 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只有少数小 山丘像孤岛一样矗立在平原之上。这里岸线平直,海水黄 浑,有一条宽约几千米到几十千米的潮间带浅滩。
松嫩平原位于东北腹地,东靠长白山地,西接科尔 沁草地,北枕大小兴安岭,南至辽河干流以北,跨黑龙江、 吉林、辽宁三省,共辖53个县(市)。土地总面积19.5万 平方千米,1990年年末人口3466万,分别占东北区的 20.4%和34.6%。
地理环境
农业生产 开发早期 发展方向 发展水平 区域 不同 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
商业
工业生产
工商业社会 内涵和特征
干旱 区 半干 旱区
半湿 润区

地理组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组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程标准】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准确无误地说出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2.通过阅读教材,运用关键词总结说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区域差异。

3.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不同发展阶段,运用关键词比较说明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情景导入】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北方的中国人习惯于简单的质朴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身材高大健壮,性格热情幽默,爱开玩笑,吃大葱,他们是自然之子,从各方面来看更象是蒙古人。

在东南边陲的长江以南,人们会看到另一种人,他们习惯于安逸,勤于修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喜爱诗歌,喜好舒适,他们是圆滑但发育不全的男人,苗条但神经衰弱的女人,他们喝燕窝汤,吃莲子。

在汉口的南北,所谓的华中地区,是信誓旦旦却又喜欢搞点阴谋诡计的湖北人,被其它省市的人称作“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因为他们从不肥输,他们认为辣椒要放在油里炸一下,否则不够辣,不好吃。

【自学导引】1.阅读教材P2第一段,说出区域的概念和特征。

2.阅读“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完成P2思考。

3.通过分析教材内容,结合上题,从位置.气候.地形.矿产等方面总结说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区域差异。

4.阅读并分析教材P4-5“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从开发早期、农业社会和农业社会后期三个不同发展阶段,比较说明长江中下游平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问题发现】【知识归纳】【阅读材料】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是在北回归线以南(小三角洲计),以大三角洲计,亦在北纬23°40'-21°30'之间,即绝大部分属于热带范围。

从气候上看,大三角洲则属于南亚热带地区(见竺可桢等《物候学》,1962)。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节

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节
高中地理必修3
区域地理学
精品课件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精品课件
你觉得中 国可以分 成哪几个 区域?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 什么是区域 二 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精品课件
一、什么是区域
成 区域的 初始阶段的个别经济增长点 区域内的资源不 已显现
长 中期发 或个别城镇向周边不断扩展, 断消耗,环境也 出不协
阶 展和成 形成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 受到了明显的破 调
段 熟阶段
坏。
后 区域整 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状态, 本地区资源的耗 矛盾加
期 体发展 区域最先存在的优势已几乎 竭

阶 呈现萎 丧失殆尽
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水平
松嫩平原---黑土,也是生产力较高的土壤,为旱田,集中连片,
人均耕地面精积品高课件于全国水平
(4)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
长江三角洲--矿产资源贫乏
松嫩平原---当地有较丰富的石油资源,距煤铁等资
源近
精品课件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共性
①都是平原地区, 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
位于北纬30°附近,
地理位置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中 部,长江入海口地 Nhomakorabea理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差 异
土地条件
①水稻土为主 ②耕地多为水田 ③土地较为分散 ④人均耕地少
北纬43°~48°,地处我 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温带季风气候区 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 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 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教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教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三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教案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本章规划高中地理新课程模块三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是第三模块提纲挈领的第一单元,是应用有关地理原理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总论部分。

从体现新课程的内容标准方面,涵盖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两大部分,不仅是正确理解人地关系的理论基础,更包含地理学科的前沿领域,具有独特的学科育人价值。

教材开篇就提出了区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阐明了区域地理环境差异与人类活动差异的客观存在性,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动态联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地理信息技术正成为研究区域地理环境的重要技术与方法,对地理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随着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数字地球正成为地理学科的前沿领域,因此需要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以及3S技术在人们生产与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解析“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为了使可持续发展课题具有可操作性,首先需要界定研究的范围,那就是以区域作为单位,结合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有针对性的研究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因此,把“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作为本模块首先要学习的内容。

关于“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四方面:(1)正确理解“区域”的含义;(2)了解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3)了解在自然环境差异影响下的人类活动的差异;(4)了解区域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

首先,从教材内容选取来看,主要从三方面来具体阐述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第一,了解区域的含义,通过内容提要来阐述区域的概念、类型以及区域的特征。

第二,以两个不同区域,即以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为例,比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各呈现什么规律?形成这种分布规律 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3.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河网密度差异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 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度大,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
粮食商品率也较低;而松嫩平原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 食商品率高。
5.河南和黑龙江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
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 C.机械化水平高
B.生产规模大
√D.人口较少
解析 粮食商品率反映了进入市场的粮食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河南省和黑龙 江省都是我国的产粮大省,但河南省的人口远多于黑龙江省,因此导致其粮食 商品率低于黑龙江省。
答题指导1
(2)图中F地和D岛屿东部的气候类型相同,但成因并不一致。试分析其差异。 答案 F地: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 气压带控制,热量丰富,多对流雨。 D岛东部:纬度较低,气温高;终年受来自 南半球海洋信风带控制,遇到山地抬升,岛 屿东部多地形雨,降水丰沛;沿岸暖流的增 温增湿作用。 解析 考查地带性热带雨林气候(F)和非地 带性热带雨林气候(D岛屿东部)的差异。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是非洲第一贸易伙伴国,非洲 是中国第四大海外投资目的地。自2008年, 中非贸易额超过1 000亿美元。越来越多的中 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和开展贸易。预计到2020 年,非洲大陆商机最突出的消费品和服务、 自然资源、农业和基础设施将合计创造每年 多达2.6万亿美元的收入。 材料二 非洲轮廓图。
解析 读材料可知:蚝壳墙的原料有糯米,故 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降水较多。蚝壳以约 45°的倾角向下排列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利于排水。
2.该建筑用蚝壳为墙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A.就地取材,废物利用

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 位置
地 理 气候 环 条件 境 不 同 土地 点 条件
长江三角洲
位于北纬30°附近,地 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 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松嫩平原
大致位于北纬43° -48 °,地 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 温带季风气候,虽雨热同期,
季高温多雨,雨热同 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

温暖季节短,生长期长。
活 动

作物
油菜、棉花等

熟制 一年两熟至三熟

特色 水产业较为发达
旱地耕作业
玉米、春小麦、 大豆等 一年一熟 西部发展畜牧业 我国最大林区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三分。
长江三角洲
东北地区
交通 水、陆、空等
陆运发达

综合运输发达
(铁路、公路)
类 工业 我国重要的
活 动 差
综合性工业基地 城市 沿河、海或者
较说明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
的影响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三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运用读图分析、对比分析方法,培养分析区域差
异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初 步建立科学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区域比较的基本方法 。 2、学会区域问题的基本分析思路。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
➢探索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三分。
自然环境:
1 地理位置 2 气候条件 3 地形条件
4 土地条件
5 资源条件 ……
影响
农业 人 们 工业
生 城市
产 交通


商业
活 建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气候条件 地形 矿产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异同的比较
长江三角洲 地理 位置 气候 条件 土地 条件 矿产 资源 相同点 位于北纬30°附近,地 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 中部,长江的入海口 松嫩平原
大致位于北纬43° -48 °, 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不 同 点
我国主要煤矿
开滦 峰峰 大同 阳泉 西山 阜新 鸡西 鹤岗 徐州 淮北 平顶山
我国的主要油田
C D G A B E F
华北油田 辽河油田 大庆油田 胜利油田 中原油田 南阳油田 克拉玛依油田
(2)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①有的区域的 边界是明确的, 如行政区; ②有的区域的 边界具有过渡 性质,如干湿 地区。
(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4)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 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3.区域的划分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不同,划分出的区域类 型也不同。 例如:
(2) 北方的城市住宅楼建设要考虑冬季室内取暖和墙体保温, 所以建筑成本较高,楼房间距的大小主要看冬季的正午太阳高 度。冬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向南逐渐增大,为保证楼房底层 正午有阳光照射的楼房间距自北向南逐渐减小。
三级阶梯示意图
看一看:200mm、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
读图分析:
我国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省、市?
松嫩平原
旱地耕作业 玉米、春小麦 一年一熟 西部发展畜牧业
种植业类型
农 主要农作物 业 生 产 作物熟制
其他农业类型
水田耕作业 水稻、油菜、棉花
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产业发达
从上表看,这两个区域在农业发展上有什么不同? 请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和矿产资源条件 等方面说明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阅读课本第3页最后一段,思考: 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并能 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而松 平原则成为了我国的重化工基地?
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主要是根据地理位置、 经济建设条件和现实的经济技术水平,所存在的地区 差异等,将全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 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阅读思考:
以长三角和松嫩平原为例思考两地在 地理环境上有何差异;对工业\农业\商 业等有何影响?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雨 热同期
为肥沃的水稻土,耕地 多为水田,较分散,人 均耕地较少
矿产资源贫乏
温带季风气候,虽雨热同期, 但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 温暖季节短,生长期长。 为肥沃的黑土,耕地多为旱 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较 多 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
长江三角洲
发展轻 工业 长 发展重 工业 农业 发达 江
长江入海门户
沿海航线中枢
运进 矿产
商业贸 易发达
活动:
课本第3页 第1题
(1) 比较而言,北方的冬季寒冷而漫长,南方的夏季湿热而 漫长。为了在冬季充分利用太阳光照和热量,北方民居正南正 北的方位观比南方强。北方民居的墙体严实厚重,利用在冬季 保温御寒;南方民居的墙体轻薄,利于在夏季通风透气。从北 到南,年降水量逐渐增大,居的屋顶坡度也逐渐增大(利于排 水);随着对保温要求的降低和对通风纳凉要求的提高,民居 的屋檐 逐渐加宽,房屋进深和高度逐渐加大。
一、区域的内涵与特征
1、区域的内涵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是人 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 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2、区域的特点
(1)有一定的区位特征
区位: 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 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的联系。 农业、工业生产活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必须有 一个确定的空间位置,也离不开与其他事物的联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