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动环监控】共28页
2024版动环监控系统方案

动环监控系统方案•项目背景与目标•系统架构设计•硬件设备选型与配置•软件系统开发与实现•系统测试与验收标准制定•培训推广和后期维护计划安排项目背景与目标现有环境监控问题分析监控设备不足当前环境监控设备数量不足,无法实现全面覆盖和实时监控。
数据处理效率低现有监控系统数据处理能力不足,导致报警响应不及时,故障排查困难。
系统集成度低各个子系统之间缺乏有效集成,无法实现统一管理和调度。
动环监控系统需求及目标对环境参数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和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实现故障预警和预测,提高运维效率。
支持远程访问和控制,方便管理人员随时随地进行监控和管理。
实现与现有系统的无缝集成,提高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实时监控故障预警远程管理系统集成通过实时监控和故障预警,减少人工巡检和故障排查时间,提高运维效率。
提高运维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系统稳定性通过远程管理和系统集成,减少人力和物力投入,降低运营成本。
通过对环境参数的全面监控和及时处理,确保系统稳定运行,提高业务连续性。
030201预期成果与效益评估系统架构设计模块化设计分布式部署标准化接口安全性考虑整体架构设计思路及特点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功能模块,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采用标准化的接口设计,方便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
支持分布式部署,实现负载均衡,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稳定性。
在系统设计中考虑数据传输、存储和处理的安全性,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系统管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可靠的传输协议发送到数据中心,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实时性。
监控与报警模块实时监控环境参数和设备状态,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触发报警,并通过多种方式通知相关人员。
数据存储模块负责存储历史数据和报警记录,支持数据的查询、导出和备份。
负责从各种传感器和设备中采集环境参数和设备状态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和格式化。
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分析和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监控和报警提供数据支持。
高新兴通信监控动环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高新兴通信监控动环监控系统解决方案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通信监控/动环监控系统解决方案高新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XXX年XXX月目录1项目背景1.1项目需求XXX1.2系统架构2机房动环监控技术方案2.1主要业务动力监控、环境监控、智能门禁、远程抄表、视频监控2.2方案说明本方案旨在实现对机房动力及环境远程实时监控,实现无人值守。
考虑到每个机房设备配置不一样,本方案只从通用性角度说明,准确详细配置需勘察机房后项目经理/解决方案工程师给出。
方案基础业务范围(根据项目情况可选):✓动力监控:市电状态监测、开关电源监控、UPS监控、蓄电池监控、油机监控;✓环境监控:温度、湿度、烟雾、水浸、红外、空调监控;✓门禁管理:门状态、门锁状态、刷卡开门、远程开门、门禁授权等;✓远程抄表:总用电量、设备用电量;✓视频监控2.3组网方案图1 整体组网方案(数据+视频)2.4各种组网说明(1)2M环组网方案高新兴在2005年在国内最早提出基于2M总线环传输组网模式的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提出面向基站运维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技术解决方案,其特点集中在系统的创新性、开放性、实用性等方面。
网络拓扑图如下:2M 环组网架构独立2M 组网架构(3)全IP 组网方案 全IP 组网架构SDH路由器E1E1E1STM-1 IPL S CSTM-1STM-1F S UIP F S UIPF S UIP IP Network专有设备网管区域监控中心SS前置机综合业务处理平台维护台交换机市中心机房 分中心1……分中心NE-OMSCSCIP Network省网管中心◆ 面向基站监控未来的发展方向; ◆ 方便新建基站的直接接入;◆ 提供更大的带宽,可实现更多业务的接入,尤其是对带宽需求较大的业务如基站视频监控; ◆ 传输时延短;◆ 中心结构简单,连线方便;◆ 独立的承载网络,不受核心网络割接的干扰。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技术方案目录一、内容简述 (3)1.1 编写目的 (3)1.2 背景与意义 (4)1.3 文档结构说明 (5)二、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概述 (6)2.1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的定义 (7)2.2 系统功能与目标 (8)2.3 应用领域与特点 (10)三、系统架构设计 (11)3.1 系统整体架构 (12)3.2 传感器层设计 (13)3.3 通信层设计 (14)3.4 数据处理层设计 (15)3.5 控制层设计 (17)四、传感器技术与选型 (18)4.1 传感器类型与选择原则 (19)4.2 常见传感器介绍 (20)4.3 传感器布设方案 (22)五、通信技术与网络设计 (23)5.1 通信协议选择 (24)5.2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5)5.3 通信设备配置与选型 (27)六、数据处理与存储技术 (28)6.1 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 (30)6.2 数据存储与管理技术 (31)6.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33)七、监控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34)7.1 监控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36)7.2 监控软件系统架构设计 (38)7.3 监控软件界面设计与实现 (39)7.4 软件测试与验证 (40)八、系统集成与部署方案 (41)8.1 系统集成技术要求 (43)8.2 部署方式与步骤 (44)8.3 系统调试与优化 (45)九、系统维护与升级策略 (47)9.1 系统维护内容与流程 (47)9.2 系统升级与扩展方案 (49)9.3 用户培训与技术支持 (51)十、总结与展望 (52)10.1 技术成果总结 (53)10.2 发展与应用前景展望 (54)10.3 技术创新点与不足之处分析 (55)一、内容简述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技术方案旨在通过集成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实现对数据中心、机房等关键设施的全面、实时监控与管理。
本方案通过对各类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烟雾、水浸等)的精确采集,并结合智能分析算法,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并触发相应的预警机制。
动力环境动环监控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综合解决方案

系统数据库设计
动力环境动环监控一体化管理平台系 统数据库设计应考虑系统的数据量、 数据类型、数据特点以及业务需求等 因素。
关系型数据库采用MySQL、Oracle等 主流数据库,存储和管理业务数据; 非关系型数据库采用MongoDB等文 档型数据库,存储和管理实时监测数 据等大容量数据。
报警策略
制定报警策略,根据采集数据的阈值、趋势等条件进行报警 ,可设置即时报警和延时报警。
告警机制
对报警信息进行分类、分级处理,建立告警机制,通过声光 电、短信、APP推送等方式及时通知管理人员处理故障。
系统安全与稳定技术
系统安全
采用认证、加密等技术手段,保证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
系统稳定
选用高可靠性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同时采用负载均衡 、容错等技术手段,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项目延期
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项目进度延期,需要加强 项目管理,做好进度计划和监控。
用户不满意
由于无法满足用户需求或用户操作不习惯等原因 可能导致用户不满意,需要加强与用户沟通,了 解用户需求和反馈,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
07
动力环境动环监控一体化管理平台价值分
析与社会影响
平台价值分析
提升运维效率
通过集中监控和管理,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应遵循第三范式, 减少数据冗余和重复,提高数据利用 率和系统性能。同时,应考虑数据的 备份和恢复策略,保证心技
术实现
数据采集与传输技术
现场数据采集
采用智能传感器、仪表等设备,对动力环境、动力设备等参数进行实时数据 采集和监控。
与其他系统的关系和差异
关系
该平台可以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如监控系统、报警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 ,实现数据共享和联动控制。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组织架构优化
02
合理配置技术力量,建立专业、高效的技术支持团队,明确职
责分工,提高问题解决效率。
技术培训计划
03
定期组织内部技术培训,提升团队成员的技术水平和问题解决
能力。
服务流程及标准制定
服务流程设计
明确服务流程,包括问题受理、分析、处理 及反馈等环节,确保服务质量和效率。
服务标准制定
根据行业规范和企业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 服务标准,确保服务质量和稳定性。
设备故障风险
监控系统涉及大量的硬件设 备,设备故障可能导致整个 系统无法正常运行,需要进 行备份和故障处理。
应对措施及建议
加强与客户的沟通
在需求分析阶段,加强与客户的沟通,确保 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准确无误。
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采用数据加密、备份等技术手段,保障数据 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引入先进技术
系统开发
按照系统设计要求,开发监控系统软件和硬件设 备。
系统测试
对开发完成的监控系统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 安全测试等,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部署实施
将监控系统部署到客户现场,进行设备安装、调 试、培训等。
维护升级
对监控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和升级,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 持续性。
实施难点及风险点分析
需求分析不准确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技术方案
汇报人: 2023-11-16
目录
• 项目背景与目标 • 监控系统需求分析 • 监控系统技术方案设计 • 监控系统实施方案 • 监控系统测试与验收方案 • 监控系统维护与运营方案 • 技术支持与服务方案
01
项目背景与目标
项目背景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行业对动力环境监控系统 的需求逐渐增加。
动力环境动环监控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综合解决方案

综合监控能源管理平台
动力环境动环监控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综合解决方案
动环信息曲线
综合监控能源管理平台
动力环境动环监控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综合解决方案
管理员端—报警联动预案设置
动力环境动环监控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综合解决方案
综合监控能源管理平台 管理员端—统计报表(报警统计)
设备介绍
无人值守动力表房
动力配电
高低压配电 开关电源
UPS 蓄电池 发电机 照明
……
场地安全
温湿度 漏水 空调
新风机 空气质量
……
场地环境
门禁 防盗报警
消防 防雷器
……
机柜锁
动力环境动环监控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综合解决方案
主要监控对象
水浸
门禁
烟感
一体化采集处理器
智能电表
空调遥控
温湿度
新风机
发电机
应用场景
动力环境动环监控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综合解决方案
动力表房
动力环境动环监控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综合解决方案
总体需求
实时监控
平台管理
报警处理
语音对讲
仪表数据实时监控 表房仪表、设备运行状
态实时视频 表房内部和周边环境情
况
实现表房实时图像及动 人员闯入告警
环数据在监控中心集中 动力故障告警
展现及调阅
表具设备异常告警
设备断电告警
计算三相回路 组合有功电能 组合无功电能
智能电表
轮显电参量 电压 电流 功率
生成机房配电系统 报警报表
无人值守动力表房
动力环境动环监控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综合解决方案
智能输出设备工作流程
动环监控系统方案

关键模块功能划分与描述
数据采集模块
负责从各种传感器和设备中采集环 境参数和设备状态数据,并进行预 处理和格式化。
数据传输模块
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可靠的传输协 议发送到数据中心,确保数据的完 整性和实时性。
数据处理模块
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分析和 挖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监控 和报警提供数据支持。
动环监控系统方案
• 项目背景与目标 • 系统架构设计 • 硬件设备选型与配置 • 软件系统开发与实现 • 系统测试与验收标准制定 • 培训推广和后期维护计划安排
01
项目背景与目标
现有环境监控问题分析
监控设备不足
当前环境监控设备数量不足,无法实现全面覆盖和实时监控。
数据处理效率低
现有监控系统数据处理能力不足,导致报警响应不及时,故障排 查困难。
系统集成度低
各个子系统之间缺乏有效集成,无法实现统一管理和调度。
动环监控系统需求及目标
实时监控
对环境参数进行实时采 集、传输和处理,确保 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
故障预警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 和挖掘,实现故障预警 和预测,提高运维效率
。
远程管理
支持远程访问和控制, 方便管理人员随时随地
进行监控和管理。
培训内容
包括动环监控系统基本原理、系统架构、设备功能、操作规范、故 障排查等方面。
培训形式
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视频教程、现场讲解、实践操 作等。
推广策略制定和执行情况跟踪
推广策略
通过公司内部宣传、技术研讨会、行业展会等方式进行推广 ,同时积极与合作伙伴和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
执行情况跟踪
响应速度
机要系统环境监控系统解决方案(hngd)

后台软件系统:WEB 服务器依据 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模式)网络结构 设计,实现所有历史数据存储以及后台监控操作,监控终端无需安装软件程序,管理员只需 通过浏览器访问服务器页面即可实现日常监控操作。具有以下功能特点:
1) 图形化监控界面,声光告警信息提示、告警确认、统计查询、报表打印、系统操作 日志等软件功能齐全。
2) 所有模拟量提供曲线分析功能。 3) 对特定告警或者紧急告警信息,可提供用户自定义短信告警功能。
3.2 机房端方案说明
机房端由各类监控器通过 RS485 联网,最终经过 RCU 远程控制单元接入监控 VPN 网 络。如下图所示:
2 功能需求分析
鉴于驻马店市机要局本身已经配置视频监控系统,因此本监控系统不再考虑视频系统, 主要监控对象包含:动力、环境 2 个方面。另外,从全区域统一机房管理角度考虑,建议各 县区机要局均统一配置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并实现联网集中监控。
2.1 动力监控功能
目前驻马店市机要局电源供电情况如下图所示
需增加配电柜监控
驻马店市机要局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由监控中心、机房端监控网络两部分通过 VPN 网络联网组成。如下图所示:
市局监控终端
Web服务器 LAN交换机
以太网
以太网
市局 机房端监控网络
以太网
VPN
பைடு நூலகம்
以太网
县区局 机房端监控网络
县区局监控终端
以太网
以太网
以太网
以太网
以太网
县区局 机房端监控网络
县区局 机房端监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