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渡江战役中的一个奇迹-范文模板 (3页)

合集下载

“完成这一项任务就是渡江第一功”暗战:从内部攻破江上堡垒

“完成这一项任务就是渡江第一功”暗战:从内部攻破江上堡垒

“完成这一项任务就是渡江第一功” 暗战:从内部攻破江上堡垒文丨周渝工J 石崩云,惊涛裂岸,烈焰照 ■jir 亮夜空,映红水面,漫天炮口 L 」火中,数千只战船以排山倒海之势奋勇前行,长江在燃烧! 1949年4月20 B,当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 内和平协定(最后修订)》上签字时, 意味着谈判破裂,解放军只能以战斗 的方式渡过长江。

当晚8时左右,解放 军中集团首先行动,第9兵团第25军、 第27军和第7兵团第21军、第24军组成第一梯队,在裕溪口至枫阳段发 起渡江攻击。

21日,毛泽东和朱德对全军指战员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 令》。

与此同时,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第二野战军和陈毅、粟裕、谭震林领导的第三野战军也幵始大举进军。

________/ 1948年,叶飞(中)与任华东野战军军区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左)、中共东南分局第二副书记金明 (右)合影o1949年2月,叶飞任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司令员,4月参加渡江战役战线西起九江东北之湖口,东至江阴, 长达500余公里,奠定未来中国格局的渡江战役就此打响。

尽管胜局已定,但解放军第三野 战军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仍紧绷着作战之弦,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渡江前陈毅和粟裕给叶飞交代了特别任务,要他跟着第一梯队船登陆,担任先头军军长的角色。

因为作战地段在南京和上海之间,易遭东西夹击,叶飞随第一梯队军行动,目的是让其直接掌 握情况,实施强有力的指挥。

战斗之初,解放军中路军的推进比较顺利,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获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

最令叶飞牵挂的是东路军,因为他们将要面对的是固若金汤的江阴要塞,而此时解放军的重炮又尚未渡江。

叶飞在等,等待那个 秘密进行已久的谋略能在今天功成。

他甚至可以预见,如果那个计划失败T,不仅此前的种种努力付诸东流,而且这一战“可能要付出重大伤亡,这 是事实”(《叶飞回忆录》)。

固若金汤的“反共堡垒”江阴因“大江之阴”而得名,地处 江尾海头,东临上海,西依南京,是大江南北之重要交通枢纽,同时也是长江下游江面最窄、水流最急的地方,长江水上咽喉要道,历代为江防要塞。

听父亲讲述渡江战役

听父亲讲述渡江战役

听父亲讲述渡江战役作者:来源:《新传奇》2019年第50期看到战士们精湛的水上功夫、雄伟壮观的模拟战斗场景,百姓们都惊呆了,纷纷鼓掌叫好。

当地一名号称“老学究”的老人翘起大拇指连连称赞:“这支军队了不起!再无为的事在他们面前也只能是有为!”老人诙谐的话语引来一片叫好声。

渡江战役中,父亲姜瑞福作为百万雄师强渡天险的一员,见证了其所在部队在整个战役过程中,上至军长,下至普通士兵及支前民工,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出出真实的精彩故事。

父亲生前曾多次对我们说:“我们是江北老百姓用双手送过长江的。

”老百姓当起了战士们的“游泳教练”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沉重打击下,国民党政治、经济、军事陷入总崩溃。

蒋介石为了赢得时间,伺机卷土重来,企图依托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

1949年2月,父亲所在的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胜利结束了淮海战役,在安徽宿县(现宿州市)集结整训。

部队奉命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第27军,整编后的部队更是兵强马壮,蓄势待发。

3月3日,部队受命集结向江北重镇无为(今属安徽省芜湖市)进发。

面对波涛汹涌的长江,大家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父亲和他的战友虽然大多来自胶东海边,但真正水性极好、能游过长江的人很少,何况在渡过长江时还要面对对岸敌人的枪林弹雨。

困难多、任务重,怎么办?部队进驻无为后,为不惊扰驻地老百姓,部队就在空地上扎下帐篷宿营,加上江北一带在解放军入驻之前就已经解放,老百姓们对共产党的政策已经有所了解。

看到部队秋毫无犯,和国民党军队的烧杀抢掠大不一样,又看到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在乍暖还寒的三月天,在河湾里练习游泳,百姓们很感动,都纷纷过来指导战士们游泳。

这时,征集来的支前民工也陆续到位,当地很多船工和支前民工与战士们结对子一帮一,当起了战士们的“游泳教练”。

当地党组织、政府还组织百姓疏通江渠,筑路修道,为部队下一步集结作战打下了基础。

百姓们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帮助寻找船只,修补木船,还有的百姓将自家的门板都抬了过来。

老通讯员纪念建国60周年:我所经历过的渡江战役

老通讯员纪念建国60周年:我所经历过的渡江战役

老通讯员纪念建国60周年:我所经历过的渡江战役年是我国历史上闻名战役之一的渡江战役胜利六十周年,这次战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新中国之前的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战役。

我本人有幸参加了这一战役,感到无比的自豪。

今年适逢建国六十周年大庆,抚今追昔,往事历历油然涌上心头,峥嵘岁月,沧桑巨变,使我心潮难平,为庆祝共和国六十大庆,在我耄耋之年,欣然提笔,记叙那难以忘怀的岁月。

军极其艰苦,为我们带路的向导说,这条路平时当地百姓很少走,我们全团的同志互相手拉手,相互掺扶着赶在天黑前翻过了这座土山。

这时天也开始放晴,太阳也出来了。

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到我们赶到指定地方时。

团部传来一具令人十分振奋的好消息。

就在我们这几天费尽千辛万苦的追赶过程中,。

我们团按时完成了上级的部署。

和大部队一起,围剿了3万多敌军,经过两天的激战,全歼了这些敌人,大部分残敌缴械投落,徽州城获得解放了。

同时第三天要进行凉爽入城仪式,我们得到那个消息后大伙儿激动别已,因为这是我们渡江后取得的第一场大胜利,也是我们参加入城仪式的第一具都市,大伙儿都为自己的军容做了一番精心预备。

第三天,我们都怀着特别兴奋地心情,骄傲地随着部队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徽州古城。

我们供给处住在徽州古城中的一座大宅院里进行休整,按照上级指示,三天后要预备向浙江方向追击敌人。

到了快动身的时候,我为团首长收拾好了行装。

团首长开完会回来后却告说我说:小田,咱们别走了,咱们要去南京。

我一听说要去南京,顿时兴高采烈,打过长江去,解放全国。

南京市当时国民党的首都啊。

为这事,我激动得整夜没合眼,翌日一大早,我们就在师政委段大明带领下(总共20多人,多是团级干部和首长带着的警卫和通讯人员)乘坐一辆美式卡车,经过三天的路程,来到了闻名遐迩的六朝古都----南京。

我们这些人员被安排在南京市委统战部工作。

到了八月份我们又奉命回到原部队,做进军大西南的预备工作,以上算是我记忆过的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中的一个奇迹

渡江战役中的一个奇迹

渡江战役中的一个奇迹1949年4月21日17时25分,在16军的炮兵阵地上,120余门大炮发出震天动地的轰鸣,炮弹疾风骤雨般飞向江东岸敌阵地。

它向全中国、全世界人民宣告:“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集团伟大的渡江作战开始了。

”这时,200余只渡船早已驶出港湾,沿大江西岸,摆开了前进的战斗队形,船上坐满了威武雄壮,摩拳擦掌的两个突击团的官兵。

在左翼突击团一三六团的指挥船和火力船里,分别坐着团长赵阳和政委王猛。

王猛是军里出色的政治工作干部,他政治上强,以善于做深入有力的政治思想工作而著称,全团官兵都爱听他讲话,每次战斗动员,他短短几句话就能把战士们的劲鼓起来,斗志昂扬地投入战斗。

右翼突击船一三九团的船上,团长徐仲禹、政委邹文泗正在进一步检查部队临战前的准备工作。

团长徐仲禹是一个作战勇敢、指挥果断的指挥员,淮海战役双堆集决战时,他带领的团只剩三个多连,主动向突围之敌出击,俘敌1400余人,使伤亡较大的团队,战后立即成为齐装满员的一等主力团队。

在犹如箭在弦上的紧张时刻里,突然,从江岸上军指挥所的电话里,传来了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命令全军向江南挺进的命令,各船上顿时像火山爆发一样响起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坚决执行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命令,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打过长江去,争取立头功”的口号响成一片。

军参谋长杨俊生指挥的各炮兵群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对岸山头和岸滩上的地堡,在剧烈的爆炸声里一个紧接一个地纷纷坍塌下来,升起一阵阵浓密的烟尘,很快结成一片浓厚的烟幕,把对岸山头完全遮蔽得严严实实。

江边上不时冲起一个个10余米高的水柱,场面异常壮观。

敌人在我军猛烈的炮火压制下,连头都抬不起来,打无法打,跑又跑不掉。

战后,被俘的蒋军四二三团排长杨青云承认:“你们的炮火实在太厉害了,我们的多数地堡被你们摧毁了,机枪够不着,打炮吧,又暴露了阵地,连人带炮一起给敲掉了!我们只好闭着眼睛钻在盖沟和地堡里,让你们的船大摇大摆地划过来”。

指战员们盼望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

听南京解放的故事——渡江战役

听南京解放的故事——渡江战役

听南京解放的故事——渡江战役
听南京解放的故事——渡江战役
摄山星城小学四(2)班熊阳钰
指导老师:邵云凤
每当看到人们那幸福的笑脸,我就会想起为大家,为革命而献身的战士们。

同学们,你又知道多少解放故事呢?我知道,“渡江战役”就是其中的一个,它是解放南京的战役,我们要记住这个历史的时刻!
60年前的4月20日,解放军百万雄师越过长江天堑,摧枯拉朽般突破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一举解放了南京、上海等城市。

根据查阅的资料显示,现居住在安徽省无为县的七旬老人王德清回忆说,当年他只有16岁,是当地儿童团团长。

儿童团在渡江时主要是发动群众、帮助解放军先期部队解决住房、引导解放军至渡江口。

渡江需要船只和船工。

国民党军队溃逃江南时开始拉夫抓船,将渔船和木帆隐藏起来,有些将木帆、船沉下河底。

老百姓们为了支持解放军们,把原已凿沉的船只打捞起来修好,自动驾驶到指定地区集结待命。

部队安顿下来后,就开始水上练兵。

他们可都是在芦苇丛中练的呀!如果划到了那该有多疼呀!但他们不怕艰难,终于练成了!
1949年的4月20日,王德清和其他儿童团作为向导,把解放军引导至长江渡口。

当晚,渡江战役打响了。

在军民的共同努力下,1949年6月2日,渡江战役历时42天结束了。

此役,人民解放军伤亡6万余人,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共43万余人呀!
同学们,记住,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人民解放军用生命换来的!他们用鲜血染红了这个大地,我们向他们致敬!。

渡江模范营和平建设年代强军故事

渡江模范营和平建设年代强军故事

渡江模范营和平建设年代强军故事有两面这样的红旗,分别印有“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这两面旗帜就是在渡江战役中英勇的渡江先锋队横渡长江,插在江南国民党守军的滩头阵地——香山、黄山的旗帜。

这两座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香隅镇境内的小山也因此声名鹊起。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于是,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在渡江作战誓师大会上,军党委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两面大红旗,分别授予第一梯队师——第四十四师的一三零团红三连和一三一团三连。

4月21日,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的百万大军。

在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的1000多里的战线上,发起声势浩大的渡江作战。

第三野战军西集团首先在这天凌晨强渡成功,突破敌人安徽芜湖到贵池的防线。

紧接着,沿线各路大军相继开始渡江战斗。

午后,天阴了,担任东流(今属安徽省东至县)到马当(今属江西省彭泽县)一线战斗渡江的四兵团十五军,在野战司令部统一号令下,部队火速行动。

四十四师一三零团和一三一团一营为第一梯队,一三一团二、三营和一三二团为第二梯队,乘着水天一色的战船,沿着连贯泊湖、太湖的长12华里、宽40多米的内河吉水沟,向长江进发。

仅仅30分钟,国民党军队经营的这段长江防线就被解放军突破了。

解放军的炮火开始延伸射击,突击分队向对方前沿阵地猛扑过去。

第一三零团二营在灯塔附近登陆后,五、六连迅速抢占灯塔主要支撑点,将对方一个营部及一个连大部歼灭。

与此同时,红三连由灯塔以东1000米处登陆,涉过泥浆,攻占黄山前沿阵地。

五连排长崔彦德率领的一个排与主力失去联系,单独登陆。

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他们果断地攻上香山,威胁国民党部队侧背;并积极地协助十连攻占香山与黄山间鞍部敌炮兵阵地,打乱对方的防御体系。

第一三一团一营多头出击,夺取国民党的江岸阵地后,协同一三零团一、二连攻占黄山。

各个突击分队从不同方向合击,经3小时激战,到22日3时,将国民党大部歼灭,剩下的将山炮、榴弹炮丢在阵地上,拼命向南鼠窜。

《人民解 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渡江风采录

《人民解 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渡江风采录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渡江风采录“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 年 4 月 20 日夜起至 4月 22 日 22 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在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的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以排山倒海之势横渡长江,向国民党反动派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这是一场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伟大战役,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无畏和顽强斗志,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

战役前夕,解放军战士们厉兵秣马,积极备战。

他们进行了艰苦的训练,磨炼了战斗技能,坚定了胜利的信念。

每一位战士都深知,这是一场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而进行的战斗,他们肩负着神圣的使命。

在渡江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长江天险,江水湍急,风浪汹涌。

国民党反动派在江面上布置了重重防线,企图阻止解放军的前进。

然而,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们毫不畏惧。

他们乘坐着各式各样的船只,在枪林弹雨中奋勇前行。

有的船只被炮弹击中,战士们依然毫不犹豫地抢修船只,继续前进;有的战士受伤了,仍然咬紧牙关,坚持战斗。

在西起九江的战线上,解放军某部率先发起了攻击。

他们趁着夜色,悄悄地驶向对岸。

当接近岸边时,敌人发现了他们,顿时枪炮声大作。

但解放军战士们迅速展开反击,以迅猛的攻势突破了敌人的防线,成功登上了对岸。

他们如猛虎下山一般,向敌人的阵地发起冲锋,迅速占领了一个个重要据点。

在东至江阴的战线上,另一支解放军部队也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战斗力。

他们在渡江过程中遭遇了敌人的猛烈炮火,但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术,巧妙地避开了敌人的攻击,顺利地抵达了对岸。

上岸后,他们迅速展开队形,向敌人的纵深地带挺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和山地战。

在渡江战役中,解放军的炮兵部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在江岸上为渡江部队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援,压制了敌人的火力点,为渡江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通信兵们也日夜坚守岗位,确保了指挥系统的畅通,使得各部队之间能够紧密配合,协同作战。

后勤保障部队同样功不可没。

爱国的作文:南京渡江胜利60周年-作文

爱国的作文:南京渡江胜利60周年-作文

爱国的作文:南京渡江胜利60周年爱国的作文:南京渡江胜利周年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1949年4月22日,当人民解放军的战旗胜利插到长江南岸之时,一个月前刚刚从中国革命历史上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西柏坡迁入北平的毛泽东,亲自为新华社撰写了这篇新闻史上的传世名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那种惊心动魄的场面,一辈子都忘不了。

渡江战役时的团长秦镜,如今已是满头华发。

4月24日,南京总统府的青天白日旗被解放军战士扯了下来。

毛泽东决心将革命进行到底战端未开,结局已定。

80岁的军事科学院百科研究部原副部长王辅一将军,当年是第三野战军政治部主任唐亮的秘书。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国民党军队总兵力已经下降至204万人,作战部队仅为146万人。

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经由全面内战爆发时的120万人增加到358万人。

王辅一说,在数量上,我军已由长期劣势转化为优势。

但蒋介石不甘心就这么退出历史舞台。

他最后的凭依就是长江。

83万曹操大军赤壁惨败,始有三国鼎立;南北朝对峙近百年,皆因长江阻隔……在熟知历史的蒋介石看来,再来一个南北分治,就靠长江了。

在宜昌至上海间1800余公里的长江沿线,蒋介石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其中京(南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部75个师约45万人,布防于江西湖口至上海间800余公里的地段上。

国民党海军100多艘舰艇日夜沿江巡弋,空军4个大队随时待命。

蒋介石制定的京沪杭地区的作战方针是:以长江防线为外围,以沪杭三角地带为重点,以淞沪为核心,坚守淞沪,与台湾相呼应。

与此同时,蒋介石还搞起了缓兵之计。

王辅一说。

为获得喘息之机,以便将残余部队全部调到长江南岸,坚守长江天险,从而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蒋介石再次玩起假和谈的伎俩。

毛泽东识破了蒋介石的如意算盘。

淮海战火未灭,毛泽东指示淮海战役总前委:……最后地完成渡江的诸项准备工作,即举行渡江作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渡江战役中的一个奇迹
1949年4月21日17时25分,在16军的炮兵阵地上,120余门大
炮发出震天动地的轰鸣,炮弹疾风骤雨般飞向江东岸敌阵地。

它向全中国、全
世界人民宣告: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集团伟大的渡江作战开始了。


这时,200余只渡船早已驶出港湾,沿大江西岸,摆开了前进的战斗队形,
船上坐满了威武雄壮,摩拳擦掌的两个突击团的官兵。

在左翼突击团一三六团的指挥船和火力船里,分别坐着团长赵阳和政委王猛。

王猛是军里出色的政治工作干部,他政治上强,以善于做深入有力的政治思想
工作而著称,全团官兵都爱听他讲话,每次战斗动员,他短短几句话就能把战
士们的劲鼓起来,斗志昂扬地投入战斗。

右翼突击船一三九团的船上,团长徐
仲禹、政委邹文泗正在进一步检查部队临战前的准备工作。

团长徐仲禹是一个
作战勇敢、指挥果断的指挥员,淮海战役双堆集决战时,他带领的团只剩三个
多连,主动向突围之敌出击,俘敌1400余人,使伤亡较大的团队,战后立
即成为齐装满员的一等主力团队。

在犹如箭在弦上的紧张时刻里,突然,从江岸上军指挥所的电话里,传来了毛
主席和朱总司令命令全军向江南挺进的命令,各船上顿时像火山爆发一样响起
了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坚决执行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命令,打过长江去,解
放全中国”!“打过长江去,争取立头功”的口号响成一片。

军参谋长杨俊生指挥的各炮兵群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对岸山头和岸滩上的地堡,在剧烈的爆炸声里一个紧接一个地纷纷坍塌下来,升起一阵阵浓密的烟尘,很
快结成一片浓厚的烟幕,把对岸山头完全遮蔽得严严实实。

江边上不时冲起一
个个10余米高的水柱,场面异常壮观。

敌人在我军猛烈的炮火压制下,连头都抬不起来,打无法打,跑又跑不掉。

战后,被俘的蒋军四二三团排长杨青云承认:“你们的炮火实在太厉害了,我们
的多数地堡被你们摧毁了,机枪够不着,打炮吧,又暴露了阵地,连人带炮一
起给敲掉了!我们只好闭着眼睛钻在盖沟和地堡里,让你们的船大摇大摆地划
过来”。

指战员们盼望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

17时55分,指挥所一声令下,江面上
两个突击团的大小船只一齐摇动,排山倒海,风起云涌,200余只战船,摆
着无数的三角队形,迎着硝烟,破浪竞渡。

冲在最前面的是两个英雄连队,一
三六团红九连和一三九团红八连。

八连连长邓克文,以打仗勇敢和对敌凶悍闻
名全团,都叫他“邓老虎”,连队的船只已经在前面他还不满足,不断大声疾
呼和以哨音命令部队:“加速前进,争当渡江第一船!”战士们奋力用圆锹、
钢盔协力划水,木船像箭一样向前冲去。

18时25分,右翼突击团一三九团6只船首先靠岸;32分,一三六团4只
船靠岸。

战士们冒着敌火的阻击,未等船只停稳,即纷纷跃入水中,扑向敌岸。

一三六团三营登岸后,一举攻占了大王庙北侧高地,红九连冲在最前面,五班
长高如意,行至江心时左臂被敌火击穿,鲜血顺着胳膊直流。

他带伤突击,首
先跳水登陆,向敌阵地勇猛冲击。

当他冲到敌阵地时,一个敌兵正在架设机枪,他飞速扑去,一把从敌兵手里夺过机枪,挂在自己的左肩上,右手握着冲锋枪
向敌人另一阵地冲去,一举打垮守敌,还活捉8名俘虏。

战后,他被军里评为
渡江特等战斗英雄,并参加了全国第一届英模代表大会。

副连长马德庆带领一
排冲上无名高地,缴获敌一门82迫击炮,当即严令俘虏调转炮口,向敌团部
开炮射击。

一三九团三营登岸后,直扑吉阳北山,红八连以勇猛的动作冲向敌连。

二班遭
敌火猛烈射击,伤亡过半。

但他们毫不畏缩,在连长“邓老虎”的指挥下,以
更加勇猛和机智的动作,炸毁了前进路上敌数个火力点,并迅速向纵深猛插,
配合一营二连将红旗插上了吉阳北山。

战后,八连和九连均被军里授予“渡江
英雄连”光荣称号。

前后只用50分钟和一小时,一三六团、一三九团即全部登上敌岸,两个突击
团并肩形成合力,重拳出击砸向敌防御阵地要害,相继攻占了大王庙北山,阜
康圩南端、吉阳北山、军陈等敌阵地。

21时50分,军一梯队师前指及二梯
队一三八团、一四一团全部过江。

四十六师师长齐丁根、政委范阳春命令一三
八团迅速向过路滩发展进攻;四十七师令一四一团向沙湾塘方向进攻,截断安
庆至景德镇公路。

我二梯队团进入战斗后,进展顺利,敌一四一师防御立即解体,残敌纷纷沿安
景公路南逃。

22日拂晓,军主力过江。

一三七团在军张村歼敌300余人,
一三六团迫使复生洲之敌一个营投降,一三九团、一四一团在阮子湾东南,俘
南逃之敌250余人,毙伤和迫敌逃入升金湖内溺水毙命达800余人。

一四
一团乘胜解放了东流。

军长尹先炳由于连续7天7夜没得到休息,过江不久就昏厥过去了。

只得用担
架抬着他前进,整整抬了一天,到了东流才苏醒过来,他听了司令部的情况报
告后,立即指挥部队向东至县城方向冲去。

4月17日,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首长,在作战部署命令中明确指出:“2
1日18时开始火力准备,随即正式突击过江,争取各先头军当夜各渡过三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