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三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word学案2

合集下载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导学案设计: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二地理湘教版必修3导学案设计: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学习目标:1.了解美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2.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和发展条件;3.理解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其原因。

重点和难点:1.结合美国地形和气候图,分析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并说明区域自然条件特哼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2.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其原因课前自学;知识点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美国本土地处,大部分,2.地形:图 2—17 美国本土地形地形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中部平原面积广,地势平坦开阔。

土壤:密西西比河流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黑土层深厚肥沃,生产力高,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区()之一。

利于农业机械耕作和大规模经营3.气候;图2—18 美国本土气候类型,,,,,,,,,大部分属于,。

夏季热量充足降水多,水热条件好,适宜栽培多种农作物,但冻害范围广。

4.水源:和,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

(二)社会经济条件1.国内、国外市场广阔2.完整的储运系统和网络3.国家政策与法规支持4.机械化,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5.科技,如:农业科技、保鲜技术合作探究:农业发展离不开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借鉴美国农业生产条件,请思考我国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力条件有那些?(1)自然条件:东北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山地多,可发展林业。

(2)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好;地广人稀,人均根底多,生产规模大;开发时间较晚、宜农荒地多;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

知识点二: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1.含义:所谓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是指。

2.依据:不同地区的,,。

3.目的:获取。

4.意义:充分发挥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和,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图 2—19 美国乳畜带、小麦带、玉米带、棉花带分布示意知识点三: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背景:过度垦荒和破坏植被----引发“”,2.目的:寻求适宜的生产方式和技术,和,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3.对策:(1)制定政策,法规和计划:如、、,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政策,一、选择题1.农业产值居世界首位,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的是A.中国B.美国 C.俄罗斯 D.印度2.下列叙述中属于美国发展农业生产有利条件的是①本土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较好②中部的广阔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③交通运输便利④工业发达,科技力量雄厚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3.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的农业生产地区分布类型是()A.乳畜带 B.小麦带 C.玉米带D.棉花带4.20世纪30年代,美国曾出现大规模的“黑风暴”,其人为原因主要有()①气候干旱②过度垦荒③过度放牧④风力侵蚀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5.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农业优越的区位条件()A.地势平坦开阔,土壤深厚肥沃B.气候温和,降水丰富C.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D.水陆运输发达,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下图表示农产品市场开拓的一般模式。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3课时) —2020-2021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学案(3课时) —2020-2021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1.了解美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2.能分析美国农业生产的条件对美国农业的影响。

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1.自然条件气候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配合较好地形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分布区之一)水源有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提供充足的水源2.社会经济条件(1)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经济效益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性作用。

(2)完整而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利于农产品的流通和出口,促进了生产区域专门化的发展。

(3)国家政策与法规等。

总结:二.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1.何为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2.实行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目的是什么?3.美国实行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意义是什么?1、课本52页活动问题。

2、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成为美国最大蔬菜、水果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有哪些?1.下列叙述中属于美国发展农业生产有利条件的是()①本土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水热条件较好②中部的广阔的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③交通运输便利④工业发达,科技力量雄厚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的农业生产地区分布类型是()A.乳畜带B.小麦带C.玉米带D.棉花带读我国某地区土地利用图,据此回答3-4题。

3.该种农业主要分布在()A.黄河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珠江三角洲D.太湖平原4.该农业的好处是()A.可以少占耕地B.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C.可实现农产品的自给D.便于利用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1、中美两国玉米带的异同比较我国东北中部的松辽平原、美国中部平原都是玉米的集中产区,两者比较如下:(1)相同点。

我国的“玉米带”和美国的“玉米带”农业地域类型相同,均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和商品率较高的商品谷物农业;两地均有适合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适于玉米的生长;两地的种植结构都以玉米为主,玉米面积比重在50%以上;玉米单产都较高。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湘教版必修3)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学案(湘教版必修3)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学案(湘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了解美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和社会经济条。

2了解美国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带的分布和发展条。

3理解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其原因。

一、美国农业生产条1.自然条(1)美国本土大部分属①________和②________,水热条较好。

(2)地形分为③____大纵列带,在④__________脉与⑤____________脉之间是广阔的⑥______,约占本土面积的⑦____。

(3)地势⑧__________,土壤⑨________,有利于农业⑩____________和⑪____________。

2.社会经济条美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⑫__________成为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首要因素。

其中,⑬__________对农业区域Τ________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此外,还有⑮__________条、国家的⑯____________等影响。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1.概念:是指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专业生产区。

2.目的:在于根据不同地区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的⑱____________,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⑲______________,以取得最大的⑳____________。

3.美国农业带的特征和分布(1)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21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于充分发挥农业○22__________________,大规模使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23____________,提高农业○24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教案 湘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2.4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教案 湘教版必修3
学习方法:水电站的选址从三个方面考虑——建坝的工程量要小,一般选建在峡谷处;蓄水量,要有水可蓄;效益高,追求综合效益:防洪、旅游、养殖、发电、灌溉等
读图P59——图3.20(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此图为田纳西河梯级开发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⑴农业:梯级开发为其种植业和林业、牧业提供了水源、消除了洪涝灾害;为水产养殖提供了场所。⑵工业:水电为其提供了动力资源,使工业成本降低、污染下降。⑶第三产业:梯级开发提供了旅游资源和便利的交通。⑷三大产业间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森林得到恢复,为木材加工、造纸工业提供原料。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旅游业的基础。方便的水运为工业提供了廉价的运输。
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1、地形——多山、地形起伏较大——(影响)水力丰富;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突出
(分析水力丰富与否从两个方面分析:河流水量的大小;河流的落差)
2、气候——(图3.16)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降水丰富,冬末春初多降水,夏秋相对较少。
学习方法:(描述气候特征:从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着手。对气温的描述可参考下列数值指标:
为何田纳西河每年的8月1日开始放水?这主要与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有关。该流域冬春雨水较多(11月起进入降水多的季节),此时放水腾出更大的库容以容纳洪水,减少涝灾的发生;另外,8—10月正是降水少、流量小的季节,此时水库放水能够抬高下游的水位,以利于航运。
思考:结合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特征,分析修建大坝有何作用?
4、掌握河流开发的分析方法,树立科学发展观念。
教学
重点
与难

重点: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及开发的现状
2、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措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4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学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4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学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4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学案第 2 页第 3 页4、目的: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以取得最大的。

5、美国主要的农业带有、混合农业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

6、区域专门化生产的意义:(1)可以充分发挥农业优势;(2)更好的应用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自学检测】1.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是()A.阿根廷B.澳大利亚C.法国D.美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许多业内人士分析,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应该具有较强的优势。

然而在我国的一些农产品出口大省发现,不少农产品频遭主要进口国的“绿色壁垒”,农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

据此回答2~3题。

2.入世后,我国农产品价格方面有较大的优势的原因是()①国家政策倾斜②劳动力丰富而廉价③土地租金低廉④气候条件优越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导致我国农产品遭受“绿色壁垒”的原因是()①质检设备落后②大量喷洒农药③世界农产品市场严重饱和④进口国质检标准提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关于美国小麦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集中分布在大平原中部地区B.集中分布在大平原的北部地区C.大平原中部为冬小麦,北部为春小麦D.大平原北部为冬小麦,中部为春小麦5.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带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偏高、气温低,作物生长期不足②地面起伏大,发展机耕农业有困难③人口、城市集中,便于供给牛肉、蛋、奶④水资源紧张;发展灌溉农业有难度第 4 页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自学展示】请小组成员到台前展示1、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2、美国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总结归纳: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3、右图填充出农业区名称并分析美国的乳畜带分布的位置和形成的条件。

4、说出美国小麦带分布地区和分析形成的条件;(小麦的生长习性耐寒、耐旱、水热要求不高,适应性强,一般生长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小麦的生长发育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适宜温度范围。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全册 第2章 第4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导学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3全册 第2章 第4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导学案

第四节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课前自主探究
一、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1.美国本土地处北纬25°~49°,大部分属带和带,水热条件适宜栽培多种农作物。
2.地形分为三大。在山脉之间,是广阔的平原,约占本土面积的1/2。
3.地势,有利于农业机械耕作和
4.美国经济高度发达,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首要因素。其中,
4.乳畜带主要分布在美国各州。小麦带位于美国和
地区,北部以种植 为主,中部以种植 为主。美国的玉米带位于 带以南的地区。
5.实行农业地区专门化生产,可以充分发挥农业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 和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在美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农业资源的 开发,引发一系列严重的恶果。
参考答案
一、1.温 亚热2.纵列带 落基 阿巴拉契亚3.平坦开阔 肥沃 大规模4.商品追求效益 经济效益5.交通运输 政策
二、1.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2.专业生产区3.自然 社会经济 种植业 畜牧业
4.东北部 五大湖 中部 北部 春小麦 冬小麦 乳畜5.自然资源 科学技术 农业装备
2.为了寻求适宜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保护和消费者的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美国政府在发展 农业、 农业、 农业、 农业、
农业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3.此外,美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 发展。
对农业区域专门化起了决定性作用。
条件,国家的
二、美国的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1.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
2.所谓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是指一个地区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农畜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形成 。

湘教版必修三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word学案2

湘教版必修三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word学案2

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学习目标〗了解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知识导学〗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1.目的:寻求适宜的____________和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和________的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措施(1)发展________农业,有机农业、________农业、精确农业、_______”农业等。

(2)制定一系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法规和计划,推广大量_____________,采取了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对策措施,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________的可持续发展。

3.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______政策、休耕政策、________政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

〖问题探究〗1、教材55页活动题2、教材57页活动题〖能力提升〗(一)材料一为了寻求适宜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美国政府在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和“处方”农业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材料二在灌溉技术方面,美国走在世界的前列。

美国所有农场主,都聘有农业技术人员,在农作物生长期间,每天都要对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进行定点定时测定和记录,包括需求量和补给量,并根据气象资料对补给量进行计算,真正做到了按需灌溉、精量灌溉。

材料三“处方”农业是指农场主在购买化肥、农药之前,请农业技术人员到现场勘查,根据农作物的长势和病虫害的程度,结合用地规模,开出施用化肥、农药的“处方”。

1.美国最早选择在加利福尼亚州发展节水农业,取得成功后逐步向其他地区推广。

试分析为什么最早选择在加利福尼亚州发展节水农业?2.有同学认为,“处方”农业生产的农产品不再受化肥、农药的污染。

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3.美国的农业政策对我国有哪些借鉴意义?(二)阅读图10,图中阴影区域表示三大粮食作物的主要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图中乙粮食作物是那种农作物?为什么这里以种植这种粮食作物为主?(2)图中甲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A、C两省。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2.分析加州农作物种类变化的原因




区域农业专门化生产
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自然条件
美国农业
区域农业专门化生产
区位选择
社会经济条件




本节课的亮点就是教学活动完全围绕学生展开,以小组合作展示的形式加强了师生交流及生生交流,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另一亮点就是教学案的设置,通过大量搜集素材,并整理,设置的题目难度适宜、适当,为学生自学提供了良好的辅助作用。
教学难点
归纳分析加州农作物种类变化原因。
学生课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做美国农业的教学案中的问题导学和预习检测,小组展示三部分内容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展示的形式,结合多媒体展示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程资源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播放《美国农业》视频
观看视频后大家对美国农业有什么感受?
观看并谈谈感受
附件一
基于课标的课堂教学设计模板
章节名称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节《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美国的农业以小组展示的方法,学生简要分析区域农业生产条件;
2.通过小组讨论美国农业带的生产条件,学生说出农业布局的特点;
3.通过学生搜集材料,整理归纳材料,培养学生提取归纳分析材料的能力。
内容分析
本节课选自湘教版必修三的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第四节内容,必修三教材是区域为研究对象,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所学到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具体区域中,第四节以美国为例讲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方法,教材内容就由三部分组成,美国农业生产条件,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和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必修三的最大特点就是案例教学,案例只是手段和载体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具体案例总结归纳事物发展一般规律,第四节教材内容的材料组织较为详细,所以教学主题案例就以教材的美国农业为例讲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
〖学习目标〗
了解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知识导学〗
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目的:寻求适宜的____________和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和________的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措施
(1)发展________农业,有机农业、________农业、精确农业、_______”农业等。

(2)制定一系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法规和计划,推广大量_____________,采取了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对策措施,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________的可持续发展。

3.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政策
______政策、休耕政策、________政策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

〖问题探究〗
1、教材55页活动题
2、教材57页活动题
〖能力提升〗
(一)材料一为了寻求适宜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安全,实现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美国政府在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和“处方”农业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

材料二在灌溉技术方面,美国走在世界的前列。

美国所有农场主,都聘有农业技术人员,在农作物生长期间,每天都要对不同土层的土壤水分进行定点定时测定和记录,包括需求量和补给量,并根据气象资料对补给量进行计算,真正做到了按需灌溉、精量灌溉。

材料三“处方”农业是指农场主在购买化肥、农药之前,请农业技术人员到现场勘查,根据农作物的长势和病虫害的程度,结合用地规模,开出施用化肥、农药的“处方”。

1.美国最早选择在加利福尼亚州发展节水农业,取得成功后逐步向其他地区推广。

试分析为什么最早选择在加利福尼亚州发展节水农业?
2.有同学认为,“处方”农业生产的农产品不再受化肥、农药的污染。

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
3.美国的农业政策对我国有哪些借鉴意义?
(二)阅读图10,图中阴影区域表示三大粮食作物的
主要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乙粮食作物是那种农作物?为什么这里以种植
这种粮食作物为主?
(2)图中甲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A、C两省。

但是,2008年国家从东北向南方大量调运甲粮食时,主要是从B省区调运,为什么?
(3)三江平原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时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单项选择题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1—3题。

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阳辐射②距海远近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铁矿②水能③石油④森林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3.东北地区平原广大,一首诗歌曾提到“……这里的
土地肥到家,插上根筷子会发芽,栽上块柴禾也开花……”
足见其土壤肥沃。

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
①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②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③不合理的灌溉,土壤盐碱化④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宜农荒地分布示意图。


图完成4题。

4.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资源是
A.光照充足 B.土壤肥沃
C.降水丰沛 D.物种丰富
第二课时 答案
知识导学

29生产方式 ○30消费者 ○31生态 ○32节水 ○33处方 ○34保护耕地和农业生产环境 ○35农业新技术 ○36农业 ○37限耕 ○38补贴 ○
39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能力提升(一)
1.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人口稠密,旧金山—洛杉矶一带是美国仅次于波士顿—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的第三大城市群,也是最缺水的城市群,而且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很大;这里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降水少,水资源紧缺,发展节水农业可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

2.不对。

根据“处方”农业的定义和特点可知,“处方”农业只是杜绝了化肥、农药的滥用,减少了化肥、农药对农产品的污染程度,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化肥、农药污染问题。

3.美国农业政策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一是发展农业生产,必须做好规划,制定一系列保护耕地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政策、法规;二是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采取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针对措施,以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
(1)小麦 乙粮食种植区属于温带季风区,降水和积温(生长期)可满足小麦生长需求;乙粮食种植区纬度较高,生长期相对较短,其它粮食作物生长不太有利。

(2)近年来良种的培育,使该粮食作物种植范围扩大;A 省与B 、C 两省相比较A 省人少地多,粮食商品率高,有大量商品粮待运。

(3)植被与湿地(沼泽)的保护、防止黑土流失
选择题
1.B 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从东、东南向西、西北递减的趋势,反映了距海远近和季风风向对降水的影响。

2.C 与降水有关的是可再生资源,铁矿、石油与地质作用相关。

3.A 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是黑土肥力下降和湿地破坏。

4.B 图示地区是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土壤是富含有机质的黑土,十分肥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