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四川三台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一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四川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二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随着“国学热”的兴起,作为古代识文断字基本功的吟诵也成了当今人们关注的热点。

作为现代人的一种寻求文化认同、发思古之幽情的凭借,吟诵或被人看作是一种带有文化气息的娱乐项目。

但是,真要发扬古代读书人的这个传统,却需要更加严肃的态度。

吟诵,是一种在音乐上比较无形的读书方式,并没有什么准确清晰的腔调界定。

中国古代的吟诵,包含“吟哦”“吟咏”“诵唸”“弦诵”“吟唱”等,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今天虽然无法再区分得如此细致,但吟诵的本质还应该保留,那就是通过腔调来表达文字内涵的读书调。

古人通过吟诵来传达书本里的文字内涵。

旧时一字一音没有太大起伏节奏的读书方式被称为“诵唸”。

诵唸是依字行腔的自然调子,介于“念”与“吟”之间,在尾句又有拖腔儿,类似“唱”。

诵唸的声调高低皆由老师亲口传授,调子虽然质朴却可谓是中国最早的视唱练耳。

从诵唸经学古文入手学习是古来传承经典的标准途径。

作为开蒙教育的读书吟诵不仅是最基础的视唱练耳,其独特的声腔和自然节奏也成为中国古代音乐歌唱艺术的基石。

词学原始声调是格律式的词牌腔格,至今保留着唐宋音乐声腔的余韵,有少量词牌音乐依然存在南曲引子中。

有些词牌,不但有宫谱传世,而且目前还在传唱。

虽然在唱法技巧上不可能完整地保留宋人原有风格,但从中基本可以窥见最原始的唐宋遗音。

因此,在吟诵词牌时自然会有古歌演唱痕迹与拖腔悠长等特点。

这种吟诵要按照字格、断句、拖腔等几个环节依照字音不断“做腔儿”才能更富有感染力,从而在自然规律的腔调中就能较为自如地体现出文辞意境。

因此,吟诵词牌大多有潜在的歌唱情节,但这种清唱的风格与古诗、绝句、律诗以及乐府诗等腔调有所不同,更不是随意套唱就算是吟诵调。

近代以来,西化音乐课程是对学习古法吟诵的极大伤害。

西方音乐视唱练耳法训练共鸣而不求咬字,经过如此训练后的“声歌范儿”严重影响着吟诵的出字、行腔、归韵等问题。

2019高二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语文

2019高二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语文

2019年高二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有答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查字典语文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卷,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萨满教萨满教本质上是一种作为生存手段被不断重复的巫术的实践。

它具有信仰的统一性,但这个统一性不是以神灵的唯一作为标志的,即使在萨满教发展的兴盛阶段,多神信仰的格局也依然存在。

萨满教信仰的统一性表现在其信仰群体对自己所有崇拜对象的共同认可,而这些对象,作为神圣传统的载体,是共同宗教活动的出发点。

在北方民族里,以血缘联系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同生共长的伙伴,与信仰对象互相服务,相互依存,可以说,社会组织是萨满教必然的信仰群体。

由血缘关系支配的社会制度早已消失,但血缘——地域居住格局却普遍存在,因而社会组织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并依赖着宗法关系,可以说,宗法关系对萨满教信仰的传承产生着巨大的作用。

例如,萨满作为巫术实践者,纷纷采取以祖先神灵的名义维持传统的形式,常常把对神的引领和某人成为萨满的原因解释成来自祖先的召唤和命令。

再如,虽然萨满们不断地吸收外来神灵,把它们纳入自己的神堂,但总要或是把它们放置在自己祖先系统的神灵之外,或是通过既定仪式使它们在萨满本人死后才获得资格逐渐成为祖先神灵。

今天,在信奉萨满教的满、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蒙古等民族中,萨满教所体现的价值观念在宗法关系的社会背景中仍起着某种作用。

所以,北方民族祭祀祖先的礼仪至今仍然比较普遍,它和人们缅怀祖先、景仰先辈的伦理观念融合在了一起,已经成为得到倡导的民间习惯。

虽然这种祭祀行为已经不很规范,祭礼也不完整,但它作为习俗的一部分保留在了日常生活中。

有的民族,大型氏族、家族祭祀活动的历史刚刚终结,氏族长老和萨满们仍然能够积极配合,熟练地主持萨满教祭祀活动。

这些按照原来传统进行的仪式表演,使我们有机会看到粗犷火暴的原始祭祀场面。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二语文3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种形成渊源上的差异,影响了中西戏剧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的差异,影响了戏剧在正统文艺中地位的差异,这些都加强了观众的心态视角的差异。
观众心态视角和戏剧的悲喜色彩的选择倾向有着密切的联系。观众心态视角的差异使得戏剧的悲喜色彩倾向不同。反过来,戏剧悲喜色彩的不同又加强了心态视角的差异。西方人推崇悲剧的重要原因是悲剧肃穆的气氛,和作为戏剧渊源的宗教祭奠的庄重气氛最接近,都是用仰视的心态视角。中国戏曲观众喜欢看喜剧。这和戏曲形成时的娱乐滑稽传统有着直接的联系,其中反映出的俯视心态也是与之一脉相承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15年来,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已走向世界。不过,随着市场的发展,单纯的“种子输出”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在国内进行杂交水稻种子的生产,再直接出口到目标国家市场的模式是低水平、低效率的输出模式,实现属地化的科研、生产、推广、销售才是中国杂交水稻高水平输出模式。”武汉科珈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善德认为。
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17年,我国大豆净进口9542万吨,约为上年度我国大豆生产量的7.3倍.事实上,肖国樱强调,中国的土地已经维持不了中国人现有的生活水平,失去的是大豆产业和大豆市场,保障的是中国人口粮的安全.在肖国樱看来,大豆榨油后也用作饲料,它们的进口保障了我国养殖业的饲料供应,维持了中国人民较好的生活水平.尽管如此,曾任中国水稻所生物工程系第一任系主任的王大元认为,大豆进口主要是作为饲料,从而保证我国人民对肉蛋油奶的需求,一旦国际形势有变,影响大豆的进口,对我国人民生活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大量进口大豆存在隐患,政府在这方面的应对预案显得十分重要。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戏剧从业人员的地位及戏剧在正统文艺中的地位都受到了戏剧形成渊源的影响。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鸡文化”占有重要地位,对古人生活的影响很直接。

鸡为什么叫“鸡”?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鸡”条引南唐人徐核的话称:“鸡者稽也,能稽时也。

"鸡守时且鸣叫准时,鸡鸣了天就快亮了,由此,古人送给鸡不少美称:夜烛、司晨鸟、知时畜、长鸣都尉等.鸡能啼晨,古人称之为“司晨”。

鸡这一习性,对农耕时代的古人具有重要意义。

《诗经》中有这样的句子“女曰鸡鸣……”:妻子说鸡打鸣了,赶紧起来干活吧.可见,先秦时人们已开始利用鸡鸣来安排作息了.国君也以“鸡鸣”为时间节点安排作息。

《诗经》中的《鸡鸣》就有贤妃提醒国君早朝:“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周朝还专设“鸡人”掌管供办鸡牲和报时,后来宫廷中负责打更报时的人被称为“鸡人”。

但古人认为母鸡打鸣是不祥之兆,会有“鸡祸”。

在古代,女人干政或主政,常被称作“牝鸡司晨”。

《汉书·五行志》引《易传》的话:“妇人专政,国不静;牝鸡雄鸣,主不荣."古人还以鸡鸣励志,现在不少人书房里都喜欢挂“闻鸡起舞”字画.《晋书·祖巡传》记载,祖逖和刘砚“共被同寝”,夜半听到鸡叫声,对刘砚说:“此非恶声也。

”便踢他起来一起舞剑健身。

鸡在古人眼里还能辟邪。

《山海经·中山经》中就多次提及:“用一雄鸡,攘而勿杀",“毛用一白鸡,祈而不粉”。

古人认为,鸡是一种“阳鸟",主管日出。

唐《艺文类聚·鸟部》“鸡”条的说法更清楚:“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

"鸡鸣带来光明,而鬼怪最不敢见光明,自然便怕鸡.还有一种说法,民间把鸡当辟邪物可能与中华人文始祖虞舜有关.东晋王嘉《拾遗记》记载,尧在位七十年,有国献重明之乌,双睛在目。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

“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

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9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

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

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

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

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

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

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遍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

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

四川省2019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四川省2019年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唐诗有诸多丰富的精神特色,其中自然精神对唐诗的浸润十分深刻,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精神塑造了唐诗为后世无限企慕的艺术境界。

自然精神发端于先秦道家的自然哲学。

老子说“道法自然”,“道”是世界的根本,“道”就是“自然”,它就是它自己的样子,独立而不改。

然而人生和社会常常是背离“道”,背离“自然”的,人应该超脱这种“背离”,去体会恒常不变的本然之道。

被后人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的诗歌有浓厚的自然之趣,《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黄昏中归巢的飞鸟,正是一幅万物归于本然的画卷。

陶渊明用他的方式,展开了诗歌自然之美的隽永画卷,而这幅画卷,正是在唐代呈现出了丰富而灿烂的内容。

唐代超一流的诗人中,王维和李白的诗歌都深受自然精神的影响。

自然精神对王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方面。

贯穿其中的山水审美精神,不以描摹山水之形态为旨归,而是要通过俯仰山水去体会自然之道。

中国的山水诗追求“静”的境界,这个静是哲学上的静,是内心安静澄明的状态,王维的山水诗是展现“静”的绝佳典范。

王维刻画山水,广阔浩渺而辽远,进入一种超脱现实功利的辽远境界,是一种精神之“远”。

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山水诗对“静”与“远”的刻画,萦绕着深邃的“空”趣。

例如《新晴野望》,描绘一场雨水后天清地朗、开阔澄澈的原野,其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两句,写河水映照阳光,远方青翠的山峰因空气清澈而呈现在诗人的眼前,爽朗明澈的诗境,又是精神宁静澄明的写照。

其《汉江临泛》“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江水浩渺,天水相接相融,远山似有若无,这是山水之远,更是精神之远。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中幽远的山林是充满深邃“空”趣的至静之境。

这是唐诗艺术最深刻的地方,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理解唐诗的自然精神,提到的第二位大诗人是李白。

李白更是自然精神塑造的诗人,今天的我们要理解他,要抓住他的两个鲜明的精神特质,即大鹏精神和赤子之心。

【精品高二语文试卷】2019-2020学年四川省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答案

【精品高二语文试卷】2019-2020学年四川省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答案

2019-2020学年四川省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所谓节日,当然要符合岁时活动的特征,每年重复进行,内容相对稳定。

元宵节最初是以地方性、民间性节日的面貌呈现的。

到唐朝,元宵节受到更多的推动,尤其是朝廷和皇帝们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元宵节的重要性,而通过唐令确定元宵节为国家节日,作为国家行为的元宵节获得了空前发展。

把传统的民间节日“律令化”,变民间传统为国家行为,也可以看作是国家引导风俗的努力,而后世对这些节日的继承证明,唐朝的制度化获得了后世的承认和继承。

就唐代的元宵节而言,已经有研究者使用“狂欢”来形容,其狂欢特性值得重视。

狂欢的社会价值是尽情娱乐与放松,对于任何社会生活而言,作为张弛有度的一部分,狂欢节日有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

作为社会狂欢节日,需要具备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全民性。

对于狂欢节日而言,必须获得社会各个阶层和人群的认同,认同率越高,狂欢的社会热情越高,狂欢节越成功。

唐朝继承隋朝传统,长安的元宵节继续在娱乐方向发展,而其全民性参与的程度有增无减。

《大唐新语》记载,从“王主之家、贵戚之属”,到“下隶工贾”,“无不夜游”,参与十分充分。

所有人群都认为元宵节与自己有关,这是全民性认同的基础。

第二,娱乐性。

娱乐作为人群生活,需要是绝对的,不论贵贱、高低,凡社会人群都是一样。

所以,节日必须具备娱乐性,才会获得社会各阶层和人群的欢迎与参与。

从隋朝开始,元宵节的娱乐性得到极大的提升,与此同时,传统中的与祭神相关的“神圣性”则渐渐褪色。

神圣性多与禁忌相伴随,而与娱乐相违背。

从开元后期始,时常由政府出资促成官员们的游乐活动,并努力推动整个长安的娱乐活动。

而元宵节获得国家法律的认可,尤其是拥有特定假日,这就为元宵节的娱乐活动提供了重要条件。

现在可以看到的唐代文字记载,元宵节的核心内容就是娱乐,神圣禁忌、政治纪律、道德教化等等,在元宵节的狂欢中,一切为娱乐让路。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6月月考语文试题(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传统中国对如何读书有过很多讨论,其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流传甚广,成为近世士子的读书指南,元代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即以此为基础,后又演化出徐与乔《五经读法》、周永年《先正读书诀》等等。

与前现代社会的诸种事情一样,读书之法也存在古今之变,这其中我们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儒学主导下的传统中国,古人读书不完全如现代社会那般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如果仅仅从知识体量角度而言,那时候总量并不算大。

《论语》首章讲“学而时习之”,这里的“学”是自己体悟觉醒的意思,所以古人说“古之学者为己”,而不仅仅是获取外在知识。

所以,古人特别反对把读书只是当成“辞章记诵”来猎取功名,认为那样背离了读书的本意。

朱子反复提倡读书要“涵泳”,读书应该做到使人“存心复性”“学以成人”并能“经世致用”。

所以,在传统中国的儒学政教体系里,特别重视如何读书也就不奇怪了。

南宋陈善在《扪虱新话》中曾对读书法有个精辟总结:“读书须知出入法。

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

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

”读书要“求所以入”,就是要孟子所说的能够“知人论世”,熟悉作者的语境和个人品性,这样才能“见得亲切”,真实把握原作者的意图,知道古人用心之处,以古人为师,矫正自己的言行,进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的自我治理,这样才能把书读进去。

若只是读进去,而不知运用,成为词句的奴隶,那只能落得个“两脚书橱”的称号,这不是善于读书的人。

要“用得透脱”,就是要能够立足于自己的时代和语境,把所读之书消化透彻,对自己所处的当下之世有仔细的考辨,认清时势,消化所读之书,这样读书才能达到经世致用的效果。

王国维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四川三台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一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盥洗(huàn)拓片(tà)监生(jiān)少不更事(gēng) B.肖像(xiào)炮烙(pào)正月(zhēng)按捺不住(nà)C.症结(zhēng)咀嚼(jué)吮血(shǔn)从散约败(zòng)D.揣测(chuāi)纨绔(kù)堤坡(tí)_________ 鞭笞天下(chī)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编辑仓皇顾盼神飞孽根祸胎一曝十寒B.娇养踌躇放诞无礼众说纷芸膏粱子弟C.寒喧诡蜜遍体鳞伤成群结队冰雪消融D.伺侯饿殍度长契大慢不经心亡矢遗镞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______ )①他明白,各种关于《让子弹飞》的政治解读已在网络和主流媒体上传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期末考试马上要开始了,大家在教室里______________ ,一言不发,期待着试卷发放下来,赶快进入考试状态。

③就在这时,他觉得天在转,地在旋,头重脚轻,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摇晃起来。

④到半夜,小说终于脱稿了,他______________ 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A . 沸沸扬扬凝神屏气不由自主踌躇满志B . 沸反盈天敛声屏气情不自禁自鸣得意C . 沸沸扬扬敛声屏气不由自主踌躇满志D . 沸反盈天凝神屏气情不自禁自鸣得意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钓鱼岛争端,使日本不但政治陷入混乱,更是冲击着日本脆弱的经济形势,之前日本公然叫嚣“日企撤离,崩盘的将是中国”,但是日本财务省最新的统计数据让这一谎言不攻自破。

B.莫言的小说,充满了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控诉,以及对有尊严的、轰轰烈烈的生活的憧憬。

这两个主题也是我们阅读莫言小说,走进他的文学世界的钥匙。

C.由于缺乏科学和权威的统计数据,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陷入一团统计迷雾中,围绕它为核心所进行的争论也只能是雾里看花。

D.近来,美国保守派为达到转嫁金融危机影响,又利用其智囊团掀起一股“中国操纵货币汇率论”,并宣称将对中国产品增加关税。

5. 下面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国四大名著”之首,曾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及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这是一部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和缩影,是中国古老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地走向崩溃的真实写照。

B.海明威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他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老人与海》、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丧钟为谁而鸣》,他的作品,塑造了一系列永不服输的“硬汉子”形象。

C.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当代文学的奠基人。

《祝福》写于1924年,收入小说集《呐喊》。

D.孟子主张以民为本,强调尊重客观规律,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提升人的修养,所以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6.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文后各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

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孝文皇帝初立。

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

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以为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后岁余,贾生往见,孝文帝方受釐①,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注】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连缀,写作B.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___________ 短:诽谤C.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______________ 秀才:通过科举考试得以在府学、县学读书的人D.贾生自伤为傅无状无状:无成绩,没当好,没有尽到责任2.下列句子加横线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A.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______________ 因遗策________B.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其皆出于此乎C.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____________________ 圣人之所以为圣D.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南郡太守吴廷尉很赏识贾谊的才学,于是就把他召到自己的门下,后来又推荐他到朝中做官。

B.贾谊刚到朝中为官时,就显示了非凡的才能,这时大家都感到不如贾谊,孝文帝也很喜欢他。

C.贾谊被任命为长沙王太傅,向孝文帝辞谢后就向长沙出发。

他到了长沙,看到此处环境如此恶劣,心情也压抑起来。

D.贾谊被征召到京城后,成了梁怀王的老师,又屡次上书,主张限制诸侯的势力,最终也未被孝文帝采纳。

4.给下面句子用/线断句。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以为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5.请把第一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师说》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三、诗歌鉴赏7.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小题。

诉衷情近柳永雨晴气爽,伫立江楼望处。

澄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

遥认断桥幽径,隐隐渔村,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

脉脉朱阑静倚。

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

愁无际。

暮云过了,秋光老尽,故人千里。

竟日空凝睇。

(1 )词的上片中所描写的景物的特点前后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2)请简要分析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并赏析结句表达的妙处。

四、名句名篇8. 名篇名句默写(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秦论》)(2)荀子《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寡人之于国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三句指出,实行王道必须认真办好学校教育,并给老百姓讲述孝、敬之道,年轻人才知道尊敬老人。

五、现代文阅读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卖菜的汉子陈圣芳三里巷是条曲曲弯弯的老街,商铺一家连着一家。

王果的杂货店立在巷口拐角,生意不是很好,但能维持他和母亲的生活。

母亲一般是在吃饭的时候来换王果,七十多岁的人了,头发花白,腰已佝偻,因为热心快肠,深受街坊邻里称道。

那天王果吃完饭回来看见钱匣里多了一张百元大钞,问母亲:“做了一笔什么大生意呀?”母亲笑了笑说:“没卖啥,就帮对面一个卖菜的换了点零钱。

”王果一怔,拿起纸币望天照了照,用手抖了抖,失声说:“是假钱哩!”母亲一听叫起来:“挨千刀的哟,五十几岁的人了,还害人。

”怕母亲着急伤心,王果马上笑着说:“折财免灾,没事,没事!”随口问,“妈,那人长啥样?”“还真奇怪了,那人是个新贩子,以前还没见过他卖菜哩。

”母亲拍着自己的脑门说,“我咋就这傻呢!”王果说:“不怕不怕,他穿啥样,在我的地盘我还真不担心找不到他!”“穿草绿色军装,戴草帽,看上去蛮憨厚,唉,都怪我,帮他帮出鬼来了,也不知找不找得到他。

”母亲说。

一连三日,母子俩偷偷瞅着来来往往的菜贩,没见那个卖菜男人的影。

第四日母亲坐在店铺里,眼睛睃拉着街面的人群,只见斜对面电杆旁倚着一个戴草帽的男子,脚下放着一筐菜,草帽压得很低,看不清脸面。

母亲一激灵,莫非是他?母亲带上店门,大步流星走到戴草帽男人面前,吊着嗓门喊:“卖菜的!”他吓了一跳,草帽差点掉到地下。

“咋的低着头,不卖菜呀?”母亲蹲下身假装买菜。

一见老人,男人羞愧难当,竟然眼角挂上了泪珠。

母亲看看那人,摇了摇头,叹口气离开了。

唉,怎么会是这样?儿子王果来店铺换母亲,母亲看那卖菜的端起担子离开菜场,可能他也要回家了。

母亲感到有一些蹊跷,于是没有回家而是一路尾随着他。

卖菜人大步流星,七弯八拐,穿街过巷,进了八道岭,这是一个城中村。

村民土地被占用后身份一下变成了市民,田地多的吃着土地补偿款,打打麻将,很是悠闲自得。

母亲在街口看到一个修鞋子的大爷,戴着老花眼镜正在给一只皮鞋掌底。

“大爷,刚才那个卖菜的您认识吗?”大爷“砰砰”地敲打着鞋钉,他头也没有抬回答着:“呵呵,这八道岭上下十八重,还真没有我不认识的,我在这里修鞋子就修了十二年了。

你说他,我怎么能不知道啊。

他叫张志明,蛮忠厚的人,只是家境不太好,他是外来户,所以也没有土地补偿款,要命的是去年他老婆因病走了,欠了不少债,母亲瘫痪在床多年,他可是一个孝子哦,人也诚实。

他的女儿也争气,已经在武汉大学念大二了。

这家,真难为他了,低保和打零工的钱不够用,他就去贩菜卖,志明这伢也真够呛哦。

您认识他?问他干什么啊?”母亲扯谎说:“哦,这孩子我以为是我以前的一个街坊的孩子,看来不是他,那孩子姓李,大爷,我认错人了。

”听了这位卖菜兄弟的家境,母亲心里不是滋味,母亲再也没有去跟踪他的想法了。

第五日王果和母亲看店,王果一眼就看到斜对面电杆旁倚着一个卖菜人,他的一身打扮,和母亲说的骗子一模一样,于是,他指了指那人问母亲:“是不是他!”母亲瞅了瞅那人,迟疑了会摇摇头对王果说:“认错了,不是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