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民生 服务发展 开创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
社保局职工春节收心会局长讲话稿

社保局职工春节收心会局长讲话稿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努力开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梁玉光同志们:玉兔辞旧岁,祥龙迎新春。
新年伊始,我们召开节后第一个全系统干部大会。
在这里,我给大家拜个晚年,祝愿同志们在新的一年:事业有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今天这个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工作、理清思路、再鼓干劲,安排部署工作,动员全局系统干部职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投入到新的一年工作中,推动今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岁月不居,天道酬勤。
刚刚过去的,新成立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和上级下达的指标,实现了改革与发展两不误,双促进。
抓开发促发展,人事人才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进一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了高层次急需人才引进、富余人才输出和现有在职人才资源盘活力度,提升人事代理、档案托管、专业技术人才职务评聘和平台建设水平。
二是切实加强人事管理服务。
认真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招录、调配、任免等工作。
一年来,共引进海外研发团队2项,孵化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6个。
受理人事代理档案345份,办理非普招高、中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手续92人,办理普招高、中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手续229人,为应届高校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52份。
发布招聘求职信息87条。
接待各类求职人员141人。
成功组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公安局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工作。
履行了为民办实事的职责,推动全县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抓创业促就业,统筹城乡就业成效显著。
全面完成各项就业任务,我县实名制就业25839人,完成市下达指标13000人计划的199%,劳务输出752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市年度计划3%以下。
一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
组织普惠制就业培训15704人,完成市下达指标6500人计划的242%,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培训3861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6877人,企业在岗职工培训4966人。
开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新局面

涵盖所有县 ( )区重点产业的用工动态 上 ,有就业意愿 的 困难毕 业生 10 市 0 %实现 系 ,全力完成 1 0 张以上的社会保 障卡 0万
监测制度。完善就业统计标准体 系 , 积极 就业 。继续推进充分就业县 ( )区 、充 发放 工作 ,努力实现 “ 市 一卡通用 、 卡多 一
障水平
我们要 紧紧 抓住 市委 、市政 府加 快
和工资收入分 配制度改革,积极构 建和谐 劳动关系,努 力开创我市人力资源社会保 障工作新局 面,以优异成绩迎接 党的十八
大和市第十二次 党代会胜利召开。为此 宁
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的有利时机 ,加快建设
城乡统筹的社会保 障体系 ,切实提高人民
四是 在 加 强 基 金 监 督 及 经 办 能 力 核与 导师 考核 相结 合 的 目标 管理 制度 ,
积极开展赴 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 。推进 稳步推进人事 制度 改革 ,提升规范化
“ 3 5 ”创新人才培养工程 ,培养各类紧 管理水平 1 1
增城镇就业人员1 万 ,城镇失业人员再就 是做好重点群体援助就业。切实把高校毕 率达 ̄ 8 %,职工 医疗保 险和居 民医疗保 3 12
业 51 7 .8 /,城镇登 记失业 率控制 在4 %以 业生就业工作放在就业工作 的首要位置 ,
险参保率均达到9 %以上 。二是在完 善社 3
N G OE O O Y I B C 2
开创人 力 资源社会 保障新局 面
■ 金俊杰
2 1 年 全市人 力 资源和社会保 障 工 02 作 的总体要 求是: 邓小平理论和 “ 个 以 三
分就业社区 ( 政村 ) 行 创建工作 ,扎实开
1 宁波经济 I o 20 6f l 2 2
促进就业和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工作汇报

促进就业和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工作汇报去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各级人大代表的监督指导和关心支持下,区政府把就业工作作为全区的重要民生工程,纳入了科学发展观考核内容。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百姓、保障民生”的工作理念,开拓奋进,科学发展,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工作。
去年以来,全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2995人,困难群体就业212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867人.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高效跨越发展。
我局先后荣获全省人社系统优秀服务窗口、全省就业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我区被省政府表彰为就业工作先进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先进区.今年7月,省人社厅副厅长李柏平、厅长韩金峰先后来我区视察,对我区的就业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一、加强领导,严格考核,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在每年年初的全区人社工作会议上,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都出席会议做主要讲话,区政府与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签订人社工作目标责任书,将目标分解到各乡镇办事处和区直有关部门,明确责任分工,严格奖惩追究.同时,区委、区政府研究制定《牡丹区就业和社会保障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对年度考核荣获一、二、三等奖的乡镇办事处给予表彰奖励;完不成任务的取消综合奖受奖资格.区人社部门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定期通报,形成了科学、高效的人社工作机制。
二、落实扶持政策,强化就业服务,统筹推进各类群体就业再就业(一)积极落实就业扶持政策。
一是积极落实财政补贴政策.去年以来,上级及区财政安排就业资金1143万元,已落实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性支出874万元。
二是落实税费减免和小额担保贷款政策。
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自主创业的,按规定落实了税费减免政策.将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纳入小额担保贷款范围,简化贷款手续,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创业人员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对微利项目实行财政全额贴息.去年以来,我区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70余万元,贷款回收率达到100%。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发言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发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总结发言各位领导,同志们:刚才,张县长和我们人社系统全体干部职工隆重举行了xx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揭牌仪式,这标志着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近年来,我县人事、劳动保障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奋进、迎难而上,制定了一系列“重民生、保稳定、促和谐”的政策,使我县在人事制度改革、公务员队伍建设、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充分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等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止 8月底,我县“三支一扶”、进村进社区、农村中小学教师、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及基层兽医站工作人员的招考工作已结束,全县参加了“三支一扶”考试的 189人(省列 142人,市列 47人),进村进社区考试的 293人(省列 208人,市列 85人),农村中小学教师考试的 126人,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考试的 62人,基层兽医站工作人员考试的 7人,目前正在体检、政审、录用阶段。
(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止 8月底,全县选派 21名企业优秀人才进入高校培训,占目标任务 42人的 50%;选派 16名无基层工作经历的公务员和高校毕业生进企业服务,其中“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 9名;培训企业技术工人 533名,其中:高校培训 21人,企业对口挂职 4人、参加技能培训 497人、学历教育 11人;评审企业专业技术职称 63人;全县累计取得职称资格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文化人才达 580名,占目标任务 480名的 120.8%。
(三)就业再就业工作。
止 8月底,全县城镇新增就业 1878人,占目标任务 2000人的 93.9%;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621人,占目标任务 650人的 95.5%;新增小额贷款担保基金 180万元,占目标任务 170万元的 105.9%,发放小额贷款 2395万元,占目标任务1100万元的 217.7;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以内。
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2011年重点做好十个方面工作

会 议 , 自治 区人 力 资 源 和社 会 保 障厅 本 ,牢 牢 抓住 民生 为 本 、人 才优 先 这 城 乡 居 民 收 入 与 经 济 同 步 增 长 的 要 党 组 书 记蒋 克 昌在 会 上 传 达 了全 国人 条 工 作 主 线 ,突 出就 业 和社 会 保 障两 求 ,进 一 步 强化 措 施 ,深 入推 进 收 入 力 资 源 和社 会 保 障工 作会 议 精 神 , 自 个 工 作 重 点 ,推 动 人 力 资 源 和社 会 保 分 配 制 度 改革 ,努 力 提 高 城 乡居 民收 治 区人力 资源 和 社 会 保 障厅 厅 长 蒋 明 障 各 项 事业 不 断 取 得 新 成绩 、实 现 新 入 ;要 全 面加 强 人 才 队伍 建设 ,提 高
栏 目编辑 :潘基勇
T 盏
21 年 2 0 1 月号 总第 15 5 期
2 1 年 1 1 E,全 区 人 力 资源 要 认 清 形 势 ,把握 大 局 ,充 分认 识 人 处 ;坚持开拓创新 ,开创人力 资源和 01 月 1l 和社 会 保 障 工作 会 议 在 南 宁 召 开 。会 力 资 源 和 社 会 保 障 工 作 的 地 位 和 作 社 会 保 障 工 作新 局 面 。要 千 方百 计 稳 议 的主 要 任 务是 深 人 贯 彻 党 的 十七 大 用 。人 力 资 源 和社 会 保 障 工 作 主要 是 定 和 扩 大 就 业 ,毫 不 动 摇 地 实施 更 加 和十 七 届 五 中全 会 精 神 ,贯 彻 落 实全 围绕 尊 重 人 的劳 动 、发 挥 人 的潜 能 、 积极 的就业政策 ,及时调整完善就业
01 特 方 式 、切 实 保 障 人 民群 众 切 身 利 益 、 源 和社 会 保 障 工作 。2 1 年 ,全 区人 家 ” 和 “ 聘 专 家 ” 制度 等 ;要 着 力 推 进 社会 和谐 稳 定 的 大局 ,我 们 要 以 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要深入贯彻落 构 建 和谐 劳 动 关 系 ,妥善 处 理 新 形 势
田园之城 幸福花开——成都市温江区开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纪实

的 企业 社 保 网 上经 办 的 工作 措 施 赞 赏有 加 她 说 , 业社 保 网 企
上 经 办省 时 、 省力 、 钱 , 据 在 网 上 申报 l 省 数 O分钟 左 右 即可 得
近 两 年 来 . 江 区 将 业务 量大 和办 理 频 率 高 的 . 社 会 保 温 如
据 了解 . 江 区从 2 0 温 0 9年 底 开 始 统 筹城 乡就 业 和 社 会 保
障 均 等化 公 共 服 务 体 系 示 范 区 建设 以来 .区 人 力 资源 社 会 保
障 局按 照 “ 际接 轨 , 内 领 先 , 大 程 度地 方 便 群 众 . 大 限 国 旧 最 最 度 地 降低 社 会 成 本 ” 的 工 怍思 路 对 延 伸 服 务项 目至 基 层 镇
险 信 息 查 询 、 保 卡加 磁 、 体 代 扣 协 议 , 业 实 名 制 人 员 管 社 个 就
到 审 核 . 核 通过 后 . 过 银行 转 账后 剑 社 保 大厅 拿 发票 就 审 通
理 、 职等 就 业 和 社 会 保 障 服务 项 目全台 。 示 范 点位 进 行 办 公场 地 、 备 标准 对 设
化建设 . 目前 , 明 、 范 、 效 的 三 级 管 理 平 台 已 经 搭 建 完 透 规 高
成 : 时 配 强 工 作 人 员 , 年 . 区 l0余 名 专 职 工 作 人 员 已 同 去 全 8 经悉数上岗。
优化 创 业 就 业服 务 体 系 服 务产 业 经 济发 展
( 街道 )村 (十 )优 化 经 办 流 程等 进 行 了积 极 的探 索 创 新 和 、 丰区 .
实 践
科 学 规 划示 范 点 位 将 服务 人 口 3 0户以 上 、 务半 径 在 0 服 3公里 以 内 的村 ( 区 ) 入示 范 范 同 . 破 城 乡 户 籍 、 政 区 社 纳 打 行
奋力开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

发 战 略 、 续 推 进 “ 个 加 快 ”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的 关 键 时 继 两 、 期 . 深化改革开放 、 是 加快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式 的攻 坚 时 期 一 全
省 人 力 资 源 社 会 保 障 系统 要 准 确 把 握 “ 二 五 ” 展 的 主 题 和 十 发
的 形 势 任 务 他 指 出 . “卜二 五 ” 时期 是我 省 深 入实 施 两 部 大 开
资源社会 保障系 统认真贯 彻落实 省委省政府 的决策部署 . 迎
难而上 , 常努 力 , 面完 成了“ 一 五” 期 各项任务 , 超 全 十 时 为保
障 和 改善 民生 、 护 全 省 改 革 发 展 稳 定 大 局 做 出 了积 极 贡献 。 维
主 线 、 高 位 求 进 、 快 发 展 ” 工 作 基 调 和 “ 生 为 本 、 才 优 “ 加 的 民 人 先” 根本要求 , 的 明确 新 形 势 、 任 务 、 要 求 , 学 谋 划 和 推 新 新 科 进 “ 二 五 ” 期 人 力资 源 社 会 保 障 . 作 . 十 时 r 张 作 哈 强 渊 .0 】 是 “ 2 l年 十二 五 ” 开 局 之 年 . 推 进 “ 的 是 两
叶壮 总 结 了做 好 新 形 势 下 人 力 资 源社 会 保 障 工 作 的 6条 经验 , 即必 须 坚 持 同绕 中 心 、 务 大 局 ; 须 坚 持 突 出 重点 、 服 必 整 体 推 进 ; 须 坚 持 与 时俱 进 、 拓 创 新 ; 须 坚 持 统 筹 协 调 、 必 开 必 形 成 合 力 ; 须 坚 持 守 住 “ 线 ”维 护 稳 定 ; 须 坚 持 提 升 能 力 、 必 底 、 必
话 . 政 府 副 秘 书 长张 晋 川 主 持 会 议 省 委 组 织 部 副 部 长 、 .省 省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要点___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省、州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突出抓好就业促进、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奋力开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
一、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一)全面完成就业工作主要目标。
分解落实就业目标任务,健全责任制,努力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00万元,促进30名高校毕业生创业,建立30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___级藏区“9+3”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5%。
(二)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加大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实施力度,着力推进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群体政策落实,完善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给予的特殊扶持政策,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
实施牧区无业青年实名制动态管理制度,制定个性化的就业援助方案,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强化对牧区无业青年的就业、创业服务,全面提升牧区无业青年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努力促进牧区无业青年就业创业。
严格执行《就业专项资金管理纪律规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继续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多渠道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
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和服务周、网络招聘周等系列活动,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行实名制就业服务管理。
做好高校毕业生见习工作,落实参加见习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的生活补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政策。
改善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的就业环境,全面落实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培训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障民生服务发展开创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2011年3月9日)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现将新组建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一年来的工作及2011年的工作安排报告如下。
一、2010年工作的简要回顾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以服务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为中心,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为先”的工作主线,突出重点,锐意创新,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一)全力推动创业型城市建设,创业带动就业成果显著一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创业扶持机制,创业带动就业实现新突破。
设立300万无偿创业资金,扶持创业企业17个。
建立区、街、社区三级创业信息服务机构和创业扶持机制,帮助7568人实现创业就业,新增创业带头人350人,创业带动就业2005人。
各街道互助式创业辅助资金达766.5万元,累计发放607万元, 惠及创业企业74个。
星海湾街道充分发挥党员在创业协会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吸纳协会会员单位27家,带动就业540人,生产经营总值超过5000万元。
全区新增创业孵化基地4个,区级创业孵化基地总数达到9个,为市内各区之首。
其中达到省级创业孵化基地标准的占全市总数的80%。
创业孵化基地进驻企业128家,安置就业1713人。
黑石礁街道发掘社会资源建立的开来商场一次性安置就业100余人。
组织58个创业项目参展大连市第八届创业项目洽谈会,项目签约率创历年洽谈会之最。
二是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激情创业沙河口”活动,打造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沙河口模式”实现新突破。
形成了具有沙河口区特色的“校园抚育、中心孵化、社会助推”三位一体的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就业模式。
在全市14所高校建立大学生“创业苗圃”,抚育大学生创业项目200余个,直接参与的创业大学生2000余人。
“大学生创业苗圃”成为我区2010年最具影响力的十件大事之一。
全年评审大学生创业项目225个,发放无偿创业扶持资金160万元,带动就业400余人。
截止年底,区大学生创业就业中心入驻企业达到71家,入驻率为100%,初步形成创意型、科技型、知识型为重点的优势产业集群,成为全省唯一的“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
“大学生激情创业沙河口”被民心网评为全省2010年“最温暖民心”的十大惠民举措之首。
三是进一步健全和创新就业服务制度,就业服务模式和机制实现新突破。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区、街、社区三级就业服务制度, 8个街道劳动保障所连续三年被评为市“AAA级保障所”,中山公园街道天兴社区成为全省四个、大连唯一的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
在全市创新实施了培训——就业“一体联动”模式和推广社区就业经理人服务机制,帮助30312名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在省、市、区公益岗位安置就业4027人。
各街道实现协约式就业3540名。
大学生就业成效突出,与区人大、政协实施“百家优秀企业助推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工程”,联手辖区企业推出“零距离”双向互动招聘模式,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1603个、见习岗位423个。
在全省率先开通了“沙河口区大学生就业手机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便捷有效的就业援助服务,全区应届高校毕业生和困难家庭毕业生实现100%就业。
(二)稳步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探索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一是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不断创新。
上半年,我区在全市率先实施了在事业单位中公开遴选机关科长的创新举措。
10月份,我区启动第五轮科级领导干部竞争上岗,近400名机关干部参加科长任职资格测试,389人取得任职资格,261名科级干部任职上岗。
二是公务员培训工作创新开展。
全面开展了公务员“双基训练”和“十大明星”评选活动。
公务员在线学习和“学分制”管理工作得到各委办局、各街道领导的高度重视,取得明显的学习效果。
春柳、兴工街道的党工委书记主动担当“双基训练”辅导员,亲自为公务员授课。
“十大明星”评选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激发了公务员参加“双基训练”的积极性,促进了公务员培训质量的提高。
三是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稳中有进。
坚持“凡进必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面向重点师范院校考核聘用教师29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人、幼儿教师15人。
办理解、续聘及变更合同300余人,分流安置13人,接受安置营职以下军转干部8人。
四是人才资源配置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引智工作取得突破。
通过委托招聘的方式,为新型集团、冰山集团等80多家重点单位提供建筑、经济、工程、营销等1155个招聘职位。
人事代理共接收外阜引进人才档案1391份,转入档案3000余册。
支持辖区企业引进外国智力,两个引智项目获得市引智资金11万元。
(三)推进构建劳动关系和谐示范工程,依法维护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一是劳动用工管理进一步加强。
区、街两级行政服务窗口为3156家用人单位的11万名职工进行了网上用工备案,为50余家用人单位的13560名劳动者办理了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手续。
区管2750户小企业从业者35208人,劳动合同签订率为83.7%。
二是劳动关系基层组织体系健全,维稳作用增强。
全区9个街道均建立了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86个社区配备了劳动关系协调员。
李家街道成功调解了1起近百人的群体劳动争议案件,兴工、南沙和白山路街道也分别成功调解数起劳动争议案件,有效发挥了基层调解的维稳作用。
三是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
在全市率先实施下放部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权,劳动保障监察“两网”作用有效发挥,重点监控检查用人单位3489户,书面审查用人单位1608户。
在9个街道建立了农民工维权服务站。
马栏、兴工、南沙等街道以此为载体,开辟了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
区、街两级劳动保障监察部门集中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等七项专项执法行动,共补签劳动合同6150份,下达行政处理、处罚决定书281件,为劳动者追缴社会保险费484万元、追讨工资、押金35.7万元。
四是劳动仲裁办案程序规范,案件调解力度加大。
全年受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375件,案外解答调解处理2263件,立案112件,法定时效内结案率达100%,调解结案率达到95.3%,为劳动者挽回损失216万元,为企业规避经济损失238万元。
(四)社会保障服务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失业保障服务进一步强化。
全年新增失业金审领登记5899人,发放失业保险金3511.73万元。
审批失业待遇121件,为446名失业人员发放医疗、生育等补助121.9万元。
发放“4050”双险补贴84424人次、9491万元,发放失业人员取暖补贴1666人、153.9万元。
二是认真落实无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制度。
在全市率先启动市无保障老年居民的参保审核工作,为3633名老年居民办理了参保申请,3409人现已按月领取养老金,并纳入社会化管理。
三是积极推进居民医保参保和社保卡换发工作。
各街道配合市医保中心积极推进居民医保参保,参保总数已达到11.3万余人,医保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在全市率先启动换发社保卡数据确认工作,确认总数达到94899人,居市内四区首位。
四是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工伤认定工作。
全年共受理工伤认定案件561件,同比增长6%左右,其中企业申请551件,个人申请10件。
五是进一步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审批和社会化管理服务机制。
简化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核准程序,实现“网上”审批,2010年全区社会化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达到12.7万人,圆满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各项退管工作指标。
我区连续五次荣获大连市退管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六是退役军官管理和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稳妥推进。
为298名企业失业军转干部发放失业生活补助金331万元,为在公益岗位就业的162名军转干部发放岗位补贴409万元,缴纳保险216万元,我区退役军官和企业军转干部待遇提高,队伍稳定。
在市政府2010年度全市考核中,我区企业军转干部工作被通报表扬。
各位领导、同志们,过去的一年,新组建的沙河口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也受到各级政府和媒体的关注,先后被中央、省、市新闻媒体报道429篇(次),被中央、省、市各级政府网站报道2000余篇(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我区的社会影响力。
二、2011年的主要工作根据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和区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区政府全年工作的部署,今年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全力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大力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加大社会保障服务力度,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全面开创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新局面。
为此,要按照“扎实打基础,全面抓落实,创新促发展”的原则,在做好各项常规性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五项工作:(一)创新创业就业服务举措,全力打造充分就业城区一是全面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促进各类失业人员实现创业式就业。
深入开展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示范区创建工作,营造自主创业环境,丰富创业服务载体,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提升创业服务质量。
筹建沙河口区创业者协会,鼓励和支持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各类人员自主创业,并带动更多的人就业。
做好辖区创业企业参加大连市第九届创业项目洽谈会的组织工作,营造沙河口区全民创业的浓郁的社会氛围。
二是围绕经济大项目挖掘就业岗位,推进“培训—就业”一体联动机制全面展开。
按照“定单服务,按需培训”的原则,区政府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培训—就业”工作。
各街道要根据建设项目和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或岗位要求,制定科学的定向式培训计划,使培训内容与用工需求和岗位要求相吻合,满足我区大项目建设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从而达到以经济发展带动和促进就业的目的。
三是大力倡导和推广“社区就业”的新理念,促进有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实现低碳、环保式就业。
进一步健全就业经理人制度,拓展服务职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在社区内部挖掘涵盖生产、经营、管理、维修、教育、医护、绿化、财务、家政等不同门类的就业岗位,帮助求职者就近就便找到适合的就业岗位,降低劳动者的就业成本和企业用工成本。
各街道要认真搞好调查摸底工作,全力推动和促进“社区就业”模式的普及,使“社区就业”成为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实现就业的重要方式。
(二)创新政府扶持大学生创业工作,面向全国做大做强“大学生激情创业沙河口”品牌一是面向全国重点大学实施“创业苗圃行动计划”。
联合国家科技部等相关部门,筹划举办“苗圃杯”全国校园大学生科技创业大赛。
二是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创业项目扶持政策。
按照区“十二五”规划要创办300个大学生企业的目标,今年要完成扶持60个大学生创业项目。
同时要尝试政府无偿创业资金和吸引社会资金共同建立沙河口区大学生创业基金,逐步实现以市场化方式扶持和帮助大学生创业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