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关键设置
非对称场流af4检测原理

非对称场流AF4检测原理一、场流分离技术1.1场流分离原理非对称场流分离技术(Asymmetric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AF4)是一种基于流体力学的细胞分离技术。
该技术通过在流动的流体中施加一个非对称的电场或磁场,使得不同大小的细胞或粒子在流动方向上受到不同的力,从而实现细胞的分离。
1.2场流分离设备AF4设备通常由分离室、电源、检测器等部分组成。
分离室是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通常采用聚合物或玻璃等材料制成。
电源为设备提供电场或磁场,而检测器则用于检测细胞或粒子的流速和大小。
1.3场流分离操作流程AF4操作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将待分离的细胞或粒子溶液加入到分离室中;(2)开启电源,施加非对称的电场或磁场;(3)细胞或粒子在流动方向上受到不同的力,从而实现分离;(4)通过检测器检测细胞或粒子的流速和大小;(5)收集分离后的细胞或粒子。
二、细胞识别与分类2.1细胞识别方法AF4技术通常采用光学或电学方法对细胞进行识别。
光学方法包括荧光染色、散射光等,而电学方法则包括电导率、电阻抗等。
这些方法可以提供细胞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等信息。
2.2细胞分类依据根据细胞的识别结果,AF4技术可以根据细胞的形态、大小、内部结构等信息进行分类。
不同的细胞类型在AF4分离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流速和大小,从而可以被区分开来。
2.3细胞分类结果通过AF4技术对细胞进行识别和分类后,可以得到不同种类的细胞群体。
这些细胞群体可以用于后续的研究和分析,如细胞功能、疾病诊断等。
三、信号转导与检测3.1信号转导途径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内外的刺激信号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传递到细胞内部,引发一系列的生物学反应。
AF4技术可以对细胞信号转导过程进行检测和研究。
3.2信号转导检测方法AF4技术可以通过对细胞内外的化学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了解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关键分子和反应路径。
此外,AF4技术还可以结合其他技术手段,如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荧光漂白恢复(FRAP)等,对信号转导过程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镍钛扁丝af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镍钛扁丝af值-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将介绍本文所要探讨的主题——镍钛扁丝的AF值,并对其进行简要解释。
镍钛扁丝是一种具有形状记忆合金特性的材料,在许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AF值是对镍钛扁丝性能的评估指标,它可以反映出该材料在应力-应变循环加载下的回弹能力。
首先,我们将对镍钛扁丝的基本性质进行介绍,包括其成分、制备方法和结构特点。
镍钛扁丝由镍和钛两种金属元素组成,通过一系列特殊的合金工艺制备而成。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镍钛扁丝可以在受到力量作用下发生形状记忆效应,即可以保持一定的形状,在变形后能够恢复到原始状态。
这种形状记忆效应使得镍钛扁丝在医疗、航空航天、机械等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
其次,我们将重点介绍AF值对镍钛扁丝性能的意义和重要性。
AF值是一种用来衡量合金材料循环性能的参数,它反映出镍钛扁丝在循环受力下的变形能力和回弹能力。
具体地说,AF值主要涉及到镍钛扁丝的弹性模量和应力-应变曲线等参数,通过这些参数的测量和计算,可以得到镍钛扁丝的AF值。
AF值的大小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材料的回弹能力,即在多次循环加载下,材料是否能够保持原有的形状和性能。
因此,AF值的准确评估对于镍钛扁丝的应用性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后,本文将探讨如何改进镍钛扁丝的AF值。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镍钛扁丝的回弹能力和稳定性,我们需要对其制备工艺和组织结构进行优化。
一些研究者通过改变材料的合金配方、调整热处理参数以及优化组织结构等方式,对镍钛扁丝的AF值进行了改进。
本文将介绍其中一些有效的改进方法,并评估其对镍钛扁丝性能提升的效果。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镍钛扁丝的特性和AF值的意义,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框架,为读者提供清晰的逻辑和脉络。
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首先,本文将详细探讨镍钛扁丝的AF值。
关键词设置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一条信息只发布一个产品;∙您的产品名称务必出现在标题中;∙选择与您产品符合的类目,建议您使用“类目自动匹配”功能;∙发布的信息带图且填写产品属性。
但是我在阿里巴巴工作这么长时间,我会发现,这样简单的话语,我们有很多客户还是没有很明确的知道,阿里的关健词,到底要怎么设置。
简单的说一下选择关键词的几个原则:一、要有针对性很多的客户在选择关键词的时候过于的宽泛,也许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占有率,可是却忽视了一个转化率的问题,比如“化工”这个关键字,你是卖润滑脂的产家,但是搜索“化工”的就是想买润滑脂的吗?这种词可能会有不错的搜索成绩,但是往往目标性却很差,转化为订单的可能性自然也就很少。
所以在设置关键字的时候我们要选择大的行业去提升;曝光率,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设置比较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这样才会真正的是您的潜在客户在点击。
二、站在客户角度考虑作为卖方,我们往往对自己的行业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产品有比较专业的把握,潜移默化中就会想当然的以为一些比较专业的词汇就是客户和商家要搜索的关键字,可是却不知我们天天接触的自认为这些关键字有可能是热门的却不一定有客户来这样搜索。
不妨做些调查,在您的客户中询问他们找到您的关键词是那些,并作下记录,还可从您朋友那里得知他们要找您的产品会怎么搜索。
网上的关健词没有冷热之分,只要有客户去搜索,他就是好的关健词。
三、不要以公司名作为关键字为了尽可能的吸引最多的潜在客户,你的瞄准目标也不要太小,要在保证词汇的不宽泛的同时尽量的提高关键词的涵盖度。
不要为了保证自己的排名去保证的却是一个较长的词汇。
更不要用自己的公司名称作为关键字,没有人会去搜索您的公司名,除非您的公司“声名显赫”。
四、和自己的产品要相关有些朋友为了提高自己的流量去尝试一些热门的话题关键字,比如“金砖四国”等,希望可以引来更多的网友,但是殊不知这种“作弊”手法,引来的却是匆匆过客,进来的都是对您产品不感兴趣的网友,看一眼便离开了,有流量没有销售量,这样的浏览有何意义?五、固守本性,扩大特色漫画之所以吸引人,在相像的背后却是作画者对于模特的特点极度夸大。
ieee802.3af标准定义的供电电压

IEEE 802.3af标准定义的供电电压近年来,随着智能设备和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供电电压作为一个关键的技术参数,备受关注。
IEEE 802.3af标准的出现,为供电电压设定了明确的规范和标准,其定义和适用范围也备受业界关注。
1. IEEE 802.3af标准的概述IEEE 802.3af标准,又称为Power over Ethernet(PoE),是一项由IEEE组织发布的标准,主要用于规范数据网络中对终端设备进行供电的方法。
它的出现,既为设备供电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灵活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设备的部署和管理带来了便利。
2. 供电电压的定义在IEEE 802.3af标准中,供电电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性和性能稳定性。
根据该标准的规定,供电电压应该在44V至57V之间,而实际上,绝大多数供电设备都是以48V为标准电压进行供电的。
48V的供电电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适用性,能够满足大多数设备的供电需求。
3. 供电电压的广泛应用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IEEE 802.3af标准定义的供电电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中,例如IP通信方式、摄像头、Wi-Fi接入点等。
这些设备可以通过以太网线进行供电,无需额外的电源线路,极大地简化了设备的布线和安装过程。
4. 供电电压和设备性能供电电压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性和性能稳定性。
由于IEEE 802.3af 标准规定的供电电压范围较为宽泛,因此能够满足不同设备的供电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48V的供电电压不仅能够满足设备的正常运行,还能有效降低设备损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5. 个人观点和认识作为一项重要的供电技术标准,IEEE 802.3af标准定义的供电电压为设备的供电提供了稳定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在未来,随着智能设备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供电电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将会更加受到重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供电技术会迎来一场新的变革。
FM2016全位置角色数值表

AF-At
只能设置进攻职责
利用强壮的身体扰乱对方防线,为插上的中场球员牵扯出空 当。主要依赖力量和制空能力,而不是技术。
TM-Su 站桩式中锋 TM
头球摆渡,为队友做球。
TM-At
顶在前面,为队友扯空当。
抢点型前锋 P
和对方最后一名防守球员站在一起,找机会突破,接应队友 传球。 主要工作是进球,很少为队友创造机会。活动范围为禁区中 路。
场上位置 角色
职责
职责描述
连接锋线和中场。 向靠后的空当后撤,拿住球、策应队友,回传或分边,如果 有机会转身、也可以给锋线队友做球。
拖后前锋 DLF
DLF-Su
在靠后的位置威胁对方禁区、为队友创造机会
DLF-At
除为队友创造机会外、还自己寻觅机会
顶在前面带头进攻。首要任务是作为进攻核心自己进球以及 为队友创造机会,次要任务是追抢机会球传给队友。 突前前锋 AF
DF-De 防守型前锋 DF
后撤位置,向对方后腰施加压力。
DF-Su
向对方中后卫施加压力。
出现在对方中场和后卫的空当,对方控球时很少防守,而是 继续跑位寻找空当。 进攻时需要把它作为传球目标。 九号半 T
九号半 T T-At 只能设置进攻职责
伪九号 F9
回撤到中场的非传统型前锋或中锋。 如果中后卫盯他,身后就会留下空当。 如果不盯他,就会给他留下突破或传球的时间和空间。
射门
预判 镇定 无球跑动
盘带 接球 头球 传球
决断 爆发 意志力 力 工作投入 平衡
增加盘带 有机会就前插 跑空当接球
头球
弹跳 强壮
接球 传球
侵略性 预判 勇敢 决断 意志力 团队合作 工作投入 侵略性 预判 勇敢 决断 意志力 团队球
Q900 用户手册说明书

HF/VHF/UHF全模式SDR电台Q900用户手册V4.0重庆国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hongqing Guohe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重庆市渝北区宝圣大道902号目录概述 (3)关键名词解释 .............................................................................................................................. - 4 -面板控制和操作 .......................................................................................................................... - 4 -前面板 .................................................................................................................................. - 4 -按键功能 .............................................................................................................................. - 4 -指示灯 .................................................................................................................................. - 5 -SDR主界面........................................................................................................................... - 5 -频段选择操作 ...................................................................................................................... - 6 -异频操作 .............................................................................................................................. - 6 -AF音频设置 ......................................................................................................................... - 6 -RF设置 ................................................................................................................................. - 7 -USB声卡数据输出格式设置............................................................................................... - 7 -收发频偏设置 ...................................................................................................................... - 7 -收发模式设置 ...................................................................................................................... - 8 -天调操作 .............................................................................................................................. - 8 -A/B频操作 ........................................................................................................................... - 8 -NR/NB噪声抑制设置 .......................................................................................................... - 8 -频谱与瀑布图显示设置 ...................................................................................................... - 9 -频谱参数显示设置 .............................................................................................................. - 9 -数字滤波器操作 .................................................................................................................. - 9 -应用程序菜单操作 .............................................................................................................. - 9 -后面板接口 ................................................................................................................................ - 12 -接口定义 .................................................................................................................................... - 13 -接收高级操作 ............................................................................................................................ - 14 -发射操作(出厂为锁定) ........................................................................................................ - 14 -FT8通信 ..................................................................................................................................... - 16 -SSB通信 ..................................................................................................................................... - 16 -CW通信 ..................................................................................................................................... - 16 -FM通信...................................................................................................................................... - 17 -中继操作 .................................................................................................................................... - 17 -AM通信 ..................................................................................................................................... - 17 -数据通信RTTY ........................................................................................................................... - 17 -自定义数字模式 ........................................................................................................................ - 18 -信道贮存 .................................................................................................................................... - 18 -信道编程 .................................................................................................................................... - 18 -CAT控制..................................................................................................................................... - 19 -固件升级说明 ............................................................................................................................ - 20 -CMIIT ID显示 ............................................................................................................................. - 22 -售后............................................................................................................................................ - 23 -附录1:输入法 ......................................................................................................................... - 24 -附录2:Q900控制协议 ........................................................................................................... - 25 -概述Q900 是我们推出的一款超便携全频全模式 SDR 电台,接收频率100kHz~2GHz,业余发射波段覆盖160m~70cm段。
SANGFOR_AF_等保场景 配置指导手册说明书

SANGFOR_AF_等保场景 配置指导手册2019年8月修订历史编号修订内容简述修订日期修订前版本号修订后版本号修订人1 编写20190808 V1.0 chenke■版权声明本文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特别注明,版权均属深信服所有,受到有关产权及版权法保护。
任何个人、机构未经深信服的书面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引用本文的任何片断。
目录第1章前言 (2)第2章典型案例 (2)第3章下一代防火墙的作用 (3)第4章下一代防火墙的配置内容 (4)4.1安全功能配置 (4)4.1.1划分区域 (4)4.1.2访问控制 (5)4.1.3高可用 (6)4.1.4 IPSec VPN功能 (7)4.1.5 IPS功能 (8)4.1.6网络杀毒功能 (11)4.1.7 WAF功能 (12)4.1.8网页防篡改 (14)4.1.9 DoS/DDoS防护 (15)4.1.10 APT攻击检测 (17)4.2安全计算环境 (17)4.2.1身份鉴别&访问控制 (17)4.2.2入侵防范 (20)4.2.3数据备份恢复 (22)4.3安全审计 (22)第1章 前言为了保障等保项目的顺利交付,协助用户满足GB/T-22239-2019等保三级的相关技术要求,特编写此配置指导文档。
第2章 典型案例第3章 下一代防火墙的作用安全域产品名称部署位置产品作用配置内容互联网出口域基础级防火墙互联网出口隔离互联网和内部网络防范网络入侵攻击网络层恶意代码过滤流量管理与控制区域划分访问控制IPS防病毒流量控制核心业务域(三级系统域)增强级防火墙核心业务服务区的外联口隔离核心业务服务器区和其他区域防范网络入侵攻击防范web应用层攻击访问控制IPSWAF对外服务器域增强级防火墙对外服务器区的外联口隔离对外服务器区和其他区域防范网络入侵攻击防范web应用层攻击网页防篡改访问控制IPSWAF网页防篡改运维管理域基础级防火墙运维管理域的外联口隔离运维区和其他区域访问控制第4章 下一代防火墙的配置内容4.1安全功能配置4.1.1划分区域GB/T 22239技术要求:1)应划分不同的网络区域,并按照方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网络区域分配地址;配置步骤:1、点击【网络】-【接口/区域】。
UFO报表操作流程

UFO报表操作流程
下一月生成报表的流程:
1.进入UFO报表系统,打开上一月生成的报表。
2.单击菜单栏的“编辑”——“追加”——“表页”,输入追加的页数1确认。
3.这时,在左下角会看到的标识,单击第2页。
4.依次选择菜单栏的“数据”——“关键字”——“录入”,输入年月日,单击确认。
5.稍等片刻即可显示本月的数据。
6.确证数据无误后,保存报表即可
7.以后每月重复1-6步即可。
第一次使用报表的操作流程:
1.打开UFO报表系统,单击按钮,新建一个空白表页。
2.单击菜单栏的格式-报表模板,选择帐套对应的行业性质模板
3.提示是否覆盖本表格式,选择
注:选择模板的时候行业性质一定要与总账中的行业性质一致,否则会造成报表取数不正确。
如果您不知道总账选择的行业,可以到总账中查看
查看路径是:总账——设置——选项——其他——行业性质
4.查看公式定义是否正确,不正确的可以单击按钮进行修改。
5.单击左下角的按钮,切换到数据状态,提示是否全表重算,点击。
6.依次选择菜单栏的“数据”——“关键字”——“录入”,输入年月日,单击确认。
7.稍等片刻,就会显示出数据,如果有的列数据显示为,请调整其列宽即可。
8.如果生成的数据不正确,请查看公式定义是否正确,余额方向是否一致等,修改后重新计算即可。
9.确认无误后,保存报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TRIP钢
结果判定-波纹起皱
1、准则一:FLD快速粗判 若产品面上出现紫色,则代表板料受双向压缩,可能起皱,蓝色代表板料具有起皱趋势,但在压边圈区域不计。。 2、准则二:看成形过程,到底前3~5mm左右,起皱是否已经消失 由于AUTOFORM软件在拉延到底不能真实反映起皱情况,因此必须判断成形过程和到底前数毫米的状态,以有效判 断起皱趋势和变化,如下图所示。 在到底前3mm零件外观面,密封面,匹配面以及基准面上不能出现起皱和波纹。
Gravity 工序和Closing工序punch 必须Βιβλιοθήκη 于stationary 状态 参与工作
非近似平面的压料面必须设置定位销或定位板
摩擦系数设定 无处理工艺采用裸板采用0.17,但通常不会采用 默认值即可
单动放压边圈 双动放凹模具
必须考虑板材的轧制方向, 照实际开卷方向设置
5
初步方案设计时: 一般精度下的设置
2
锐边与倒角(Global Sharp and Fillet edge): 进行空隙、锐边及凸出面的质量检验 过渡/检查圆角(Fillet/Check Radius) = 1mm 全局圆角(Global Radius) = 3mm
3
压边圈行程必须设置为真实模具行程
GM:利用平衡块0.1mm间隙使筋控制板料流入, 待验证 add spacer
Autoform CAE分析 关键设置 结果判定
关键设置 1
容许的误差(Error Tolerance) =0.1mm (对于圆角半径<=2.0mm,设置为0.05,) 即在90度圆角上至少保留8个单元。 最大边长 (Max. Side Length) = 20mm(Face面) 支架类小零件可以设置成10mm 当进行全工序计算时设置成:0.05和10 不点选keep CAD data,减小SIM文件大小
8
当有翻边或者整形工序时,只采用Form,不用Wiper
9
所有Post / Steel / Pad工具设置成Cam形式
结果输出-ALL-ON
可用于判定起皱,以及排气孔位置
用于判断材料流动方向
料厚小于1.5mm---仅中性层 料厚大于1.5mm---打开所有层
1
按照下表设置 外板必须大于0.03
结果判定-减薄破裂
不全
上述几种准则须结合使用来预测起皱,但并不能保证所有起皱均可预测。
结果判定—外板品质
准则一为减薄率。若到底前3mm外观面减薄率大于3%。则外板具备充分的刚性,不易产生凹陷。 准则二为主应变和次应变。若次应变大于0.02,最小不低于0,则板料受双向拉伸,不易产生凹陷。 准则三为滑移线冲击线:见结果判定-其它 准则四为应变分布。若成形过程凸模接触均匀,最终成形应力应变分布均匀,则可以提高整体的表面质量
Contact pressure 接触压力
•分析报告规范 分析报告分为工艺可行性验证报告和调试指导报告两种。工艺可行性验证报告主要为工艺设计提供 技术支撑,验证拉延、修边、翻边整形等工艺内容是否可行。调试指导报告是在工艺正式发放后通 过继续精细分析和优化获得更好的成形性结果,以指导现场调试。分析报告包含以下内容:
结果判定—其它
1、材料流入:到底后板料边界到拉延筋的距离控制在5~10mm,实体筋5mm,虚拟筋距中心线10mm(或15mm) 2、滑移线:在圆角内,若不能完全在圆角内,则局部区域滑移线不得超过圆角3mm 滑移线R角区域的接触压力小于材料屈服强度的15%。 在距到底0.4mm拉延件上不可出现滑移线和冲击线 3、冲击线:不流到外观面 4、回弹分析: a、制件轮廓公差(回弹)在+-0.5mm以内的符合率为80%; b、如果零件厚度>1mm,零件在自由状态下的回弹控制在1mm以内; c、如果零件厚度≤1mm,零件在自由状态下的回弹控制在2mm以内。 回弹补偿自由度限制采用“3-2-1”原则 5、成形余裕度分析(GM): a、板料在4个方向偏移6mm时分析结果没有成形和质量问题 b、压边力增加和减少10%情况下,分析结果满足成形性和质量要求。
改为16,最大网格尺寸 最大两倍的凸模圆角半径 改为5,最大网格重划分等级 与初步方案相同设置
采用 fine 下的默认值
可仍然采用5层,但若模拟全工序或者回弹则必 须改为11层
拉延采用壳单元
接下页
7
接上页 Misc/Crack Limit=0.7 (应变超过0.7的单元将被删除) 有修边工序和翻边整形时使用 Misc/Boundary Penetration=0.11 修边边界和单元边界容差,减小可以提高精度) Misc/Tool opening=ON 提高压边计算精度,验证筋的上顶力是否足够(一般不开) 有回弹工序时使用 Misc/Tangential Refinement=ON 提高回弹计算精度
1.反映客户、零件名称、版本号、分析文件名和零件图等必要信息。 2.拥有对成形结果的评价,是否通过,风险评估,失效状态等。 3.材料的参数设置详细图表,坯料尺寸和模具基本结构形式(单双动、PAD等,并附截面图) 4.所用软件,各工具行程、力的大小、摩擦系数、拉延筋布置和大小等,在调试指导报告中要体 现拉延筋截面尺寸和力的大小。 5.在模具压下过程中,板料的不同阶段变形状态(最大间距不超过30mm)。 6.FLD图和成形性图(从多个3D角度反映),反映潜在风险区域。 7.变薄率分布云图。要体现最大变薄区域,反映潜在风险区域。 8.起皱准则分布云图。要体现最大潜在起皱区域。 9.主应变、次应变云图和滑移线图(对于外板)。 10.拉延终止板料收缩距离。 11.修边、翻边和整形分析结果。 12.回弹分析结果。
波纹定义:高低差≤1mm 起皱定义:高低差>1mm
3、准则三:截面线, 当材料的增厚率大于5%,则需要做截面线进行判断,观察到底前3mm起皱波纹是否已经消失。 4、准则四:AUTOFORM软件的起皱准则(wrinkle criterion)。 该准则为基于FLD的应变模型来判断产品型面中的起皱区域。
采用默认值 采用Standard下默认值
采用默认值
采用默认值
为了更确切观察到底前起皱状况 更改到底的步距0.4
若想观察压边过程,判断起皱 可将binder wrap steps改为3~5
6 高精度下的设置--最终拉延方案验证
采用 fine 一般情况下采用 fine 下的默认 若有翻边工序 Max element angle 改成12,小圆角翻边
设置为none
所有模具部件刚度按照如下设置
4
>100 50 30 <=10
C类结构或尺寸<250mm的零件 B类小结构或尺寸在250~1000mm之间的零件(紧固铰链等) A/B类中等尺寸结构(座椅安装板,后盖,翼子板等或尺寸 在1 000~2 000 mm的零件) ) A类大规模结构 (侧围,车顶等 Closing工序采用closing设置,模拟真实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