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6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应用-2019年高考数学(理)考点分析与突破性讲练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平面向量应用举例_图文_图文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平面向量应用举例_图文_图文

三、向量数量积的性质
1.如果e是单位向量,则a·e=e·a. 2.a⊥b⇔ a·b=0 .
|a|2
4.cos θ=
.(θ为a与b的夹角)
5.|a·b| ≤ |a||b|.
四、数量积的运算律
1.交换律:a·b= b·a . 2.分配律:(a+b)·c= a·c+b·c . 3.对λ∈R,λ(a·b)= (λa)·b= a·(λb.) 五、数量积的坐标运算
∴a与c的夹角为90°. (2)∵a与b是不共线的单位向量,∴|a|=|b|=1. 又ka-b与a+b垂直,∴(a+b)·(ka-b)=0, 即ka2+ka·b-a·b-b2=0. ∴k-1+ka·b-a·b=0. 即k-1+kcos θ-cos θ=0(θ为a与b的夹角). ∴(k-1)(1+cos θ)=0.又a与b不共线, ∴cos θ≠-1.∴k=1. [答案] (1)B (2)1
解析:(1) a=(x-1,1),a-b=(x-1,1)-(-x+1,3)= (2x-2,-2),故a⊥(a-b)⇔2(x-1)2-2=0⇔x=0或2 ,故x=2是a⊥(a-b)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
答案: (1)B (2)D
平面向量的模 [答案] B
[答案] D
[典例总结]
利用数量积求长度问题是数量积的重要应用,要掌 握此类问题的处理方法:
[巩固练习]
2.(1)设向量a=(x-1,1),b=(-x+1,3),则a⊥(a-b)
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x=0或2
B.x=2
C.x=1
D.x=±2
(2)已知向量a=(1,0),b=(0,1),c=a+λb(λ∈R),
向量d如图所示,则
()
A.存在λ>0,使得向量c与向量d垂直 B.存在λ>0,使得向量c与向量d夹角为60° C.存在λ<0,使得向量c与向量d夹角为30° D.存在λ>0,使得向量c与向量d共线

【高考数学-理】2019高考新课标数学总复习:§5.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

【高考数学-理】2019高考新课标数学总复习:§5.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


考点三
平面向量的夹角、两向量垂直及数量积的应用
x1 x2 y1 y2
已知a=(x1,y1),b=(x2,y2). (1)若a与b的夹角为θ,则cos θ= 2 (2)a⊥b⇔x1x2+y1y2=0.
2 2 x1 y12 x2 y2
.
方法技巧
方法 1 求向量长度的方法
向量的长度即向量的模,通常有以下求解方法: (1)|a|= a a ; (2)|a±b|= a 2 2a b b 2 ; (3)若a=(x,y),则|a|= x2 y 2 ; (4)解向量所在三角形,转化为求三角形的边长; (5)通过解方程(组)求解. 例1 (2017浙江,15,5分)已知向量a,b满足|a|=1,|b|=2,则|a+b|+|a-b|的最小
PA · PD = PE - EA 可快速求出最值. 用

2
2
一题多解 以AB所在直线为x轴,AB的中点为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 系,如图,
1 3 则A(-1,0),B(1,0),C(0, 3 ),设P(x,y),取BC的中点D,则D . · ( , PA PB +
方法 2 求向量夹角问题的方法
1.当a,b是非坐标形式时,求a与b的夹角,需求得a· b及|a|,|b|或得出它们之
间的关系.
2.若已知a与b的坐标,则可直接利用公式 cos θ= 2 2 ,平面向量a与b的夹角θ∈[0,π]. x12 y12 x2 y2 3.转化成解三角形,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 例2 (2017湖南五市十校联考,8)△ABC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向
3 2


C.-
4 3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应用知识点总结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应用知识点总结平面向量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涉及到许多与力学、几何等学科相关的应用。

其中,数量积是平面向量运算中的一种重要操作,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以及其应用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数量积,又称点积或内积,是平面向量运算中的一种形式。

对于平面内的两个向量a = (a1, a2) 和 b = (b1, b2),它们的数量积定义为:a·b = a1*b1 + a2*b2其中,a1 和 b1 是向量 a 和 b 在同一方向上的投影长度,a2 和 b2 是它们在另一方向上的投影长度。

数量积具有以下特性:1. 交换律:a·b = b·a2. 分配律:(a+b)·c = a·c + b·c3. 数量积为0的判定:如果 a·b = 0,则两个向量 a 和 b 垂直。

4. 数量积为正负的判定:如果 a·b > 0,则两个向量 a 和 b 的夹角小于 90 度;如果 a·b < 0,则两个向量 a 和 b 的夹角大于 90 度。

二、数量积的应用知识点1. 向量的模长根据数量积的定义,可以得到两个向量 a 和 b 的数量积可以表示为:a·a = ||a||^2其中,||a|| 表示向量 a 的模长,也称为向量 a 的长度。

因此,根据以上公式可以计算向量的模长。

2. 向量夹角的计算利用数量积的特性,可以计算两个向量 a 和 b 之间的夹角θ,公式如下:cosθ = (a·b) / (||a|| * ||b||)利用这个公式,可以计算任意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

3. 向量投影考虑一个向量 a 在另一个向量 b 上的投影,可以根据数量积得到投影的长度:proj_b(a) = (a·b) / ||b||这个投影长度表示了向量 a 在向量 b 上的投影长度,可以用于求解各种问题。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PPT课件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PPT课件

运算律
向量与标量乘法结合律
对于任意向量$mathbf{a}$和标量$k$,有$kmathbf{a} cdot mathbf{b} = (kmathbf{a}) cdot mathbf{b} = k(mathbf{a} cdot mathbf{b})$。
向量与标量乘法交换律
对于任意向量$mathbf{a}$和标量$k$,有$mathbf{a} cdot kmathbf{b} = k(mathbf{a} cdot mathbf{b}) = (kmathbf{b}) cdot mathbf{a}$。
向量数量积的性质
向量数量积满足交换律和结合 律,即a·b=b·a和 (a+b)·c=a·c+b·c。
向量数量积满足分配律,即 (a+b)·c=a·c+b·c。
向量数量积满足正弦律,即 a·b=|a||b|sinθ,其中θ为向量a 和b之间的夹角。
02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
计算公式
定义
平面向量$mathbf{a}$和$mathbf{b}$的数量积定义为 $mathbf{a} cdot mathbf{b} = |mathbf{a}| times |mathbf{b}| times cos theta$,其中$theta$是向量 $mathbf{a}$和$mathbf{b}$之间的夹角。
交换律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满足交换律,即$mathbf{a} cdot mathbf{b} = mathbf{b} cdot mathbf{a}$。
分配律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满足分配律,即$(mathbf{a} + mathbf{b}) cdot mathbf{c} = mathbf{a} cdot mathbf{c} + mathbf{b} cdot mathbf{c}$。

高考数学(理科)新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课件:4.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应用举例PPT优质课件

高考数学(理科)新一轮总复习考点突破课件:4.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应用举例PPT优质课件
第3课时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应用举例
• (一)考纲点击
• 1.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 义.
• 2.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 系.
• 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 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 4.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 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
• (二)命题趋势
• 1.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实数
• 两个向量的数量积数是量一个 ,这个数 量的大小与两个向余量弦的值 长度及其夹角的 有关,在运用向量的数量积解题时,一定 要注意两向量夹角的范围.
2.a·b>0 是两个向量 a·b 夹角为锐角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因为若 〈a,b〉=0,则 a·b>0,而 a,b 夹角不是锐角;另外还要注 意区分△ABC 中,A→B、B→C的夹角与角 B 的关系.
A→B在C→D方向上的投影为:A→B→·C→D=5152=3 2
2 .
|CD|
答案:A
4.向量数量积的性质 设 a、b 都是非零向量,e 是单位向量,θ 为 a 与 b(或 e)的夹角.则 (1)e·a=a·e=|a|cos θ ; (2)a⊥b⇔ a·b=0 ; (3)当 a 与 b 同向时,a·b=|a|·|b|;当 a 与 b 反向时,a·b=-|a||b| , 特别的,a·a=|a|2 或者|a|= a·a; (4)cos θ=|aa|·|bb|; (5)|a·b|≤|a||b|.
3.计算数量积时利用数量积的 几何意义 是一种重要方法.
题型一 数量积的基本运算 (2013·全国)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2,E 为 CD 的中
点,则A→E·B→D=________. 【解析】 设A→B=a,A→D=b,则A→B·A→D=0,即 a·b=0, |a|=|b|=2,于是A→E·B→D=12a+bb-a =|b|2-12|a|2=4-12×4=2. 【答案】 2

高考数学——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向量的应用-考点复习

高考数学——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向量的应用-考点复习
的夹角为直角,数量积小于 0 且两向量不共线时两向量的夹角为钝角.
典例 3 非零向量 a, b 满足: a − b= a , a ⋅(a − b=) 0 ,则 a − b 与 b 夹角的大小为
A.135° C.60° 【答案】A
【解析】因为 a ⋅(a − b) =0 ,所以 a2 − a ⋅ b =0 ,
C C C C C C
C C C
(3)内心.若点 I 是△ABC 的内心,则| BC | ⋅IA+ | CA | ⋅IB+ | AB | ⋅IC =0 .反之,若| BC | ⋅IA+ | CA | ⋅
C C C IB+ | AB | ⋅IC = 0 ,则点 I 是△ABC 的内心.
C C C C C C C C C (4)外心.若点 O 是△ABC 的外心,则 (OA + OB) ⋅ BA = (OB + OC) ⋅CB = (OC + OA) ⋅ AC = 0 或
__________.

,设 是平面 上的一点,则
的最小值是
典例 6
已知
a
=
(
2cosx,
2sinx
)

b
= sin
x

π 6
,
cos
x

π 6
,函数
f
( x) = cos
a, b
.
(Ⅰ)求函数 的零点;
(Ⅱ)若锐角△ABC 的三个内角 、 、 的对边分别是 、 、 ,且
和向量运算,从பைடு நூலகம்使问题得到解决.
②基向量法
适当选取一组基底,沟通向量之间的联系,利用向量间的关系构造关于未知量的方程来进行求解.

向量的向量积及应用例举专题讲解

向量的向量积及应用例举专题讲解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应用举例考纲解读 1.利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或坐标求数量积;2.利用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求向量夹角及模;3.利用数量积的运算研究垂直关系及图形特征.[基础梳理]1.向量的夹角3.设a ,b 都是非零向量,e 是单位向量,θ为a 与b (或e )的夹角.则 ①e ·a =a ·e =|a |cos θ. ②cos θ=a ·b|a ||b |.③a ·b ≤|a ||b |. 4.数量积的运算律 (1)交换律:a ·b =b ·a .(2)数乘结合律:(λa )·b =λ(a ·b )=a ·(λb ). (3)分配律:a ·(b +c )=a ·b +a ·c 5.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设向量a =(x 1,y 1),b =(x 2,y 2),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θ,则1.设a =(3,1),b =⎝⎛⎭⎫1,-33,则向量a ,b 的夹角为( ) A .30° B .60° C .120° D .150°答案:B2.已知a =(1,2),b =(3,4),若a +k b 与a -k b 互相垂直,则实数k =( ) A. 5 B .5 C .± 5 D .±55答案:D3.已知a =(1,-3),b =(4,6),c =(2,3),则(b ·c )·a 等于( ) A .(26,-78) B .(-28,-42) C .-52 D .-78 答案:A4.(必修4·习题2.4A 组改编)已知|a |=2,|b |=4且a ⊥(a -b ),则a 与b 的夹角是________. 答案:π35.(2017·高考全国卷Ⅰ改编)已知a 与b 的夹角为60°,|a |=2,|b |=1,则|a +b |=__________.答案:7[考点例题]考点一 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方法突破[例1] (1)(2017·邢台模拟)在△ABC 中,AB =AC =3,∠BAC =30°,CD 是边AB 上的高,则CD →·CB →=( )A .-94B.94C.274D .-274(2)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4,E 为CD 的中点,则AE →·AC →=( ) A .8 B .10 C .12D .14(3)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C ,D 是弧AB 的三等分点,M ,N 是线段AB 的三等分点,若OA =6,则MC →·ND →=________.[解析] (1)在△ABC 中,AB =AC =3,∠BAC =30°,CD 是边AB 上的高,则有CD =AC ·sin 30°=32.∴CD →·CB →=|CD →|·|CB →|·cos ∠BCD =|CD →|2=94.故选B.(2) (坐标法)特殊化处理,用正方形代替菱形,边长为22,以A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则A (0,0),C (22,22),E (2,22),所以AC →=(22,22),AE →=(2,22),所以AC →·AE →=22×2+22×22=12,故选C.(3)法一:因为MC →·ND →=(MO →+OC →)·(NO →+OD →)=MO →·NO →+MO →·OD →+OC →·NO →+OC →·OD →=|MO →|·|NO →|cos 180°+|MO →|·|OD →|cos 60°+|OC →|·|NO →|·cos 60°+|OC →|·|OD →|·cos 60°=-4+6+6+18=26.法二:以点O 为坐标原点,AB 所在的直线为x 轴,AB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图略),则M (-2,0),N (2,0),C (-3,33),D (3,33),所以MC →=(-1,33),ND →=(1,33),MC →·ND →=-1+27=26.[答案] (1)B (2)C (3)26 [方法提升]解决平面向量数量积问题的常用方法技巧 技巧解读适合题型定义法利用定义式a ·b =|a |·|b |cos θ求解.定义式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几何含义,需要明确两个向量的模及夹角,夹角的求解一般通过具体的图形可确定.适用于平面图形中的向量数量积的有关计算问题坐标法利用坐标式a ·b =x 1x 2+y 1y 2解题.坐标式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代数特征,解题时需要引入直角坐标系,明确向量的坐标进行求解,即向量问题“坐标化”. 适用于已知相应向量的坐标求解数量积的有关计算问题转化法求较复杂的向量数量积的运算时,可先利用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律或相关公式进行化简,然后进行计算.适用于直接求解不易,而转化为其他向量的数量积的有关计算问题[母题变式]1.将本例(2)改为: 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BC ,DC 的中点,则AE →·AF →=________.解析:法一:因为AE →=AB →+12AD →,AF →=AD →+12AB →,AD →·AB →=0,所以AE →·AF→=⎝⎛⎭⎫AB →+12AD →·⎝⎛⎭⎫AD →+12AB →=12AB 2→+12AD 2→=1. 法二:以A 为原点,AB 为x 轴建立坐标系(图略), 则E ⎝⎛⎭⎫1,12,F ⎝⎛⎭⎫12,1. ∴AE →·AF →=1×12+12×1=1.答案:12.在本例(1)中条件不变,求CA →·AD →. 解析:在Rt △ADC 中,AD =3 cos 30°=332, 而〈CA →,AD →〉=150°,∴CA →·AD →=|CA →|·|AD →|·cos 150°=3×332×⎝⎛⎭⎫-32=-274.考点二 向量的模、夹角、垂直问题|方法突破命题点1 向量的模的计算[例2] (1)平面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60°,a =(2,0),|b |=1,则|a +2b |=( ) A.3 B .23 C .4D .12 (2)已知点A ,B ,C 在圆x 2+y 2=1上运动,且AB ⊥BC .若点P 的坐标为(2,0),则|P A →+PB→+PC →|的最大值为( )A .6B .7C .8D .9[解析] (1)由已知|a |=2,所以|a +2b |2=a 2+4a ·b +4b 2=4+4×2×1×cos 60°+4=12,所以|a +2b |=2 3.(2)由A ,B ,C 在圆x 2+y 2=1上,且AB ⊥BC ,知线段AC 为圆的直径,设圆心为O ,故P A →+PC →=2PO →=(-4,0),设B (a ,b ),则a 2+b 2=1且a ∈[-1,1],PB →=(a -2,b ),所以P A →+PB →+PC →=(a -6,b ).故|P A →+PB →+PC →|=-12a +37, 所以当a =-1时,此式有最大值49=7. [答案] (1)B (2)B [方法提升]求向量模的常用方法[跟踪训练]1.(2017·洛阳统考)若平面向量a =(-1,2)与b 的夹角是180°,且|b |=35,则b 的坐标为( )A .(3,-6)B .(-3,6)C .(6,-3)D .(-6,3)解析:由题意设b =λa =(-λ,2λ)(λ<0),而|b |=35,则λ2+4λ2=35,所以λ=-3,b =(3,-6),故选A.答案:A2.已知向量a 与b 的夹角为120°,|a |=1,|b |=3,则|5a -b |=________. 解析:由a·b =|a |·|b |cos 〈a ,b 〉=1×3×cos 120°=-32,得|5a -b |=(5a -b )2=25a 2+b 2-10a·b =25+9-10×⎝⎛⎭⎫-32=7. 答案:7命题点2 向量的夹角计算[例3] (1)若非零向量a ,b 满足|a |=223|b |,且(a -b )⊥(3a +2b ),则a 与b 的夹角为( ) A.π4 B.π2 C.3π4D .π[解析] 设a 与b 的夹角为θ, |a |=223|b |,因为(a -b )⊥(3a +2b ), 所以(a -b )·(3a +2b )=3|a |2-2|b |2-a ·b =83|b |2-2|b |2-223|b |2cos θ=0,解得cos θ=22,因为θ∈[0,π],所以θ=π4. [答案] A(2)(2017·沈阳教学质量监测)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b 满足a ·(a -b )=0,且2|a |=|b |,则〈a ,b 〉=( )A .30°B .60°C .120°D .150°[解析] 法一:由题知a 2=a ·b ,而cos 〈a ,b 〉=a·b|a |·|b |=|a |22|a |2=12,所以〈a ,b 〉=60°,故选B.(定义法)法二:作OA →=a ,∵a ⊥(a -b ), 作AC →⊥OA →,则CA →=a -b ,∴OC →=b ,又∵|b |=2|a |,即|OC →|=2|OA →|,在Rt △OAC 中,∴∠AOC =60°,即〈a ,b 〉=60°.(数形结合法) [答案] B [方法提升] 求向量夹角的方法方法 解读适合题型 定义法 cos 〈a ,b 〉=a ·b|a ||b |适用于向量的代数运算 数形结合法转化为求三角形的内角适用于向量的几何运算[跟踪训练]3.在典例(1)中,将条件“|a |=223|b |”换成“(2b -3a )⊥b ”,其他不变,则两个向量的夹角θ为__________.解析:由(2b -3a )⊥b 得(2b -3a )·b =0, 所以2b 2-3a ·b =0,① 由(a -b )⊥(3a +2b ),得(a -b )·(3a +2b )=0,即3a 2-a ·b -2b 2=0.② 由①②联立得|a |=223|b |,代入①得 cos θ=22,因为θ∈[0,π],所以θ=π4. 答案:π44.已知A ,B ,C 为圆O 上的三点,若AO →=12(AB →+AC →),则AB →与AC →的夹角为________.解析:由AO →=12(AB →+AC →),可得O 为BC 的中点,故BC 为圆O 的直径,所以AB →与AC →的夹角为90°.答案:90°命题点3 向量的垂直问题[例4] (1)已知向量a =(1,2),b =(2,-3).若向量c 满足(c +a )∥b ,c ⊥(a +b ),则c =( )A.⎝⎛⎭⎫79,73B.⎝⎛⎭⎫-73,-79 C.⎝⎛⎭⎫73,79D.⎝⎛⎭⎫-79,-73 (2)已知向量AB →与AC →的夹角为120°,且|AB →|=3,|AC →|=2.若AP →=λ AB →+AC →,且AP →⊥BC →,则实数λ的值为__________.[解析] (1)设c =(m ,n ),则a +c =(1+m,2+n ),a +b =(3,-1),因为(c +a )∥b ,则有-3(1+m )=2(2+n );又c ⊥(a +b ),则有3m -n =0,解得m =-79,n =-73.所以c =⎝⎛⎭⎫-79,-73.(2)由AP →⊥BC →,知AP →·BC →=0,即AP →·BC →=(λ AB →+AC →)·(AC →-AB →)=(λ-1)AB →·AC →-λ AB →2+AC →2=(λ-1)×3×2×⎝⎛⎭⎫-12-λ×9+4=0,解得λ=712. [答案] (1)D (2)712[方法提升][跟踪训练]5.(2018·西安质检)△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已知向量a ,b 满足AB →=2a ,AC →=2a +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1B .a ⊥bC .a·b =1D .(4a +b )⊥BC →解析:由题意,BC →=AC →-AB →=(2a +b )-2a =b, 则|b |=2,故A 错误;|2a |=2|a |=2,所以|a |=1,又AB →·AC →=2a ·(2a +b )=4|a |2+2a·b =2×2cos 60°=2,所以a·b =-1,故B ,C 错误.故应选D.答案:D6.已知a =(-2,1),b =(k ,-3),c =(1,2),若(a -2b )⊥c ,则|b |=( ) A .3 5 B .32 C .2 5D.10解析:由题意得a -2b =(-2-2k,7), ∵(a -2b )⊥c . ∴(a -2b )·c =0,即(-2-2k,7)·(1,2)=0,-2-2k +14=0,解得k =6, 所以|b |=62+(-3)2=35,选A. 答案:A考点三 向量与三角函数、三角形的综合|模型突破角度1 向量与三角函数的综合[例5] 设函数f (x )=a ·b ,其中向量a =(2cos x,1),b =(cos x ,3sin 2x +m ). (1)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和函数f (x )在[0,π]上的单调递增区间; (2)当x ∈⎣⎡⎦⎤0,π6时,-4<f (x )<4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析] (1)因为f (x )=a ·b ,a =(2cos x,1),b =(cos x ,3sin 2x +m ),所以f (x )=2cos 2x +3sin 2x +m =cos 2x +3sin 2x +m +1=2sin ⎝⎛⎭⎫2x +π6+m +1. 所以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T =2π2=π.因为0≤x ≤π, 所以π6≤2x +π6≤13π6,由π6≤2x +π6≤π2或3π2≤2x +π6≤13π6, 可得0≤x ≤π6或2π3≤x ≤π.所以函数f (x )在[0,π]上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π6和⎣⎡⎦⎤2π3,π. (2)因为0≤x ≤π6,所以π6≤2x +π6≤π2,所以12≤sin ⎝⎛⎭⎫2x +π6≤1,所以m +2≤f (x )≤m +3. 因为-4<f (x )<4恒成立,所以⎩⎪⎨⎪⎧m +3<4,m +2>-4,解得-6<m <1.所以实数m 的取值范围为(-6,1). [模型解法]角度2 向量与三角形的综合[例6] (1)已知O ,N ,P 在△ABC 所在平面内,且|OA →|=|OB →|=|OC →|,NA →+NB →+NC →=0,且P A →·PB →=PB →·PC →=PC →·P A →,则点O ,N ,P 依次是△ABC 的( )A .重心 外心 垂心B .重心 外心 内心C .外心 重心 垂心D .外心 重心 内心(注: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此点为三角形的垂心)(2)已知a ,b ,c 为△ABC 的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向量m =(3,-1),n =(cos A ,sin A ).若m ⊥n ,且a cos B +b cos A =c sin C ,则角A ,B 的大小分别为( )A.π6,π3B.2π3,π6C.π3,π6D.π3,π3[解析] (1)由|OA →|=|OB →|=|OC →|知,O 为△ABC 的外心;由NA →+NB →+NC →=0知,N 为△ABC 的重心,因为P A →·PB →=PB →·PC →,所以(P A →-PC →)·PB →=0,所以CA →·PB →=0,所以CA →⊥PB →,即CA ⊥PB ,同理AP ⊥BC ,CP ⊥AB ,所以P 为△ABC 的垂心.(2)由m ⊥n 得m ·n =0,即3cos A -sin A =0, 即2cos ⎝⎛⎭⎫A +π6=0, 因为π6<A +π6<7π6,所以A +π6=π2,即A =π3.又a cos B +b cos A =2R sin A cos B +2R sin B cos A=2R sin(A +B )=2R sin C =c (R 为△ABC 外接圆半径),且a cos B +b cos A =c sin C , c =c sin C ,所以sin C =1,又C ∈(0,π),所以C =π2,所以B =π-π3-π2=π6.[答案] (1)C (2)C [模型解法]向量的运算本身就涉及到三角形,解决其交汇问题的关键点: (1)转化,向量的模与三角形边长的转化, 向量的夹角与三角形内角的转化(2)结合,结合向量的运算法则,化为边角关系,结合三角形的正、余弦定理,求解边,角.(3)检验,结论是否符合向量的概念,是否符合三角形的知识.[高考类题](2017·高考全国卷Ⅱ)已知△ABC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P 为平面ABC 内一点,则P A →·(PB →+PC →)的最小值是( )A .-2B .-32C .-43D .-1解析: 如图,以等边三角形ABC 的底边BC 所在直线为x 轴,以BC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 (0,3),B (-1,0),C (1,0),设P (x ,y ),则P A →=(-x ,3-y ),PB →=(-1-x ,-y ),PC →=(1-x ,-y ),所以P A →·(PB →+PC →)=(-x ,3-y )·(-2x ,-2y )=2x 2+2⎝⎛⎭⎫y -322-32,当x =0,y =32时,P A →·(PB →+PC →)取得最小值,为-32,选择B. 答案:B[真题感悟]1.[考点一](2017·高考全国卷Ⅱ)设非零向量a ,b 满足|a +b |=|a -b |,则( )A .a ⊥bB .|a |=|b |C .a ∥bD .|a |>|b |解析:依题意得(a +b )2-(a -b )2=0,即4a ·b =0,a ⊥b ,选A.答案:A2.[考点一、二](2017·高考全国卷Ⅰ)已知向量a =(-1,2),b =(m,1).若向量a +b 与a 垂直,则m =________.解析:因为a +b =(m -1,3),a +b 与a 垂直,所以(m -1)×(-1)+3×2=0,解得m =7.答案:73.[考点一、二](2017·高考全国卷Ⅲ)已知向量a =(-2,3),b =(3,m ),且a ⊥b ,则m =________.解析:因为a ⊥b ,所以a ·b =-2×3+3m =0,解得m =2.答案:24.[考点三](2017·高考北京卷)已知点P 在圆x 2+y 2=1上,点A 的坐标为(-2,0),O 为原点,则AO →·AP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解析:法一:根据题意作出图象,如图所示,A (-2,0),P (x ,y ).由点P 向x 轴作垂线交x 轴于点Q ,则点Q 的坐标为(x,0).AO →·AP →=|AO →||AP →|cos θ,|AO →|=2,|AP →|=(x +2)2+y 2,cos θ=AQ AP =x +2(x +2)2+y 2, 所以AO →·AP →=2(x +2)=2x +4.点P 在圆x 2+y 2=1上,所以x ∈[-1,1].所以AO →·AP →的最大值为2+4=6.法二:因为点P 在圆x 2+y 2=1上,所以可设P (cos α,sin α)(0≤a <2π),所以AO →=(2,0),AP →=(cos α+2,sin α),AO →·AP →=2cos α+4≤2+4=6,当且仅当cos α=1,即α=0,P (1,0)时“=”号成立.答案:65.[考点一、三](2017·高考天津卷)在△ABC 中,∠A =60°,AB =3,AC =2,若BD →=2 DC →,AE →=λ AC →-AB →(λ∈R ),且AD →·AE →=-4,则λ的值为__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AB →|=3,|AC →|=2,AB →·AC →=3×2×cos 60°=3,AD →=AB →+BD →=AB →+23BC → =AB →+23(AC →-AB →) =13AB →+23AC →, ∴AD →·AE →=⎝⎛⎭⎫13AB →+23AC →·(λ AC →-AB →) =λ-23×3-13×32+2λ3×22 =113λ-5=-4, 解得λ=311. 答案:311。

高中数学中的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的应用

高中数学中的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的应用

高中数学中的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的应用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在几何和代数两个层面上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数量积和向量积是平面向量最常用的两种运算方式。

数量积主要用于计算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和长度,而向量积则用于计算平面向量的面积和解决与平面相关的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向量积的应用。

1. 数量积的应用数量积(也叫点积或内积)是两个向量相乘后再相加的结果,具体计算方式是两个向量的对应分量相乘再相加。

数量积的应用主要包括计算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判断两个向量是否垂直或平行、计算向量的长度等。

首先,数量积可以用于计算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

设有两个向量a 和a,它们的数量积为a·a,根据数量积的定义,可以得到a·a=|a||a|cos a,其中|a|和|a|分别代表向量a和a的长度,a为向量a 和a之间的夹角。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轻松地计算出两个向量之间的夹角大小。

其次,数量积还可以用于判断两个向量之间的关系。

如果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为0,即a·a=0,那么这两个向量是垂直的;如果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大于0,即a·a>0,那么这两个向量是锐角;如果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小于0,即a·a<0,那么这两个向量是钝角。

另外,数量积还可以用于计算向量的长度。

根据数量积的定义,可以得到a·a=|a|^2。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求得向量的长度,即|a|=√(a·a)。

这个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经常被用到,以计算物体的位移、速度等。

2. 向量积的应用向量积(也叫叉积或外积)是两个向量相乘后得到一个新向量,具体计算方式是两个向量的对应分量按照一定规律相乘再相加。

向量积的应用主要包括计算平面向量的面积、判断三个向量是否共面、求解直线的方程等。

首先,向量积可以用于计算平面向量的面积。

设有两个向量a和a,它们的向量积为a×a,那么a与a所张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等于向量积的长度,即|a×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考纲要求:1.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2.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3.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4.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5.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6.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 二、概念掌握及解题上的注意点: 1.向量数量积的两种计算方法当已知向量的模和夹角θ时,可利用定义法求解,即a·b =|a ||b |cos θ. 当已知向量的坐标时,可利用坐标法求解,即若a =x 1,y 1,b =x 2,y 2,则a·b =x 1x 2+y 1y 2.2.向量数量积性质的应用类型与求解策略(1)求两向量的夹角:cos θ=a·b|a |·|b |,要注意θ∈[0,π].(2)两向量垂直的应用:a ⊥b ⇔a·b =0⇔|a -b |=|a +b |. (3)求向量的模:利用数量积求解长度问题的处理方法有 ①a 2=a·a =|a |2或|a |=a·a . ②|a ±b |=a ±b2=a 2±2a·b +b 2.③若a =(x ,y ),则|a |=x 2+y 2. (4)射影的数量(投影)a 在b 上的投影|a | cos 〈a ,b 〉=a ·b|b |.三、高考考题题例分析:例1.(2017·全国卷Ⅰ)已知向量a =(-1,2),b =(m,1).若向量a +b 与a 垂直,则m =________.【答案】7【解析】∵a =(-1,2),b =(m,1), ∴a +b =(-1+m,2+1)=(m -1,3). 又a +b 与a 垂直,∴(a +b )·a =0,即(m -1)×(-1)+3×2=0, 解得m =7.例2. (2017·北京高考)已知点P 在圆x 2+y 2=1上,点A 的坐标为(-2,0),O 为原点,则AO →·AP →的最大值为________.【答案】6【解析】法一:根据题意作出图象,如图所示,A (-2,0),P (x ,y ).由点P 向x 轴作垂线交x 轴于点Q ,则点Q 的坐标为(x,0). AO →·AP →=|AO →||AP →|cos θ,|AO →|=2,|AP →|=x +2+y 2,cos θ=AQ AP=x +2x +2+y2,所以AO →·AP →=2(x +2)=2x +4.点P 在圆x 2+y 2=1上,所以x ∈[-1,1]. 所以AO →·AP →的最大值为2+4=6.例3.(2017·全国卷Ⅰ)已知向量a ,b 的夹角为60°,|a |=2,|b |=1,则|a +2b |=________. 【答案】2 3.【解析】法一:|a +2b |=a +2b2=a 2+4a·b +4b 2=22+4×2×1×cos 60°+4×12=12=2 3.法二:(数形结合法)由|a |=|2b |=2,知以a 与2b 为邻边可作出边长为2的菱形OACB ,如图,则|a +2b |=|OC →|.又∠AOB =60°,所以|a +2b |=2 3.例4(2015高考安徽,理8)C ∆AB 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已知向量a ,b 满足2a AB =,C 2a b A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1b =(B )a b ⊥(C )1a b ⋅=(D )()4C a b +⊥B 【答案】D【解析】如图,例5(2016高考山东理数)已知非零向量m ,n 满足4│m │=3│n │,cos<m ,n >=13.若n ⊥(t m +n ),则实数t 的值为() (A )4 (B )–4 (C )94(D )–94【答案】B【解析】:由43m n =,可设3,4(0)m k n k k ==>,又()n tm n ⊥+,所以22221()cos ,34(4)41603n tm n n tm n n t m n m n n t k k k tk k ⋅+=⋅+⋅=⋅<>+=⨯⨯⨯+=+=所以4t =-,故选B.例6.(2016高考新课标2理数)已知向量(1,)(3,2)a m a =-,=,且()a b b ⊥+,则m =( )(A )-8 (B )-6 (C )6 (D )8 【答案】D【解析】:向量a b (4,m 2)+=-,由(a b)b +⊥得43(m 2)(2)0⨯+-⨯-=,解得m 8=,故选D.例7.(2017天津,理13)在ABC △中,60A =︒∠,3AB =,2AC =.若2BD DC =,()AE AC AB λλ∈=-R ,且4AD AE ⋅=-,则λ的值为___________.【答案】311【解析】01232cos 603,33AB AC AD AB AC ⋅=⨯⨯==+ ,则 122123()()3493433333311AD AE AB AC AC AB λλλλ⋅=+-=⨯+⨯-⨯-⨯=-⇒=例8.(2018课标卷II )已知向量,满足||=1,=﹣1,则•(2)=( )A .4B .3C .2D .0【答案】B【解析】:向量,满足||=1,=﹣1,则•(2)=2﹣=2+1=3,故选:B .例9.(2018课标卷III )已知向量=(1,2),=(2,﹣2),=(1,λ).若∥(2+),则λ= . 【答案】平面向量数量积及其应用练习一、 选择题:1.向量a =(1,-1),b =(-1,2),则(2a +b )·a =( )A .-1B .0C .1D .2【答案】C2.已知向量a =(1,x ),b =(-1,x ),若2a -b 与b 垂直,则|a |= ( ) A . 2 B . 3 C .2 D .4【答案】C【解析】:由已知得2a -b =(3,x ),而(2a -b )·b =0⇒-3+x 2=0⇒x 2=3,所以|a |=1+x 2=4=2.3.在边长为1的等边△ABC 中,设BC →=a ,CA →=b ,AB →=c ,则a ·b +b ·c +c ·a =( )2C .32 D .3【答案】A【解析】:依题意有a ·b +b ·c +c ·a =⎝ ⎛⎭⎪⎫-12+⎝ ⎛⎭⎪⎫-12+⎝ ⎛⎭⎪⎫-12=-32. 4.线段AD ,BE 分别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 在边BC ,AC 边上的高,则AD →·BE →=( )A .-32B .32C .-332D .332【答案】A【解析】: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AD →|=|BE →|=3,〈AD →,BE →〉=120°,所以AD →·BE →=|AD →||BE →|cos 〈AD →,BE →〉=3×3×⎝ ⎛⎭⎪⎫-12=-32,故选A.5.已知AB →=(2,1),点C (-1,0),D (4,5),则向量AB →在CD →方向上的投影为 ( )A .-322B .-3 5C .322D .3 5【答案】C6.若向量a =(2,-1),b =(3-x,2),c =(4,x )满足(6a -b )·c =8,则x 等于( )A .4B .5C .6D .7 【答案】D【解析】:因为6a -b =(9+x ,-8),所以(6a -b )·c =36+4x -8x =8, 解得x =7,故选D.7.已知O 为坐标原点,向量OA →=(3sin α,cos α),OB →=(2sin α,5sin α-4cos α),α∈⎝⎛⎭⎪⎫3π2,2π,且OA →⊥OB →,则tan α的值为 ( )35C .45 D .34【答案】A【解析】:由题意知6sin 2α+cos α·(5sin α-4cos α)=0,即6sin 2α+5sin αcos α-4cos 2α=0,上述等式两边同时除以cos 2α,得6tan 2α+5tan α-4=0,由于α∈⎝⎛⎭⎪⎫3π2,2π,则tan α<0,解得tan α=-43,故选A .8.设向量a ,b 满足|a +b |=4,a·b =1,则|a -b |=( )A .2B .2 3C .3D .2 5【答案】B【解析】:由|a +b |=4两边平方可得|a |2+|b |2=16-2a·b =14,则|a -b |=|a -b |2=|a |2-2a·b +|b |2=12=23,故选B .9.已知平面向量a ,b 的夹角为120°,且a ·b =-1,则|a -b |的最小值为 ( ) A. 6 B . 3 C. 2 D .1 【答案】 610.已知两点A (-1,1),B (3,5),点C 在曲线y =2x 2上运动,则AB →·AC →的最小值为( )A .2B .12 C .-2 D .-12【答案】D【解析】:设C (x 0,2x 20),因为AB →=(4,4),AC →=(x 0+1,2x 20-1),所以AB →·AC →=8x 20+4x 0=8⎝⎛⎭⎪⎫x 0+142-12≥-12, 即AB →·AC →的最小值为-12,故选D.11.O 是平面上一点,动点P 满足OP →=OA →+λ⎝ ⎛⎭⎪⎪⎫AB →|AB →|+AC →|AC →|,λ∈[0,+∞),则动点P 的轨迹一定通过△ABC的( )A .内心B .外心C .垂心D .重心【答案】A【解析】∵⎪⎪⎪⎪⎪⎪⎪⎪AB →|AB →|=⎪⎪⎪⎪⎪⎪⎪⎪AC →|AC →|=1, ∴λ⎝ ⎛⎭⎪⎪⎫AB →|AB →|+AC →|AC →|表示与∠A 的平分线共线的向量. 又OP →=OA →+λ⎝ ⎛⎭⎪⎪⎫AB →|AB →|+AC →|AC →|, ∴OP →-OA →=λ⎝ ⎛⎭⎪⎪⎫AB →|AB →|+AC →|AC →|即AP →=λ⎝ ⎛⎭⎪⎪⎫AB →|AB →|+AC →|AC →|, ∴P 一定在∠A 的平分线上,即P 点一定通过△ABC 的内心.12.已知a ,b 均为单位向量,且a·b =0.若|c -4a |+|c -3b |=5,则|c +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10 ]B .[3,5]C .[3,4]D .[10,5]【答案】B【解析】: ∵a ,b 均为单位向量,且a·b =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