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备战2014】2011-2013年高考历史 J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2013高考历史 第十一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挑战真题 新人教版

2013高考立体设计历史人教版第十一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挑战真题1.(2011·某某)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2011·某某文综)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
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数量(家)72 3 ?100 153A.2B.31C.73D.193【解析】从时间信息(1872~1911年)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以发展轻工业为主,轻工业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所以纺织业应该比较发达,最有可能的是193,故选D项。
【答案】 D3.(2011·某某)一位历史学家在回忆某某解放前夕的生活时称:“中央大学每月发薪水的那一天,可以说是最紧X的一天。
各人在会计处拿到薪水,就得赶紧奔向新街口换成银元,立刻嘘嘘地赶到米市买米。
”这反映了()A.纸币无法用于购买粮食B.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C.囤积银元和粮食现象普遍D.银元币值较纸币稳定4.(2010·某某)1889年X之洞调任湖广总督,选址汉阳建铁厂。
如图所示,他对选址的主要考虑是()A.节约生产成本B.便于官府监管C.带动民用企业D.与洋商争利5.(2009·某某文综)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6.(2009·某某文科基础)某年,清政府明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
促成这一政策出台的是()A.《某某条约》B.《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解析】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争后,故选C项。
2013高考历史 (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某某的潮流37.I2 L1 C[2013·卷] 计时——记时——纪史材料一公元前431年,底比斯军队入侵普拉提亚。
关于此事发生的年代,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记为:征服优波亚后缔结“三十年和约”的第15年,即阿尔哥斯的克里西斯担任女祭司的第48年,斯巴达的埃尼希亚斯担任监察官之年,雅典的执政官皮托多鲁斯的执政任期内……公元前431年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如下记法:周考王十年,秦躁公十二年,魏文侯十五年,赵襄子四十五年等。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古代纪年特点。
结合所学,分析这一特点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格林尼治时间大事记(2)阅读上表,对格林尼治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的历史进程划分阶段并说明理由。
分析国际标准时间形成的历史条件。
材料二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某某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某某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
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的时刻。
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
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时定为标准时。
1929年国民政府以某某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某某、某某、某某、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
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
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时间。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37.[答案] (1)特点:没有通行、统一的纪年方式。
历史状况:当时各区域政治分裂,邦国林立;经济交流X围相对狭小;文化发展相对多元。
社会缺乏对统一纪年的需求。
(2)阶段和理由:(示例)第一阶段:1880年前,格林尼治时间成为英国标准时间;第二阶段:1880—1884年,英国标准时间成为国际标准时间。
2011年高考历史真题考点点拨与精析(新课标):考点9当今世解读

考点9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2011·广东文综·T23)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一措施是()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二战后冷战的手段。
考查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关键词是“美国实施的经济手段”,“对付苏联”。
【精讲精析】选A. 二战后,美国在1947年提出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经济复兴计划,目的是扶持和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是冷战的一个经济方面的表现,所以选A。
B和 D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都属于二战后美国主导的经济体系,但不是为了对付苏联;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属于政治军事组织非经济手段。
2、(2011·海南单科·T21)图1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
这一状况反映了图l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应结合图片和教材中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实质分析。
【精讲精析】选C。
从题干地图显示来看,被援助的国家绝大部分是西欧资本主义国家,而不被援助的绝大部分是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结合二战后马歇尔经济援助计划的目的来看,是为了遏制社会主义苏联。
所以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故选C。
3、(2011·福建文综·T23)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和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
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计划C.北约与华约的对持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思路点拨】本题以图片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理解,充分体现了知识与能力结合的高考命题趋势,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史实并进行有机整合的能力。
【备战2014】2011-2013年高考历史 (高考真题+模拟新题)T单元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T1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13·江苏卷]T1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孝文帝改革就其深度、广度和影响而言,可与商鞅变法相媲美。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
……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
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材料三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
是继续保存拓跋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
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3)据材料三,与商鞅变法相比,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改革效果的基本因素。
A.[答案] (1)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
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
(2)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如禁鲜卑语、讲汉话等)创造条件。
原因:北魏风俗落后,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族文化,改革热情高。
(3)问题:民族关系问题(或鲜卑族与汉族文化的差异)。
因素: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改革者的信心与勇气。
2013届高考历史复习现代部分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1)雅尔塔体制: 二战期间,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苏、英、法等达成了若干处理战后问题的协议,形成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体系。即雅尔塔体系。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结果:二月革命,推翻了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后,俄国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际权力。
(2)《四月提纲》
内容:列宁向布尔什维克党和群众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夺权。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扩大
欧洲开始一体化的原因:战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苏联的威胁日益严重和美国的经济渗透,政治控制不断加强的情况下,西欧国家感到,要在美苏两个大国之间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就必须密切联系,加强合作。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过程: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
☆【从列宁、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经济政策经历的变化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1、变化:由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最后到戈尔巴乔夫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对计划管理和整个经济体制实行根本改革。
2、启示:改革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国情出发;改革不能背离社会主义的原则和方向;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等。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备考2014】2013高考历史 (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文学艺术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文学艺术S1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及破解生命起源之谜40.S1 R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
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
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
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
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
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材料二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
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
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
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
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
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
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
【备考2014】2013高考历史 (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F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39.F1 T2[2013·大纲全国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被合称为“金砖国家”(BRICS)。
材料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
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国家”发展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
39.[答案] (1)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巩固新生政权;维护和平;落实“一边倒”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争取苏联援助,以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
(2)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调整外交战略;苏东剧变,两极格局解体,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考查考生史料阅读与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问可从国家的独立、政权的巩固、落实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争取援助、恢复经济等角度作答。
第(2)问考查新时期的中俄关系,可从中苏关系的正常化、改革开放新时期外交战略的调整、两极格局的结束、美国对中俄国际空间的挤压等角度作答。
17.F1[2013·广东卷] 下示材料说明当时( )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13、14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3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Ⅰ卷)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实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
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
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
大变动。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 19 世纪外
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38.[答案] (1)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关系:农业经济为主,商品经济处于从属地位。
6.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蚯蚓教的学实难验点,线培形养动观物察和能环力节和动实物验的能主力要;特2征.通。过教对学观方察法到与的教现学象手分段析观与察讨法论、,实对验线法形、动分物组和讨环论节法动教特学征准的备概多括媒,体继课续件培、养活分蚯析蚓、、归硬纳纸、板综、合平的面思玻维璃能、力镊。子情、感烧态杯度、价水值教观1和.通过学理解的蛔1虫.过观适1、察于程3观阅 六蛔寄.内列察读 、虫生出蚯材 让标容生3根常蚓料 学本教活.了 据见身: 生,师的2、解 问的体巩鸟 总看活形作 用蛔 题线的固类 结雌动态业 手虫 自形练与 本雄学、三: 摸对 学动状习人 节蛔生结4、、收 一人 后物和同类 课虫活构请一蚯集 摸体 回并颜步关 重的动、学、蚓鸟 蚯的 答归色学系 点形教生生让在类 蚓危 问纳。习从 并状学理列学平的害 题线蚯四线人 归、意特出四生面体以形蚓、形类 纳大图点常、五观玻存 表及动的鸟请动文 本小引以见引、察璃现 ,预物身类 3学物明 节有言及的、导巩蚯上状 是防的体之生和历 课什根蚯环怎学固蚓和, 干感主是所列环史 学么据蚓节二样生练引牛鸟 燥染要否以举节揭 到不上适动、区回习导皮类 还的特分分蚯动晓 的同节于物让分答。学纸减 是方征节布蚓物起 一,课穴并学蚯课生上少 湿法。?广的教, 些体所居归在生蚓前回运的 润;4泛益学鸟色生纳.靠物完的问答动原 的4蛔,处目类 习和活环.近在成前题蚯的因 ?了虫以。标就 生体的节身其实端并蚓快及 触解寄上知同 物表内特动体结验和总利的慢我 摸蚯生适识人 学有容点物前构并后结用生一国 蚯蚓在于与类 的什,的端中思端线问活样的 蚓人飞技有 基么引进主的的考?形题环吗十 体生行能着 本特出要几变以动,境?大 节活的1密 方征本“特节化下物.让并为珍 近习会形理切 法。课生征有以问的小学引什稀 腹性态解的 。2课物。什游题主.结生出么鸟 面和起结蛔关观题体么戏:要利明蚯?类 处适哪构虫系察:的特的特用确蚓等 ,于些特适。蛔章形殊形征板,这资 是穴疾点于可虫我态结式。书生种料 光居病是寄的们结构,五小物典, 滑生?重生鸟内学构,学、结的型以 还活5要生类部习与.其习巩鸟结的爱 是如原活生结了功颜消固类构线鸟 粗形何因的存构腔能色化练适特形护 糙态预之结的,肠相是系习于点动鸟 ?、防一构现你动适否统。飞都物为结蛔。和状认物应与的行是。主构虫课生却为和”其结的与题、病本理不蛔扁的他构特环以生?8特乐虫形观部特8征境小理三页点观的动位点梳相组等、这;,哪物教相,理适为方引些2鸟,育同师.知应单面导鸟掌类结了;?生识的位学你握日构解2互.。办特生认线益特了通动手征观识形减点它过,抄;察吗动少是们理生报5蛔?物,与的解.参一了虫它和有寄主蛔与份解结们环些生要虫其。蚯构都节已生特对中爱蚓。会动经活征人培鸟与飞物灭相。类养护人吗的绝适这造兴鸟类?主或应节成趣的为要濒的课情关什特临?就危感系么征灭来害教;?;绝学,育,习使。我比学们它生可们理以更解做高养些等成什的良么两好。类卫动生物习。惯根的据重学要生意回义答;的3.情通况过,了给解出蚯课蚓课与题人。类回的答关:系线,形进动行物生和命环科节学动价环值节观动的物教一育、。根教据学蛔重虫点病1.引蛔出虫蛔适虫于这寄种生典生型活的线结形构动和物生。理二特、点设;置2.问蚯题蚓让的学生生活思习考性预和习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3.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J 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J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8.J1[2013·大纲全国卷] 1863 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 税务司,赫德制定了管理海关的相关章程,对海关内部用人、行政等作了详细规定。这表明 ( )
材料三 马克思在 1853 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
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
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
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A.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 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 C.洋务运动正式展开 D.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 18.A [解析] 本题以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一职切入考查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 始于 1861 年,排除 C 项;自 1842 年《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 权,1863 年英国人赫德担任中国的海关总税务司表明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B 项与基 本史实不符;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是总理衙门任命的,不代表英国,所以 D 项内容与 史实不符。故答案为 A 项。 38.H1 H2 J1[2013·浙江卷] 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松江府
苏州府
嘉兴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 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桑蚕为业”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பைடு நூலகம்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 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
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
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
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