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二语文每日一题(第03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高考语文总复习讲义:第三单元 第四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Word版含答案

第四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命题分析通过对近年高考文言翻译题文言句式考查的梳理,我们认为,今后高考对文言文句式翻译的考查有以下值得关注的地方:还应会加大句式考查的分值;范围上,应没有什么变化,还是考查《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语文科规定的句式;形式上,几种句式结合在一起考查的题型可能会增加;可能还会加大对倒装句、固定句式的考查力度;考查重点上,对几种句式的综合考查将会是一个热点。
走进高考【P】例(2018·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日,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其对。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
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辨其可具者,不取于民。
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
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
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
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
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鞫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
”徽宗从之。
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
”诜怒。
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
2018年11月30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Word版含解析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
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
”公曰:“何谓也?”管子对曰:“公贵买其鹿。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
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
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
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
楚王闻之,告其相曰:“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主之所以赏有功。
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
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
天且以齐私楚也。
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
”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管子告楚之贾人曰:“子为我至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
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
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管子曰:“楚可下矣。
”公曰:“奈何?”管子对曰:“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
”桓公曰:“诺。
”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
楚王果.自得而求谷。
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石四百。
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
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吾欲求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管子对曰:“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
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
”公曰:“诺。
”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
齐修械器[4]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衡山之君告其相曰:“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
”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
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
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
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
齐修械器十七月,修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
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201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2018语文一轮课件:8-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类型
结构
翻译
有以、无以、有所、无所、 有……用来、没有……用来、有……的、
陈述
比及、为……所、以为、 没 有 …… 的 、 等 到 …… 的 时 候 、 被
语气
以……为
××……、把……当作
怎 么 办 、 怎 么 样 、 把 …… 怎 么 样 、 大
疑问 语气
奈 得何 无、…何…如乎、、如孰(奈与)、…孰…若何、概……吧(恐怕……吧)、跟……相比,
点击观看 考点视频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
(3)用“者”或“也”表判断。
①孔子贤者.。(《孔子世家》) ②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魏公子列传》)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③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赤壁之战》)
起初,卜式不愿意做官,皇帝说:“我有羊在上林苑里,想让先生去牧养它们。”卜式做了郎官后, 穿着布衣草鞋去牧羊。一年多后,羊肥壮又繁殖很多。皇帝探访他牧羊的地方,对这很满意。卜式说:“不 仅仅是羊,治理人民也是这样。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他损害群体。”皇帝对他的话 很惊奇,让他管理人民,有政治声誉。皇帝认为卜式朴实忠厚,任命他为齐国国相。
(5)用“乃”“诚”“即”“则”“本”“亦”“皆”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
示否定判断《出师表》)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项羽本纪》)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⑤臣本.布衣。(《出师表》) ⑥此非.儿女子所知也。(《高祖本纪》) (6)无标志判断句。
(4)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①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5)无标志被动句。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2018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含解析

2017年新课标《考试大纲》规定: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B“不同句式"主要指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不同用法”主要指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以及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高考命题重点通过选择题(实词理解题)和翻译题的方式考查词类活用。
热点题型一判断句例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错误!B。
错误!C.错误!D。
错误!答案 D【提分秘籍】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在判断判断句时,首先看其标志:(1)以“……者,……也”“……也”“……者也”“……者,……”为标志。
(2)以判断动词“为"“是”为标志。
(注意:“是”一般作为指示代词“这”来使用,表判断的情况相对较少)(3)以判断副词“乃"“即”“则"“皆”“诚”“悉”“亦”“素”为标志。
(4)以否定副词“非”“未”“弗”“无”“莫"为标志。
其次,对无标志判断句,要看其谓语是不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如“秦,虎狼之国”,“秦”是名词,“虎狼之国"是名词性短语,对主语“秦”作出判断。
判断句翻译时一般要译成“是”或“不是”。
当用副词加强判断时,翻译中应把副词的基本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是",如“必”“亦”“即"“诚”“皆"“则”“素”“乃”可以依次译成“一定是”“也是”“便是”“确实是”“都是”“原来是”“本来是”“就是”。
【举一反三】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B.且相如素贱人C。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答案C热点题型二被动句例2。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A。
错误!B。
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①为状语后置句,②为一般句式.答案 D【提分秘籍】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是被动关系,这样的句式被称为被动句。
2018全国卷3语文试题解析

2018全国卷3语文试题解析2018全国卷三语文试题简评与精析1.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对观点的理解。
A项错误,原文第二段陈述核心问题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选项武断地表述为“缺乏有机统一”;B项正确,见原文第三段;C项错误,原文第四段是“具体的意义共同性”,而不是选项的“抽象的意义共同性”;D项错误,原文第五段说这些“是意义重大的”,而不是选项说的“根本原因”。
2. [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论证,这种题型从2017年全国卷开始出现。
A项正确,是对原文第二段“目前”现状的转述,是“目前”现状,当然就“有其现实的指向”;B项正确,文章从三个不同层面谈城市文明弹性问题,区分了层面,文章第三段谈到城市发展的周期和阶段问题;C项错误,选文在论证文明弹性的三个概念时,没有“分析具体概念的正反两面”;D项正确,原文就是通过文明弹性的概念来论证“建构城市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问题,第五段“保持……并以此为基础……把握……建构……”是对途径的总结。
3. [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根据原文进行推论。
A项错误,“空间弹性”“制度弹性”“意义弹性”是不同的三个方面,三者不具有交叉关系、层进关系、条件关系,推断无依据;B项正确,见原文第三段;C项正确,见原文第四段;D项有疑问,选项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原文找不到依据,估计选文进入试题后,对原文进行了删节,原文有这样的论述,有这样的观点。
4. [答案:B][解析] 此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和领悟作品艺术魅力的能力。
A项考查对艺术特色的理解,正确。
第一个判断点是“开头部分营造出的沉郁氛围”,开头部分是不是氛围沉郁?从选文~段看,宇航员先行者看到的是大爆炸后的地球景象,“蓝色水晶球”变成了“黑白相间的地球”,“一切都熔化了,文明已成过眼烟云”,这给人的感受应该是沉郁的,所以开头部分氛围沉郁是正确的;第二个判断点是“当城市图像出现后”“变得较为轻快”,是不是变轻快了?选文第段开始出现城市图像,首先出现的是高楼、广场、很多人,还有“一个漂亮姑娘”,她天真地、娇滴滴地与先行者交流,姑娘的出现,带来了气氛的变化,有了一丝轻快的感觉,但不是很轻快,所以“较为轻快”是正确的。
2018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3周)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2017年高考北京卷】例文略,参考9月6日典例部分。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请立诸子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B.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C.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D.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参考答案】B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谓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以及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第二,“不同的用法”主要指词类的活用。
其中重点考查的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成分省略)、倒装句(主要是宾语前置的相关类型)、词类活用。
本考点设题方式灵活,既可专门设题,也可渗透设题。
常见的有:(1)就考点(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独立设题;(2)与文言文翻译结合考查而设题。
以第二种题型最常见,如典例,A项与现代汉语句式相同;B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是判断句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于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
至,留邸一月,见罢。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郡,故特召君耳。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单元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课件

12/13/式和用法
12/13/2021
近几年高考全国卷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和用法”已不见单独设题,体现了文言文阅读重在整体理 解的宗旨。我们不必像以前那样花很多精力去细抠各类文 言句式,但这并不表示这项知识不重要。较准确地把握文 言句式,有助于译文、译句的“信”与“达”。文言文阅 读的晓畅与否,当然取决于我们对字词的把握,但同时也要 看我们对相关文言句式的辨析。这些知识遍布文言文中, 阅读时难以逾越和回避。况且作为必考题型的文言文翻译, 命题所选文句每每从词语、句式及其用法的代表性上考 虑。故在文言句式及其用法上,我们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2017年高考北京卷】例文略,参考9月4日典例部分。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请立诸子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B.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C.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D.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参考答案】B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含两层意思:第一,“不同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谓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以及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第二,“不同的用法”主要指词类的活用。
其中重点考查的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成分省略)、倒装句(主要是宾语前置的相关类型)、词类活用。
本考点设题方式灵活,既可专门设题,也可渗透设题。
常见的有:(1)就考点(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独立设题;(2)与文言文翻译结合考查而设题。
以第二种题型最常见,如典例,A项与现代汉语句式相同;B项是宾语前置句;C项“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是判断句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修①不幸,生四岁而孤。
太夫人②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
太夫人告之曰: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
曰:‘毋以是为我累。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自吾为汝家妇,不及事.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
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
吾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耳。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
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
天子推恩,褒其三世。
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
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
”乃载我皇考崇公③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
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注】①修:欧阳修自称。
②太夫人:欧阳修的母亲郑氏。
③皇考崇公:指欧阳修去世的父亲。
欧阳修的父亲被追封为崇国公。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吾 曰 生 可 求 乎 曰 求 其 生 而 不 得 则 死 者 与 我 皆 无 恨 也 矧 求 而 有 得 耶 以其 有 得 则 知 不 求 而 死 者 有 恨 也 夫 常 求 其 生 犹 失 之 死 而 世 常 求 其 死 也。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 长:抚养。
B .不及事.吾姑 事:侍奉。
C .此死狱.也 狱:案件。
D .虽不克有于其躬.躬:鞠躬。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毋以是为我累 不要因此(家贫)就为我积累钱财B .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但是我知道你父亲一定会后继有人C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 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D .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 做善事没有不得好报的,时间或迟或早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欧阳修简单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突出赞美了太夫人的美德以及付出。
B .文章中连续转述了太夫人的大量叙述,欧阳修借此表达对父亲政绩及人品的追思。
C .文章中欧阳修写自己牢记先父及太夫人的教诲,后来获得了天子推恩的家族荣耀。
D .文章结尾欧阳修认为大力彰显先辈们的美好品德,将会帮助自己获得更多的善报。
5.欧阳修的父亲在为人处事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根据文意概括并作简要说明。
6.用古代诗文原句填空。
(选作其中1题)(1)明代有人说:“凡诗文出于真情则工,昔人所谓出于肺腑者是也。
”并认为上文和《陈情表》都是出于肺腑的文章。
李密在《陈情表》中表达自己与祖母有难以割舍的亲情时,这样写道: ① , ② ; ③ , ④ 。
母、孙二人, ⑤ , ⑥ 。
其中语意深沉,文字工丽,正所谓“出于肺腑者也,皆不求工而自工。
”(2)文中说“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躬,而庇赖其子孙矣”,其对“善”和“德”之间关系的把握,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发挥。
战国时荀子在《劝学》中就曾有对“善”与“德”的思考,原文说: ① , ② ; ③ , ④ 。
积善成德, ⑤, ⑥ 。
两段文字立足点有相似之处,着眼点又相区别,可谓各有千秋。
1.吾曰/ 生可求乎/ 曰/ 求其生而不得/ 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 矧求而有得耶/ 以其有得/ 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 夫常求其生/ 犹失之死/ 而世常求其死也【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时要有全局意识,先通读全句,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先理清层次,求粗不求细。
本题中的“也”是标志处,“无恨”与“有恨”、“生”与“死”是对比,表明有两种选择(结果、状况等)。
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及用法的能力。
D项,躬:自身、自己。
3.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项应译为:不要让这些(财物)成为我的拖累。
4.D5.清贫好施,如“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常不使有余”;重亲至孝,如祭母时每每涕泣感慨“至其终身”;问案勤谨、宅心仁厚,如“尝夜烛治官书”,叹息“求其生而不得”。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作者在第2、3、4段分别从为人、事亲、为官的角度表现父亲的形象。
考生心中要有“论点/特点+论据/事例”的意识,并弄清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6.(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属于综合性默写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参考译文】我很不幸,长到四岁就死了父亲,母亲发誓守妇节不再嫁,生活贫困,在衣食方面全靠自己操劳,一边养育一边教导我,使我长大成人。
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为官清廉,而且乐善好施,喜欢交朋友。
他的俸禄虽然不多,常不使有剩余,说:‘不要因钱财多了成了我的累赘’。
所以他去世时,没有留下一间房屋、一块田地让家人有所依靠来维持生活。
我凭借着什么而能坚持下来呢?我对你父亲,还是了解他的一些心思的,他是对你有所期望啊。
“从我出嫁成为欧阳家的人,没赶上侍奉我的婆婆,但知道你父亲是会赡养好她的。
你父亲去世时你还年幼,我不能知道你将来一定会有所作为,但知道你父亲一定后继有人。
我当初嫁来时,你父亲服母丧三年期满刚一年,每年祭祀,就一定流着眼泪说:‘人死后祭祀再丰厚,也不如在他生前尽微薄的奉养啊。
’有时进用酒食,就又流泪说:‘从前常常不足,现在有余了,可是想弥补却来不及了!’我起初看到一两次这种情况,以为是刚除丧服,余哀未尽,才这样罢了。
不久之后见他常常这样,一直到他去世未尝不是这样。
我虽然没赶上侍奉婆婆,但凭这些知道你父亲是会赡养好她的。
“你父亲做官,曾经在夜里点着蜡烛看案卷,他多次停下来叹气。
我问他,就说:‘这是一个判了死罪的案子,我想为他求得一条生路却办不到。
’我问:‘可以为死囚找生路吗?’他说:‘想为他寻求生路却无能为力,那么,死者和我就没有遗憾了,何况去寻求生路而又办到呢!正因为有得到赦免的,才明白不认真推求而被处死的人可能有遗恨啊。
经常为死囚求生路,还不免错杀;偏偏世上总有人想置犯人于死地呢?’他回头看见奶娘抱着你站在旁边,于是指着你叹气说:‘算命的说我遇上戌年就会死,假使他的话应验了,我就看不见儿子长大成人了,将来你要把我的话告诉他。
’他也常常用这些话教育其他晚辈,我听惯了所以记得很清楚。
他在外面怎么样,我不知道;但他在家里,从不装腔作势,他行事厚道,是发自内心的!唉!他是很重视仁的啊!因此我就知道你父亲一定会有好的后代。
你一定努力啊!奉养父母不一定要丰厚,最重要的是孝敬;利益虽然不能遍施于所有的人,重在仁爱之心。
我没什么可教你的,这些都是你父亲的愿望。
”我流着泪记下了这些教诲,不敢忘记。
先父死后二十年,我才取得俸禄来供养母亲。
又过了十二年,列位于朝廷做京官,才获得赠封双亲。
天子施恩,褒奖三代宗亲。
于是我流着泪说:“唉﹗做善事没有不得到好报的,只是时间或迟或早,这是必然的道理。
我先祖和父亲积善有德,虽然他们在有生之年不能享受,但是足以用来荫庇子孙了。
”于是记载先父崇公的遗训,先母的教诲有待于在我身上实现的,在墓道表上一并作详细记载。
让人知道我欧阳修并无什么道德才能,而能够为官作宰,未遭不测之祸,未辱没祖先,是由于祖宗积德的缘故。
今日收获如何?总结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