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河南中考部编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课件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ppt课件

秦统一六国奠完整定版了ppt课基件础。
22
.对商鞅变法的认识:
①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 家才能富强。 ②我们要像商鞅那样,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改 革,勇于创新。 ③改革会遇到阻力,必须坚持不懈,有牺牲精 神。 ④改革应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⑤要制定法律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完整版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21
政治
历史时期
战国时期
变法者
商鞅
支战持国者时期,各国经过秦变孝法公,封建制度逐步
内确立容起来。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
a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b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废除没有军 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
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
小篆
完整版ppt课件
39
评价秦始皇
秦始皇有功有过,但仍不失为 “千古一帝”
完整版ppt课件
40
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完整版ppt课件
41
三、秦末农民起义
时间: 公元前209年
口号
地点: 大泽乡 领导人: 陈胜、吴广 意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 乎?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每10年叫作一完整个版ppt课“件 年代”
24
〖论述题观点〗 (1)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1、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 强的封建国家。 2、改革是实现一个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
改革是强国之路。 改革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只有变革旧制才能长治久安。 改革旧制才能顺应时代潮流。 。
中考河南中考部编历史一轮复习世界古代史PPT优质公开课

文明
文化 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
核
(续表)
心
考
主题
点
具体内容
梳
汉谟拉比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
理
古巴 鼎盛时期
隶制国家。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课 时 提
比伦 王国
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 统治
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分
训
《汉谟
《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
提
分
统治 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
训
练
核 心
考点二 古代两河流域
考 点
【课标要求】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梳
理
主题
具体内容
课
位置 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时
古代
提
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两河流域南部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
分 训
两河 出现 小国
练
流域 统一 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明
成就 雕塑:宙斯像、《掷铁饼者》
文学:《荷马史诗》
核
心
考
主题
点
具体内容
梳 理
时间 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中国的战国时代)
在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
课 时 提 分 训 练
伯里克 概况 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利主政 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代
时期的 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
课 时 提 分 训
文种 内 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
2021年河南省历史中考第一轮知识点过关第二单元中国古代经济发展45张PPT

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 城。整个北京城平面呈 “凸”字形,由一条中轴 线纵贯南北,对称展开。 明朝 北京城 北京城内最为雄伟壮丽的 是紫禁城,是当时世界上 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 筑群
城市大多为国 家的政治中 心、经济中 心;城市规划 中能呈现出对 称、整齐划一 的布局
政治因素(大 多数城市作 为国家的都 城);水陆交 通便利;商 业贸易发达
时期
原始 社会
农业
手工业
(1)表现:距今10 000年 (1)表现:河姆渡人会制作陶
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 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
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哨,还懂得雕刻象牙和兽骨
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 制成艺术品,懂得使用天然
栽培水稻,北方地区先 漆。半坡人会制作彩陶、装
民开始栽培粟和黍
饰品、乐器,还会简单的纺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
南方推向北方;苏州 的商贸城市,还出现
是明代的丝织业中 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
心; 景德镇 是 城市;出现了有名的
全国的制瓷中心
商帮,如晋商、徽商
形成了商业网;一些农村地
清朝前期,耕地面积不
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吴江
断扩大;兴修水利;改 清朝前期,丝织、
县的盛泽镇、湖北的汉口
三很多水利工程。 农业生产技术也有很大改 进,推广和改进犁耕,实 行精耕细作,推广选种、 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 肥等技术。水稻育秧移 栽,普遍实行了麦稻兼 作,种植双季稻。此外,
南方手工业快 速进步,在缫 丝、织布、制 瓷、冶铸、造 船、造纸、制 盐等方面都有 显著发展
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
树、种植药材等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 展,促进了商业的交 流和城市的繁荣。南
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PPT课件

找一找 文成公主之后,唐和吐蕃 还有哪些友好交往?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称:吐蕃 与唐“和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相约盟誓
互不侵犯
• 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玄宗封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玄宗封南诏 首领为云南王。
自主学习 1、唐朝怎样管理东突厥? 2、“天可汗”指的是谁? 为什么这样称呼他? 3、吐蕃是谁的祖先? 松赞干布是怎样的人? 4、文成公主入藏对吐蕃 产生了什么影响?
• 吐蕃是今天哪一个民族的祖先? • ————把文成公主嫁给了————?
文成公主入藏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
步辇图
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意义:
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吐蕃经 济文化的发展,增强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 系。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许多物资、技术与书 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 步。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 基础。文成公主是一位为汉藏两大民族友 好团结伟大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优秀女性, 她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1、通过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有关 用人的史实的了解,明白“用贤则昌,失 贤则亡” 的道理;他们的开明思想和开 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 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2、了解曲辕犁等先进的生产工具 的发明与使用对社会生产的积极 推动作用的史实,树立求实创新 的科学态度; 3、从唐朝气度恢弘的盛世风采中增 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 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 A、唐高宗 • B、唐太宗 • C、武则天 • D、唐玄宗
∨
4、唐朝时,奠定汉藏密切交往 基础的事件是:
• A、松赞干布基本统一各个部落 • B、松赞干布派使者去唐朝求婚 • C、文成公主入藏 • D、金城公主出嫁吐蕃
部编版历史中考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复习课件)

(1) 目的:稳定政局,巩固疆土。 (2) 依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3) 内容: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
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4) 诸侯对周王的义务:①镇守疆土;②出兵勤王;③交纳 贡赋;④定期述职。
(5) 实质:奴隶制下的社会等级制度。周代贵族等级:天子、 诸侯、卿大夫、士。
五、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
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著述
儒家
孔子 (创始人)
孟子
核心思想:“仁”,主张 “仁者受人”“为 政以德”“有教无类”
“仁政”;民贵君轻
《论语》 (孔子弟子整理)
《孟子》
荀子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著述
道家
老子 (创始人)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立的双 方可以相互转化)
《老子》 (又称《道德
经》)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韩非
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韩非子》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 节俭
《墨子》
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 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 影响。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考点:1. 禹建立的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2. 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概念解释:公天下:原始社会(公有制) 家天下:奴隶社会(私有制)
一、夏、商、西周(上古三代:奴隶社会)
2. 商朝:商朝多次迁都,盘庚迁殷,都城才稳定下来。殷 墟遗址: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 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 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 史从商朝开始)
土地和人民的权力。
(4) 诸侯对周王的义务:①镇守疆土;②出兵勤王;③交纳 贡赋;④定期述职。
(5) 实质:奴隶制下的社会等级制度。周代贵族等级:天子、 诸侯、卿大夫、士。
五、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
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著述
儒家
孔子 (创始人)
孟子
核心思想:“仁”,主张 “仁者受人”“为 政以德”“有教无类”
“仁政”;民贵君轻
《论语》 (孔子弟子整理)
《孟子》
荀子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著述
道家
老子 (创始人)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立的双 方可以相互转化)
《老子》 (又称《道德
经》)
庄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韩非
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 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韩非子》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 节俭
《墨子》
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 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 影响。
中国古代史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考点:1. 禹建立的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2. 禹的儿子启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概念解释:公天下:原始社会(公有制) 家天下:奴隶社会(私有制)
一、夏、商、西周(上古三代:奴隶社会)
2. 商朝:商朝多次迁都,盘庚迁殷,都城才稳定下来。殷 墟遗址: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 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 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 史从商朝开始)
中考河南中考部编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6PPT优质公开课

建议;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经典作为教 文字颁行全国
材
核
心
考
项目
点
秦始皇
汉武帝
梳
军事外交 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派张骞出使西域
理
(续表)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封建经济文
课
共同作用
时
化的发展
提
分
训
练
练
作用
路
之间的联系
核 心
【特别提示】
考
1.陆上丝绸之路是张骞通西域的结果,与张骞有关;海上丝绸之路与张骞无关。
点
梳 2.关于“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
理
丝绸之路”的简称。其中沿着古丝绸之路从陆路展开的经济带,简称为“一
课 时
带”。而沿着古代我国海上贸易的水路(海上丝绸之路)展开的贸易之路,简称
王朝
(2)建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
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核
(续表)
心
考
主题
点
具体内容
梳
政治 作用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理
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
课 时 提 分
汉武 帝巩
措 固大
为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经》《尚书》 内容
课
帝巩
(2)促进了儒学文化的传播,对提高官僚素质起了积极作用
时
固大 意义 (3)沟通了西域各族往来,开拓了我国西北边疆
提
分
一统
(4)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
材
核
心
考
项目
点
秦始皇
汉武帝
梳
军事外交 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派张骞出使西域
理
(续表)
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促进了封建经济文
课
共同作用
时
化的发展
提
分
训
练
练
作用
路
之间的联系
核 心
【特别提示】
考
1.陆上丝绸之路是张骞通西域的结果,与张骞有关;海上丝绸之路与张骞无关。
点
梳 2.关于“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
理
丝绸之路”的简称。其中沿着古丝绸之路从陆路展开的经济带,简称为“一
课 时
带”。而沿着古代我国海上贸易的水路(海上丝绸之路)展开的贸易之路,简称
王朝
(2)建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
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
核
(续表)
心
考
主题
点
具体内容
梳
政治 作用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理
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
课 时 提 分
汉武 帝巩
措 固大
为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经》《尚书》 内容
课
帝巩
(2)促进了儒学文化的传播,对提高官僚素质起了积极作用
时
固大 意义 (3)沟通了西域各族往来,开拓了我国西北边疆
提
分
一统
(4)从政治、经济和思想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王朝
中考河南中考部编历史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2PPT优质公开课

心
考
(1)1928年井冈山会师后至1937年七七事变,称中国工农红军。
点
梳
(2)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
理
(3)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
课 时
(4)朝鲜战争时期:入朝参战的部队称中国人民志愿军。
提
分
训
练
核 心
考点三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考 点
【课标要求】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知
时
提
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坚定革命理想和信念,坚信
分
训
内 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是同人
练
涵 民群众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精神
务实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体 长征的过程最能体现长征精神。长征途中遭遇的敌人围追堵截、
意义 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核3)广大官兵英勇作战,中共党员、共青团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
(续表)
(心1)长征两次会师时间要注意,易把1935年10月的第一次会师当成长征结束的时间
1((1考点梳1199))22中1769年 年国28四 —共年一1产井9二党2冈7政有年山变了会后在主师,自后蒋题己至介绝1石9对在37领南年导京(七1下建七)的中立事坚起变国强代,称共的表中革大产国命地工党武主农装大有红,资中了军产国。在阶人级民自利有己益了的一绝南支对京具与领国自体民己导内政血下府肉容相的连坚的强、全的心革全意命为武人民装服,中务的国新人型人民民军队 (集理1)中开全始力确纠立正以博毛古泽红等东人军为在代创军表事的上马和克有组思织了主上义一“的左支正”的确与错路自误线,己肯在定中血毛共肉泽中东央相的的连正领的确导军地、事位全主张心,选全举意毛泽为东人为中民央服政务治局的常新委,型取消人了民博古军、队李德的
中国古代史七年级历史上学期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课件

课标要求
课程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历史的角度了解中国的具体国情,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了 解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互相影响与融合,增强民族平等和共同发展的观念;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历史 责任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 了解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从历史发展的角度 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坚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 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逐步形成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 了解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性,理解历史上的革命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认识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增强民主与法制意识。 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逐步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树立求真、求实和创 新的科学态度。 从历史的演变中了解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自觉呵护人 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了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初步认识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逐步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力,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真题解读
2022年中考在应对疫情背景下落下了帷幕,各地试题带来的反馈是 试题难度普遍下降,反映出中考的变化趋势,也反映了双减政策下上级 部门对中考考试制度的改革和调整。
2022年各地中考试题虽有多样性,但大多有如下特点: 一、试题注重对基本知识的考察,许多试题以及材料来源于课本。 二、试题注重对重大历史事件考察 三、渗透学科素养、培养历史思维 四、试题围绕周年热点问题、紧密联系时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
争霸 评价 进步;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这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奠定
分
训
பைடு நூலகம்
战争
了基础;中原的“诸华”“诸夏”在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
练
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
次民族交融的高潮
核
(续表)
心
考
主题
点
具体内容
梳
“三家分晋”(韩、赵、魏)和“田氏代齐”标志着“战
课
周
时 提
的 作 (1)积极: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使西周的影响不断扩
分 训 练
分 用 大;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 封 及 发展
制 评 (2)消极:后期,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野心膨胀,成为割据一方的势力,为各
价 自利益相互争战,出现诸侯争霸局面,导致民不聊生
训 练
反映内容 春秋争霸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核
(续表)
心
考
项目
点
具体内容
梳 理
(1)葵丘:齐桓公在此举行诸侯会盟, (1)咸阳:秦国商鞅变法后的国都
提
分
都城 都城在亳,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基本稳定
训
练
商 暴君 商纣王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的残暴统治加速了商朝走向灭亡(酒池
肉林、助纣为虐)
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在“牧野 灭亡
之战”中大败商军,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史称“武王伐纣”
核
(续表)
心
考
朝代
点
具体内容
梳
建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
东周 期
分期
(2)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
期
核
心
考
主题
点
具体内容
梳
(1)周王室衰微
理
原因 (2)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续表)
课
春秋
时
(3)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
提
争霸
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
分
训
战争 主要 夺霸主地位。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
理
西周 暴君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课
时
灭亡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
提
分
训 练
核 心
2.政治制度
考 点
主题
具体内容
梳
理
世袭制起源于夏朝。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
起源
课
世
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时 提
袭
夏朝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继承,一直延续到清朝
中国古代史时空观
第 1 课时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时空坐标】
核 心
考点一 夏、商、周三代的更替和西周的分封制
考 点
【课标要求】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梳 理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1.夏、商、周三代的更替
课
时 提
朝代
具体内容
分 训 练
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夏朝是中国历 建立
理
战
标志
国七雄”形成,中国进入战国时期
国 战国七雄
课
成员 齐、楚、燕、韩、赵、魏、秦
时
兼
提
结局 东方六国被秦国所灭,建立秦朝
分
并
训
战役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减灶诱敌)、长平之战(纸上谈兵)
练
战
因七国都有统一全国的雄心,故七国之间频繁的战争就自然具有
争 性质
兼并战争的性质
核
(续表)
心
考
主题
时
提
西周
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分
训 练
的分
(2)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
内容
封制
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3)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
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
度
核
(续表)
心
考
主题
具体内容
点
梳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难以维持;秦朝统一后,建立郡县制,西周
理
西
终结 的分封制正式结束
史上第一个世袭制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夏 制度 世袭制度,夏朝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继承
历法 夏朝制定的历法,称“夏历”
核
(续表)
心
考
朝代
点
具体内容
梳
暴君 夏朝最后一个国王叫“桀”,统治残暴
理
夏
灭亡 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汤起兵灭夏,夏朝灭亡,史称“商汤灭夏”
课
时
建立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核 心
考点二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社会变化
考 点
【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梳
理
主题
具体内容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平王东
课
建立
时
迁”)
提
分
(1)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瓦解时
训 练
练
核 心
【特别提示】
考
1.春秋时期有“晋国”,因为“三家分晋”,故战国时期无“晋国”。
点
梳 2.既是“春秋五霸”之一,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齐国、楚国。
理
课 时 提 分 训 练
核
【地图学史】春秋争霸形势图、战国形势图
心
考
点
项目
具体内容
梳
理
课
时
提
地图
分
训
练
春秋时期 历史时期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核
(续表)
心
考
项目
点
具体内容
梳 理
(1)匈奴:从战国时期开始活跃在中国西北和北 王(都)城在洛邑,可知
方地区的少数民族
课 时 提 分
判断依据 是东周。晋国尚存,可知 (2)王(都)城在洛邑,可知是东周;韩、赵、魏的
是东周的春秋时期 出现(三家分晋),可知是东周的战国时期
分 训
制 影响 ,在辛亥革命时终结。“世袭制”实现了政治权力由“传贤”到
练
“传子”的演化——这也是“世袭制”与“禅让制”的本质区别
核
(续表)
心
考
主题
具体内容
点
梳
目的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理
(1)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西周等级示意图
课
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
练
霸主 令诸侯。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相关
成语:退避三舍、一鸣惊人、问鼎中原、卧薪尝胆
核
心
考
主题
点
梳
理
(续表)
具体内容 (1)消极:长期频繁的战争给社会带来各种灾难,因此是无道义的战 争, 故有“春秋无义战”之说
课
春秋
时
(2)积极:在争霸过程中,一些大国进行了改革从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
具体内容
点
梳
(1)经济上: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
理
提高,井田制逐渐瓦解
社会 主要
课
(2)政治上:随着井田制逐渐瓦解,分封制也逐渐动摇。新兴地主阶级
时
变化 表现
提
的势力增强,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魏国李悝变法、秦国商
分
训
鞅变法等),宗法分封制的政治制度被封建制度取代(最主要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