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信息导论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GIS空间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GIS空间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GIS空间信息技术复习资料PART 2 空间信息基本知识⼀、数据与信息数据1、定义: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是指那些未经加⼯的事实或是着重对⼀种特定现象的客观描述,它是客观事物的性质、属性、位置以及相互关系的抽象表⽰,是指某⼀⽬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包括数值、⽂字、符号、图形、图像以及它们能转换的数据等形式。

字母、数字、图像、声⾳、味道、其他符号2、数据的⾃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然属性:可感知、可存储、可加⼯、可传递、可再⽣、可压缩等特性。

社会属性:数据是信息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上各⾏各业不可缺少的资源。

对于计算机⽽⾔,数据是指输⼊到计算机并能被计算机处理的⼀切现象,都必须转换成⼆进制数值的⽅式才能被计算机处理和储存。

3、数据管理的发展⼈⼯管理阶段⽂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级数据库技术阶段信息1、定义:信息是⼈们或机器提供的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它不随载体的物理形式的改变⽽改变。

2、信息的特性普遍性: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式,所以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限性:信息是⽆限的。

事物⽆限多样,事物发展变化更是⽆限的,因⽽信息是⽆限的。

相对性:对于同⼀个事物,不同的观察者所能获得的信息量可能不同。

传递性:信息可以在时间上或在空间中从⼀点传递到另⼀点。

变换性:信息是可变换的,它可以有不同载体⽤不同的⽅法来载荷。

有序性:是指世界的稳定性、规则性、必然性、确定性与其组成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和统⼀性动态性:信息具有动态性质,⼀切活的信息都随时间⽽变化,因此,信息也是有时效的。

⽆损耗性:信息不同于能量,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不会发⽣损耗。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

数据是描述客观事实、概念的⼀组⽂字、数字或符号等(是对现实世界状况的数字符号记录),它是信息的素材;⽽信息是有⽤的、经过加⼯的数据(是经过重新组织的,能揭⽰现实世界内在机理的并有利于研究⼯作的数据),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空间信息导论复习题

空间信息导论复习题

空间信息导论复习题空间信息导论复习题空间信息导论是一门涉及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和地理空间分析的学科。

它研究的是如何收集、处理、分析和应用地理数据,以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理论和技术,现在让我们来回顾一些重要的复习题。

一、地理信息系统(GIS)1. 请简要解释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和作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的技术系统。

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地理现象和空间关系,支持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

GIS可以整合不同来源的地理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生成地图和图表,以及进行空间模拟和预测。

2. 请列举几个常见的地理数据类型,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常见的地理数据类型包括地理位置数据、属性数据和拓扑数据。

地理位置数据是地球表面上的点、线和面的空间位置信息,如经纬度坐标、地理编码和地形图。

属性数据是与地理位置相关的属性信息,如人口统计数据、土地利用类型和气候数据。

拓扑数据是描述地理位置之间关系的数据,如拓扑网络和拓扑关系。

3. 请解释地理数据的空间参考和数据精度的概念。

地理数据的空间参考是指数据与地球表面的几何关系的描述。

常见的空间参考包括经纬度坐标系和投影坐标系。

数据精度是指数据所能表示的位置或属性的精确程度。

数据精度受到数据采集方法、测量仪器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二、遥感技术1. 请解释遥感技术的概念和分类。

遥感技术是通过从远距离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一种技术。

它利用传感器和平台获取地球表面的电磁辐射,将其转化为数字图像或其他形式的数据。

遥感技术可以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

主动遥感是指通过发送电磁波并接收反射或散射的信号来获取地球表面信息,如雷达遥感。

被动遥感是指通过接收地球表面辐射的电磁波来获取信息,如卫星和航空摄影。

2. 请简要介绍遥感数据的处理流程。

遥感数据的处理流程包括预处理、特征提取和分类。

预处理是对原始遥感数据进行校正和增强,以消除噪声和改善图像质量。

空间信息导论概论

空间信息导论概论
➢ 一个实体必须符合3个条件:可被识别,是否重要 ,可被描述
➢ 基于要素的模型把信息空间看成许多对象的集合 ,而这些对象又具有自己的属性
➢ 基于要素的模型中的实体通过不同的维度来获取 属性,包括空间维、时间维、图形维和文本、数 字维等
欧式空间内的三类地物要素
欧氏空间是一个特别的度量空间,它使得我们能 够对其的拓扑性质,对包含了欧氏几何和非欧几 何的流形的定义上发挥了作用
➢ 地理空间数据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 然、社会、人文、经济数据,可以是图形、图像、 文字表格和数字等。
➢ 它所表达的信息就是空间信息,反映了空间实体 的位置以及与该实体相关联的各种附加属性的性 质、关系、变化趋势和传播特性等的总和。
➢ 在实际应用中,人们不刻意区分空间数据与空间 信息,将二者等同起来。
➢ 属性:实体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一个实体 可以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
➢ 联系:现实世界中事物间的关联称为联系
面向对象模型
➢ 最基本的概念是对象,是从现实世界中概念化的 基本实体,是定义在实体上的一组属性和操作的 集合,属性用来表示实体的特征,操作定义了实 体的交互特性
➢ 相互能区别的事物均可以视为对象
E-R模型
Entity-Relationship model(E-R模型)将现实世 界的要素转换成实体、联系、属性等几个基本 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基本关系,并且用一种较 为简单的图表示,即E-R图
E-R模型3个基本概念
➢ 实体:客观存在并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可 以是具体的人、事、物或抽象的概念
应用领域
地理概念 形式表达 与计算机 实现
信息 服务
地理概念计算方法研究 地理信息与社会研究
数字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抽象表达

空间信息导论期末练习题与答案

空间信息导论期末练习题与答案

空间信息导论期末练习题与答案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比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低0.029米B.似大地水准面与大地水准面完全重合C.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中,我国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604米D.大地高是以大地水准面为高程基准面建立的高程系统正确答案:C2、1980年西安坐标系的参考椭球是()。

A.IUGG-75椭球B.克拉索夫斯基椭球C.赫尔默特椭球D.WGS-84椭球正确答案:A3、下列地图投影分类中,按地图投影面特征分类的是()。

A.几何投影、非几何投影B.方位投影、圆锥投影、圆柱投影C.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D.正轴投影、横轴投影、斜轴投影正确答案:B4、关于栅格数据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属性明显,定位隐含B.属性隐含,定位明显C.不适合表示遥感影像D.图形表示精度高正确答案:A5、关于矢量数据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行列号表示B.图像表示精度低C.无法表示拓扑关系D.图形表示精度高正确答案:D6、GPS使用的坐标系是()。

A.WGS-84坐标系B.WGS-72坐标系C.WGS-85坐标系D.WGS-76坐标系正确答案:A7、生成GPS卫星信号的最关键部件是()。

A.卫星天线B.导航电文C.太阳能电池板D.原子钟正确答案:D8、下列不属于地球资源卫星的是()。

A.GMS卫星ndsat系列卫星C.SPOT系列卫星D.中巴资源卫星正确答案:A9、下列属于气象卫星的是()。

ndsat系列卫星B.NOAA卫星C.IKONOS卫星D.SPOT系列卫星正确答案:B10、航摄像片上,由地形起伏引起的位移,称为()。

A.地形误差B.投影误差C.倾斜误差D.摄影误差正确答案:B11、描述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称为()。

A.方位元素B.摄影机方位C.外方位元素D.内方位元素正确答案:C二、多选题1、数据所具有的主要属性包括()。

A.自然属性B.天然属性C.社会属性D.保密属性正确答案:A、C2、数据管理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空间信息导论复习资料

空间信息导论复习资料

空间信息导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信息(1)普遍性。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因此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2)无限性。

(3)相对性。

对同一事物,不同的观察者所能获得的信息量不同。

(4)传递性。

信息可以在时间或在空间上从一点传递到另一点。

(5)变换性。

信息可以用不同载体以不同的方法来载荷。

(6)有序性。

信息可以用来消除系统的不定性,增加系统的有序性。

(7)动态性。

一切信息都随时间而变化。

(8)无损耗性。

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损耗2、空间数据与空间信息空间数据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人文、社会、经济数据,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表格和数字等。

他所表达的信息就是空间信息,反映了空间实体的位置以及与该实体相关联的各种附加属性的性质、关系、变化趋势和传播特性等的总和。

3、大地水准面与静止的平均海平水面相重合的面称为大地水准面4、地球椭球体与大地球体相近的,可以用数学方法表达的旋转椭球来代替大地球体,通常称之为地球椭球体5、参考椭球体凡是能与局部地区的大地水准面拟合最好的旋转椭球就称参考椭球6、地理坐标系、地理坐标用地理经度和地理纬度表示地面上点的位置的球面坐标叫做地理坐标。

地理坐标系的基圈是地球赤道,相当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轴,始圈是本初子午线,相当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纵轴。

7、大地高大地高是该点到通过该点的参考椭球的法线与参考椭球面的交点间的距离。

大地高也称为椭球高。

8、高程、高差由高程基准面起算的地面点高度称为高程。

地面点之间的高程之差,称为相对高程,简称高差9、地图投影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映射到平面上的方法就称为地图投影10、比例尺、比例尺精度地图比例尺就是地图上的尺寸与它所表达的实际尺寸之间的比率相当于图上0.1mm的实地水平长度就是地图上所能表示的最精密限度,称为比例尺精度11、地形图地形图是根据国家测绘或编绘规范所规定的地图投影和比例尺系列,将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经制图综合后形成的信息,运用图示符号以图形数学模型精确详尽地缩绘于平面上的正射投影图,用以存储和传输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高程、类别、质量、数量、形态等信息的空间分布、联系和变化的情况。

空间信息导论概论

空间信息导论概论
空 间 信 息 系 统 李世华
2012.2
第一章 概论
生物技术
纳米技术
空间信息技术
遥感
地理信 息系统
全球定 位系统
计算机 技术
三大新 技术
通讯技 术
目录
一、数据与信息 二、空间数据与空间信息 二、从现实世界到数字世界
一、数据与信息
1. 数据的含义:
数据是指那些未经加工的 事实或是着重对一种特定 现象的客观描述,它是客 观事物的性质、属性、位 置,以及相互关系的抽象 表示,是构成信息和知识 的原始材料。
14
二、空间数据与空间信息
空间信息的基本特征:
8/13/2020
15
空间信息的基本特征:
① 空间性
空间性是空间信息的最 主要的特征,是区别于其 他信息的一个显著的标志。 空间性表示了空间实体的 地理位置、几何特性以及 实体间的拓扑关系,从而 形成了空间物体的位置、 形态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 特性。
应用领域
地理概念 形式表达 与计算机 实现
信息 服务
地理概念计算方法研究 地理信息与社会研究
数字世界是现实世界的抽象表达
数字世界是一 个虚拟了的现 实世界,是现 实世界的数学 模型,能够模 拟现实世界的 部分特征
• 数字世界不是对现实世界的完整表达
• 现实世界是一个时变系统,但数字世界对任何 事物的表达都是离散的
规模将达10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增长达5000亿 元以上,形成巨大的产业群经济效益。
三、从现实世界到数字世界
1. 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现实世界是指客观存在的世界。
8/13/2020
21
现实世界的复杂性
➢对事物的定量描述在计算机中表达较为容 易,如长度、身高、颜色等

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导论

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导论

思考题一、请结合宇宙观测的证据(包括宇宙红移、3K背景辐射、恒星光谱特征、赫罗图等),谈谈你对宇宙的结构、形成过程、恒星演化过程的认识。

参考材料:1 宇宙史话宇星,肖军. 工业大学 2010-112 文科天文宜编著科学 2010-6第二章宇宙、地球的起源与演化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屈原:《天问》物类之起,必有所始。

——荀子:《劝学》1 银河系和宇宙起源学说1.1 银河系结构及太阳的运动晴夜仰望,但见天穹深邃,星光闪烁,银河高悬,流星飞驰。

自古以来,群星构成的壮丽图案不但形成许多动人心弦的神话传说,更激励科学家们去探索宇宙的奥秘。

16世纪前人们只能凭肉眼见到六七千颗星体,著名的银河(Milky Way)仅是一条乳白色亮带。

在当时条件下,古代天文学家创建了天体测量学和哥白尼日心学说,认识到太阳系天体运行的现象,解决了人类的授时和编历问题,为史前畜牧经济和以后的农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7世纪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一次重要飞跃期。

天文望远镜问世、开普勒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标志着人类进入掌握行星层次天体运动规律的新阶段,为人类进入工业经济时代奠定必要的科学基础。

20世纪早期恒星演化理论的建立,反映了天体物理学和现代天文学的进展,标志着人类在恒星层次上实现了认识宇宙的第二次飞跃。

20世纪后半叶是人类对宇宙认识的第三次飞跃期。

在研究手段方面建立了大型光学望远镜、红外望远镜和射电望远镜,使天文观测领域扩展到整个电磁波段(含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无线电波、X射线、γ射线)和150亿光年左右时空尺度。

观察地点发展到U2高空侦察机、哈勃太空望远镜、宇宙探测器和人类登月,避免了地球大气干扰和局限。

理论方面有宇宙大爆炸学说多种模型问世。

在人类从星系层次加深对动态宇宙的认识方面是划时代的进步,也与人类自工业经济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转变相适应。

(1)银河系结构银河系是星系的典型代表,由1500~2000亿颗恒星和无数的星际物质组成。

空间信息学重点总结

空间信息学重点总结

数据:是指那些未经加工的事实,或对一种特定现象的客观描述。

人们为了反映客观世界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它是客观事物的性质、属性、位置,以及相互关系的抽象表示。

构成信息和知识的原始材料。

形式有字母、数字或其他符号,图像、图表、声音等信息信息是认识主体所感知的或所表述的客观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改变方式。

以适合于通信、存储或处理的形式来表示的知识或消息数字工程:借鉴传统的工程化思想,运用数字工程技术对环境、人文、社会、经济等各类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并提供定性、定量分析,使空间概念延伸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是一种综合的新技术、新方法。

1.数据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包括哪些方面?数据属性: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自然属性:可感知、可存储、可加工、可传输、可再生、可压缩等。

社会属性:是社会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资源,具有商业性、资源性、公用性、私密性等。

2.人类对数据的管理分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征是什么?数据的管理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系统阶段、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

2.空间信息基本特征包括哪3方面?空间性:表示了空间实体的地理位置、几何特性、实体间的拓扑关系时间性:又称时序性,空间实体的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随时间变化的动态特性。

非语义性:人们往往将表示实体位置信息的数据称为空间数据。

将表示实体性质、特征等的数据独立出来,单独作为属性数据保存。

从这个角度讲,空间数据是非语义的。

4.空间数据来源哪8个方面?1.地图数字化:直接数字化、扫描数字化优点:快捷有效,缺点:有数据不确定性,误差控制和质量控制2.实测数据:全站仪等野外实测优点:精度高,确定性好;缺点:外业劳动强度大。

3.试验数据:模拟地理实体或过程特征产生的数据。

表示在特定条件下的实际情况。

与实测数据结合使用。

4.遥感和GPS数据:将成为地球空间数据的主要信息源。

优点:快速解决:自动化和数据质量问题。

智能系统的应用和地学知识规则数据库的建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信息(1)普遍性。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

因此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2)无限性。

(3)相对性。

对同一事物,不同的观察者所能获得的信息量不同。

(4)传递性。

信息可以在时间或在空间上从一点传递到另一点。

(5)变换性。

信息可以用不同载体以不同的方法来载荷。

(6)有序性。

信息可以用来消除系统的不定性,增加系统的有序性。

(7)动态性。

一切信息都随时间而变化。

(8)无损耗性。

信息在传输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损耗2、空间数据与空间信息空间数据指以地球表面空间位置为参照的自然、人文、社会、经济数据,可以是图形、图像、文字表格和数字等。

他所表达的信息就是空间信息,反映了空间实体的位置以及与该实体相关联的各种附加属性的性质、关系、变化趋势和传播特性等的总和。

3、大地水准面与静止的平均海平水面相重合的面称为大地水准面4、地球椭球体与大地球体相近的,可以用数学方法表达的旋转椭球来代替大地球体,通常称之为地球椭球体5、参考椭球体凡是能与局部地区的大地水准面拟合最好的旋转椭球就称参考椭球6、地理坐标系、地理坐标用地理经度和地理纬度表示地面上点的位置的球面坐标叫做地理坐标。

地理坐标系的基圈是地球赤道,相当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轴,始圈是本初子午线,相当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纵轴。

7、大地高大地高是该点到通过该点的参考椭球的法线与参考椭球面的交点间的距离。

大地高也称为椭球高。

8、高程、高差由高程基准面起算的地面点高度称为高程。

地面点之间的高程之差,称为相对高程,简称高差9、地图投影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映射到平面上的方法就称为地图投影10、比例尺、比例尺精度地图比例尺就是地图上的尺寸与它所表达的实际尺寸之间的比率相当于图上0.1mm的实地水平长度就是地图上所能表示的最精密限度,称为比例尺精度11、地形图地形图是根据国家测绘或编绘规范所规定的地图投影和比例尺系列,将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经制图综合后形成的信息,运用图示符号以图形数学模型精确详尽地缩绘于平面上的正射投影图,用以存储和传输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高程、类别、质量、数量、形态等信息的空间分布、联系和变化的情况。

12、地形图符号地形图上专门设计的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具有一定颜色、纹理的点之集(点、线、圆和由点组成的其他图形),就是地形图符号,它是地形图的语言,是地形图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13、等高线等高线是高程相等的相邻地面点依次连接而成的封闭曲线。

14、控制测量为了防止测量误差的累积传递,保证必要的地图精度,首先将控制点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再用精密的仪器和严密的方法精确测定各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这种测量工作就称为控制测量15、碎部测量碎部测量就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16、高程控制测量(找不到确切答案)测定地面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测量17、水准测量、水准仪、水准点水准测量主要是利用仪器获得的水平视线来确定地面点的高程,这种能获得水平视线的仪器称为水准仪,用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的高程控制点称为水准点18、遥感遥感就是从远处在不直接接触地表目标物和现象的情况下获取其信息的科学和技术19、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利用先进的对地观测探测器对目标物进行遥远感知的整个过程,通过装在平台上的传感器来收集(测定)由对象辐射或反射来的电磁波,并将地面目标信息转换成图像,然后根据事先掌握的各类物质波谱特性,再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获得对象信息的技术。

遥感信息系统包括空间信息采集系统、地面接收和预处理系统、地面实况调查系统、信息分析应用系统。

20、电磁波谱将各种电磁波在真空中的波长按其长短依次排列而成的图表称为电磁波谱。

21、大气窗口有些波段的电磁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层时衰减较小(发射和吸收较小),即透射率较高,这个波谱范围,叫做“大气窗口”22、摄影测量学研究利用航天、航空、地面的摄影或遥感的技术获取被研究对象的影像,重建物体空间位置和3维形状,并对其进行记录、量测、分析与表达,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和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和技术23、像对像对是指同一航线上由两相邻摄影站所摄取的、具有一定重叠度的一对像片。

24、同名像点、同名光线同名像点是任一目标点在不同像片上的构象点同名光线是由同一目标点向不同摄影站投射出构成同名像点的一对光线25、像片基线同一航线上相邻两摄影中心之间的距离在像片上的实际长度26、核点、核线、核面摄影基线延长线与左右像片的交点称为核点,通过摄影基线与任一地面点P做的平面,称为点p的核面,核面与像片平面的交线称为核线27、像底点主垂线(过航摄机物镜中心点的地面垂线)与像面的交点,以n表示。

28、左右视差左右视差是指立体像对同名像点在左、右像平面坐标系或模型中的横坐标之差29、内方位元素像片主点与框标连线交点偏差和焦距一起称为摄影的内方位元素30、外方位元素确定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的参数,称为外方位元素(百度来的)31、框标坐标系根据像片上框标连线而建立的直角坐标系,通常依航向框标连线为x’轴,旁向框标连线为y’轴,交点P为坐标原点32、像平面直角坐标系是以像主点O为坐标原点,x、y轴分别平行于框标坐标系的x’、y’轴而建立的直角坐标系33、像空间坐标系是以摄影中心S为坐标原点,其x’’、y’’轴分别平行于像平面直角坐标系,z轴与摄影方向重合方向相反,其中z恒定为-f34、物空间坐标系在物空间选定的一种符合右手法则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是航带网中统一的坐标系,用以表示诸模型点在构成航带网后的统一坐标。

坐标轴通常分别与第一张像片的像空间辅助坐标系的各坐标轴平行35、缓冲区在点、线、面等空间实体周围建立的一定宽度的多边形,可以用来分析地理空间目标的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

36、叠置分析将同一地区、同一比例尺、同一数学基础、不同信息表达的两组或多组专题要素图层,进行叠置产生一个新数据层面的操作,其结果综合了原来两层或多层要素所具有的属性37、空间分析又叫空间数据分析,是分析空间数据的技术的通称38、拓扑关系描述的是在地图图形的连续变换中保持不变的空间关系,包括邻接关系、关联关系和包含关系39、地物的光谱特性地物的反射、发射、吸收、透射电磁波以及反射和辐射强度随波长的改变而改变的特征称为地物的光谱特征40、空间查询包括图形查属性、属性查图形、图形与属性混合查询等图形查属性:在图形上进行空间选择,来查询被选中空间对象的属性信息属性查图形:根据一定的属性条件来查询满足条件的空间实体的位置。

41、空间插值我们经常拥有的数据室友区域内的随机点或规划网点上的观测值组成的,当需要在未观测点或区域上获得某些特征的更精确值是,就需要进行空间插值,包括空间内插(通过已知点的数据推求同一区域其他未知点失望护具的计算方法)和外推(通过已知区域的数据推求其他区域数据的方法)两种算法42、元数据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数据库中用于描述、定位和控制数据的数据,也包括在数据库中的描述和定位的处理方法及有关环境的数据,是在数据特征基础上的对数据的定义性和选择性的数据信息。

二、问答题1、地物的光谱特性(见名词解释)2、简述地形图的测量原理。

(1)平面位置测量原理正射投影:a、必须是等角投影b、地形图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表示的是实地上相应两点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距离c、水平面上任意两边的夹角是指过两边的竖直面所夹的二面角d、地形图上的图形面积为地面相应图形的水平投影图形面积e、需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以确定投影图形的相对位置或绝对位置只需选择一些能够表现地物、地貌特征的点投影到图上,然后根据这些特征点在实地的相互关系,将投影后的特征点连线绘出与实地图形相似的图形(2)地貌的测绘原理利用等高线反映地表起伏的空间形状P873、试说明全球定位系统的组成部分、定位原理以及测距方法。

由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主控站、注入站、检测站、辅助通讯系统组成)和用户部分组成定位原理:利用测距交会的原理确定点位,根据测距的原理,GPS定位原理与方法有:伪距法定位、载波相位测量定位以及差分GPS定位(具体见书本P102-104)4、试述有哪些高程测量的方法?(1)水准测量(2)三角高程测量(具体见书P92-94)5、地形图符号的概念,以及地形图符号表示地物的基本原理、原则。

地形图上专门设计的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具有一定颜色、纹理的点之集(点、线、圆和由点组成的其他图形),就是地形图符号,它是地形图的语言,是地形图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地形图符号表示地物的基本原理:根据垂直投影的原理,以地面图形的水平投影为基础,用符号来表示地形图的地理内容,即将物体的水平投影轮廓按地形图比例尺缩绘在图纸上,然后再根据地理事物的性质用规定的符号表示。

地形图符号表示地物的基本原则:A、大面积地理事物的表示原则——全依比例尺。

B、狭长地理事物的表示原则——半依比例尺C、小面积地理事物的表示原则——不依比例尺6、摄影测量的理论基础。

摄影测量的理论基础是透视几何理论(具体见书P139)7、地形图的图幅编号(旧编号与新编号)?梯形的分幅与编号、矩形的分幅与编号(书P84-86)新编号方法见书86页8、遥感图像的特征。

A、几何特征B、光谱特征C、时间特征(这玩意太多,书上P124-125)9、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的主要特征。

(找不到)10、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本人继续无能)11、测绘地形图时,如何选择地形特征点?一般来讲,地形特征点是指由几何形状图形的折点、弯点和交点等,对于地貌而言则是指山顶、山脊、山谷、鞍部等各种坡度变换点。

12、分辨率概念是什么?试说明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温度分辨率的区别. (感谢百度百科)分辨率就是屏幕图像的精密度,是指显示器所能显示的点数的多少。

由于屏幕上的点、线和面都是由点组成的,显示器可显示的点数越多,画面就越精细,同样的屏幕区域内能显示的信息也越多,所以分辨率是个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

空间分辨率是指图像中可辨认的临界物体空间几何长度的最小极限,即对细微结构的分辨率。

是指遥感影像上能够识别的两个相邻地物的最小距离。

波谱分辨率是指传感器探测器件接收电磁波辐射所能区分的最小波长范围。

时间分辨率是指在同一区域进行的相邻两次遥感观测的最小时间间隔。

时间间隔大,时间分辨率低,反之时间分辨率高。

温度分辨率是指热红外传感器分辨地表热辐射最小差异的能力辐射分辨率是反映地物目标微波散射特性精度的衡量(不确定)13、对比简述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的优点和局限性。

栅格结构是将地球表面划分为大小均匀紧密相邻的网格阵列,每个网格作为一个象元或像素,由行、列号定义,并包含一个代码,表示该像素的属性类型或量值,或仅仅包含指向其属性记录的指针矢量数据结构是通过记录坐标的方式尽可能精确的表示点、线、多边形等地理实体,坐标空间设为连续,允许任意位置、长度和面积的精确定义对于线画地图来说,矢量数据比栅格数据节省空间,矢量结构更有利于网络分析和制图应用,栅格数据结构与制图物体的空间分布特征有简单、直观而严格的对应关系,对于探测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最为便捷比较见P56表格14、地图投影的概念及其分类?试计算我国某处所在的高斯投影6度带的带号及其中央子午线的经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