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合集下载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I 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 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传统空间中的文学语境王雯在中国文化中,文学语言的发展占主导地位,诗词、绘画中的题字、书法、乐曲的编词都离不开文学语言的支持,而空间意境的营造也可以说一直受到文学的影响。

文学语言中,修辞是其创作的基本技巧,其研究如何依据不同的语境运用适当的语言及语言表达方式、技巧或规律。

那么,空间中的修辞是什么?在中国传统园林空间中,有许多空间组成元素,廊、亭、桥、墙、植物等等,这些组成元素好比文学中的词汇,需要进行修饰、排列、组织与安排,通过恰当的处理手法来表达空间的形态与意境。

比如,简单的坡面屋顶,南方有“起翘”的做法,使屋檐在屋角处显著升起,产生飞动的美感;皇宫、庙宇中主要的大殿将单檐屋顶改用重檐屋顶来显示其庄重。

由此可见,空间中的修辞指的是各空间元素的组织与设计手法。

语境即语言环境,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词语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因素。

语境这一概念最早由英国人类学家B.Malinowski 在1923 年提出。

他区分出两类语境,一是“语言性语境”,一是“非语言性语境”,也可以说是“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关于空间语境,地域、时间、历史、文化等与空间元素使用有关的都是空间语境因素,而它同样也分为“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空间的情景语境体现的是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中国传统空间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与融合,强烈地暗示着人的所思所想,设计者利用各种空间元素的组织安排来营造空间氛围,从而引起人的心理反应。

例如,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亭子位于水池中部的小岛上,四面临水,在夏季,亭子四周被荷花环绕,亭子四周无阻隔,风得以穿过亭子,从而实现设计者“荷风四面”的设计意图。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文数试题 含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文数试题 含解析

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0,1,2}M=,2{|320}N x x x=-+≤,则M N等于()A.{1}B.{2}C.{0,1}D.{1,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2{|320}N x x x=-+≤{|12}x x=≤≤,{0,1,2}M=,∴{1,2}M N=。

考点:集合的交集运算。

2。

设:|43|1P x-≤;2:(21)(1)0q x a x a a-+++≤,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A.1[0,]2B.1(0,)2C.1(,0][,)2-∞+∞ D.1(,0)(,)2-∞+∞【答案】A考点:命题的否定、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要条件的判断.3。

直线4y x =与曲线3y x =在第一象限内围成的封闭图形的面积为( )A .22B .42C .2D .4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得到积分上限为2,积分下限为0,曲线3y x =与直线4y x =在第一象限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是230(4)x x dx -⎰,而2324201(4)(2)8444x x dx x x -=-=-=⎰,∴封闭图形的面积为4.考点:定积分。

4.角α的终边过点(1,2)P -,则sin α等于( ) A.5 B.25C .5D .255-【答案】B考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5。

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x),对任意12,[0,)x x∈+∞(12x x ≠),有2121()()0f x f x x x -<-,则( )A .(3)(2)(1)f f f <-<B .(1)(2)(3)f f f <-<C .(2)(1)(3)f f f -<<D .(3)(1)(2)f f f <<-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对任意12,[0,)x x∈+∞(12x x ≠),有2121()()0f x f x x x -<-,∴函数在[0,)+∞上单调递减,∴(3)(2)(1)f f f <<,∵函数是偶函数,∴(2)(2)f f -=,∴(3)(2)(1)f f f <-<. 考点: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大庆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题说明:1 试卷分Ⅰ、Ⅱ卷,共18题2 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在距今2500年左右(也就是史称战国的时候)的一本杂书里有如下记载:“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

其屈蟋三千里,其枝间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

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

”这本著名的杂书是《山海经》。

在书里,神荼、郁垒还只是四个黑魆魆的汉字,但很快,神荼和郁垒就大变活人来到了国人们的门前。

汉代,在除夕欢乐喜庆的日子,为防止鬼魅入室作祟,危害家人,人们便开始削刻桃木,削刻出两个人像,立在门的两边。

这两个人形桃木像就是上门服务的神荼、郁垒,被称为桃符。

为何古人单单选择了桃木为辟邪震鬼之物呢?在一本叫作《典术》的较为严肃的杂书里说:“桃乃西方之木,五木之精,仙木也,味辛、气恶,故能压伐邪气,制百鬼。

”在这里我们触到了国人很实在的一面,他们的想法相当简单,人难以忍受的气味,那么也一定会让鬼因难以消受而却步。

为什么古人们会相信那两块桃木就能是两位远在沧海之中镇守鬼门的神人呢?在这里,我们应当注意到《山海经》中神话的空间性,神灵的活动都是与我们凡人同在一个地理平台上水平展开的,神、人活动混杂在一起,这一点与西方神话不同。

因此,神人尽管遥远,但和我们一个世界,如果他们愿意来,他们就肯定能来的。

到了魏晋南北朝,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

可能由于以木雕人太费事,人们便用削制好的桃板一左一右钉在门上,上面分别画上神荼、郁垒的神像,或者干脆削一块桃木钉在门上,写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这块桃木称作“仙木”“桃符”。

再到后来就连找块桃木的麻烦都被我们精明节俭的祖先给省略了,他们直接拿来两张大红纸片,把两位大神画将上去,然后一左一右贴在门上,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门神。

当然,这是到了宋代之后的事情了。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除却先秦不论,中国古代社会有三大转折。

这转折的起点分别为魏晋、中唐、明中叶。

社会转折的变化,也鲜明地表现在整个意识形态上,包括文艺领域和美的理想。

就敦煌壁画来说,由中唐开始的这一转折也是很明白的。

盛唐壁画中那些身躯高大的菩萨行列在中唐消失,更多是渲染“经变”①;人物成为次要,着意描绘的是热闹繁复的场景,它们几乎占据了整个墙壁。

到晚唐五代,这一点更为突出;“经变”种类增多,神像(人物)却愈发变少。

色彩俗艳,由华贵而趋富丽,装饰风味日益浓厚。

初盛唐圆润中带遒劲的线条、旋律,到这时变得千千秀柔,有时甚至有点草率了。

菩萨(神)小了,供养人的形象却愈来愈大,有的身材和盛唐的菩萨差不多,个别的甚至超过。

它们一如当时的上层贵族,盛装华服,并各按现实的尊卑长幼,顺序排列。

如果说,以前还是人间的神化,那么现在凸出来的已是现实的人间——不过只是人间的上层罢了。

很明白,人的现实生活这时显然比那些千篇一律、尽管华贵毕竟单调的“净土变”、“说法图”和幻想的西方极乐世界,对人们更富有吸引力,更感到有兴味。

壁画开始真正走向现实:欢歌在今日,人世即天堂。

在敦煌,世俗场景大规模地侵入了佛国圣地,它实际标志着宗教艺术将彻底让位于世俗的现实艺术。

正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兴味的加浓,使壁画中的所谓“生活小景”在这一时期也愈发增多,它的重要历史意义在于:人世的生活战胜了天国的信仰,艺术的形象超过了宗教的教义。

禅宗在中唐以来盛行不已,压倒所有其他佛教宗派,则是这种情况的理论上的表现。

哲学与艺术恰好并行。

本来,从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辨到南朝佛学的形神之争,佛教以其细致思辨来俘虏门阀贵族这个当时中国文化的代表阶级,使他们愈钻愈深,乐而忘返。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附同步解析

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附同步解析
题号 得分
期中语文试卷






总分
一、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直写被贬之地的荒 凉和得不到朝廷重用时间之久,表达了诗人的悲愤之情。 屈原在《离骚》中,以美人自比,怒斥自己遭到奸佞小人的嫉妒和诽谤的两句是“ ______ , ______ ”。 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事物易变的一面来看“ ______ ”,强调事物处于绝对运动之中; 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来看“ ______ ”,强调事物亦处于相对静止之中。 【答案】【小题 1】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小题 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第 2 页,共 26 页
年 1 月 1 日开始宣布将全面禁止国内象牙商业性加工和销售。 B.为了增强保护野生大象的意识,将打击违法犯罪的决心付诸行动,中国从 2018 年 1 月 1 日开始宣布将全面禁止国内象牙商业性加工和销售。 C.为了增强保护野生大象的意识,将打击违法犯罪的决心付诸于行动,中国宣布从 2018 年 1 月 1 日开始将全面禁止国内象牙商业性加工和销售。 D.为了增强保护野生大象的意识,将打击违法犯罪的决心付诸行动,中国宣布从 2018 年 1 月 1 日开始将全面禁止国内象牙商业性加工和销售。 【答案】【小题 1】C 【小题 2】C
【小题 3】D
【解析】(1)便宜行事: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就斟酌处理。 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根据语境,应用“见机行事”。 天衣无缝: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无懈可击:没有漏洞可以被 攻击或挑剔,形容十分严密。此处用来修饰“销售模式”,用“无懈可击”恰当。 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 侧重道义,“责无旁贷”侧重责任。根据语境,用“责无旁贷”更合适。 自食其果:指做了坏事,结果害了自己;自作自受。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 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从“而那些还在这个犯罪链条上铤而走险的人”看,用“玩 火自焚”更合适。 (2)由前文“即使是普通游客最零碎的购买需求,也是盗猎链条中重要的一环”可知, 括号内应强调的是大量的销售资金带来的负面影响,故以“源源不断的销售资金”为主 语,与前文衔接更紧密。故选 C。 (3)画线句有两处错误。一是“付诸于”中“诸”是兼词,兼“之于”,“付诸于” 有重复,排除 AC.二是语序不当,“从 2018 年 1 月 1 日开始”应该放在“宣布”后, 排除 B。

如何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

如何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

方法技巧:如何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H相)/100m。

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1)陡崖的相对高度ΔH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

(2)陡崖的绝对高度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

)4.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1)估算方法: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H<(n+1)d。

(2)例证: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m,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m<H<400m。

5.估算坡度(1)应用:一般情况下,如果坡度大于25°,则不宜修建梯田,因此,在山区能否修建梯田,常会用到坡度计算;此外山区道路修建也会对坡度进行估算。

(2)计算:公式tanα=h/L。

(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由两点等高线求出。

L为两点距离,可由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算出。

α为坡度,可由h/L的值再从数学用表中查出。

)【典型例题】(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思维过程1.由图名、图例可知该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分布着山峰、河湖、瀑布、桥梁等。

【百强校】2016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上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百强校】2016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上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百强校】2016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上期末考试语文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116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20 世纪50 年代后,随着。

然而,有趣的是,在没有确凿医学证据证明吸烟有害健康的二十世纪初,中国已经出现了数次不吸纸烟运动。

A .烟草控制成为公共卫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烟有害健康的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纸烟引起肺癌和其他心血管疾病被严谨的医学研究证实B .纸烟引起肺癌和其他心血管疾病被严谨的医学研究证实,吸烟有害健康的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烟草控制成为公共卫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C .烟草控制成为公共卫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纸烟引起肺癌和其他心血管疾病被严谨的医学研究证实,吸烟有害健康的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D .纸烟引起肺癌和其他心血管疾病被严谨的医学研究证实,烟草控制成为公共卫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烟有害健康的观念正日益深入人心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试卷第2页,共12页A .空间站中长出的红生菜是此前“龙”号宇宙运货飞船送来的,它们生长在一个特殊的“蔬菜盒子”里,是由位于美国威斯康星的麦迪逊轨道中心设计出来的。

B .古装玄幻仙侠剧《花千骨》自在湖南卫视热播以来,不少女粉丝的心被剧中的“东方彧卿”的扮演者张丹峰俘获。

C .据《光明日报》报道,今秋开学,江苏扬州梅岭小学将在三至六年级开设哲学课,所用教材将由该校老师和外聘专家共同编写。

D .这些网络音乐产品含有宣扬淫秽暴力、教唆犯罪或者危害社会公德,已被列入网络音乐管理黑名单,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提供。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卷

铁人中学2008--200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选择1-12题,共36分,将答案涂写在机读卡上)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编纂.zuǎn 栖.身qī锲.而不舍qiè无色无臭.xiùB.翩跹.xiān 舷.梯xián 拾.级而上shí繁文缛.节rùC.稔.知rěn 拓.片tà吹毛求疵.cì良莠.不齐yǒuD.尽.快jǐn 脑髓.suí虚与委蛇..wēiyí钟灵毓.秀yù2.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诲人不倦揖拿归案走投无路B.脸色腊黄瑕不掩玉痴心妄想C.索然寡味火势漫延人心惶惶D.恢心丧气因伤致残亟待解决3. 依次填入下列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房管科每月都派人一次水表。

②墙皮脱落了,刷一遍。

③有的人圆滑。

④山区土壤贫瘠,不宜种植玉米。

A.查看重复处事地力B.查看重新处世地力C.察看重新处世地利D.察看重复处事地利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23日傍晚,小城澳门万人空巷....,市民信众早早来到湄洲妈祖金身巡游澳门的拟定道路两旁,翘首企盼一睹仙容,膜拜这位在海内外中华儿女心目中享有盛誉的海上女神。

B.在这个厂里,他是敢于摔了铁饭碗,而干个体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后,不少人或辞职,或停职,投入到下海的潮流中。

C.园丁康居工程,确定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D.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不能目无全牛....,本末倒置。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乱收费的存在,既有认识不到位、经济利益驱动的原因,也有教育体制不健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监督检查不严等原因造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庆铁人中学高三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 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除却先秦不论,中国古代社会有三大转折。

这转折的起点分别为魏晋、中唐、明中叶。

社会转折的变化,也鲜明地表现在整个意识形态上,包括文艺领域和美的理想。

就敦煌壁画来说,由中唐开始的这一转折也是很明白的。

盛唐壁画中那些身躯高大的菩萨行列在中唐消失,更多是渲染“经变”①;人物成为次要,着意描绘的是热闹繁复的场景,它们几乎占据了整个墙壁。

到晚唐五代,这一点更为突出;“经变”种类增多,神像(人物)却愈发变少。

色彩俗艳,由华贵而趋富丽,装饰风味日益浓厚。

初盛唐圆润中带遒劲的线条、旋律,到这时变得千千秀柔,有时甚至有点草率了。

菩萨(神)小了,供养人的形象却愈来愈大,有的身材和盛唐的菩萨差不多,个别的甚至超过。

它们一如当时的上层贵族,盛装华服,并各按现实的尊卑长幼,顺序排列。

如果说,以前还是人间的神化,那么现在凸出来的已是现实的人间——不过只是人间的上层罢了。

很明白,人的现实生活这时显然比那些千篇一律、尽管华贵毕竟单调的“净土变”、“说法图”和幻想的西方极乐世界,对人们更富有吸引力,更感到有兴味。

壁画开始真正走向现实:欢歌在今日,人世即天堂。

在敦煌,世俗场景大规模地侵入了佛国圣地,它实际标志着宗教艺术将彻底让位于世俗的现实艺术。

正是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兴味的加浓,使壁画中的所谓“生活小景”在这一时期也愈发增多,它的重要历史意义在于:人世的生活战胜了天国的信仰,艺术的形象超过了宗教的教义。

禅宗在中唐以来盛行不已,压倒所有其他佛教宗派,则是这种情况的理论上的表现。

哲学与艺术恰好并行。

本来,从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辨到南朝佛学的形神之争,佛教以其细致思辨来俘虏门阀贵族这个当时中国文化的代表阶级,使他们愈钻愈深,乐而忘返。

哲理的思辨竟在宗教的信仰中找到了丰富的课题,魏晋以来人生悲歌逐渐减少,代之以陶醉在这思辨与信仰相结合的独特意味之中。

也因为这样,在信仰中仍然保持了一定的理性思辨,中国永远没有产生像印度教的梵天、湿婆之类极端神秘恐怖的观念和信仰。

印度传来的反理性的迷狂故事,在现实生活稍有改变后就退出历史和艺术舞台。

更进一步,在理论上终于出现了要求信仰与生活完全统一起来的禅宗。

这样,结论自然就是,并不需要一种什么特殊对象的宗教信仰和特殊形体的偶像崇拜。

正如宗教艺术将为世俗艺术所替代,宗教哲学包括禅宗也将为世俗哲学的宋儒所替代。

宗教迷狂在中国逐渐走向衰落。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一切,当然又是以中国社会由中古进入近古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的重要变动为现实基础的。

可见,把历时数百年之久的中国佛教艺术当作一个混沌的整体对待是不行的,重要的是历史的分析和具体的探索。

从天上人间的强烈对照到它们之间的接近和谐,到完全合为一体;由接受和发展宗教艺术到它的逐渐消亡,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复杂的过程,但艺术思潮和美的理想这种发展变化却完全是合乎规律性的。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注】①经变:据佛经故事所做的绘画、雕刻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会转折的变化会体现在社会的整个意识形态上,包括艺术领域和美的理想方面,如魏晋、中唐等时期的社会变化会体现在佛陀世容上。

B.晚唐五代时期的敦煌壁画中菩萨形象和供养的人的形象的大小有了很大变化,这说明佛教以前展现的是人间的神化,现在展现的是人间的上层。

C.人们对现实生活审美兴味的加浓,使禅宗压倒了其他佛教宗派,使壁画中的生活场景愈发增多,使艺术形象超过了宗教的教义。

D.中国佛教艺术历经数百年,这是一个漫长而曲折复杂的过程,探究中国佛教艺术有历史的分析和具体的探索,不能把它当作一个混沌的整体。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唐时的敦煌壁画比较注重渲染“经变”,到了晚唐五代时期,“经变”的种类增多,壁画装饰风味变浓,色彩变得俗艳。

B.由敦煌壁画的变化可以看出人们对宗教和现实生活的看法的变化,如人们越来越看重现实生活,欢歌在今日,人世即天堂。

C.中唐以后,敦煌壁画中出现了大量的世俗场景,他们侵入了之前的佛国圣地,这表明宗教艺术已最终让位于世俗的现实艺术。

D.中国人在宗教信仰中保持着一定的理性思辨,所以中国永远不会出现像印度教中的湿婆等级段神秘恐怖的观念和信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敦煌壁画在中唐有了明显的变化,比如盛唐壁画中那些身躯高大的菩萨形象在此时消失,绘画手法也由初盛唐的圆润变为纤秀甚至有点草率。

B.现实生活要比“净土变”、“说法图”以及幻想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等更丰富多彩,对人们的吸引力更强,让人感到有兴味。

C.佛教的细致思辨使得当时中国文化的代表阶层门阀贵族越来越深地钻研佛教,哲理的思辨在宗教信仰中找到了丰富的课题。

D.中国社会由中古进入近古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关系的重要变动影响了人们对佛教的态宗教迷狂在中国逐渐走向衰弱。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A.古代称呼一个人,可以称其名、字、号、谥号、官职等,还可以兼称,“太宰文简称官职“太宰”与谥号“文简公”。

B.“起家”意思较多,在“白手起家”中指“创立事业”,在“布衣起家”中指“出身”,文中的“起家秘书郎”就指的是“秘书郎职位出身”。

C.古代称父亲的姊妹(姑母)的儿子为外兄弟,称母亲的兄弟(舅父)的儿子为内兄弟,文中的“外兄”就是指禇向姑母的儿子谢举。

D.“太守”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秦时置“郡守”,汉景帝时改称“太守”,隋初称“刺史”。

《醉翁亭记》中就塑造了一个“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太守形象。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褚翔深受朝廷器重。

他曾多次升迁担任重要官职,并受到梁武帝的越级提拔;尽管他在担任晋陵太守期间触犯法令被免职,但过了不久梁武帝便让他官复原职。

B.禇向文才出众。

一次,梁武帝在乐游苑召集群臣宴饮,下诏命褚翔和王训作二十韵诗,褚翔就座后立即完成,进呈武帝,武帝十分惊讶。

C.褚翔为官清廉。

在地方,他廉洁自守,减少繁杂苛刻的政令,废除不必要的开支;在吏部,他公正清廉,不因别人的请托而改变自己的主张。

D.褚翔很有孝行。

一次母亲病重,他请和尚为母亲请福,夜里竟出现异常现象,天亮时母亲的病就好了;为母亲服丧,因伤心过度而去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翔于坐立奏,高祖异焉,即日转宣城王文学,俄迁为友。

译文:(2)及秩满,吏民诣阙请之,敕许焉。

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菊李商隐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①。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②,升君白玉堂。

【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2.本诗托物言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二)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月作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意象,在《琵琶行》中,白居易与友人告别时吟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月引发思乡之情,别离之绪。

(2)苏轼在与客游赤壁时面对月与水感喟,从“变”的角度阐发自己哲理思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提了三条建议,其中一条是严明赏罚,将宫府视为一体,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盲者刘学林她喜欢这条路,尤其是在春天。

现在就是春天,垂柳新绿,桃花欲开未开,正是赏花时节。

她驾一辆奥迪徐徐东行,直到无路可行时才拐上田园路。

刚进档加速,一个背着一把坠胡的盲老人迎面走来。

也就一闪而过了。

然而就在这一闪而过的瞬间,她觉得这个盲老人有点面熟。

她开始回忆。

明静辽远的坠胡声响起来,那是四年前录在她记忆中的坠胡声。

难道会是他吗?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调转了车头,超过了盲老人之后靠路边停住,钻出汽车,迎着盲老人站在车旁,看着盲老人用手中探路的竹竿一路敲过来。

老人虽老,腰杆却直,满脸皱纹中有一种大喜大悲之后的淡定,一种饱经沧桑之后的淡定。

她认定这一个瞎眼老人就是那一个盲老人。

“老人家,您是在隆兴街自由市场——”她顿了一下,斟酌该怎样表达,“拉琴的吗?”盲老人站定,无语。

“你还记得,四年前,您让一个姑娘多拿几块钱的事情吗?”“姑娘,您认错人了。

”盲老人手中的竹竿又向前探出,以盲人特有的轻稳起步走。

她有点惘然,一动不动地看着老人的身影渐渐远去,那淡远空明的坠胡曲调却渐渐清晰起来。

她重新上路,车开得很慢,坠胡的曲调时远时近,不绝如缕。

四年前的情景如在眼前。

那时候她刚到这个大城市谋生,钱包被偷,她身无分文,饥肠辘辘。

她在隆兴街自由市场逛悠,油条的气味,卤面的气味,粉浆面条的气味,残忍无情地折磨着她的肠胃。

向大妈讨一碗粉浆面条喝喝吗?她鼓了几次勇气没有张开口。

这时候她听到了盲老人的坠胡声,那琴声淡若流云,清如溪水,也看到了坐在一条小巷的巷口操琴的盲老人。

老人不是那种睁眼瞎,该长眼睛的部位陷进去两个深坑。

老人面如荒漠,坐在闹市就像坐在渺无人迹的荒原上。

老人面前放着一个铁盒子,圆形的破旧的铁皮盒子,盒子里有不少零票子,一角的,两角的,一元的,两元的,她看得清清楚楚还有两张五元的,一张十元的。

她的眼睛一亮,心也随之慌慌跳起来。

我只拿一张五元的,只拿一张五元的。

可是怎么拿呢?人熙来攘往,看到我拿一个瞎眼老人的钱,会出现什么后果呢?她从盲老人面前走过去,又从盲老人面前走过来。

这样走了两趟,她终于想出了一个遮人耳目的办法。

当她再一次从老人面前走过的时候,她装作一不小心把老人盛钱的盒子踩翻了。

她说声“对不起”,连忙蹲下去给老人捡钱,借机把一张五元的票子握在了手心。

正在她准备起身走开的时候,老人开口说话了。

老人的声音空洞淡定,无哀无怨,无喜无怒。

老人说:“姑娘,多拿几元吧。

”她把汽车锁进车库,上四楼回到自己的家。

所谓家,其实只是一套四室一厅的豪华住宅而已,她还没有成家。

经历了那一段穷苦磨难之后,她脚下的路忽然柳暗花明了。

由于经商的天赋,她成立了一家公司,成了一名经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