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检测(六) 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学案
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课件+知识积累+专题跟踪训练) (69)

针对训练
1.常见设问 (1)诗中塑造了××怎样的形象?突出了它的哪些特点? (2)这首诗中的××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3)颔联描绘了怎样的××形象? (4)这首诗中的××具有什么品格?
2.鉴赏事物形象“3 要点” (1)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 事物的形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通过相关诗句来表现,有 时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因此在分析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 分析。 (2)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 任何一首诗作,其目的不是咏物本身,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感 情。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和难点。
(3)要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 很多作品是有时代背景的,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后,还要结合相关背成后面的题目。 野菊 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 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 落英”句。②政:通“正”。
(2)知作者 杨万里是宋代爱国诗人,主张抗金,宁宗时因奸臣专权,辞 官居家。 (3)抓关键 “幽色”写菊花的淡雅。“肯为无人减妙香”写菊花的内在 精神特征: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
第二步:稳答题 (1)审题要“准” “颔联”明确了答题区域;“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明确 了答题的重点。 (2)答题要“范” [答案]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概括物象 外在特点)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 高洁。(分析物象内在特点)寄寓了诗人孤洁自好、不媚俗邀宠的 情操。(分析物象作用)
第
二 部
古诗文阅读
分
专
题
古代诗歌鉴赏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学案:第一部分 专题一 知识清单 一、常见“词语赘

48.无声的潜台词
潜台词:不能明说的言外之意,肯定是“无声”的
49.从未有过的空前
空前:以前所没有
50.遭人挨打
挨:遭受
51.原始初衷
初衷:最初的心愿
52.先进楷模
楷模:榜样,模范
53.随便苟同
苟同:随便同意
54.许许多多的群众
“群众”是集体名词,前面
不必再加“许许多多”
55.这本杂志的对象,
际:彼此之间
16.互相厮打
厮打:互相扭打
17.共同协商
协商: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
18.体育教育/美育教育/德育教育
育:教育
19.免费赠送
赠送:无代价地把东西送给别人,肯定是“免费”的
20.亲眼目睹
目睹:亲眼看到
21.十分罕见
罕见:十分少见
22.无故旷课
旷课:不请假缺课,本身含有“无故”的意思
23.热切渴望
40.过分溺爱
溺爱:过分宠爱
41.过分溢美
溢美:过分夸赞
42.过分苛求
苛求:过分要求
43.拼命殊死搏斗
殊死:拼着性命,竭尽全力
44.再次复发
复发:再次发作
45.不幸的噩耗
噩耗:亲近的或敬爱的Βιβλιοθήκη 死亡的消息,“噩耗”肯定是“不幸”的
46.不必要的疾病/不必要的浪费
“疾病”和“浪费”肯定是“不必要”的
47.杀人的刽子手
8.大约500人左右
“大约”和“左右”两个都是约数
9.我的愚见
愚:用作自称的谦辞
10.我的拙见
拙见:谦辞,称自己的文章、见解等
11.各种多样
多样:各种样式
12.过于多虑的想法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学案:第二部分 专题二 知识清单 二、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

王勃:劲健婉畅
韩愈:古朴奇险Βιβλιοθήκη 陈子昂:古朴雄浑柳宗元:明净幽峭
高适:苍凉悲壮
白居易:通俗易懂
岑参:雄奇瑰丽
元稹:精警浅切
王昌龄:自然雄浑
刘禹锡:清新豪丽
王之涣:清朗雄健
李贺:奇诡璀璨
孟浩然:闲静淡远
杜牧:俊爽明丽
王维:恬淡优美
李商隐:幽婉典丽
李白:飘逸豪放
温庭筠:精巧艳丽
杜甫:沉郁顿挫
李煜:凄婉柔丽
梅尧臣:朴素平淡
欧阳修:清新舒畅
王安石:遒劲峭拔
晏殊:闲雅婉丽
柳永:伤感缠绵
苏轼:豪放旷达
秦观:清丽典雅
黄庭坚:瘦硬新奇
陆游:雄放流畅
李清照:凄婉清丽
姜夔:峭拔雅丽
辛弃疾:沉郁豪放
2020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试题(含答案)

2020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含答案)语基+语用+实用类、论述类+诗歌+名句(时间:45分钟,分数:45分)一、语言基础(11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他的演讲旁征博引,典故信手拈.(zhān)来,同时讲究语言艺术,文采蜚然而又言简意赅.(ɡāi),没有一丝拖沓累赘,显示了深厚的语文功底。
B .梅里雪山矗.(chù)立在天边,巍峨挺拔、神秘莫测;融化的雪水从峭.(qiào)壁断崖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汇成清澈的溪流。
C .街角的长凳上坐着一个老头,他戴着一顶皱.(zhòu)巴巴的帽子,帽檐耷.(dā)拉在前额上,眼袋松驰下垂,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
D .人类的一些发明创造常常模.(mú)仿动物的某种结构和功能,如根据苍蝇的平衡.(hén ɡ)棒发明了振动螺旋仪,根据鱼的形状发明了船及汽车的流线形造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江淹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甲]与他有关的妇孺皆知的成语典故有两个:“梦笔生花”与“江郎才尽”。
据说,“梦笔生花”的故事发生在他年轻时被权贵贬黜到浦城之际,“江郎才尽”的故事发生在他中年官运亨通之时。
[乙]所以,有人认为江淹是“穷则逞文,达则辍笔”。
江淹年轻时就有倚马可待的文才。
相传,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遇见一蚕妇。
[丙]当时有一位颇负盛名的文人即兴出联曰:“蚕为天下虫”,将“蚕”字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
.正巧一群鸿雁飞落江边,江淹顿时灵感启发..,对曰“鸿是江边鸟”,将“鸿”字拆为“江”和“鸟”,与将“蚕”拆为“天”和“虫”有异曲同工之妙,众....。
人为之叹服..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别出心裁B.启发C.异曲同工D.叹服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2020年高考语文高三复习试卷讲评教案

教学重点
明确文言文翻译,如实词、虚词、句式等。
教学难点
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
本节课我们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
二、教学过程
(一)文言文阅读
10.C句意:苏秦将要死去,便对齐王说:“我马上就要死了,请您在街市上把我五马分尸示众,就说‘苏秦为了燕国在齐国谋乱’,这样做,刺杀我的凶手一定可以抓到。”
二、教学过程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明确考点类型和考查的知识点。
2.答案分析:1. B A项社会心态“影响整个国家发展大局”;C 项“都取决于”错误,原文只是说“影响”;D 项“专注奋发”是心态强起来的结果。
2. B “具体到一般的思路”错误,应该是“一般到具体”。文章第二段说的是一般现象,第三段说的是具体现状。
18. DA项,“不但”与“还是”搭配不当;同时“国运昌隆之基”与“立身行世之本”的递进关系位置不当。B项,“既是……又是”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这是表达并列关系,而“国运昌隆之基”与“立身行世之本”是递进关系。C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不仅”应放在主语“提升自我修养”后面。
(5)最后听到的选择和自己预想中的不同,年轻人感到非常惊讶。
9.(1)“选择”指肖夫人当年的选择。肖夫人当年选择了穷艺术生,放弃了唾手可得的财富。
(2)“选择”指丈夫在现实面前的选择。现实生活让他选择了金钱,变成了忙于给“海军上将”画肖像的人。
(3)“选择”指肖夫人貌似选择了爱情,实则选择的是金钱。那个学艺术的穷小子用艺术和交际提供她所需要的物质需求。(4)表达了作者对肖夫人夫妇的选择不以为然,同时,呼吁年轻人艺术家和读者思考,在艺术和金钱面前该做出什么选择。
③直抒胸臆,尾联用“不相顾”、“空复情”表达友人不来的怅惘。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精选12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语文的复习教案1“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E级。
主要考查学生用词是否准确,语言是否简约、合乎语境、得体恰当,语脉是否贯通,主题是否明确,语句是否有文采等能力。
①题型明确,主观题和客观题互现。
考查“连贯”多采用选择题,其他采用主观题。
如20xx年采用选择题的有北京、辽宁、广东、课标全国卷,20xx年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增加了福建卷、全国卷、湖南卷等。
②考查方式灵活。
既可以综合考查,又可以单项考查,也可以几项结合考查,还可以结合语段压缩、图文转换、宣传语、公益广告、新闻评论和启事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性考查。
如20xx年四川、安徽、广东卷,20xx年山东、天津、福建、安徽卷。
③考查重点明确。
“连贯”“得体”是考查的核心和重点,“连贯”多考查语句的衔接,“得体”多以主观表述题为主,体现日常实用的特点。
重点考查“得体”,如20xx年安徽、湖南、山东、重庆卷等。
④语言材料、背景环境多选用贴近现实和时代生活、贴近考生实际的鲜活材料,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如20xx年的天津、安徽、全国卷,20xx年的广东、江苏、天津、浙江卷等。
真题体验1.[20xx·课标全国卷]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②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A.⑥②③⑤④①B.⑥①④②③⑤C.⑤③④①⑥②D.③⑤④⑥①②[解析]答案及解析参见本专题“现场指导”。
2020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试题(含答案)

2020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含答案)语基+语用+实用类、论述类+诗歌+名句(时间:45分钟,分数:45分)一、语言基础(11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他的演讲旁征博引,典故信手拈.(zhān)来,同时讲究语言艺术,文采蜚然而又言简意赅.(ɡāi),没有一丝拖沓累赘,显示了深厚的语文功底。
B .梅里雪山矗.(chù)立在天边,巍峨挺拔、神秘莫测;融化的雪水从峭.(qiào)壁断崖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汇成清澈的溪流。
C .街角的长凳上坐着一个老头,他戴着一顶皱.(zhòu)巴巴的帽子,帽檐耷.(dā)拉在前额上,眼袋松驰下垂,一副疲惫不堪的样子。
D .人类的一些发明创造常常模.(mú)仿动物的某种结构和功能,如根据苍蝇的平衡.(hén ɡ)棒发明了振动螺旋仪,根据鱼的形状发明了船及汽车的流线形造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江淹是南朝著名的文学家,[甲]与他有关的妇孺皆知的成语典故有两个:“梦笔生花”与“江郎才尽”。
据说,“梦笔生花”的故事发生在他年轻时被权贵贬黜到浦城之际,“江郎才尽”的故事发生在他中年官运亨通之时。
[乙]所以,有人认为江淹是“穷则逞文,达则辍笔”。
江淹年轻时就有倚马可待的文才。
相传,一群文友在江边漫游,遇见一蚕妇。
[丙]当时有一位颇负盛名的文人即兴出联曰:“蚕为天下虫”,将“蚕”字拆为“天”和“虫”,别出心裁....。
.正巧一群鸿雁飞落江边,江淹顿时灵感启发..,对曰“鸿是江边鸟”,将“鸿”字拆为“江”和“鸟”,与将“蚕”拆为“天”和“虫”有异曲同工之妙,众....。
人为之叹服..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别出心裁B.启发C.异曲同工D.叹服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2024届高考复习语文学案(新高考人教版):古诗阅读与鉴赏-赏析物象与人物形象——由形悟神内外合一

学案52赏析物象与人物形象——由形悟神,内外合一复习任务 1.抓住咏物诗中的语言文字,把握物象特征和情志。
2.分清两类人物形象,把握人物形象特点。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 全国甲卷《画眉鸟》《画眉禽》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6分)物象作用分析①物象多考查概括物象特征与情志。
②人物形象多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③属于轮考点。
2020 全国Ⅲ卷《苦笋》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6分)物象特征分析2017 全国Ⅱ卷《送子由使契丹》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性格分析知识图要活动一分析概括物象特征和情志物象,就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物象与景物形象有所不同,从描写对象上看,物象是咏物诗中的主体形象,而景物形象在其他诗中无主次之分;从作用上看,物象是作者用来寄托思想感情的象征性形象,景物形象在诗中主要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一种事物,可以是事物形象,也可以是景物形象。
如柳,在贺知章的《咏柳》中是事物形象,而在柳永的《雨霖铃》中则是景物形象。
(2020·全国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任务。
苦笋陆游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
泛指粗劣的饭菜。
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鉴赏食粗茶淡饭之时,被藜藿占据的盘中,剥开的苦笋如退去襁褓肤白如玉的婴儿,让诗人眼前为之一亮。
面对盘中白而有节的苦笋,诗人不禁想到性情耿介之人,笋之节与生俱来,人之耿介又何尝不是?诗人定然读过黄庭坚的《苦笋赋》,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耿介敢谏的魏征。
魏征与苦笋确有诸多相似之处。
二者品性相似,都正直清高:魏征刚正不阿,直言进谏;苦笋如同白玉般高洁的品格也是与生俱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六)题组一最新题型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因为爱所以爱,没有一蹴而就的辉煌,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所有足球强国的成绩都孕育于热爱足球的土壤,得益于强大的青训体系,需要有别于“盆景工程”式的炒作,()。
就像当点击量和有态度产生分歧时,点击量能带来短暂的狂欢,但有态度却能在潜移默化中水滴石穿。
媒体如此,冰岛足球如此,我想中国足球也不可能例外。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对足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需要有着最起码的尊重B.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需要对足球有着最起码的尊重C.需要对足球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有着最起码的尊重D.需要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所产生的运动规律对足球有着最起码的尊重解析:括号前面语境是动宾结构,前后句式一致,排除A、B两项;D项主客颠倒。
答案:C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对待友谊的态度应该是虔诚的。
我们经常谈论如何选择朋友,但友谊其实都是顺其自然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尊敬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要把朋友当作是自己生命中的一道风景。
他的许多优点当然是你所不具备的,如果你偏要如影随形地依附于他,你就无法尊重那些优点;()。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要站开一些,给这些优点足够的生存空间,让它们能够得到升华与扩展B.给这些优点足够的生存空间,要站开一些,让它们能够得到升华与扩展C.要站开一些,给这些优点足够的生存空间,让它们能够得到扩展与升华D.给这些优点足够的生存空间,要站开一些,让它们能够得到扩展与升华解析:结合前句“依附于他”及两句间的分号可知,后句谈论的应是“保持距离”等内容,因此“要站开一些”应位于句首;“升华与扩展”的对象是“优点”,故应先“升华”,使优点更突出,再扩展,使优点更多样。
答案: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请一定别忘记诗歌!诗是会飞的,会把你带向神秘、自由和解放的语境,带向语言乌托邦。
诗,表达着语言的最高理想和生命的最纯粹区域,其追求与音乐很像。
和长篇一样,青春应是读诗的旺季,这时候的你,内心清澈、葱茏、轻盈,没有繁重的人情世故、杂芜的沉积和理性的禁忌,(),美能轻易地诱惑你、俘虏你,你会心甘情愿地跟她走。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你的精神体质与诗歌的灵魂是吻合的B.你的灵魂与诗歌的精神体质是吻合的C.诗歌的灵魂与你的精神体质是吻合的D.你的体质精神是与诗歌的灵魂吻合的解析:结合前文“这时候的你”与后文的“美”来判断,应先说“你”,再说“诗歌”;“精神体质”是指精神方面相对稳定的特性,不能颠倒;“灵魂”应主宰、高于“精神体质”,是指诗歌的思想境界。
答案:A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丝绸之路又陷入没落。
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到了明朝,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B.因此到了明朝,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人们遗忘了它,一直到了近代C.因此到了明朝,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D.因为到了明朝,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人们遗忘了它,一直到了近代解析:括号中的内容应是对“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的原因的解释,故不能用表示结果的“因此”;依据前后主语一致的原则,“这条路”为陈述对象,其后一句应为被动句,即“被人遗忘”。
答案:A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道德勇气是人类过道德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
道德勇气要求人类具有维护和践行道德的坚强意志力。
如果一个人缺乏必要的道德勇气,(),并且具有向善求善的道德情感,他也不可能勇敢地趋善避恶。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虽然他知道辨别善恶的重要性B.纵然他知道辨别善恶的重要性C.虽然他知道鉴别善恶的重要性D.纵然他知道鉴别善恶的重要性解析:考查“虽然”和“纵然”、“辨别”和“鉴别”的区别使用。
“虽然”常与“但是”相连用,表转折关系;“纵然”表假设关系。
“辨别”对不同的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鉴别”是指分辨一些事物的真假好坏,多用于古物的鉴定。
答案:B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剑桥中国史》以极富理性与逻辑的辨析和考证,为了解和阅读中国历史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唯其如此,普通读者才能真正懂得“没有晚清,何来现代”的深刻渊薮,才能洞察正统历史中的暴君隋炀帝实际上对唐代的政体、律法和音乐、人文影响巨大,也才能明晰唐代武则天时代的惩治腐败、整饬吏治对大唐盛世的重要影响。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也正好可以与中国历史典籍的阅读经验互为表里和补充,从而提供更为完整的中国历史风貌B.也正好提供更为完整的中国历史风貌,从而可以与中国历史典籍的阅读经验互为表里和补充C.不仅提供更为完整的中国历史风貌,而且可以与中国历史典籍的阅读经验互为表里和补充D.不但可以与中国历史典籍的阅读经验互为表里和补充,而且提供更为完整的中国历史风貌解析:从括号前面的语句来看,后面承“可以与中国历史典籍的阅读经验互为表里和补充”,排除B、C两项;从分句关系来看“不但……而且”表递进,而所填句应该是因果关系,排除D项。
答案:A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游赏西方园林,你是“客”;游赏江南园林,你是“主”。
到江南园林,你要以一种“到家”的心情去游玩。
(),驻足观赏。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你可以肆意地把任何一个地方停下来,坐下来B.你可以肆意地在任何一个地方坐下来,停下来C.你可以随意地在任何一个地方停下来,坐下来D.你可以随意地把任何一个地方坐下来,停下来解析:“肆意”感情色彩不恰当;“把任何一个地方”不能构成介词结构,是先停下来,后坐下来。
答案:C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国家宝藏》之所以能够红极一时,是因为它使那些尘封于历史的文物活了过来——请来能辐射到各个年龄阶层的演员,又在表演的各个方面精准要求演员,()。
它们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带着温度的;不但记载着厚重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也与我们许多人的生命息息相关。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演员在表演中真正做到演“活”文物B.让其在表演中真正做到演“活”文物C.尘封于历史的文物被这些演员演活了D.演员的表演把这些文物真正演活了解析:该句的主语为“《国家宝藏》”。
A项把主语偷换为“演员”。
C项把主语偷换为“文物”。
D项本身有语病,搭配不当。
答案:B9.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艺术鉴赏力的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只有具备了相关的文化知识才有能力在艺术作品中发现美,发掘美,再创造美。
艺术修养既是个人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一定意义上讲,文化修养较高的人,他的艺术鉴赏力也会有较高的水平。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同时又直接受益于文化修养的广博精深B.同时又直接使文化修养的广博精深受益C.同时文化修养的广博精深又直接受益D.同时文化修养的广博精深又使之直接受益解析:从语意来看,表达的是艺术修养得益于文化修养,所以B 和C不正确;D项表述不够简洁。
答案:A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中国画创作者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文化自信、光大中华文化的高度来看待,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为祖国山河立传”光有扎实的技法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创作者要有家国情怀,作品要呈现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蕴,其中包括特定形式所呈现的时代审美意境以及画家的精神追求。
中国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
就像中国画最高的成就是“写意”,其中既包含“写”的审美性,也包含“意”在形式上所体现出的特定审美意境,二者相辅相成。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精神气象都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B.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彰显C.其精神气象皆不是客观的存在,而是作者精神世界的彰显D.其笔墨法度皆不是独立的存在,而是特定审美意蕴的彰显解析:括号前后谈论的内容重点,是“笔墨”和“审美”等关键词。
答案:D题组二高考综合练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睿智豁达的苏轼认为,贾谊“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不懂________,不能自用其才。
而历经宦海沉浮的王安石比苏轼更为洞明,在《贾生》诗中他提出了自用其才的标准。
他写道:“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得到施行和采纳。
这是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显然,政治家们要比诗人们眼光更为深笃,()。
透视贾谊的人生际遇和苏轼、王安石等人的诗作情怀,我们可从中受到启迪,那就是要学会等待时机,方能成才。
刘禹锡在《学阮公体》诗中曾言“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可谓________了古代有才华的读书人或知识分子,即贾谊们的痼疾。
他们往往多愁善感,情绪多变。
遇有顺境,就激情满怀,________,“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而遇到逆境,就心怀愤懑,________且自感怀才不遇,“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于事无补,于己有害。
今天我们生正逢时,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以“出世”情怀,自用其才。
因为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得到采纳和施行。
B.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施行和采纳。
C.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是否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采纳和施行。
D.意在表明,君王待臣厚薄,臣子自用其才,评价的标准不在于官爵高低,关键要看臣子的谋议是否得到施行和采纳。
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一面对两面,一是语序不当。
应该把“臣子自用其才”改为“臣子是否自用其才”,把“施行和采纳”改为“采纳和施行”。
答案:C★(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值得后人借鉴和深思B.值得后人深思和借鉴C.后人值得深思和借鉴D.后人值得借鉴和深思解析:陈述对象要一致,排除C、D两项;内部的逻辑关系应该是“深思和借鉴”,排除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