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文档

合集下载

综合实验报告范文

综合实验报告范文

综合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综合实验,并进一步提升实验者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以一些电子设备的维修为主题,具体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1.故障现象观察和记录:对电子设备进行初步检查,观察出现的各种故障现象,并按顺序记录下来。

2.故障分析:根据故障现象的记录,对可能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实验验证。

3.故障修复:通过对故障原因进行实验验证,确认具体故障点,并进行修复。

三、实验步骤1.故障现象观察和记录:经过初步观察,电子设备无法开机,电源指示灯未亮起。

将该现象记录下来。

2.故障分析:根据故障现象的记录,初步判断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故障原因:a.电源问题:电源线连接不良或损坏,电源开关故障等。

b.电路板问题:主板或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损坏等。

3.故障修复:a.检查电源线连接情况,发现电源线连接良好。

b.使用万用表对电源开关进行测试,发现电源开关无故障。

c.拆卸电子设备,对主板进行仔细观察,发现一个电容器破裂。

推测该电容器故障可能导致电子设备无法开机。

d.更换故障电容器,重新组装电子设备。

e.进行开机测试,电子设备正常开机,故障修复成功。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经过实验,成功修复了电子设备的故障,使其能够正常开机。

故障原因是电容器损坏,导致电子设备无法正常供电。

五、实验心得通过本次综合实验,我深刻体会到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和记录现象,以便确定故障原因和进行有效的修复。

通过这样的综合实验,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增强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本次综合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并为进一步提升实验者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打下基础。

这次实验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电子设备故障检修的过程和方法,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材料单(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材料单(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分组 :( 演示 :(
∨ ∨
) )
实验名称
纸梁的宽度和厚度与抵抗弯曲能力的实验
实验器材:
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 铁垫圈,尺子
大全
实用文档
猜测:
抵抗弯曲的能力跟材料的宽度和厚度有关
1、将纸梁两端垫起一定的高度,把纸梁受压弯曲到接触桌
面作为弯曲的标;用承载垫圈的个数表示纸梁的抗弯曲能力,改
观察到的现象或 实验的结果:
轮上挂的钩码比轴上挂的少,但是仍能保持平衡,说明轮轴可以省力。
评定等级:
指导教师: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年级
实验名称

时间
2011.9.15
实验类型
分组 :( 演示 :(

) )
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实验器材:
1盒钩码、2段粗线绳、1个铁架台、2个不同的大轮、1个小轮、1个轴
大全
实用文档
猜测:
轮轴越大越省力。
实验过程:
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成是 我们用力的大小。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来。然
后改变轮在做实验。
轮轴的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实验记录表
轴上钩码的个数 3 6 9
更大轮上钩码的个数 1 2 3
我们的发现 轮轴保持平衡 轮轴保持平衡 轮轴保持平衡
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记录表
自行车部件
链条和齿轮 大小齿轮 脚踏板 车把手
简单机械类型 斜面 轮轴 轮轴 轮轴
所起到的作用 省力 省力 省力 省力
观察到的现象或 实验的结果:
自行车上有许多装置是简单机械,不仅能方便使用,而且能够省力。

最新实验六(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六(实验报告)

最新实验六(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特定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特性,以及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和结果的记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实验材料:1. 试样:待测物质样品2. 试剂:所需的化学反应试剂3. 仪器:天平、烧杯、量筒、滴定管、温度计、pH计、光谱仪等实验步骤:1. 准备阶段:根据实验要求,准确称取适量的试样和试剂,准备好所有实验仪器。

2.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进行化学反应操作,记录下每个步骤的具体条件,如温度、pH值、反应时间等。

3. 数据收集:对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包括但不限于颜色变化、沉淀形成、气泡产生等。

4. 结果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反应过程中物质的变化,以及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5. 结论撰写: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结论,总结物质的性质和反应特点。

实验结果:1. 反应速率:通过观察和记录,发现在特定条件下,反应速率与预期相符,具体数据见附录。

2. 产物分析:实验中产生的主要产物为X和Y,通过光谱分析确认了其结构。

3. 副反应:在实验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的副反应现象。

4. 影响因素:实验中发现温度和pH值对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

实验讨论:本次实验中,反应的速率和产物与理论预测基本一致,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可能的原因包括实验操作的不精确、环境条件的波动等。

未来可以通过改进实验方法和控制实验条件来减少误差。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研究了特定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特性,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到了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

实验结果对理解相关化学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

实验报告范文模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公文写作、报告体会、演讲致辞、党团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report experience, speeche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document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llectio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实验报告范文模板实验报告范文模板(通用7篇)实验报告范文模板篇1一、实验目的及要求:本实例的目的是创建锚点链接。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范文6篇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范文6篇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范文6篇Model report of acid base neutralization titration experi ment| 编订:JinTai Coll丽eREPORT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范文6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期牌专到对应篇童】1、篇章1:酸碱中和滴定学生实验报告单文档2、篇章2: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文档3、篇章3: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范文4、篇章4: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文档5、篇章5: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文档6、篇章6: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文档篇章1:酸碱中和滴定学生实验报告单文档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实验时间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的酸(或碱)溶液跟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岀二者的,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

计算公式:c (NaOH) ?c (HC1) ?V (HC1) c (NaOH) ?V (NaOH)或 c (HC1) ?oV (NaOH) V (HC1)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 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猷(变色范围8・2'10)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

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猷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2、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什么?篇章2: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报告文档【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实验名称:酸碱中和滴定时间实验(分组)桌号合作者指导老师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含滴定管夹)。

实验报告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实验报告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班级:八年级班,姓名:,日期:,地点:。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目的:练习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器材:物理课本、刻度尺。

实验步骤:1、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测三次;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测三次;3、将测量结果填入表格实验结果记录班级 :八年级 班 , 姓名: , 日期: , 地点: 。

实验名称: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实验目的: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 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挡板。

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3. 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挡板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实验结果记录V2=t 2=2.5sS 2=0.3mV 3=t 3= t 1- t 2=1.4s S 3=S-1S 2=0.3mV 1= t 1=3.9s S 1=0.6m 平均速度 运动时间 路 程班级:八年级班,姓名:,日期:,地点:。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器材:两支相同的蜡烛、一块玻璃板、玻璃板支架、一张纸、一个光屏、一把刻度尺及打火机。

实验步骤:1.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 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但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像的位置,与像重合。

比较像与蜡烛的大小、正倒关系。

4.在玻璃板下所铺的白纸上描绘出蜡烛、玻璃板和蜡烛像的位置。

5.画出连接蜡烛和像的直线,量出直线与玻璃板的夹角,用刻度尺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结论:班级:八年级班,姓名:,日期:,地点:。

实验报告文档要求标准

实验报告文档要求标准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 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科学实验的严谨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此处简要介绍实验原理,包括相关公式、定律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实验操作:(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实验数据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实验数据:(此处列出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包括表格、图表等形式。

)2. 数据分析:(此处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计算、比较、总结等。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此处总结实验结果,包括观察到的现象、数据变化等。

)2. 讨论:(此处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可能的原因、误差来源等。

)七、实验结论(此处总结实验结论,回答实验目的。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2. 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避免人为误差。

3. 注意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九、参考文献(此处列出实验过程中参考的文献资料。

)十、附录(此处附上实验过程中使用的相关图片、图表等。

)实验报告撰写规范:1. 标题:实验报告应具有明确、简洁的标题,反映实验内容。

2. 日期:填写实验日期,以便于后续查询。

实验报告标准模板文档

实验报告标准模板文档

实验报告标准模板文档Standard template document of experiment report实验报告标准模板文档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实验报告是在科学研究活动中人们为了检验某一种科学理论或假设,通过实验中的观察、分析、综合、判断,如实地把实验的全过程和实验结果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书面材料。

实验报告具有情报交流的作用和保留资料的作用。

以下是整理的实验报告标准模板,欢迎阅读!书法教育课题开题实验报告1、《xxx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

《纲要》为我们创办书法特色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活力。

我校决定从学校的写字教学入手,争创特色,全面落实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学校在全面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所规定课程外,开设了写字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

我们认识到写好汉字不仅是书法家的事,也是每个中国人的事。

书写对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培养形成良好习惯、优秀品格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学校运用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从多个层面分析,说明加强写字教学对搞好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及发展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格素质的重大意义。

课件展示、实物演示、模型制作、律动表演、儿歌诵读等。

2、多种途径,科学练习。

如执笔运笔新认识、先练长体字新方法、整体观察汉字特点等。

3、兴趣入手,培养美感。

如观察对比,辨别汉字书写的美与丑;静中求动,体会汉字结体的稳与险等。

4、构建机制,培养自悟能力。

如自评、互评、点评等。

用力吹燃烧的蜡烛,却怎么也吹不灭。

你知道怎样做到这一点吗?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操作: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cept=TRUE;
done=TRUE;
}else if((code0.all&code1.all)!=0){
done=TRUE;
}else{
if(code0.all!=0){
x = x0; y = y0;
dx = x1 - x0; dy = y1 - y0;
d = dx - 2 * dy;
UpIncre=2*dx-2*dy;DownIncre=-2*dy;
while(x<=x1)
{
putpixel(x,y);
printf("x = %d , y = %d \n",x,y);
对剩余部分,把它作为新的线段看待,又从头开始考虑。两遍循环之后,就能确定该线段是部分截留下来,还是全部舍弃。
1、分区编码
延长裁剪边框将二维平面分成九个区域,每个区域各用一个四位二进制代码标识。各区代 码值如图中所示。
2、判别
根据C1和C2的具体值,可以有三种情况:
(1)C1=C2=0,表明两端点全在窗口内,因而整个线段也在窗内,应予保留。
(2)C1&C2≠0(两端点代码按位作逻辑乘不为0),即C1和C2至少有某一位同时为1,表明两端点必定处于某一边界的同一外侧,因而整个线段全在窗外,应予舍弃。
(3)不属于上面两种情况,均需要求交点。
3、求交点
假设算法按照:左、右、下、上边界的顺序进行求交处理,对每一个边界求完交点,并相关处理后,算法转向第2步,重新判断,如果需要接着进入下一边界的处理。
实验
类型
设计型
综合型
创新型








1.实验内容
用基本增量算法和Bresenham算法画直线
2.实验目的
1)理解在显示器上画图与在纸上画图的本质区别;
2)掌握直线的光栅扫描转换过程;
3)掌握不同算法绘制直线的思路和优缺点
3.实验要求
1)将像素网格表现出来,建立网格坐标系;
2)用橡皮筋的形式输入参数;
printf("DDA画线算法:各点坐标\n");
else if(num==0)
return;
//画线算法的实现
GLsizei dx,dy,epsl,k;
GLfloat x,y,xIncre,yIncre;
dx = x1-x0;
dy = y1-y0;
x = x0;
y = y0;
if(abs(dx) > abs(dy)) epsl = abs(dx);
求出交点P后,用P1=P来舍去线段的窗外部分,并对P1重新编码得到C1,接下来算法转回第2步继续对其它边界进行判别。
Cohen-Sutherland裁剪算法:
void Clip(float x0,float y0,float x1,float y1,Rect *rect,CDC *pDC){
bool accept,done;
同前面介绍的一样,利用圆的八分对称性,循环一次,画八个点。
正负法画圆:
void circle(int x0,int y0,int r,int color){
int x=0,y=r,f=0;
while(x<=y){
putdot(x0,y0,x,y,color);
if(f<=0)
{
f=f+2*x+1;
x++;}
printf("x=%f,y=%f,取整后x=%d,y=%d\n", x, y, (int)(x+0.5),(int)(y+0.5));
break;
}
x += xIncre;
y += yIncre;
if(x >= 25 || y >= 25) break;
}
}
算法原理(Bresenham):
过各行各列象素中心构造一组虚拟网格线。按直线从起点到终点的顺序计算直线与各垂直网格线的交点,然后确定该列象素中与此交点最近的象素。该算法的巧妙之处在于采用增量计算,使得对于每一列,只要检查一个误差项的符号,就可以确定该列的所求象素。
accept=FALSE;
done=FALSE;
OutCode code0,code1;
OutCode *outCode;
float x,y;
CompOutCode(x0,y0,rect,&code0);
CompOutCode(x1,y1,rect,&code1);
do{
if(code0.all==0&&code1.all==0){
Bresenham算法画线(关键代码):
void Line(GLsizei x0, GLsizei y0, GLsizei x1, GLsizei y1, GLsizei num)
{
glColor3f(1.0f,0.0f,0.0f);
if(num == 1)
{
printf("中点Bresenham算法画直线:各点坐标及判别式的值\n");
实验
类型
设计型
综合型
创新型








1.实验内容
用正负法和Bresenham算法画圆弧
2.实验目的
1)掌握圆及圆弧的光栅扫描转换过程;
2)掌握不同算法绘制圆弧的技巧和优缺点。
3.实验要求
1)将像素网格表现出来,建立网格坐标系;
2)用橡皮筋的形式输入参数;
3)鼠标移动时,显示鼠标当前位置;
4)显示判别式的计算过程和下一点的选择策略;
5)记录生成点的坐标,建议用表的形式;
6)图形生成过程可以重复进行。
4.详细设计
设要显示圆的圆心在原点(0,0),半径为R,初始点的坐标为(0,R),顺时针生成八分之一圆,令:F(x,y)=x2+y2-R2
则圆的方程为:F(x,y)=0
当点(x,y)在圆内时,则F(x,y)<0;
当点(x,y)在圆外时,则F(x,y)>0;
glColor3f(0.0f,0.0f,1.0f);
if(num == 1)
printf("Bresenham算法画圆:各点坐标及判别式的值\n");
int d,k=0,xa,ya;
xa=0;ya=R;d=1-R;
while(xa<=ya){
putpixel(xa+x,ya+y);
putpixel(ya+x,xa+y);
3.实验要求
1)将像素网格表现出来,建立网格坐标系;
2)用橡皮筋的形式输入剪裁线段和裁剪窗口;
3)鼠标移动时,显示鼠标当前位置;
4)对于线段裁剪,线段被窗口的四条边裁剪的过程要显示出来;
5)裁剪过程可以重复进行。


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详细设计
Cohen-Sutherland算法
首先对线段的两个端点按所在的区域进行分区编码,根据编码可以迅速地判明全部在窗口内的线段和全部在某边界外侧的线段。只有不属于这两种情况的线段,才需要求出线段与窗口边界的交点,求出交点后,舍去窗外部分。
x++;
if(d<0)
{
y++;
d+=UpIncre;
}
else
d+=DownIncre;
}
}






以下为画直线的过程:
显示各点坐标值:
年级
2011级
学号
11065118
11065120
11065124
专业
软件工程
姓名
向杨辉
蒙德亮
王鸿儒
实验时间
11.6
实验地点
9-206
实验
名称
2圆弧的扫描转换
break;}
k++;
if(d<0) d+=2*xa+3;
else{
d+=2*(xa-ya)+5;
ya--;
}
xa++;
}
}






显示所作图形:
各点坐标显示:
年级
2011级
学号
11065118
11065120
11065124
专业
软件工程
姓名
向杨辉
蒙德亮
王鸿儒
实验时间
11.13
实验地点
9-206
为了规范算法,令线段的端点P1为外端点,如果不是这样,就需要P1和P2交换端点。
当条件(C1&0001≠0)成立时,表示端点P1位于窗口左边界外侧,按照前面介绍的求交公式,进行对左边界的求交运算。
依次类推,对位于右、下、上边界外侧的判别,应将条件式中的0001分别改为0010、0100、1000即可。
3)鼠标移动时,显示鼠标当前位置;
4)显示判别式的计算过程和下一点的选择策略;
5)记录生成点的坐标,建议用表的形式;
6)图形生成过程可以重复进行。
4.详细设计
算法原理(DDA)
根据直线方程y=kx+b,由两个直线的端点(x0,y)(x1y1)可求得斜率k。可以将变量x设定初值为x0,y初值y0。每次x步进1,同时使y步进k,可获得表示直线的所有近似的结果集。该方法简单,但是每次循环都要做一次乘法、一次加法并调用一次对y的取整运算,因此效率比较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