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案的变化
图案变色原理

图案变色原理
图案变色原理是通过改变图案中的某些元素的色彩,使其呈现出不同的色调,从而使整个图案看起来具有变色效果。
这种变色效果通常是通过以下几种原理实现的:
1. 光学原理:这种原理主要是利用光的折射、反射和透射等特性来实现图案的变色效果。
通过改变不同光线的入射角度、波长或强度,可以使图案中的颜色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2. 化学原理:这种原理主要是通过某些特殊的化学反应来实现图案的变色效果。
例如,某些材料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发生颜色的变化,从而实现图案的变色效果。
3. 物理原理:这种原理主要是利用材料的物理性质来实现图案的变色效果。
例如,一些材料在受到温度、压力等物理因素的作用下,会发生颜色的变化,从而实现图案的变色效果。
总的来说,图案变色原理是通过改变材料的光学、化学或物理性质来实现图案的变色效果。
这种变色效果可以用于艺术设计、服装、家居装饰等领域,给人带来视觉上的新鲜感和变化感。
常见的图案变形方法课件

通过图案的形态、表情和动作,强 调其情感表达,如喜怒哀乐等,使 其更具有人性化和情感共鸣。
拟人化变形的应用场景
品牌形象设计
将品牌形象拟人化变形, 使其更加具有亲和力和记 忆点,提高品牌知名度和 美誉度。
广告创意设计
在广告创意中运用拟人化 变形,增强广告的趣味性 和互动性,吸引消费者的 注意力。
常见的图案变形方法课件
• 图案变形概述
目 录
01 图案变形概述
图案变形的定义
图案变形是指通过艺术手段对原始图 案进行加工和改造,使其在形态、色 彩、结构等方面发生变化,以适应新 的设计需求或表现形式。
图案变形是一种创意性的设计手法, 通过对原型的提炼、概括、夸张、简 化等手段,创造出具有独特美感和视 觉冲击力的新形象。
图案变形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简化与概括、夸张与强调、 解构与重组等。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设计需求和主题选择 合适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02 图案的简化变形
简化变形的方法
线条简化
形状简化
色彩简化
细节简化
去除图案中的冗余线条, 保留主要特征和结构。
将复杂的形状简化为更 简单的几何形状或概括
性的形状。
自由变形
参数化变形
通过手动调整或使用特定的变形工具对图 案进行自由变换,以满足特定的设计需求。
通过定义参数来控制图案的形状和大小, 实现精确的形状变化。
综合变形的应用场景
平面设计
在海报、广告、包装等设计中,使用综合变 形方法来调整和美化图案。
动画制作
在动画电影或游戏中,通过综合变形方法来 创建逼真的角色和场景。
插画和漫画
在插画和漫画创作中,运用抽象变形 来表现角色的特征、情感和场景氛围。
常见的图案变形方法

(4)要求:认真观察物象,抓住物象的基本形体和特征,进行简化、 提炼、概括,使图案更简练,更传神,更清晰,更概括。
(三)添加修饰法
添加修饰法亦称添加求全法,就是将已 经提炼概括、夸张变形处理后的图案形 象的外轮廓内适当添加一些有联想意义 的图案纹样,使图形更加丰富,更加美 妙,更有情趣。如我国传统图案中的花 中套花,花中套叶,叶中套花,以及十 二生肖中套花和有吉祥意义的图案形象 丰富优美、寓意性强,富有装饰意趣, 耐人寻味。
常见的添加修饰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画出平常看不见的部分。如兰花的根、荷花的藕,平常在泥里看不 见,添加求全法则要求把它们全部表现出来。
2、画出事物的发展过程。如表现葫芦从开花到结果的全过程。
3、画出同一物象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如把人脸的正面和侧面组合 在一起。
作业
(1)临摹添加修饰法图案十二幅图。
作业
(1)临摹动物、人物神态夸张的变形图案各四幅图。
(2)自选物象进行写生变化,并自行构图作动物、人物神态夸张变形 图案各二幅图。
(3)规格:十六开纸,每张二幅图。
(4)要求:认真观察物象,抓住其富有表情性的部位特点,表现其特 征。
(二)简化修饰法
简化修饰法也称省略修饰法。就是抓住对象的基本形体和特征,将素 材进行删繁化简、去粗取精、提炼概括,使图案形象更简炼、更传神、 更清晰、更典型。
4、转折起伏的简化。如一枝花,枝叶有前后的穿插,花瓣叶片有卷曲 或转折,如实表现就没有装饰效果,去掉这些转折,把它象夹标本一 样的平展开来,就显得更单纯,更典型、更艺术、更具装饰效果。
作业
(1)临摹运用简化修饰法制作的图案十二幅图(花卉、动物各六幅 图)。
装饰图案的变形

四、几何化法
• 几何化法是一种抽象夸张的方法,就 几何化法是一种抽象夸张的方法, 是以几何概括自然形象,使其规则化、 是以几何概括自然形象,使其规则化、 几何化、装饰化。 几何化、装饰化。 • 当然,在变化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注 当然,在变化过程当中, 意形式美的法则。在造型的变化之中, 意形式美的法则。在造型的变化之中, 寻求肌理、色调、 寻求肌理、色调、神态等表现手法的 统一。 统一。
• 解构法类似于构成中的打散重构,或是剪拼重组。 • 自然界中的物体经过归纳、提炼、 概括处理之后,根据主观意图,可 以将它分割移位,然后再根据一定 规律重新组合,称之为结构法 结构法。 结构法
夸张是一种整体感受把物体最具体特征之处提炼并演绎使长的更长弯的更弯虚处更虚实处更实四几何化法四几何化法几何化法是一种抽象夸张的方法就几何化法是一种抽象夸张的方法就是以几何概括自然形象使其规则化是以几何概括自然形象使其规则化几何化装饰化
装饰图案的变形
装饰图案的变形方法
一.简化法 • 简化法是将自然形态的素材变为装饰 造型的基本前提。 造型的基本前提。 • 删繁就简、提炼概括,在进行刻画处 删繁就简、提炼概括, 理。 • 接近生活中的剪影效果。 接近生活中的剪影效果。
五、拟人法
• 在装饰图案的表现中,拟人法大量 应用于如动物、植物等人类以外物 象的变化过程,要赋予其精神、神 态、描绘它们的表情。 • 以人类的思想感情来表现。
六、求全法
•求全法常常把违反常规的事 物组合在一起,使其具有美 好寓意。求全法表达了人们 追求圆满与完美的心里情节。
七、解构法
二、添加法 • 添加法需要再简化法的基础上进行, 添加法需要再简化法的基础上进行, 是在图案形象经过简化的外轮廓中 添加纹饰。 添加纹饰。 1. 寓意性添加 2. 联想性添加 3. 肌理性添加 4. 添加抽象图形
装饰图案的变化与设计教案

装饰图案的变化与设计教案教案标题:探究装饰图案的变化与设计教案目标:1. 了解装饰图案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装饰图案的变化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装饰图案的定义和作用。
2. 装饰图案的变化与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2. 运用所学原理和方法设计装饰图案。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或黑板。
2. 装饰图案的样本或图片。
3. 装饰材料,如彩纸、颜料、笔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投影仪或黑板展示一些不同的装饰图案,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装饰图案?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探究活动:1. 分组讨论: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和讨论所展示的装饰图案,尝试回答以下问题:a. 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b. 你们认为这些图案是如何设计出来的?c. 你们能想到哪些方法来改变或设计图案?2. 小组展示: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装饰图案进行展示,并分享他们的观察和想法。
知识讲解:1. 讲解装饰图案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它们在美化环境、表达情感和传递文化等方面的重要性。
2. 介绍装饰图案的变化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对称、重复、对比、变形等。
实践活动:1. 分发装饰材料给学生,让他们亲自动手设计装饰图案。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和方法,设计出自己喜欢的装饰图案。
3. 学生完成设计后,互相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给予彼此反馈和建议。
总结反思: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装饰图案的变化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鼓励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运用所学的原理和方法设计装饰图案?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或校园中寻找不同的装饰图案,并记录下来。
2. 学生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原理和方法,设计自己的装饰图案,并与同学分享。
教学反思:1. 教师在引入活动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讨论。
装饰图案变化造型和表现技法

2.添加法: 做好加法,把一变十。 a.添加相关资料
2.添加法: 做好加法,把一变十。 b.添加相异资料
三、装饰画的造型方法
3.变形法: 对造型对象的局部或某点进行 强化或扭曲,包括放大、缩小、夸张。
4.抽象法: 用点、线、面的几何形去提炼 对象。
5.解构法: 是支解造型对象后重组另外的
一、装饰画的变化
装饰变化的目的: 1、使原对象的特点更典型,强烈 2、使形象更美、更理想、更具有装饰性 3、使形象符合工艺制作的要求
二、变化的表现形式
二、变化的表现形式
写实变化(具象):以尽量保持原物象 的外形特征为前提,突出物象精神特征。 写意变化(抽象):在加工变化中借助 自由变化或几何形在充分发挥想象力创 造力的基础上反映主观意识上对事物的 认识。形象更简练概括更理想化。 写实与写意都是对自然物象加工变化的 产物,区别是取舍和抽象的程度不同。
四、装饰的表现技法
点、线、面 黑、白、灰
四、装饰的表现技法
点、线、面
四、装饰的表现技法
点、线、面
四、装饰的表现技法
点、线、面
四、装饰的表现技法
黑、白、灰
练习
作业名:花与叶的变形。 运用不同的造型方法和表现技法做变形 练习各3幅(方法自选)灵活应用黑白 灰,点线面。 规格:8开素描纸,颜料上色黑白稿, 横构图。
新造型。
3.变形法: 对造型对象的局部或某点进行强化 或扭曲,包括放大、缩小、夸张。
4.抽象法: 用点、线、面的几何形去提炼对象。
5.解构法: 是支解造型对象后重组另外的新造 型。
图案变化的方法名词解释

图案变化的方法名词解释图案是一种表达形式,通过色彩和形状的组合产生视觉效果。
图案变化的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技巧和手法,改变现有的图案以达到不同的效果和目的。
一、对比法对比法是图案变化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比不同元素之间的色彩、形状、大小等特征,产生明显的差异。
通过对比,可以突出某一元素,增强视觉效果。
例子如下:1. 色彩对比:将鲜艳的颜色与暗淡的颜色进行对比,在视觉上产生鲜明的变化。
2. 形状对比:通过将不同形状的图案放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加视觉冲击力。
3. 大小对比:通过大小的差异,突出某一图案或元素的重要性。
二、重复法重复法是图案变化中常见的一种方法,通过重复相同的元素,形成统一感和规律感。
重复能够使图案更加连贯、有序,也能够增强视觉冲击力。
1. 空间重复:在二维平面的图案中,通过重复相同的元素,形成统一的空间感。
2. 时间重复:在时间轴上,通过不断重复相同的图案,形成循环感和重复感。
三、变化法变化法是图案变化的核心方法,通过改变图案中的元素或特征,实现不同的表达效果和目的。
1. 色彩变化:通过改变颜色的明暗、对比度、饱和度等特征,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2. 形状变化:通过改变图案中的形状,如线条的弯曲度、形状的扭曲等,产生各种变幻的效果。
3. 大小变化:通过改变图案中元素的大小,可以改变其重要性、距离感和空间感。
四、层次法层次法是通过图案中元素的前后顺序、大小关系等,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和层次感。
层次感可以通过改变元素的大小、透明度等来实现。
1. 前景与背景:通过将图案中重要的元素放在前景中,与背景形成对比,突出重要性。
2. 大小关系:通过改变图案中元素的大小,形成不同的层次感。
3. 透明度:通过改变元素的透明度,产生不同的透视效果和层次感。
五、纹理法纹理法通过在图案中添加纹理特征,增加图案的细腻感和立体感。
1. 点线面纹理:在图案中通过点、线、面的组合,形成丰富的纹理效果。
2. 材质纹理:通过模拟不同材质的纹理,增加图案的真实感和质感。
图案的写生与变化二

变化? 统一?
对称 与 均衡
对称的特点 ? 均衡的特点?
对比 与 调和
图中主要采用什 么对比?又是如 何调和的?
节奏 与 韵律
两幅图,哪副让 你感觉更加动感 一点?
LOGO
图案的写生与变化
Paintings and Changes of Patterns
教学目标
01 了解图案写生与变化的目的 02 掌握图案写生与变化的的方法 03 学会运用图案写生与变化的方法设计图案
练习三:图案变形设计(每组四张)
要求:
1、纸张规格:16k; 2、黑白彩色不限;构图合理;画面整洁; 3、内容: 以下内容任选其一作为设计主题,绘制四种不同变化方式的图案。
入职流程
THANKS
图案的写生
paint,为变化做准备 对象:自然界中的风景、花卉、鸟虫、动物、人物。 要求:结构准确、特征鲜明、强调主次、注意取舍。
写生
方法:线描写生、明暗写生、色彩写生
写生 练习:分组以花、叶、鱼、鸟为对象进行简单的图案写生练习
写生
试一试把写生稿中的花、叶、鱼、鸟做些简单变形。。 点缀法 色块法 线描法 黑白转换法 线面法
写生
图案的变化
change
图案的变化
图案的变化是在图案写生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艺术加工 处理,使原来的形象更富于装饰性、典型性和理想性。 对象:自然界中的风景、花卉、鸟虫、动物、人物。 方法:①省略②夸张③添加④几何化
夸 张
夸 张
添加是为了使图案的纹样更加丰富,更加理想的一种表现技法。 在提炼概括的基础上,根据设计需要添加一些装饰纹样,以增加图 案联想的装饰情趣和浪漫色彩。
添 加
添 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图案基础》教案:第三课图案的变化
[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图案变化的目的;掌握并熟练运用图案变化的的各种方法。
[教学重点]
图案变化的的方法
[教学难点]
图案的题材与变化的关系
[教具]
图案样画、课件等
[教学程序]
讲授新课
图案的变化是把写生的自然物象通过变化加工成为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图案形象。
这是基础图案的基本功。
没有这个过程,就不能成为图案。
一、图案变化的目的
图案变化的目的是为了设计。
就是把各种写生素材,加工变化成为不同类型的图案有着不同的工艺制作要求,如编织图案、刺绣图案、陶瓷图案等。
图案变化是从自然形态到艺术形象的创造。
就是通过艺术手法使自然形象更美、更典型、更集中、更理想,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图案来源于生活,图案变化就是取素材中最美、最生动的部分,给以加强和减弱,使之成为符合装饰要求的纹样。
学习图案变化时,还应加强对形式美学及装饰传统的学习,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培养设计图案形象的创造力。
编织图案
四川彝族刺绣图案陕西刺绣图案
清青花花卉纹大盘明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
二、图案变化的方法
图案变化的方法多种多样。
大体可分为写实变化和写意变化两大类。
写实变化是根据写生的自然形态进行概括、提炼、取舍加工而成的。
接近自然形态的写意变化是以写实为基础,适当地作归纳简化、夸张手法的处理,以此加强装饰效果。
写意变化不求形象的真实感,而是追求形象的鲜明及形式美感,追求高度的提炼和极度夸张的统一,追求艺术造型的理想化。
图案变化的具体处理,可以概括为简化法、夸张法、添加法、巧合法、几何法、象征法、分解法、组合法等方法。
1、简化法
简化是一种提炼过程,是艺术的再创造。
它是在不失自然形象特征的前提下,力求达到造型上的简洁与单纯。
在变化中要做到精心选择,删繁就简,净化提纯,创造出整体美感强的图案形象。
简化法是抓住物象最美最主要的特征,去掉繁琐的部分,通过归纳、概括、省略,使物象更单纯、完整,以加强整体特征的表现。
如菊花,花瓣多、瓣形复杂,通过删繁就简、以少胜
多的处理,使形象特征更加鲜明。
2、夸张法
它是在省略法的基础上,抓住形象的典型特征,突出强调形与神的美感,以达到主题鲜明、感染力强的审美效果。
夸张法有局部夸张、整体夸张和透视夸张等形式,可视需要进行选择运用。
夸张是强调、突出自然物象中能够引起美感的主要部分,使原有的形象特征显得更加鲜明、更加生动、更加典型、更有魅力。
如菊花的夸张变化要突出花瓣的细长、卷曲、秀丽的特色,使形象更具有生命力,给人以美感。
3、添加法
它是在省略或夸张的基础上,把具有典型特征的形象,合乎情理地与其结合在一起,充实与美化图案形象,达到构图饱满、变化丰富、主题鲜明、装饰性强的审美效果。
添加是为了使图案纹样更加丰富、更加理想的一种装饰方法。
在提炼、概括、夸张的基础上,根据设计需要添加装饰纹样,以增加图案联想的浪漫色彩。
如传统图案中的花中有花,花中有叶、叶中有花等。
它不受客观形体结构的约束,而是在“意”和“情”上探求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艺术创造。
4、巧合法
巧合法是一种巧妙的组合方法,如传统图案中的“三兔”、“三鱼”等。
在图案设计中,选用某些典型的特征,按照图案的规律,巧妙地组成新的图案形象,使它更富有艺术魅力,如设计的形象巧妙地共用同一条轮廓线或局部的形。
但要注意整体的协调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兔连耳三鱼争头
5、几何法
几何法是抓住物象的特征,根据工艺制作、设计要求,把变化的物象处理成几何形,如三角形、圆形、方形、折线形、弧线形等。
这种变形的倾向是理性的,其逻辑性较强。
6、求全法
求全法是一种理想的手法,它不受客观自然的局限。
在图案变化中,常把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完整地展现出来,给人以完整和美满的艺术享受,如将水面上的荷花、荷叶、莲蓬和水下的藕,同时组合在画面上。
又如,把不同季节的花卉,同时设计在一张图案中。
求全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满足了人们追求完美的愿望。
7、拟人法
拟人法是把动物、植物的形象与人的性格特征联系起来,表现出人的表情、动态和感情。
如童话、寓言、动画片中常采用拟人法,非常适合儿童的心理,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感,深受人们喜爱。
8、分解组合法
分解组合法是设计者将自然对象加以变化、分割位移,再通过并列、重叠、交错、反复、转换、旋转等手法重新组合。
创造的图案形象往往融入了设计者的情感和想象。
分解组合法可将多种物象分解,把具有美感的局部重新加以组合,构成一个全新的图案形象,如传统图案
中的龙风形象和原始社会的彩陶纹样。
运用较为普遍,在现代图案设计中也经常运用此法。
龙风图案彩陶纹样
9、象征、寓意法
象征是用具体事物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用以象征某种特别意义的具体事物。
它以某种形象为对象,取其相似相近加以类比,来表达特定的意义。
象征在中国传统图案和现代标志图案中应用广泛,如“长城”表示中国,鸽子和橄榄叶的组合象征和平等。
寓意是借物托意、以具体实在的形象比喻某种抽象的情感意念。
设计者把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寓意于一定的形象之中,用来表达对某种事物的赞美与祝愿。
民间图案中以蝙蝠、桃子表示“福寿双全”等,就是采用寓意的手法。
上述几种图案变化的方法在图案设计中可以综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