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案基础》教案: 第三课 图案的变化

合集下载

图案设计教案-图案基础概念与基本设计方法

图案设计教案-图案基础概念与基本设计方法

课程教学方案(教案)20/20学年第1学期课程名称:图案设计任课教师姓名:授课班级:课程归属院(系):艺术设计学院编制时间:20 年10 月 2 日学习单元课堂教学方案(教案)设计一、本单元学习任务导入东西方图案艺术简介1、中国传统图案(陶瓷纹样、青铜器纹样、玉器纹样、漆器纹样、染织纹样等)2、外国经典图案(欧洲、美洲、非洲、日本、印度、阿拉伯)二、本单元学习内容(含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第一章概述一、图案的概念二、图案的起源三、图案的分类四、图案设计的形式美规律1、对称与均衡2、变化与统一3、对比与调和4、节奏与韵律第二章生活与生产中的图案设计一、珠宝饰品中的图案设计二、工业产品中的图案设计三、服装中的图案设计四、包装中的图案设计五、环境艺术中的图案设计第三章图案设计的方法与步骤一、表现技法1、图案的骨式2、图案的构成——图案的点、线、面3、图案的色彩二、材料的准备1、颜料:水粉颜料、水彩颜料、丙烯颜料2、画笔:毛笔、勾线笔、水溶铅笔、色粉笔、油画棒、铅笔、针管笔、底纹笔3、纸:卡纸、高丽纸、宣纸、水彩纸4、其他工具与材料:圆规、尺、曲线板、笔洗、调色盘、镇纸等一、表现技法1、图案的骨式1.1单独纹样骨式1.2适合纹样骨式1.3二方连续纹样骨式1.4四方连续骨式三、本单元学习内容简要小结东西方图案艺术简介,对比与分析中西古典家具的精美的雕刻纹样是家具作为传统手工艺形式的主要装饰手法,蕴藏着无穷的美学意蕴。

古典家具的精品主要服务于当时的统治阶级、王公贵族,其装饰图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主流的人文思想和审美价值取向。

明清家具作为我国古典家具的集大成者,无疑有很丰富的装饰内容和题材,大凡山水人物、飞禽走兽、花卉虫鱼、博古器物、西洋纹样、喜庆吉祥等无所不包。

倘若仔细推敲,其中颇有一些规律可寻。

明清的装饰图案题材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大类:1、动物纹样动物纹样包括蟠龙纹、蟠虎纹、凤纹、麒麟纹、鹿纹、鹤纹、喜鹊纹等,大都选用人们崇拜喜爱之物,其中以龙纹、凤纹尤为突出。

初中花的变化美术教案

初中花的变化美术教案

初中花的变化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花卉的基本结构和形态特征。

2. 培养学生对花卉图案的变化手法、纹样构成和艺术美的体验。

3. 引导学生运用图案变化方法,创作具有创意的花卉图案。

教学重点:1. 花卉的装饰变化方法。

2. 创作具有创意的花卉图案。

教学难点:1. 装饰方法在花卉图案创作中的应用。

2. 创新思维在花卉图案设计中的体现。

教学准备:1. 花卉图案资料。

2. 多媒体课件。

3. 纸、画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花卉,了解花卉的基本结构和形态特征。

2. 向学生展示各种花卉图案,引发学生对花卉图案变化的兴趣。

二、基本知识与技能(15分钟)1. 讲解花卉的基本结构和形态特征,如花蕊、花瓣、花柄等。

2. 教授花卉图案的变化手法,如简化、夸张、置换等。

3. 介绍纹样的构成,如点、线、面的组合。

三、示范与实践(15分钟)1. 老师示范如何运用装饰变化方法设计花卉图案。

2. 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实践,尝试设计自己的花卉图案。

四、创作与展示(1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独立设计花卉图案。

2. 学生将完成的花卉图案展示给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

五、评价与总结(10分钟)1.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引导学生相互欣赏、学习和借鉴。

2.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花卉图案变化的方法和创意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示范和实践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花卉的基本结构和形态特征,掌握了花卉图案的变化手法和纹样构成。

在创作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出具有创意的花卉图案。

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对装饰变化方法的应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图案基础》教案

《图案基础》教案

《图案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案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培养学生对图案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图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案的定义与分类2. 图案设计的基本原则3. 图案构成的基本元素4. 图案创作的方法与步骤5. 图案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图案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及创作步骤。

2. 教学难点:图案创意的发掘和运用,以及图案在实际应用中的设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图案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示范法:展示优秀图案作品,分析其设计思路和技巧。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图案创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交流图案设计心得,提高创新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图案基础》相关教材、图片、案例等。

2. 工具与材料:画纸、画笔、彩绘工具、剪刀、胶水等。

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展示台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精美的图案作品,引发学生对图案设计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图案基础》。

2. 教学新课:a. 讲解图案的定义与分类;b. 阐述图案设计的基本原则;c. 介绍图案构成的基本元素;d. 讲解图案创作的方法与步骤。

3. 课堂实践:引导学生进行图案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课堂展示: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5. 拓展延伸:介绍图案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作业布置1. 完成一幅具有创意的图案设计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

2. 搜集图案设计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

八、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图案创作过程中。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图案美。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提高教学效果。

图形变换教案讲解

图形变换教案讲解

图形变换教案讲解。

一、图形变换概述图形变换是指对一幅图像进行一定的变形操作,以得到新的、与原图不同形态、大小或位置的图像。

其主要涉及的变换类型包括仿射变换、透视变换、非线性变换等。

这些变换形式可以对图像进行缩放、旋转、翻转、裁剪、平移、扭曲等操作,达到图像处理的目的。

二、图形变换教学教案讲解1.课程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掌握不同变换方式的使用方法及特点。

2.教学要点(1)图形变换的概念及分类(2)各种变换操作的原理及对应算法(3)变换矩阵的计算方法与应用(4)实际应用中的应用案例和技巧3.教学过程(1)引入环节:通过图片或实例介绍图形变换的概念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正文部分:讲解仿射变换、透视变换和非线性变换等图像变换类型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算法。

针对变换矩阵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进行详细的讲解,并通过实例演示方式进行说明。

介绍图形变换技巧和应用案例,如图像的形态学变换、边缘检测等。

(3)思考提问:通过课堂互动方式,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图形变换的相关问题,并及时解答。

(4)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方式,让学生了解图形变换的实际应用情况及其技巧。

4.教学效果评价(1)考试成绩:通过期中期末考试及平时作业等方式,对学生掌握的图形变换知识进行考核和评价。

(2)作品展示:通过学生制作的图形变换应用程序或相关设计作品的展示,体现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水平。

(3)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图形变换教学效果的满意度。

三、总结图形变换作为计算机视觉中的重要领域,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图形变换教学教案的讲解,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从而掌握不同变换方式的使用方法及特点,提升自身技能和实践能力。

《图案》课程教学大纲1

《图案》课程教学大纲1

《图案》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图案》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组成元素。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装饰图案绘制的想象力和创作力,利用多种绘制工具和多元的创作材质制作出独特性强、色彩鲜明、纹理清晰的系列色彩装饰图案。

为学生今后在艺术设计中广告创意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实践的练习过程来加深对图案设计性、创意性、装饰性理论的理解并能够在实际设计项目中得以熟练运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必须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装饰图案的基本概念与理论;2.理解传统图案的讲解与解析,结合观察与写生、逐章进行实际训练;3.掌握装饰图案的构成形式与创意方法。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图案概念理论本章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图案的基本概念,理解图案特征的意义,掌握装饰图案的绘制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1.了解图案的基本概念;2.理解图案特征的意义;3.掌握装饰图案的绘制方法。

本章教学难点:1.对图案特征的理解,选择表现的形式。

本章教学内容:1. 图案的基本概念;2. 图案分类及分析;3. 掌握图案在各类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第二章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本章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装饰图案、民间装饰图案及部分外国图案的特征,使学生理解这些图案的象征意义,掌握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构成方法。

本章教学重点:1.掌握图案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法则。

本章教学难点:1.图案的基本规律与形式美法则的作用与方法。

本章理论教学内容:1.中国传统图案赏析;2.民间装饰图案赏析;3.外国部分图案赏析。

本章实践教学内容:随堂练习:直线、曲线、折线等勾线的练习以及图案上色的练习;练习要求:线条勾勒图案时用笔流畅,水粉上色干净整洁;教师辅导: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帮助纠正课堂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相关中外图案知识疑问,辅导、讲解与示范相结合;任务目的:为后续图案设计奠定基础。

第三章图案形成的形式美法则本章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为图案形象的塑造搜集创作材料,了解形式美法则的具体内容,理解这种辩证统一的思维方式,熟练掌握运用创意的表现手段来绘制图案,充分表达自身个性鲜明的创意思维。

学习目的:了解图案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学习目的:了解图案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第一章概述学习目的:了解图案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学习内容:图案及特性、图案的分类重点和难点:图案的分类、类别及特性概念、特性与分类图案1、图案的概念:图案一词是本世界从日本传入的,其含义主要是指——有关装饰、造型的设计方案。

汉语字义:图——形象、谋划案——文件、方案实用美术领域:广义、狭义广义:从美学角度,对物质产品的造型、结构、色彩、肌理及装饰纹样所进行的营构或方案设计。

狭义:指某种纹饰,即安形式美规律构成的某种或拟形或变形、或对称或均衡、或单独或组合的具有一定程式和秩序感的图形纹样或表面装饰。

2、图案的特性:装饰性、从属性1)装饰性:修饰、打扮物质产品,使本来具有实用功能的对象更具审美功能。

主要通过“程式化”、“表面化”、“一般化”等特点来表现。

2)从属性:无论从广义还是狭义理解,都不是最终的完整的产品本身。

只有通过物化或附属于物质产品后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

3、图案的分类:设计领域广泛,服务对象不同、应用领域各异,分类呈现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

五种分类方法——应用角度、构成形式、存在形式、造型意匠、教学进程1)应用角度:纺织品图案、建筑图案、服饰图案、家具图案、漆器图案、装潢图案、广告图案2)构成形式:单独式、连续式、群和式单独式——能够独立存在而且具有完整感的图案。

可分为“自由式”和“适合式”。

连续式——运用一个单位纹样(又一个或几个装饰元素组成)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循环反复地排列所构成的图案形式。

分为“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

群和式——有许多相同或不同的形象无规律地组成的带状或面状图案。

3)存在形式:平面、立体、平面用于立体的图案平面图案——相对于立体而言,指一切应用于平面对象的美术设计或模拟练习,表现形式是二维的,侧重于构图、形象、色彩及材料、工艺的研究和设计。

如:纺织、刺绣、印染、印刷、广告招贴、商标、壁画等。

立体图案——针对一切立体形态的美化造型设计,表现形式是三维的,侧重于立体造型既结构的研究和设计。

图案基础第二版教学课件第三章图案的造型与设计

图案基础第二版教学课件第三章图案的造型与设计

第二节 图案的写生与变化
(4)彩绘写生 彩绘写生即使用彩色的 颜料(如水彩、水粉、丙烯、 油画等)进行写生(见图313)。
第二节 图案的写生与变化
3.写生步骤 图案写生的基本步骤,概括来说可分为四步: (1)素材选取 图案写生的题材丰富,包含植物、动物、人 物、风景等多个题材。在写生时首先要确定好写 生题材,然后选择图案写生的取材途径,如选择 面对表现对象写生或通过影像资料取材等(见图 3-14)。取材的对象要造型生动、姿态优美、纹 理清晰、富于表现力。
第三节 图案的分题材造型方法
2.植物题材图案的造型变化 (1)减少重叠 在植物题材图案中,不论主要与次要纹样, 都要交代清楚,如一朵朵花、一个个花苞、一 片片叶子、主枝与分枝等。如果重叠太多,互 相遮挡,就会使形象、结构混乱不清。如果必 须出现大面积重叠,可采用透叠的方式,打破 画面的沉闷,增加层次关系(见图3-29)。
第二节 图案的写生与变化
二、图案的变化
图案变化的目的是应用。通过写生,吸取自然界中美的造型、美的结构、美的形式。 通过变化,则可以将物象进一步概括、提取、美化、加工,成为符合工艺制作要求的装 饰素材,用于图案设计。
图案变化是一个艺术的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写生素材进行主观的、有意 识的处理,使之成为装饰纹样。图案变化的方法很多,主要技巧如下:
第二节 图案的写生与变化
2.写生方法 (1)线描写生 线描写生是使用铅笔或钢笔等进行线条 勾勒,可采用中国传统画中的白描用线法, 利用线条的转折、顿挫、粗细、曲直、浓淡 等变化,生动地记录物象的结构特征并进行 细部的刻画(见图3-10)。线描写生由于工 具携带方便,所以是写生中最常用的方法。
第二节 图案的写生与变化
(1)形象归类 动物虽然种类繁多、形象复杂,但可以归纳成不同类别,每一类别的动物有相似的 形体结构。例如,飞禽类动物均为卵生,它们的身体外形都是在椭圆形的基础上产生变 化,如图3-34所示;灵长类动物的外形很接近人类,能直立行走,上下肢分工,如图335所示;食草类动物形体多为直线体块,四肢细长,头部咬肌发达,如图3-36所示; 食肉类动物形体则多为弧线形,肢短爪大,头部较小,如图3-37所示。

基础图案课程标准

基础图案课程标准

《基础图案》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课程任务图案是装饰性美术。

凡属于装饰方面的美术形式均称为图案,如建筑美术、陶瓷、染织、商品装潢、书籍装帧、日用工业产品等方面造型与装饰的设计。

基础图案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无论是染织美术、装潢美术、日用工业品造型和室内装饰专业都离不开图案的基本规律与法则,通过图案基础课的学习,可以使我们初步掌握图案的造型、构图、色彩的基本规律,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对前继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基础图案》是重要的设计基础课,在它之前应具备准确的造型能力和色彩表现能力,以便能够顺利地完成图案课的学习。

三、本课程的授课内容与授课要求第一章图案形式原理(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对比与调和第二节均齐与平衡第三节条理与反复第四节比例与尺度(二)教学要求:主要使学生掌握图案形式美规律的理论第二章花卉的写生(一)教学内容第一节观察与认识第二节写生的方法一、线描写生二、素描写生三、色彩写生四、归纳写生(二)教学要求:主要使学生掌握观察与写生方法,并能熟练运用。

第三章花卉的变化(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变化的要点一、抓特征二、抓形式三、发挥想象第二节变化的规律一、简化归纳二、添加组合三、夸张变形四、分解构成五、象征寓意第三节变化的表现方法一、黑白表现方法二、色彩表现方法三、特殊表现方法(二)教学要求:使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各种技法和图案形式构成原理,绘制各种图案。

第四章图案的设计(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单独纹样的设计第二节适合纹样的设计第三节二方连续的设计第四节四方连续的设计(二)教学要求:使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的各种技法和图案形式构成原理,绘制各种图案。

四、课内实践环节具体安排及说明《基础图案》这门课是一门实践环节很重的课程,许多理论都是在课堂作业中体现的,应该以实践为主,作业实践应占学期课程学时的1/2,理论知识的学习占1/2。

重点在于图案变化组成训练的实践当中。

五、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基础图案》这门课应以大量的作业练习来考察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案基础》教案:第三课图案的变化[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图案变化的目的;掌握并熟练运用图案变化的的各种方法。

[教学重点]图案变化的的方法[教学难点]图案的题材与变化的关系[教具]图案样画、课件等[教学程序]讲授新课图案的变化是把写生的自然物象通过变化加工成为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图案形象。

这是基础图案的基本功。

没有这个过程,就不能成为图案。

一、图案变化的目的图案变化的目的是为了设计。

就是把各种写生素材,加工变化成为不同类型的图案有着不同的工艺制作要求,如编织图案、刺绣图案、陶瓷图案等。

图案变化是从自然形态到艺术形象的创造。

就是通过艺术手法使自然形象更美、更典型、更集中、更理想,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图案来源于生活,图案变化就是取素材中最美、最生动的部分,给以加强和减弱,使之成为符合装饰要求的纹样。

学习图案变化时,还应加强对形式美学及装饰传统的学习,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培养设计图案形象的创造力。

编织图案四川彝族刺绣图案陕西刺绣图案清青花花卉纹大盘明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二、图案变化的方法图案变化的方法多种多样。

大体可分为写实变化和写意变化两大类。

写实变化是根据写生的自然形态进行概括、提炼、取舍加工而成的。

接近自然形态的写意变化是以写实为基础,适当地作归纳简化、夸张手法的处理,以此加强装饰效果。

写意变化不求形象的真实感,而是追求形象的鲜明及形式美感,追求高度的提炼和极度夸张的统一,追求艺术造型的理想化。

图案变化的具体处理,可以概括为简化法、夸张法、添加法、巧合法、几何法、象征法、分解法、组合法等方法。

1、简化法简化是一种提炼过程,是艺术的再创造。

它是在不失自然形象特征的前提下,力求达到造型上的简洁与单纯。

在变化中要做到精心选择,删繁就简,净化提纯,创造出整体美感强的图案形象。

简化法是抓住物象最美最主要的特征,去掉繁琐的部分,通过归纳、概括、省略,使物象更单纯、完整,以加强整体特征的表现。

如菊花,花瓣多、瓣形复杂,通过删繁就简、以少胜多的处理,使形象特征更加鲜明。

2、夸张法它是在省略法的基础上,抓住形象的典型特征,突出强调形与神的美感,以达到主题鲜明、感染力强的审美效果。

夸张法有局部夸张、整体夸张和透视夸张等形式,可视需要进行选择运用。

夸张是强调、突出自然物象中能够引起美感的主要部分,使原有的形象特征显得更加鲜明、更加生动、更加典型、更有魅力。

如菊花的夸张变化要突出花瓣的细长、卷曲、秀丽的特色,使形象更具有生命力,给人以美感。

3、添加法它是在省略或夸张的基础上,把具有典型特征的形象,合乎情理地与其结合在一起,充实与美化图案形象,达到构图饱满、变化丰富、主题鲜明、装饰性强的审美效果。

添加是为了使图案纹样更加丰富、更加理想的一种装饰方法。

在提炼、概括、夸张的基础上,根据设计需要添加装饰纹样,以增加图案联想的浪漫色彩。

如传统图案中的花中有花,花中有叶、叶中有花等。

它不受客观形体结构的约束,而是在“意”和“情”上探求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艺术创造。

4、巧合法巧合法是一种巧妙的组合方法,如传统图案中的“三兔”、“三鱼”等。

在图案设计中,选用某些典型的特征,按照图案的规律,巧妙地组成新的图案形象,使它更富有艺术魅力,如设计的形象巧妙地共用同一条轮廓线或局部的形。

但要注意整体的协调性,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兔连耳三鱼争头5、几何法几何法是抓住物象的特征,根据工艺制作、设计要求,把变化的物象处理成几何形,如三角形、圆形、方形、折线形、弧线形等。

这种变形的倾向是理性的,其逻辑性较强。

6、求全法求全法是一种理想的手法,它不受客观自然的局限。

在图案变化中,常把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完整地展现出来,给人以完整和美满的艺术享受,如将水面上的荷花、荷叶、莲蓬和水下的藕,同时组合在画面上。

又如,把不同季节的花卉,同时设计在一张图案中。

求全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满足了人们追求完美的愿望。

7、拟人法拟人法是把动物、植物的形象与人的性格特征联系起来,表现出人的表情、动态和感情。

如童话、寓言、动画片中常采用拟人法,非常适合儿童的心理,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感,深受人们喜爱。

8、分解组合法分解组合法是设计者将自然对象加以变化、分割位移,再通过并列、重叠、交错、反复、转换、旋转等手法重新组合。

创造的图案形象往往融入了设计者的情感和想象。

分解组合法可将多种物象分解,把具有美感的局部重新加以组合,构成一个全新的图案形象,如传统图案中的龙风形象和原始社会的彩陶纹样。

运用较为普遍,在现代图案设计中也经常运用此法。

龙风图案彩陶纹样9、象征、寓意法象征是用具体事物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用以象征某种特别意义的具体事物。

它以某种形象为对象,取其相似相近加以类比,来表达特定的意义。

象征在中国传统图案和现代标志图案中应用广泛,如“长城”表示中国,鸽子和橄榄叶的组合象征和平等。

寓意是借物托意、以具体实在的形象比喻某种抽象的情感意念。

设计者把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寓意于一定的形象之中,用来表达对某种事物的赞美与祝愿。

民间图案中以蝙蝠、桃子表示“福寿双全”等,就是采用寓意的手法。

上述几种图案变化的方法在图案设计中可以综合运用。

三、图案的题材与变化图案的题材非常广泛。

大自然提供了丰富的物象作为素材,设计者可根据实用和装饰的需要来进行选择。

下面仅就植物变化、动物变化、人物变化、风景变化,作简要介绍。

1、植物变化开始学习图案设计,一般从植物变化入手。

在植物变化中,主要是花卉的变形和换色。

因变形和换色的变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写实变化和写意变化。

写实变化是在写生的基础上,抓住花卉的外形特征,进行适当的取舍和修饰,使其更加完美、生动。

最初学习图案变化,可以从一片叶、一朵花进行,逐步过渡到花、叶、枝一起变化。

写意变化是抓住花卉总的精神面貌和主要特征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想象力,创造性地加以夸张、减化,使形象更简练,特征更明显,装饰效果更强,使其造型和色彩更富于理想化。

2、动物变化通过写生熟悉和掌握动物的生长规律、运动规律、生活习性、性格特征,以此作为变化的依据。

在变化时,首先要抓住动物的主要动态,靠动态来传达动物的精神面貌。

另外,要强调动物的特征,根据动物的不同特点进行变化。

在变化中,要运用减化、夸张、添加、拟人化等艺术手法加以表现。

抓住动物最本质、最突出、最能体现其个性特征的部分,通过变化使动物的形象更集中、更概括、更简练、更典型、更生动、更完美。

如金鱼的眼睛和尾部、长颈鹿的颈和腿、大象的鼻子、松鼠的长尾巴、兔子的耳朵等,都是夸张变形的关键部位。

3、人物变化人物变化,首先要了解人物的自然属性,如男、女、老、幼的动态、体形特征、结构、比例等,把人物最美的、最理想的体态、结构比例、特征形象加以变化,如男子的健壮、女子的婀娜,儿童的活泼可爱,老人的稳健。

人物变化,还必须重视人物的社会属性,如宗教信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等。

人物的社会属性决定着人的精神状态和内在感情,这些常常表现在人的外在形态之中,如服饰等。

另外,还要注意人物的表情。

人物的表情是表达人的内心世界的窗口,如喜怒哀乐等。

在此基础上,对所变化的人物形象、动态、服饰进行概括提炼,夸张人物最美的部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强烈,如舞蹈人物形象的变化,重点注意动态、舞姿造型和服饰,抓住人物动态重心,以及腿部、手部优美的姿势和颈部、头部和谐有机的配合,设计出舞蹈装饰图案,给人以优美动人的舞姿造型的视觉效果。

4、风景变化风景变化的题材非常之广,我们可以从树木、山石、河水、云雾、建筑、交通工具等方面学习变化。

①树木的变化首先要注意树形的特征。

不同种类的树木有不同的树冠、树干、树枝和树叶,其姿态各种各样,如柳树的袅娜、松柏的苍翠、梧桐的繁茂等。

一般树叶的特征比树干明显,从装饰变化效果来看,树叶的变化比树干的变化更重要。

如松树,从它的侧面外形看,一簇松针的排列好似扇形;从它的正面外形看,一簇松针的排列好似圆形。

松树的树干表皮开裂似鱼鳞。

这些都是松树的自身特征,也是构成松树装饰变化的依据。

在变化中,可以通过这些特征进行综合表现,也可以通过其中一个或两个特征来加以表现。

②山石的变化要注意山石的势态、纹理变化,注意山石的质感及体积、山峰的主次和前后的呼应关系。

在变化中,还要处理好高山与云雾及树木的关系,以此衬托山的气势。

③云雾的变化要注意云雾的形状和动势。

在风景图案变化中,可根据设计需要将云变化成:有飘动感的流云,晴空中的朵朵白云,早晨中的彩云满天等。

④水的变化。

在变化中,要注意水的动态。

如江河的波涛,大海的巨浪,小溪的激流、浪花、漩涡,还要注意水的动态与相关物象的协调关系,如船只、水鸟、鱼、水草等。

⑤建筑物与交通工具的变化。

建筑物因其固定,比较规矩。

变化时,可多用横线、竖线,注意突出主体建筑物。

交通工具是活动的,变化多,在变化时,可适当运用曲线或曲、直相结合的线型,增添其动感。

此外,风景变化,在表现其空间关系时,可灵活运用透视规律。

如散点透视,可使画面变化无穷,步步有景,景随人移。

根据变化需要,画面可左右、上下无限延长。

常常采用的透视还有任意透视、混合透视、平置透视等。

四、图案变化的途径图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风格的图案适应不同的审美情趣和需要,图案变化的途径也是多渠道的。

一)写生变化写生变化是图案创作的一条重要途径。

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可见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写生变化就是将客观世界中存在的美的形态、构造,组织规律等进行记录、描绘并加以装饰变形,在形式上突出单纯化.平面化、秩序化.对自然景物做创造性表现。

写生的方法有很多,因而出现很多的风格点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来进行:1、线描写生法使用铅笔或钢笔等,进行线条勾勒,可采用中国传统画中的白描用线法,利用线条的转折、顿挫、粗细、曲直、浓淡的变化,生动地记录对象的结构、特征和进行细部的刻画,线描写生法由于工具携带方便,也是写生中常用的方法。

2、素描写生法它是以单色来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和明暗层次的方法。

这种方法,工具简单,表现充分,适应性强。

3、影绘写生法它是抓住形象的外形特征,以简练、概括、剪影式表现对象的一种方法。

写生中要注意选择形象、姿态最美的角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工具以毛笔、墨汁为主4、色彩写生法它是以色彩画的形式表现对象,以集中、概括的手法表现其形象的层次与色调,为图案创作提供色彩依据。

工具为水彩画和水粉画的画笔与颜料。

写生是图案的素材收集的主要方法。

然而,有些时候采用其他方法往往可以使写生不到位或写生不具体的内容得到补充。

二)传统图案的临摹与重构世界各地各民族的传统图案中有许多优秀作品可供我们学习借鉴。

中国汉代艺术博大而深厚的造型及简练概括的表现形式;民间图案粗犷有力,单纯朴素的风格;古希腊应用美学完美和谐的造型法则;非洲、美洲原始文化中装饰形象神奇、夸张、抽象化的特色等,这些风格迥异的精美图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临摹和创作素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