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工作规范】度教育部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手册

合集下载

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手册

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手册

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手册1. 引言本工作手册旨在指导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帮助评审人员了解评选流程、规则和标准,提高评选质量和效率。

本手册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科学技术奖励的概述•评选流程和时间安排•提名与推荐材料的准备•评审标准和建议2. 科学技术奖励的概述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是对在科学技术领域有杰出贡献的个人、团队和组织的表彰和奖励。

奖励分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四个级别,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科技、医药卫生、哲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

3. 评选流程和时间安排评选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名阶段:推荐单位提出提名•材料准备阶段:被提名者准备推荐材料•评审阶段:由评审专家对提名材料进行评审•审定阶段:由最终评审委员会审定获奖名单•颁奖典礼:对获奖者进行正式颁奖时间安排如下:1.1月1日 - 3月31日:提名阶段2.4月1日 - 5月31日:材料准备阶段3.6月1日 - 8月31日:评审阶段4.9月1日 - 10月31日:审定阶段5.11月1日 - 12月31日:颁奖典礼4. 提名与推荐材料的准备在提名与推荐材料准备阶段,被提名者需要准备以下材料:•提名表•个人简历•科研项目介绍与成果清单•推荐信•学术论文或专著•撰写自荐信对于团队和组织的奖项推荐,还需要准备团队或组织简介、承担科研项目情况、团队或组织成果介绍等材料。

5. 评审标准和建议评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研究贡献的创新性和重要性•科研成果的原创性和实用性•学术影响力和应用价值•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团队和组织的协同效应和组织管理水平评审人员在进行评审时可以参考以下建议:•严格按照评审标准进行评价,客观公正•注重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和社会效益•注意对研究团队和组织的综合评价•注意对提供材料时效性和准确性的评价6. 总结本工作手册从科学技术奖励的概述、评选流程和时间安排、提名与推荐材料的准备以及评审标准和建议等方面,对湖南省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进行了详细介绍。

教务工作手册

教务工作手册

教务处主任岗位职责1、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严格按照国家教委制定的课程设置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安排全校的教学;2、全面负责教务工作,安排督促、检查本处室工作人员的工作,努力完成学校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3、根据校长提出的学期工作计划,制订全校教学工作计划和教学常规要求,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检查督促教学计划的执行;4、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搞好教学评估,重视教育教学的研究,做好教师的考勤、考核、评聘工作;5、做好招生、编班、实习、考核新老师等工作,加强学生的学籍管理;6、负责各类考务工作,严格考风考纪;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8、抽查教学各环节的落实情况,了解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管理,优化教育教学过程;9、负责图书馆日常领导和管理工作。

教务处副主任岗位职责1、协助主任做好教务处的各项工作;2、具体负责教学各环节管理工作;3、具体负责研究性学习的组织管理和评估工作;4、建立健全教学评估制度,具体负责教育教学工作的检查、落实和归档;5、全面负责学籍管理,提高学生档案管理质量;6、负责图书馆的协调与管理工作;7、负责组织期中、期未、新生入学考试和各类成人考试的考务工作;8、发展校际业务联系,组织各学科对外交流;9、随时检查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和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10、负责劳动技术课教学的管理工作,督促该科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务员岗位职责1、树立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的思想,熟悉二中的教学规程;2、按学校规定做好招生、考试、编班等工作,在教务主任指导下安排好课程总表,负责日常调课工作,保证每节有老师上课,做好老师的考勤记载;3、负责收集各学科教学进度表,安排好期中、期末考试日程和监考人员,收集各科成绩,并归档;4、负责呈报教学用书、教学用品的购配计划,教师教具的发放;5、根据教务主任意见,答复外单位给教务处的来函,热情接待来访客人;6、分类整理并管理好教务处各类文件、资料,保持教务处的清洁卫生;7、实现教务工作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8、发展对外关系,负责与省内外重点中学的资料、试卷的交流;9、负责会考等各考试的考务工作安排;10、积累、保管、提供、利用教学资料,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11、根据校长、教务主任的要求,准确提供有关资料的报表;12、认真完成教学校长和教务主任交办的其它工作。

2024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评定细则

2024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评定细则

2024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评定细则根据教育部规定,2024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评定细则如下:一、奖励设置及级别划分1. 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级别。

2. 一等奖为最高级别,奖励面向具有重大创新或重要理论、技术突破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

二等奖为中级别,奖励面向具有较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

三等奖为基础级别,奖励面向具有一定水平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

二、参评条件1. 参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必须在过去三年内完成,并已取得实质性成果。

2. 参评成果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对教育教学事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3. 参评团队应当是学校内部教育教学科研项目组织,团队成员应当以学校教职工为主。

三、评审程序1. 学校组织成立评审委员会,成员由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科研专家组成。

2. 评审委员会根据奖励级别设置的评审标准,对参评成果进行评审。

3. 评审委员会根据评审结果,提出奖项推荐名单,报学校教育部门审批。

四、申报材料1. 参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的申报材料包括项目申请表、研究报告、实施方案、相关成果证明材料等。

2. 申报材料要求雷同度低于15%,原创性和独立性强。

五、奖励资金及措施1. 获奖教育教学科研成果项目将根据奖励级别,获得相应的奖金和荣誉称号。

2. 学校将给予获奖项目支持,提供科研经费、研究设备、实验场地等配套资源。

3. 获奖项目将有机会参与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并得到学校推广和宣传。

六、宣传推广学校将加强获奖项目的宣传工作,通过学术论坛、科研成果展示等方式,推广获奖项目的相关成果和经验,促进教育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

七、违规处理如有参评单位在申报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或存在其他违规行为,将取消其参评资格,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以上为2024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评定细则,具体实施细则由教育部门根据情况另行制定。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申报推荐书》填写说明及要求【范本模板】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申报推荐书》填写说明及要求【范本模板】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申报推荐书》填写说明及要求申报推荐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项目,必须使用北京市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制订的《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申报推荐书》(以下简称申报推荐书),《申报推荐书》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必须按“填写说明”的要求、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

《申报推荐书》须按规定格式打印或铅印,大小为A4十六开本(高297毫米,宽210毫米)竖装,文字及图表应限定在高257毫米.宽170毫米的规格内排印,左边为装订边,宽度不小于25毫米,正文内容所用字型不得小于5号字。

《申报推荐书》及其指定附件备齐后应合装成册,其大小规格应与《申报推荐书》一致.装订后的《申报推荐书》不需另加封面。

一、项目基本情况《类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家设立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国际科技合作奖.根据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北京市将以上奖种合一只设科技进步奖,但其评奖范围包容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的内容。

为便于评审和申报推荐国家科技奖,《申报推荐书》设立了《类别》栏目,填写欲申报推荐的自然科学类、技术发明类和科技进步类项目。

《专业评审组代码》指申报推荐的项目属哪一个专业评审组评审,需按下列设置填写对应的数码。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专业评审组暂按如下设置:1.农业与林业专业评审组;2.医疗、卫生专业评审组;3.中医中药专业评审组;4.药物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评审组;5.电子、通讯与仪器仪表专业评审组;6.计算机、信息与自动控制专业评审组;7.工业技术专业评审组;8.城市建设专业评审组;9.环境保护专业评审组; 10.城市管理与交通运输专业评审组;11.材料科学专业评审组;12.基础专业评审组;13.软科学专业评审组。

《项目名称》(中文)要准确、简明、具体,并能反映出项目所属的技术领域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得超过30个汉字。

《项目名称》(英文)系指中文名称的英译文,字符不得超过200个.《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按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至下的顺序排列.《推荐部门(或专家)》指组织推荐项目的本市各区、县,市政府各委、办、局(总公司)、研究院、高等院校,以及中央在京单位的科技成果主管部门及具有推荐资格的专家。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Word版)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Word版)

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2019年11月编制说明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国办函〔2017〕55号)精神,做好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我办编制了《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提名工作手册》。

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年度工作日程、国家科学技术奖各奖种提名书及填写要求以及有关政策规定等。

本手册内容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网站()发布的版本为准。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2019年11月目录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年度工作日程 (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提名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家自然科学奖提名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家技术发明奖提名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 (2)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项目提名评审补充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于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提名工作的补充说明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提名书(候选人)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提名书(候选组织)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公示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材料形式审查不合格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于台湾居民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候选人的补充说明 (145)关于外国人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候选人的补充说明 (146)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年度工作日程(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书( 年度)一、项目基本情况专业评审组:序号:(适用于提名机构和部门)(适用于提名专家)三、项目简介(限1页)四、主要科技创新1. 主要科技创新(限5页)2. 科技局限性(限1页)四、主要科技创新(保密要点)(仅限涉密项目填写,限1页)五、客观评价(限2页。

教技发厅函〔2011〕1号

教技发厅函〔2011〕1号

教技发厅函…2011‟1号教育部推荐2011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了鼓励在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和单位,充分调动高等学校广大科技人员进行科技创新和推动科技进步的积极性,加速我国教育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我部决定今年9月开始进行2011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项目的推荐和评审工作,同时进行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的遴选工作。

根据•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教技发…2009‟2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授予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专利技术实施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推荐奖励的范围2011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推荐工作分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包括推广类)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专利奖,共四个奖种。

二、推荐、审批程序1.所有推荐项目须由学校学术委员会负责对项目的水平、创新性、经济和社会效益、推荐等级进行评价和推荐,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推荐书‣“推荐单位意见”栏目中填写推荐意见,由该委员会负责人签字并盖学校公章。

2.除我部直属高校直接向我部推荐外,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其他高校的审查、推荐,并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推荐项目汇总表”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推荐专用项目汇总表”的主管部门处盖章。

2011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推荐项目数额不限。

请各校及其所在地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严格把关,切实保证推荐项目的质量。

三、直接推荐国家科技奖已获省部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拟申请由教育部推荐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项目(简称直报项目),可按有关要求直接推荐参加教育部遴选。

国家科委关于印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和评审工作的补充规定》的通知-国科发奖字[1997]353号

国家科委关于印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和评审工作的补充规定》的通知-国科发奖字[1997]353号

国家科委关于印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和评审工作的补充规定》的通知正文:---------------------------------------------------------------------------------------------------------------------------------------------------- 国家科委关于印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和评审工作的补充规定》的通知(国科发奖字〔1997〕35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委,国务院各部委及直属机构科技司(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总部科技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1993年10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在总结我国科技奖励工作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将科技奖励作为推动科技进步的一项基本制度,确立了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在整个科技工作中的法律地位,使我国科技奖励工作进一步走向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

为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两个根据性转变,贯彻国务院《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在经济转轨期间,为使现行的科技奖励工作重点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导向相一致,制定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和评审工作的补充规定》,作为现行国家科技奖励有关法规的补充文件,主要是进一步规范国家科技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推荐和评审工作。

现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和评审工作的补充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行。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1997年8月1日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和评审工作的补充规定(1997年7月30日)第一条为改进和完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推荐和评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国务院关于‘九五’期间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有关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奖励范围中增列科技著作内容(科技专著、科技教材和科普图书)。

科室科教管理工作手册

科室科教管理工作手册

科室科教管理工作手册科室年度填表说明:1、本手册内容作为科室科教考核依据,必需按时照实填写。

2、本手册按年度编制,每年一册,已填写的手册交医教科妥善保管备查。

3、临床科室实习带教、科内业务学习记载本另立。

目录一、科教管理制度·········································〔〕1.科研任务制度·······································〔〕2.科研经费管理方法···································〔〕3.继续医学教育制度···································〔〕4.卫技人员业务学习制度·······························〔〕5.教学任务制度·······································〔〕6.外出进修制度·······································〔〕7.关于外出学术活动的暂行规则·························〔〕8.关于展开医学新技术(项目)的假定干规则················〔〕9.学术论文奖励方法···································〔〕10.关于调整学术论文版面费报销的通知··················〔〕11.青年卫技人员管理规则······························〔〕二、继续教育档案········································〔〕1.继续教育方案·······································〔〕2.外出学习人员学习汇报记载···························〔〕3.实习、轮转、外出进修人员状况记载·····················〔〕4.继续教育学分注销···································〔〕5.各级人员考试〔考核〕状况记载·························〔〕三、科技档案············································〔〕1.科研、新技术展开方案································〔〕2.科研项目进度考核记载·······························〔〕3.科技论文注销·······································〔〕科研任务制度为片面落实迷信技术是第终身产力,实在增强我院科教水平,鼓舞我院卫技人员积极参与医疗科研任务,努力开拓〝科教兴院〞、〝人才强院〞的新局面,依据市卫生局相关文件肉体,结合我院实践状况,制定本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规范】度教育部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手册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
推荐工作手册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2012年6月
目录
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及填写说明 (2)
高等学校技术发明奖推荐书及填写说明 (17)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及填写说明 (34)
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推广类)推荐书及填写说明 (51)
高等学校专利奖推荐书及填写说明 (68)
国家自然科学奖(直报)推荐书及填写说明 (83)
国家技术发明奖(直报)推荐书及填写说明 (98)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直报)推荐书及填写说明 (115)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学科评审组代码 (132)
与国外合作、在国外工作期间取得成果的相关评审规定 (134)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网络申报系统使用说明 (135)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自然科学奖
推荐书
项目名称:
第一完成单位:
通信地址:
电话:
邮政编码:
推荐时间:
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推荐书
(2012年度)
一、项目基本情况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制
二、项目简介
三、重要科学发现(限5页)
四、第三方评价(限2页)
五、论文、论著目录1.不超过10篇代表性论文、专著
2.上述代表性论文、专著被他人引用的情况(不超过10篇)
六、本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七、完成人情况表
八、完成单位情况表
九、推荐单位意见
十、主要附件
1.代表性论文、专著(不超过10篇)
2.上述代表性论文、专著被他人引用的情况(不超过10篇)3.检索报告结论
4.其他证明
《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填写说明
《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推荐书》指电子版推荐书和书面推荐书,是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和主要依据,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格式、栏目及所列标题如实、全面填写,否则作为不合格项目不提交当年评审。

《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推荐书》填写要求如下:
一、格式要求
《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推荐书》要严格按规定格式打印或铅印,大小为A4开本(高297毫米,宽210毫米)竖装。

文字及图表应限定在高257毫米、宽170毫米的规格内排印,左边为装订边,宽度不小于25毫米,正文内容所用字型应不小于5号字,推荐书及附件应合装成册,其大小规格应与推荐书一致。

二、页数要求
1.电子版推荐书
电子版推荐书包括电子版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电子版附件(第十部分)。

1)主件部分要求“三、重要科学发现”内容不超过5 页,“四、第三方评价”内容不超过2 页。

2)电子版附件要求不超过30 个,其中PDF 文件不超过20 个(包括代表性论文和代表性论文的引文),JPG 文件不超过10 个。

要求一个PDF 文件或JPG 文件只能有一个独立内容。

不要提供推荐书要求以外的其他材料。

2.书面推荐书
书面推荐书包括书面主件(第一至第九部分)和书面附件(第十部分)。

1)书面推荐书主件应从推荐系统中直接生成并打印;
2)书面推荐书主件“三、重要科学发现”内容不超过5 页,“四、第三方评价”内容不超过2 页。

3) 书面推荐书附件的代表性论文只提供论文首页、代表性论文的引文只提供论文的引用页。

4)附件内容不得超过30 页。

JPG 文件书面材料应与电子版材料完全一致。

三、“项目基本情况”
1.《学科评审组》为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制定,包括:010数学、020物理天文、030化学、040生物、050地学、060力学、070土建水、080工程热物理、090仪器仪表、100机械、110电机电力、120化工轻纺、130电子通讯、140计算机、150自控管理、160材料、170环境科学、181农林、182养殖、191医药卫生(基础)、192医药卫生(临床内科)、193医药卫生(临床外科)、194医药卫生(药学与中医学)、200交通运输。

2.《项目名称》应当围绕代表性论文的核心内容,准确地反映科学发现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特征,字数(含符号)不超过30 个汉字,英文不超过200个字符。

3.《主要完成人》应符合《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办法》中完成人的条件,本栏目所列的完成人应为中国公民,排序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

本栏所列的主要完成人应当是推荐书提交的10篇代表性论文或专著主要学术思想的提出者并在论文上有署名,否则不能列为本项目的主要完成人。

4.《主要完成单位》按《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办法》的有关规定填写,并按照贡献大小从左至右、从上到下顺序排列。

主要完成单位必须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

本栏所列的主要完成单位应当是推荐书提交的10篇代表性论文或专著的署名单位,否则不能列为本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

5.《推荐单位》指组织推荐项目的各高等学校及其他具有推荐资格的专家。

6.《主题词》,按《国家汉语主题词表》填写3 个至7 个与推荐项目研究内容密切相关的主题词,每个词语间应加“;”号分开。

7.《学科分类名称与代码》是评审工作中选择项目评审专家的主要依据,应以推荐项目的《主要发现点》作为选择所属学科的依据。

原则上应填写三级学科名称及代码,如果三级学科不能准确反映推荐项目的所属学科,可以选择二级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