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新课标鲁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 教案(4课时)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煤的干馏苯》234教案教学设计

苯的教学设计申莉莉一、设计思路通过创设情景:观看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编排的话剧埋下伏笔,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苯的学习兴趣。
这是什么物质?再通过简单实验自行总结苯的物理性质,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苯的结构,有利于学生掌握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苯的结构的推理,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深刻认识苯的结构,培养了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写结构式等,再次促进学生对有机物结构的认识,体现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学科核心素养,由结构决定性质推测出苯的化学性质,既具有饱和烃的性质,也有不饱和烃的性质,再进行化学性质的重点探究。
通过让学生书写方程式,发现问题,教师改正,加深了同学们的理解与认识。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位于化学必修2的第三章的第二节,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苯又是芳香烃化合物中最简单、最基本的一个物质,掌握了苯的性质可以为后面选修5中系统的研究芳香烃及其衍生物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中,苯结构中特殊的化学键决定了苯的化学性质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真正用杂化轨道理论及价键理论中的大∏键来解释苯分子的结构那又是选修3中的内容,所以此时只要引导学生结合前面第一章中所学的化学键的知识,把苯中的化学键理解为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即可。
同时,学习必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是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在这里有必要借助一些有关苯的性质的实验来讨论一些重要实验装置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但实验设计要考虑到苯的毒性。
三、学情分析此时,学生刚学有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我们应充分抓住这一点进行引导探究式教学,多做实验、多设计探究活动,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学生在学习“苯”之前已学习了烷烃——甲烷、烯烃——乙烯,初步掌握了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的一些特征反应,少部分学生甚至还有碳碳叁键及环的概念,具备了一定的“先备知识”,这正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基础。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2教案第3章第2节《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

《石油和煤重要的烃》教案
知识框架
教学重点和难点
乙烯、苯的性质、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一、石油的成分
1、按元素来看:碳、氢含量为97%--98% 按物质来看: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2、石油的炼制
化石燃料
二、观察乙烯分子结构的特征:1、碳碳双键
2、平面分子
3、键角120
1、已烯的化学性质
氧化反应
加成反应
2、乙烯和乙醇的结构差别
1、比较乙烯和乙醇的结构差别,若用乙烯制乙醇要利用什么反应?
2、制备一氯乙烷的较好的方法
3、找寻烯烃的通式、通性。
4、认识官能团及官能团异构。
三、煤的干馏苯
1、煤的干馏及其产品
2、比较干馏、蒸馏、分馏的差别
3、苯的结构与性质
(1) 冷凝结晶
(2) 溶解于酒精
(3) 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4) 易燃有黑烟
分析:苯的分子模型介绍苯的分子结构;
有那些
化学键?是饱和烃还是不饱和烃?
4、预测苯可能的性质
归纳出苯的特殊性质:易取代、难加成、不与KMnO4反应
5、芳香烃的性质
比较芳香烃与苯的结构与性质的相似与差别
相似性:易取代、难加成
差别:能与KMnO4反应
芳香环上的支链引起性质的变化
6、总结烷烃、烯烃、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
(突出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巩固有机反应类型)。
化学ⅱ鲁科版第3章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教案

化学ⅱ鲁科版第3章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教案教学过程:[引言]石油和煤分别被誉为“工业的血液”和“工业的粮食”,它们的综合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联想质疑]公路边的加油站里有不同型号的汽油和柴油。
你明白它们是如何样用石油炼制的吗?以石油为原料还能制得哪些物质?它们有什么性质和用途?[板书]一、石油的炼制乙烯利用课本学习1、石油的成分按元素来看:碳、氢含量为97%--98%按物质来看: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2、石油的炼制过程原理产品及用途脱水、脱盐除去原油中的盐和水,减少对设备的腐蚀。
分馏利用加热和冷凝,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畴的产物。
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石蜡油、润滑油、重油。
裂化在一定条件下加热,把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
轻质液体燃料(裂化汽油)催化裂化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并加热,把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
轻质液体燃料(裂化汽油)裂解以石油分馏产品为原料,采纳更高的温度,使其中的长链烃断裂成乙烯、丙烯等小分子乙烯(有机化工的原料)[板书]2、乙烯[讲述]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中国现有的乙烯生产能力为600.5万吨/年,即便加上目前正进行扩能改造的产能,也只是1112万吨,而有数据显示,目前乙烯年增长率达8.5%,估量在2005年乙烯年需求量将达到1500万吨,国内产能仅能满足市场需求的50%左右。
目前还需大量进口。
[板书]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烃类叫做烯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
[展现样品]让学生观看乙烯的颜色、状态,并嗅气味,小结物理性质。
[板书] 物理性质:无色气体,稍有气味,密度是 1.25克/升,比空气略轻(分子量28),难溶于水(排水法收集乙烯)。
[展现]乙烯分子的模型,练习写结构简式(参见投影):[讲述]实验说明,乙烯是一种不饱和烃,分子里的两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
双键里其中一个键容易断裂,能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结合。
教学设计doc-课题石油和煤重要的烃.doc

信息化教学设计鲁科版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化学教研组姓名:杨欢课题:石油和煤重要的烃一、教学任务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将旧教材重新组合的新的体系,将煤与石油分开来研究,从了解工业生产直接进入其重要产品性质学习,打破了以往只注重知识系统而忽略学生认知水平的死板教学,新的体系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循序渐进地理解,便于进入知识情境。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通过对第一节对有机物的学习,引出学生熟知的石油以及常见的一些石油产品;了解石油所含化学成分,知道石油的炼制过程。
②重点掌握石油产品——乙烯的用途及性质。
2.能力训练①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对学生自学提出目标和任务,指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
②记忆能力的培养石油的成分,石油的炼制过程③观察能力的培养通过乙烯性质实验完成观察与思考练习。
④对比和联想等思维方法的培养区分石油气和家用液化气和管道煤气、天然气;区分乙烯和甲烷进行性质比较3.德育渗透①学习兴趣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
本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型,一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常识和所学知识的联系;二是联系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融会贯通的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所学知识是有用的,增强学习信心,形成持久的、稳固的、真正的学习兴趣。
②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极好的爱国主义教材,教学中利用归国科学家李四光不畏洋人权威,致力中国石油勘探,开采石油和大庆的“铁人”王进喜的事迹,正是他们的努力奋斗,终于使新中国摘掉“贫油国”的帽子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石油和煤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其枯竭是指日可待的事。
寻找新的能源是可待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以及石油和煤的使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
4.美育渗透学习石油炼制过程中了解石油的广泛应用,体会人类利用自然的创造之美;利用石油的同时要防止环境污染,从而对学生进行美与丑的辨证关系教育。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煤的干馏苯》267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一、教材分析苯的相关知识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中,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基础和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使学生初步认识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和相关性质。
在必修二的第一章中已经学习过共价键的相关知识,以及在上一节和乙烯的学习中对组成有机物的基本结构骨架——碳碳单键、碳碳双键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本节所学的难点——苯的结构——的学习有所帮助。
本节知识的作用在于对将来在选修五中学习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做好铺垫,以及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初步掌握自然科学方法论探索科学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之前的学习中初步了解了有机物的基本结构和相关的物理、化学性质,能够画出简单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了解有机物的基本骨架是由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等组成,但对苯的结构不了解,在学习苯的结构时可能会产生疑惑和困扰,是本节课所重点突破的难点。
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有机化学的学习,对有机物的结构认识较为浅显,但已具备基本的知识迁移对比能力,通过与烯烃的比较得出苯的有些化学性质,如氧化、取代、加成反应等但对有机化学中“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的研究思想并不太了解,在学习苯的性质与烯烃有所不同时也会产生困惑,在教学中需要注意讲解。
三、教学目标1、通过体验化学家发现苯环结构的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家艰苦探究、获得成功的精神,养成用科学观点看待事物的观点;体会想象力、创造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2、通过假说的方法研究苯的结构,了解自然科学研究应遵循的科学方法。
3、通过利用实验事实逐步推断苯的结构,提高根据有机物性质推测结构的能力。
4、根据事实,资料,实验现象等总结归纳苯的结构5、引导学生根据物质的结构推测物质的性质,让学生养成化学学习中“结构决定性质”的化学思想及构建学习有机物质的一般学习模式。
6、通过推测,实验视频等手段让学生掌握苯的重要化学性质。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苯的分子结构以及重要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苯的分子结构以及重要的化学性质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学生活动法六、学法指导假设法、讨论探究、合作交流七、教学准备希沃白板、黑板、粉笔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八、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出课题【引言】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煤和石油是生产乙烯的主要原料,其实,从石油和煤焦油中还可以获得另外一种常见的基本化工原料,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一个谜语来认识一下。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石油的炼制乙烯...》421教案教学设计

第1单元课时3石油的炼制乙烯(二)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了解乙烯的物理性质,掌握乙烯的化学性质。
初步学会用官能团分析有机物性质的方法。
(2)探究乙烯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式。
提高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相互联系的分析能力。
(3)掌握加成反应的概念,对比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联系烷烃和烯烃性质的变化规律,提高对同系物性质和结构的把握能力。
(4)通过催熟水果等实践活动,了解乙烯在自然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如能源短缺、环保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乙烯的化学性质,难点是加成反应原理。
三、设计思路之前学习了烷烃,后面将学习其他的烃和烃的衍生物,乙烯在高中有机化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等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大的难度,很难形成彼此有联系的观念。
合理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够大大增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与主动性,降低教材难度。
恰当的引导,分析,比较归纳,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学生活动]根据乙烯的分子式,写出乙烯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组装乙烯分子的球棍模型[提问]乙烯、乙烷在组成、结构上有哪些差异?[板书]一、乙烯的组成及结构特点(PPT2,3)乙烯(C2H4)乙烷(C2H6)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空间各原子的位置键角[讨论]乙烷的结构与乙烯的结构有何不同?[提问]乙烯属于饱和烃吗?[板书]不饱和烃:烯烃[提问]那性质会有差异吗?[板书]二、乙烯的化学性质[实验1]将事先用气囊收集好的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实验2]乙烯通入溴水[实验3]点燃乙烯[学生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填表。
实验现象结论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点燃分析乙烯为什么会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溴水褪色?[归纳小结]1、氧化反应(PPT4)(1)燃烧反应C2H4+3O22CO2+2H2O(2)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烯被氧化,高锰酸钾被还原而退色,这是由于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缘故。
鲁科化学必修2《第三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石油的炼制乙烯...》311教案教学设计

石油和煤重要的烃----教学设计合阳县第二高级中学杨娟【学科】化学【课程内容】必修2第三章第2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类型】教学设计【学时】2课时【适用年级】高一【教材版本】鲁教版石油和煤重要的烃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节课来自于鲁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它在前一节烷烃的基础上来认识不饱和烃与芳香烃的结构、性质,感受碳原子成键的多样性,使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认识逐步发展。
乙烯可发生的重要反应——加成反应,是学习的重点内容,加成反应原理的学习,将为后续有机合成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所以本节内容在整个高中阶段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通过对烷烃的学习,学生对碳原子的成键方式、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有了了解,并且初步掌握了认识有机物的基本思路——由结构判性质,由性质推用途,可以迁移来学习其他的有机物。
即有了方法和知识上的储备,并且有望在本节的学习中被继续发展。
3.教材内容框架:↓↓↓二.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重点掌握乙烯的分子结构、重要性质,初步了解不饱和烃;加油站里有不同型号的汽油和柴油。
你知道它们是怎样用石油制得的?石油的炼制(小组讨论、教师强调)石油分馏的产品经裂解得到的乙烯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认识并掌握乙烯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课堂小结习题训练与巩固认识有机化学反应的重要反应类型——加成反应;2.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类比、迁移以及概括问题的能力;初步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存在—结构—性质—用途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通过乙烯性质、用途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自然资源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初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时】1课时【课型】新课【重点、难点】1.知识上重点、难点:乙烯的分子结构和加成反应。
2.方法上重点、难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鲁科版必修二化学第3章第2节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 教案

【问题】如果苯环中存在单双键交替的情况,它应有哪些性质?可设计怎样的实验来证明?
思考、回答
类比乙烯从两个角度考虑苯可能具有的性质:
1.能否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退色(发生氧化反应)?
2.能否使溴水退色(发生加成反应)?
【实验探究】向三支分别装有少量酸性KMnO4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溴水的试管中滴入苯,振荡试管,静置后观察试管内溶液层的颜色。
【投影】苯与液溴的反应、苯与浓硫酸的反应
观察化学方程式、分析反应特点
以资料的形式拓展苯的取代反应,但在必修中不作要求。
【迁移应用】甲苯与浓硝酸的反应
完成化学方程式
甲苯与苯的性质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甲苯的取代更容易,体现了甲基对苯环的性质产生了影响,为以后有机物学习中基团的影响做好铺垫。
【投影】苯与氢气的反应
推测:苯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既能发生取代反应, 又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2)、与浓硝酸反应
【视频】苯与浓硝酸的反应
观察
引导分析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特点,指出苯与浓硝酸反应是取代反应
【投影】苯与浓硝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完成化学方程式
取代反应在甲烷的卤代反应中已经提到(原子替代原子),而苯的硝化反应则是原子团代替原子,实现了取代定义的拓展。
观看
以资料的形式拓展苯的性质,但在必修中不作要求。
4、苯的用途:
观看、讨论
对苯的易燃性和毒性强化,注意使用安全。
认识居室中的苯污染,树立环保、健康的生活观。
【小结】
1、研究苯的性质的程序:
2、研究苯的性质的线索:
将所学知识进行升华
研究苯的性质的程序与必修一研究物资性质的程序进行结合;化学最重要的学科意识之一是“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石油和煤重要的烃
一教材分析
(-)知识脉络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已经对石油和煤炭的用途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有了一些认识;本节进一步从化学元素组成、化学反应原理的角度介绍石油和煤炭的加工过程、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重点学习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乙烯、苯的性质,了解不饱和烃、芳香烃的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的相关性,同时认识有机化学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深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
帮助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重要性,初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一)知识框架
重要的烃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更加突出了化学科学与
社会生产实际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
i.识知与技能目标
重点掌握乙烯、苯的性质,了解不饱和烃、芳香烃的通性,认识有机化学反应—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2、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
析、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存在--结构--性质—用途的
主线就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综合利用重要性,初步确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乙烯、苯的性质、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2、教学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推进法、交流研讨法、
六、课时安排
4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石油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第二节第一部分(68页---69页);
结合“珍惜资源”要求学生提前准备有关材料并向同学做介绍。
教师:要求对学生可能找到的材料做到充分考虑;适当的补充实验,例如溶解性、受热时状态变化等,有利于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学生活动“联想……质疑”
主题发言:珍惜资源,为了人类的生存
教师介绍教学参考资料中的《我国的石油资源》
讨论“联想……质疑”中的问题,引出新课。
(二)师生活动:提问--阅读—讨论—归纳
利用课本学习1、石油的成分
按元素来看:碳、氢含量为97%--98%
按物质来看: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第二课时乙烯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第二节第二部分(70页---71页);
用球棍模型组合乙烯分子,体会与烷烃结构上的差别。
教师:教学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石油的炼制的过程及其产品的用途,引入新课。
(二)观察乙烯分子结构的特征。
1、碳碳双键
2、平面分子
3、键角1200
(三)观察*思考
在教师的演示实验中,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发生了什么反应?
2、与甲烷有什么区别?
3、为什么会有这些差别?
实验完成后通过“交流〃研讨”,师生共同总结出乙烯的性质
(相应的板书)氧化反应
加成反应
(四)迁移〃应用
1、比较乙烯和乙醇的结构差别,若用乙烯制乙醇要利用什么反应?
2、制备一氯乙烷的较好的方法
3、找寻烯烃的通式、通性。
4、认识官能团及官能团异构。
第三课时煤的干馏苯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第二节第三部分(72页---74页);
准备有关环保的材料进行“联想 ...质疑”的讨论
用球棍模型组合苯分子,体会与烷烃、烯烃上的差别。
教师:教学媒体、课件、实验;
教学过程
(一)煤的干馏
1、联想 ...质疑
学生提前准备有关环保的材料,讨论:煤的用途有哪些?煤的使用中采取那些措施可以提高煤的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煤的干馏及其产品
阅读讨论为主,见教材P73页表3-2-1煤干馏的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二)苯的结构与性质
1、从实验入手首先认识物理性质
(1)冷凝结晶
(2)溶解于酒精
(3)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4)易燃有黑烟
2、出示分子模型介绍苯的分子结构;
有那些化学键?是饱和烃还是不饱和烃?
提出问题:预测苯可能的性质
学生讨论交流后,进入实验
3、观察思考
演示实验,做好记录,确定苯的化学性质;
(1)书P74观察思考的实验,
反应
(2)归纳出苯的特殊性质:易取代、难加成、不与KMO
4
第四课时芳香烃
(一)迁移〃应用
1、芳香烃的性质
比较芳香烃与苯的结构与性质的相似与差别
相似性:易取代、难加成
反应
差别:能与KMO
4
芳香环上的支链引起性质的变化
2、概括...整合
(突出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巩固有机反应类型)
3、处理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