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知识结构图1

合集下载

生物知识结构图

生物知识结构图

高三第一轮复习生物知识结构网络图第一单元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设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n m x -= ……………………………………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x ma y 18-= …………………………………………②或者 x a ry 183-=…………………………………………③1.6蛋白质的组成层次1.7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1.8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特点及多样性的原因1.9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鉴定1.10选择透过性膜的特点1.11细胞膜的物质交换功能1.12线粒体和叶绿体共同点1、具有双层膜结构2、进行能量转换3、含遗传物质——DNA4、能独立地控制性状5、决定细胞质遗传6、内含核糖体7、有相对独立的转录翻译系统8、能自我分裂增殖水被选择的离子和小分子其它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亲脂小分子高浓度——→低浓度不消耗细胞能量(ATP)离子、不亲脂小分子低浓度——→高浓度需载体蛋白运载消耗细胞能量(ATP)1.13真核生物细胞器的比较1.14细胞有丝分裂中核内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变化规律注:设间期染色体数目为2N个,未复制时DNA含量为2a。

1.15理化因素对细胞周期的影响注:+表示有影响1.16细胞分裂异常(或特殊形式分裂)的类型及结果1.171.18已分化细胞的特点1.19分化后形成的不同种类细胞的特点1.20分化与细胞全能性的关系G2分化程度越低全能性越高,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也高分化程度最低(尚未分化),全能性最高1.211.22癌细胞的特点1.23衰老细胞的特点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代谢减慢 酶的活性降低色素积累,阻碍细胞内物质交流和信息传递 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体固缩,染色加深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扁平梭形 球形成纤维细胞癌变如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易转移扩散。

六年级数学知识结构图

六年级数学知识结构图

游戏规则的 公平性
可 能 性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
第八单元
放大
分数混和 运算 运算
图形的 变换 圆的认识
圆的 和 分


圆的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 第九单元
确定路线
结合律 交换律 分配律 应用
运算律 先乘除后加减 有括号先算括号 运算顺序 分 数 混 合 运 算
简单运算 数学应用
问题解决
西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 第六单元
应用 感知
认识
应用 必要性
产生和 意义
认识及 应用

产生和意义
数 的 初 步 认 识
西师大版六年级上
第七单元Biblioteka 可能不可能一定 应用
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
第一章知识结构图
分 数 乘 法

第二章知识结构图
圆的特征 圆的认识 画圆 设计图案

概念 圆的 圆的 图 图 的 的 计 圆 计
第三章知识结构图
分 数 除 法
1”
第四章知识结构图
比 和 按 比 例 分 配
第五章知识结构图
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图形运动和 位置确定
认识比例尺
比例尺
解决问题
确定位置
图形位置的确定

七年级历史上册_知识结构图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_知识结构图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

夏朝的兴亡 夏 、 商ຫໍສະໝຸດ 、 西 周 的 兴 亡商朝的兴亡
西周分封制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化
出现:原始社会末期。盛行: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特点: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代表作: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与商周同期,成都平原的“三星堆”文化举世闻名,出土的青铜面 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像等 陶瓷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玉器制造业:制造业兴盛,雕刻工艺达很高水平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的 原始农耕
原 始 的 农 耕 生 活 距今时间:距今约七千年 地点:位于浙江余姚 生产生活状况:活动范围位于长江流域,已使用磨制石器(这种磨制石器时代叫新石器时代) 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会建造房屋,住干栏式房子,过着定居生活 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制作简单的玉器和乐器 距今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地点:位于陕西西安 生产生活状况:活动范围位于黄河流域,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屋里有灶坑,供炊煮和取暖用 会制造彩陶,陶器上有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是我国早期文字雏形 距今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 地点:位于山东泰安 生产生活状况:农耕经济发展,原始手工业发展,能够制造黑陶、白陶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中 华 文 化 的 勃 兴 ( 一 )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春秋争霸 春 秋 战 国 的 纷 争
战国七雄
第7课 大变革的时代
铁农具和牛 铁农具的使用: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牛耕: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耕的使用 影响: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著名的都江 概况: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 意义: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岷江水患,灌溉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 堰 之国”的美誉 背景: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出现了新兴的封建地主和农民两大阶级。新兴的地主 阶级为了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商鞅变法 内容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 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 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小数乘法单元知识结构图

小数乘法单元知识结构图

小数乘法单元知识结构图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一、小数乘整数1、小数乘整数的实例。

2、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二、小数乘小数1、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2、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3、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和乘法验算三、积的近似值。

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近似值四、连乘、乘加、乘减。

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五、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一、小数乘整数(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计算小数乘法)知识点一: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

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 ,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

如:3.60 “0”应划去知识点三: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

如0.02×2=0.04知识点四: 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

思考: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1、小数乘整数中有一个因数是小数,所以积一般来说也是小数。

2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暑部分末尾如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是不能去掉的。

二、小数乘小数知识点一: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

知识点二: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 •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输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

知识点三: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 2、用计算器来验算三、积的近似数知识点一: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用约等号表示。

知识点二:如果求得的近似数所求数位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又大于5需要进1,这是就要依次进一用0占位。

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单元知识结构图

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单元知识结构图

五年级上第一单元单元知识结构图Lesson oneNew words:能够正确听、说、认读表示人物外貌与性格特征的形容词old, young, funny, kind, strict 。

Sentence :能够正确听、说、朗读“Who’s your… teacher? He/She is … .What’s he/she like ? He/She is … .Is he/she … ? Yes,he/she is. No,he/she isn’t.等询问某人是谁、怎样的相关交际用语。

Lesson twoNew words:能够正确听、说、认读表示人物外貌与性格特征的形容词tall, friendly, quiet, …等。

Sentence :能够正确听、说、朗读“Who’s …? He/She is … .What’s he/she like ? He/She is … .Is he/she … ? Yes,he/she is. No,he/she isn’t.等询问某人是谁、怎样的相关交际用语。

Pronounciation: y[i]掌握字母y在词尾的发音规律。

Lesson threeNew words: 能够正确听、说、读,写表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形容词polite, shy, helpful, hard-working, clever 。

Sentence : 能够正确听、说、朗读“what’s he/she like? He/She is …”Lesson fourSentence :继续学习“Who’s ... ? He/She is ... .What’s he/she like ? He/She is (I)he/she … ? Yes,he/she is. No,he/she isn’t.等询问某人是谁、怎样的相关交际用语。

熟练运用“what’s he/she like? He/She is …”Lesson fiveNew words:扫除生词障碍make-makes-made,finishSentence :能够听,说,朗读Meet Robin 的小故事。

二年级数学单元知识结构图

二年级数学单元知识结构图

解决问题 (连续两问)
35+32
35+37
36-23
51-36
解决问题 (一个数比 28+34+22 另一个数多 84-40-26 或少几的 问题
67-25+28
解决问题 (一问)
35+2 35+20
35+7
36-3 36-20
51-6
6+7+20 20-8-6
7-5+18
第三单元单元结构图
解决问题 例6
生活中 的角
认识锐角 和钝角 例5
角的初 步认识
认识角
认识角 例1
画角 例2
认识直角
认识直角 例3 画直角 例4 Nhomakorabea第四单元知识结构图
3+3+3+3+3=15 6+6+6+6=24 2+2+2+2+2+2+2=14 2×7=14 7×2=14 5的乘法口诀 2、3、4的乘法口诀 2-6 表 内 乘 法 (一) 的 乘 法 口 诀
解决问题
整理和复习
第七单元知识结构图
解决问题 例三
认识”分“ 例一
认识时间
认识几时几分 例二
第八单元知识结构图
数学广角
简单的排列(例一)
简单的组合(例二)
第 一 单 元 单 元 结 构 图
统一长度 单位 例1
认识厘米
解决问题 例8
认识厘米
例1
长度单位
用厘米量
例2
认识米
认识线段
认识米
例4
认识线段 例6
画线段 例7

小学数学单元知识结构图

小学数学单元知识结构图

1、不进位笔算加法
1、两位数加两位数
2、进位笔算加法
1、不退位笔算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2、两位数减两位数
2、退位笔算减法
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
(一)计算部分: 1、连加法笔算
3、两步计算 2、连减法笔算
3、加减混合笔算
4、加减法估算
4、整理和复习
1、乘法的初步认识
(一) 2、2——6的乘法口诀
3、复习和整理
表内乘法
1、7-----9的乘法口诀
(二) 2、倍的认识
3、整理和复习
1、统一长度单位
2、厘米的认识
1、长度单位 3、米的认识
4、线段的认识
5、我长高了
1、角的初步认识
(二)长度单位与图形:2、角的初步认识2、直角的初步认识 3、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1、观察物体
3、观察物体 2、对称
3、镜面对称
1、统计
(三)实际应用:1、简单的排列
2、数学广角
2、简单的推理。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学习目标1.阅读(1)识记、理解、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文章的结构特点。

(3)抓住文中关键的字词、短语、句子,进行揣摩、品味,从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4)明确整体阅读的步骤,学习整体把握课文的方法。

(5)阅读时注意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进一步感悟生活。

2.写作(1)阅读、摘抄、背诵文中优美的句子和段落,并进行仿写练习。

(2)学习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写作文前要列出作文的写作提纲。

(3)学习运用“插叙”的记叙顺序。

3.口语交际(1)努力做到声情并茂地复述课文。

(2)按写作提纲在小组讲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故事。

学法指导1.单元聚焦本单元的课文题材都是以成长为主,内容主要讲述的是自己的经历。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述自己从游戏孩童到小读书郎的成长过程。

作品是一篇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围绕毕业典礼引出对爸爸及相关往事的回忆,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学习本文可以了解插叙的巧妙作用。

安徒生的《丑小鸭》讲的虽然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却能给我们成长中的青少年以有益的启迪。

“丑小鸭”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文学典故,成为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诗两首--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从一个长者劝慰的角度,告诉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美好的;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是借自然界的路来写人生之路,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

这两首诗虽然是关于人生的,但也与成长有关。

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叙写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学”,这对我们的成长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文章阅读建议(1)熟悉相关知识,适当了解历史背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信息
姓名:段瑞娟性别:女年龄:29
学历:本科职称:中学二级教师教龄:3
职务:教师所任学科:中学英语
教材版本:人教单元名称:七年级上册第7单元(专题)第1课
《Unit 7 It’s raining !.》
知识结构分析
Unit 7 It’s raining !.
教材内容概述
课题是来自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七单元It’s raining ! 这一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谈论天气。

学生是学习本单元的Section A 部分,内容有:1. 学习有关天气的词汇,如,raining, windy, cloudy, sunny, weather 等;2. 掌握和运用句型:How is the weather in ……? It’s …通过学习描述天气的词汇以及如何询问天气使学生学会描述在不同的天气背景下正在发生的事情以及学会问候他人并表达自己在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感受。

二、设计理念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师要“以人为本”,也就是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学习需要放在首位。

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要停留在“教教材”的思想上,而是要充分吃透教材,“用教材来教”,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使学生从教材上学到学习的方法,生活的方法,交际的方法。

在任务型英语教学上,不要把英语作为一门课程,而是把英语作为完成任务的一项工具,一种技能。

新目标英语强调的是任务型教学,强调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而老师只是从中起到协调引导作用,因此在我的教学设计里,比较重视学生活动。

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技能
听:能听懂配套听力材料中有关话题的对话并转述其大意;
说:在课堂活动中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句型并做出回答;
读:能正确的朗读课文对话及课后提供的阅读材料;能完全理解课后短文并抓住其大意;写:能用本单元的句型并参照课后短文,以其为范例写出旅游计划。

2.过程方法:
根据新课标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本单元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基本的交际能力为主,重点放在如何询问交通方式,如你每天如何上学,如果我们要外出,怎么去等交际用语上。

学习任务的设计作到既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又将教材的知识充分融入,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完成学习过程。

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从实际出发,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事情,把握好与现实、生活有关的及与培养学生技能相关的结合点,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来进行任务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的任务及听说、读写的训练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真实的交际行为,贴近有目的的综合运用英语的活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能力,并尽力把这些能力迁移到语言课程的学习之中,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而是真正达到通过活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情感价值:
听说读写的活动密切与激发学生的兴趣、自信心、合作精神等情感态度相结合。

学生在语言技能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

发展语言学习策略和开展语言知识的学习。

强调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中习得语言,使学生能够使用语言做事,通过做事来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通过活动式的教学发展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通过外语学习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和文化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能用英语表达使用交通工具的句型以及掌握一些常用的交通工具的名称,学生已经在初一时就初步学会用现在进行时来提问的句型,也学过一些天气的名称,通过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和提问,了解到有些学生会主动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已经对交通工具的使用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在上课时只要注重学生对句型的练习和词汇的掌握就行了。

并且在学习练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对本单元句型进行扩展,举一反三。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的教学围绕"谈论如何去上学"这一话题展开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本课的语言素材看图说话、句型操练、实际描述,对话表演使学生学会用英语。

谈论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

这些内容都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生很熟悉,也乐于去说,因此在这一课题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采用多种方式,以说为主,配合听的练习,最终以对话为途径,解决本课题的中心对话:通过学习谈论交通工具,为今后学习合理安排行程,合理选用交通工具以及设计实践调查报告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案打下基础,同时通过Pair work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多层次,多方面地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对本课知识进行小结,在Homework设计调查表,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加深知识的巩固。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都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把知识进行拓展,不局限于本单元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多媒体课件,图片。

教学方案设计
教育教学目标:
1目标语言:
学生能识记并运用所学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询问天气状况以及做出正确回答。

2能力目标:
1)听能目标: 能听懂以“It’s raining”为中心话题的相关词组和对话
2)说能目标:能以天气为话题展开对话进行交际,并在口语练习的过程进行知识的拓展,
3)写能目标:能围绕天气的情况为题写一篇60 字左右的短文.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活动-我是天气预报员并观察相关图片用英语来向大家介
绍天气情况。

教学重点.
本课题的重点是学习描述天气状况的形容词,对天气状况进行问答并复习现在进行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正确运动描述天气的词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
难点是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单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我是天气预报员,让
学生制作天气标志并在组内模仿天气预报员进行预报,并板书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结构:Today is Monday. How is the weather in ….? It is …
课前通过电视,电脑等了
解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制作天
气标志并模仿天气预报员进行
预报,小组推荐最佳预报员
先带领学生
进入本单元的话题,
通过活动引出新词:
weather, windy,
cloudy, sunny 等
提问1a图片分别是什么天
气,并板书单词; 提问想知道天气该用英语怎么说并板书句型;可以复习现在进行时语法
学生观察图片1a回答It
is cloudy, raining, snowing
通过提问引
出单词与句型,让学
生学会新词的拼读
与书写
播放录音完成1b-2b
放录音前先了解要求,然
后听听力
通过听力训练
巩固学生的学习
让学生自己选择角色扮演完成2d,对于表演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 最后布置作业
自己选择角色扮演然后
到讲台前表演
通过角色扮
演一方面巩固了学
生所学的单词,另一
方面锻炼了学生口
语能力
七、教学评价设计
教师评价: 1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认真听讲,积极融入到课堂活动中,课堂纪律很好;2 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并且按时完成了当堂练习;3 少数同学参与口语练习不够,在小组合作中没有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小组评价:小组活动-评选最佳的预报员的标准:发音准确标准,充分利用语言结构,表情自然,语调正确,声音洪亮
两人一组分角色表演对话评价标准:声音洪亮,发音正确,语调准确,表情自然
八、板书设计
Section A- Unit 7 It’s raining!
我是天气预报员,语言结构:
Today is Monday. How is the weather in ? It’s .
新词: weather, windy, cloudy, sunny..
句型结构:How is the weather ?/ What’s the weather like?
复习现在进行时:What are you doing ? I am cooking.
What are they doing? They’re playing basketball in the park.
作业:完成3a-3b
Make a survey。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上完后有如下感觉:
多媒体教学使课堂生动活泼,增加了教学容量,使老师更好的利用课堂45分钟。

基本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多说多练,教学效果较好。

随堂的几道习题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了所学。

由于学生较多,所以设计的活动有些进行得很仓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