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复习课第一章机械运动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复习课第一章机械运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复习课第一章机械运动
车次
出发站
开车时间
到达站
到站时间
里程/km
D581
西安
06:25
宝鸡
07:40
173
1723
西安
08:12
宝鸡
10:38
173
K5
西安
13:20
宝鸡
15:33
173
4.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3)本节课课堂提问较多,覆盖85%以上的学生,且层次分明。提问时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合理地设置难度不同的问题,使各层次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回答问题的过程,树立自信,激活思维,提高效率。
(2)会放(3)能准确读数
练习三:如何测出长方体的边长,请指出错误.(见PPT)
练习四:读数(05年陕西,2分)蝴蝶双翼长度为____________cm.
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3.时间的单位及时间的测量
单位:s min h
测量:秒表、手表
练习秒表的读数(见PPT)
知识点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08年陕西2分)正在建设中的西安地铁二号全长26.4㎞,设计最高速度80 km/h,平均速度35 km/h,若列车以平均速度运行全程,所需时间为min.
3.(07年陕西3分) 2007年4月18日“和谐号”动车组图3-7-2开始在西安与宝鸡之间运行,与传统列车比较,国产动车组运行速度高,最高速度可达250km/h,根据下面列车时刻表可知,从西安至宝鸡乘坐D581次动车组比乘坐1723次列车节省时间min;请计算D581次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物理即生活,生活中有物理的理念;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社会发展。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教案新人教版

机械运动复习教师年级八年学科物理第1课时课题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型复习学习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2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3.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4.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5.通过测量一个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重点构建知识体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关于长度测量的估读环节学的设计导的设计复习过程:导学一:学生复习课本完成以下基础知识巩固.1. 长度测量工具: , 单位: , ,单位换算:。

2.时间测量工具:。

单位:,单位换算:3.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是参照物?4.什么是速度?5.速度的公式是:。

单位有哪些?怎样换算?6.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7.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导学二:典型示例分析考点一:物体长度的测量例1.如图所示的物体A的长度是()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方法归纳:在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注意什么?考点二: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的相对性例2.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以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变式练习】看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方法归纳: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应当怎么做?考点三: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例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时间图像。

你从该图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写3条)?(1)(2)(3)例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2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6 m/s,求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方法归纳:如何求平均速度?课堂小结:本节课我的收获有:我还有这些疑惑:达标检测:1.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甲车上的人看到乙车向南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也向南运动,丙车上的人看到甲车向北运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_机械运动(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_机械运动(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全章教案)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和时间的方法;2.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方法.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难点:测量长度时读取估计值。

教学准备:教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学生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教学过程:一、课件导入【展示课件】展示几个有趣的“视觉错视”实例.甲乙【提出问题】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判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准确的判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悉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正确使用它们,正确记录测量结果.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到感觉不可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二、新课讲授1.长度的单位【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须首先规定它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1)长度单位的符号【布置自学】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时间2分钟)【提出问题】1.在小学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2.现在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反馈练习一】指导学生完成下列问题:1. 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①中学生身高大约15.7 ______________①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______________2、完成单位换算:①人头发直径约7×10-5m=______________ μm①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_____________nm(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温馨提示】要注意换算格式,正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示范如下:7×10-5m= 7×10-5×106μm=70μ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案设计(含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复习课【复习目标】1、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是有区别的。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能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来描述运动,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3、会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能用速度公式及其变形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4、能通过实验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利用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长度的测量,测量时要引导学习选择合适的工具,然后正确使用工具进行测量.难点:平均速度的测量与计算【前置准备】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学具准备】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稿【复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让学生把准备的刻度尺、钢卷尺、秒表、斜面、小车、金属片等放在桌面,问:我们利用所有的器材可以做哪些实验?学生回答:可以进行长度、时间的测量,还以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引出复习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长度、时间入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达到温顾知新的目的。

二、专题复习【专题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聚焦知识点一: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2.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3.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为:1km= m、1dm= m、1cm= m、1mm= m、1μm= m、1nm= m练习题:1.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 )A.1 mm B.1 cm C.1 dm D.1 m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地球半径6.4×106m= km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 =884443 (填上单位)3、估测课桌的长度为80 (填上合适的单位)。

设疑:我们估测的准确吗?如果不准确应该怎么办?设计意图:从身边的事例做起,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估计中会出现很多的偏差,要想减小偏差,那就要借助到工具,引出刻度尺正确使用并练习了国际单位及常见单位的换算。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复习教案(人教八年级上)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复习教案(人教八年级上)

湖到南京约需 h。

以正在行驶的火车为参照物,铁路是的(选填“静止”或“运动”)。

4.敦煌曲子词中有词一首,“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以船为参照物的一句是()A、满眼风光多闪烁B、看山恰似走来迎C、仔细看山山不动D、是船行5. 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地球的公转 B.汽车在行驶中 C.冰化成水 D.飞机从北京飞到广州6. 在长江上,有一人乘船顺水下漂,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湖岸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B.以船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C.以人为参照物,江岸是运动的 D.以江水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7. 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C、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以内的D、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8.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支铅笔的长度,如图3,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A. 171.2mmB. 1.712dmC. 0.01712kmD. 0.1712m9.如图4所示.高空跳伞运动员跳离飞机后,他们在飞速下降时.看到大地迎面而来.如果我们说其中的某个运动员是静止的,那么选择的参照物是()A.大地 B.飞机C.白云 D.运动员背着的伞包10 如图是甲、乙两个物体的频闪照片,从图可知,甲物体做运动,乙物体做运动。

11、一辆长30m的大型平板车,匀速通过一座70m的桥时,所用时间为10s,如果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一隧道时用来20s,则这一隧道有多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机械运动》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机械运动》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第一章,主要介绍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概念及相关内容。

复习课的设计目的是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学习的知识,并帮助学生理解与运用这些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复习并掌握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与术语;2.复习并掌握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概念与特点;3.复习并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4.复习并掌握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5.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6.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重点1.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与术语;2.复习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概念与特点;3.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4.复习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5.进行相关练习与实验。

四、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第一步:引入 (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习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2.引用实例,激发学生对机械运动的兴趣与思考。

第二步:知识点复习 (20分钟)1.概念回顾:让学生交流他们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理解,并在黑板上梳理总结。

2.计算公式回顾:让学生回顾速度的计算公式,并带领其推导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第三步:案例分析 (10分钟)1.提供一个简单的案例,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的机械运动情况,并计算速度和加速度。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展示自己的答案和解题思路。

第四步:实验操作 (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简单的实验,用于验证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概念。

2.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3.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速度和加速度,并分析实验结果。

第五步:讨论与总结 (15分钟)1.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计算公式的应用场景。

2.教师进行总结,并强调重点和易错点。

五、教学辅助工具与资源准备1.教科书《人教版物理上册》;2.板书工具:黑板、粉笔等;3.实验材料:如小车、直线轨道、手表等。

八上物理复习课教案

八上物理复习课教案

八上物理复习课教案一、教学内容第一章:机械运动与力第二章:压强与浮力第三章:简单机械第四章:功与机械能详细内容包括:力的概念、作用效果、测量及单位压力的概念、计算及单位浮力的概念、计算及阿基米德原理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及计算功的概念、计算及单位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转换及守恒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的概念、作用效果、测量及单位,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了解压力的概念、计算及单位,能够运用压强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4. 让学生掌握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及计算,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使学生理解功的概念、计算及单位,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转换及守恒。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浮力的计算、简单机械的计算、能量转换及守恒。

重点:力的概念、压强的计算、浮力的应用、简单机械的使用、功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气压计、浮力计、简单机械模型等)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际生活中与力、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等现象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复习知识点(15分钟)结合教材,带领学生回顾力的概念、作用效果、测量及单位等知识。

举例讲解压力的计算及单位,让学生了解压强的概念。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浮力的计算及阿基米德原理。

分析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及计算,使学生了解其应用。

讲解功的概念、计算及单位,让学生理解能量转换及守恒。

3. 例题讲解(15分钟)出示例题,讲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压强的计算、浮力的应用、简单机械的计算、能量转换及守恒等知识点。

鼓励学生参与解题过程,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及时解答疑问。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

六、板书设计1. 力的概念、作用效果、测量及单位2. 压力的概念、计算及单位3. 浮力的计算及阿基米德原理4. 简单机械的分类、特点及计算5. 功的概念、计算及单位6. 动能和势能的转换及守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计算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已知物体受到的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机械运动》教案【优秀3篇】

《机械运动》教案【优秀3篇】

《机械运动》教案【优秀3篇】篇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经典教案篇一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 v=s/t 变形 t=s/v,s=vt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机械运动Ⅱ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节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和关注的学生
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阅读“八年级物理上册P106信息快递”
长度单位:km m dm cm mm μm nm
练习一:36nm=________m 0.6μm=_______mm=________=nm
23dm=________km=__________m 4320km=__________m
车次
出发站
开车时间
到达站
到站时间
里程/kmLeabharlann D581西安06:25
宝鸡
07:40
173
1723
西安
08:12
宝鸡
10:38
173
K5
西安
13:20
宝鸡
15:33
173
4.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练习六:1.高速飞机俯冲飞行时,看到地面向他迎面扑来,所选的参照物是。
2.夏天的夜晚在室外乘凉时,常可看到月亮在云中穿行,所选的参照物是.
3.太阳东升西落,所选的参照物是。
4.敦煌曲子的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物理即生活,生活中有物理的理念;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社会发展。
教学
重难点
1.重点:长度测量、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
2.难点: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s-t、v-t图像的应用
考点

措施
通过例题剖析突破难点、通过提问、归纳、练习突出重点
熟记概念,在练习中理解概念、规律,提高能力
(3)本节课课堂提问较多,覆盖85%以上的学生,且层次分明。提问时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合理地设置难度不同的问题,使各层次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回答问题的过程,树立自信,激活思维,提高效率。
2.(08年陕西2分)正在建设中的西安地铁二号全长26.4㎞,设计最高速度80 km/h,平均速度35 km/h,若列车以平均速度运行全程,所需时间为min.
3.(07年陕西3分) 2007年4月18日“和谐号”动车组图3-7-2开始在西安与宝鸡之间运行,与传统列车比较,国产动车组运行速度高,最高速度可达250km/h,根据下面列车时刻表可知,从西安至宝鸡乘坐D581次动车组比乘坐1723次列车节省时间min;请计算D581次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岸边和流水
知识点三:速度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公式: V=s/t
4.单位: m/s km/h
阅读“八年级上册第114页图5-20、21、22”
(二)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1)v不变(2)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
D.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
直击热点:
2010年2月6日,连接我国中西部的第一条高速铁路西安至郑州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两地列车直达最短时间由6个多小时缩短至2个小时以内。列车开始行驶后很快就驶上了郑西高铁专用轨道。此时,列车的速度在不断提升,车厢内液晶屏上的速度显示也在不断刷新,160、200、
二、作业布置:物体的运动习题训练
三、板书设计:(使用课件:是)




(1)整堂课教学能够准确地把握中考命题脉络,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到位,教学环节完整、合理。
(2)在教学中,采取从知识结构到课本、到各类中考试题;从解题方法、思路到应用练习、归纳整理,此环节的设计新颖。从课堂效果看,则更容易抓住学生心理,触发学生主动学习;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充分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1.机械运动、参照物(阅读“八年级物理上册P121”)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阅读“八年级物理上册P122~P123”)
3.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上是任意的,但应以简化对运动的描述,便于研究运动规律为原则.(通常以地面为参照物)
练习五:地球同步卫星是在地球同步轨道上运行的。以地球为参照物,通信卫星都是静止还是运动的?
(2)会放(3)能准确读数
练习三:如何测出长方体的边长,请指出错误.(见PPT)
练习四:读数(05年陕西,2分)蝴蝶双翼长度为____________cm.
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3.时间的单位及时间的测量
单位:s min h
测量:秒表、手表
练习秒表的读数(见PPT)
知识点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20、250、300……虽然列车速度飞快,但许多人除了耳朵偶尔发胀之外并没有什么不适感。在车厢里,人们在谈笑的同时还不忘用手机和照相机互相拍照留念。
1.列车开始行驶后车厢内液晶屏上的速度显示也在不断刷新,160、200、220、250、300……这时列车在做运动。2.已知行驶中途径的秦东隧道长为7686m,列车长为201.4m,通过隧道时的速度为349km/h,请你计算得出列车通过隧道的时间?
课题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
第4周第2课时(总第9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会对时间进行估测和选择适当的工具进行测量。会对长度进行正确测量和读数。会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2)知道机械运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估测身边常见的物理量,具有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能用数学图像处理、分析简单的物理现象和过程。
2、特点: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阅读“八年级上册第117页活动5.7”
(三)变速直线运动
1、(1)v变化(2)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粗略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公式:v=s/t(s:总路程;t:总时间)
阅读“八年级上册第118页图5-31、第119页例题”
练习八:关于速度的运算
1.(09年陕西2分)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采用锂电池驱动的电动能源汽车已经投入生产.其设计最大速度为l20 km/h合m/s.
练习二:给下列估测量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中学生身高16.3_________ (2)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_______
(3)新铅笔的长度约为0.175________
(4)地球半径约为6400________
2.刻度尺的使用:阅读“八年级物理上册P108方法”
(1)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