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教案【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教案【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教案【精选5篇】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教案【精选5篇】人类的行为正在不断实践其对生命的伟大承诺,人类不会放弃对生命的挽救行动。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改进以往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记录它们的目的是供以后教学使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物理教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教案篇1今天上午我在初四五班上物理课订正一道物理试题,有关比较浮力大小的习题,题目是一个质量相等的铜球和铁球放在水中那个球受到的浮力大?好多同学不知道用那个公式来分析,在我讲解完后,脑海里突然想到若条件在改变一下看同学们如何解答。

于是我就说若不是说水而是水银呢,情况又如何?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都在认真的思考,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我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了表扬,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接着我又改变了条件,若是质量相等的铁桶和铁球都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又怎样呢?这是学生给出的答案就不统一了,各说各的理由,这是我及时给予点拨,很快同学们就给出了正确答案,学生们的脸上有一种自豪感。

正想翘尾巴的.时候,我突然接着问水桶在水中用力拉着它不动拉力大于重力还是小于重力?学生们有进入了思考,很快又给出了正确答案。

我看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很高,接着我就发了一份试题检测浮力有关的内容。

这节课我感到很成功,通过一道题的引伸,学生们掌握了好多知识,培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锻炼了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心里暗暗下决心,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总结,将知识系统化,提高课堂效率,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来鞭策自己。

八年级物理简单机械教案篇2在八年级刚刚学习完《透镜》一节内容后不久,有一天我所教班的班主任,跟我说起他们班一位学习较差的男孩子,用一个放大镜把前面一位女同学的衣服烧了一个洞,班主任说起这件事的时候非常生气,而在一旁的我却有点内心沾沾自喜,尽管在班主任看来这是学生的恶作剧,但在我眼里学生在顽皮中用到了物理知识,对于物理老师来说我心里多少还有点自豪呢。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学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3)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

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概念。

2. 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参照物的选择。

2. 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运动现象,如汽车的行驶、自行车的骑行、行人的步行等,引导学生关注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1)讲解机械运动的定义,即物体位置的变化。

(2)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参照物的选择(1)讲解参照物的概念,强调判断物体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2)引导学生学会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3.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即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2)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判断题目:判断下列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并说明理由。

(1)桌子上的书本。

(2)教室里的电灯。

(3)行驶的汽车。

2. 解释题目:解释下列现象,并说明所选的参照物。

(1)站在火车站台上,看到火车从身边驶过。

(2)坐在公交车上,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 拓展思考:运动和静止是如何相互转化的?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实验,评价学生对机械运动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7篇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7篇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7篇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物理是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初中物理教学教案7篇,欢迎大家参考。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教案【篇1】初二物理对学生是一门新的课程,刚接触到这一门课时,学生往往有新鲜感,表现出了较大的兴趣。

但很多学生只停留在兴趣上,或者时间一长,很多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在物理教学上,我得出了以下几点反思:一、多做实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主动性,而这方面教学方法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会使课堂更搞笑!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我们就应利用学校以有的条件,尽量多做实验。

在研究光的色散现象时,我利用三棱镜让同学们观察白色光的色散现象。

我还从生物实验室借用了试管,让同学们研究敲击装有水的试管时,到底是不是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

还有,在讲究凸透镜的习题时,我利用实验室里的凸透镜让学生们自己观察,并总结实验的结果。

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加深了同学们的印象、和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课外,我还要求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多做物理实验。

在学习色光的三原色时,我就要求同学们,利用自制的放大镜(装有水的圆形塑料瓶)观察自己家的电视机的颜色,是否是由红、绿、蓝这三种颜色的色光组合而成的。

二、让同学们学会观察,多观察首先,我上课时尽量多做演示实验,让同学们仔细的观察。

并用心的思考总结实验结论。

对错误的结论,并不是立刻指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毕竟是有限的,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却是很多的。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表扬那些善于观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仔细观察过的学生,加以表扬,以鼓励同学们多去观察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并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1
一、学习目标:
1、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
《机械运动》物理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机械运动》物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知识;3.能够分析简单的机械运动问题、计算运动的速度、加速度、运动距离等指标;4.培养提高学生实验和观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运动的概念与种类;2.平抛运动及其相关知识;3.自由落体运动及其相关知识;4.通过实验模拟、观测分析机械运动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种类;2.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计算方法和规律。

2. 教学难点1.理解运动学公式;2.熟练掌握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实验仪器:小球、支架、测量仪器(秒表、卡尺等);2.课件:PPT、教学视频等。

2. 学生准备1.学生需要准备好课本,并提前预习本节物理知识;2.学生需要带上计算器、笔、纸等文具。

五、教学流程第一步:引入运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大到跑步、走路,小到手指头的握拳,都是物体的运动。

请同学们通过下面这个视频,想象一下自己扔球的过程。

(播放视频)学生们看完视频后,对于球的运动有了一些初步的思考和感性的认识。

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和种类。

第二步:概念介绍1.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并分析不同的种类。

2.通过PPT、板书等展示机械运动的相关图像和公式,让学生了解运动学相关的内容。

第三步:平抛运动1.讲解平抛运动的概念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水平位移和竖直位移关系。

2.通过实验模拟、手工制作模型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并用数学公式计算出运动的相关指标。

第四步:自由落体运动1.讲解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和规律,和平抛运动对比分析。

2.通过实验演示和观测,让学生了解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并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计算。

第五步:机械运动问题分析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机械运动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计算等。

2.通过课堂例题讲解,让学生巩固运动学公式的应用和计算方法。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

机械运动教案篇一:机械运动第一章常见的运动第1节机械运动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明白机械运动的概念;(2)明白参照物的概念,明白推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3)明白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过程与方法(1) 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 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才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教学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说到运动,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四周的一切物体都在以不同的方式运动着,没有运动,就没有世界,没有运动,也就没有我们。

下面这段录像是我在我们家的阳台上拍下来的一段公路上的情景,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放录像材料)在这段录像中。

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如何推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仍然静止的?如何样描绘物体的运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常见的运动中的第一节——机械运动二、新课教学(一)机械运动1、提出征询题:在刚刚我们观看的录像中:有运动的汽车、行驶的自行车、步行的行人,有静止的楼房、树木、地面……,你是如何推断汽车、自行车、人是运动的?如何推断楼房、树木、地面是静止的?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静止的物体有什么特点?2、总结归纳:在物理学里,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关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板书)。

(二)参照物1、平常我们观察物体是否运动时是相关于什么物体而言的呢?请同学们观察课件:(1)小孩在公路上跑步。

(2)飞机在空中飞行(3)汽车在公路上行驶(4)小船在河水中行驶小结:我们推断上述物体的运动时,是它们相关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它们是运动的2、当我们座在行驶的汽车里,观看车外的景物时,会有什么感受?(1)请同学们接着观看录像,这段录像是我乘校车回密云的途中拍下来的一段。

机械运动教案初中

机械运动教案初中

机械运动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情感。

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参照物的选择及其对运动和静止的影响。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机械运动的现象,如汽车行驶、自行车运动、行人步行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中有哪些是运动?哪些是静止?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二、探究机械运动的概念1. 让学生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物体,并说明判断的标准。

2. 总结出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3. 解释机械运动的特点: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是连续的、有序的。

三、理解参照物的选择1.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2. 引入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需要选定一个参照物。

3.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原则:参照物可以是任何物体,但选择时要考虑研究的方便性。

四、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 让学生通过实例体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总结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需要选定参照物,不同的参照物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

3. 讲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体育等。

五、巩固知识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

2.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运动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关系?2. 让学生举例说明机械运动在科技、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七、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 强调机械运动在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判断生活中的机械运动现象。

2. 学生能理解并运用参照物的概念分析问题。

3. 学生能认识到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能在实际中运用。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整章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整章教案

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整章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学会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4.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择。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及其判断方法。

4.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

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2. 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静止的相对性判断。

教学难点: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理解。

2.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视频或图片。

3. 实际问题案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提问:它们是否在运动?如何判断?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 讲解机械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等。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教学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学生分享判断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机械运动的概念和分类。

2. 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思考。

第二课时: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机械运动概念和分类。

2. 提问: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选取的基准物体。

2. 讲解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任意选取、方便判断等。

三、课堂实验(15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参照物下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际问题分析(15分钟)1. 给出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教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
教学目标:
1.认识机械运动的现象?
2.会选择参照物描述机械运动,会根据对运动的描述指明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
机械运动的兴趣引入(如宏观的天体运动或微观的分子运动)
教学重难点:
1.参照物选择?
2.平均速度的测量和计算
知识点一: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量程、最小分度值)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测量长度的工具有:,,,测量长度的主要工具
是,使用刻度尺前应观察①,②,③,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要单位是,常用单位是,
⑴ = m = cm, ⑵ 720s = min = h,⑶ 36min = h = s,
3.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细钢丝的直径,把细钢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绕32圈后用刻度尺量线圈长度为 cm ,细钢丝的直径是
mm。

4.如图所示,请你写出圆柱体的直径为
cm,
5.⑴为了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小刚数出了100张相同的纸张,压齐后,用刻度尺测出了100张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μm。

⑵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圈,测出了这段线圈的总长度为L,则细铜丝的直径
为。

⑶小明想知道自己脉搏跳动一次所间隔的时间,他用停表测量,在1min内脉搏跳动了72次,则脉搏跳动一次大约需
s。

知识点二:时间的测量
表盘上有长的秒针和短的分针,秒针转一圈通常是30s和60s两种,常用停表的分度值有两种和,停表上边的按钮用来旋紧发条和控制表秒的转动。

小表盘一周量度30min,分度值为.
在做“测平均速度”的实验时,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
该停表所示的时间为 min s .
知识点三:误差和错误
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1.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误差是实验中的错误,
B 若方法正确,态度认真,则误差可以避免的,
C 选用精密仪器,并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 无论测什么长度,都应该选择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

2.下列有关误差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知识点四:参照系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是唐代诗人李白《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乘船的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彩云
B.轻舟
C.高山
D.两岸
2.据报道,有一天在某工地上,工人在一幢高190m 的大楼上施工时,一大片乌云飞快地?飘过大楼的上空,突然有人惊呼“楼要倒了“,引起数千人惊叫狂奔.造成这种错觉的原因是这些人以 为参照物,所以他们以为大楼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3.观察如图的烟和小旗,可判断现在吹的是 风,乙小车不可能 ,也不可能向
方向运动.
、B 、C 三列火车在一个车站(如图所示),A 车上的乘客看到B 车向东运动,B 车上的乘客看到C 车和站台都向东运动,C 车上的乘客看到A 车向西运动.站台上的人看A 、B 、C 三列火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
知识点五:运动的快慢,以及运算。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
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v=s t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V =S /t 2、实验器材: 刻度
尺、停表、小车 斜面
3、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停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例1:
子弹在离人17m处以680m/s的速度离开枪口,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己前进了多少?
习题1:
飞机速是声速的倍飞行高度为2720m,,当你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时,抬头观看飞机已飞到你前方多远的地方(
15℃)
例2:一列队长360m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的大桥,测得军队通过大桥用时9min,求:(1)军队前进的速度;(2)这列军队全部在大桥上行走的时间。

习题2:长130米的列车,以16米/秒的速度正在速度正在行驶,它通过一个隧道用了48秒,这个隧道长多少米
例3: 汽车先以4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接着又以米/秒的速度开行20秒,最后改用36千米/小时的速度开行5分种到达目的地,求:(1)汽车在前40秒内的平均速度;(2)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

习题3: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

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米/秒的速度行驶500秒,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20米/秒的速度行驶100秒。

求:(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

(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

课后作业
1、.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cm.
2、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的物体
叫。

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为参照物。

3、在校运动会上,裁判员要测量运动员的跳远成绩,下列测量工具中合适的是()
A.分度值是1mm的米尺
B.分度值是1cm,长30m的皮卷尺
C.分度值是1mm,长30m的钢卷尺
D.游标长尺
4、某实验小组用同一把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在下列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
()
A.分米B.62厘米C.分米D.毫米
80 南京市
60 km


5、⑴某同学用厘米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共测量4次,其结果分别是㎝、㎝、㎝、㎝,则物理课本的宽度应记作 ㎝。

⑵ 某同学用学生直尺测量活页本的长度时,记录下五组数
据、、、、,其中有次测量值明显是错误的,它
是 。

测量中接近活页本真实的长度
是 。

6、两辆汽车同时同地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为36km/h ,乙车的速度为
12m/s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若以乙车为参照
物,甲车向 运动.
7、研究运动的时候,地面、树木、太阳、人体自身都可以作为运动的参
照物.毛泽东主席写的“坐地日行八万里”的着名诗句,从运动学的角
度来理解,是以 为参照物,判断 运动了八万里.
8、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根长1m 的导火线引爆炸药,导火线以s 的速度燃烧,点火者点着导火线后以4m/s 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600m 的安全地区
9、长20m 的一列火车,以36km/h 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 .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时间
10、如图所示为某交通标志牌,
(1) 请你说出这两个数据的含义,
甲“80”的含义: ,
乙“南京市60km ”的含义: 。

(2)按这样的速度到南京还需的时间至少需要多少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