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
完整版)初二物理机械运动计算题及答案

完整版)初二物理机械运动计算题及答案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计算题一、路线垂直(时间相同)1.一颗子弹以680m/s的速度离开枪口,在5m处的人听到了枪声,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为340m/s。
求子弹前进了多少米。
2.一架喷气式飞机以声速的1.5倍速度飞行,高度为2720m,水平方向飞行。
当听到飞机在头顶上方轰鸣时,抬头观看,飞机已经飞到你前方多远水平距离的地方?3.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条1m长的导火索来引爆炸药,导火索的燃烧速度为0.5cm/s。
引爆员点着导火索后,至少以每秒多少m的速度才能跑到600m以外(包括600m)的安全区域?4.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条76cm长的导火索来引爆钻孔里的炸药,导火索的燃烧速度是0.8cm/s。
点着导火索以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否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500m以外的安全区?二、列车(队伍)过桥问题(总路程=车长+桥长)5.一列长90米的火车以每秒30米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1200米的桥,所需时间为多少秒?6.一列火车途经两个隧道和一座桥梁,第一个隧道长600米,火车通过用时18秒;第二个隧道长480米,火车通过用时15秒;桥梁长800米,火车通过时速度为原来的一半,则火车通过桥梁所需的时间为多少?7.一列队长360m的军队匀速通过一条长1.8km的大桥,测得军队通过大桥用时9min。
求:(1)军队前进的速度;(2)这列军队全部在大桥上行走的时间。
8.一列火车长200米,用20s的时间穿过了一条100m长的隧道。
该火车如果以这样的速度通过长3.4km的大桥,要用多长时间?9.一列长130米的列车,以16米每秒的速度正在行驶。
它通过一个隧道用了48秒,这个隧道长多少米?10.一列火车长200米,每秒行20米,要经过一座长700米的大桥。
求这列火车通过这座大桥需要多久?三、平均速度问题(总路程/总时间)11.汽车先以4米/秒的速度行驶0.5小时,接着又以36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5分钟到达目的地。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测试题附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题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1、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8所示,图9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2、坐在顺水漂流的船中的乘客,我们说他静止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A.河岸上的树 B.河水 C.迎面驶来的船 D.河岸3.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下列数据的单位是“厘米”的是:A.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茶杯的高度是11.2C.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4、一著名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起跑时速度是9m/s,中途的速度是7m/s,最后冲刺的速度是11m/s,如果他的成绩是10s,则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7 m/sB、9 m/sC、10 m/sD、11 m/s5.小轿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则小轿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A.50m/s B.25m/s C.24m/s D.10m/s6.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 D.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7.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秒钟内通过5米的路程,接着静止5秒,再在5秒钟内通过10米的路程,物体在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是()A. 1米/秒B. 15米/秒C. 2米/秒D. 1.5米/秒8.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相对于地面来说,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选卡车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C.相对于收割机来说,卡车在运动D.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9.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2.56 cm=12.56×10-2 m=0.125 mB.12.56 cm=12.56 cm×10-2 m=0.125 mC.12.56 cm=12.56÷102 m=0.125 mD.12.56 cm=12.56×10-2 cm=0.125 m 10.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11.大海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A.18.77 cmB.18.76 cmC.18.74 cmD.18.89 cm12.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根据v=s/t可知,运动的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B、根据v=s/t可知,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速度越大C、物体在相等时间内,运动路程越长,运动的速度越大D、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运动的速度越大14.小明为了测自己步行的速度,他从400 m跑道的起点从8时10分0秒开始记时,沿着跑道走一圈到终点(即起点),表针指到8时18分20秒,则小明的平均速度是()A.1.25 m/s B.0.73 m/s C.0.67 m/s D.0.8 m/s15.如果一个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A.20m/s B. 10m/s C. 5m/s 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6、“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的上空”,这是以_______为参照物的,若以太阳为参照物,这个卫星应是________的。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机械运动测试卷有答案(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测试卷有答案一、选择题(共18道总分36分)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是测量错误造成的B.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C.0℃的水与0℃冰的冷热程度相同D.地球自转不属于机械运动2、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两木块运动情况在v-t图像中描述正确的是()A.B.C.D.3、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
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A.甲在乙前面0.6米处B.甲在乙前面1.2米处C.乙在甲前面0.6米处D.乙在甲前面1.2米处4、小明和小丽站在路边等校车,小丽说自己是运动的,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路灯B.路边的树木C.小明D.驶来的校车5、在科技活动中,小万遥控一辆四驱车在平直轨道上运动,由静止起在5s内加速到8m/s,共运动了30m,该物体在这5s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5m/s C.8m/s D.都不对6、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8s,甲在乙前面1.6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西运动7、如图是甲、乙两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A.v甲>v乙B.v甲<v乙C.v甲=v乙D.无法确定8、李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是()A.17.52cm B.17.32cm C.17.31cm D.17.30cm9、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错误的是()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处量起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面写上单位10、降雪量是用一定面积的雪化成水后的高度来衡量的,一场大雪后,小华用刻度尺测出水平地面雪的厚度为180mm,然后他脚使劲将雪踏实,测出脚踩出的雪坑的深度为165mm,这场大雪的降雪量为()A.345mm B.180mm C.165mm D.15mm11、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0"刻度线量起B.不论测量什么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C.在进行长度测量时,应尽可能避免产生实验误差D.测量长度的准确值只与刻度尺的分度值有关,与刻度尺的长短无关12、一物体从A地运动到B地,如果通过前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4m/s,通过后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6m/s,则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 m/s B.4.8m/s C.5 m/s D.6m/s13、正常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A.1.3m/s B.12m/s C.1.2cm/s D.1.2km/s14、2013年2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拟将PM2. 5正式命名为"细颗粒物"。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试题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试题一、选择题1. 小明用力推一个物体,物体开始运动。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以得知,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会处于()状态。
A. 静止B.诱导运动C.匀速直线运动D.加速直线运动2. 物体在斜面上自由下滑,运动过程中没有受到其他外力的干扰,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与斜面的角度()相关。
A. 正相关B.负相关C.无关3. 小明在一个与地面保持竖直的位面内进行匀速圆周运动。
与其他物理性质相比,小明与地面的接触力()。
A. 大于其他物理性质B.小于其他物理性质C.等于其他物理性质4. 小华用力推开一扇门,门以一定的速度旋转开。
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知,小华推门时对门施加的力()。
A. 不会改变门的角动量B.会改变门的角动量5. 城市中的电车不仅要考虑线路的长度,还需要考虑线路的弯曲程度。
因为电车行驶时,发生了()。
A. 向心力B.离心力C.拉力D.摩擦力二、填空题1. 小明用力推开一个质量为5 kg的物体,在光滑的水平地板上开始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10 m/s²,推力的大小为()N。
2. 小红站在一个半径为2 m的转盘上,转盘以1 rad/s的角速度匀速旋转,则小红站在转盘上的加速度的大小为()m/s²。
3. 小华用力向下投掷一个质量为1 kg的物体,假设重力加速度为10 m/s²,投掷角度为45°,物体的向下加速度大小为()m/s²。
4. 若一个物体以10 m/s的速度沿着圆周运动,半径为5 m,则该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m/s²。
三、计算题1. 小明从A点出发沿着直线运动到B点,在3 s内通过了40 m的距离。
求小明的速度大小和加速度大小。
2. 小红坐在一个半径为3 m的旋转木马上,旋转木马以2 rad/s的角速度匀速旋转。
求小红在旋转木马上的速度大小和向心加速度大小。
3. 小华用力向上抛掷一个质量为0.5 kg的物体,假设重力加速度为10 m/s²,抛掷速度为15 m/s。
初二机械运动物理练习题

初二机械运动物理练习题1. 甲球以10 m/s的速度沿水平面运动,经过2秒后速度为8 m/s,求甲球的加速度。
解析: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给定初速度v1=10 m/s,末速度v2=8 m/s,时间间隔t=2秒。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以得出公式:加速度 a = (v2 - v1) / t代入数值进行计算:a = (8 m/s - 10 m/s) / 2s= -2 m/s / 2s= -1 m/s²所以甲球的加速度为-1 m/s²,表示甲球在运动过程中产生了减速。
2. 乙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经过5秒后,速度减少到4m/s,求乙车的加速度。
解析:由于乙车匀速行驶,即速度保持不变,所以加速度为0。
3. 已知某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线如下所示,请根据图线回答问题。
[图线描述](1) 谁的加速度较大?为什么?(2) 在哪个时间区间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3) 在哪个时间区间物体的速度为负数?(4) 在哪个时间区间物体的加速度为正数?解析:(1) 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可以看出,在上升斜率较大的部分,物体的加速度较大。
所以物体在时间t=0到t=4的期间加速度较大。
(2) 在图中,当斜率为0时即为速度保持不变的时刻。
可以看出,在t=4的时刻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
(3) 图中速度为负数表示物体在负方向上运动。
可以看出,在时间t=6到t=10的期间物体的速度为负数。
(4) 图中斜率为正表示加速度为正。
所以在t=4到t=6的时间区间物体的加速度为正数。
4. 某物体自由落体从高处下坠,经过2秒钟速度为20 m/s,请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解析:自由落体的运动是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取值为重力加速度g ≈ 9.8 m/s²。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v = v0 + gt已知的参数:初速度v0=0 m/s,终速度v=20 m/s,时间t=2秒。
代入数值进行计算:20 m/s = 0 m/s + (9.8 m/s²) * 2s20 m/s = 19.6 m/s² * 2s20 m/s = 39.2 m/s²加速度 a = 39.2 m/s²所以物体的加速度为39.2 m/s²,表示物体在自由落体过程中不断加速下降。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计算专题共50题附答案解析

八年级物理机械运动计算专题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计算题(共50题)1.常州开往黄山的202次旅游列车,当天晚上23:36从常州发车,第二天早晨1:48到达黄山,全程运行506km,求: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车号码川F﹣71238日期05﹣09﹣28上车10:00下车10:05单价 2.00元里程 6.0km金额16.00元(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2)出租车行驶的速度.3.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1)15km指________;40指________.(2)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时30min,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km/h?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需要用几分钟?4.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时,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在模拟公路上以72km/h的速度行驶100s.求:(1)该汽车在模拟公路上行驶的路程;(2)汽车在整个测试中的平均速度.5.一队伍以2m/s的速度匀速前进,前方有一长2000m的大桥,则队伍全部过桥需要20min,求队伍的长度?6.野兔在草地上以18m/s的速度向前方50m处的树洞奔逃,秃鹰在野兔后方110m处以45m/s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问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7.一列火车长280m,穿过一个长2000m的隧道用了2min,然后以这个速度通过一个长3520m的大桥,这列火车通过大桥用了多少时间?8.暑假,家住聊城的小明准备乘坐Z308次列车去北京参加青少年夏令营,该车经停车站的信息如表所示,已知聊城站到北京西客站的路程为490km,则该车此行程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km/h.9.蝴蝶飞翔的速度是5m/s,要非到距出发点600m的花园,它要花多少时间?10.东风汽车在出厂前要进行测试,某次测试中,先让汽车在模拟山路上以8m/s的速度行驶500s,紧接着又以20m/s 的速度继续行驶了2000m.求:(1)该汽车在前500s行驶的路程是多少m?(2)该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多少s?(3)汽车在这次整个测试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1.(2014•贵港)2014年4月18日上午8时,D8271次动车组徐徐开出南宁站,标志着南广高铁广西路段动车开通运营,将带动桂东南地区融入广西高铁经济圈.从贵港站列车时刻表中可知,贵港到南宁线路长151km,若按动车设计速度200km/h计算,从贵港到南宁要用多长时间?若动车按贵港站列车时刻表准点运行,动车从贵港到桂平的实际速度是多少?贵港站列车时刻表2680米高空飞行的飞机发出来的声音,传到地面所用的最短时间是多少?13.由于电动自行车是一种绿色环保型助力车,如图所示,它没有废气产生和噪声污染,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使用前需先对车上的蓄电池充电,骑行时,蓄电池给车上的电动机供电,电动机为车提供动力.某电动自行车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请同学们根据表中所列的数据求出以下问题:(1)当电动自行车以最大时速行驶时,电机的工作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求此时电机的工作电流?(2)若在lOmin内,电动自行车连续行驶3km,求电动自行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电动自行车匀速行驶时所受的平均阻力是整车重的O.07倍,当电动自行车以最大时速匀速行驶30min时,求这段时间内电动自行车克服阻力所做的功.(4)若摩托车百公里耗油2.5L,每升油4.85元;照明用电每度0.50元,试通过计算说明使用电动自行车与摩托车哪个更经济?14.一列货用列车长600,正以54km/h的速度向东匀速前进,一列客用列车长400m,正以72km/h的速度在另一平行铁轨上匀速向东前进,客车要多长时间才能超过货车?15.从甲地到乙地全长60km,汽车以30km/h的速度行驶30min后,接着又以45km/h的速度行驶到乙地,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注意格式规范,需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16.出租车司机在某机场高速公路的入口处,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司机从入口处出发,至少行驶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机场?17.小明一家驾车旅游经过某处时,发现一个交通指示牌,如图10所示,求:(1)若小明爸爸驾车从此处到达揭阳市用了0.6h,则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交通指示牌到揭阳市最快需要多长时间?18.一列长100m的列车,穿过500m长的山洞,若列车的速度为108km/h,它完全通过山洞需要多长的时间?19.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小明前、后50m及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20.2015年12月26日上午,中国长沙中低速磁浮铁路开通试运行,线路全长18.5km.该车从长沙火车南站出发,约18min后抵达黄花机场站.求:这列磁浮火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21.2014年6月4日宁夏新闻网报道:银川﹣﹣西安高速铁路预计在5年内建设完成,北起银川站,途经吴忠、盐池,由甜水堡出境至甘肃庆阳市、陕西咸阳市,最终到达西安市.线路建成后,全线运营时间约3.2h,它比原来普通列车的全程运行时间缩短了近11h.若高铁列车以200km/h的速度行驶,则银川﹣﹣西安高铁总路程约为多少km?22.一辆汽车正以10m/s的速度向着一峭壁开去.某一时刻,司机鸣笛,他在4s后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声音.请你计算一下司机鸣笛处到峭壁的距离.(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23.一个人站立用手枪打靶时,靶子到打靶人之间的距离是340m,从子弹离开枪口后经过1.5s打靶人听到子弹击中靶的声音,已知人的手臂长为78cm,若空气阻力不计,求子弹离开枪口时的速度.(当时温度为15℃)24.从甲地到乙地,海路比公路近40千米,上午10时一只轮船从甲地驶往乙地,下午1时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他们同时到达乙地.轮船的速度是24千米/时,汽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求从甲地到乙地海路与公路的长.25.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则:(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多少小时?(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26.一架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两倍,在6000m高空水平飞行.当你在地面上听到飞机在头顶上方的轰鸣声时,飞机已飞到前方多远的地方(水平距离)?27.工程上常用爆破的方法开山劈岭.设某工人师傅在钻孔内装好炸药后,用一条长96cm的引火线引燃炸药.如果引火线燃烧的速度是0.8cm/s,点火人点燃引火线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点火处500m远的安全地带.28.(2016•江西)便捷的交通与互联网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王爷爷带小孙子驾车到萍乡北站,然后乘高铁去南昌参观滕王阁,8:20开车出发,并看到路边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此刻吩咐小孙子通过铁路12306网站查询列车时刻表,如表.①在交通正常的情况下,依据以上信息并通过计算,爷孙俩最快能赶上哪一车次?②该趟高铁运行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29.如图所示,某同学准备横过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100 m处以72 km/h 的速度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2m,问该同学以1.5m/s的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公路?30.喜羊羊发现后方100m处的灰太郎正以15m/s的速度向自己猛追过来,此时喜羊羊与前方的羊村相距200m。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含答案解析)1、正确答案为B。
解释:同一个人多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测得的数值可能有细微差别,但应该接近于同一个值。
不同人的测量方法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测得的数值可能不同。
2、正确答案为B。
解释:跳远成绩通常在3-4米左右,使用米尺不太方便,而长30米的卷尺过长,使用不便。
分度值为1cm的皮卷尺既方便使用又足够精确。
3、正确答案为B。
解释:最小分度值为厘米的刻度尺,记录长度应该以厘米为单位,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4、正确答案为A。
解释:烟是竖直向上的,说明烟没有受到风的影响,外界无风。
5、正确答案为A。
解释:如果乘客坐的火车向东行驶,窗外的火车也向东行驶,两车相对静止,不可能看到窗外火车向正东行驶的情况。
6、正确答案为B。
解释:乘船的人相对于轻舟是静止的,轻舟是选定的参照物。
7、缺少图示,无法判断。
8、(1)他的计算错误在于没有将整个课本的厚度减去纸张的厚度。
(2)正确的计算应该是:纸的厚度=整个课本的厚度/页数=0.7cm/356=0.002cm。
9、停表所示的时间为3分50秒。
10、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刻度尺要平放,有刻度的一面要贴着被测物。
(2)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避免视差误差。
(3)要估读到的下一位,尽量减小测量误差。
(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测量结果,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11、无法判断。
风,乙小车不可能,也不可能有12、甲、乙、丙三人各自驾驶一辆汽车沿着平直公路同向而行。
他们各自以自己的汽车为参照物,甲看到乙的车静止不动,乙看到丙的车离自己远去,丙看到甲的车在后退。
但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时,汽车的运动速度最快。
据报道,有一天在某个工地上,工人们在一座高达190米的大楼上进行施工。
突然,一片乌云飞快地飘过了大楼上方,引起了一些人的惊呼:“楼要倒了!”这种错觉是因为这些人以大楼为参照物,以为大楼是运动的或静止的。
两辆汽车同时向东行驶,甲车的速度为36km/h,乙车的速度为12m/s。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试题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试题1.如图所示为小明做“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每格为1s(转动未超过一周).下面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下滑的小车作匀速运动B.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是13.3cm/sC.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2cm/sD.以金属片为参照物,下滑的小车是静止的【答案】C【解析】解:由图可知,小车上半程所用时间为t1=3s,下半程所使用时间t2=2s,AB、上半程的速度为v1===10cm/s,下半程的速度为v2===15cm/s,所以,下滑的小车不是作匀速运动.故AB错误;C、小车通过全程所用时间t=5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12cm/s.故C正确;D、以金属片为参照物,下滑的小车与金属片之间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是运动的.故D错误.故选C.【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专题:实验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2)由图示读出小车通过上半程和下半程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出速度,判断下滑的小车的运动状态;(3)读出小车通过全程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4)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点评:此题考查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关键是从图示中获取相关信息,并加以利用.2.田径运动会上测定运动员短跑的速度,是测定他的速度,应该选择的器材有和,计算公式是.【答案】平均;刻度尺;秒表;v=【解析】要测运动员短跑时的平均速度要测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用的测量工具是米尺和秒表;然后利用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平均速度.解:田径运动会上测定运动员短跑的速度,应该选用器材米尺测量跑道的长度和用秒表测量运动员所用的时间,然后通过公式v=,算出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故答案为:平均;刻度尺;秒表;v=.【点评】本题考查了测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及实验原理,是一道基础题,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3.如图是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图片,其中刻度尺的分值为1mm,图中是小车到达A、B、C三处电子表显示.(1)该实验根据的公式是 ;(2)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3)据图中信息s AB = cm ,t BC = s ,v AC = m/s ,v AB = m/s ,小车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4)如果让小车过了A 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测到的AC 段速度偏 (“大”或“小”) 【答案】(1)v=;(2)小;(3)3.7;1;0.028;0.0185;变速;(4)大【解析】(1)公式v=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 (2)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3)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s AB 、s BC 、s AC 为小车下端在A 、B 、C 三点所对应的刻度值之差;t AB 、t BC 、t AC 由秒表直接读出;用公式v=计算AC 、AB 段的平均速度;匀速直线运动是指速度大小不变的直线运动.(4)过了A 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小,求得速度发生变化.解:(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v=;(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3)s AB =9.50cm ﹣5.8cm=3.7cm=0.037m ;t BC =10:35:23﹣10:35:22=1s ;s AC =9.5cm ﹣1.0cm=8.5cm=0.085m ;t AC =10:35:23﹣10:35:20=3s ;t AB =10:35:22﹣10:35:20=2s , ∴v AC ==≈0.028m/s ; v AB ===0.0185m/s ;因为小车在不同的时间内的速度是改变的,所以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4)过了A 点后计时,所计时间偏小时,根据公式v=可知,路程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偏小,速度就会偏大.故答案为:(1)v=;(2)小;(3)3.7;1;0.028;0.0185;变速;(4)大.【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求出平均速度.4. 在“测平均速度实验”中,斜面应保持很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 ,如图所示,若秒表每格为1s ,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 m/s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答案】时间;0.12;小于【解析】(1)斜面坡度越小,小车速度变化越慢,小车运动时间越长,越方便时间的测量; (2)从图中秒表读出小车通过全程所用时间和小车运动距离,利用速度公式求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3)求出前半程、后半程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前半程和后半程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 解:(1)实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2)小车运动距离s 1=60cm=0.6m ,t=5s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0.12m/s;(3)前半程:s2=0.3m,t2=3s,前半程的平均速度:v2===0.1m/s;后半程s3=0.3m,t3=t﹣t2=5s﹣3s=2s,v3===0.15m/s,∴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故答案为:时间;0.12;小于.【点评】本题考查了测量平均速度原理、速度的计算,考查了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属于基础题目.5.同学们在“探究速度的变化”的实验中,所用秒表每格为1s.如图所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3)小车运动的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 m/s;小车运动的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 m/s;小车运动的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m/s.(4)分析数据,你认为小车在斜面上做运动.(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答案】(1)v=;(2)小;(3)0.2;0.17;0.25;(4)加速【解析】在图中找出物体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速度大小;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下滑速度越大,运动时间越短,时间不容易记录,所以选择坡度小的斜面.解:(1)该实验根据公式v=进行测量.(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要使物体运动速度慢一些,所以斜面坡度要小.(3)由图示停表可知,小车全程的运动时间t=5s,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v===0.2m/s;由图示停表可知,小车上半程的运动时间t1=3s,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1==≈=0.17m/s;下半程的运动时间t2=t﹣t1=5s﹣3s=2s,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2===0.25m/s;(4)v1<v2,小车速度越来越大,因此小车做加速运动.故答案为:(1)v=;(2)小;(3)0.2;0.17;0.25;(4)加速.【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原理、求平均速度、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等问题,由图示停表求出小车的运动时间是求小车平均速度的关键.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当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如图(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以测量时间的误差.(填“减小”或“增大”)(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m/s,小车通过全过程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 .(填“变大”“不变”“变小”)【答案】(1)v=s/t (2)小,减小(3)大(4)0.2 ,变大【解析】(1)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是:v=s/t;(2)斜面越陡,小车下滑的越快,时间越短,当时过短时,不容易测量,所以应让小车下滑的慢一些,所以应减小斜面的坡度,这个便于时间的测量;(3)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时间会偏小,所求出的平均速度会偏大;(4)由图示可知,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为3s,路程为0.6m,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为0.2m/s;由于小车运动的是越来越快,全程的平均速度是越来越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
题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初二物理机械运动练习题
一、填空题(35分)
1.物理学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
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的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
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人是.
5.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以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通讯卫星相对是静止的.相对于是运动的.人们常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转着,“公转”是以为参照物,自转又是以为参照物.
6.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的过程中,若以为参照物,他们都是运动的,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的.
7.“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为参照物的.
8.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为参照物.他看到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的.
9.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
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
10.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行驶.
11. 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为参照物.
12.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________做参照物。
13.车里的人看路边的树向后退是以________做参照物。
1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
人是________,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的。
15.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月亮在云间穿行,这时我们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16.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必须选择地面或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 ()
2.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 ()
3.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4.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静止的物体. ()
5.我们说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种运动是相对的. ()
6.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可以任意选择某一物体为参照物,但它一定要是静止的.()
7.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也有一定的原则,必须使研究的问题尽量简单. ()
8.物体甲绕物体己做圆周运动,由于它们之间的距离始终没变,所以甲没有作机械运动. ()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都相对于()
A.参照物
B.太阳系
C.太阳
D.地球
2.在飞行的飞机里的人,看到空中的白云迅速地向后退,他所选的参照物是()
A.地面
B.高山
C.飞机
D.白云
3.坐在直升飞机上的驾驶员看见高楼楼顶在向上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飞机()
A.向下运动
B.已向上运动
C.静止不动
D.水平运动
4.法国飞行员在天空中能顺手抓住一颗飞行子弹的条件是()
A.飞机和子弹运动的快慢相同,方向相同,两者相对静止
B.飞机和子弹运动的快慢不同,方向相同,两者相对静止
C.飞机和子弹运动的快慢不同,方向相同,两者相对静止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5、“月亮在云中走”,“鱼儿在水中游”它们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A.云、鱼 B月亮、鱼 C,云、水 D.星星、水
6.坐在直升飞机上的人看见楼房一栋栋向上升,则飞机正在( )
A.上升
B.下降
C.静止
D.都有可能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谓参照物,就是指绝对不动的物体
B.研究物体的运动,选择太阳为参照物是最合适的,因为太阳是真正不动的物体
C.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一定是不同的.
D.研究宇航员在飞船中的运动情况,选择飞船作参照物较方便
8.我们通常所说的“车开了”是以()。
A.开车司机为参照物 B.坐在车上的乘客为参照物C.地面为参照物 D.没有参照物
9.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这是因为()。
A.地球根本没有运动 B.我们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C.地球运动很慢,我们感觉不到
10.某人在公路上由北向南行走,一辆汽车由他身后向他前进的方向疾驶而过,那么这个人相对汽车的运动是()。
A.向南运动 B.向北运动 C.由北向南运动
D.无法判断
11.在站台前有甲、乙两列原来静止的火车,突然坐在乙车上的乘客发现站台和甲车都在以相同速度运动,那么,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甲车 B.乙车 C.站台 D.无法判断
12.下列现象中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A.划破夜空的流星 B.奔驰的骏马
C.植物开花结果 D.地球绕太阳公转
13.蒸汽火车沿平直轨道行驶,风向自东向西,路边的观察者看到从火车烟囱中冒出的烟雾是竖直向上呈柱形,由此可知,相对于空气,火车的运动方向是()。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静止不动 D.无法确定
14.乙看到路旁的树木在向北运动,甲看乙静止不动,若甲、乙都以地面做参照物,
则它们应该是()。
A.甲向南、乙向北运动 B.甲向北,乙向南运动
C.甲、乙都向北运动 D.甲、乙都向南运动
15.(多选)关于参照物,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做参照物 B.一切物体都可以被选做参照物
C.参照物就是绝对不动的物体
D.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由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16.(多选)小船在河水中逆流而上,船上坐着乘客,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岸为参照物,河水是运动的 B.以河水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C.以小船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D.以人为参照物,河水是静止的
四、综合能力应用(17分)
在一条平直的南北方向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依次向北行驶,甲、丙两车快慢相同,乙车较甲、丙两车开得快。
(1)以什么为参照物,三辆车均向北运动
(2)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
(3)以乙车为参照物,甲、丙两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
(4)以什么为参照物,三辆车均向南运动
参考答案:一、1、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改变。
2、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3、相对性、河岸、舟4、静止、运动5、云、月亮、地球、太阳、太阳、地轴6、地面、静止7、地球、山8、甲车、运动9、运动、静
止、静止、运动10、东、西11、云朵12、地面13、车14、静止、运动15、地球、云16、地球,太阳
二、×√√√√×√×
三、1—5: ACAAC 6—10: BDCBB 11—14: BCAD 15 BD 16 AC
四、1、地面;2、乙向北运动,丙向南运动 3、甲、丙两车都向南运动。
4、以比乙快的向北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