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制度改革政策规定解读.doc
新高考改革政策解读

新高考改革政策解读新高考改革政策解读2021年是新高考改革落地的首个全面开展的实施年,高中生和家长都对新高考制度改革存在着不少的疑惑和困惑,本文将从一些热点问题入手,对新高考改革政策进行解读。
一、新高考改革的背景新高考改革的背景极为复杂,推动新高考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高二和高三的无谓竞争成为各省市教育局关注的焦点,因为过程中巨大的身体、心理和精神压力正在逼迫着高中学生。
另一方面,中国面临人口结构转型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大环境下,需要培养的人才的素质标准也发生了改变。
二、新高考制度的适用范围新高考制度的适用范围分为改革试点省份和其他省份。
目前,全国共有10个省份的高中学生开始全面执行新高考政策,即: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湖南、四川、陕西、重庆、辽宁和安徽。
三、新高考制度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是新高考制度改革中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
高考评价标准分为A、B、C三个维度,其中A维度是语文数学外语,分值上限为300分;B维度是三门其他专业课,分值上限为300分;C维度是综合素质评价,满分150分,含学校推荐、科技创新、社会公益、体育竞技、艺术特长等五个方面。
四、新高考模式的不同目前,各个省市在新高考模式上的差别较大。
以北京为例,新高考分为本科一批、本科二批艺术和本科二批非艺术三种模式。
在新高考本科一批中,在A维度中设置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90分,而在B维度中,学生需要选择3门从政、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数学中的两门进行考试。
C维度中,学生需要参加学业水平测试、思想政治考试、外语口语考试、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考试、体育水平测试等5项考察,最终的综合榜单将基于综合得分进行排名。
五、新高考改革的争议新高考制度改革引发了不少的争议,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评价标准的公平性问题。
由于不同的省市实施的标准有所不同,无法进行全国统一评价,容易有地域之间的“门槛效应”和不公平现象。
此外,新高考改革也存在影响学校自主招生等方面的问题。
新高考综合改革政策解读最新模式

新高考综合改革政策解读最新模式新高考综合改革政策“3+1+2”模式。
“3”即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其中“1”指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首选科目,“2”指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再选科目。
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构成,满分750分。
其中,3门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择性考试中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再选科目按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在招生录取方面,普通高校考试招生采取“两依据、一参考”模式,即依据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3门选考科目成绩,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
新高考“3+1+2”模式下如何选科对应专业一、选报历史学科组合:1、历史+政治+地理:艺术专业、传媒专业。
一些致力于考取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社会学、国际政治等专业的考生几乎选择的都是这个传统的文科综合。
2、历史+政治+生物:日语、体育、医学类普通生。
生物成绩在3门理科当中更为优秀。
在专业选报比率上75.3%,除去生物系以及生物工程类的专业对生物有明确限制要求以外,其他大部分专业很少对生物科目有较高要求。
3、历史+化学+地理:可报专业比例为88.6%,对物理不感兴趣或物理成绩很差,而文科特别优秀的学生是最佳选择。
4、历史+地理+生物:日语、体育、医学类普通生。
可报专业比例为77.8%。
地理生物学习起来相对简单,特别适合体育专业学生。
但竞争力很大。
二、选报物理学科组合:1、物理+化学+政治:可报专业98.9%,实际上一些顶尖大学专业可报率达100%。
由于大学之后参加考研的必要科目之一就是政治。
如果高中阶段参考科目未选择政治的话,大约会存在1-2年的知识断档期,直接对今后的考研之路影响颇多。
这类学生属于学霸级别的。
2024年新高考改革方案解读

2024年新高考方案解读2024年新高考方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提高高中教育的质量与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该方案主要针对高中学生的招生录取方式、考试内容和评价标准进行了调整和改进。
下面将对新高考方案进行解读。
首先,新高考方案对高中学生的招生录取方式进行了重大。
方案提出了“多元评价、综合录取”的原则,取消了以往的一考定终身的选拔制度。
不再只看学生在高考中的成绩,而是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业水平、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表现。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潜力,有利于提高录取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其次,新高考方案对考试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改进。
方案提出,高中学生的考试科目包括文科(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和地理)和理科(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和化学)。
取消了过去一些学校设置的选考科目,减轻了学生的考试负担。
同时,方案强调了对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增加了科技创新类考试科目,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科技创新与社会需求的对接。
此外,新高考方案对评价标准进行了调整。
方案要求,综合素质评价占到高考总评成绩的60%以上。
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要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业过程,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
同时,加大了对学生优势特长的引导和培养,充分发挥特长人才的潜力。
新高考方案的实施,对于我国高中教育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往的高考制度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的考核,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细节生活能力的培养。
新高考方案将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相结合,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是可以提高高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以往高考仅以分数考核为导向,学生追求高分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高考方案的实施,能够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注重知识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是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以往的高考制度存在着内容过于繁杂,考试间隔时间过短等问题,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学习压力。
新高考改革政策解读

新高考改革政策解读
新高考改革政策是中国政府近年来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教育
改革措施。
这项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更加科学、公正、公平的考试招生制度,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新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取消文理分科,实行“3+3”的考试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其余的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实行选考。
2. 增加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
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必须参加的考试,等级性考试是学生自主选择参加的考试。
3. 探索综合评价录取机制,即高考成绩不再是唯一的录取依据,而是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
4. 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允许高校自主制定招生方案,自主确定招生标准,自主选拔符合学校培养要求的学生。
5. 试行高职分类考试,将高职招生与普通本科招生分开进行,根据不同专业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
新高考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改革也有利
于提高高校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2023河南最新高考改革方案(政策解读)

2023河南最新高考改革方案(政策解读)河南2022新高考改革方案是什么(一)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1.考试类型。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
合格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中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2.科目设置。
合格性考试覆盖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除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的所有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14门科目。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由省级统一组织考试;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由省级统一制定考试要求,各地组织,学校实施考查。
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以写实记录方式呈现,由普通高中学校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
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科目,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志向、优势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要求,选择3门参加考试。
其中,物理、历史为首选科目,考生须选择1门参加考试;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为再选科目,考生从中选择2门参加考试。
选择性考试由省级统一组织。
3.考试内容。
根据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的规定及要求确定考试内容。
4.考试对象。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均须参加合格性考试,高中阶段其他学校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也可报名参加合格性考试。
参加普通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录取的考生均应参加选择性考试。
5.考试时间。
合格性考试在相应科目必修模块课程结束后进行。
选择性考试与全国统一高考同期进行,成绩当年有效。
6.成绩呈现。
合格性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选择性考试中的首选科目考试成绩以原始分呈现,再选科目成绩以等级转换分呈现。
(二)健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1.评价内容。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等内容。
河北高考改革政策规定

河北高考改革政策规定河北高考改革政策如下一、年,高中将不再分文理我省将从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
与此同时,学生们将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据了解,改革后普通高中将不再简单的分为文科、理科,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时依据的成绩为:考生在高考时的语文、数学、外语成绩,以及学业水平考试中三个选考科目成绩。
三个选考科目由考生从思想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这6门科中自主选择。
普通高中在校学生目前只有一次参加考试机会,今后将积极创造条件,为有需要的学生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及更换已选科目提供机会。
二、年,高中综合素质评价有新法从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在全省实行新的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扭转“唯分数论”。
同时,在年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招生中,试行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方式。
到年,推广至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中。
三、年,本科三批和本科二批合并录取合并录取有利于消除社会对本三录取的高校毕业生的偏见,推动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的发展,有利于今后高校毕业生平等就业。
录取批次合并并不会减少考生的录取机会,批次合并后我省将采取增加志愿填报数量和添加征集志愿次数的方式,确保考生录取机会不减少。
同时,继续提供一分一档分数统计,考生可根据自己排名及院校往年录取情况填报志愿。
为了方便考生填报,河北教育考试院普招处处长表示,会在合并后的批次内设置三个平行志愿,每个志愿可以最多填报10所院校。
不过新的本二线和旧线不能再做参考,而应该按照学校位次和学校以往录取情况来参考。
四、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取消“侨眷高知子女”和“散居的少数民族考生”两项高考加分项目,保留“农村独生子女”加分项目,加分分值为10分,保持不变,加分范围只适用于我省省内高校招生。
到年,我省高考四大变化①统一高考科目发生了变化;年河北高考改革最新政策解读年河北高考改革最新政策解读②外语科目考试次数发生变化,由过去的只考一次变为提供两次考试机会;③录取依据发生了变化,录取将依据统一高考的三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三个科目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④合并本三本二批次录取。
江西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江西2021新高考政策详细解读.doc

2019年江西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江西2021年新高考政策详细解读江西高考改革最新方案,江西2021年新高考政策详细解读面对高考新政考生和家长应该怎么做?这些有可能影响和改变一代学生命运的事情,与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弄不清楚的考生和家长势必要吃很多亏。
江西新高考改革方案是什么呢。
小编带你一起来了解关于江西新高考改革新政策解读的相关知识,仅供参考,具体信息以官方发布为准。
一、江西新高考改革时间安排启动时间:2017年执行时间:2020年二、江西新高考改革详细要点解读1、不分文理科;2、实行3+3 的考试模式,选考6选3 ;3、外语考试分为笔试和听力测试,高中生最多参加两次外语考试;4、高考总分满分750分,语数外每门150分,3门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科目每门100分;5、2016年起建立江西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6、2016年起合并二三本,2018年起合并艺术二三本科批,2020年起进一步减少录取批。
三、江西高考改革方案细则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制度。
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大类。
合格性考试涵盖《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所设定的全部科目。
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11个科目的合格性考试,由省教育厅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统一组织实施;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的合格性考试,由各高中学校按照省教育厅制定的统一考试标准和具体组考要求负责组织实施。
等级性考试实行科目6选3,即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中自主选择其中3科参加等级性考试。
合格性考试允许考生在未通过的前提下多次报考;等级性考试在现有条件下,只允许考生参加1次。
合格性考试各科卷面满分为100分,考试成绩呈现方式为“合格/不合格”。
高考综合改革政策解读

高考综合改革政策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推动考试评价方式的创新和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以下是对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的解读:
1.综合素质评价:高考综合改革政策提出要推行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生的学业水平、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潜能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
不再仅仅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更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2.考试方式多样化:改革政策鼓励采用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包括笔试、实践操作、口试等,以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同时,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校内综合评价:除了高考,学校内部也会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平时表现、课程成绩、学科竞赛等多种因素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样的评价机制更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成长潜力。
4.学业水平测试:高考综合改革政策将逐步推行学业水平测试,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知识技能。
学业水平测试相当于一次全国性的考试,强调对学科知识的复习和掌握。
5.引导性选拔机制:政策鼓励高校和用人单位参与选拔工作,以综合素质评价为参考,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潜力,实现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高考综合改革政策的出台,旨在推动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的转变,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它是对传统高考模式的突破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多发展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一个新的机遇,需要学生和教育机构共
同努力,适应并逐步深化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制度改革政策规定解读
2018年高考制度改革政策规定解读
《2017年高考改革方案》已于7月8号正式颁布。
这份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对例如英语是否将退出高考等问题都做了详细。
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初定为考语数外三门(注:指全国卷,下同),外语一年两考,再让学生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
高考改革方案具体如下:
1、高考命题杜绝繁难偏旧,基本以2013年的试题难度为标准;
2、,英语将正式退出新高考(也就是6月7、8两天将没有英语考试),但是学生的会考成绩计入高考总分(A等100分,B 等85分,C等70分),学生可以多次报考会考,最终以最好成绩为准;
3、在之前,高考英语分值逐年降低:,英语120分,相应的,语文提高到180分;,英语100分(会考),语文提高到200分;
4、除了少数民族加分政策以外,其它加分政策都将取消;
5、志愿填报也有微调:考前填报,从15年开始执行平行志愿,第一志愿可以同时报2个,第二志愿可以同时报3个。
,高考文史类、理工类总分均为750分。
语文(文理同卷)180分,数学(文)150分,数学(理)150分,文科综合320分,理科综合320分。
2017年英语分降,语文分增。
英语文理同卷,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
英语满分100分。
英语
学科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回归到学科应有的位置上,突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及课标的基本要求,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
考试分值由150分降低到100分。
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三年内有效。
【改革方案】
取消一本线,保留本科线,文理不分科。
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可多次参加。
按150分制,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成绩。
除语数英外,其余学科都分等级考和会考。
会考分合格与不合格,等级考按满分60分制。
两者择其一考试。
最多可选6个学科参加等级考。
最终选3科等级考成绩(满分180分)计入高考。
高考考语文,数学两科,各150分。
与英语成绩和3科成绩合并,总分630分。
【政策解读】
取消一本线,保留本科线。
致使各大院校会设置自己的专业线,好高校,好专业的竞争变得尤为激烈。
文理不分科会导致试卷难度上升,对善于文科的学生不利,善于理科的同学扩大了竞争优势。
明面上,英语退出统一高考,但其实竞争变得更加残酷。
名校对于英语成绩有要求,这就促使你不断提高成绩。
改革前如果你的英语成绩不够好,可以通过优势学科拉分。
改革后,英语成绩不够好,甚至可能失去进入名校的资格!
三科等级考的存在,使得每门学科都要均衡发展。
【应对策略】
夯实所有学科基础,不让任何学科成为“短板”。
高中知识抢先学习,避免学习落差。
新高一开学后,就将面临“分班考”,分班考将是抢占高中优秀师资的一个机会。
很多学校都会拿高一期中试卷作为考卷。
这就要求你,各门学科在暑期达到高一期中水平。
极其重视英语,从现在开始抓起,力争第一次英语社会化考试,就考最高分,减轻日后的学习负担。
提前树立目标,为“高校自招”做准备。
【准确定位英语】
高考改革后,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考,三年六考。
考生可多次参加,取最高成绩。
这就意味着考生如果能在自己英语水平最好的时候(中考后)把握时机,在高一就尽早考出最好的成绩,那么就可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拿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其他科目的学习。
英语课程需要我们科学合理地规划。
在高一想取得英语社会化考试的最高分,需要在初中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好初中三年英语的整体科学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力争在初中三年夯实英语的基础,一举决胜中考进名校,摘取英语高考最高分,两全其美!
【英语课程规划】
英语考试无论如何改革,考试内容的基本体系不会改变。
英语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才能从容应对各种形式的英语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