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危机看马克思资本论的现代性批判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1. 引言1.1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马克思是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和政治经济学家,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在他的著作《资本论》中,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和剥削机制。
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是私有制和剥削,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阶级获取利润,导致阶级对立和社会不平等加剧。
马克思还指出,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具有内在矛盾和危机性的体系,经济危机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当代资本社会延续了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有了新的形式和特征,虚拟经济、金融化和垄断化现象日益明显。
马克思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对当代资本社会的启示,提示我们要警惕资本逻辑的延续和加强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和当代启示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启发,引发了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我们需要深入思考资本逻辑的本质和影响,关注社会问题的根源,寻求促进社会公平和持续发展的途径。
【引言结束】.2. 正文2.1 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体现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行过程中。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核心矛盾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生产资料社会化之间的对抗。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而大多数人却只能靠出卖劳动力来生存。
这导致工人阶级的剥削和贫困现象不断加剧。
资本主义经济还存在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却没有相应改变,导致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受到阻碍。
这种内在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危机性。
资本逻辑中还存在着利润追逐与人类生存需求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逻辑导致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
这种矛盾表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可持续性。
资本逻辑的内在矛盾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固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马克思所生活的19世纪,也延续至今。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马克思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和社会思想家,他对资本逻辑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观点和理论,对当代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主要体现在他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机制进行的分析和揭露上。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关系是建立在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之上的,资本家通过控制生产资料和雇佣工人来获取剩余价值,这种剥削关系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核心。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不仅产生了巨大的财富和社会分化,还导致了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使工人阶级处于剧烈的经济和社会不平等之中。
这种剥削和压迫机制是资本逻辑的本质,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的结果。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还体现在他对资本主义违背人类本质和自然规律的揭露和思考上。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违背人类本质和自然规律的,它不仅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还使人性受到了严重的侵犯和扭曲。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追逐利润和竞争导致了人的自私自利和利己主义的盛行,使人们迷失了道德和人性,导致了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人类精神的空虚。
马克思强调,资本主义违背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和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阻碍和障碍,需要寻求新的社会制度和道路。
尽管马克思的批判经济学理论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但其对当代世界的启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今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和危机依然存在,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分化日益加剧,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问题愈发严重,道德沦丧和人性扭曲的现象层出不穷。
面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从马克思的经济批判理论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寻求解决之道。
我们需要认真对待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深入分析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危机,不断探讨和总结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提出改革和创新的理论和实践。
我们需要关注和关怀被剥削和压迫的劳动者和弱势群体,加强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建设,促进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关于金融危机的论述及其现代启示

马克思关于金融危机的论述及其现代启示作者:赵旭亮当代经济研究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金融危机做过极为深刻的论述。
资本的贪婪使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都会周期性地陷入绕过生产过程而赚钱的狂热阶段。
在生息资本的形式上,产生了脱离实体经济追求货币自行增殖的资本拜物教妄想。
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创造出拿他人的、社会的财产进行冒险赚钱的赌博欺诈制度。
虚拟化的信贷、金融证券过度膨胀,必然会造成货币危机。
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为银行资本服务,加速了危机的爆发。
重温马克思的论述可以认识到,美欧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危机在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危机。
《资本论》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经济学工作者应当在全面、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上下功夫。
作者简介赵旭亮,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一、问题的提出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冲击下,世界经济正处于衰退的边缘,一些发达经济体已经或接近陷于衰退,而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也已受到金融海啸的冲击。
尖锐的危机令世人震惊,也令世人深深地思考危机的性质和原因。
这不只是一场深刻的金融和经济危机,我们面临的是整个世界管理体系的危机,全球发展基础理论的危机。
要摆脱这场国际体制性危机,必须确立新的世界发展基础理论。
对于危机产生的原因,专家们讲,政府有责任,因为它允许人们负债累累;金融监管者有责任,因为他们不对银行过度放贷进行严格的控制;公众也有责任,因为他们过多依赖贷款负债消费。
这些说法都没有触及金融危机的真正本质和深刻原因。
其实,早在130余年前,马克思在他的巨著《资本论》中,就已揭露出资本主义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的本质,揭示了其产生的深层原因。
据报载,《资本论》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沉寂之后,如今一跃成为德国以及一些发达国家的畅销书。
这绝不是偶然的,因为综观人世间现有的所有经济学著作,只有马克思的《资本论》能够深刻地揭露出危机的本质和原因。
重温《资本论》,不仅可以使我们清醒地认识金融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以采取恰当的应对策略,而且可以对我们深化金融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改革和完善高等院校经济学教育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及当代启示作者:郑礼肖来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03期摘要:马克思对现代社会的剖析以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为核心。
马克思以资本积累及其方式的演变为轴心,对资本逻辑进行了深刻剖析与批判。
资本积累方式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外部化、集中化、全球化和虚拟化,对资本逻辑的批判相应表现为对资本投机性、垄断、资本全球扩张与金融危机的批判。
对资本历史作用的肯定、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批判以及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构成了马克思批判资本逻辑的前提、实质与终极目标。
认清马克思批判资本逻辑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批判“资本万能论”“资本退出论”等错误思想,转而通过培育资本的伦理精神,健全资本管控机制,形成政府、社会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格局等方式实现资本的经济属性与社会民生性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资本积累;当代启示中图分类号:A81 ; ; ;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9)03-0009-09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资本市场快速增长,已经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资本力量的发展壮大既带来了经济社会的腾飞,也使得生态、能源、贫富差距等问题日益引发社会关注。
一部分人信奉“资本万能论”,主张让市场决定一切,另一部分人宣扬“资本万恶论”,试图取消资本。
他们都或多或少地试图从马克思那里寻找理论支撑。
这表明人们对马克思资本理论的认识还存在很大不足,实际上提出了区分资本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的任务。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肯定了资本的伟大历史作用,但更多的是对资本及其逻辑的批判。
马克思批判资本逻辑的思想核心是对现代社会生产关系的批判,对资本现象的直观描述只是马克思深入到资本逻辑批判核心的手段与中介。
换言之,我们在继承马克思资本逻辑批判思想时,不能简单通过对资本的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的评价来判定资本地位,而应该深入到经济制度、经济结构以及生产关系中去分析比较。
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看当今世界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的历史也是一部与经济危机抗争的历史,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引发了人们对其根源与必然性的探究,西方资本主义此时重读《资本论》也定会倍感亲切。
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在《资本论》这样一部政治经济学的划时代巨著中,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首先分析了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在货币产生之前,一次商品交换行为既是买进又是卖出,买卖行为在时间与空间上同步进行,鲜少出现生产过剩,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
但在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买卖成为了两个阶段,商品所有者要将自己的商品卖出去换成货币,再用货币买进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商品买卖脱节、生产过剩的情况,这其中也就酝酿着经济危机。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首先,一方面,每一个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想方设法地改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这使得企业生产存在无限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资本家长期的剥削使得无产阶级越加贫困。
因此,市场的发展必定落后于生产的发展。
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配置资源有其自发性、盲目性与滞后性,因此,生产过剩的危机就在所难免了。
最后,与资本主义资本积累相对应的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这意味着工人同资本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由生产力的解放者变成了阻碍者,这必然会导致资产阶级的“被革命”。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表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
”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的生产过剩。
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其对资本的无限追求导致了资本积累以及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张,继而导致了生产与消费矛盾的升级,生产过剩的危机也就出现了,主要表现为:商品滞销;生产下降;资金周转不灵;失业率和利率上升。
(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一种周期性的现象,一个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
从金融危机看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意义

从金融危机看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意义摘要:由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分析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不难看出这次危机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危机,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
从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得出我国应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当代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道路一,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涵义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人们认识社会的具体科学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逻辑思维形式,在批判历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和发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革命性、科学性、统一性、完整性、彻底性的集中表现。
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不仅是社会主义社会,而且还有资本主义社会,它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社会形态作为研究客体,当然也包括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国性过渡时期和世界性过渡时期在内。
二,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分析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对于这场“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机,很多学者对其爆发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主要有四类:金融监管功能缺失、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用风险、资产证券化的缺陷和经济周期的协调性,但这些原因是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的研究出的表象的、具体的原因,其实深层次的原因均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所引发的。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认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引起的危机,它的根源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下面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来研究全球金融危机,对其爆发原因进行剖析,以下是三个方面的主要原因。
1.金融资本家逐利性和贪婪性是形成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
马克思曾对资本家的贪婪本性进行过深入的分析,他认为,资本家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表现出来的本质就是资本的本性——资本来到世间,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金融危机中的马克思热所带来的启示

金融危机中的“马克思热”带来的启示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天,对西方以及至于世界经济体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但是此次的国际金融危机并不是一种新的经济现象,从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2000年美国IT泡沫的破裂,直到当前由次贷危机蔓延而成的金融危机,都一次又一次的引发了世界人民的关注与深思。
因此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出思考:是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必然会导致金融危机,或者说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必然产物。
同时,面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西方各国政府或奋力自救,或联手反击,但终未形成和落实更多好的应对政策,纷纷陷入了困境。
与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表现一样,中国再次成为了这次金融危机的表现一样,中国再次成为了这次金融危机中世界经济的“救世主”。
这和之前几十年人们所看到的东西方经济发展现象不同,为什么中国在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中能够表现的如此出色?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防范和克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消极影响的根本保证。
同时这也向世界人民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世界充满活力,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未过时。
其实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和实质问题马克思早就有过说明,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层面来寻找经济危机的深刻根源,得了科学结论: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危机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呈周期性爆发。
其基本逻辑是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过剩;生产过剩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群众的购买力不足;这又是由于资本和劳动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两极分化的原因在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制度。
这一切都植根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而且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反反复复的证明了马克思危机理论的真理性。
与此同时,曾经被资本主义社会无情排挤的马克思,却在此次全球金融危机中重新在西方资本主义风行起来,同时近年来,马克思最重要的文献--《资本论》,这本巨著再度成为畅销书。
马克思_资本批判_辩证视域的当代启示_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哲学反思_任平

5 #专题讨论:金融危机的哲学反思与全球化时代的资本批判#[编者按]对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发生根源与全球影响进行反思,不仅需要经济学的分析,更需要哲学视域的批判。
2009年1月11-13日,由中、美学者共同发起,在苏州大学召开了/全球化时代的资本批判0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英国、法国、韩国和中国的7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
会议围绕/全球化时代的资本批判0这一主题,从/资本的历史生成与当代特质;资本逻辑与当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资本全球化的空间地理布展形态;当代中国的资本逻辑与资本问题;多学科视野中的资本研究0五个方面深度研讨,对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刻的哲学反思,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见解。
本刊分两期刊发两组会议论文,并刊发国外近期相关研究综述一篇,以期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并参与讨论。
马克思/资本批判0辩证视域的当代启示)))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哲学反思任平(苏州大学哲学系江苏苏州215123)[中图分类号]B0-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862(2009)04-0005-08/一个幽灵,马克思的幽灵,在欧美重新出场0。
在苏东剧变、社会主义遭受挫折之际,曾被西方/神圣同盟0合力驱赶、宣告其/退场0甚至/灰飞烟灭0的/马克思的幽灵0,特别是马克思的5资本论6,如今在席卷全球、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中被西方社会重新/召唤0、重视,甚至被/热捧0。
[1]这表明:马克思在5资本论6中关于资本全球化批判的思想具有重大当代价值。
任何思想都是时代的思想。
在全球资本危机语境中重新出场的马克思关于资本的批判视域,不仅是针对资本危机的经济学批判,更是针对整个资本历史命运的哲学批判;不是出于道德化/乌托邦0理想尺度的抽象否定,而是基于历史性/肯定-否定0双重维度的辩证批判。
尽管资本全球化的存在形态和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马克思关于/资本批判0的辩证视域是完全正确的。
同时,全球金融危机也表明:当代资本全球化及其危机出现了一系列新形态、新特点,需要我们做新的分析,进而创新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也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对金融危机的表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让我们不得不对马克思对资本的现代性批判进行重新审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辩证的看待资本,进而在当代中国,合理的利用资本。
关键词次贷危机资本剩余价值
作者简介:张强,西南大学伦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伦理学;杜建雨,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1-243-01
一、当前金融危机的表现
从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来,随后演变成金融海啸,这场金融海啸迅速的迫击全球,变成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这首先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所谓的次贷危机,就是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
“次贷危机”是针对信用评级低、还款能力较弱的借款人的贷款。
但是随着房价的上涨和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贷款机构也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无视这种不正常的现象,而是变本加厉的放宽甚至取消相关标准,他们认为即使他们还不上贷款,也可以用房子作抵押,然而,随着房价的下降,银行把房子卖掉也不能弥补这种亏空,随后,一连串的问题便接踵而至,再加上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
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结果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就直接引发了“次贷危机”。
二、资本否定的现代性批判及当代启示
第一,资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根本目的。
马克思批判的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秘密,指出资本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根本宗旨,也是资本生命得以存在的前提,而金融资本作为资本的最高形式,其本性以追求其增值为唯一目的。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就是不断的从工人那里榨取剩余价值,对剩余价值的追求就是资本家孜孜不倦的原动力,“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这个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p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有这样经典的描述,“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
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残酷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q只要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没有变,资本的本性就不会变,而这也充分说明,金融危机归根结底是资本家的贪欲造成的结果。
第二,资本与人的自由解放对立。
人在不断摆脱自然的统治,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占有自己的本质特征――自由自觉的活动。
现代社会中的人由于受到资本的统治,而没有得到真正的解放和人的尊严,在现实中资本对人的奴役,人们所得到的知识贫困苦难和颓废。
同时,
“资本的经常趋势就是把工作日延长到体力可能达到的极限,资本家为了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因为随着工作日长度的增加,剩余劳动,从而劳动所创造的利润也将增长”,而“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
”?r一个人没有自己处理的自由时间,都是替资本家服务,人就不可能得到解放。
在自由时间里,人们可以使其所擅长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发展,所具备的潜能充分发挥,所欠缺的能力得以弥补和拓展。
所以人要从资本家剥夺的时间中解放出来,把劳动当成人的本质力量,当成人的第一需要。
三、资本肯定的现代性批判及当代启示
首先,资本促进了人的交流和文明开化。
对资本的批判并等于对资本的否定,资本在其运行的过程中,在推进人类文明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它使国与国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封闭保守的状态走向了国与国互通有无的开放状态,在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
加紧密。
正是由于资本生产具有与生俱来的运动和扩展的本性,使得世界经济在资本生产的基础上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克服了各民族闭关自守地满足于现有需要和重复旧生产方式的状态,并最终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
国与国之间联系紧密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将人们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那种天然的锁链中解放出来,这相对于前现代社会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对人们个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这种社会形态下,人们才有可能形成普遍的全面的交往,以及形成多方面的全面的能力体系。
其次,资本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
资本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在社会主义国家也有资本,并且可以为社会主义国家服务,没有资本的运营,社会主义也不能搞市场经济,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不可能,资源的合理并充分的利用和分配也不会实现。
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必须要发挥资本推动生产力的的积极作用,为此我们要运用社会主义的力量来制约和引导资本,将其纳入到符合社会利益的轨道上,防止资本的无限扩张,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中,要全面领悟马克思主义资本哲学,把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法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联系起来进行研究,才能从根本上揭示资本理论中所蕴含的哲学和经济学的双重逻辑主线。
我们要发挥资本的积极的作用,就要在社会中遵循资本运行的规律和原则,推动市场的良性发展,调节资本所带来的人性及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健康的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才能坚持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因为资本在当今我们无法超越,也不能否认,更不能放弃。
总之,在当今中国,对资本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应当持有一个基本态度:保持“发展资本”和“限制资本”之间的必要张力,在这个必要张力中间努力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