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27923403.html,时间:2009-08-25发表评论>>

本书从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起笔,从制度及其演进的角度,在历史、宏观、微观三个层面分别考察了亚洲金融危机及当前的危机,建立了对于金融危机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两次危机的比较研究,作者深入探讨了金融危机的形成机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当前危机是世界为进入全球化所付的代价

现在该是我们从当年亚洲金融危机和当前金融危机中吸取重要经验教训的时候了。

亚洲危机是关于国内经济的政治经济学思考和全球化的兴起这两种思想之间的冲突。这种思想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因为世界各国越来越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了。亚洲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治理体系,事实证明在全球资本流动的冲击下是弱不禁风的。

同样,在十多年后,全球性危机突然爆发,因为现今没有一个经济体是“孤岛”。简而言之,它是网络世界中本国的和全球的治理危机。

亚洲危机是亚洲为了进入新阶段而付出的代价,而当前

的这场危机也是世界为进入全球化的新阶段而要付出的代价。

从这个角度来看,2007~2008年显然标志着全球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必须提出三个重要的问题。第一,这是不是全球资本主义盛极而衰的标志?至少有一件事是肯定的,目前这场危机给“美国梦”画上了问号。

因此亚洲人必须找出自己的发展模式,把“GDP热”(疯狂追求快速增长)弃之如敝屣,寻求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速度,既提供就业机会,又不破坏环境。

第二个历史性的问题是,如果印度和中国每年都以8%以上的速度增长,而G3(美国、欧洲和日本)每年增长率不足2%,那么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的相对实力将会显著改变。根据我本人粗略的估算,亚洲在未来十年内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

第三,亚洲是否准备好扮演这种角色了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过去,新兴市场一直依赖发达国家的市场和资金。亚洲之所以不得不把它多余的储蓄投资到西方去,正是因为它自己的金融系统还不足以承担对这些储蓄的配置使命。亚洲的监管结构尚待发展。要在国际货币秩序中有所作为,亚洲的政府官员们既缺乏国际意识,在心理上也准备不足。美欧之间在适当应对和营救努力方面的协调也不足。这说明,要开始考虑全球政策之前,我们还须先加强国内危机的管理和

应对之策。当前的经验教训美国和欧洲整个金融系统开始崩溃的速度表明,由于20年的放松管制,金融系统的网络化已经到了何种程度。艾伦·霍奇森·布朗一针见血地指出,债务网络极可能崩溃。世界上重要的银行都将因资本不足而不得不实际减少贷款。国有银行也将比私营银行更加谨慎行事。这种做法已经开始对亚洲产生多方面的消极影响。虽然亚洲经济体持有的与次贷相关的票据数量有限,但是官方储备、银行和主权财富基金持有的以美元和欧元计值的金融票据仍然相当庞大。因此,全球金融危机对亚洲的打击将不仅表现在贸易渠道,还表现为货币贬值或资产价格下降造成的财富损失。有六条经验教训特别值得强调:第一,危机是人类恣意妄为的自然结果。熊彼得说得好,危机过后可以重新焕发青春。实际上,危机发挥了有效监管在正常时期应起的作用,加速了那些竞争力差、不讲诚信的机构出局。所以我们不能忘记,危机只是一时,而改革、重组和监管是一直要持续不断进行的。第二,金融衍生产品提供了杠杆作用,从而也带来了风险。风险可以转移,但是不会消失。事实上,不懂得金融衍生产品的性质,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风险。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采取中庸之道——既要利用市场力量

的效率,又要监管金融,防止过度和动荡。因此政府干预太多不好,放纵市场过分也不好。第三,我们不能让货币理论弄得晕头转向,看不清常识性的事实——金融必须为实体经

济服务,而不是拉着它跑。我们必须保证激励机制是公平的——金融界精英的才能若不考评其业绩就不能给予奖励,而且工资必须与长期业绩挂钩。注重实体经济部门意味着社会稳定的主要支柱之一——房地产市场必将得到更多的关心,通过恰当的政府政策保证有充足的住房供应,并且持续、公平地让大多数人买得起住房。第四,即使对金融创新缺少监管是目前危机产生的症结所在,我们也不能简单地据此断言所有的金融创新一无是处。资产证券化可以成为亚洲富有活力的公司债券市场的支柱,以及在为房产商融资时减少银行系统期限错配的手段。但是一旦这些产品达到某种规模时,应把它们列入净额结算安排,监管交易对手风险和杠杆水平。第五,现在的金融监管体制结构产生了多种监管者,弄得协调和执行监管的工作很复杂,成本很高而效率较低。所以,实现金融稳定的根本问题在于,恰当的维护金融稳定的政策必须得到协调和贯彻,单靠金融监管机构发挥作用是不行的。金融监管机构需要准备对付泡沫出现时的危机状况。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树立反周期的思维,包括准备必要的预算资源。“零利率”的利与弊卢梭说过:市场是天生自由的,但是各国各地的市场都有自己的一套框架。全球化使全世界各市场形成一张比较完整的网,然而出于国内政治的考虑,每个国家的政府都只关注本国的利益,而不一定关心本国事件对世界其余国家的影响。所以流动性、杠杆作用、贪婪和

恐慌汇合在一起,形成了惊世骇俗的金融风暴。日本是战后时期第一个经历了资产负债泡沫和通货紧缩的重要经济体。在政府大规模注资刺激经济、17年以上的通货紧缩和低增长之后,日本用占GDP195%的公共债务泡沫替代了股市和房市泡沫,但是仍然没有解决许多结构性问题。由于提高利率会造成债务市场突然崩溃以及使日元进一步受到压力,所以要把财政状况合理地维持下去,只有执行零利率政策。而今日本的零利率政策在美国如法炮制,也许其他国家也会迅速跟进。日本从其艰辛的经历中懂得了,当你把货币价格定为零时,则经济中所有其他的调整都需要通过其他价格(例如汇率)来量化。现在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执行独立的货币政策而不用实施某种汇率管制。因为大量的利差交易将从任何把提高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内容之一的尝试中获取利差。零利率政策对汇率政策的影响很大。我们正在走进一个未知的海域,因为如果人人都想利用灵活的汇率把经济调整的成本转嫁给邻国的话,那么全世界将会落入完全像20世纪30年代时候那样的通货紧缩陷阱。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政府会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同样利用零利率和政府财政注资等手段,使经济再通胀到旧模式去?我们能否整治这样那样的扭曲现象,或者我们是否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推行新模式?我推测,2008年的商品泡沫是目前“为增长而增长”模式受到环境制约的第一个需要重视的迹象。这种泡沫的威力与澳大利亚旱灾对全

球粮价的影响一样严重。如果发生持久的旱灾,就像公元9世纪致使马雅文明走向衰弱的长期旱灾一样,那么全球粮价又将如何?全球变暖带来的好年景已经忽悠了我们,以为良好的气候条件会永远存在,就像人们以为股价和房价将一直上涨那样。治理危机面临挑战关于制度在本国和全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争论,关键在于政府的作用和市场的作用之间复杂的影响上。正如最近经合组织(OECD)对现代化政府的研究所表明的那样,我们都希望有一个公开、透明、易于接近和可以咨询的政府,敢于承担责任并能对民意作出积极反应。当前危机的一个结果是,在银行国有化和对行业进行援助之后,亚洲各国政府和西方国家政府之间的差距已经大大缩小。现在所有的政府都变成主权财富基金,掌握着本国经济重要部门的所有权。剩下的分歧是人们需要市场强化型政府呢,还是政府强化型的市场?例如,亚洲总是采用后一种模式。正是亚洲公司追求发展和市场份额的动力,驱使它们提高杠杆率和依赖向外围借款。亚洲各国政府支持公司的这种动力,从而为此付出了代价。西方国家政府不愿限制银行系统追求市场发展的动力,这同样使本国经济遭到过度的杠杆作用和风险。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中国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27923403.html,时间:2009-08-25发表评论>> 曼瑟·奥尔森(哈佛大学博士)说,发展是不同既得利益集团之间协商的结果,这是绝对正确。早期资本密集型开放战略

使亚洲精英分子获益匪浅,并且促进了发展,创造了就业。与此同时,大部分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以及退休和社会保障资金不足为代价才得到的。随着亚洲各经济体的成熟以及社会的繁荣和前景更加以中产阶级为本,对开放、透明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服务质量和社会选择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和复杂。亚洲的制度必须变革,以适应全球化时代、技术和知识社会的发展。因此,亚洲需要进行一系列第二代的改革,管理好该地区从中等收入经济体向较高收入经济体的过渡,在全球事务中与欧洲和美洲一起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会受控于哪一类市场参与者。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建立新的公正的、环境上可持续的社会及相关的金融系统,激励机制需要重建,以便改变社会价值观念,使之包含更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长远地考虑问题。所有这一切都意味着,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我们衡量生活质量的方式的变革将有很大的

不同。目前对收入和财富的量化方法,对于改善生活质量来说,也是极其不充分的。许多新兴市场的GDP热已经导致了资产泡沫、巨大浪费和效率低下,而且造成环境遭到大规模破坏。说到底,每一次金融危机都是治理危机。金融危机证明了,金融工程创造不出永久的繁荣。长期可持续的稳定要靠在公司、金融和社会层面上的良好治理。现在亚洲已经作为第三种力量在世界上崛起,但是亚洲如何全球化以及亚洲如何影响世界将肯定会引起竞争与合作的力量之间的相

互作用,并决定世界走向。当亚洲各经济体靠自己力量成为经济强国时,如果下一次再发生危机,那就不能归咎于别人,唯有责怪自己了。摘自《十年轮回》[马来西亚]沈联涛著杨宇光刘敬国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年8月版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蔓延,5月到6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产;7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灵;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经常发生;8月至9月,出现全球性信贷紧缩,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次贷危机的爆发。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激化,金融风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9月14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演变成为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危机很快扩展到全球,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多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时至今日,虽然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 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投资银行再利用所谓的金融工程技术,把这样的债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链条加长了,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大家关心的是它们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于是,美国本土和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担保债务权证(CDO)等金融衍生产品疯狂追求,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随着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扩散至全球,最终使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形成全球金融危机。 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倾向于宽松状态,低利率在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的同时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股市财富效应的显现又会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楼市不断上涨。持续走高的房价使得贷款公司放贷的欲望以及各类投资者分享房产增值收益的野心随之增加。于是,以股价和房价互相推动的泡沫逐渐扩大,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房产和股票为资产的中产阶层。大批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影响着许多美国民众,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整个美国以透支的方式进行消费。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国民众从金融机构借钱,金融机构再从金融市场借钱,整个美国从全世界借钱。最终,美国进入了一个债务链,上述链条中任何一环的脱节都将导致泡沫破灭、危机爆发。 第三,金融监管的缺失。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也曾对金融体系实行较严格的管理制度,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而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以后,美国实行金融自由化,形成一种介于分业监管

后金融危机时期金融教育模式变革

后金融危机时期金融教育模式变革 曾几何时,金融学课堂上《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寓言故事被奉为经典案例,它讲述美国老太太在年轻时通过贷款不仅提前享受了房子,而且临终时也可以将房子传给自己的子女;而中国老太太拼命攒钱到老时由于货币贬值、房价上涨原因不一定买得起房子,而且重要的是她一辈子也没住上好房子,这个案例足以佐证美国金融高度发展促进消费、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然而2007年开始的美国金融危机打破了美国金融神话,并逐渐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的原因,除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失误、金融监管不到位、全球流动性泛滥等因素外,华尔街金融精英们所谓的金融创新也直接导致了危机的蔓延与升级,而这些金融精英们大多来自美国有名的商学院,受过正统的金融教育,可以说美国金融教育与金融业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某种意义上说美国金融教育存在的缺陷对这次金融危机具有不可逃避的责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长期以来奉为经典的美国金融教育模式、理念重新审视,为中国金融教育培养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背后美国金融教育的弊端 1.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的弱化美国金融危机中金融家们毫无节制的逐利贪婪本性暴露无遗,他们为了能够获得短期盈利和薪酬,甘愿冒极大的风险,甚至采取欺骗投资者的手段,早就将职业道德和操守抛之脑后,然而这种自利性行为带来的后果却由股东、债券持有人甚至是纳税人来承担。在奉行自由主义思想的政府监管下,金融家的这种不负责行为得不到有效地控制和监督,最终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而作为培养金融从业人员的美国教育界长期以来奉行金钱至上、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下必然导致学生未来从事金融行业时缺乏诚信、合规、尽职的职业价值理念。 2.金融理论和研究方法存在重大缺陷首先,金融理论基础存在重大缺失。西方金融的理论基础是新自由主义,即反对政府干预市场、主张依靠市场、充分明确产权责任,尽可能地将企业交给最合适的人管理,以保证经济以最大的效率稳健地发展。然而市场的力量不是万能的,其负面效应更是不能忽视。在经济金融化、虚拟化的背景下,自由市场的自发性和盲目性进一步加剧,金融资本的逐利本性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依托下更是如虎添翼,得以不断放大,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完整版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 因及启示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合生产控制室林勇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危机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危机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那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危机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容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这场危机,概括起来,有4个特征:即全球性、持续性、紧缩性和投机性。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韩国公司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到了大约1200亿美元,泰国借了790亿美元,马来西亚借了690亿美元。发生危机的国家受泡沫经济的影响,形成了企业、银行的大量坏账,银行和企业纷纷破产,金融危机暴发。日本、韩国、泰国,

欧债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欧债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一、欧债危机发生的背景 次贷危机自2007年8月浮出水面,到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逐渐演化为全球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创。面对危机,世界主要国家联手应对,危机的肇始国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大力的反危机政策,使得美国金融市场逐步开始恢复稳定。经济也呈恢复增长之势,其他各主要国家的经济也出现了良好的恢复增长势头。 危机之下,中国政府及时做出反应,于2008年底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刺激措施,总体上,4万亿投资在提振市场信心、扩大内需、减少失业以及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并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2010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9年同期增长11.1%。其中一季度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 然而,2010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突然爆发,并向欧洲其他国家扩散,欧元持续贬值,全球经济形势突然变得扑朔迷离。 二、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1992年2月7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标志着欧盟的成立。欧盟当时15个成员国中的11个成员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和芬兰,达成了《欧洲联盟条约》。在1992年确立的欧洲经济一体化并向欧元过渡的四项统一标准,因此,欧元成为这¨个国家的单一货币。目前,使用欧元的有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伐克等国家。 欧债危机始于希腊债务危机。因希腊本身的经济水平并不强,为了维持欧元区普遍的薪资和福利水平,希腊采取了国家借贷的做法。如果欧元区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希腊可以用新借贷款偿还旧借贷,以此维持,但是由于国际经济形势不好,欧元区经济增量没有达到预期,希腊的经济更是一塌糊涂,因此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的债务评级不断下降,无法借到新的贷款,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希腊财政部长称,希腊在5月19日之前需要约90亿欧元资金以度过危机。但是欧洲各国在援助希腊问题中迟迟达不成一致意见,4月27日标普将希腊主权评级降至“垃圾级”,危机进一步升级。

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网https://www.360docs.net/doc/127923403.html,时间:2009-08-25发表评论>> 本书从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起笔,从制度及其演进的角度,在历史、宏观、微观三个层面分别考察了亚洲金融危机及当前的危机,建立了对于金融危机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两次危机的比较研究,作者深入探讨了金融危机的形成机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当前危机是世界为进入全球化所付的代价 现在该是我们从当年亚洲金融危机和当前金融危机中吸取重要经验教训的时候了。 亚洲危机是关于国内经济的政治经济学思考和全球化的兴起这两种思想之间的冲突。这种思想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因为世界各国越来越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了。亚洲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治理体系,事实证明在全球资本流动的冲击下是弱不禁风的。 同样,在十多年后,全球性危机突然爆发,因为现今没有一个经济体是“孤岛”。简而言之,它是网络世界中本国的和全球的治理危机。 亚洲危机是亚洲为了进入新阶段而付出的代价,而当前

的这场危机也是世界为进入全球化的新阶段而要付出的代价。 从这个角度来看,2007~2008年显然标志着全球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必须提出三个重要的问题。第一,这是不是全球资本主义盛极而衰的标志?至少有一件事是肯定的,目前这场危机给“美国梦”画上了问号。 因此亚洲人必须找出自己的发展模式,把“GDP热”(疯狂追求快速增长)弃之如敝屣,寻求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速度,既提供就业机会,又不破坏环境。 第二个历史性的问题是,如果印度和中国每年都以8%以上的速度增长,而G3(美国、欧洲和日本)每年增长率不足2%,那么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的相对实力将会显著改变。根据我本人粗略的估算,亚洲在未来十年内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 第三,亚洲是否准备好扮演这种角色了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过去,新兴市场一直依赖发达国家的市场和资金。亚洲之所以不得不把它多余的储蓄投资到西方去,正是因为它自己的金融系统还不足以承担对这些储蓄的配置使命。亚洲的监管结构尚待发展。要在国际货币秩序中有所作为,亚洲的政府官员们既缺乏国际意识,在心理上也准备不足。美欧之间在适当应对和营救努力方面的协调也不足。这说明,要开始考虑全球政策之前,我们还须先加强国内危机的管理和

08年金融危机后美元分析

金融危机后的美元霸权与美元走势 自19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了所谓的“牙买加体系”。由于在该体系中,美元扮演着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角色,因此该体系也被称为美元本位制。美元本位制的独特之处在于,尽管美元并未与任何实物资产挂钩(例如黄金或者商品篮),但其他国家依然对美元币值保持着高度信心,这或许是其他国家对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规则能够维持较低的国内通胀率有信心。然而,正是因为美元的发行没有任何实物资产的约束,在牙买加体系中,周期性的美元超发、全球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泡沫就成为常态。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国际收支失衡问题日益凸显。全球国际收支失衡与美元本位制有着密切的关联。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国家,美国获得大量实体商品与资源的注入,通过经常账户赤字输出美元。由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外围国家并未完全花掉出口收入,而是以外汇储备的形式将出口收入储存起来。这就导致外围国家持有的美元通过购买美元资产(主要是美国国债)的方式回流美国。换句话说,在第一重循环里,美国用美元换来实体商品与资源。在第二重循环里,美国用美元金融资产换回美元。以上双重循环意味着美国利用金融产品换回实体商品与资源,同时能够把美元数量维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美国获得了征收铸币税以及避免恶性通胀的双重好处。 持续的经常账户赤字导致美国净对外负债不断上升。一般而言,投资者对美国净对外负债与GDP之比的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一旦这比率超过一个阚值(例如100%),投资者将对美国偿还外债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拒绝继续对美国提供融资。因此美国不得不通过美元贬值来降低贸易赤字以及净对外负债规模。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经济学家们都对未来美国经常账户的可持续性忧心忡忡,认为未来的美元大幅贬值将引发全球国际收支危机。 除了鲁比尼这样的“末日博士”之外,很少有人能够想象,危机会以美国次贷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问题并没有出在美元贬值上,而是出在美国金融产品的质量上。随着房价下降与利率上升,建立在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基础上的若干衍生产品(例如MBS、CDO和CDS)的违约率上升、信用等级下调、市场价值瞬间蒸发。美国金融市场的危机不仅蔓延到全球金融市场,而且拖垮了全球实体经济。美国政府出台的极其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尽管在稳定金融市场与提振实体经济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然而却给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埋下了若干不确定性。财政政策方面,美国政府的巨额开支造成财政赤字高居不下。2009财年的联邦财政赤字高达1.84万亿美元,约为GDP的12%。这远高于3000-4000亿美元的历史平均水平(约为GDP 的2-3%)。美国政府不得不通过大量增发国债来为财政赤字融资。问题在于,当东亚国家和石油出口国的出口收入下降导致外汇储备累积速度放慢,当美国居民投资者在次贷危机中损失了13万亿美元的金融财富,当美国机构投资者开始重新追逐风险,美国国债市场可能出现持续的供过于求的局面,这意味着美国国债的市场价值未来可能显著下滑。美国国债的潜在风险,使其对外围国家的吸引力下降,这就意味着美元霸权的基础受到削弱。 货币政策方面,美联储的定量宽松政策导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由危机前的8000亿美元左右飙升至目前的2.2万亿美元左右。在负债方,增长最快的是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一旦美国金融市场回暖、实体经济反弹,而美联储出于维稳考虑而未能及时实施退出策略,那么这些银行准备金将在旦夕之间转变为广义货币和信贷,这意味着潜在的通货膨胀与美元贬值难以避免。美元贬值的潜在风险,使得外围国家持有美元资产的动机下降,美元霸权的基础被进一步削弱。 为了维持美元霸权,美国政府目前的主要任务是防止美元汇率大跌,从而永久性地损害外围投资者的信心。为了防止美元汇率大跌,美国政府就必须一方面及时实施退出策略,另一方面将经常账户赤字维持在可控范围内。目前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已经由2007年的6%以上下降到目前4%左右。推动经常账户赤字缩小的主要是美国居民储蓄率的上升,该指标已经由危机前的负值上升至目前的6%左右,并且可能继续上调。然而,一方面美国居民储蓄率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合生产控制室林勇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危机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危机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那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危机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容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这场危机,概括起来,有4个特征:即全球性、持续性、紧缩性和投机性。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韩国公司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到了大约1200亿美元,泰国借了790亿美元,马来西亚借了690亿美元。发生危机的国家受泡沫经济的影响,形成了企业、银行的大量坏账,银行和企业纷纷破产,金融危机暴发。日本、韩国、泰国,分别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亚洲四小龙之一、“泰国虎”,居然产生如此严重的债务危机,尤其是企业对银行有如此严重的负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力量全面绽放(整理精校版)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力量全面绽放 素材汇编 0930 0732 “Change We Need(我们需要的变革)……”,奥巴马2015年的振臂一呼为气氛低迷的美国社会带来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重振增长”,夏季达沃斯年会2015年9月的振臂一呼,让1400余名与会者不约而同地寻找世界经济新的方向,重新定位自己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位置。 亚洲和中国 在达沃斯宴会厅的中央,有一个显眼位置,摆放着一台电脑、一个摄像头,由大会的一个工作人员专门负责,邀请穿梭其间的参会嘉宾、媒体人员、陪同人员乃至志愿者,对着摄像头说上几句观点看法。这并不是一个自我形象展示,而是论坛组委会特别准备的一个辩论,题目是《中国能否引领这一轮世界经济复苏》? “我们已经邀请了500多人参加讨论,大家非常热情踊跃,最集中的关键词就是‘亚洲’、‘中国’。”视频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在本次达沃斯论坛,亚洲力量、中国元素在不同时段的不同会场上反复地上演着,甚至连《中国绿色科技报告》和《2015全球竞争力报告》有关中国的结论,也落脚在“快速增长”上。 “今年中国的增长速度很可能达到9%,明年会达到10%,”波士顿咨询公司大中华区主席麦维德(David Michael)回答《中国经济周刊》提问时先用数字说话,“中国有着广大的消费者,中国政府采取了有力的措施,这些原因都在短期之内促使中国经济较快的恢复过来。所以,我认为这场危机对中国来说也许是个机遇,会催生出新的明星来。” “长久以来,我一直对中国经济抱有乐观的看法。”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斯蒂芬·罗奇表示,“在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中,中国上半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这驾马车在拉动,而非消费拉动。如果中国能继续扩大13亿人的消费,逐步解决经济结构中的失衡问题,中国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他还认为,目前中国需要通过结构调整使经济增长变得更均衡,这样中国的经济增长才能更具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其实早在伦敦举行的G20峰会前夕,美国《新闻周刊》曾出过一期特刊《为新世界书写规则》,专门刊登中国空调生产企业和印度的纺织厂的图片,暗示出全世界的经济势力正在朝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特别是所谓的“金砖四国”,而中国和印度的作用和位置尤为突出。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15-2015全球竞争力报告》(详见本刊9月7日出版的第35期封面报道),中

亚洲金融危机对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启示 发表时间:2009-09-27T14:49:51.920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4期下供稿作者:张程程[导读] 2006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如今已蔓延到世界各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60) 摘要:2006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如今已蔓延到世界各国,变成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国也无法独善其身。但上个世纪爆发的几次大规模金融危机对现在中国的政策走向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治理;次贷危机 中图分类号:F830.99 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08-00-0 收稿日期:2009-03-29 2006年下半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这场危机使中国的经济遭受了较大的冲击,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次危机。本文主要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治理措施的分析得出对现阶段中国经济的一些启示。 一、各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及效应分析 1997年3月2日索罗斯攻击泰国外汇市场引起泰国挤兑风潮,挤垮银行56家泰株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由泰国引起的金融动荡一直蔓延到亚洲的北部乃至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日本、中国、中国香港、韩国均受重创这些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资产大为缩水。这场危机导致亚洲许多国家的银行倒闭,金融业崩溃导致经济瘫痪、经济衰退。为了应对这场危机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在IMF的要求下开始实施双紧政策,但效果不好。于是从1998年第一季度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允许这些国家采取赤字财政刺激经济,具体措施包括:(1)降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2)规定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增长率。(3)削减银行储备金和下调中央银行干预利率。 实施双紧政策不但不利于危机国的复苏,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加深了危机国的矛盾。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东亚国家走出危机困境,实现经济复苏起了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出,在危机国家情况各不相同,如何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没有统一的答案。 (二)金融体系改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现代经济运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现代经济周期运动中,由于金融体系具有内在的脆弱性、金融机构运行机制的固有缺陷,以及金融市场机制的负面效应,所以在金融体系内部会不断地产生和爆发金融危机的能量. (三)汇率制度调整 自1997年7月起,在货币投机者的冲击下,从泰国开始,许多东南亚国家相继放弃了传统的钉住美元汇率制度,允许本国货币自由浮动。由于对钉住美元汇率制度的缺陷存在不同认识,补救措施也多种多样,这些措施既有采用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也有进一步强化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四)控制资本的不合理流动,实行资本项目管制 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入到发展中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资本流入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大量资本流入导致了外债规模累积,而其中大量的短期资本流入使得总外债中的短期外债比例过高,这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金融造成了许多问题,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控制资本的不合理流动主要是通过资本项目管制和“谨慎性”控制手段来实现。资本项目管制是加强外债管理和外汇储备管理,抵御国际投机资本冲击汇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亚洲金融危机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治理措施要以维护公众信心为前提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传导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公众信心,有的时候金融危机完全是由公众的信心危机引爆,所以对金融危机的治理必须以维护公众信心为前提。实际上,单纯的财政危机、货币危机并不可怕,它们往往通过中央银行的救助、同业援助和存款保险等措施予以解决。真正可怕的是由财政危机、货币危机而导致的公众信心危机,这种信心危机一旦蔓延就有可能破坏整个国家的金融制度,甚至是经济机体。要维护公众信心,首先要在认识上高度重视;其次是要有一整套能够稳定公众信心的紧急救援机制。 (二)金融危机的治理措施应有效并严格执行 亚洲金融危机和这次的次贷危机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因而亚洲金融危机的治理措施对受到次贷危机冲击的中国而言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为了应对这次的危机中国采取了很多与亚洲金融危机时一样的政策,如:降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拉动内需、加强金融监管等等。这些措施的实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但这些措施实施的力度及效果在中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就提出要拉动内需,十年后的今天还在叫着要拉动内需,这不得不让我们怀疑那些所谓的拉动内需政策的有效性。 (三)要注意金融危机治理措施的协调配合 由于金融行业在社会中处于特殊位置,所以要求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必须要有多个部门、多种政策手段的配合。在金融危机治理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两难选择,选择的治理政策可能会给经济的其他方面带来负面影响,或者前后两种政策发生冲突。这就要求坚持成本—收益原则,即选择任何一种政策都必须权衡其成本与收益。从亚洲金融危机治理效应的探讨中也可以看出,任何一种金融危机的治理措施都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所以要求一国政府在采用任何一种治理措施前应先对其可能产生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 郑振龙.大警示:冷观亚洲金融危机[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 [2] 朱孟楠.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 田宝良.国际资本流动-分析、比较与监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美国经济危机带给中国的警示与启示

美国经济危机带给中国的警示与启示 -------观《监守自盗》有感 摘要 2008年9月,全球金融海啸,以美国开始的多国都接连陷入金融危机,这场危机造成全球股市大跌、大银行倒闭和接踵而至的社会影响。在这场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下滑中,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亿美元,以及数以百万计人失业,甚至丧失家园。而这个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究竟是怎样爆发的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从而导致这种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呢?本文将通过政府管制不周,以及金融相关法律缺乏等角度进行讨论,并借此探讨金融行业的监管问题。从这一次危机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我国经济和中国的企业会受什么影响?对我们而言,中国企业到底是机遇大还是挑战大。联系到中国的国情和长期经济发展变化态势,以及现在的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应给予高度重视,汲取经验和教训。 《监守自盗》这部影片主要探讨了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影片通过冰岛债务问题展开,讨论了这场前所未有危机发生原理的影片。华尔街和政府勾结,雇佣知名学者来游说,但是这些导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却能在这场浩劫中安然无事,甚至在金融风暴过后,继续坐收名利。整个纪录片采用了访谈的方式,受访人物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合各类数据分析,从华尔街,到政府,到经济学家,受访人物都很知名,涉及美国高级行政人员、诺贝尔经济学家、顶级银行家、金融分析师和大学教授,甚至新加坡、中国和法国的政府官员等等。导演将所有访问片段打乱,按五个主题重新组合,包括危机的根源、泡沫、危机的发生、责任和启示。这样的安排使得所有部分的论述都很充分,而非一家之言,集结各方的观点来阐述一个主题,深入浅出,信息丰富,分析明晰。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一)刺激经济的超宽松环境埋下了隐患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标志美国次贷危机大爆发。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源头是其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新经济泡沫破裂和“9.11”事件后,为避免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采取压低银行利率的措施鼓励投资和消费。从2000年到2004年,美联储连续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一路降到1%,贷款买房又无需担保、无需首付,且房价一路盘升,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这也成就了格林斯潘时代晚期的经济繁荣。(二)以房产作抵押是造成风险的关键 美国次贷的消费者以房产作抵押,房产的价格决定了抵押品的价值。如果房价一直攀升,抵押品价格保持增值,不会影响到消费者的信誉和还贷能力。一旦房价下跌,抵押品贬值,同一套房子能从银行贷出的钱就减少。如果贷款利率被提高,次贷使浮动利率也随着上升,需要偿还的钱大大增加。次贷贷款人本来就是低收入者,还不上贷款,只好放弃房产权。贷款机构收不回贷款,只能收回贷款人的房产,可收回的房产不仅卖不掉,还不断贬值缩水,于是出现亏损,甚至资金都流转不起来了。房价缩水和利率上升是次级抵押贷款的杀手锏。 (三)次级贷款资产的证券化加重了危机的扩散 美国绝大多数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者是地区性的储蓄银行和储蓄贷款协会,地方性的商业银行也涉足按揭贷款。这些机构的资金实力并不十分雄厚,大量的资金被投放在住房抵押贷款上对其资金周转构成严重的压力。一些具有“金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郑惠茹谢颖茵 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正是亚洲许多国家的经济腾飞之时,先后出现了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后出现了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亚洲四小虎”。他们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借助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外资和技术,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所谓的“东亚模式”帮助了大多数亚洲国家实现工业化起步,吸引了世界关注。然而,这种模式虽然外表看起来激动人心,振兴了本国的民族工业,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东南亚奇迹”,然而却隐藏着非常大的弊端,比如过分依赖外资,汇率制缺乏弹性、严重结构性问题等,这些都为97年的经济危机埋下伏笔,以至于等到危机真正发生后,让这些亚洲国家一招打回原形,十年的经济增长成果化为泡沫。下面我们将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产生背景、原因、过程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深入揭开这场危机背后的面纱,以及说明中国应该从此次危机中获得的启示。 关键词:东南亚金融危机、亚洲四小虎、固定汇率制、投机家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产生 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导火线是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金融投机家掀起的大量抛售泰铢风潮,导致泰铢贬值,引起周边国家连锁反应式的货币贬值狂潮。实际上,早在那些国际投机家们选中泰国之前,泰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早已显露弊端。首先,泰国不应该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尤其盯住美元,一边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制度汇率,另一边为了解决经常项目逆差,开放资本项目,利用高利率吸引外资流入,这样的做法无疑导致国家外债高筑,市场稳定岌岌可危。1997年的泰国,经济疲软,出口下降,汇率偏高,维持与美元一样固定汇率的泰铢已经严重高估,这让那些聪明的国际投机家从中看到有机可乘。他们采取的方法很简单,利用远期套汇交易借入大量泰铢,然后抛售泰铢换取美元,这样一来泰铢就会贬值,最后再购入打压完的泰铢来完成远期合同。其次,虽然泰国政府不甘示弱,坚守阵地,耗资大量美元来吸纳泰铢,但最后还是无力回天。《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在说到“亚洲货币绞杀战”的时候是这样形容泰国的:“泰国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死拼阵地战,战略意图完全暴露,战术缺乏灵活性和突然性,最终的失败是必然的。”泰国政府的不当干预手段反被那些国际投资家们利用,他们不断地散布谣言,说泰国政府束手无策,把泰国政府最后一丝力气都给消耗殆尽,最终泰国政府不得不于1997年7月2日当天宣布放弃盯住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泰国在这场货币绞杀战中成为第一个牺牲者,并且,泰国的经济危机就像瘟疫一样,迅速蔓延到亚洲各国:7月11日,菲律宾的比索开放与美元的比价,比索贬值;同一天,马来西亚也缴械投降,被迫放弃固定汇率改为浮动汇率;8月4日,印尼放弃抵抗,宣布汇率自由浮动;10月16日,中国台湾放弃与国际投机家的厮杀,台币实行自由浮动;11月,韩国经济危机爆发;98年初,国际投机家们卷土重来,再度重创印尼。最后,香港特区与投机家们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香港金融保卫战”,以香港胜利告终,至此东南亚金融危机才算是告一段落。这场“瘟疫”横扫了东南亚和日韩港台,所到之处,遍地哀鸿,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社会危机,事实上没有几个发展中国家能经受得住。国际投机家们的疯狂攻击,掠夺东南亚各国十多年来积累的财富,更有很多人把矛头直指索罗斯,马来西亚总统马哈蒂尔指责索罗斯就是“魔鬼”,应该把这样的“魔鬼”绳之于法!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姓名:傅志强 学号:20110204398

2008年金融海啸虽然退潮,但危机余波未息,2011年美债困境与欧债危机再度拉响了后国际金融危机的红色警报。在我国“十二五”期间,国际环境异常复杂,宏观形式混沌不清,世人信心跌宕起伏,世界经济、金融、贸易格局发生变迁,各国发展参差不齐,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国际能源资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高位波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再度兴起,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以转型促发展”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主线的新形势,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地区都在适时调整思路政策,全新筹划经济社会发展蓝图,以催生新一轮产业变革,孕育新一轮技术突破,创造新一轮发展需求。 1. 后国际金融危机 一、概述 所谓后金融危机时代,是指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的一段时间区间,可能是两年、三年或者八年、十年甚至更久。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一个地区企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点,一方面国内外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另一方面由于普遍经济刺激计划后出现的全球性产能过剩,企业生存压力空前增大,形势非常严峻,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很有可能在即将来临的下一个经济增长周期中被市场所淘汰。 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六大趋势特征 第一,世界经济逐步进入复苏轨道。当前美国、欧盟、日本三大

经济体先后逐步复苏,2009年四季度,美国、欧元区、日本经济分别环比(比上一季度)增长1.4%、0.1%和1.1%。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为5.01%,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为2.968%,新兴市场为7.253%,亚洲发展中国家为9.53%。本轮世界经济复苏主要是依靠新兴市场 拉动的,而且未来很长时间内将维持这一现状。2011年世界经济实 际增长了3.3%。世银同时表示,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已经从金融危机中脱离出来开始了新的发展道路。而欧洲的金融形势却不容乐观。 第二,世界经济、金融、贸易格局发生变迁。特别是以中国为代 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危机中强势崛起,在国际上的话语权逐渐增强。2009年中国出口总额超过德国居全球第一,上海证券市场交易额居 全球第三;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中国GDP增速有所放缓,但仍高于市场预期。其中,“三驾马车”的变化令人关注。统计显示,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 的贡献率是54.2%,消费是51.6%,而净出口是-5.8%。从数据看,投资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第三,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兴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美国、德国、英国、日本、俄罗斯等均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开展新能 源革命,努力抢占经济和科技制高点。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产业 将成为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升级的主导产业。 第四,国际能源资源价格持续大幅上涨、高位波动。石油、黄金、铜、棉花等大宗商品价格均涨至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高点。当前,各国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仍然有待时日,国际流动性过剩现象还将持续,

亚洲金融危机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给我国金融业的启示 专业:XX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

【内容摘要】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在世界经济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相继发生货币贬值、股市暴跌等连锁反应,而后重心又向东北亚转移,韩国放弃保护韩元措施,韩元大幅贬值,韩国政府不得不向IMF求援以缓解债务危机,与此同时,日本也处于严重的金融动荡之中。而这场在给地区经济带来灾难的同时也改变亚洲人民平静美好的生活。 时至今日,那段艰难的日子仍然让亚洲人民记忆犹新。回顾上世纪末那一场亚洲金融危机的经过和教训,又能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关键字】亚洲金融危机经济发展启示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第一点,亚洲各国过分依赖外资,尤其是东南亚地区,但外资却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泰国经济开始起飞时,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资金短缺,二是通货膨胀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泰国的利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上,汇率相对稳定,在此情况下,国际游资大量流入泰国从中谋和当泰国流入大量外国游资时,并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以有利于本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以大量资金贷放给房地产业,金融管理部门监管不利。了一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外资力量的推动,但不能完全依赖外资。过分依赖海外市场资金,尤其是偏重对短期游金利用,必然增加经济的不稳定。 第二点,经济发展过热,结构不合理,资源效益不佳。东南亚国家从70年代开始相继起飞,经济增长较快。但年期的高速增氏,却积累起一些严重的结构问题。在这些回家沾沾自喜的同时,更加迫切地推动经济的新一轮的增长,然而忽略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投资和生产大量过剩,普遍高估房地产供给、制造业的产能;同时其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加,并非完全是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导致一场“成长性的衰退”,“泡沫经济”明显。 第三点,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坏帐呆帐严重。东南亚各国在过去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间房地产价格暴涨,吸引银行向房地产大量投资。而近年来,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商业建筑严重供过于求,造成大量住宅、商业建筑被闲置。由于一些银行擅自放松向房地产业贷款的际准,结果导致大量资金因房地产过剩变成呆帐。银行呆帐增加影响了东南亚金融体系的稳定,一些金融机构濒临破产。 第四点,不能正确处理国际收支短期平衡与长期平衡的关系。在长期国际收支平衡缺乏坚实基础的情况下,就试图开放资本项目来实现短期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国内经济的均衡,这样做是很容易导致外国投机资本侵入的。国际投机资本对于一国的汇率往往具有助涨或助跌的作用,而这正是投机资本大量进入的国家极易发生货币或金融危机的原因。

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张梦辰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2007年4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一时间,虚拟经济泡沫破裂,危机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瞬间传导至各国实体经济,进而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而在经济已经实现全球化的当下,中国作为WTO的一员,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然而这场规模浩大的金融危机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又受到了什么影响?它又给我们哪些启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原因,影响,启示 一、引言 2007年4月,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事件为标志,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一时间,虚拟经济泡沫破裂,危机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瞬间传导至各国实体经济,进而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而在经济已经实现全球化的当下,中国作为WTO的一员,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然而这场规模浩大的金融危机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又受到了什么影响?它又给我们哪些启示? 二、产生原因 要了解金融危机的原因,必须先了解下什么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接着让我们来看看这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其一,信用扩张。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的次级房贷,即为谋求更高的利息,增加银行的收入,对信用较低、还款能力差的人群的住房抵押贷款——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美国政府曾提出让一些收入不稳定、信誉等级较次的美国家庭获得自己的住房,因此鼓励投资银行向这类人群发放无抵押和无首付的房屋贷款。这种贷款风险极大,这些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便将这些债务以证券的形式向全球发售,同时为了提高这些证券的信誉,一些大的保险公司也参与进来为其担保。这种金融创新的方式被世界所效仿。其二,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为了缓解网络泡沫破灭、“9·11”恐怖事件的影响和2001年经济衰退,2001年美联邦储连续11次降息,又在随后

1997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摘要】1997年,一场汇率危机从泰国刮起,并迅速席卷亚洲,演变成一场亚洲金融危机,从而使得亚洲经济放缓,部分国家甚至濒临破产的境地。虽然这次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不大,但是间接影响不容低估。本文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分析,说明了亚洲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并指出面对危机中国应汲取教训,致力于建立和完善金融体系。 【关键词】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启示 1997年7月2日,是世界金融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这一天,泰国政府终于被迫宣布取消联系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兑美元汇率当天即下跌20%。历史上将这视为上世纪末那场亚洲金融危机开始的标志。 随后,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相继发生货币贬值、股市暴跌的连锁反应。这不但给地区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冲击和损失,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直到今天,每每回眸那段日子,人们仍心有余悸。特别是在当前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之时,回顾上世纪末那一场亚洲金融危机的经过和教训,显得别有一番意义。 1997年的那场金融危机在爆发之后呈现出愈来愈严重、愈来愈深入的发展态势。1997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袭击港币。中国香港政府为保护联系汇率制而提高港元利率。接着,香港和内地深、沪股

市大跌,并引起全球股市一阵跌风。 1997年11月,亚洲金融危机蔓延至东北亚,韩国放弃保护韩元措施,韩元大幅贬值,韩国政府不得不向IMF求援以缓解债务危机,与此同时,日本也处于严重的金融动荡之中。 1998年1月,印尼盾几天内贬值50%。一些国家不能偿付大量到期短债,导致东亚多数国家和地区股市汇市暴跌至近年最低点。 为缓解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支持受到危机冲击的亚洲国家尽快走出困境,中国向世界作出了一个承诺:保持人民币币值。人民币不贬值,这对保持世界经济稳定有很大的帮助。大家公认的一点就是,如果当时人民币汇率发生较大变化的话,世界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必将遭到更加严重的打击。 “东亚国家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从金融危机重创中反弹,主要归功于一些主要国家如中国和韩国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杜大伟曾经这么说。危机往往不全是坏事,某种程度上它孕育着改革。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不久,我国就宣布实行宏观政策重大转向,其中包括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每年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1997年11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性。随后,财政部于1998年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注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补充资本金,并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