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应对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应对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应对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2011年第9期

新加坡作为亚洲新兴的工业化强国,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即使在全球金融风暴袭击的大背景下,其经济发展仍保持骄人的业绩,成为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之一。在化解金融危机过程中,新加坡政府把“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这就告诉我们:市场经济排斥的不是有效的调控,而是无能的政府。因此,我们要学习借鉴新加坡政府从容应对危机的心态和积极引导市场、有效调控经济的一些好做法,以提高我们化解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要正确地引导发展方向2008年以来,由于受金融海啸的冲击,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了严重衰

退,新加坡政府首先从稳定金融入手,不但采取了一系列“镇痛”的措施,而且还制定了有利于为复苏后的经济确立优势的政策。虽然我国和新加坡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是在发展经济理念、应对危机的策略、市场运行机制上还是有可学之处的。一是要善于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来思考问题,准确把握世界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新加坡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正是这一“先天不足”,才迫使其从一开始就和国际经济保持了紧密的融合度,赢得发展的先机。和新加坡相比,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属发展中国家。因此,我们要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优化配置全球资源,着力培育市场核心竞争优势,提高我国综合经济实力。二是要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特别是要在提高制造业的装备水平、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三是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要着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同时,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把有优势、有特色的产业向城镇聚集,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四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据我国的实际,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市场潜力比较大的将是服务业。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把原来政府管的“事业”推向社会,尽快完善社会服务功能,努力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把原来的家务劳动社会化,尽快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同时,我们

还要放开服务领域,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

二、要有效地纠正市场失灵金融危机袭来后,新加坡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社会的调控“杠杆”来实现自己的行政目标。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新加坡政府就会采取有效措施,刺激经济增长;当社会出现通货膨胀苗头的时候,新加坡政府就会采取稳定汇率的办法来稳定物价;当经济复苏后,为了调动雇员的积极性,新加坡政府就会以“花红”的形式使其国民共享社会所得。总结其中经验,一是要加强市场咨询管理,防止信号失真。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市场失灵往往与咨询管理体系不健全有关。我们要随着信息化的推进,扩大网络覆盖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国内外市场

新加坡应对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银燕

54

的变化情况,以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确保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二是要完善市场运作机制,使之符合国际惯例。市场不仅是交换场所,也是交换关系。要维持这种关系,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不断完善其运作机制,否则就会出现无序状态。我国当前正处于体制转型期,因此,我们要改革和调整我国的法制与行政管理体制,使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融为一体。三是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市场经济初始阶段,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走私贩私、黄赌毒泛滥成灾是通病。我国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不可否认问题依然存在。所以,我们应像新加坡那样,始终保持对国内外市场的敏感和危机感,校正市场偏差,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四是提高政府的调控能力,发挥“有形手”的作用。我国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不但市场机制不健全,而且调控市场的能力也不适应,致使“有形手”效应体现不充分。因此,我们要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切实转变职能,把“无形手”和“有形手”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化解市场失灵造成的冲击和风险。

三、要培育良好的劳资关系

劳资关系的状况决定社会的稳定程度。新加坡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化解金融风险,与其和谐、稳定兼具灵活性的劳资关系密不可分。当金融危机影响就业的时候,新加坡政府就千方百计创造就业岗位;当雇主和雇员之间分配失衡、矛盾突出的时候,新加坡政府就会调整社会分配机制,通过政府的强制力完善社会保障功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要向新加坡学习,采取相应措施培育、改善劳资关系。一是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主择业能力。在新加坡人看来,只要有份相对稳定的收入就视为就业(包括在饭店打工、开出租车等),而我们的观念是在企业或机关单位上班才算就业,加大了就业岗位和就业需求之间的矛盾。

因此,我们要从转变社会成员就业观念

入手,提高其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增强其

自主择业的能力。二是努力创造就业机

会。在新加坡,公民基本实现了有房可

住,有活可干。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尚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

要大力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以此来提供

就业岗位,把失业率控制在自然状态

下。三是缩小贫富差距。在新加坡,百

分之二十的居民是高收入者,其余百分

之八十居民的收入是基本平均。在我

国,人们对收入差距已经能够认同,但对

贫富差别过大却难以接受。因此,我们

在制定分配政策时,既要考虑适当拉开

收入档次,也要兼顾低收入群体的利

益。四是提高综合素质。新加坡舍得出

钱培训公务员、培训雇员,包括选送到世

界名牌大学去深造、建立技能发展基金,

资助企业培训员工。我国一方面缺少就

业岗位,另一方面缺少高素质人才,我们

应加强对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培训。五

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筑牢社会的稳定

基础。新加坡政府从有利于调动社会成

员工作积极性出发,凭借国家的力量,建

立了中央公积金制度,完善了各种保险

制度和各种基金制度,为社会编织了一

个安全网。而我国过去的社会保障主要

是依靠国家财政和个人家庭,社会保障

制度尚不完善。因此,我们要立足于我

国的实际,尽快建立和完善社会养老、医

疗、失业等保险制度,同时,充分调动个

人家庭储蓄的自觉性,以全面提高社会

保障水平。

四、要营造和谐发展的环境

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营造出能

够抗御风险的“小气候”,这是新加坡从

容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所在。因此,我

们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我国的环境

竞争力上来。一是要营造良好的信用环

境。为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新加坡政

府不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以提高

人民的综合素质。同时,还制定了严格

的道德行为规范标准,社会秩序井然。

我国目前信用资源匮乏,这是影响发展

环境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在全社

会培育信用意识,努力提高社会的诚信

度。二是要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新加

坡的法律体系,一是全、二是细、三是

严。和新加坡相比,我国的法律还不够

健全,特别是执法力度、执法环境还有待

提高和改善。因此,我们要按照和国际

经济接轨的要求,努力构建起完备的法

律体系。三是政策环境。新加坡的发展

和其政府制定的政策不无关系。新加坡

的金融政策非常灵活,吸引了许多世界

著名银行在这里展业;新加坡的对外开

放政策非常宽松,吸引了一大批跨国公

司来此建厂。另外,新加坡的内部管理

政策也非常管用,使整个国家运行处于

最优状态。而我们一讲政策环境,注重

的往往是减税让利,忽视了政策的整体

效应。因此,我们既要制定政策,还要认

真执行政策,更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

四是服务环境。新加坡政府属于“精英

政府”,其政府官员不但自身素质高,而

且他们的敬业精神、工作热情、服务态

度、办事效率堪称一流。我国在服务环

境建设上,还没有走出就服务抓服务的

误区。因此,首先要提高政府工作人员

的素质,把重点放在提高政府工作人员

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工作能力上来。五

是人文环境。新加坡是由华人、马来西

亚人、印度人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具有东

西文化交融的特点。特别是新加坡花园

式的居住环境、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和

融洽的人际关系,无不为这里的人文环

境增加色彩。依据我国实际,我们要在

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和消化人

类创造的先进文化,改变不良习惯,努力

提高生活环境质量,以赢得经济的发展

和社会的进步。

责任编辑/华雯文

55

2011年第9期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蔓延,5月到6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产;7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灵;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经常发生;8月至9月,出现全球性信贷紧缩,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次贷危机的爆发。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激化,金融风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9月14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演变成为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危机很快扩展到全球,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多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时至今日,虽然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 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投资银行再利用所谓的金融工程技术,把这样的债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链条加长了,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大家关心的是它们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于是,美国本土和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担保债务权证(CDO)等金融衍生产品疯狂追求,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随着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扩散至全球,最终使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形成全球金融危机。 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倾向于宽松状态,低利率在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的同时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股市财富效应的显现又会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楼市不断上涨。持续走高的房价使得贷款公司放贷的欲望以及各类投资者分享房产增值收益的野心随之增加。于是,以股价和房价互相推动的泡沫逐渐扩大,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房产和股票为资产的中产阶层。大批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影响着许多美国民众,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整个美国以透支的方式进行消费。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国民众从金融机构借钱,金融机构再从金融市场借钱,整个美国从全世界借钱。最终,美国进入了一个债务链,上述链条中任何一环的脱节都将导致泡沫破灭、危机爆发。 第三,金融监管的缺失。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也曾对金融体系实行较严格的管理制度,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而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以后,美国实行金融自由化,形成一种介于分业监管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完整版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 因及启示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合生产控制室林勇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危机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危机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那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危机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容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这场危机,概括起来,有4个特征:即全球性、持续性、紧缩性和投机性。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韩国公司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到了大约1200亿美元,泰国借了790亿美元,马来西亚借了690亿美元。发生危机的国家受泡沫经济的影响,形成了企业、银行的大量坏账,银行和企业纷纷破产,金融危机暴发。日本、韩国、泰国,

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案例

一、案情 1998年俄罗斯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继5月19日股价和债市价格大幅下跌后,8月份,国内经济恶化,8月17日,俄罗斯政府在无路可退的情况下被迫宣布实行新的卢布“汇率走廊”,使得俄金融市场投资者的心理防线崩溃,最终引发了一场俄独立以来积蓄以久的、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 1998年8月17日,俄政府及中央银行发表了“联合声明”,对俄国内出现的金融危机采取“三大措施”,具体内容包括: 1.扩大卢布汇率浮动幅度。放弃1997年11月11日宣布的1998~2000年“外汇走廊”,即6.2卢布兑1美元,浮动幅度正负15%。从8月17日起,这一走廊扩大到6~9.5卢布兑1美元,卢布在此范围内浮动。外汇市场当天的成交价,即是央行的官方汇率 2.延期清偿内债。1999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国家短期债券转换成新的国家有价证券,期限和收益率等条件另行公布。在转换手续完成前国债市场停止交易。前些时候,俄政府曾号召国债持有者在自愿基础上将债券转换成7年期和20年期的外汇债券,利率在12%以上。但在700多亿美元的内债市场上,响应者寥寥,同意转换的债券,仅有44亿美元,没能解决内债问题。 3.冻结部分外债。俄商业银行和公司从国外银行、投资公司等处借到的贷款、用有价证券作担保的贷款的保险金,以及定期外汇契约,其支付期冻结90天。同时禁止国外投资者将资金投入偿还期在一年以内的卢布资产。政府强调,“冻结”不涉及政府借的外债。 “三大措施”出台后,俄国内金融危机并未得到缓解,相反,对俄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1.金融市场上出现汇市乱、股市跌、债市瘫的局面。卢布同美元的比价由8月17日的6.3:1暴跌为9月9日的2 2.4:1,贬值257%,6天后又反弹为8.9:1。升值150%。俄罗斯交易系统股价综合指数从上年的230点跌为约40点;日交易额从危机前的近亿美元跌至最低时期的数十万美元。进入欧洲企业500强的俄罗斯14家工业企业的股票总市值由一年前的1140亿美元缩水为160亿美元。俄债市停业近4个月,4360亿卢布国债券的重组方案迟迟未能实施,政府债券在国际市上的市值仅为面值的6%。 2.受冲击最大的是尚处于“婴幼时期”的银行系统,其总资本、存款和贷款均减少了1/3。1998年第三季度,俄1500家银行中有590家亏损。在即将开始的银行系统重组中,近一半银行将被迫宣布破产。 3.金融危机使卢布贬值70%,失业人数大幅上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由年初的1/5增至年底的1/3,90%以上的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欧债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欧债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一、欧债危机发生的背景 次贷危机自2007年8月浮出水面,到2008年9月雷曼兄弟倒闭,逐渐演化为全球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重创。面对危机,世界主要国家联手应对,危机的肇始国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大力的反危机政策,使得美国金融市场逐步开始恢复稳定。经济也呈恢复增长之势,其他各主要国家的经济也出现了良好的恢复增长势头。 危机之下,中国政府及时做出反应,于2008年底推出4万亿投资计划以及一系列扩大内需的刺激措施,总体上,4万亿投资在提振市场信心、扩大内需、减少失业以及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等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并对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2010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9年同期增长11.1%。其中一季度增长11.9%,二季度增长10.3%。 然而,2010年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突然爆发,并向欧洲其他国家扩散,欧元持续贬值,全球经济形势突然变得扑朔迷离。 二、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1992年2月7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标志着欧盟的成立。欧盟当时15个成员国中的11个成员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和芬兰,达成了《欧洲联盟条约》。在1992年确立的欧洲经济一体化并向欧元过渡的四项统一标准,因此,欧元成为这¨个国家的单一货币。目前,使用欧元的有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爱尔兰、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芬兰、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斯洛伐克等国家。 欧债危机始于希腊债务危机。因希腊本身的经济水平并不强,为了维持欧元区普遍的薪资和福利水平,希腊采取了国家借贷的做法。如果欧元区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希腊可以用新借贷款偿还旧借贷,以此维持,但是由于国际经济形势不好,欧元区经济增量没有达到预期,希腊的经济更是一塌糊涂,因此2009年12月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的债务评级不断下降,无法借到新的贷款,希腊的债务危机随即愈演愈烈。希腊财政部长称,希腊在5月19日之前需要约90亿欧元资金以度过危机。但是欧洲各国在援助希腊问题中迟迟达不成一致意见,4月27日标普将希腊主权评级降至“垃圾级”,危机进一步升级。

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网https://www.360docs.net/doc/4e10377502.html,时间:2009-08-25发表评论>> 本书从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起笔,从制度及其演进的角度,在历史、宏观、微观三个层面分别考察了亚洲金融危机及当前的危机,建立了对于金融危机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两次危机的比较研究,作者深入探讨了金融危机的形成机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当前危机是世界为进入全球化所付的代价 现在该是我们从当年亚洲金融危机和当前金融危机中吸取重要经验教训的时候了。 亚洲危机是关于国内经济的政治经济学思考和全球化的兴起这两种思想之间的冲突。这种思想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因为世界各国越来越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了。亚洲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治理体系,事实证明在全球资本流动的冲击下是弱不禁风的。 同样,在十多年后,全球性危机突然爆发,因为现今没有一个经济体是“孤岛”。简而言之,它是网络世界中本国的和全球的治理危机。 亚洲危机是亚洲为了进入新阶段而付出的代价,而当前

的这场危机也是世界为进入全球化的新阶段而要付出的代价。 从这个角度来看,2007~2008年显然标志着全球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必须提出三个重要的问题。第一,这是不是全球资本主义盛极而衰的标志?至少有一件事是肯定的,目前这场危机给“美国梦”画上了问号。 因此亚洲人必须找出自己的发展模式,把“GDP热”(疯狂追求快速增长)弃之如敝屣,寻求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速度,既提供就业机会,又不破坏环境。 第二个历史性的问题是,如果印度和中国每年都以8%以上的速度增长,而G3(美国、欧洲和日本)每年增长率不足2%,那么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的相对实力将会显著改变。根据我本人粗略的估算,亚洲在未来十年内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 第三,亚洲是否准备好扮演这种角色了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过去,新兴市场一直依赖发达国家的市场和资金。亚洲之所以不得不把它多余的储蓄投资到西方去,正是因为它自己的金融系统还不足以承担对这些储蓄的配置使命。亚洲的监管结构尚待发展。要在国际货币秩序中有所作为,亚洲的政府官员们既缺乏国际意识,在心理上也准备不足。美欧之间在适当应对和营救努力方面的协调也不足。这说明,要开始考虑全球政策之前,我们还须先加强国内危机的管理和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国合生产控制室林勇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危机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危机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那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危机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泰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容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泰、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泰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这场危机,概括起来,有4个特征:即全球性、持续性、紧缩性和投机性。在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时期,韩国公司从海外银行和金融机构中借到了大约1200亿美元,泰国借了790亿美元,马来西亚借了690亿美元。发生危机的国家受泡沫经济的影响,形成了企业、银行的大量坏账,银行和企业纷纷破产,金融危机暴发。日本、韩国、泰国,分别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亚洲四小龙之一、“泰国虎”,居然产生如此严重的债务危机,尤其是企业对银行有如此严重的负

案例: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金融保卫战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金融保卫战 一、9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东南亚经济 在1994年12月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后,一些经济学家就指出东南亚可能发生金融危机: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克鲁格曼(P·Krugman )指出,东亚奇迹并不是来源于总生产能力的增长,而是由于过度的投入、过高的投资、过速的资本流入、过量的人工资本输出,这种模式下形成的所谓“经济奇迹”是不会长久的。 1995年9月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刘遵义(Larry·Lau)、1996年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经济学家戈尔斯坦(M·Goldstein)都指出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可能会发生金融危机。 遗憾的是这些中肯的意见并未受到有关国家的重视,经济问题未能得到有效、及时地解决,经济不平衡现象愈演愈烈。 因美元对日元升值不已,使得与美元挂钩的泰铢强劲,导致泰国贸易账户恶化。同时,被地产市场泡沫掩盖的泰国银行体制坏账问题十分严重。泰国经济高度依靠外资特别是日本资本的大量流入,刺激了股市和地产市场上扬。日本经济衰退,亦严重影响到泰国。一方面日资大量撤出泰国,另一方面,泰国对日本的贸易出口大幅减少,贸易账户更趋恶化。外贸赤字持续上升。其他东南亚国家也大致相同,

Development Economes(TOKYO):EIU Country Report,1996年、1997年为预测数。 1996年时,光在曼谷就有相当于200亿美元的房子卖不出去,房地产价格的崩溃其实无可避免。令人担忧的是,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占据银行业贷款总额的50%。到1997年,一半以上的房地产相关贷款是坏账!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坏账从1990年的770亿铢猛增到1996年的1420亿铢。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办公楼宇的空置率达 25%,还有大量的在建项目。 同时,东南亚各国的外债迅猛增长,短期外债比重过大。 二、金融危机的爆发 1997年5月,国际货币投机商(主要是对冲基金及跨国银行)开始大举沽空泰铢。炒家沽空泰铢,分为三个步骤:(1)以泰铢利率借入泰铢;(2)在现汇市场卖出泰铢,换入美元;(3)将换入的美元以美元利率借出。当泰铢贬值或泰铢与美元利率差扩大时,炒家将获利。 一开始,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干预,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动用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投机商、大幅调高利率以提高炒家资金借贷成本,等等。但对泰铢汇率的攻击潮水般地袭来,货币投机商狂沽泰铢,泰铢兑美元的远期汇率屡创新低。1997年6月19日,坚决反对泰铢贬值的

亚洲金融危机对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现阶段中国经济的启示 发表时间:2009-09-27T14:49:51.920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4期下供稿作者:张程程[导读] 2006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如今已蔓延到世界各国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北武汉 430060) 摘要:2006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如今已蔓延到世界各国,变成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国也无法独善其身。但上个世纪爆发的几次大规模金融危机对现在中国的政策走向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治理;次贷危机 中图分类号:F830.99 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08-00-0 收稿日期:2009-03-29 2006年下半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这场危机使中国的经济遭受了较大的冲击,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这次危机。本文主要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治理措施的分析得出对现阶段中国经济的一些启示。 一、各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及效应分析 1997年3月2日索罗斯攻击泰国外汇市场引起泰国挤兑风潮,挤垮银行56家泰株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由泰国引起的金融动荡一直蔓延到亚洲的北部乃至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台湾、日本、中国、中国香港、韩国均受重创这些国家和地区人民的资产大为缩水。这场危机导致亚洲许多国家的银行倒闭,金融业崩溃导致经济瘫痪、经济衰退。为了应对这场危机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在IMF的要求下开始实施双紧政策,但效果不好。于是从1998年第一季度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始允许这些国家采取赤字财政刺激经济,具体措施包括:(1)降低商业银行贷款利率。(2)规定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增长率。(3)削减银行储备金和下调中央银行干预利率。 实施双紧政策不但不利于危机国的复苏,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加深了危机国的矛盾。扩张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东亚国家走出危机困境,实现经济复苏起了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出,在危机国家情况各不相同,如何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没有统一的答案。 (二)金融体系改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现代经济运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现代经济周期运动中,由于金融体系具有内在的脆弱性、金融机构运行机制的固有缺陷,以及金融市场机制的负面效应,所以在金融体系内部会不断地产生和爆发金融危机的能量. (三)汇率制度调整 自1997年7月起,在货币投机者的冲击下,从泰国开始,许多东南亚国家相继放弃了传统的钉住美元汇率制度,允许本国货币自由浮动。由于对钉住美元汇率制度的缺陷存在不同认识,补救措施也多种多样,这些措施既有采用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也有进一步强化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四)控制资本的不合理流动,实行资本项目管制 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入到发展中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资本流入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大量资本流入导致了外债规模累积,而其中大量的短期资本流入使得总外债中的短期外债比例过高,这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金融造成了许多问题,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控制资本的不合理流动主要是通过资本项目管制和“谨慎性”控制手段来实现。资本项目管制是加强外债管理和外汇储备管理,抵御国际投机资本冲击汇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亚洲金融危机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治理措施要以维护公众信心为前提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传导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公众信心,有的时候金融危机完全是由公众的信心危机引爆,所以对金融危机的治理必须以维护公众信心为前提。实际上,单纯的财政危机、货币危机并不可怕,它们往往通过中央银行的救助、同业援助和存款保险等措施予以解决。真正可怕的是由财政危机、货币危机而导致的公众信心危机,这种信心危机一旦蔓延就有可能破坏整个国家的金融制度,甚至是经济机体。要维护公众信心,首先要在认识上高度重视;其次是要有一整套能够稳定公众信心的紧急救援机制。 (二)金融危机的治理措施应有效并严格执行 亚洲金融危机和这次的次贷危机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因而亚洲金融危机的治理措施对受到次贷危机冲击的中国而言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为了应对这次的危机中国采取了很多与亚洲金融危机时一样的政策,如:降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拉动内需、加强金融监管等等。这些措施的实施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危机,但这些措施实施的力度及效果在中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就提出要拉动内需,十年后的今天还在叫着要拉动内需,这不得不让我们怀疑那些所谓的拉动内需政策的有效性。 (三)要注意金融危机治理措施的协调配合 由于金融行业在社会中处于特殊位置,所以要求在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必须要有多个部门、多种政策手段的配合。在金融危机治理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两难选择,选择的治理政策可能会给经济的其他方面带来负面影响,或者前后两种政策发生冲突。这就要求坚持成本—收益原则,即选择任何一种政策都必须权衡其成本与收益。从亚洲金融危机治理效应的探讨中也可以看出,任何一种金融危机的治理措施都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所以要求一国政府在采用任何一种治理措施前应先对其可能产生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 郑振龙.大警示:冷观亚洲金融危机[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 [2] 朱孟楠.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 田宝良.国际资本流动-分析、比较与监管[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南京理工大学 课程考核论文 课程名称:风险管理 论文题目: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姓名:孙浩 学号:914113590125 成绩: 亚洲金融危机案例分析

目录 1.案例简介 (2) 2.原因分析 (6) 3.启示 (9) 4.参考文献 (11) 一、案例简介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始于泰国货币危机,早在1996年泰国经常贸易项目赤字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8.2%,为了弥补大量的经常项目赤字和满足国内过度投资的需要,外国短期资本大量流入房地产、股票市场,泡沫经济膨胀,银行呆账增加,泰国经济已显示出危机的征兆。 1997年5月中旬,以美国大投机家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资者对泰铢发动猛烈冲击,更加剧了泰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7月2日,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泰国宣布放弃自1984年以来一直实施的固定汇率制度安排,改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天泰铢即贬值20%,这标志着泰国货币危机全面爆发。由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也面临着与泰国相似的一些问题,再加上所谓的“接触传染”效应以及国际投机者的不断狙击,危机开始蔓延到整个东南亚。 7月11日,菲律宾首先步泰国后尘,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比索当天贬值11.5%,利率一夜之间猛升到25%;

同一天,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贬值了14%。一向稳健的新加坡元也于7月18日跌至30个月以来的最低点1.4683新元兑换1美元;8月14日,印尼宣布汇率自由浮动,当天印尼盾再次贬值5%;8月16日,马来西亚林吉特暴跌了6%,跌至24年来的最低点。东南亚外汇市场的震荡,使投资者信心受挫,外资大量撤离,东南亚股市也因此低迷,泰国货币危机由此逐步发展成为更为广泛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港元联系汇率制也接受了严峻的挑战,香港特区政府采取果断对策,成功地捍卫了港币联系汇率制度,但是,由于利率飙升,香港股市为此受到较大冲击。 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币贬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10月17日,台湾货币当局在经济状况良好,经济项目盈余,外汇储备充足,有能力维护新台币稳定的情况下,突然主动放弃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当日,新台币兑美元的汇价即跌至29.5,为10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不仅进一步动摇了投资者对东南亚的信心,加剧了东南亚金融市场的混乱,10月28日,香港恒生指数再次下探,自1996年来首次跌破1万点,最低见到8775.88点,跌幅达13.7%。至此,与8月份最高点相比,香港股市跌幅几乎过半。 11月,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掀起了亚洲金融危机的第三波。11月20日,韩国中央银行决定将韩圆汇率浮动范围由2.25%扩大到10%,至此韩国开始成为亚洲金融风波的新热点。截至12

美国经济危机带给中国的警示与启示

美国经济危机带给中国的警示与启示 -------观《监守自盗》有感 摘要 2008年9月,全球金融海啸,以美国开始的多国都接连陷入金融危机,这场危机造成全球股市大跌、大银行倒闭和接踵而至的社会影响。在这场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下滑中,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亿美元,以及数以百万计人失业,甚至丧失家园。而这个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究竟是怎样爆发的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从而导致这种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呢?本文将通过政府管制不周,以及金融相关法律缺乏等角度进行讨论,并借此探讨金融行业的监管问题。从这一次危机中我们能够看到什么,我国经济和中国的企业会受什么影响?对我们而言,中国企业到底是机遇大还是挑战大。联系到中国的国情和长期经济发展变化态势,以及现在的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应给予高度重视,汲取经验和教训。 《监守自盗》这部影片主要探讨了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影片通过冰岛债务问题展开,讨论了这场前所未有危机发生原理的影片。华尔街和政府勾结,雇佣知名学者来游说,但是这些导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却能在这场浩劫中安然无事,甚至在金融风暴过后,继续坐收名利。整个纪录片采用了访谈的方式,受访人物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合各类数据分析,从华尔街,到政府,到经济学家,受访人物都很知名,涉及美国高级行政人员、诺贝尔经济学家、顶级银行家、金融分析师和大学教授,甚至新加坡、中国和法国的政府官员等等。导演将所有访问片段打乱,按五个主题重新组合,包括危机的根源、泡沫、危机的发生、责任和启示。这样的安排使得所有部分的论述都很充分,而非一家之言,集结各方的观点来阐述一个主题,深入浅出,信息丰富,分析明晰。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一)刺激经济的超宽松环境埋下了隐患 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标志美国次贷危机大爆发。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源头是其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新经济泡沫破裂和“9.11”事件后,为避免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采取压低银行利率的措施鼓励投资和消费。从2000年到2004年,美联储连续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一路降到1%,贷款买房又无需担保、无需首付,且房价一路盘升,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这也成就了格林斯潘时代晚期的经济繁荣。(二)以房产作抵押是造成风险的关键 美国次贷的消费者以房产作抵押,房产的价格决定了抵押品的价值。如果房价一直攀升,抵押品价格保持增值,不会影响到消费者的信誉和还贷能力。一旦房价下跌,抵押品贬值,同一套房子能从银行贷出的钱就减少。如果贷款利率被提高,次贷使浮动利率也随着上升,需要偿还的钱大大增加。次贷贷款人本来就是低收入者,还不上贷款,只好放弃房产权。贷款机构收不回贷款,只能收回贷款人的房产,可收回的房产不仅卖不掉,还不断贬值缩水,于是出现亏损,甚至资金都流转不起来了。房价缩水和利率上升是次级抵押贷款的杀手锏。 (三)次级贷款资产的证券化加重了危机的扩散 美国绝大多数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者是地区性的储蓄银行和储蓄贷款协会,地方性的商业银行也涉足按揭贷款。这些机构的资金实力并不十分雄厚,大量的资金被投放在住房抵押贷款上对其资金周转构成严重的压力。一些具有“金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郑惠茹谢颖茵 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正是亚洲许多国家的经济腾飞之时,先后出现了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后出现了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亚洲四小虎”。他们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借助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外资和技术,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所谓的“东亚模式”帮助了大多数亚洲国家实现工业化起步,吸引了世界关注。然而,这种模式虽然外表看起来激动人心,振兴了本国的民族工业,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东南亚奇迹”,然而却隐藏着非常大的弊端,比如过分依赖外资,汇率制缺乏弹性、严重结构性问题等,这些都为97年的经济危机埋下伏笔,以至于等到危机真正发生后,让这些亚洲国家一招打回原形,十年的经济增长成果化为泡沫。下面我们将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产生背景、原因、过程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深入揭开这场危机背后的面纱,以及说明中国应该从此次危机中获得的启示。 关键词:东南亚金融危机、亚洲四小虎、固定汇率制、投机家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产生 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导火线是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金融投机家掀起的大量抛售泰铢风潮,导致泰铢贬值,引起周边国家连锁反应式的货币贬值狂潮。实际上,早在那些国际投机家们选中泰国之前,泰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早已显露弊端。首先,泰国不应该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尤其盯住美元,一边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制度汇率,另一边为了解决经常项目逆差,开放资本项目,利用高利率吸引外资流入,这样的做法无疑导致国家外债高筑,市场稳定岌岌可危。1997年的泰国,经济疲软,出口下降,汇率偏高,维持与美元一样固定汇率的泰铢已经严重高估,这让那些聪明的国际投机家从中看到有机可乘。他们采取的方法很简单,利用远期套汇交易借入大量泰铢,然后抛售泰铢换取美元,这样一来泰铢就会贬值,最后再购入打压完的泰铢来完成远期合同。其次,虽然泰国政府不甘示弱,坚守阵地,耗资大量美元来吸纳泰铢,但最后还是无力回天。《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在说到“亚洲货币绞杀战”的时候是这样形容泰国的:“泰国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死拼阵地战,战略意图完全暴露,战术缺乏灵活性和突然性,最终的失败是必然的。”泰国政府的不当干预手段反被那些国际投资家们利用,他们不断地散布谣言,说泰国政府束手无策,把泰国政府最后一丝力气都给消耗殆尽,最终泰国政府不得不于1997年7月2日当天宣布放弃盯住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泰国在这场货币绞杀战中成为第一个牺牲者,并且,泰国的经济危机就像瘟疫一样,迅速蔓延到亚洲各国:7月11日,菲律宾的比索开放与美元的比价,比索贬值;同一天,马来西亚也缴械投降,被迫放弃固定汇率改为浮动汇率;8月4日,印尼放弃抵抗,宣布汇率自由浮动;10月16日,中国台湾放弃与国际投机家的厮杀,台币实行自由浮动;11月,韩国经济危机爆发;98年初,国际投机家们卷土重来,再度重创印尼。最后,香港特区与投机家们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香港金融保卫战”,以香港胜利告终,至此东南亚金融危机才算是告一段落。这场“瘟疫”横扫了东南亚和日韩港台,所到之处,遍地哀鸿,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社会危机,事实上没有几个发展中国家能经受得住。国际投机家们的疯狂攻击,掠夺东南亚各国十多年来积累的财富,更有很多人把矛头直指索罗斯,马来西亚总统马哈蒂尔指责索罗斯就是“魔鬼”,应该把这样的“魔鬼”绳之于法!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

亚洲金融危机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给我国金融业的启示 专业:XX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

【内容摘要】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在世界经济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相继发生货币贬值、股市暴跌等连锁反应,而后重心又向东北亚转移,韩国放弃保护韩元措施,韩元大幅贬值,韩国政府不得不向IMF求援以缓解债务危机,与此同时,日本也处于严重的金融动荡之中。而这场在给地区经济带来灾难的同时也改变亚洲人民平静美好的生活。 时至今日,那段艰难的日子仍然让亚洲人民记忆犹新。回顾上世纪末那一场亚洲金融危机的经过和教训,又能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关键字】亚洲金融危机经济发展启示 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第一点,亚洲各国过分依赖外资,尤其是东南亚地区,但外资却没有得到很好利用。泰国经济开始起飞时,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资金短缺,二是通货膨胀较高。在这种情况下,泰国的利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上,汇率相对稳定,在此情况下,国际游资大量流入泰国从中谋和当泰国流入大量外国游资时,并没有很好地加以利用,以有利于本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以大量资金贷放给房地产业,金融管理部门监管不利。了一国经济的发展,需要外资力量的推动,但不能完全依赖外资。过分依赖海外市场资金,尤其是偏重对短期游金利用,必然增加经济的不稳定。 第二点,经济发展过热,结构不合理,资源效益不佳。东南亚国家从70年代开始相继起飞,经济增长较快。但年期的高速增氏,却积累起一些严重的结构问题。在这些回家沾沾自喜的同时,更加迫切地推动经济的新一轮的增长,然而忽略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投资和生产大量过剩,普遍高估房地产供给、制造业的产能;同时其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外延投入的增加,并非完全是单位投入产出的增长,导致一场“成长性的衰退”,“泡沫经济”明显。 第三点,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坏帐呆帐严重。东南亚各国在过去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期间房地产价格暴涨,吸引银行向房地产大量投资。而近年来,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商业建筑严重供过于求,造成大量住宅、商业建筑被闲置。由于一些银行擅自放松向房地产业贷款的际准,结果导致大量资金因房地产过剩变成呆帐。银行呆帐增加影响了东南亚金融体系的稳定,一些金融机构濒临破产。 第四点,不能正确处理国际收支短期平衡与长期平衡的关系。在长期国际收支平衡缺乏坚实基础的情况下,就试图开放资本项目来实现短期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国内经济的均衡,这样做是很容易导致外国投机资本侵入的。国际投机资本对于一国的汇率往往具有助涨或助跌的作用,而这正是投机资本大量进入的国家极易发生货币或金融危机的原因。

案例:泰国的金融危机

案例:泰国的金融危机 一、泰国金融危机的爆发 1971 年到1991 年,泰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7. 9 %,1991 年至1996 年的年均增长率则达到8 %,这种持续高出世界经济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使得泰国成为继“亚洲四小龙”之后的“第五小龙”。而且长期以来,泰国通胀率一直有效地控制在3%~6%之间。国民经济增长和运行绩效可谓骄人。 然而,1997年,泰国却爆发了金融危机。 1997 年2月初,国际投资机构掀起抛售泰铢风潮,引起泰铢汇率大幅度波动。于1997 年2 月开始向泰国银行借入高达150 亿美元的数月期限的远期泰铢合约, 而后于现汇市场大规模抛售, 使泰铢汇率波动的压力加大, 引起泰国金融市场动荡, 泰国央行为捍卫泰铢地位, 仅在1997 年2 月份就动用了20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才初步平息。3 月4 日,泰国中央银行要求流动资金出现问题的9 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增加资本金82. 5 亿铢(合3. 17 亿美元) ,并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坏账准备金的比率从100 %提高到115 % ~120 % ,此举令金融系统的备付金增加500 亿铢(合19. 4 亿美元) 。泰国央行此举旨在加强金融体系稳定性并增强人们对金融市场信心, 然而不但未能起到应有的稳定作用, 反而使社会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下降,从而发生挤提,仅5 日、6 日两天,投资者就从10 家出现问题的财务公司提走近150 亿泰铢(约兑5. 77 亿美元) 。与此同时,投资者大量抛售银行

与财务公司的股票, 结果造成泰国股市连续下跌,汇市也出现下跌压力。在泰国央行的大力干预下,泰国股市和汇市暂时稳定下来。进入5 月份,国际投资机构对泰铢的炒卖活动更趋猛烈。5 月7 日,货币投机者通过经营离岸业务的外国银行,悄悄建立了即期和远期外汇交易的头寸。从5月8 日起,以从泰国本地银行借入泰国铢,在即期和远期市场大量卖泰铢的形式,在市场突然发难,沽空泰国铢,造成泰国铢即期汇价的急剧下跌,多次突破泰国中央银行规定的汇率浮动限制,引起市场恐慌。本地银行和企业及外国银行纷纷入市,即期抛售泰铢抢购美元或叙作泰铢对美元的远期保值交易,导致泰国金融市场进一步恶化, 泰铢一度兑美元贬至26. 94 ∶1 的水平。面对这次冲击,泰国中央银行加大对金融市场的干预力度,动用约50 亿美元的外汇进行干预,并取得日本、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中央银行不同形式的支持。同时,泰国中央银行又将离岸拆借利率提高到1000 % ,令投机泰铢成本倒增,又禁止泰国银行向外借出泰铢。在一系列措施干预下,泰铢汇率回稳,泰国中央银行又暂时控制了局面。6 月中下旬,泰国前财长辞职,又引发金融界对泰铢可能贬值的揣测,引起泰铢汇率猛跌至1 美元兑28 泰铢左右。泰国股市也从年初的1200 点跌至461. 32 点,为8 年来的最低点,金融市场一片混乱。7 月2 日,泰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放弃已坚持14 年的泰铢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同时,央行还宣布将利率从10. 5 %提高到12. 5 %。泰铢当日闻声下跌17 % ,创下新低。泰国金融危机就此爆发。

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张梦辰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2007年4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一时间,虚拟经济泡沫破裂,危机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瞬间传导至各国实体经济,进而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而在经济已经实现全球化的当下,中国作为WTO的一员,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然而这场规模浩大的金融危机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又受到了什么影响?它又给我们哪些启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原因,影响,启示 一、引言 2007年4月,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事件为标志,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一时间,虚拟经济泡沫破裂,危机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瞬间传导至各国实体经济,进而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而在经济已经实现全球化的当下,中国作为WTO的一员,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然而这场规模浩大的金融危机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又受到了什么影响?它又给我们哪些启示? 二、产生原因 要了解金融危机的原因,必须先了解下什么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接着让我们来看看这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其一,信用扩张。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的次级房贷,即为谋求更高的利息,增加银行的收入,对信用较低、还款能力差的人群的住房抵押贷款——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美国政府曾提出让一些收入不稳定、信誉等级较次的美国家庭获得自己的住房,因此鼓励投资银行向这类人群发放无抵押和无首付的房屋贷款。这种贷款风险极大,这些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便将这些债务以证券的形式向全球发售,同时为了提高这些证券的信誉,一些大的保险公司也参与进来为其担保。这种金融创新的方式被世界所效仿。其二,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为了缓解网络泡沫破灭、“9·11”恐怖事件的影响和2001年经济衰退,2001年美联邦储连续11次降息,又在随后

1997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摘要】1997年,一场汇率危机从泰国刮起,并迅速席卷亚洲,演变成一场亚洲金融危机,从而使得亚洲经济放缓,部分国家甚至濒临破产的境地。虽然这次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不大,但是间接影响不容低估。本文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分析,说明了亚洲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并指出面对危机中国应汲取教训,致力于建立和完善金融体系。 【关键词】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启示 1997年7月2日,是世界金融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这一天,泰国政府终于被迫宣布取消联系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兑美元汇率当天即下跌20%。历史上将这视为上世纪末那场亚洲金融危机开始的标志。 随后,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相继发生货币贬值、股市暴跌的连锁反应。这不但给地区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冲击和损失,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直到今天,每每回眸那段日子,人们仍心有余悸。特别是在当前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之时,回顾上世纪末那一场亚洲金融危机的经过和教训,显得别有一番意义。 1997年的那场金融危机在爆发之后呈现出愈来愈严重、愈来愈深入的发展态势。1997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袭击港币。中国香港政府为保护联系汇率制而提高港元利率。接着,香港和内地深、沪股

市大跌,并引起全球股市一阵跌风。 1997年11月,亚洲金融危机蔓延至东北亚,韩国放弃保护韩元措施,韩元大幅贬值,韩国政府不得不向IMF求援以缓解债务危机,与此同时,日本也处于严重的金融动荡之中。 1998年1月,印尼盾几天内贬值50%。一些国家不能偿付大量到期短债,导致东亚多数国家和地区股市汇市暴跌至近年最低点。 为缓解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支持受到危机冲击的亚洲国家尽快走出困境,中国向世界作出了一个承诺:保持人民币币值。人民币不贬值,这对保持世界经济稳定有很大的帮助。大家公认的一点就是,如果当时人民币汇率发生较大变化的话,世界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必将遭到更加严重的打击。 “东亚国家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从金融危机重创中反弹,主要归功于一些主要国家如中国和韩国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杜大伟曾经这么说。危机往往不全是坏事,某种程度上它孕育着改革。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不久,我国就宣布实行宏观政策重大转向,其中包括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每年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1997年11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性。随后,财政部于1998年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注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补充资本金,并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