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及解析:_11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
2019中考历史练习: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doc

2019中考历史练习: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㈠国防建设成就: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与发展〔p八下74页〕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又称第二炮兵,是现代化军队不可缺少,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
1957年中国开始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1966年组建地对地战略导弹部队,不断发展壮大。
导弹部队的建立,标志着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走上科技强军之路。
㈡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新中国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⑴50年代1、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p八下76~77页〕:①1953年底周恩来提出;②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③作用: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那么。
2、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p八下78页〕:1955年,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了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⑵70年代1、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p八下81~82页〕: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中国对国际事务的作用和影响。
2、中美建交〔p八下80~81页〕:※2017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
⑴背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⑵过程:①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②1971年“乒乓外交”。
〔★中美关系有“小球转动大球”这一说法,小球是指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大球”指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③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④1979中美正式建交,承认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专机在北京首都机场着陆。
中美两国领导人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尼克松随后在中国逗留的日子,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全国中考历史真题中国现代史(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内容标准】(1)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
一、选择题:●(2011·湖南湘潭)10.2011年4月《汉和防务评论》报道,在大连造船厂改建的“瓦良格”号航空母舰将在今年加入中国海军,中国人的航母梦有望实现,中国海军力量将大大加强,人民解放军海军创建于A.1927年B.1949年C.1950年D.1966年●(2011·浙江绍兴)20.从引进核心设备到掌握发动机关键技术,从仿制到自主设计,历经数代航空人的努力,我国的飞机制造技术取得重大进展,多种型号的飞机出口国外,带来了巨大经济社会效益。
这充分说明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③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重大成果④我国已成功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11·宁夏)4.新中国诞生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发展壮大,其标志是()BA.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 B.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C.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 D.发射了“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内容标准】(2)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一、选择题:【内容标准】(3)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一、选择题:●(2011·江苏泰州)8.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下列成就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C.中日建交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11·江苏淮安)20.周恩来总理是淮安人民的骄傲,作为新中国的“外交之父”、“外交之魂”,下列哪一项内容体现了他高超的外交艺术A.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参加重庆谈判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11·山东泰安)30.1955年,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初中历史总复习第16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初中历史总复习人教部编版:第十六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21·湖南怀化)一个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之所以说周恩来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是因为他提出了(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方针C.改善中美关系D.改善中日关系答案:B2.(20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2021年4—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德领导人举行视频会议、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讲话、同联合国秘书长通电话、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见证两国核能合作项目。
这一系列活动反映我国( )A.顺应经济的全球化B.关注全球气候变化C.开展全方位的外交D.注重新能源的开发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德领导人举行视频会议”“同联合国秘书长通电话”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展全方位的外交,积极扩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所以C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体现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仅仅涉及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仅仅涉及新能源的开发问题,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C3.(2020·福建)自尼克松访华到1972年底,我国与英国等8个西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取得这一成就的关键因素是( )A.万隆会议召开B.中美关系改善C.中日邦交正常化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答案:B4.(2020·四川成都)每年4月24日是“中国航天日”。
50年前的这一天,我国航天领域发生的一件大事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我国成为第五个进入太空时代的国家。
这件大事是指中国(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B.第一艘无人飞船试验成功C.第一位航天员被送入太空D.第一位航天员完成太空行走答案:A5.(2020·福建)下图所示对联赞颂了一位科学家的突出贡献。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讲解--外交成就、科技成就.doc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讲解--外交成就、科技成就外交成就【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建国初期:⑴外交方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⑵外交关系:①建国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②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2、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⑴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①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
1954年,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那么。
②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
③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那么。
⑵万隆会议:①时间、地点、人物:1955年,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周恩来。
②性质:亚非独立国家首脑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③议题:讨论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④贡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⑤万隆精神:人们把万隆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⑶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
【二】外交事业的发展1、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⑴中美关系正常化:①背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②过程:1971年4月,中美“乒乓外交”轰动世界;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会谈;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③意义: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广东中考历史复习第4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四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1.(2020孝感)同学们拟定收集题1图内容做一期黑板报。
据此判断,他们的关注点是(B)A.“一国两制”、港澳回归B.科技强军、钢铁长城C.民族团结、共同繁荣D.社会生活、日新月异2.(2020黑龙江龙东地区)毛主席曾说:“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D)A.南洋舰队B.北洋舰队C.福建舰队D.华东军区海军3.题3图是人民空军不同时期的主战装备,这反映出人民军队(B)20世纪50年代歼-5战机20世纪60年代强-5(强击机)20世纪90年代歼轰-7(轰炸机)21世纪初空警-2000(预警机)题3图A.形成海陆空防御体系B.武器现代化水平提高C.实战化训练不断加强D.成为友好交往的使者4.(2020英德模拟)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其含义是(D)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C.中、美、苏要友好平等D.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5.(2020粤西地区模拟)毛泽东曾说:“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在此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3年提出的外交政策是(A)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方针C.全方位外交D.“一带一路”倡议6.(2020惠城区二模)该会议主要在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权、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多个方面所达成共识,提出了载入史册的十项原则,是亚非国家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贡献。
该会议是(B)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中、缅、印三国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7.(2020无锡)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在20世纪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动力。
“就座了属于她的席位”指中国(A)A.重返联合国B.加入亚太经合组织C.创办上海合作组织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8.(2020聊城)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现代史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考点1:钢铁长城(八下第15课P76-80) (2022•绵阳8)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
陆军 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
(1)建立: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 队——华华东东军军区海区军海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 海和北海军舰队 海军 (2)发展: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 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活动范围 也逐步扩大。2012 年 9 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辽宁宁舰舰”交 接入列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 影响
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时空观念】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唯物史观】2.我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 原因: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实行积极灵活务实的外 交政策;领导人的正确决策及外交人员的努力。 启示:综合国力是外交政策的后盾和保障,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 打;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 利益;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之路 部队五大军种
援
(4)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军委委管管总、战区主
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
总
考点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70周年(八下第16课P81-84) [2022•
内江10,凉山州14,巴中16(2)]
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独立立自自主的主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共
命题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2022•内江)如图是1955年中国领导人参与的一次国际会议,他为大
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十一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科技、教育、文化与社会生活

12.(2013•广东)阅读下表,指出直接影响1980年后中 美贸易显著增长的因素是( D )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②人民公社化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④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3.如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二十 世纪七十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B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关系的改善 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苏联解体
2.(2018•江西)“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 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 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检验,它不仅成为我国对 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这段 材料评述的是( D ) A.“一国两制”构想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求同存异”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2018•江苏)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 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样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 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 分别是( B )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C.求同存异,社会注意市场经济理论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 (WTO):2001年11月,中国加 入世贸组织,为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 考点三 以我国参与有关国际和地区组织的活动等史 实为例,说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 随着我国先后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 和地区组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 1.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之一,重大国际问 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中国在政治多极化的格局 中地位日益重要。 2.中国的市场潜力巨大,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是推 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3.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 量。
【精题分解】中考历史复习十九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精题分解】中考复习十九: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1.新旧中国国防的鲜明对比材料一停泊在威海卫军港的北洋水师舰队建国五十周年国庆大典材料二直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判断一个国家军事力量强大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海军的实力。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不惜花费巨资从国外购买先进的致远舰、定远舰、镇远舰等军舰,建立了号称“远东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
然而北洋水师的主要创办人李鸿章后来却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三十年前,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建国50周年的庆典上,我国向世界展现了盛大的阅兵式场面:战车载着导弹、战鹰呼啸着搏击长空、各兵种的方阵队伍威武刚健。
这壮国威、扬军魂的壮观场面无不令我们振奋。
今年我国将举行建国60周年的庆典,相信它将会比十年前的庆典更加威武、壮观。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号称“远东第一舰队”的北洋水师的结局怎样?(2分)(2)新中国建立的第一支海军是哪支?(1分)目前我国的海军主要由哪些兵种组成?(4分)人民空军刚诞生就参加了抗美援朝,取得了什么样的辉煌战绩?(1分)击落了美国著名王牌飞行员麦克康耐尔的志愿军战斗英雄是谁?(1分)现在在我国是什么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1分)(3)是什么原因使李鸿章办的海军成了纸糊的老虎,使旧中国有海无防?(1分)为什么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的国防力量却能成为捍卫国家主权的钢铁长城?(1分)答案:35.(1)全军覆没(2分);(2)华东军区海军(1分);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4分);击落敌机三百多架(1分);蒋道平(1分);导弹部队(1分)。
(3)因为清政府的腐败,使旧中国国力衰弱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新中国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建成了现代化的国防力量等(言之有理即可)(1分)。
2.从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组建等内容中,提炼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是A.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B.近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化 C.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D.现代的社会生活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405年,郑和率领二万七千多人,乘坐二百多艘海船,第一次出使西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试题附详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新中国诞生前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一步发展壮大,其标志是( )A.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B.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和空军C.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D.发射了“东方红1号”卫星2.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盾牌。
下图所示部队主要承担的任务是( )A.反对霸权主义B.战略核反击C.维护社会治安D.打击恐怖势力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下列内容中,与之相背离的是( )①美国出兵侵略朝鲜②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政策,两国关系紧张③中日、中美建立外交关系④中国与俄罗斯等五国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4.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开罗访问阿拉伯国家联盟总部时发表题为《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重要演讲,强调不同文明要在多样中求同一,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
它所体现出的中国外交方针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方针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一国两制5.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你认为“梅开三度”不包括( )A.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周恩来对某位美国总统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
”该总统是( )A.华盛顿B.林肯C.尼克松D.布什7.20世纪中期,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感慨地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
”这个“转折点”出现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中美、中日关系缓和C.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D.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下列科技成就方面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①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②神舟系列无人飞船发射成功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③④②①9.中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维护粮食安全一要坚守耕地数量,二要提高粮食产量。
有人这样称赞中国的一位农业科学家“是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
”他是( )A.袁隆平B.邓稼先C.焦裕禄D.钱学森10.下列研究领域中,不在“863计划”之列的是( )A.海洋高技术B.外太空技术C.信息技术D.生物技术11.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中国馆展出了电子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这表明我国哪一技术的高度发展( )A.计算机技术B.航天技术C.生物工程技术D.海洋高技术12.作为我国科教兴国奠基工程的是( )A.幼儿教育B.中等教育C.九年义务教育D.高等教育13.毛泽东的亲笔题词,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指导思想的高度概括。
以下四幅题词哪一幅是毛泽东为文学艺术工作的题词( )14.嘉兴有一座南湖革命纪念馆,馆内三楼展厅里全方位地展示着自行车、收音机、电视机、手机等日常生活用品的发展历程。
这直观地反映出改革开放以来(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C.人民思想观念的变化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15.房价问题关系到人们群众的切身利益及社会的和谐稳定。
早在1995年国家就启动了安居工程,它体现了我国( )A.城市化建设的要求B.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C.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D.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洋务运动重要教育实践一览表材料二我国小学、初中入学率统计图材料三“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邓小平文选》(1)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教育出现的新特点,其作用如何?(2)从材料二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78年后我国基础教育快速发展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结合材料一、二,你获得了什么启示?答案解析1.【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
海军、空军相继建立,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A项发生在1966年,C项发生在1964年,D项发生在1970年。
2.【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966年,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
3.【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由此可知,①②与这一原则相背离。
4.【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理解温总理所说内容的含义,体现的正是“求同存异”的方针。
5.【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A发生在1972年,B发生在1979年,C发生在1971年,D发生在1953年。
6.【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理解能力。
明确关键信息:“周恩来”“美国总统”“交往”,可以确定是新中国与美国的外交关系。
“周恩来”确定了外交的时间,A是美国独立战争后的总统,B是美国内战时期的总统,D于2001 年1月就任美国总统,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故选C。
7.【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根据“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可判断“转折点”是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国际因素”,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主要国际因素。
中美、中日关系缓和均发生在1972年,故选C。
8.【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①发生在1970年,②发生在1999年,③发生在1964年,④发生在2003年,所以正确的排序是③①②④。
9.【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粮食安全”“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链接所学可知,袁隆平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
邓稼先是两弹元勋,焦裕禄是兰考县县委书记,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故A与题意相符。
10.【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863计划”将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和海洋高技术八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
故选B。
11.【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镇馆之宝”的电子动态版《清明上河图》,以先进的三维动画科技,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展示昔日宋朝盛世的都市风貌、民生百态。
故选A。
12.【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20世纪90年代,政府实施科技兴国战略,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
【概念链接】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
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九年,九年义务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包括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
13.【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学艺术方针,所以只有C符合题意。
14.【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生活用品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故答案选A。
15.【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国家启动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的家庭能以成本价买到合适的住房,保证人民居有其所,体现了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
故选D。
16.【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第(1)题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的内容之一是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外交和科技人才。
第(2)题根据材料二数据可以看出,到2008年,我国的小学、初中入学率大幅提高,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结合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回答其原因。
第(3)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新特点:创办新式教育。
作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等实用人才,客观上冲破了传统的封建教育,传播西方先进思想,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 (2)信息:九年义务教育得到普及。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均可)原因: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立法保障等。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 (3)启示:教育是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基石。
(观点正确,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均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