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知识点整理】高中历史第一册复习{实用}[1]
高二历史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高二历史第一册知识点总结高二历史第一册主要包括了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等内容。
在这一学期里,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二历史第一册的核心知识进行总结和概述。
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西周与春秋战国: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朝代更迭和社会的演变,包括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特点。
2. 秦朝的统一:讲述了秦朝统一六国的过程以及秦始皇的统治,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留下的重要遗迹,如长城和秦兵马俑等。
3. 汉朝的兴起和东汉、西晋的衰落:探讨了汉朝的兴盛和东汉、西晋的政治危机以及民族大迁徙等重要历史事件。
二、世界古代史1. 古希腊与罗马文明:介绍了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哲学思想、文化艺术和奥运会等,以及罗马帝国的兴起、衰落和罗马法的影响等。
2. 印度古代史:讲述了印度的古代王朝、佛教的传播、种姓制度和孔雀王朝等重要内容,强调了印度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3. 伊斯兰教的传入与阿拉伯帝国:探讨了伊斯兰教的兴起和传播,以及阿拉伯帝国的疆域、政治制度和文化,以及阿拉伯数字的推广等。
三、中国近代史1. 清朝的衰落和列强侵华:介绍了清朝的政治危机,包括太平天国起义、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等历史事件,以及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和方式。
2.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讲述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以及中华民国的建立和重要人物,如孙中山,对中国近代史产生的影响。
3.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兴起:探讨了五四运动的背景、影响和重要人物,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历程,如中国红军的长征等。
总之,高二历史第一册所学习的知识点涉及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对于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为我们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培养全面发展的视野起到了积极作用。
历史是一面镜子,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过去,理解现在,为未来做好准备。
我们应该珍惜历史,传承历史文化,同时也要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不断发展和进步。
高中历史第一分册知识点整理

高中历史第一分册知识点整理1.人类社会的发展:介绍人类社会从采集社会到农业社会的变迁,探讨农业社会的兴起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农业经济的出现、人口增长和社会分工的产生。
2.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重点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发展历程,包括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以及夏、商、周三代的兴衰。
3.夏朝的理论和实践:介绍夏朝创立者禹的传说和农业改良的功绩,分析夏朝政治制度及其主要特点,以及夏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
4.商朝的兴起与衰亡:介绍商朝的起源和建立,探讨商朝的政治制度、文化特点以及与周边民族的战争,以及商朝后期的衰弱和灭亡。
5.周朝的建立与:介绍周朝的建立和周文王、周武王的贡献,分析周朝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的内容与特点,重点阐述周朝的措施。
6.周朝的衰亡与春秋时代的历史事件:介绍周朝东迁和分封制度的瓦解,重点介绍春秋时代的大事和主要国家,如晋、齐、楚、秦等。
7.春秋时代的文化与变革:介绍春秋时代的文化特点,如礼、乐、尚文、信义等,分析封建制度瓦解和诸侯争霸的主要原因,介绍孔子及儒家思想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8.战国时代的历史事件:介绍战国时代的七雄兼并,以及韩非子、墨子等思想家的主要学说,重点介绍秦国的崛起和统一中国。
9.秦朝的统一与变革:介绍秦朝的建立和秦始皇的政治措施,分析秦朝的政治制度、军事制度和法制建设,以及秦朝带来的社会变革。
10.第一次历史文化交流:介绍秦朝与南越国的战争,重点讲述张骞的西域出使和丝绸之路的开通,探讨文化交流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以上是高中历史第一分册的主要知识点整理,涵盖了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文化特点,为后续学习和理解中国历史打下基础。
高中历史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第一册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第一册知识点总结1一、古代中国政治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6.“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和地位。
7.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8.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等方面都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9.秦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与此相适应,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级官僚体系。
10.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再通过乡、里,可以直达百姓。
11.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显著不同点,是最高统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统治地方,最高统治者的命令可以通过各级官吏直达百姓。
12.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13.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
1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
同时,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15.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
其特点: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了冗官局面。
16.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作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17.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高一历史第一册知识点梳理

高一历史第一册知识点梳理在高一历史学科的第一册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世界历史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以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一、史前文明在史前时期,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了一些原始的文明。
这些文明包括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及青铜时代等。
旧石器时代主要有旧石器时代的世界、中国旧石器时代等内容;新石器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的世界、中国新石器时代等内容;青铜时代则包括对青铜时代的发展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点。
二、古代文明在古代,各个地区的文明不断发展。
这些文明包括古代东方文明、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古代印度文明以及古代非洲文明。
对于每个文明,我们需要了解其起源、特点、主要代表人物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三、中世纪中世纪是指公元476年至公元1492年之间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欧洲经历了封建制度的兴起、宗教改革、十字军东征、文艺复兴等重要事件。
我们需要掌握中世纪的时代特点、重要事件、主要人物以及对世界历史的意义等知识。
四、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文艺复兴是指15至16世纪时期欧洲艺术与文化领域的一次突出的变革运动。
大航海时代则是指欧洲航海家们的大规模航海活动。
我们需要了解文艺复兴的起源、主要思想家与作品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同时,对大航海时代的背景、航海家的贡献以及地理发现和殖民扩张等方面的知识也需掌握。
五、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三战史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是指从18世纪以来逐渐形成并至今仍然存在的社会形态。
我们需要了解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产生背景、发展阶段以及主要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观点等知识。
同时,社会主义三战史包括俄国革命与建设、中国革命与建设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与建设内容,对于每个阶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都需要有一定的了解。
六、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上半叶最重大的军事冲突之一,对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需要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参战国、战争经过以及战争结束后的影响。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高中历史是学生们认识世界、了解历史、培养思考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
而高一历史必修一是历史学科的入门课程,为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历史基础。
以下是高一历史必修一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主题一历史的研究方法历史学的基本方法:史料分析、历史比较、综合运用方法。
- 史料分析:通过分析各种史料,如古籍、碑刻、文物等,来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情况。
- 历史比较: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找出共同点和差异,来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
- 综合运用方法:综合运用史料分析和历史比较的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第一章:主题二历史的研究内容- 人类起源和文明初期:了解人类起源和文明初期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过程,如石器时代、农业文明的兴起等。
- 古代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古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
- 中世纪欧洲的转型:了解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十字军东征、黑死病等重要事件。
- 近代世界的形成:研究近代世界的形成,如大航海时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
第二章:主题一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的特点:了解原始社会的特点,如以狩猎、采集为主要生产方式,社会组织以家族为单位等。
- 奴隶社会的兴起:研究奴隶社会的兴起,如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国家的奴隶制度。
第二章:主题二农业社会与城市文明- 农业社会的形成:了解农业社会的形成,如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耕文明的兴起。
- 农业社会的特点:研究农业社会的特点,如农民的主要经济活动是耕种、养殖等。
- 城市文明的兴起:了解城市文明的兴起,如古波斯帝国、古印度的城市文明。
第三章:主题一希腊城邦文明- 希腊城邦的特点:了解希腊城邦的特点,如城市国家的形成和发展等。
- 希腊城邦的政治:研究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如雅典民主制度和斯巴达的军事国家等。
- 希腊城邦的文化:了解希腊城邦的文化发展,如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
第三章:主题二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的建立:了解罗马帝国的建立过程,如古罗马王政和共和政体制度的转变。
高一第一册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一第一册历史必背知识点中国古代史是中学历史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高一学生们首次接触到历史知识,为了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一第一册历史必背的知识点。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学生们可以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华夏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华夏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的原始社会。
在这个阶段,人们学会了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畜,开始形成部落社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落逐渐发展成为氏族和国家,社会制度逐渐完善。
2.商代的兴起和衰落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确切记载的朝代,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文明社会的阶段。
商代的政权中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中原地区,商王依靠农业生产和青铜器制作来巩固统治地位。
然而,在公元前11世纪,商代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逐渐衰落,最终被周朝所取代。
3.周代的建立和分封制度周朝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建立打破了部落联合的局面,实行了分封制度。
周王通过封赏诸侯,使其承认周朝的统治,并以分封的方式来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
这一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
春秋时期是分封制度的全盛时期,各个诸侯国争夺权力,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而在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争斗更加激烈,最终秦国战胜其他诸侯国,统一了中国。
5.秦朝的统一和政治改革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它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长时间的分裂局面。
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包括推行法家思想、焚书坑儒、统一文字等。
这些改革为中国历史上其他封建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6.汉朝的兴起和辉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封建王朝,它的兴起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
汉朝的刘邦消灭了秦朝后的混乱局面,重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权,并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改革。
高中历史第一册_知识梳理_全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一、王国的更替●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是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基本上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
古希腊人称之为“美索不达米亚”,意为“两河之间的地方”。
●两河流域国家产生年代:公元前3500年至前3100年,由苏美尔人率先建立。
随后,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以及迦勒底人也建立了国家。
二、《吉尔伽美什》著名史诗,用楔形文字写成,至今保存的为数不多的古代优秀文学作品。
三、楔形文字楔形文字是古代苏美尔人创造的象形文字,又被称为“钉头文字”,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四、《汉穆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颁布,用楔形文字写成,又称《石柱法》。
1、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
2、内容: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3、意义:《汉穆拉比法典》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文献。
体现君权神授。
第2课古代埃及一、法老专制统治:⏹古埃及地理位置:非洲东北部⏹法老专制统治制度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
他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将自己的意识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并控制着所有军队,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二、金字塔与来世信仰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
最负盛名的就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子塔。
金字塔的象征意义:(A)1)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
2)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
3)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4)古埃及人卓越的创造性智慧的结晶。
5)古埃及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成就。
高中历史第一册(世界古代史)整理

第一册整理第一单元:古代东方在人类历史上,古代东方是最先跨入文明社会门槛的地区。
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在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和南亚的印度河流域等地先后出现了一批早期国家。
这些地区的古代居民得益于大河流域的水利之便,发展了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并取得了辉煌的文化成就。
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建造了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创造了楔形文字,制定了《汉穆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社会结构的特征。
佛教起源于古代印度,并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第1课古代两河流域王国的更替两河流域:指亚洲西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经的区域(美索不达米亚)东:伊朗高原;西:阿拉伯大沙漠;南:波斯湾;北:小亚细亚山地时间:3500BC~3100BC内容:苏美尔人率先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一批城市国家,成为这一地区古代文明的奠基者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时间:3100BC之前内容: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工具:用削尖了的芦秆、木棒或骨棒将文字压刻在半湿的粘土泥板上历史意义:它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穆拉比法典》背景:1792BC汉穆拉比成为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颁布条件:①国家;②文字;③社会经济发展目的:为了更有效地规范王国的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的统治价值:是汉穆拉比留给后人最重要的历史遗产①法学:集古代两河流域各国原有法律之大成,是目前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②史学: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文献内容:①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②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③严格规定了各阶层的义务;④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第2课古代埃及集权专制统治法老的职能:1.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集多种(政、军、经、法、宗)大权于一身2.强化王权神授的观念;3.自奉为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4.控制着所有军队5.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金字塔定义:是古代埃及法老为自己修筑的陵墓(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象征意义:①是古代埃及法老专制权力的象征,它向世人展示了法老至高无上的权威;②是古代埃及人来世信仰的具体体现历史意义:①作为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是古代埃及人卓越的创造性和智慧的结晶;②是古代埃及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发展的一项具体成就象形文字时间:BC3500工具:古代埃及人最初以刻刀和石头作为书写工具,发明了笔和墨水以后,纸草、木片、石头和陶片等都成了书写材料,其中纸草的使用最为普遍第3课古印度吠陀时代与种姓制度时间:BC16世纪~BC14世纪起源:印度河流域文明;民族:土著达罗毗荼人内容:约BC14世纪,“雅利安人”在印度河中上游地区征服土著部分,至BC6世纪左右,印度河与恒河流域共有20余个国家种姓制度四种阶层: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雅利安人用种姓(等级)来区分征服者和被征服者特征:①职业世袭;②内部联姻;③排斥外人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力和宗教生活均不同影响:①造成了社会阶层的隔离;②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③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佛教的创立和发展背景:①BC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会关系急剧变化;②随着刹帝利和吠舍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日益不满;③各种新教派,新学说广为流传,佛教是其中影响最大者之一传播原因:早期佛教倡导宗教领域内的“众生平等”教义创始人:相传为悉达多经典:大藏经又称三藏经或三藏传播:BC3世纪,印度佛教臻于鼎盛,开始向域外,主要是东亚和东南亚传播,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第二单元:古代美洲与黑非洲在15世纪欧洲殖民势力入侵以前,古代美洲和黑非洲的历史大致是独立发展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元前404年是公元前五世纪末期 某个世纪初期末期这种问题公元前后正好是反过来的 稣诞生的那年,为公元元年,在此之后叫公元××年,在此之前叫公元前××年,没有公元零年。
高中历史第一册复习1.两河流域是指亚洲西部的_ 幼发拉底____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经的区域,东面是伊朗高原,西面是_____阿拉伯大_沙漠,北接_小亚细亚山地,南临___波斯_____湾,基本上位于今天的_____伊拉克共和国__________境内.古希腊人称之为“_美索不达米亚__”,意为“两河流域的地方”。
2.____楔形文字____________是苏美尔人发明的、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3.《____汉穆拉比》是_____古巴比伦_王国汉穆拉比在位时期制定的法典。
是目前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__成文法典_,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制定的法律的目的是规范王国社会秩序,进一步巩固王国统治。
法典全面维护了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级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比较清楚地展示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_第一手文献。
4.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和今天的_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大致相当。
__尼罗河__自南向北流过全境,形成狭长的尼罗河下游河谷地带,北端为低平的___尼罗河三角洲__。
5 古代埃及国家实行高度集权的__专制统治。
法老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专制君王,集政治、军事、经济、司法和宗教大全于一身。
他强化_王权神授观念,自奉为神或神的后裔,将自己的意志视为法律,拥有_对全国土地支配权____,并控制所有军队,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高级官吏的任免权。
6.因为古埃及法老有__信奉来世思想,因此建造了金字塔。
金字塔象征了_古埃及法老专制权力。
最久负盛名的两座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和哈夫拉金字塔。
古埃及文化先后受到两次强势文化的冲击,他们分别是_希腊文化 ,___阿拉伯文化_7. 在前3500年,古埃及人就已发明了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因其字形和各种事物的形态相像而得名。
8.古印度“吠陀时代”的四大种姓是婆罗门_,刹帝利,吠舍,首陀罗_。
特征是职业世袭,内部联姻和排斥外人的社会集团,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
种姓制度造成了印度社会__阶层的隔离_,阻碍了_社会成员的流动。
对印度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9.公元前6世纪,相传悉达多创立了佛教,强调“_众生平等”。
经典是《____三藏经_,由_经藏,论藏,律藏组成。
公元前3世纪,印度佛教臻于鼎盛,开始向外传播,主要向东亚_和___东南亚传播,逐渐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补1:印度半岛地处亚洲南部,南临阿拉伯海,北靠喜马拉雅山,有恒河,印度河。
气候特征是季风,夏天西南季风温暖湿润,带来雨水,对农业发展有很大影响。
雅利安人印度补2:孕育文明的大河古埃及:尼罗河古巴比伦: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古印度印度河和恒河古中国:黄河和长江补3;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发展、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成就等方面总结古代东方文明的共同特征。
由发达的农业生产带动经济生产,实行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有明显宗教信仰,在文字创造,文学作品,建筑等有成就补4: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文字的重要意义何在/文字座位人类最伟大发明之一,在历史进程上有重要作用。
人类用它记录信息,将文明代代相传。
并且使人类进入文明发展。
补5:与古代两河流域不同,古代埃及很少受到外来人口的冲击,居民成分相对稳定。
对此,你能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加以具体说明吗?尼罗河河谷的东西两侧峡璧耸立,峡璧之外是人迹罕至的阿拉伯沙漠和利比亚沙漠。
河谷北端尼罗河三角洲是泥泞难行的沼泽,所以对外交往极其难得10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是___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
其中,玛雅人在农业、自然科学、建筑以及艺术等诸多方面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玛雅人长于___农耕,从野生植物中培育出玉米马铃薯、西红柿、可可,烟草_等农作物。
补1:玛雅文化时间:公元前2500年范围:墨西哥评价:美洲的希腊阿兹特克文化15世纪墨西哥印第安文明的奇葩印加文化15,16世纪以秘鲁为中心,版图辽阔的中央集权国家南美洲印第安古文明的集大成者11、古希腊是欧洲文明发祥地,它的地域范围比今天的_希腊共和国稍大一些,包括_爱琴海诸岛_、__希腊半岛、艾奥尼亚群岛和___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_带。
地中海气候,山多耕地少,海岸线长12公元前8-6世纪,古希腊的_城邦制度开始形成,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上半叶时达到全盛,此时也被称作__古典时_。
它的特征是小国寡民。
形成原因社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13公元前594年的“梭伦改革_”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时期,削弱贵族权力,扩大统治基础。
公元前508年的“_克里斯提尼改革”进一步消除血缘关系对城邦制度的影响,召开五百人大会,实施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443-429年,伯里克利开创了“伯里克利时代”,标志着全盛时代的到来。
它有利于_调动城邦公民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___推动社会经济文化进步;但它规定_妇女,外邦人,奴隶三类人不能享受民主的城邦制度,因为只有__城邦内成年男性公民才可以享有真正的民主权利。
14. __荷马写的英雄史诗《___荷马史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古希腊建筑以大理石为基本原料,以__方顶柱廊__式结构造型为基本特点,___神庙建筑_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
_帕特农神庙是一座典型的多利亚柱式建筑,也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_希罗多德的《_历史》标志着希腊历史学的诞生。
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15.罗马共和国开始于公元前___509____年,在开始的200年里,主要是_平民与____贵族的斗争史。
最后,___平民获得胜利,获得了担任各种公职的权利,罗马社会的基础逐渐扩大,__贵族寡头政治_逐渐走向衰弱。
不断扩张,成为意大利主人确立地中海霸权罗马共和国被取代原因; 统治版图扩大,区域内民族和人口增多,奴隶制度进一步发展,罗马共和国内部的各种矛盾日益复杂,原来建立在城邦基础上的共和制度难以应对,于是罗马统治着开始推行高度集权化的军事强人政治。
16.公元前__27__年,___屋大维被元老院赐予“___奥古斯都_”称号,罗马开始进入帝国时代。
到公元2世纪初,罗马的统治疆域达到了最大化:东迄两河流域,西抵不列颠,北达多瑙河,南至__北非_形成一个地跨__欧亚非_的环地中海大帝国。
___公元395__年,罗马帝国分裂,分裂成两部分:_东罗马帝国_(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和西罗马帝国(以罗马__为首都)。
到__公元476_年,西罗马被____末代皇帝被人所废黜。
这一年标志着_西罗马帝国消亡,也是_西欧古代历史终结_和_中世纪_开始的标志。
基督教为罗马帝国国教耶稣17.古罗马以军事立国,而以法律治国。
古罗马的法律体系是古代世界最为完备的法律体系。
公元前451~450年,罗马共和国制定了“十二铜表法_”,它是古代罗马第一部____成文法典,明文公示,按律量刑改变了_以往贵族随意解释法律,一定程度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生活。
体现古罗马人法治精神,基本上是古罗马人习惯法汇编,表现出维护贵族和富于平民利益的倾向18.“_公民法__”是指仅适用于_罗马公民内部、的一系列法规和文献的统称。
而“___万民法_”是指能适用于境内各民族_的共同法律。
公元212年,__卡拉卡拉皇帝统一了这两类法律,罗马公民和境内外邦人在法律上的差别逐渐消失。
古代罗马法律制度体现了罗马人_崇尚_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_的决心。
罗马法以其丰富内容_和比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罗马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则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它局限性表现在奴隶、_等不能享受到罗马法的保护。
19.伊斯兰教的产生时间是_622___年,创教地点是在__麦地那_,创始人是_穆罕默德_。
他在麦地那建立了_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
661年,穆阿维亚出任哈里发,建立__倭马亚王朝,开始了阿拉伯国家的帝国时代。
到_8世纪_____中叶,形成了一个地跨____欧亚非的大帝国:西起大西洋,东抵印度河流域,北临_锡尔河,南及尼罗河流域_。
其鼎盛时期是在__阿布..阿拔斯_统治时期。
然而,在9世纪中期后,开始衰弱,终于在_1258___年,被_蒙古__灭亡。
伴随着国家的扩大,_伊斯兰教__也逐渐成为了世界性宗教。
都城迁徙顺序:麦地那大马士革巴格达20.__1453__年,穆罕默德二世攻陷___君士坦丁堡___,灭亡_拜占庭帝国___。
1457年,奥斯曼人将君士坦丁堡改名为__伊斯坦布尔__。
到了___16世纪世纪,_奥斯曼帝国___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_军事封建帝国_。
改变了其统治下三洲交汇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如巴尔干地区,宗教,民族。
国际关系趋于复杂化,成为日后不稳定因素的渊源。
它控制着__亚欧上路,但要收取高额的苛捐杂税和战争的影响,传统的东西贸易通道濒于中断,破坏了原有的地中海区域商业秩序和环境。
迫使欧洲人另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21.西欧封建制度产生于___6世纪____下半叶,基本确立于__11世纪___前后。
8世纪上半叶,卡兰克宫相查理·马特的“_采邑改革_________”促进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其实质是_法兰克王国实行的一种土地分配制度,其特点是有条件分封__,加速了_自由农民农奴化____的进程。
后来,有条件的封建主也层层分封,由此形成了_封建等级制度_。
_国王仅是名义上全国最高土地所有者,实际权力有限。
在法兰克王国后期,采邑逐渐演变成世袭领地,封建主势力坐大,王国陷入分裂割据状态。
22. __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中农村的基本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是自给自足_的经济实体。
23.城市获取自治的两种基本手段是金钱赎买和武装斗争24.等级君主制产生的背景是12世纪以后,随着___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_,封建割据成了桎梏。
为了打破封建割据,于是,_以国王为代表的中央集权实力________和__新兴市民阶层______联手。
13世纪下半叶,出现等级代表会议,_1265年英国议会_______________和__1302年法国三级会议______________标志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
主要内容是__贵族______________和_____市民阶层___________共同参政,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
等级君主制的影响是__司法和军事权力渐渐集中到中央,等级代表会议主要掌握国家赋税批准权和分摊全,市民阶层利益和要求受到重视,相对于中世纪早期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__,推动社会经济发展25.王权与教权的斗争:(1)王权与教权的互相利用时期:496年,墨洛温王朝的________________皈依基督教,表明基督教已成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年,在教会的支持下,丕平建立________________,开创了教皇干涉世俗君主废立的先例,并且将罗马周围地区交予教皇,史称“________________”;800年,查理加冕称帝,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古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