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田径优势项目成因透析
江苏省高校高水平田径队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江苏省高校高水平田径队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为了更好的促使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做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工作,原国家教委及国家体委于1986年联合颁布了《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的规划》的通知。
通知中重点指出:“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积极开展业余体育训练”。
近年来,随着田径运动在高校的逐步发展,一些优秀的大学生田径运动员已经开始在国内外的赛事中崭露头角,他们不仅在高水平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而且带动了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
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各种问题亦随之凸显,如:运动员选材困难、运动训练与管理机制不完善、学习与训练矛盾突出、后勤保障相对落后、教练员能力有待提升等,都直接或间接阻碍了田径运动在高校的发展。
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建设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相关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因此,为促进江苏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训练的稳定发展,提高高水平田径储备人才培养和输送比率,本研究对江苏省现有的具有高水平田径队的12所普通高校进行调查分析。
通过文献综述、专家访谈、问卷调查与数据处理等研究方法,分析江苏省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队20多年来的发展经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行性发展对策与建议,希望为相关部门决策管理提供参考。
江苏省各试办高校,在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招生制度不够规范;应加强运动员思想教育、品质培养不够;运动训练教学大纲不够完善;运动员训练项目布局不够合理;竞赛制度和体系不够合理科学;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沟通存在问题;教练员训练能力有限;运动员成绩出现下降;高水平运动员运动利用年限缩短,浪费人才。
建议:健全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改进运动员培养管理体系;完善运动训练的教学大纲;合理布局运动训练项目;改进竞争制度和竞争体系。
我国田径优势项目制胜因素及其规律的考究

大胆 突破 了当时盛行 的“ 量加技术 ” 力 的观点 。 并在对 朱建 华 的整 个训练 过程 中 , 全贯彻 “ 完 以速度 为先导 , 力求 技术 与力量 相平衡 ” 的训练体 系和思 想 。在运动 训练 负荷强 度安排 上与倪 志钦 有相似 之处 , 但在技 术
从 新 中国成立 至今 六 十多年来 , 国竞技 田径 部 我 分优势 项 目所取 得 的辉 煌成 就 , 曾几度 为世人 惊叹 和
这种独 特 的剪 式技术 , 郑凤荣 打破 了女 子跳高世 界 使 纪录 。 也就 是说 , 全面发展 的大运 动量训练 法 , 当时 是 我 国女 子跳高 运动员 训练 的一 大创新 , 也是 其跳高项
的 训 练 量 , 速 提 高 了 我 国 跳 高 运 动 的 水 平 , 为 我 迅 成
国第一个 突破世界纪 录的 田径 项 目。 郑风荣 在破女 如 子跳 高世 界 纪 录 的前 一年 (9 6年 ) 从 每 周 5 6次 15 - 训 练课增加 到 9 1 次 , 常是一 天训 练两次 , 天训 - 1 经 全
练针对 当时外 国优 秀跳高选 手身 材高大 ,但速度 、 灵 活性差 , 动量小 , 运 身体 训练 不全 面的情况 , 训练 中 在 大胆 探索 走创 新之 路 ,从 依靠 运动 员 自然 弹跳 能力 “ 到注重 开发利用人 体 的极限运 动能力 ” , 于采 用前 口敢 所未有 的全 面发 展的大 运动量 , 以超 出国外选手 一倍
跳高技术 已经 得到广 泛发 展与普及 , 也充分 展示 了这 种技术 的先进性 , 同时亦 给人们 提供 了从速度 上挖掘
人 体极 限运动能力 的可能性 。 世界跳高 领域还未有 在 认 识 到这一发 展趋势 时 ,我 国著名 教练员 胡鸿 飞 , 就 根 据 自己对背越 式跳 高技术特 点 的深刻理 解 , 并依据 青 少 年力 量素 质 的发展 落后 与速 度 素质 发展 的这一 特 点 ,较 早地确 立 了以速度 为 中心 的训练 指导思想 ,
区域竞技体育竞争优势的形成——以江苏省为例

定 程 可 持
第2 9 卷
第6 期
体 育 成 人 教 育 学 刊
J o u r n a l o f S p o ts A d u l t E d u c a t i o n
2 0 1 3 年 1 2 月
De c . 2 01 3
Vo l : 29,No . 6
区域 竞技体育竞争优势 的形成
( S p o r t D e p t . , N a n j i n g I n f o r m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U n i v . , N a n j i n g 2 1 0 0 4 4 ,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Ba s e d o n Po r t e r ’ S c o mp e t i t i v e a d v a n t a g e t h e o r y,t h e p a p e r r e s e a r c h e s t h e f o r ma t i o n o f t h e c o mp e t i t i v e
的项 目布局 。通 过各个 要 素 的有 机衔接 所产 生 的连 锁效 应 , 是 竞技体 育 竞争优 势形成 的关键 。
关键 词 : 区域 竞技体 育 ; 竞争优势 ; 江 苏省
中 图 分类 号 : G 8 0 — 0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2 6 8 X( 2 0 1 3 ) 0 6 . 0 0 2 6 . 0 4
me n t s y s t e m ,p o p u l a t i o n b a s e,g e o g r a p h i c e n v i r o n me n t ,e c o n o mi c a n d s c i e n t i f i c d 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a p p r o p r i a t e s e t — t i n g . Th e k e y t o t h e f o r ma t i o n o f t h e c o mp e t i t i v e a d v a n t a g e s o f t h e c o mp e t i t i v e s p o r t i s t h e l i n k e f f e c t c a u s e d b y c o n —
我国田径传统优势项目成绩下滑原因及对策

通 过 问卷 调 查 与统 计 分析 , 现 有 8个 方 面 的重 要 原 因 ( 表 1 示 ) 发 如 所 .
32 基 础 训 练 薄 弱 ,
由表 2 见, 可 原因涉及招生 、 人事 、 、 等诸 多问题 】这些原 因造成了基层 训练队和运动员基数小 、 管理 训练 , 质量下降 .
管 中心 部 分 领 导 , 得 了本 课 题 的第 一 手 资料 . 获 ( ) 卷 调查 法 . 过 专 家 咨询 后 , 相 关 指 标 进 行 了分 析 与 整 理 , 定 了 “ 国 田径 传 统 优 势 项 目下 滑 原 因 ” 问 卷 调 查 3问 经 对 制 我 的 表 , 有关领导 、 向 高校 教 师 、 练 员 和 优 秀运 动 员 发 放 问卷 10份 , 收 14份 , 收 率 8 . 7 , 回 收 问 卷 有 效 率 为 1O . 教 2 回 0 回 6 6% 所 O% 间 隔 一 个 月 后 , 用 重 测 法 对 上 述 人 员 发 放 问卷 进 行 信 度 检 验 , 过 相 关 系 数 计 算 , 卷 的 信 度 系 数 r 0 94 通 过 显 著性 检 运 通 问 = . 1, 验 , < . 1说 明 问 卷 相 关性 较 高 , 到 统 计 检 验 的标 准 . P 00 , 达
思 想 相 比 , 国训 练 理 念 错 位 是 我 国 田 径 在 大 我
赛 中 出 现 期 望 大 于 收 获 的根 本 原 因 之 一 .
3 5 竞 赛 制 度 的 错 位 .
进 行 田 径 竞 赛 制 度 的 改 革 目的 是 为 了 促 表 2 基础训练薄弱的原 因
Tab. Re s n r b i r i ng w e 2 a o f asc t ani akne s o s
江苏省田径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90《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19年10月1现状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和思想理念在不断改变,体育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
但是学校体育教学可选项目不断增加,比如健美操、体育舞蹈、武术、篮球、足球、排球等项目,使传统的田径运动教学受到了冲击,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今的田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教学观念落后通过对江苏省部分体育运动学校田径教学训练进行调查发现,很多教练员(教师)在田径运动教学训练中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练员(教师)在教学训练中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田径运动的动作和技巧的教授上,剩下的就是让运动员(学生)不断重复练习动作。
这种教学方法容易造成教练员(教师)和运动员(学生)缺乏有效的互动,使田径课堂枯燥乏味,导致运动员(学生)失去对田径运动的兴趣。
教练员(教师)在进行田径运动教学训练时始终以竞技体育的模式开展教学(以快速提升竞技水平为目的),使部分运动员(学生)无法承受教学训练强度,影响常态的长效发展。
除此之外,在田径教学训练过程中,教练员(教师)的德育缺乏,也会导致田径教学训练效果不佳。
1.2内容陈旧缺乏创新田径一般设有短跑、中长跑、跨栏跑、跳远、跳高、铅球、标枪、铁饼等,实际上出于传统考虑,教学内容已被大大缩减。
大部分运动员在小学、中学就已经经历专业训练,到运动学校来还是相同的训练方法,尤其对中长跑项目记忆“深刻”。
受教材内容的限制,追求所谓的正确技术,很多教练仍脱离不了讲解-示范-练习的模式,一味重复单个技术动作练习。
由于侧重于技术的掌握,强调系统性的技术教学,这种较死板的田径课结构显得单调,忽略了运动员的主体地位及以发展身心为主的教育目的,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
1.3训练评价不够健全田径教学传统的考核形式就是以运动成绩为主,即项目的达标率和优秀率来作为衡量标准。
考核机制过于固化,运动员也常常很难达标。
这样,过多的定量指标,直接的测量数据就是运动员的学习成绩。
我国田径短跑项目的崛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苏炳添近五年的竞赛表现分析

112体育风尚SPORT & STYLE基金项目: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航空体育研究所资助项目(JG 2019-28);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青年基金支持项目“对400米速度耐力训练手段之间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QJ 2021-050)作者简介:成静(1993—),男,汉,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体育部助教,硕士,研究方向:田径教学理论与实践。
我国田径短跑项目的崛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苏炳添近五年的竞赛表现分析成静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体育部摘要:对苏炳添近五年竞赛成绩不断突破的原因分析,研究认为:举国体制下“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以接力带单项,单项促接力战略、科研和科技助力、重技术,强体能、以赛促练是其进步的主要原因。
给予我国短跑可持续发展的启示: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策略、加快科研型教练员队伍建设、加强科技和科研团队助力,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训练、要形成团队模式的训练模式、加强新人的培养。
关键词:田径;短跑;苏炳添;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苏炳添在亚洲乃至世界田坛是大放异彩,创造了我国短跑史上一个又一个的最佳成绩。
苏炳添的快速进步无疑让世界田坛刮目相看,使得黄种人不适合短跑运动的人种论说法成为过去式,这标志着我国短跑水平正逐步向世界顶尖水平迈进。
因此,分析和总结苏炳添的成功经验,对推动我国短跑运动的可持续化发展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一、近五年来苏炳添的主要成绩近5年来苏炳添运动成绩突飞猛进(表1)。
苏炳添成为第一个100米打破10秒大关的黄种人、第一个进入100米世锦赛决赛的亚洲选手、第一个获得钻石联赛冠军的中国人,多次打破60米亚洲纪录,两次创造9.91的亚洲纪录和9.92的亚运会纪录。
在他带领下的中国男子接力也在世界田坛崭露头角,“一忧再忧”的短跑项目终于迎来了改变,黄种人不适合短跑等爆发力运动项目的传统观也受到冲击。
二、苏炳添崛起的原因分析(一)政策部署1.国家体育总局和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正确战略部署根据我国短跑发展现状和东京奥运的迫切需要,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提出了切实可行且实际效果较好的政策指导。
中国竞技田径项目优势省份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 国竞技 田径项 目优势 省份发展的六大因子 : 经济类 因子( 经费投入因素 ; 经济发展水平 ; 奖励因素等)、 人员类 因子( 教练员 因素 ; 动员选材因素 运 等) 训练类 子( 、 训练理论因素 ; 训练条件因素 ; 训练体制 因素等 ) 管理类因子( 、 竞赛体制 因素 ; 田径项 目布 局等 ) 环境类 凶子 ( 、 市场开发因素 ; 地 区特征 因素 )科技类 因子 ( 、 科技水平 因素; 技术创新 因素等 ) 旨在从基础理论 上归纳我 国竞技 田径项 目优势 省份 的成功经验 , 。 达到促 进我国竞技
tei aa zsh cos hc f c tedvlp n fu ei tl i akadf l rjc poic i c r l nl i i C ia h anf t s r hs nl e ef t i af th eeomet pr r he c t c n e po t rv ewt f t i ay sn hn. em i a o e s y t a rw h e os o a t sr i d e n ha oaa s t c ra a lw : cnm clatr fnsi et n,eool eeom n lvl rw r co e 】 h m nrsucs( oc e n tltsl tn ,riig sf l s eoovlp e tee,e adf t e . , u a ore cahs da ee ee i t nn e a rt e a h coJ a
b s t id c h u c s u e p r n eo p r r tl i rc n e l r e t rvn ef m b s e r w t ep ro et ri u tl is rc n et o n u et esc e s l x ei c f u ei he c t k a df h po c p o ic o a i t oy i t up s o as o r he c a ka d f e s oa ts a i j r ch h h e a t t
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田径类课程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在当前大学生“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政策下,普通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社会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高校体育教育也要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更新教材、课程和教学方法。
田径运动是体育运动中的基本项目,其对身体素质的发展和全面锻炼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中田径课程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也是体育教育不断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研究内容及目的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际调研和文献研究,了解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中田径课程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其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改善田径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研究的具体目的包括:1.了解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中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
2.分析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中田径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如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和共性问题等。
3.探讨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中田径课程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如国家政策、社会需求和教育理念等。
4.提出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中田径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对策,如拓宽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提升师资队伍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中田径课程的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质量、教师队伍等方面;同时,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研究,并分析马拉松运动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模拟方案和建议。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全面了解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中田径课程的现状和问题。
2.探讨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中田径课程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3.提出江苏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中田径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田径优势项目成因透析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对比分析、归纳、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法等方法,通过对江苏省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运会田径比赛中取得的金牌、银牌和铜牌数量的统计与分析,形成优势的因素主要包括管理制度;科技因素;教练员因素和后备人才储备等。
以期为江苏省田径事业的继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田径优势项目
中图分类号:q321+.6 文献标识码:q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9- 0152 -01
在一定程度上说,一个地区要想成为奥运强国或体育强省,必须拥有自主的优势项目,且优势项目的涵盖大小及其竞争力直接影响整个地区的综合竞技能力。
因此,各省都会根据自己的地区特点、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等发展相应的田径项目。
从进两届全运会上看我省田径发展迅速,已成为主要的夺金和得分项目。
特别是短跑、跳跃、中长跑项目的竞技水平在全国都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江苏省田径项目在第十获得7金、7银、7铜和十一两届全运会上7金、8银、3铜无论是金牌的数量还是奖牌数较历届全运会出现了快速发展。
有些项目形成了一定的优势项目,如100米、200米、20公里竞走、跳远、1500米和马拉松。
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如何继续发展这些项目以及影响这些发展的因素,是值得我们探究和提出合理的建议。
1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江苏省田径项目在第十届和十一届全运会上进入前三的项目
1.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2问卷调查法 3数据统计法对回收上来的问卷应用spss和excel进行统计处理。
2对江苏省田径整体综合实力进行动态分析
根据巴雷托截取法把累计贡献率达70%--80%区间的项目作为截取一个国家或地区优势因素(或称为a类),把累计百分数在
10%--20%区间的因素称为b类,把累计百分数在10%区间左右的因素称为c类的分类标准,本研究统计出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运会中江苏省田径各运动项目所获奖牌情况,分别赋予金牌4分、银牌2分、铜牌1分,赋值计算出它们各自的奖牌贡献率,然后将各项目按得分的百分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把累计奖牌贡献率大于70%的运动项目作为截取我国优势项目的范围。
运用巴雷托截取法进行截集的统计结果如图5和表4
巴雷托截取发分析第十、十一届全运会江苏省田径项各目贡献率示意图
有根据巴雷托分析法界定出的优势项目情况制定了《影响江苏省田径优势项目发展的因素专家调查问卷》,通过我省田径管理中心的有关领导、我省各地区优势项目训练队及省队的教练员和有关田径方面的专家将进行了调查,最终确定了我省的田径优势项目分别为:100米、200米、20公里竞走、跳远、1500米、4x100米和马拉松。
3对江苏省田径优势项目的成因分析
3.1运动训练创新
现在竞技体育运动成绩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人们认为人类极限成绩也常常被打破,上演着一个个田径奇迹。
90年代“马家军”创造的辉煌成绩,就是重新确立了中长是”高速度长时间项目”的观点,突破原有的认识创新新的理论和训练方法。
江苏省女子400米接力项目成为其优势项目,也是在训练方法上的创新达到的。
从训练指导思想上看,首先应走出思想误区,不能固守原地、停滞不前。
其次,紧紧抓住本专项所具有的一般专项身体素质,同时围绕几块主要用力肌肉和该项目肌肉功能的主要途径,进行科学合理的强化训练。
最后,大胆改进400m栏的栏间节奏。
[1]有经验式训练专项科学训练,有主观评价转向科学分析,由一般特征研究转向多元化综合化研究,由考虑单纯训练因素转向全方位科技介入,由田径运动的科学化程度会越来越明显,科技含量会越来越高,这将是其发展的重要基础。
3.2科技类因素分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人类社会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靠高科技对成绩的提升,还有很大可挖掘的潜力。
随着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使科学技术应用到体育运动实践成为可能,并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科”是指围绕训练与竞赛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工作,既包括自然科学范畴的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诊断,机能诊断,营养补充等,也包括社会科学中的信息研究及数据库的
建立。
“医”是指运动伤病的预防、治疗与恢复的医务工作[2]。
科研人员做好训健康、训练学观察、营养补充及日常放松等一般科研服务的基础上,利用团队调配生物力学、运动医学、体能康复、运动营养学的相关学科科研人员予以执行。
这种科研保障系统促使教练员改进了针对老运动员周春秀的原有的训练方法;周春秀的训练后的牵拉方法;竞走队的体能训方法;有效完成患有肾结石、免疫低下、股骨头软骨坏死、月经紊乱的周春秀的健康维护;有效纠正了周春秀及竞走部分队员的不良技术。
3.3人员因素分析
教练员拥有较强的训练能力,可以合理安排运动训练,从而杜绝因安排不当引起的训练不足或训练过度。
“欲成为一名优秀的教练员必须亲自参加训练实践,并且具备丰富的训练实践经验,没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练员,很难正确指导运动员进行训”。
如谭红海在男子短跑跳远项目上取得了良好成绩,多次打破400米、跳远(室内)和200米的全国纪录。
对体育局训练中心教练员职称的调查结果,国家级和高级教练员占了大多数,其中国家级和高级教练员占了58.4%,他们的年龄一般是在41一50岁之间,他们的执教年限相当的长,都是有着几十年丰富训练经验的老教练员,而且他们长期从事一项运动项目的训练,工作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3.4运动员工作人拼搏奉献
在十运会是,我省田径运动员顽强拼搏,奋勇前进,一举夺得7枚金牌,成为江苏省代表团继击剑项目之后的又一个夺金大项。
“女
飞人”秦旺萍经过“八年抗战”,尽管赛前还在发烧,凭着惊人的毅力连获三金,成为奥体中心一颗耀眼的明显。
张庆乐凭着一天一个马拉松的刻苦训练,终于在十运会上犹如一匹黑马,第一个冲向终点。
省体科所姜文凯研究员承担着田径项目的科研攻关工作,多年的劳累使他腰椎滑脱和椎间盘突出,预赛前他病情加重几乎无法行走,无奈之下住进医院。
但他心里牵挂的还是他服务的队伍,病情刚一缓解,他就拖着行动不便的身体奔赴赛场。
负责康复工作的科研人员中袁鹏,十运期间担负着多名重点运动员的康复工作。
母亲意外受伤造成骨折和脑溢血,通情达理的父母怕影响他工作没有将这个消息告诉他,直到几个月后才偶然得知,但他母亲已经因为康复不及时造成运动能力的损失。
4结论与建议
4.1江苏省田径优势项目:100米、200米、20公里竞走、跳远、1500米和马拉松。
4.2做好优秀运动员保障工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优秀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的主题,是体育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特殊人。
4.3科学训练还开展个性化指导,开展了测试——制定计划——具体指导等一系列循环式的体能训练工作制定训练计划,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和手段,科学的、系统的进行培养。
5参考文献:
[1]张恒运,胡跃进.江苏省400m组备战九运会训练的前瞻及思
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5(1)
[2]森兴.竞技体育“训科医”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