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枕道岔尖轨不密贴病害整治
提速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

道岔病害浅谈蚌埠工务段固镇线路车间赵勇忠二O一三四十二日提速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原因分析及整治措施蚌埠工务段赵勇忠本人是蚌埠工务段线路工赵勇忠,现担任曹老集工区班长,1988年入路。
自2009年考取线路工技师以来,能认真刻苦学习钻研业务知识,不断努力提高政治觉悟和业务技能水平,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起来,更好地为铁路运输安全生产服务。
结合自己平时的工作,对提速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的原因分析及整治办法,谈谈一点体会和想法。
随着铁路跨越式的发展,重载..高速列车的运行对工务设备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铁路大发展的需要,确保行车安全。
我们工务部门要不断改进作业手段和作业方法。
道岔是铁路工务设备中最关键的部位,也是十分薄弱环节。
为了达到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需要,确保客货运列车行车安全要求,我们必须采取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做到精养细修,科学养护。
列车在经过道岔改变运行方向时,同时会对道岔产生较大的作用力。
在长期列车动荷载冲击力作用下,道岔会出现小高低多,方向不正,尖轨.基本轨爬行.尖轨跳动.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
其中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会对行车安全严重影响。
不密贴状态下的尖轨垂向与横向振动要比在尖轨与基本轨处与密贴状态下的振动剧烈得多。
同时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缝隙过大时,会造成列车进入道岔时形成挤岔,严重危及行车安全,因此要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工作方法,摸请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产生的规律,及时制定整治措施,处理设备病害,才能使之处于均衡良好状态。
一、原因分析1. 横向甩摆。
⑴具体表现:列车通过道岔时人体感觉列车横向大幅度向左或向右甩出(类似列车通过曲线时因严重欠超高,列车向曲上股外侧甩出),又摆回到列车运行中心线方向。
人体感觉晃动幅值大,频率小。
⑵成因分析:理论原因:岔区单元轨道几何尺寸长波不平顺和尖轨、基本轨结构存在突出病害。
现场实际:如岔区单元存在大轨向、大高低;基本轨、尖轨交替侧磨;直尖轨旁弯;曲基本轨弯折点位置不准,弯折矢距过大或过小;尖轨、基本轨顶铁顶死或离缝过大;尖轨、基本轨机加工后钢轨顶面不平顺;尖轨、基本轨跟端变截面扭转误差大;现场焊接接头不平顺导致焊缝前后钢轨轨顶坡不一致;直尖轨与曲基本轨不匹配,尖轨降低值过大致使车轮运行轨迹突变等。
道岔病害的预防与整治

道岔病害的预防与整治一、道岔主要病害分析1、由于两个方向的行车密度不同,造成同一根岔枕上的机械磨损不一致。
如主要行车方向为直股,则曲股钢轨吊板较多,尤其导曲线上股最为严重。
2、长岔枕中部低洼地区,导致Auron曲线扳平低,内直股钢轨水平高、辙叉心沈入等。
3、错开铺设的钢轨接头,造成水平不良。
4、钢轨垂直磨耗不均,造成水平不良。
5、在日常保洁作业中不当,例如起道和捣固摔伤(不是根据每组道岔行车密度的相同),导致水平不当。
6、道岔方向不良;先保证直向轨向良好,侧向控制支距和导曲线正矢。
7、由于线路跳跃,并使道岔前后贯通不当导致反方向不顺遂。
8、基本轨Torigni导致“三道缠”。
(基本轨与滑床台;基本轨头下颚及轨底上部与轨撑碰触部分存有缝隙;轨撑尾部与滑床板压肩存有缝隙)。
9、尖轨拱腰、尖轨不密贴、尖轨跳动、尖轨板动不灵活等。
10、辙叉心沉落,辙叉跟端错牙,车轮冲击叉心等。
11、辙叉部分存有轨线中断的“有毒空间”。
车轮从翼轨过渡到心轨或从心轨过渡到翼轨,都给叉心和翼轨以非常大的冲击力,从而激化了叉心和翼轨的耐久性和压溃,随着这些耐久性和压溃的产生,减小了车轮通过时的冲击力,因而更加轻了翼轨和叉心的耐久性和压溃,导致恶性循环。
二、道岔主要病害的整治1、道岔方向不良的整治导致道岔方向不当病害的原因主要由于保洁修理不全盘。
在经常修理中,只顾道岔本身,随其弯角就弯角,不考量前后线路unclear情况,有的铺设道岔时,边线不恰当,其方向依靠道钉掌控,列车通过后,轨距、方向维持不了,加之各部联结零件不好,尺寸相符、道钉失灵,轨撑、滚床板、跟端相连接零件僵硬,护轨长度比较,轮缘槽宽度比较,轨距相左等,列车通过时,减少列车的冲击和摇晃,并使道岔方向发生变化。
根据《铁路线路修理规则》规定,道岔维修应包括两线间距小于5.2m的连接曲线轨向,维修中要拨正道岔前后方向,弯好曲基本轨,加强道岔及前后各75m线路锁定,防止爬行,使道岔方向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木枕道岔常见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法

7.2 整治措施 1)检 查 曲 尖 轨 基 本 轨 弯 折 点 尺 寸 。 2)通 过 整 治 尖 轨 硬 弯 和 尖 转 拱 背 调 整 好 转 辙 部
3)全 面 拧 紧 和 整 治 浮 离 道 钉 ,同 时 更 换 锈 蚀 磨 耗的道钉。
4)锁 定 道 岔 前 后 混 凝 土 水 泥 枕 地 段 的 线 路 ,通 过现场检查道岔前后线路扣件因多年未组织安排松 开扣件涂油,有 70%的扣件是假扭力,要安排对道岔 前后 200m 扣件进行全面松开扣件涂油,同时更换和 补充扣压力衰减的弹条。
1 岔心拱背病害
岔 心 拱 背 加 上 叉 趾 、叉 跟 综 合 性 接 头 病 害 引 起 的 高 低 严 重 超 限 和 岔 心 严 重 掉 块 、螺 纹 道 钉 孔 失 效 病害
钢 轨(轨 头 垂 磨 多 的)垫 轨 头 颚 相 错 垫 的 方 式 整 治 接 头 高 低 错 牙 ,这 样 整 治 后 ,可 以 消 除 轨 头 下 颚 与 夹板和轨底颚与夹板及轨底与铁垫板之间的缝隙 等综合问题。
4)综合整治后应加强日常重点养护,每 10 天完 成 一 遍 对 岔 心 及 前 后 叉 趾 叉 跟 接 头 的 捣 固 ;另 外 结 合 现 场 实 际 情 况 将 严 重 变 形 或 磨 耗 的 接 头 夹 板 、桥 式大铁垫板予以更换。
1.1 产 生原因 钢轨接头错牙,根据现场检查发现, 岔心拱背和叉趾叉跟综合性的接头病害形成的主要 原因是更换岔心作业时,新旧钢轨由于垂直磨耗带来 的高低错牙没有处理好或处理不彻底引起的,加上日 常养护中综合病害整治难度大,未引起现场作业人员 重 视 ,日 久 造 成 轨 头 低 塌 、夹 板 变 形 、明 吊 板 严 重 、接 头螺栓松动、螺纹道钉失效等综合性病害。
木枕复式交分道岔主要病害及整治措施

V( 1 J . 4 2
第 9期
No . 9
铁 道 技 术 监 督
R A I I WA Y Q U A I r r Y C O N T I I O I
质 量管理
( J 【Al l l T、 M^NA ( l Ml I
木 枕 复式 交分 道 岔主 要病 害及 整治 措 施
辙 叉 垂磨 、掉块 的主要 原 因 : ①翼 轨垂 磨 造成
收稿 日期 :2 0 1 4 — 0 5 — 0 5 作者简介 :张文仁 ,高级工程师
捣实岔心 , 轨面可在护轨一侧高出 2 m m ~ 3 m m,捣 实后拧 紧螺纹 道钉 。④若 岔 枕低 凹较 大 ,不 能单 次 将岔枕撬高过多,以防断裂。可 2 天内分几次撬起 捣实直 至整平 ,或更 换新 的木岔枕 。
枕 发生 低 凹时 ,可在 岔心 部分 将道 钉起 高 一半 。主
2 主 要 病 害及 整 治措 施
2 . 1 辙叉 垂磨 、掉 块
2 . 1 . 1 原 因分析
起 道机 放 岔心 处 ,副起道 机 放护 轨 内侧 ,砸 撬 时 只 能砸 岔 心 ,副 起 道机 不 能 起 高 ,用 撬棍 撬 起 岔 枕 ,
l 复 式 交分 道 岔 组成
复式交分道岔主要 由以下部分组成 : ①2 组锐 角辙又及护轨 ; ②2 组可动心轨钝角辙叉 ; ③4 根 直 尖轨 和 4根 曲尖 轨 ; ④ 6根 曲导 轨 ; ⑤ 8根联 接 钢轨及联接零件 ; ⑥木岔枕 、电动转辙机械及电路 设备 。
复式交分道 岔基本 构造如 图 1 所示 。
关键词 : 交分道岔 ; 病害 ; 成因分析 ; 道岔养护
中图 分 类 号 :U 2 1 6 . 4 2 5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 编 号 :1 0 0 6 — 9 1 7 8( 2 0 1 4)0 9 — 0 0 2 5 — 0 3
常见的道岔病害的整治

常见的道岔病害的整治一、尖轨、心轨与基本轨、翼轨竖切不靠原因及整治方法a.尖轨、心轨前靠后不靠。
原因有:1、尖轨心轨顶铁过长或顶得过死。
2、基本轨、尖轨、长心轨有硬弯。
3、曲基本轨第一弯折点位置靠尖轨尖端太近(理论上弯折点在尖轨尖,但一般以距尖轨尖端70-90mm为宜);曲基本轨第一弯折点弯折量过大(理论上4m长弦线拉矢度为5.2mm,但现场一般是用4m长弦线拉矢度为4.5mm为宜)。
4、尖轨、心轨尖端有方向或轨距偏小,即1435mm框架尺寸过小或实际咽喉尺寸112.8mm过小,造成尖轨、心轨第一动程不够。
b.尖轨、心轨后靠前不靠,原因有:1、基本轨、尖轨有硬弯。
2、转辙部位第二、三动作杆的框架尺寸1462.4mm、1504.3mm过小。
c.尖轨与基本轨动作杆处靠中间不靠,原因有:1、直尖轨有向内侧的硬弯。
2、两基本轨中间框架尺寸过大。
(原因有:曲股轨距大;曲基本轨长5160.8 mm平直段外凸)3、第一动作杆与第二动作杆之间有小方向。
4、基本轨在动作杆处框架尺寸(1437.5mm、1462.4mm、1504.3mm)过小。
d.心轨与翼轨两头都不靠,原因有:]1、电务密贴调整不良,原则上,只要心轨用撬棍撬密贴后不反弹,电务就能调密贴。
整治方法:1、改正道岔的方向,减少方向对密贴的影响。
建议改道时,将顶铁部分拆除(与尖轨、心轨离缝2-3mm),减少顶铁对密贴的影响。
2、尖轨尖端可动心轨以及一动、二动、三动不密贴改框架尺寸、轨距后由电务部门调整密贴。
3、整修过长或过短的顶铁,规范顶铁垫插片作业。
尖轨、心轨部分的顶铁离缝,有时是一种表面现象,不能看到离缝就用插片去垫。
正常情况下所有顶铁的插片不应该超过2-3mm,如果发现顶铁插片已经用了很多但还是离缝的话应该全面检查前后各部分框架是否有偏差,辙叉部分是否有方向,要从结构上来整治顶铁离缝。
原则上应由电务先调整密贴,再根据实际情况垫顶铁插片。
4、校正基本轨弯折点的位置与弯折量,使之符合设计要求。
铁路工务专业整治尖轨竖切部分不密贴作业标准流程

铁路工务专业整治尖轨竖切部分不密贴作业标准流程一、作业前机具及人员分配工长1人,防护员2人,驻站联络1人。
二、安全注意事项(一)对各项整治办法,比照《安规》采取相应的办法。
(二)在作业中,要防止尖轨滚动挤伤手脚。
(三)在轨道电路区段,金属工具、机具不得搭接电路正负两极,以免影响信号三、作业(操作)方法、步骤(一)准备工作1.联系并要求电务人员或信号组人员到现场配合施工。
2.检查重要机具和量具,保证其性能良好,度量准确。
3.逐项检查并分析影响不密贴的原因,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整治。
4.有来车时按规定距离下道。
(二)基本作业1.跟换尖轨顶铁或横穿螺栓。
2.打磨尖轨竖切部分非工作边或基本归工作边的飞边。
3.拨正直股基本轨方向或弯折曲股基本轨:①目测直股基本轨在尖轨竖切部分处的方向。
若方向不良,可用拨道器拨正。
②目测直股基本轨在尖轨尖端处的方向。
若方向不良,而且拨后回弹无效,则应弯折曲股基本轨。
一般情况,当直股基本轨方向内凹,则曲股基本轨弯折点的弯折量不够;当基本轨方向向外凸,则曲股基本轨弯折点的弯折量过大。
③折曲股基本股的具体操作步骤。
首先用玄线测量曲股基本轨弯折量,求出弯折量的误差值。
用钢尺确定曲股基本轨弯折点位置起出5个扣件。
安装弯轨器弯折曲股基本轨至标准弯折量。
然后用撬棍将尖轨竖切部分拨靠基本轨至密贴,根据规矩标准上好扣件。
再用拨道器拨正方向。
④折尖轨:采用目测或拉玄线量正矢的方法,判断尖轨是否存在水平横向侧弯。
若有侧弯,可用弯轨器对其进行矫直。
在进行弯尖轨作业前,应先要求电务人员将尖轨摇开,以免在矫直时损坏转辙机械。
⑤更换连接杆或调整间隔调整片。
检查尖轨的动程、开程以及连接杆的长度是否符合标准。
若不符合标准,则可更换连接杆,采用调整间隔调整片厚度的方法加以整治。
⑥更换磨损滑床板。
若滑床板上的滑床台磨耗超过3mm或滑床台缺油,会影响尖轨扳动的灵活性,造成尖轨竖切部分处不密贴,此时可更滑床板,并对其全面涂刷润滑油。
普通单开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

普通单开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摘要:当今铁路事业飞速发展,保障铁路安全运行成为关键,而铁路运行的关键设备道岔安全成为重点。
鉴于普通单开道岔的结构特点和技术特点,如何做好科学养护并依据其设备状态及病害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整治设备病害,成为重中之重。
关键词道岔病害病害整治现根据在单开道岔养护维修过程中积累的经验,针对出现的一些设备病害进行分析、总结,将这些病害及整治措施归纳如下;一丶转辙部分病害的整治:1、尖轨尖端与基本轨在静止状态不密贴病害的整治:(1)、改正尖轨或基本轨,拔正方向,改好轨距。
(2)、对刨切不足的尖轨再进行刨切。
(3)、调整转辙机或扳道器与尖轨拉杆位置使其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4)、拔正基本轨方向,矫正弯折点位置和矢度。
(5)、打磨基本轨和尖轨非工作边的肥边。
2、尖轨跳动病害的整治:(1)、针对零配件产生的病害,在保证道岔几何尺寸和框架尺寸的同时,使道岔加强应力。
加强尖轨各部零件的标准,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实现科学养路,面对每一组有病害的道岔所有的零件必须按规定进行焊补,配置齐全。
(2)、在检查的重点上尖轨跟端应保持正常的轨缝,和轨面的平顺性。
尤其对马鞍型接头,在维修时应及时打磨和焊补。
(3)、有重点的加强措施,为防止尖轨跳动所采取的防跳动补强的措施。
(4)、严格按照修规标准进行道岔的养护维修工作,加强作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规范标准。
(5)、大力推行尖轨的预防性打磨和修理性打磨技术,道岔打磨可以消除道岔尖轨复合型病害,可以大幅改善轮轨关系,3、道岔尖轨剥落掉块的整治措施:(1)、尖轨非作用边出现肥边时及时打磨,基本轨出现肥边时也应打磨,确保尖轨与基本轨之间的密贴。
(2)、整治尖轨拱腰和不密贴,更换磨耗滑床板。
(3)、基本轨垂直磨耗超限时应同时更换基本轨,在更换新尖轨时,应注意使尖轨与基本轨顶面相对高差满足设计要求。
二、连接部分常见病害整治:1、空吊板病害的整治:空吊板的产生,捣固不良是一个主要原因,但下面这些工作不注意也会出现空吊板:(1)、起道时划撬过短,未对剩余枕木进行捣固。
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精选)

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精选)第一篇:道岔常见病害的整治(精选)道岔及无缝道岔常见病害原因分析与整治措施道岔是组成铁路轨道的一种重要设备,它较一般线路设备构造复杂,弱点较多,因而容易产生病害。
产生病害的原因错综复杂,有些是互为因果的。
为了保持道岔的轨距、间隔、方向、水平、高低及各部尺寸的良好状态,必须掌握其规律,分析造成病害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预防和整治措施,提高养护维修的质量,从而保证列车通过时的平稳、安全及旅客的舒造性。
3.1产生道岔病害的主要原因产生道岔病害的因素很多,综合起来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道岔结构上的缺陷,铺设位置和各部尺寸不符合规定;道岔在列车车辆的动力冲击作用下发生的尺寸和结构变形;养护维修不当与自然灾害等等。
道岔本身结构上的缺陷,又可以分为不可避免或暂时难以避免的弱点和可以通过改造消除的缺陷两种。
随着各种新研发道岔的问世,很多结构上的缺陷已经逐步得到克服和解决。
3.1.1道岔结构缺陷道岔本身结构特点所带来的主要缺陷,一般有以下各点。
1、“75”型及“75”型以前的各型道岔普遍使用直线型尖轨。
这种尖轨转辙角较大,车轮从基本轨过渡到尖轨时,列车急骤地改变运行方向,车辆冲击尖轨,从而对轨道产生较大的纵向和横向冲击力。
2、尖轨经刨切后断面削弱,且只有连接杆和跟端结构(活接头)将其连接组成框架,在其全长范围内没有扣件将其固定在岔枕上,加上尖轨高于基本轨,当车轮通过时,尖轨容易发生跳动、横移和爬行,增大了尖轨尖端被轧伤的可能性。
3、导曲线半径小,且无超高,因此轨距、水平、方向难以保持。
4、从尖轨尖端起到导曲线终点止,轨距、方向和高度变化迅速,轨距、水平递减率较大,列车通过时对道岔的横向和纵向冲击力大于普通线路。
5、固定辙叉存在轨线中断的“有害空间”,车轮在辙叉翼轨与心轨间过渡时,由于高低和横向不平顺,对辙叉的翼轨和心轨的冲击明显大于普通钢轨接头,使翼轨与心轨容易被轧颓或轧伤。
6、连接曲线与导曲线合成一对反向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枕道岔尖轨不密贴病害整治
一、调研目的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对皖赣单线绩溪线路车间各站场的实习和调研,特别是对情况复杂、各类道岔繁杂的XXX站场的木枕道岔尖轨不密贴情况进行了观察、调研后,我对木枕道岔尖轨不密贴的病害一个新的认识。
二、调研方法
从今年2月我开始对我车间管内XXXX站场进行病害调查实践。
在这里我跟随作业工区进行线路木枕道岔的病害调查、病害分析以及病害的处理等。
在这里我们把资料与现场相结合,根据资料与现场的比对,再进行相关的修理规范方法对木枕道岔尖轨不密帖进行了处理,从而消除了道岔尖轨不密贴所存在的安全隐患。
三、调研内容及过程
我从今年2月份对XX站场道岔进行病害调查实践,我了解到很多关于处理道岔主要病害的木枕道岔尖轨不密贴的专业知识,其中包括对道岔主要病害的木枕道岔尖轨不密贴的介绍与特点以及常见的处理方法。
道岔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且零配件多,是轨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轨道结构中的薄弱环节。
XX正线通过道岔目前有p60-12木枕道岔22组;p50-12木枕道岔12组。
道岔病害发生频繁,原因复杂,有道岔本身结构特点的因素,也有列车动力作用、侵蚀、磨损、保养不当等外界因素,特别是转辙部位,更是病害集中地。
因此对道岔转辙部位病害的整治尤为重要。
1、木枕道岔尖轨病害简介
尖轨是道岔转辙部分的主要设备,列车在经道岔改变运行方向时对尖轨部分产生较大的作用力。
由于皖赣线全为碎石道床道岔稳定性较差,在长期的列车碾压和冲击力作用下,尖轨容易出现跳动、与基本轨不密贴、爬行、非正常磨耗以及方向不正等病害。
特别是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会对行车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
碎石道床结构本身的稳定性相对较差,车辆经过道岔部位时产生的振动较整体道床更为强烈,从而影响道岔整体框架强度,减短了尖轨使用寿命。
不密贴程度较大时有可能造成列车进入道岔时轮对卡在缝隙中形成挤岔,严重危及行车安全。
2、尖轨不密贴的原因分析
正线通过的木枕道岔,在长期的保养维护作业中,发现若干道岔出现尖轨不密贴情况,其中XX站28#岔、XX站2#岔、XX站2#岔、XX站1#岔、XX站5#及6#岔的情况较为明显。
通过对这几组道岔的分析研究,现确定产生道岔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道岔实际框架不符合设计标准
由于碎石道床稳定性较差,轨距较难控制。
此外,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木枕容易出现裂纹,造成承载力下下降。
因而造成木枕道岔框架强度减弱,钢轨横移等,从而产生尖轨不密贴。
2.2基本轨或尖轨硬弯
尖轨或基本轨本身有硬弯,造成尖轨竖切部分与基本轨的不密贴。
2.3尖轨顶铁尺寸误差
基本轨与尖轨间的顶铁过长或过短,尖轨补强螺栓凸出也容易造成车轮挤弯尖轨,尖轨竖切部分与基本轨不密贴。
2.4尖轨动程不足
尖轨拉杆尺寸选配或调整不良、转辙机的位置与尖轨动作拉杆的位置不在同一水平直线上,造成两尖轨间的间距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规定间距,尖轨扳动不到位,与基本轨离缝,产生不密贴。
或者连接杆上的“T”型螺栓磨耗,造成连接杆松动,螺孔空隙增大,使道岔操动时,不能将尖轨完全推送到位。
2.5尖轨窜动爬行
尖轨窜动爬行导致尖轨与基本轨刨切部分错位,特别是尖轨50mm断面内刨切长度不够,容易造成离缝,产生不密贴。
2.6钢轨内侧肥边、脱焊
XX线大修后已达10年之久,钢轨磨耗、几何框架尺寸不良、平顺度不良等较为突出,使基本轨工作边及尖轨非工作边产生肥边,从而造成假密贴;同时滑床板挠曲、磨耗或滑床板脱焊,挡肩、轨撑、滑床与基本轨之间有离缝(俗称三道缝),使尖轨不能在滑床台上契合,造成尖轨位置不正、歪斜或空吊,从而造成与基本轨离缝或不密贴(俗称假密贴)。
2.7尖轨部分轨面不平顺、拱腰、翘头
在道岔养护过程中,由于长期道岔失养或养护不当,造成轨面长期不平顺,使尖轨变形,产生尖轨拱腰、翘头等尖轨型变。
这种型变会使滑床台磨耗不均,造成滑床台与尖轨底面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从而加大道岔尖轨操动时阻力,使尖轨操动不能完全到位,造成不密贴。
3、整治方案及措施
整治道岔转辙部位病害时,要利用天窗修作业时间进行作业,并有电务人员在场,然后对照自身道岔病害进行整治。
3.1确认道岔框架、整治钢轨硬弯
确认道岔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要求(包括轨距、轨向、轨面、尖轨动程等),保证钢轨及尖轨的平顺性,对基本轨或尖轨硬弯或弯曲矢度不足进行整修或更换。
更换硬弯钢轨时,应保证备轨不受轴向应力作用并且不产生竖向或横向弯曲,备轨放置在预先铺置的垫块上或旧枕木上,不可直接放置于碎石道床上。
在使用弯轨器对硬弯处进行修整过程中需要密切注意钢轨状态。
钢轨是弹性材料,弯折后瞬间有产生小量回弹。
因此,需要将弯轨作业分解为几次,逐步到位,同时注意防止弯折过度。
对曲线基本轨及曲线尖轨进行修整时还必须注意钢轨原始弯折点的位置,部分钢轨可能存在原始弯折点不符合设计标准的情况。
对于因列车重载通过转辙部位时,造成框架发生扩张而导致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时,可在框架部位增设分开式扣件和绝缘轨距拉杆来增强框架部位的整体稳定性。
3.2调整尖轨距离
2012年3月,监控工区在巡检过程中发现绩溪站28#岔第二连接杆处,曲尖轨与基本轨存在缝隙。
检查道岔几何尺寸及尖轨尖动程,均符合要求,基本轨平顺、尖轨无旁弯、无空吊。
进一步检查后发现第二连接杆处曲股轨距偏小。
对第二连接杆增加接着铁垫片来进行调整。
加入垫片后,该位置曲股轨距正常,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其他部位未发生明显变化,消除了尖轨不密贴现象。
调整连接杆的位置时,可通过增加或减少接头铁调整垫片数量,使尖轨间距满足要求。
接头铁调整片不可放置过多,否则会引起螺栓丝口过浅导致承载力不足,或接头铁过硬顶弯尖轨。
3.3整治基本轨与尖轨顶铁
校正顶铁过短,可采用加设顶铁调整片的方式实现校正目的。
但不可盲目增加垫片,否则会造成顶铁过硬而顶弯尖轨。
若尖轨与顶铁离缝过大,则需检查钢轨的弯曲矢度是否到位。
为保证尖轨良好的工作状态,顶铁与尖轨一般保持出1mm的缝隙较为适宜。
校正顶铁过长,可将顶铁从基本轨上拆下,使用打磨设备对顶铁头部进行打磨。
打磨过程应随时检查顶铁尺寸,以防止打磨过量。
3.4调整尖轨动程不足
调整尖轨动程不足,应首先判断拉杆尺寸是否标准,更换不标准的拉杆,保证转辙机的位置与尖轨动作拉杆的位置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如果尖轨与导曲股不密贴,应先将尖轨的拉杆以及尖轨跟的夹板全部拆下,使尖轨处于自由状态,再用撬棍移动尖轨,使其恢复到设计位置,尖轨到位后,尚需对其密贴性进行复查,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3.5打磨钢轨内侧肥边
临溪2#岔基本轨工作边及尖非工作边产生肥边的情况较为突出。
2012年4月,道岔整治组使用打磨机,将整个钢轨刨切部及尖轨顶宽0-50mm范围内的肥边打磨平整,同时喷涂RGL轨侧干膜剂以减缓钢轨磨耗,解决了不密贴的现象,且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动态晃车情况。
3.6加强养护,保持道岔性能均衡
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工电联整,加强对尖轨地段及其前后轨面、轨向、轨距养护。
对于磨损及失效零配件要及时修理、打磨或更换。
对于框架控制困难地段可以加装分开式扣件、轨距拉杆,并加强对道岔各部零部件紧固,以提升道岔的均衡状态,保证列车过岔平稳,减少对道岔冲击力,延长道岔使用寿命。
四、调研结论与建议
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除上述原因外,尚有其他原因。
在整治过程中,须对现场情况进行仔细检查、认真分析,找准病害发生的原因,辅以适当的方法予以解决。
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车间管内木枕道岔尖轨不密贴已得到较大的控制,巩固提升了线路设备的整体质量,使安全工作有了坚实的基础。
具体情况见下表:
以上是我个人在工作当中对木枕道岔尖轨不密贴方面的一点浅见,请老师多多指正!
五、参考文献
[1] 郝瀛,铁道工程.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2] 铁路线路工,上海铁路局.2010
[3] 铁路工务安全规则.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4] 铁路工务修理规则. 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