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如何合理用药
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

吸
分
收
布
代
排
谢
泄
白蛋白合成降低,游离型药物浓度增高, 药物效应增强。 老年人服用普萘洛尔造成的肝性脑病: 血液中游离普萘洛尔增多,造成心输出量 减少,供应脑组织的血流量减少,引起大 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昏迷等症状 要注意减量,或延长间隔时间 老年人
老年人药动学特性改变
. 肝功能减低
吸
分
收布代排来自谢泄经肝脏活化的药物影响大。
老年人药动学特性改变
. 药酶——活性降低
吸
分
收
布
代
排
谢
泄
肝药酶活性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经肝药酶灭活的药物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 升高。如苯巴比妥、对乙酰氨基酚、保泰松、 吲哚美辛、氨茶碱、三环类抗忧郁药等,血 药浓度约增高倍,作用时间延长。 药物半衰期延长,药物消除速率降低,多次 或反复给药时,血浆稳态药物浓度升高 故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为青年人的。
(一) 身体形态的改变
皮肤弹性减退,皮下脂肪量减少,细胞内水分减少, 可导致皮肤松弛并出现皱纹
清除自由基及其过氧化物能力明显降低,脂褐质堆 积在基底层细胞中,形成特异性的“老年斑”
(一) 身体形态的改变
脂肪等结缔组织比例增加,组织及细胞内水分减少, 细胞数量减少,出现肌肉、脏器萎缩等。
老年人药动学特性改变
老年人局部血液循环差,肌肉萎缩、
血流减少,肌肉或者皮下注射给药
时,可使药物吸收速率下降,因此
吸
分
急症患者宜采用静脉给药。
收
布
代
排
谢
泄
老年人药动学特性改变
吸
分
收
布
代排 谢泄
分布
机体组成成分 血浆蛋白结合率 组织器官的血液流量 体液的 组织器官与药物的亲和力
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指南

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指南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逐渐增高。
因此,老年患者的用药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您提供老年患者心血管疾病合理用药的指南,以帮助您对老年患者进行更好的药物治疗。
1. 根据病情合理用药首先,针对老年患者的病情特点,在用药时要采取个体化、综合考虑的原则。
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常伴有多种合并症和其他慢性病,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
例如,对于伴有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
2. 合理选择抗栓治疗老年患者常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等病变,容易引发血栓形成,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因此,抗栓治疗对老年患者尤为重要。
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患者的出血风险选择抗栓药物。
对于低出血风险的老年患者,可以选择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
而对于高出血风险的患者,则可以考虑采用其他的抗栓药物,如华法林。
3. 注意药物剂量的调节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和排泄功能常常受到影响,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需要注意剂量的调节。
一般来说,老年人的肝功能和肾功能较差,药物代谢和排泄的能力相对较低,容易引起药物积累和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应根据老年人的肝、肾功能进行剂量的调整,以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4. 防止药物相互作用老年患者常常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来治疗不同的疾病。
然而,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药物效果的改变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因此,在用药时应特别关注老年患者同时使用的药物,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并尽量在同一家医院购买药物,以便医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老年患者所使用的药物情况。
5. 制定个体化的用药计划老年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治疗一般是长期进行的,因此需要建立个体化的用药计划。
在计划中,应明确患者用药的时间、用药的剂量、用药的频次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老年患者更好地掌握用药规律。
此外,还需定期复查患者的病情和用药效果,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老年心血管病教学中合理用药问题

老年医学既是老年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老年医学作为二级学科使老年病学的教学从内科学中独立出来,突出“老年”特色,成为贯穿于老年病学教学整个过程的重点[1]。
在众多的老年科疾病中,老年心血管病是发病最多的病种,在此,作者介绍“老年心血管病教学中的合理用药问题”,试图通过老年心血管病合理用药这一节内容的讲授,使学生对老年心血管的一些常见疾病的诊断及药物治疗有所认识,为以后学习理解具体疾病的特点做好知识铺垫。
1讲授老年心血管病合理用药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巨大,增长迅速,人口老龄化,老年病比例的上升,使老龄人口的卫生保健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社会性问题和巨大挑战。
心脏是人体最常见和严重易衰老的器官之一,心血管疾病居老年常见多发病之首,而衰老本身是心脏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多种常见心血管疾病成为影响老年健康的重要杀手[2]。
老年人常有多种器官功能减退和慢性病并存,常需多种药物治疗。
据报道,药物的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已成为美国人死亡原因的第4位,仅次于心脏病、癌症和脑血管病。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每年死亡病例中1/3与ADR有关,在老年心血管患者中更加常见[3]。
老年人的ADR发生率比年轻人约高2~3倍或更多,其症状多、不典型,易疏忽或误诊。
另一方面,当前人们从观念上已经认识了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但对老年人的用药认识尚不足,这即导致了老年人用药的不规范,特别是老年人合并有多种疾患,如肿瘤、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使许多心血管药物的应用受限,从而使许多有益的心血管药物在老年患者的治疗中得不到充分应用,影响了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治疗质量。
这两方面都要求作者加强学生及低年资医生对老年心血管病合理用药的认识与教育,避免用药不足、过剩或不当所导致的严重后果。
2介绍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用药特点通过本部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老年患者药代动力学特点,体内心血管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用药的新特点,为老年心血管病正确用药打下基础。
指导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合理用药

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合理用药探讨朱江摘要执业药师要发挥对患者合理用药的指导职能,对心血管患者做好常规用药指导的同时还有根据药物性质,患者自身状况进行特殊指导,主要针对服用阿司匹林,硝酸酯类,他汀类,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药患者的指导,帮助患者合理用药,降低风险,最大程度发挥药物作用。
关键词执业药师心血管病患者用药指导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慢性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成为许多人的终生困扰。
由于用药时间长,许多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了初步的了解,经常是根据自身情况随时到医院或者药店自行购药。
但由于医疗知识有限,也有一些患者因为盲目购药而对身体造成继发伤害,在这种情况下,执业药师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执业药师要具备对患者教育有效性和准确性的技能,帮助他们合理用药,降低风险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作用。
心血管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在他们身上常常伴有两种以上的其他病症,所以,执业药师在向患者介绍药品的通用名称、商品名称、常用名称、作用特点预期效果的同时,还要针对药物性质、患者自身状况做以特殊性指导。
1.对于以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患者预防和治疗的患者的指导阿司匹林为百年老药,在控制血压、血脂、抗血小板的环节中,花费小、收益大、效价比高、含金量高。
50岁以上人群中每天口服一粒阿司匹林可以使心脑血管事件下降25%-33% ,可以说在心血管病的治疗和预防,阿司匹林的作用不可忽视。
对于购药患者,执业药师一定要详细询问其是否有既往出血史,并对出血风险进行分析,要告知患者时刻注意监测有无出血倾向和出血症状,对于敏感患者,可酌情监视用量或停药,对于哮喘患者,由于阿司匹林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可以引起支气管痉挛而导致哮喘,即所谓的阿司匹林哮喘,应用肾上腺素难以奏效,故哮喘患者严禁使用阿司匹林。
对于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要指导患者做到无禁忌证不停。
该药商品名包括新散立、新散立通、佩比加、赛宁、博尔心、拜阿司匹林灵、伯基、介宁、艾比西等。
针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合理用药指南及注意事项

针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合理用药指南及注意事项合理用药是预防和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的关键。
老年人在用药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身体的特殊情况和对药物的反应。
本文将针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合理用药指南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一、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用药原则1. 个体化用药:根据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包括药物种类、剂量、使用时间等。
2. 安全性优先: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可能下降,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差,容易出现药物滞留和药物相互作用。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必须尽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3. 综合考虑:老年人往往伴随多种疾病,需综合考虑其他慢性疾病用药的影响,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干扰和副作用。
二、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1. 抗高血压药物(1) 利尿剂:老年人通常容易出现低血压和电解质紊乱,因此,要注意监测血压和电解质水平,避免低血压和失衡情况的发生。
(2) β受体阻滞剂:适用于老年人合并冠心病的情况,但需要关注可能的心跳过缓、低血糖等副作用。
(3) 钙离子拮抗剂:在老年人中常用,但需避免与某些降压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物)同时使用,以减少肾功能损害。
2. 抗血脂药物(1) 他汀类药物:用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常见副作用包括肝脏损害和肌肉痛。
故需在用药期间监测血脂和肝功能指标,避免肌肉损伤并注意监测血脂水平。
(2)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适用于老年人消化道吸收功能较差的情况,但需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和副作用。
3. 抗凝药物(1) 抗血小板药物:在老年人中常用于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但需注意可能的出血风险和胃肠道不良反应。
对可能需要手术的老年患者,需提前停药并根据医生指导进行调整。
(2)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用于预防血栓栓塞和心脑血管事件。
老年人使用时需注意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指标,避免出血和血栓事件。
4. 心脏病的治疗药物(1) 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但需注意可能的心跳过缓和低血糖等副作用。
高龄老人心血管药物的应用

浅谈高龄老人心血管药物的应用摘要:目的:主要对高龄老人心血管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通过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本院心血管内科2010年3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420例75岁以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通过对住院病历进行分析来看,患者所使用的心血管药物共有9类45种,其中注射剂有8种,口服制剂有37种。
通过计算ddds值,按照ddds值进行排序,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抗心绞痛药物、抗高血压药物以及调节血脂药物;各种药物使用排在前三位的是欣康、阿司匹林以及灯盏细辛。
大部分药物dui值均在1以下。
结论:通过调查分析来看,本院高龄老人用药基本合理。
关键词:高龄老人心血管疾病药物应用【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155-01心血管系统疾病常常具有多变性和突变性的特点,往往来势凶猛。
最近几年,心血管疾病的病发率及死亡率快速上涨,对我们的生命出现了严重的危害,在美国病发患者里,就心血管疾病而病倒的人数约占整个国家总死亡率的50%。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律失常、冠心病以及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因此,加强高龄患者合理用药,保障高龄患者的用药安全成为了不少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
对本院心血管内科2010年3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420例75岁以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以了解高龄患者心血管药物的应用情况,以期能够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对象为本院心血管内科2010年3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的420例75岁以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272例,女148例;年龄75~98岁,平均82岁。
患者的疾病类型主要有高血压、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以及支气管炎等。
详细记录患者的用药天数、用药方法、使用剂量以及药物的名称与规格等内容,以利于进行统计分析,保证收集到的数据准确可用。
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

老年人用药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维化和钙化,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脏排血量减少,心率变慢,血管壁硬化,血管弹性下降,血流阻力增加,血压易波动,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等问题。
此外,老年人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下降,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内膜容易受损,易发生血栓形成,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二、老年人用药特点老年人的用药特点主要表现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改变,具体包括:一)药物吸收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下降,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缓,肠道的吸收表面积减少,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减慢,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
二)药物分布老年人的体液分布发生改变,体液量减少,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药物在血浆中的结合率降低,导致游离药物浓度增加,药物分布容积减少,药物在组织内的浓度增加,易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
三)药物代谢老年人的肝功能下降,药物代谢能力减弱,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减慢,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药物在体内的积累量增加,易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
四)药物排泄老年人的肾功能下降,药物的排泄能力减弱,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药物的清除率下降,药物的蓄积量增加,易导致药物的毒副作用。
三、老年人用药的合理用药原则老年人用药的合理用药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个体化用药老年人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各不相同,需要个体化用药,根据老年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避免出现药物过量或不足的情况。
二)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常常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引起药物不良反应或者降低药物疗效,需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使用有相互作用的药物。
三)避免使用高风险药物老年人对某些药物的耐受性较差,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等高风险药物,应尽量避免使用或者限制使用。
四)注意药物剂量和用药时间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避免过度使用或者长期使用导致药物的积累和毒副作用。
五)定期复查和监测老年人用药后需要定期复查和监测,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治疗效果,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保证老年人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老年人家庭用药的原则及风险防范对策

老年人家庭用药的原则及风险防范对策老年群体机体受动脉血管硬化、生理性老化、肝肾脏器功能等下降以及肝血流量逐渐减少等因素影响,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时间逐渐缩短,清楚速度随之下降。
因此老年群体需使用正确的药物、剂量、方式治疗疾病,将药物对自身身体造成的不良影响予以减轻。
因此老年群体应根据各种原则进行安全用药?现进行如下一一介绍。
1.老年人安全用药需要遵循各种原则?正确用药,不可随意使用:当病情确诊后,需实施对症治疗,因此合理用药成为治疗成功的关键性问题。
因老年群体自身状态不良,需第一时间到院就诊,如仅根据对医药知识的了解情况,自行用药,存在滥用药物情况,会对病情真相予以隐藏,使治疗时间延长。
如滥用抗生素情况,会使机体中菌群出现失调情况,进而出现双重感染。
保肝药物的乱用,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使肝脏负担增加。
动脉硬化血粘度较高的患者,使用人参会引发脑中风、心血管疾病。
常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 药物治疗,对维生素E的吸收具有一定影响,对维生素B12的作用实现抑制效果,引发肾结石疾病。
品种不可过多,会发生副作用:国内每年有将近20万人,因用药不当、用药不慎等致死,老年群体用药相对简单,品种不可过多,剂量不可过量,用药期间需密切观察药物的副作用,并第一时间就诊。
少用安眠药、避免使用安眠药:不少老年群体常服用安眠药,有助于睡眠。
长时间使用安眠药会出现依赖性,安眠药对肝脏功能造成损伤,会影响记忆和智力障碍,使动脉硬化速度加快,随之发生痴呆。
重视药物使用作用:老年群体常发生多种疾病,在医院多科室中就诊患者中,使用不同药物治疗时,不同药物之间需间隔时间,服用一些药物后,会增加毒性、降低药效。
如双氢克尿噻、地高辛药物一同使用,会引发低镁、低钾、洋地黄中毒等情况。
心得安与降糖药物一同使用,会对血糖情况予以掩盖。
老年群体在就诊时,需主动向医生表达用药种类,为医生开具药方提供可靠参考。
不可服用肾毒性药物:老年群体极易出现感染情况,抗生素为常用药物,但最好不使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等抗生素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
◎文/王淑君郭程然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人在心血管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上都出现了退化现象,从而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人群。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一般还患有多种慢性病,
因此用药种类比较复杂,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如何合理科学用药成为患者极为
关注的问题。
针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在用药方面的常识,以及如何合理用药,避
免或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本刊编辑部近日采访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同济医院综合科主任张存泰教授。
【专家简介】
张存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同济医院综合科主任,老年病教研室主任,老年病研究所所长,湖北省老年病防治与保健医学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湖北省干部保健委员会和武汉市干部保健委员会聘任的干部保健专家。
湖北省政协委员。
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从事心血管临床30余年,在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其中SCI收录19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基金6项,2010年获武汉市学科带头人计划项目,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
目前为美国心脏病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委员,武汉老年医学会理事长,湖北省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起搏与电生理学会电生理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会心脑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师分会常委,湖北省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委员,湖北省健康管理学会委员。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副总编辑,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地区副主编,内科急危重症杂志、中国心血管研究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心律失常杂志、临床心血管病杂志、中国心脏起搏与电生理杂志、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编委,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精神病学杂志、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英文)特约审稿专家。
编辑:随着我国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心血管患者越来越多,那么老年心血管疾病有什么特点?
张教授:目前世界人口呈急速老龄化趋势,超过60岁的老年人已达14亿。
我国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超过60岁的老年人已达1.78亿,预计21世纪中叶将超过4亿。
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在老年人各种疾病中居首位,是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老年高血压、老年冠心病、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老年心功能不全、老年心律失常等,这些疾病并不是老年人所特有,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主要原因是由于随着年龄增加,心肌出现萎缩或肥厚,心肌纤维化增加,心内膜与心脏瓣膜出现不均匀增厚和钙化,大动脉血管出现管腔扩张,中小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斑块可导致狭窄或阻塞。
老年心血管疾病有其特殊的临床特点:①常合并多种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系统疾病,病情易于短时间内加重。
②临床表现不典型:老年人对疾病反应性降低,使症状轻微或不典型,尤其应注意心血管系统的客观检查,避免漏诊误诊。
③起病快,病程短,易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心、肾、肺和脑功能最易受影响。
④易发生水电解质紊乱,常见低血钠、低血钾、高血钾、低血镁等。
⑤对治疗的个体反应不同,易发生药物的不良反应。
编辑: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药物应用的原则是什么?
张教授: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点:
①因多种疾病并存,药物治疗应抓住重点,权衡利弊,尽量少用药。
②用药过程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根据检查结果调整用药。
③对容易发生毒性反应的药物如地高辛、华法令、胺碘酮等,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或相应指标。
④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有效剂量,直至最佳剂量,做到用药个体化。
⑤掌握最佳用药时间。
⑥了解药物间相互作用,避免不合理的联合用药。
编辑:老年人常用的心血管药物有哪些种类?应用时应注意什么?
张教授:老年心血管患者常用的药物主要有:硝酸酯类、洋地黄类、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调脂药。
硝酸酯类药物硝酸酯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心绞痛,其机制是通过扩张静脉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脏前负荷,同时也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从而缓解心绞痛。
但是硝酸酯类药物只改善症状,不改善预后。
持续静脉给药易于产生耐药,因此低剂量间歇性偏心法给药、补充巯基(N-乙酰半胱氨酸或蛋氨酸)、加用ACEI、补充维生素E、与其他非硝酸酯类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交替使用如地尔硫卓等可以减少耐药产生。
长期应用硝酸酯类突然停药可以产生反跳现象,心绞痛可能加重,因此长期连续应用长效制剂1个月以上的老年患者,停药时应在2周内逐渐减量,直至停用。
为了减少硝酸酯类药物的耐药发生,常采用偏心给药法给药(白天给药,晚上停用),部分患者会产生零点效应:易发生在长间歇偏心疗法的老年患者,因夜间时间长,当至深夜或凌晨,体内血药浓度降至最低水平,易发生心绞痛。
预防措施是睡前加服1次非硝酸酯类药物如地尔硫卓。
硝酸酯类药物应用的禁忌证有:急性下壁伴右室心肌梗塞、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血压过低(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重度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狭窄、心脏压塞和缩窄性心包炎、已使用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如西地那非)等;青光眼、重度贫血者慎用。
常用的硝酸酯类药物有:硝酸甘油、消心痛、长效消心痛、异乐定、欣康、异舒吉、依姆多等。
洋地黄类药物洋地黄类药物用于治疗心衰已有100多年历史,用药前需监测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动脉血气等。
急性左心衰宜静脉用西地兰0.2~0.4毫克,必要时可4小时后加用0.2毫克,以后每日0.2~0.4毫克,病情稳定后若需维持剂量,则改为地高辛口服;慢性心力衰竭,一般不用负荷量而用维持量法,一般剂量为0.25毫克或0.125毫克每日。
80岁以上患者可考虑剂量再减半。
老年人长期应用洋地黄易于发生洋地黄中毒,应注意下列事项:
①电解质紊乱与酸碱失衡:应经常复查血电解质,如低血钾会引起严重室性心律失常。
②肾功能不全:随着年龄增加肾功能逐渐降低,对洋地黄的排泄也会减少,易于出现药物蓄积,诱发药物过量,甚至中毒。
③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老年人常合并存在慢性肺部疾病,引起慢性缺氧,增加心肌对洋地黄的敏感性。
④心肌缺血:老年人冠心病的发病率在逐年提高,心肌缺血时对洋地黄的敏感性增加。
⑤黏液性水肿:老年人由于内分泌系统的老化,可以出现亚临床甲减,严重时出现黏液性水肿,可以延长地高辛半衰期,引起药物蓄积。
⑥多种药物合用:老年人常有多种疾病并存,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如合用对窦房结和房室结有附加影响的药物会加重传导障碍,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
钙离子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绞痛,分为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
用二氢吡啶类治疗老年高血压,选用长效缓释或控释制剂;用非二氢吡啶类时,注意传导障碍的发生;长期应用β阻滞剂的老年患者,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等不宜静脉给药;用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降压效果做好,老年人血压调节功能较差,因此治疗高血压时要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避免停药综合征,逐渐减量,在1~2周内达到停药;由于钙离子拮抗剂有负性肌力作用,急性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的老年病患者应用钙拮抗剂需慎重。
常用的钙离子拮抗剂有:硝苯地平缓释片、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尼卡地平、拉西地平等。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不稳定型心绞痛、慢性心力衰竭等。
对老年患者应询问病史,有严重哮喘或支气管痉挛史者禁用;严重周围血管病、下肢无脉症或间歇性跛行者应避免应用;β受体阻滞剂有首剂反应,老年人对β阻滞剂耐受性差,个体反应差异大,从小剂量起始用药;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合适剂量是在用药时安静状态心率55次/分左右,轻微活动后心率在65到75次/分;避免停药综合征,逐渐减量,在2周内达到停药。
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卡维地洛等。
A CE 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R B(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两者主要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治疗。
首剂给予小剂量,避免初始应用时的低血压,减少一过性肾功能衰竭可能;血肌酐高于265.2微摩尔每升、高钾血症(高于5.5毫摩尔每升)、双侧肾动脉狭窄、低血压(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左室流出道梗阻等患者禁用;老年人服用ACEI发生咳嗽的不良反应可高达15%,如能耐受可耐心等待4周,咳嗽可能减轻;如与保钾利尿剂同时应用易引起高血钾。
常用的ACEI有卡托普利、雷米普利、依那普利、西拉普利、奎那普利、苯那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等。
常用的ARB有缬沙坦、厄贝沙坦、坎地沙坦酯、氯沙坦钾、替米沙坦、奥美沙坦等。
他汀类调脂药主要用于治疗高脂血症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各种疾病,主要作用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预防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硬化等。
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应用后第一个月、第三个月复查功能,如肝功能正常则以后影响肝功能几率非常小,如原有肝功能不良者应定期复查肝功能;如出现肌痛者应查肌酶谱。
常用的他汀类调脂药有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