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合理用药的科普知识
老年人怎样合理用药

老年人怎样合理用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各种健康问题和疾病,需要经常用药来维持身体健康。
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慢性疾病的高发率,他们在用药方面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和风险。
老年人在用药方面需要特别注意,要合理用药,避免可能的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
下面,本文将介绍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原则和方法。
一、了解自身健康状况老年人在用药前,首先要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包括体重、肝肾功能、心血管功能等方面的检查。
通过定期的体检和咨询医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减少可能的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二、咨询医生老年人在用药前,应该咨询医生,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不要盲目听信邻居、亲戚或网络上的药物宣传,要通过正规医疗机构或专业医生的指导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三、遵医嘱用药老年人在用药时,应该严格遵守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不要随意增减药量。
特别是长期使用的药物,如降压药、降糖药、抗抑郁药等,更要按时按量使用,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四、避免多药相互作用老年人常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这时就要特别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可能的不良反应。
在用药时要向医生说明自己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以免不必要的风险。
五、注意药物的剂型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和肝肾功能可能会有下降,因此在选择药物时要考虑其剂型。
肠溶片、控释片、颗粒剂、滴鼻剂等,可以减少对肠胃的刺激,避免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六、避免过度用药老年人在用药时,要避免过度使用抗生素、镇痛药、抗抑郁药等,以免导致细菌耐药性、过敏反应等不良后果。
要根据医生的嘱咐和自身的健康状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量。
七、定期复查老年人在用药后,要定期复查身体健康状况,了解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如出现不良反应或疗效不佳,要及时咨询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老年人在用药时要特别注意合理用药,避免可能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要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咨询医生,遵守医嘱,避免多药相互作用,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避免过度用药,定期复查身体健康状况。
老年人用药安全知识

老年人用药安全知识
老年人用药安全知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老年人使用药物时应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即药物所治疗的疾病或症状是否适用于自己。
同时,要了解药物的禁忌症,即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不能使用该药物。
2. 遵循医生的建议:老年人在用药前应咨询医生,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并按照医生的建议正确使用药物。
3. 不滥用药物:老年人应避免滥用药物,尽量限制使用过多的药物。
如果需要同时用多种药物,应确保各种药物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4.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老年人使用药物时应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消化不良、头晕等,及时告诉医生并停止使用药物。
5. 注意药物的剂量:老年人用药时要注意药物的剂量,避免超量服用药物或剂量不足。
剂量不足可能导致药物无效,而超量服用药物可能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6. 不与酒精或其他药物混合使用:老年人使用药物时应避免与酒精或其他药物混合使用,以免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在老年人用药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医患沟通,遵循医嘱,按时用药,并定期复查,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老年人合理用药

2023-11-04
目 录
• 老年人合理用药概述 • 老年人常用药物 • 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 • 老年人药物治疗管理 • 老年人安全用药建议 • 老年人合理用药教育
01
老年人合理用药概述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01
02
03
保护脏器功能
合理用药可以保护老年人 的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 ,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而 加重器官负担。
定期检查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 和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以降低对身体的 损害。
做好记录
对于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及时记录并 上报,以便对不良反应进行跟踪和总结, 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定期进行药物调整
调整用药方案
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药物治疗效果,定 期调整用药方案,以优化药物治疗效果和减 少不良反应。
提高老年人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1 2
定期检查
敦促老年人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及时发现并 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遵从医嘱
教育老年人严格遵守医生的用药建议,包括用 药老年人因自我感觉良好或不好而自行增加 或减少用药剂量。
提高家庭对老年人药物治疗的关注度
家庭支持
加强家庭成员对老年人药物治疗的关注,确保老年人得到及时的 药物治疗。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合理用药,可以有效 缓解老年人的各种疾病症 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预防药物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可以降低老年人 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减少药物对身体带来的 损害。
老年人药物代谢特点
药物吸收
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减弱,对药物的吸收 能力下降,可能导致药物浓度降低。
药物代谢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减弱,对药物的代谢能 力下降,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
老年用药基本知识

老年用药基本知识
老年人用药需要注意的基本知识如下:
1.遵医嘱用药: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代谢和吸收能力也减弱,容
易引起不良反应。
因此,老年人必须按照医生的指示用药,不能随意增减剂量或改变服用方式。
2.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通常伴有多重慢性病状况,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
物。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要特别注意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因药物作用而导致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3.防止过敏和不良反应: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已经下降,对药物的代谢和排
泄能力也减弱,容易引起过敏和不良反应。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并及时就医处理。
4.选择适合的药物:老年人的身体功能衰退,往往存在肝、肾等器官受损情况。
因此,在选用药物时要格外注意适宜性,并选择低毒性、低副作用、代谢途径简单等药品。
5.慎用镇静剂和安眠药:因为老年人对镇静剂和安眠药等精神药物的敏感性较
高,容易引起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避免过度用药。
6.存放药品要安全:老年人的记忆力可能有减退现象,药品的存放也容易出现
问题。
因此,家庭成员要在老年人能够接触到的地方,将药品妥善存放,并定期清理过期或者无效的药品。
老年人安全用药有哪些常识-科普小知识

老年人安全用药有哪些常识-科普小知识老年人因为机体免疫力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几率逐渐增加,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在我国有将近42%的老年人群同时患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疾病。
其中,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呼吸系统组合疾病最为常见。
并且患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普遍存在使用多种药物治疗或者缓解病症的情况,在使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时,可能会增加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如果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
欧洲定义,如果老年人每天服用的药物种类超过五种,即为多重用药。
当用药种类超过五种可能发生的药物之间不良反应几率会大大增加。
为确保老年人用药安全,需要积极向老年人普及安全用药常识。
合理用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生长功能会逐渐衰弱,老年人在服用药物时,对于药物的代谢速度会逐渐降低,排泄过程出现延迟,这会造成体内药物浓度逐渐增加,这就增加了药物发生不良反应几率。
多重用药在进行治疗时,可能会导致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各个环节出现药动学的相互作用,对血药浓度造成影响,对药理作用以及毒性强度等造成改变。
因此,在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时,需要根据病情对治疗方案加以优化,需要服用多种药物时,应当对药物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加以规避,尤其对于老年人需要选择最安全的服药方式,在用药期间需要对服药后反应进行密切的观察。
老人应当和家人进行及时的沟通,让家人对自己用药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从而保证用药的安全以及有效。
另外在用药时,应当遵循能少用绝不多用的原则,可以通过口服进行治疗便不采用肌注治疗,能通过肌注治疗便不输液治疗的原则。
正规购药老年人在购买药品时,需要到合法的医疗机构或者具备营业许可证药店购药,对于处方药的购买需要具有医师处方方可购买使用药品,对于非处方药的购买按照自身的病情自行判断即可进行购买使用,非处方药在临床上应用的时间比较长,产生的不良反应相对比较少。
另外,非处方药按照安全性分为甲类、乙类两种。
老年合理用药ppt课件

• 市场经济条件下→华丽包装≠高质量 • 阿司匹林,地高辛,硝酸亚油,青霉素 质优价廉,久盛不衰
19
(四)老年人用药误区之五——求少
药物说明书中列举的毒副作用失
重者导致死亡
全球每年死亡病例中,1/3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 美国每年10.6万人死于药源性疾病,居死因第四位 我国每年19.2万死于药源性疾病,比27种法定传染病死亡总数高10倍 ↓ 药物不良反应已成为全球的一大公害
住院总数/年 ADR入院 重症ADR 死亡 50万人 费用 96亿
↓
只发现1/3的毒副作用
↓
新药上市后继续监测5年
康泰克→脑出血
息斯敏→恶性心律失常 淘汰 氨基比林→骨髓抑制
拜斯亭→肌溶解、急肾衰
15
美国安全用药研究所(Arch Inter Med 2007;167;1752)
FDA1998-2005年476809例严重ADE 1200种老药 289种新药 60415例(13%) 407389例(87%)
特殊性
表现不同
老年人
患病率高 并发症多 ADR常见 手术风险大 死亡率高
高危性
随时恶化
5
(三)药物在老年人体内有变化
1、老年人对药物的作用
代谢 吸收(—) 分布(+)
6
排泄
老年人药动学参数的影响因素
参数 增龄性变化 病理状况 药理学因素
吸收
↑胃内pH ↓吸收面 ↓胃运动 ↓胃排空率
↓心输出量 ↓机体总水分 ↓肌肉组织 ↓血清白蛋白 ↑α1酸糖蛋白 ↑脂肪组织 ↓组织灌注 ↓肝脏组织 ↓酶活性 ↓肝血流 ↓肾血流 ↓GFR ↓肾小管分泌 ↓肾组织
2000
2009
5000万人
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

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
1.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药物代谢能力减弱,应该减少用药量和剂量,尽可能避免多药联用。
2. 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尽可能选择口服药物,避免使用注射剂和吸入剂,特别是激素类药物、抗生素和镇静催眠药等。
3. 在用药前应该了解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禁忌症等信息,避免用药过敏和药物相互作用。
4. 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避免食用与药物相互作用的食物,如酒类、浓茶、咖啡等,以及过度疲劳、过度饮食、忧虑、焦虑等。
5. 定期复查用药效果和安全性,避免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老年人在用药时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药时间,以及避免因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而引起的意外事故。
老年人应该积极参加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预防和控制常见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促进老年人健康和长寿。
- 1 -。
老年人合理用药-2022年学习资料

三代谢-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是肝脏,大多数药物代谢由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药-酶代谢,只有少数药物由非微粒体酶 谢。老年人由于肝脏重量的降低,-肝血流减少,肝药酶活性下降,使肝脏药物代谢能力下降,药物半衰期延长。-老年 应用肝摄取率高的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素、硝酸甘油时应特别谨慎。老-年人肝清除率下降,使血浆中这些药物浓度大大捉 。-四排泄-老年人肾功能减退,药物易滞留在血浆中,使半衰期延长,特别是以原形从-肾脏排泄的药物如ACE抑制 、阿替洛尔等半衰期延长更明显,因此在给药-时要了解肾功能。必须指出,老年人血清肌酐<132.6mol/Ll 5g/d时不能-提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而必须观察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改变。因此,最好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药 剂量。为了避免药物的蓄积和不良反应的出现,-必须减少给药剂量与延长给药间隔。此外,老生人以肾小球为主的维持 液-平衡的功能减退,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在应用利尿剂和补液时需特别注意。
·药物不良反应可能表现跌倒、精神错乱、-大小便失禁和反应迟钝的急性或逐渐发作。-·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有: 响精神行为-的药物、抗高血压药、口服降糖药、利尿-药、地高辛、抗菌药和抗心律失常药。处-药动学方面的改变-一吸收-,老年人唾液分祕减少,口腔粘膜吸收能力降低,使舌下给药吸收较差;食管蠕 动障碍,使药物在食管中停留时间延长;胃酸分祕减少,胃液H升高,酸性-药物离子型吸收减少;胃肠道蠕动减慢,影 药物的吸收速率,尤其是影响固-体制剂的吸收,对液体制剂影响较小。对主要经被动转运的药物和非肠道途径-给药的 物无影响。-二分布-药物在人体的分布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分子大小、亲脂性、pH,血浆-蛋白的结合及机 的组成。老年人由于水分减少,脂肪组织增加,因而水溶性-药物如地高辛、普萘洛尔、哌替啶等分布容积减少,血药浓 增高。而脂溶性-药物如利多卡因、地西泮、氯丙嗪等分布容积增大,血药浓度较低。但奎尼丁、-华法林、丙硫氧嘧啶 老年人表观分布体积却没有改变。老年人血浆清蛋白约-减少20%左右,因此,使许多与血浆蛋白结合高的药物游离浓 增高,而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科普知识
健康问题,其中很多人深受各种慢性病、老年病的折磨,药品需求大,往往有乱投医、乱吃药的现象,由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容易轻信游医、药贩和非法药品广告的宣传,因此上当受骗甚至危害身体健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
针对老年人缺乏合理用药知识、急需用药指导的这种状况,特聘请我市第一人民医院家庭病床科李留长主任给社区老年朋讲解如何科学用药。
活动计划
一、活动安排:
时间:9月21日上午9;00---11:00
地点:人保财险社区
二、宣传内容:
通过显浅讲述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生化特点、老年人独特的体内代谢特性、老年患者用药的原则,以及一些具体病例,让老人们了解安全用药常识、了解如何安全用药,帮助老年人按照正确方法储备和使用药物,并对家庭安全合理用药给予了温馨建议。
三、活动形式:
1、给社区居民讲解合理用药的知识。
2、回答现场居民的提问。
核心信息
老年人用药容易发生的误区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己点名用药:
老年人患慢性病者居多,有些老年人凭着自己“久病成医”的老经验,每当慢性病复发时,自己直接去药店买药来吃。
即使到医院看病,也是不顾自身所患疾病的具体情况,向医生盲目点名用药,否则,还会责备医生开的药“不管用”。
其实,老年人这样随意用药,容易造成嗜药成癖,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由此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二、慕名吃药,跟着广告走:
不少老年人如果觉得某一种药对某种病疗效不错时,便对此药“情有独钟”,以后患上了症状类似的疾病时,都用这种药,一直用到药物的毒副作用出现时才去医院咨询,往往导致“亡羊补牢”的悲剧。
有些老年人则很迷信医药广告上介绍的新药和“特效药”,有些医药广告的过誉之词往往成了误导老年人用药“赶时髦”的教唆犯。
三、认为用药品种越多,效果越好:
老年人患慢性病者居多,而且多数人还同时患有几种疾病,有的老年人为了使病好得快一些,往往要求医生开药时面面俱到,认为用药品种越多,效果就越好。
其实用药治病和用兵打仗不同,多种药物不适当地同时应用,不但没有增加治疗效果的作用,反而有可能因药物之间的互相拮抗作用而降低疗效。
有的还会因为违反配伍禁忌而出现副作用,增加药物的毒性,特别是静脉输液用药时,更是如此。
四、相信“贵重药”:
有些老年人常把药物的价格和货物的价格相提并论,容易受“一分价格一分货”心态的误导,认为价格贵的药疗效一定比价格低廉的药“力量大”,见效快。
实际上,药物治病的效果是不能以价格定“身价的”。
药物不论价格高低,对症下药才是好药。
一味热衷于“贵重药”,不但浪费了钱财,而且对疾病的治疗和身体本身也无益。
五、认为滋补药有益无害:
不少老年人,特别是有些退休后享受公费医疗的老年人去医院看病,往往要求医生开营养滋补类药物来吃,以为凡是滋补药都能强身健体,多吃有益无害。
其实不少老年人所患的疾病并非
全都是“虚证”,如果滥用补药,反而会违背祖国医学“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用药治病原则,反而会扰乱人体的阴阳平衡,引起新陈代谢失调。
如把维生素当做营养类药长期大量服用,反而导致各种中毒反应。
血压偏高及血粘度高的老年人,长期服用人参、鹿茸之类的补品,反而会引起血压升高,甚至流鼻血等,这些无异于火上加油,助纣为虐。
因此“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才是应用滋补药的基本原则。
六、生病后过分依赖吃药:
不少老年人认为疾病能够痊愈,全是药物的作用。
其实药物只是人体战胜疾病的一种武器,要驱除疾病,全靠人体自身的免疫力,而药物只是起一个增援部队的作用。
因此,老年人不要随便用药,以免产生抗药性,到真正需要的时候,却因为抗药性的产生而失去了应有的消炎杀菌作用。
活动总结
李主任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实际病例生动地讲解了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用药误区,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现场气氛热烈,居民纷纷提出许多问题,李主任都耐心的一一解答,
并对常见疾病的用药给予了指导。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