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合理用药
老年人怎样合理用药

老年人怎样合理用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会发生多种变化,其中包括药物代谢能力的下降、身体各系统的功能退化等,这些都增加了老年人使用药物所面临的风险。
因此,老年人在用药时需格外慎重。
本文将就老年人如何合理用药做进一步探讨。
一、谨慎选择药品老年人在使用药物时,需谨慎选择,最好由医生开具处方。
尤其是一些高危药物,如镇静剂、催眠药、抗抑郁药等,老年人使用更要谨慎。
因为这些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大,会使老年人出现晕厥、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更容易导致跌倒等意外伤害。
在选择药品时,还需注意药品的相互作用。
老年人多病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副作用的发生甚至药物安全性下降。
因此,老年人在用药时需注意确保药品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风险。
二、严格遵照医嘱老年人在用药时,一定要严格遵照医嘱使用药品。
一些老年人可能会因为疾病的恶化或症状的缓解,自行更改药品的用量或使用频率。
这样做可能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因为药物的用量与使用频率通常是经过医生精心计算为合适的,如过度减少用量或增加使用频率可能会导致用药不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甚至产生更多的副作用。
此外,一些药物需要在特殊情况下逐步停药,如缓慢减量逐步停用,如果老年人自行停药,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反弹现象,况且停药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意外的不适症状,因此需严格遵照医嘱使用药物。
三、注意副作用老年人使用药物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副作用,如消化道问题、皮肤过敏、代谢障碍等,甚至还有一些严重的副作用,如肺血栓、肾损害、血液过低等。
因此,老年人在用药时需留意身体反应,如果出现副作用,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此外,老年人病情千差万别,身体健康情况各不相同,因此,药品的选用也应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病史,确定药品的用量和使用方式。
四、合理饮食老年人在用药的同时,也需要合理饮食。
有些药物使用前或者使用中需要饭后服用,这是因为药品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一定的刺激和伤害,而饭后服用则可以减轻这种刺激和伤害。
老年人合理用药十大原则

老年人合理用药十大原则作者:李峰来源:《健康人生》2019年第06期随着我国人口结构不断发生改变,朝着老龄化趋势发展,老年人合理、安全用药逐渐受到重视。
老年人的器官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变化,从而造成老年人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发生改变,同等条件下可能出现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强、药物的吸收排泄减少、减慢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增加。
下面就来讲讲老年人合理用药应遵循的一些原则。
一、避免用药原则老年患者部分疾病在可用药、可不用药的情况下以不服用药物为主,如:患者存在失眠症,可通过调节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等手段改善患者的症状,避免使用药物治疗。
二、确定用药适应症明确诊断的老年患者用药前,应询问患者病史、用药史。
三、个体化原则针对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者,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条件调整药物的品种和使用剂量,要遵循个体化原则。
相关学者经过大量研究实践证明,水杨酸钠应用于老年患者中,用药后的反应因个体化差异会比其他年龄段的人群表现更为突出,应及时对患者的肾功能情况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使用剂量,以提高用药安全性。
四、低剂量用药原则任何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应从低剂量开始,随后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逐渐增加使用剂量,直至适合治疗剂量。
老年人因其处于生理退行性病变过程中,老年人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均有其独特的特点。
一般老年患者服用剂量为成人的1/3~3/4,该比例是一个粗略计算的结果,实际用药应根据老年人肝肾功能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不能随意增减剂量。
五、联合用药原则多数老年患者一般存在多种疾病,常常需要合并用药,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使用药物的最低有效剂量,联合应用的药物低于5种为宜,避免作用类型相同或不良反应相似的药物联合应用。
明确老年患者用药史,避免其可能同时服用不同医生开具的药物,也不得随意服用如保健品、民间偏方等,避免重复用药风险。
六、不可乱用补药或抗衰老药物老年患者由于身体处于退行性病变当中,合理使用滋补药物或者抗衰老药物,可使衰老的过程得以延缓并能够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促进作用,在进补过程中应遵照医嘱,否则可引起不必要的不良反应。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指导要点

老年人合理用药的指导要点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逐渐减退,药物代谢能力降低,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因此,老年人合理用药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老年人合理用药进行指导。
一、加强老年人健康教育1. 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人了解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2. 培养老年人合理用药观念:教育老年人正确对待疾病,遵循医嘱,不滥用药物,避免盲目自购药品。
3. 提高老年人药物安全意识:使老年人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风险,提高药物安全使用的意识。
二、优化老年人用药结构1. 选择适当的药物:根据老年人的病情、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选择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药物。
2. 合理使用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非处方药也应在药师或医师建议下使用,避免滥用药物。
3. 注重药物剂型的选择:老年人由于吞咽困难、胃肠功能减弱等原因,应选择易于吸收、便于服用的剂型,如口服液、颗粒剂等。
三、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疗程1. 个体化用药:根据老年人的年龄、体重、肾功能等因素,调整药物剂量,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
2. 严格遵循医嘱: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药,不可随意增减剂量或提前停药。
3. 注意疗程控制:对于慢性病患者,应根据病情和治疗效果,合理安排疗程,避免长期用药导致药物依赖或产生耐药性。
四、加强药物监测和评估1. 定期检查:对于长期用药的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肝肾功能、血常规等检查,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对于新使用的药物,应密切观察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3. 药物相互作用评估:对于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的老年人,应评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五、加强家庭护理和心理支持1. 家庭护理:家庭成员应关注老年人的用药情况,协助其按时按量服药,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老年人合理用药

关注老年人用药安全
注意药物与饮食的相互作用:有些药物可能会与食物产生
1 化学反应,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在使用药物时,
特别是中药和西药联合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饮食禁忌
避免使用已经淘汰或副作用较大的药物:一些传统的药物
2
已经被现代医学证明疗效不确切或副作用较大而被淘汰。 这些药物包括一些抗生素、激素类药物等。老年人使用药
延长寿命
老年人是慢性病的高发人群, 因此合理用药对于老年人的
健康至关重要
同时,也要关注老年人的身 体状况和生活质量等方面的 改善和保护措施的综合治疗 和护理方法的应用也是非常
重要的
THANK YOU
6
自我监测与教育:老年人要学会自我监测药物反应,如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向医生反映。同时,医 生也应向患者及其家属充分说明药物治疗的目的、效果、剂量及注意事项等
3
老年人常见病症及用 药建议
老年人常见病症及用药建议
高血压: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症 之一。对于老年人来说,控制血压非 常重要,因此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是关 键。在选择降压药物时,应考虑药物 的副作用和患者的个体差异。同时, 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避免不合理 的药物组合导致血压波动或不良反应
糖尿病: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慢 性病之一。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使用 降糖药物时,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降糖药物。同时,要注意药物的副 作用和相互作用,避免使用可能加 重病情的药物
老年人常见病症及用药建议
失眠:老年人失眠问题也比较常见。 在治疗失眠时,应首先排除病因,如 疼痛、咳嗽、呼吸困难等。对于轻度 失眠的老年人,应避免使用催眠药, 可以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放松身心等 方法改善睡眠质量。对于严重失眠的 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催眠药 ,并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时间
老年人合理用药-2022年学习资料

三代谢-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是肝脏,大多数药物代谢由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药-酶代谢,只有少数药物由非微粒体酶 谢。老年人由于肝脏重量的降低,-肝血流减少,肝药酶活性下降,使肝脏药物代谢能力下降,药物半衰期延长。-老年 应用肝摄取率高的药物如异丙肾上腺素、硝酸甘油时应特别谨慎。老-年人肝清除率下降,使血浆中这些药物浓度大大捉 。-四排泄-老年人肾功能减退,药物易滞留在血浆中,使半衰期延长,特别是以原形从-肾脏排泄的药物如ACE抑制 、阿替洛尔等半衰期延长更明显,因此在给药-时要了解肾功能。必须指出,老年人血清肌酐<132.6mol/Ll 5g/d时不能-提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而必须观察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改变。因此,最好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调整药 剂量。为了避免药物的蓄积和不良反应的出现,-必须减少给药剂量与延长给药间隔。此外,老生人以肾小球为主的维持 液-平衡的功能减退,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在应用利尿剂和补液时需特别注意。
·药物不良反应可能表现跌倒、精神错乱、-大小便失禁和反应迟钝的急性或逐渐发作。-·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有: 响精神行为-的药物、抗高血压药、口服降糖药、利尿-药、地高辛、抗菌药和抗心律失常药。处-药动学方面的改变-一吸收-,老年人唾液分祕减少,口腔粘膜吸收能力降低,使舌下给药吸收较差;食管蠕 动障碍,使药物在食管中停留时间延长;胃酸分祕减少,胃液H升高,酸性-药物离子型吸收减少;胃肠道蠕动减慢,影 药物的吸收速率,尤其是影响固-体制剂的吸收,对液体制剂影响较小。对主要经被动转运的药物和非肠道途径-给药的 物无影响。-二分布-药物在人体的分布主要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分子大小、亲脂性、pH,血浆-蛋白的结合及机 的组成。老年人由于水分减少,脂肪组织增加,因而水溶性-药物如地高辛、普萘洛尔、哌替啶等分布容积减少,血药浓 增高。而脂溶性-药物如利多卡因、地西泮、氯丙嗪等分布容积增大,血药浓度较低。但奎尼丁、-华法林、丙硫氧嘧啶 老年人表观分布体积却没有改变。老年人血浆清蛋白约-减少20%左右,因此,使许多与血浆蛋白结合高的药物游离浓 增高,而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应。
老年人如何合理用药

老年人如何合理用药老年人的用药原则: 一是严格掌握用药指征。
医生指导下准确选用药物,不要滥用。
二是掌握好用药的最佳剂量。
老年人的耐受能力差,个体差异大,必须掌握好用药剂量。
对年龄大、体重轻、一般情况差的老年人,应从“最小剂量” 开始。
三是掌握好用药的最佳时间。
如健留药、抗酸药、胃肠解痉药、利胆药宜在饭前服,抗生素类宜在饭后服,泻药宜在空腹服。
降压药在一天中两次血压高峰的前半小时服用为宜。
药物能治病,同时也有或多或少的毒副作用,必须慎重使用。
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如抗高血压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缓慢降压,然后调至合适量,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长期维持;应用B阻滞剂氨酰心安、美多心安,应注意配伍禁忌;抗心律失常药,如慢心律、心律平、胶、氨酰心安等都有减慢心率的作用。
如某些患有阵发性快速心律失常的老年人,可能是由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所致,这类病人在用上述药物时可能出现过长的窦性停搏,甚至晕厥,必须慎用。
用解热镇痛药物为高烧的老年人退热时,以缓慢退热为宜,为防止大汗虚脱,应将药物剂量减至成人量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用安眠类药物应注意,老年人尽量不用或慎用,尤其对患有慢支、肺气肿的老年人,更应小心使用,以免加剧脑缺氧,可首选硝基安定、舒乐安定等。
用镇痛类药物应注意,对患有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的老年人应慎用吗啡、杜冷丁。
用抗生素类药物时,应确定细菌感染是否存在,然后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还应注意抗生素用量要足,持续用药五至七天,在体温正常三天后停药。
预防老年人用药不良反应一是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避免不必要的治疗,如盲目地应用抗生素或一开始就用等级太高的抗生素。
二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用药品种,以减少副作用。
三是应用血管扩张剂、抗高血压药物B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降糖药均从小剂量开始。
四是注意药物的矛盾反应。
如用激素抗过敏反而会引起过敏反应; 治疗心律失常的药,反而加重心律失常,甚至诱发猝死。
总之,老年人用药必须十分谨慎,用药后仔细观察,如果发生不良反应,应立即减量或停药。
老年人合理用药-(超实用)

➢ 氨氯地平 ➢ 艾司唑仑 ➢ 厄贝沙坦 ➢ 甲地孕酮 ➢ 胸腺五肽 ➢ 可待因 ➢ 还原型谷胱甘肽 ➢ 硝酸异山梨酯 ➢ 多烯磷脂酰胆碱 ➢ 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 ➢ 血栓通
老年人群合理用药
Examples E
实例
Criteria C
老年人合理用药标准
Physicological
P
Characteristic
,未停药;
从药物相互作用角度分析CK升高原因
➢ 环孢素与阿托伐他汀联用,导致阿托伐他汀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代 谢减少,血药浓度升高,产生其副作用——肌痛,横纹肌溶解症;
➢ 有报道,环孢素亦会引起肌痛、横纹肌溶解症,但其概率远小于阿 托伐他汀。该患者多药共用中,坦索罗辛、比卡鲁胺、甲地孕酮、 硝酸异山梨酯均可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作用,增加环孢素的血药浓 度,导致其副作用的出现。
35
STOPP标准
老年人潜在不恰当处方筛选工具 (Screening Tool of Older Persons’Prescriptions,STOPP建立时间较晚,是2008年 爱尔兰Cork大学附属医院的一个专家组发表的老年人不适当用药 筛选工具,在欧洲国家有广泛适用性。
老年人生理特点
Reasons R
老年人易发生不良用药 的原因
21
02
老年人易发生不良用药的原因
The reason of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 in the
elderly
22
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
内分泌系统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1. 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增高,易导致骨质酥松和自然骨 折。
24
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I相酶变化
25
老年病人合理用药

老年病人合理用药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陶国枢老年人由于各重要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对药物的吸收、排泄、代谢、分布及其作用与青壮年迥然不同。
同时,老年人往往身患多病,用药种类较多,药物不良反应较青壮年多2~3倍。
因此,老年人合理用药已成为现代老年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1.1药物的吸收老年人胃粘膜细胞数量减少,消化道运动降低,胃酸分泌减少,肠道动脉硬化使血运减少等,这些因素均可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而降低其疗效。
此外,老年人比较脆弱的消化功能很易受一些药物的干扰而致消化功能障碍,如地高辛、氯化钾、抗生素等很易影响食欲,引起恶心、呕吐或腹胀、便秘、腹泻等,使本来已经衰弱的身体更加虚弱。
1.2药物的代谢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许多药物经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氧化、还原或水解。
实验证明,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酶的生成与活性随增龄而降低,因而,使氨基比林、保泰松、苯妥英钠、巴比妥、甲丙氨酯(眠而通)、四环素等药物在血液及组织中浓度增加,半衰期延长20%~50%。
有的药物如地西泮(安定)等半衰期,老年人比青壮年延长4~5倍。
这些可能是老年人对药物敏感性增强和易发生毒性反应的重要原因。
1.3药物的排泄老年人肾脏的肾单元随增龄而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及肾血流量均减少50%左右。
80岁以上老年人肾单元仅为青年人的1/3,肌酐清除率降至青壮年的1/3以下,因而使药物的排泄受到限制。
此外,老年人饮水量少也不利于药物排泄。
老年人蛋白质摄入量减少,尿易趋碱性,使碱性药物(氨茶碱、抗酸药、氯化钾)在碱性尿中容易再吸收,这些因素都可提高某些药物在血浆中的浓度和使半衰期延长,从而出现药物的蓄积作用、超量反应和毒副作用。
1.4药物的分布随着增龄,老年人体内水分和肌肉组织逐渐减少,脂肪相对增加,这就会引起药物分布的变化。
如亲脂性药物巴比妥、地西泮等,可能在脂肪组织内蓄积,产生持久作用。
尤其是老年女性,脂肪成分增加比男性明显,因此,老年人的药物分布与性别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