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细胞呼吸导学案
《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4.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教学难点】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教学过程】其他有机物也可以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
(2)在整理出三个阶段后,根据学生状况,进一步分析以下几点:①引导学生,将呼吸作用的反应式配平 即C 6H 12O 6+6O 26CO 2+6H 2O +能量配平过程中,提问,呼吸作用产生的H 2O 中的O ,来自哪种原料?(学生回答出:来自O 2),接着提出,消耗6分子的O 2应该产生12个分子的H 2O ,可是,如果形成12分子的H 2O ,又需要24个H ,一分子的C 6H 12O 6,只有12个H ,差12个H 来自哪里?最后指出,呼吸作用还消耗水。
因而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应改为: C 6H 12O 6+6O 2+6H 2O6CO 2+12H 2O +能量才能反映其本质。
解决了这一环节,其他物质的来龙去脉就可迅速解释清楚。
②分析呼吸作用过程中的能量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P 93小字。
教师:1mol 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2870kJ 的能量,其中左右的能量被ADP 捕获,储存在ATP 中(约32mol 的ATP )。
可见,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只有34%储存在ATP 中,用于推动其他生命活动。
其余以热的形式散失了。
因此,在有些阶段物质变化场所 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产生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 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和[H]释放少量能量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H]与结合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线粒体内膜977.28 kJ 2CO 2O用第一阶段脱下的氢,把丙酮酸还原成酒精或乳酸。
因此,两种呼吸作用是在丙酮酸后分道扬镳的。
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高中生物《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二)》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必修 1第5章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二)第2课时细胞呼吸的过程及原理应用课型:新授课编号:1229 使用范围:高一年级编写者:李伟审核者:张加庆日期:2012-12-6一.教材分析1.学习目标(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探讨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和原理。
(2)学习难点: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二.预习导学案1、有氧呼吸(1)条件:必须有参与。
(2)场所:主要是。
线粒体中的和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3)化学方程式:。
(4)过程:(分三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催化):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产生少量,并释放出。
这一阶段氧气参与,在中进行。
第二阶段:彻底分解成和,并释放,这一阶段氧气参与,在中进行。
第三阶段:上述两个阶段产生的,经过一系列的反应,与结合生成,同时释放大量,这一阶段氧气参与,在中进行。
(5)概念: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的参与下,通过作用,把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和,释放,生成的过程。
(6)能量的释放: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可使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以的形式散失掉了。
2、无氧呼吸(1)条件:不需要参与。
(2)场所:在进行。
(3)过程:(分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需要催化):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成,或转化成。
无氧呼吸只在阶段释放出少量能量,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则存留在或中。
(4)化学方程式:(两种)①人教版必修 1②思考:为什么不同生物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5)发酵: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也叫发酵。
产生酒精的叫,产生乳酸的叫做。
3.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酵母菌酿酒:先通气,后密封。
细胞呼吸导学案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导学案一、回顾旧知:1、细胞呼吸的概念: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生成,释放出能量并生成的过程。
2、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和;在无氧条件下,则产生和少量的。
3、细胞呼吸可分为和两种类型。
二、新课导入若把细胞比作一个工厂,那么为这个工厂供能的“动力车间”相当于细胞的哪个结构呢?三、新课学习学生看图思考并回答:从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出发,线粒体具有哪些结构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特点?(一)有氧呼吸的过程任务一:自主阅读课文,完成内容第一阶段:场所:(第一大组)物质变化:产能情况:第二阶段:场所:(第二大组)物质变化:产能情况:第三阶段:场所:(第三大组)物质变化:产能情况:总反应式:反应式中两边的H2O可以消去吗?问题探讨一:根据各反应阶段,划出总反应式中生成物C6H12O6和O2各自的O元素的去路分别在哪?小结有氧呼吸的概念:(二)无氧呼吸的过程任务二:自主阅读课文,完成内容第一阶段:场所:(第一大组)物质变化:产能情况:第二阶段:酒精发酵(第二小组)乳酸发酵(第三小组)场所:场所:物质变化:物质变化:产能情况:产能情况:总反应式:问题讨论二:与有氧呼吸相比,同样是分解葡萄糖,为什么无氧呼吸只能够释放少量能量?任务三:小组合作完成补充表格四、学以致用自主阅读课本95页“资料分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细胞呼吸的应用原理。
五、巩固练习1、关于有氧呼吸的特点(与无氧呼吸相比),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需要多种酶的参与B、释放二氧化碳C、分解有机物不彻底D、生成大量ATP2、有氧呼吸的反应底物有葡萄糖、氧气和水。
这三种物质参与有氧呼吸反应过程的阶段分别是()A、第一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B、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二阶段C、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D、第一阶段、第三阶段、第二阶段3、四川南充果农将广柑贮藏于密闭的土窖中,可达4~5个月之久,哈尔滨等地利用大窖套小窖可将黄瓜贮藏3个月之久,这种方法在生物学上叫“自体保藏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体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的果蔬贮藏法,易受外界环境影响B、自体保藏法的原理是依靠果蔬细胞呼吸释放二氧化碳抑制自身的细胞呼吸C、在密闭的环境下,二氧化碳浓度越高,贮藏效果越好D、在自体保藏法中如能保温在0~5oC,贮藏时间会更长答案:CDC。
《细胞呼吸》导学案

《细胞呼吸》学案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细胞呼吸(概念):是指有机物在内经过一系列的生成,释放并生成的过程。
2.实验原理:P9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存,属于菌。
在有氧条件下,产生较多,释放更多,用于自身繁殖;在无氧条件下,产生较少,释放较少,同时产生。
3.有氧呼吸装置图无氧呼吸装置图4.对比实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通过对结果的,来探究某种因素与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做对比实验。
5.检测CO2的方法有哪两种?①②6.检测酒精的方法是?7.思考:细胞呼吸实验常见试剂及措施⑴常用试剂及作用:NaOH ;Ca(OH)2。
⑵若用种子,遮光与否对实验不产生影响,若用叶片或幼苗,则必须处理。
⑶怎样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二、细胞呼吸的过程1.有氧呼吸(1)概念:细胞在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产生,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2)场所:(3)过程图解→①图中a、b、c、、d、e代表物质,将其填充上。
②用“}”划分出有氧呼吸的3个阶段,并写出3个阶段的场所和反应简式分别在哪里。
(3)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4)思考:①所有生物有氧呼吸都在线粒体中进行吗?有氧呼吸全过程均需O2参与吗?②释放能量:1mol 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可释2870kJ 的能量,其中有 kJ 的能量存储在ATP 中,能量利用率为 ,其余能量以 形式散失。
③标出有氧呼吸过程中的O 元素去向(5)提醒:①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中箭头不能变成等号,能量不能写成ATP 。
② 是有氧呼吸最常利用的物质,不是唯一的物质,有氧呼吸也可以利用其他能源物质。
利用葡萄糖时消耗lmol O 2释放 mol CO 2,分解其他能源物质时不一定是此关系。
③有氧呼吸与线粒体的关系? 2.无氧呼吸(1)概念:细胞在 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分解为 的氧化产物,同时产生 能量的过程。
(2)场所:(3)无氧呼吸过程:将右图中空白方框处填充上。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导学案

预习案【学习目标】1、能说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并对比两者的异同点。
2、能说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现象 【情景导入】【生命在于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细胞充分获得氧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体育锻炼。
人体细胞通过有氧呼吸可以获得较多的能量。
相反,百米冲刺等无氧运动,是人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的高速运动。
无氧运动中,肌细胞因氧不足,要靠乳酸发酵来获取能量。
因为乳酸能够刺激肌细胞周围的神经末梢,所以人会有肌肉酸胀乏力的感觉。
1. 基础知识整理(课前独立完成) (1)细胞呼吸的概念及类型细胞呼吸是指 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 ,最终生成 或其它产物,释放出 并生成 的过程。
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 呼吸和 呼吸 (2)有氧呼吸①线粒体的结构 线粒体的 和 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②过程③概念:是指细胞在 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氧化分解,产生出 和 ,同时释放能量,生成 的过程。
(3)无氧呼吸①过程②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的生物组织有 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的生物组织有 。
③概念:是指细胞在 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 氧化分解,产生出 和 ,或 ,同时释放能量,生成 的过程。
(5)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①实验原理酵母菌在 _和_ _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属于兼性厌氧菌。
在 的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 和水。
在 的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 _和少量的_ _。
②CO 2 的检测方法CO 2可使 变__ ,也可使_ 溶液由_ 变_ 再变_ 。
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 2情况。
③酒精的检测方法橙色的_ 溶液,在 条件下与_ 发生化学反应,变成_ _ 2:实验步骤(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酵母菌+质量分数为 溶液,分别装入A 、B 两锥形瓶中。
(2)如图连接好实验装置:(3)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①:观察两组装置中 的变化。
细胞呼吸导学案及答案

课题:5、3细胞呼吸笔记【学习目标】1、能说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得过程、场所,并对比两者得异同点。
2、能说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与生活中得应用现象【学法指导】通过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得过程总结二者得异同点来加强理解记忆。
【学习过程】1.基础知识整理(课前独立完成)(1)细胞呼吸得概念及类型细胞呼吸就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得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得过程。
根据就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2)有氧呼吸①线粒体得结构(填写线粒体结构示意图)线粒体得内膜上与基质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得酶。
②过程项目场所反应物生成物产生ATP数量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葡萄糖丙酮酸、〔H〕2分子第二阶段线粒体基质丙酮酸与水CO2与〔H〕2分子第三阶段线粒体内膜〔H〕与O2水34分子总反应式③概念:就是指细胞在氧得参与下,通过多种酶得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与水,同时释放能量,生成ATP得过程。
(3)无氧呼吸①过程场所反应物生成物产生ATP数量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葡萄糖丙酮酸、〔H〕2分子第二阶段细胞质基质丙酮酸、〔H〕酒精与CO2或乳酸无反应式产生酒精:产生乳酸:②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得生物组织有酵母菌、大部分高等植物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得生物组织有乳酸菌、动物、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
③概念:就是指细胞在无氧得参与下,通过多种酶得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酒精与二氧化碳,或乳酸,同时释放能量,生成ATP得过程。
(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得异同点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点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细胞质基质条件需氧、酶与适宜温度不需氧、需酶与适宜温度产物二氧化碳、水酒精与二氧化碳或乳酸能量变化释放大量能量,合成38 分子ATP释放少量能量,合成2分子ATP相同点联系第一阶段完全相同,都就是由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合成ATP意义为生物体得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5)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得方式①实验原理酵母菌在_有氧_与_无氧_条件下均能进行细胞呼吸,属于兼性厌氧菌。
5.3细胞呼吸(导学案)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理解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2.通过自主学习,理解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3.通过比较和讨论,理解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和联系;4.结合实例综合分析,了解细胞呼吸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教学难点⑴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⑵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第1课时【课前延伸】生物在生命活动中所需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的水解,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 在生物体主要通过什么方式获得呢?【自主学习】一、细胞呼吸的概念预习课本P91,思考讨论:1.呼吸作用与物质燃烧的异同点?2.呼吸作用能够像燃料在体外燃烧那么强烈吗?3.在无氧条件下,细胞能否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吗?4.呼吸与呼吸作用的区别?5.什么是细胞呼吸?正确理解细胞呼吸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细胞呼吸有哪些方式?细胞呼吸一定需氧参与吗?【精讲点播】1.不同之处——场所不同、条件不同(是否需要酶的参与、活化能高低);相同之处——都是物质氧化,都能释放能量。
2.细胞呼吸是体内物质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也可通过无氧呼吸的形式释放能量。
3.“氧化”中的“氧”是氧化分解,而不是在“氧气”作用下分解。
4.注意呼吸是呼吸系统的生理作用过程,是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肺部气体交换和组织气体交换。
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进行物质氧化分解的过程。
5.理解与把握细胞呼吸的概念,应注意:场所——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原料——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产物——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能量——释放能量,而不是释放ATP;只为ATP形成提供所需能量,释放的能量只是部分生成了ATP。
方式:依据是否需氧而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条件:酶、氧的有无等。
【合作探究】二、实验探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预习P91~93,完成问题: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新陈代谢类型属于,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
《细胞呼吸》导学案

【细胞呼吸】导学案一、细胞呼吸的概念:细胞呼吸是指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生成 _ 或其它产物,释放出并生成_________的过程。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分析:(1)NaOH的作用是什么?(2)澄清的石灰水有什么作用?(3)A和B是否形成对照,自变量是什么?(4)用什么作因变量,怎样检测?2、实验结果预期:3、实验结论:三、有氧呼吸1、过程:第一阶段:反应物 ,生成________ ,_______释放________,场所;第二阶段:反应物、,生成、,释放,场所;第三阶段:反应物、,生成,释放________,场所__________。
思考:为什么说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6H12O6是否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2、有氧呼吸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无氧呼吸1、过程(注意:教材有没有说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释放能量)第一阶段:反应物生成、释放,场所;第二阶段:反应物生成和_______或只生成_______场所;2、无氧呼吸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同有氧呼吸相比,无氧呼吸释放能量少的原因有哪些?五、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1、不同点条件:分解程度:场所:产物:能量释放:生成ATP:2、相同点相同过程:实质:3、意义:六、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温度2、二氧化碳3、水4、氧气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葫芦岛市第六高级中学 生物教研组 高一备课组 导学案第五章 第3节: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授课时间:2014年12月25日【学习目标】1. 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2. 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
3. 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重点和难点】重点: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难点:(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
(2)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
一:细胞呼吸1.概念:_________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___________,生成________或其他产物,释放出__________并生成_________的过程。
2.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类型。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1原理:酵母菌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__________菌,便于用来研究呼吸方式,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将葡萄糖氧化分解形成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将葡萄糖分解形成 ,所以酵母菌是 型微生物。
检验产物: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也可使 水溶液由蓝变________再变_________ 。
酒精:与________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颜色变化: 。
2. 实验假设:3. 实验装置:4. 思考:(1).两个装置,哪一个是检测有氧呼吸的?如何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2).第一个装置中NaOH 溶液有什么作用?(3).用什么检测CO 2产生情况?用什么检测酒精产生情况?(4).什么是对比试验?怎么区别于对照实验?【例1】如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通过比较甲、乙两装置的实验结果可看出氧气条件对细胞呼吸的影响B .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代替澄清的石灰水C .装置乙中应让Ⅱ先放置一会再与Ⅲ连接D .装置甲中NaOH 的作用是吸收Ⅰ处的CO2三:有氧呼吸(一)主要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其结构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二)过程:1.第一阶段:(1)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程:在酶的催化下,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产生少量___________,并且释放出少量的___________。
(3)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② ③ ④2.第二阶段:(1)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程:在酶的催化下,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_____________,并释放出少量______________。
(3)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三阶段:(1)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程:在酶的催化下,前两阶段产生的[H]和氧结合,形成____,并释放出大量______________。
(3)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析:元素转移方向:H2O中的“H”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O”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CO2中的“C”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O”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__”(三)概念:细胞在_________参与下,通过___________的催化作用,把____________等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___________,释放____________,生成许多_________的过程。
(四)能量去向:1mol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可使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_________中,其余的能量以_________的形式散失,有氧呼吸的能量转化效率大约是_________。
四、无氧呼吸:1.条件: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
2.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过程:(1)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
(2)第二阶段:4.化学反应式:进行此类无氧呼吸的生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此类无氧呼吸的生物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发酵:(1)概念: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类型:①__________发酵:发酵产物为酒精和CO2②__________发酵:发酵产物为乳酸。
【例1】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丙酮酸+[H](1)C6H12O6 _____________+少量能量酶酶(2)C6H12O6_____________+少量能量气的条件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 B .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C .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 产生D .丙试管中无CO2产生【例2】如图是一种可测定呼吸速率的密闭系统装置,把三套装置放在隔热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三装置中种子的质量相等)。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取适量的幼胚研碎,滴加少量的一种被还原后为白色的试剂,一段时间后试剂颜色变白的原因可能与种子呼吸过程产生的[H ]有关B.当种子中的有机物消耗完毕,温度计读数tB 最高C.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hC>hB=hAD.A 、B 两试管有色液滴右移的速率不一样六、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①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而影响细胞呼吸。
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的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加快,但超过一定的温度后,细胞呼吸反而会减弱,甚至停止。
②O 2浓度O 2浓度=0时进行 ;0﹤O 2浓度﹤10%进行 ; O 2浓度≥10%时进行 。
表示细胞呼吸强度最弱,有机物消耗最少的是 点。
线段AB=BC ,表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释放的CO 2量相等的是 点。
③CO 2浓度:对细胞呼吸有 作用④含水量:在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强度随含水量增加而 【例1】 (2011年黄浦质检)呼吸熵(RQ)=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吸收的O2量。
右图是生物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呼吸熵与氧分压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呼吸熵越大,细胞呼吸产生的CO2越多 B .b 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 点C .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 点D .c 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例2】 (2011年泉州质检)稻田长期浸水,会导致水稻幼根变黑腐烂。
测得水稻幼根从开始浸水到变黑腐烂时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曲线如右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Ⅰ阶段幼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和无氧呼吸速率皆降低 B .Ⅱ阶段幼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速率和无氧呼吸速率皆升高C .Ⅲ阶段幼根因无氧呼吸的特有产物丙酮酸积累过多而变黑腐烂D .从理论上讲,为避免幼根变黑腐烂,稻田宜在Ⅱ阶段前适时排水【课时训练】1.(09天津卷)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组不产生CO 2而乙组产生B. 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C. 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 D . 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2.(09浙江卷)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侵入了人体深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下列关于该菌的细胞呼吸类型和消灭该菌首先要通过的免疫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无氧呼吸和体液免疫 B .无氧呼吸和细胞免疫C .有氧呼吸和体液免疫D .有氧呼吸和细胞免疫 3.(09广东理基)在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产生酒精,此过程不生成 A .ATPB .乳酸C .三碳化合物D .CO 24.(09广东卷)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
地窖中的CO 2浓度较高,有利于 A .降低呼吸强度 B .降低水分吸收 C .促进果实成熟 D .促进光合作用5.(09上海卷)在a 、b 、c 、d 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 2和O 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右表。
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 条件下,呼吸产物除 CO 2外还有酒精和乳酸B. b 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C. c 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D . d 条件下,产生的CO 2全部来自线粒体CO 2释放量 O 2吸收量a 10 0b 8 3c 6 46.右图是某种绿色植物的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气浓度下,O 2吸收量和CO 2释放量的变化坐标图。
氧气浓度为10%时,该器官进行的呼吸作用为( )A .有氧呼吸大于无氧呼吸B .有氧呼吸小于无氧呼吸C .有氧呼吸等于无氧呼吸D .只进行有氧呼吸7.(06-江苏14)香蕉成熟过程中。
随着贮藏物质强烈 水解并转化为还原糖,香蕉逐渐变甜,其呼吸速率变化如图 中曲线a 所示。
图中符合香蕉内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 是( )A 、曲线1;B 、曲线2 ;C 、曲线3 ;D 、曲线4。
8.用下图装置测定种子萌发时进行的呼吸作用类型,同时关闭活塞,在25℃下经过20min 再观察红色液滴移动情况,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不符合实际的是A .若装置l 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B .装置l 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消耗O 2的体积,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释放C02和消耗O 2的体积之差C .若装置l 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D .若装置1红色液滴不移动,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 9.取适量干重相等的4份种子进行不同处理:(甲)风干,(乙)消毒后浸水萌发,(丙)浸水后萌发,(丁)浸水萌发后煮熟冷却,消毒。
然后分别放入4个保温瓶中,一段时间 后,种子堆内温度最高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10.有氧呼吸全过程的物质变化可分为下列三个阶段,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 C 6H 12O 6 → 丙酮酸 ② 丙酮酸 + H 2O → CO 2 + [H] ③ [H] + O 2→ H 2OA .第③阶段反应极易进行,无需酶的催化B .第①②阶段能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C .第②阶段无ATP 生成,第③阶段形成较多的ATPD .第①阶段与无氧呼吸的第①阶段不同11.自然条件下有关植物呼吸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有氧呼吸过程中,中间产物丙酮酸必须进入线粒体 B .高等植物只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 C .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 D .有氧呼吸的强度晚上比白天强12.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 、b 、c 、d 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