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5.3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导学案(必修1)
5.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2019必修1生物课本第5.3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主要内容为通过实验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使学生掌握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本节内容为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理解生物学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细胞呼吸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通过讲解细胞呼吸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意义,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对细胞呼吸的理解。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细胞呼吸的动画、图片和图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导学案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实验中,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等环节,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科学探究)2.比较酵母菌细胞在不同条件下的呼吸过程,基于事实和证据,描述并解释实验现象,训练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思维)3.通过实验探究,说出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及产物,形成物质与能量相统一的生命观念(生命观念)4.通过实验,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加强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CO2和酒精的检测方法。
难点:变量的控制和设计对比实验。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播放苗家酿制米酒视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引导学生找出本实验的不足之处,针对不足之处改进本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现象)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二)合作探究1.为什么选择酵母菌?2.实验产物的检测原理是什么?3.如何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4.无氧装置应放置一段时间后,再检测CO2,为什么?5.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三)课堂小结先请学生阐述,然后呈现本节课的思维导图(四)智慧比拼你知道自己的智慧值吗?快来展示实力吧!1.(1分)酵母菌是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的理想材料,原因是()A.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B.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生物C.酵母菌和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D.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包括酒精、乳酸、C022.(3分)在检验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时,常用到一些特殊的(颜色)反应,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C.酒精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橙色D.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3.(4分)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A.实验中不能依据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细胞呼吸的方式B.可以根据石灰水的浑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检测CO2产生情况C.酒精能与酸性重铬酸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D.该实验通过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其中有氧条件为实验组,无氧条件为对照组4.(2分)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色,则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C.无论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酵母菌都能产生CO2D.酵母菌发酵时不产生气体,但其发酵液能使重铬酸钾溶液变灰绿色四.作业与先学1.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查阅资料,制作出更有效的实验装置(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2.先学安排先学教材P9294“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内容。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学案:5.3.1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1课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学习目标1.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重点);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学会控制和检测实验变量(重难点)|基础知识|一、细胞呼吸的概念1.场所:细胞内。
2.物质变化:有机物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
3.能量变化: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原理(1)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是兼性厌氧菌。
(2)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不同,以此来确定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3)CO2的检测①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②CO2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根据石灰水变混浊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CO2的产生情况。
(4)酒精的检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2.实验装置(1) CO2的检测装置:①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如图甲②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如图乙(2)酒精的检测装置:答案(1)①NaOH溶液澄清的石灰水②澄清的石灰水(2)重铬酸钾3.实验现象及结论(1)实验现象①甲、乙装置中的石灰水都变混浊,但甲中混浊程度高且速度快。
②试管1中溶液颜色无变化,试管2中溶液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2)实验结论①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CO2②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CO2。
|自查自纠|1.细胞呼吸只能产生CO2()2.细胞呼吸只能在细胞进行()3.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用于主动运输()4.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5.只检测有无CO2产生即可确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6.根据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可以确定CO2产生的量的多少()7.酒精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与重铬酸钾溶液反应产生灰绿色()答案 1.× 2.√ 3.√ 4.√ 5.× 6.√7.×|图解图说|★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通入CO2的颜色变化:蓝→绿→黄。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教案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一、教材分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选自新课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第5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是在学习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结合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进一步理解细胞呼吸的条件、产物和类型,通过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生成的产物,为后面学习“细胞呼吸的过程”知识作以必要的知识铺垫。
本节教材在简要介绍细胞呼吸概念之后,设计实验探究,帮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方法,主动建构知识和概念。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本章节的教材知识与日常生产生活有较多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教学思路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本节教学运用了探究性实验的一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操作以及得出结论,交流讨论等。
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通过同桌讨论,师生合作共同设计实验方案,明确实验变量,让学生亲手进行实验操作。
产物C2H5OH的检测需要排除由C6H12O6造成的干扰,这需要较长时间,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舍弃对C2H5OH的检测。
另外,采用朗威数字化信息采集系统中的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CO2的含量,让学生感受到实验室内数字化设备带来的便捷。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实验结果。
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使课堂呈现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了他们探究实验的兴趣,并领悟了探究实验的方法、步骤。
通过探究,学生认识到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条件和生成产物,为后面学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打下基础,另外培养了他们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探究实验的能力,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导学案

编写人:尚立成、审核人:审批人:编号: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第五章第三节 ATP的直接来源----细胞呼吸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导学案【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了解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掌握酵母菌细胞呼吸作用的有关代谢产物及检测方法。
2、领悟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探究能力;3、培养求实、严谨、创新、勇于实践、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参与、合作和交流。
【使用说明和方法指导】1、阅读教材P91-P92页,完成所有内容。
【预习案】1:细胞呼吸的概念2: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菌,它在_____________都能生存,属于_________,便于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3:酵母菌呼吸的产物(co2或者酒精)是在什么条件下生成的(有氧或者无氧).【探究案】探究一、根据已有的常识和提问尝试作出各种假设。
1:2:探究二、1.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有氧和无氧条件?2.怎样对产物CO2进行检测?3.怎样鉴定产物中有无酒精产生?4. 装置怎样设置(保证所控制的条件)?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装置?请将装置图画下方框内。
5、实验的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对比试验 . 【当堂训练】1 .交通警察为了检查司机是否存在酒后驾驶的违章行为,可用哪种试剂检测司机呼出的气体( )A.斐林试剂B.双缩脲试剂C.重铬酸钾溶液D.苏丹三染液2,如图烧杯内装有含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试管中装有澄清的石灰水,两天后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并有沉淀,对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试管内B.酵母菌进行光合作用时放出二氧化碳C.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D.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
高中生物必修1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第1课时 学历案

5.3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第1课时自主学习学习目标: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2.概述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概括有氧呼吸的概念。
素养要求:1.生命观念:认同线粒体的结构特点与其作为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相适应。
2.科学探究:体验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
自学评价:阅读教材本节内容熟悉以下知识点一、细胞呼吸的方式1.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_____________,并释放_______,因此也叫__________。
2.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酵母菌在_____________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2)产物有氧条件:大量的______和_______;无氧条件:产生_______,还产生少量的________。
3.根据大量的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细胞呼吸的类型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判断正误(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时,葡萄糖溶液煮沸后,即可加入新鲜食用酵母()(2)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则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碱性条件下遇酒精变为灰绿色()(4)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实验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二、有氧呼吸1.线粒体(1)写出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 ④______(2)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_______。
(3)线粒体具有____层膜,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内折叠形成_____,以增加______________。
(4)线粒体的功能:进行________的主要场所。
2.化学反应式:3.有氧呼吸过程4.能量转化5.有氧呼吸概念:指细胞在_____的参与下,通过________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_________,产生________,释放_________,生成________的过程。
判断正误(1)葡萄糖是有氧呼吸唯一能利用的物质()(2)真核细胞都进行有氧呼吸()(3)没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不能进行有氧呼吸()(4)有氧呼吸的实质是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并且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研习探究探讨点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__________,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课前导学

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课前导学【新知导学】➢细胞呼吸的方式1.呼吸作用的实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
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在和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1)酵母菌呼吸的方式代谢类型:兼性厌氧型。
细跑呼吸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呼吸产物的检测(3)实验结论①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②产物:有氧条件:大量的;无氧条件:产生,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有氧呼吸1.概念(1)场所:。
(2)条件:有氧参与、多种酶催化。
(3)物质变化①反应物:葡萄糖等有机物。
①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4)能量变化:释放能量并生成大量。
2.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3.过程注:(1)[H]是指NADH(还原型辅酶①)。
(2)C6H12O6不能进入线粒体。
4.同有机物在生物体外的燃烧相比,有氧呼吸特点:有氧呼吸过程;有机物中的能量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能量有相当一部分储存在ATP中。
➢无氧呼吸1.场所:细胞质基质。
2.类型和过程3.细胞呼吸概念: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的过程。
细胞呼吸除了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还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
例如,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非糖物质代谢形成的某些产物与细胞呼吸中间产物相同,这些物质可以进一步形成葡萄糖。
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代谢,都可以通过过程联系起来。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1)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①包扎伤口时,需要选用的消毒纱布或“创可贴”等敷料。
①利用麦芽、葡萄、粮食和酵母菌以及发酵罐等,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可以生产各种酒。
①破伤风由破伤风芽孢杆菌引起,这种病毒只能进行。
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病菌就容易大量繁殖,需到医院治疗。
高中生物人教必修1学案:5.3.1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Word含答案

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1课时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学习目标1.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重点);2.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学会控制和检测实验变量(重难点)|基础知识|一、细胞呼吸的概念1.场所:细胞内。
2.物质变化:有机物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
3.能量变化: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1.实验原理(1)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是兼性厌氧菌。
(2)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不同,以此来确定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3)CO2的检测①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
②CO2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根据石灰水变混浊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CO2的产生情况。
(4)酒精的检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2.实验装置(1) CO2的检测装置:①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如图甲②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如图乙(2)酒精的检测装置:答案(1)①NaOH溶液澄清的石灰水②澄清的石灰水(2)重铬酸钾3.实验现象及结论(1)实验现象①甲、乙装置中的石灰水都变混浊,但甲中混浊程度高且速度快。
②试管1中溶液颜色无变化,试管2中溶液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
(2)实验结论①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CO2②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CO2。
|自查自纠|1.细胞呼吸只能产生CO2()2.细胞呼吸只能在细胞进行()3.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可用于主动运输()4.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产生CO2()5.只检测有无CO2产生即可确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6.根据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可以确定CO2产生的量的多少()7.酒精在中性或酸性条件下与重铬酸钾溶液反应产生灰绿色()答案 1.× 2.√ 3.√ 4.√ 5.× 6.√7.×|图解图说|★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通入CO2的颜色变化:蓝→绿→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 5.3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导学
案(必修1)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课标解读】
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
1、认识酵母菌,说出它的生殖方式。
2、说出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
3、设计和实施实验方案。
1、说出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
2、设计和实施实验方案。
【课堂活动】
活动一认识酵母菌
一、阅读教材p83页,完成酵母菌的相关知识
1、观察酵母菌的图形,填出各序号所代表的结构。
① ② ③
④ ⑤
2、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常用于酿酒和发酵。
从结构上看,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的(“原”或“真”)核生物。
是兼性厌氧菌,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
活动二
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
【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有几种?呼吸的产物有哪些?作出假设:酵母菌在有氧呼吸时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无氧时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甲乙
【思考交流】
(1)本实验需要探究什么?
(2)甲装置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3)乙装置实验时最好过一段时间后再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与B 瓶相连,原因是?(4)怎样鉴定有无CO2的产生?现象是?如何比较CO2的多少?(5)怎样鉴别酒精?
(6)本实验的结论是:细胞呼吸的方式有和。
【随堂练习】
A
1、苹果放置时间较长会有“酒香”是因为进行了(
)
A、光合作用
B、有氧呼吸
C、无氧呼吸
D、细胞分裂A
2、用酵母菌酿酒时,如果向酿酒的原料中注入足量的氧气,会出现的现象是(
)
A、酵母菌死亡,不产生酒精
B、酵母菌增多,不产生酒精
C、酵母菌增多,产生酒精增多
D、酵母菌减少,产生酒精增多A
3、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检测产物时选用试剂错误的是(
)
A、C02--澄清的石灰水
B、酒精--酸性重铬酸钾溶液
C、C02--10%的NaOH溶液
D、C02--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A
4、呼吸作用过程中有CO2放出时,则可判断此过程(
)
A、一定是无氧呼吸
B、一定是有氧呼吸
C、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D、一定不是酒精发酵B
5、测得苹果果实在一段时间内,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由此推得果实(
)
A、有氧呼吸占优势
B、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相等
C、无氧呼吸占优势
D、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B
6、如果葡萄糖溶液中有一半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那么每消耗1 mol葡萄糖,将产生(
)
A、2 mol二氧化碳
B、3 mol二氧化碳
C、4 mol二氧化碳
D、6 mol二氧化碳B
7、现有一瓶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之比为3∶5,这是因为(
)
A、有1/4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B、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C、有1/2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D、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B
8、两位同学用下面两套装置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
实验装置均放在适宜环境中培养8~10h,两组装置中的石灰水都变混浊。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两组装置的石灰水混浊程度,装置1 (高于、低于)装置2,产生酒精较多的是(装置
1、装置2)。
(2)装置1中进入锥形瓶A的空气要经过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原因是。
(3)装置2中锥形瓶D装配好后,立即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这样的做法是否正确,请分析原因(4)引起两组实验结果差异的外界因素
是。
(5)一段时间后装置2中发生作用的总反应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