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导学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体细胞的分裂导学案北师版

南州中学高一年级生物学科学案课题章节第五章第二节课题名称:体细胞的分裂设计人:审核人;审批人:教学时间:课型:新授课知识目标1.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
2.说出影响有丝分裂的因素3.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难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并概述其过程学习方法:自学法、讨论法、实验法、阅读归纳法、评价法、合作探究高效互动课堂教学过程一、揭示目标,学法指导1、目标揭示2、学法指导二、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三、学生展示、教师精导1.(10分)右图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1)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期。
(2)此时该细胞有条染色体,有个DNA分子。
(3)此细胞分裂结束后,子细胞内染色体数是条。
(4)①、⑤两条染色体是经过期形成的。
(5)此细胞继续发展,将在位置出现,在(填细胞器)的作用下逐渐扩展成为,最终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2.(10分右图所示是两种高等生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图象,据图回答。
⑴A图示细胞有丝分裂,B图示细胞有丝分裂,判断的依据是。
⑵A图示有丝分裂的期,主要特点是。
⑶B图示有丝分裂的期,主要特点是。
⑷两类细胞有丝分裂时的主要区别是。
(3分)四、边练边清、巩固提升1.单细胞生物细胞分裂的直接意义是A.产生新个体B.增强生活力C.增加变异性D.改变遗传性2.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2倍的时期是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3.某同学在观察了某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图像后,绘制了右图,其中有两处错误的,它们是A. a和bB. c和dC. d和fD. e和f4.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染色体的变化情况(虚线表示纺锤丝)。
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应该是A.②①②③④⑤B.②③①④⑤C.②①⑤④③②D.①⑤④③②①5.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指A.染色体数加倍 B.染色单体数加倍C.DNA数加倍 D.染色体数和DNA同时加倍6.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数目比体细胞各增加一倍的时期分别是①间期②前期③中期④后期⑤末期A.①② B.③④ C.④① D.①④7.适于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是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B.人上皮细胞 C.蛙红细胞 D.马蛔虫受精卵8.用高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能清楚地看到细胞核,但看不到染色体,是因为A.洋葱表皮细胞结构不完整 B.洋葱表皮细胞处于分裂期C.洋葱表皮细胞不分裂 D.洋葱表皮细胞层数太多9.衣藻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都存在的一组结构是A.中心体、纺缍体、染色质 B.核膜、叶绿体、细胞核C.赤道板、线粒体、核仁 D.染色体、中心体、纺缍体10.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三者数量之比为1∶2∶2的时期是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前期和末期11.关于无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A.低等生物细胞特有的分裂方式 B.遗传物质也要复制和平均分配C.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 D.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的变化12.依据生理特点,鉴定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的A.DNA的复制方式 B.是否出现星射线C.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法 D.自身的蛋白质合成的方法13.某生物体细胞内有2n条染色体,在分裂后期的细胞内染色体和DNA数分别是A.n条、2n个 B.2n条、2n个 C.2n条、4n个 D.4n条、4n个14.图示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内的各期图像,其进行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⑤④ B.③①②⑤④ C.④③①⑤②④ D.①⑤②④③15.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从结构上看是因为高等植物细胞A.有叶绿体和细胞壁 B.有细胞壁和液泡 C.有叶绿体和液泡 D.有细胞壁,无中心体16.下列关于利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其制片的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实验中无法观察到细胞内连续变化的过程,原因是细胞在解离过程中已被杀死C.龙胆紫溶液是将龙胆紫溶解在2%的醋酸中配制而成,属酸性染液D.利用洋葱根尖作为观察材料的原因是: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强,无叶绿体避免颜色干扰17、下列属于无丝分裂的是()(A)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B)人的卵细胞的产生(C)青蛙红细胞的分裂(D)马蛔虫受精卵的分裂18.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对根尖染色的目的是使()。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共75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导学案(全册共75页)介绍这份导学案是基于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材的研究指导,共涵盖全册内容,共计75页。
导学案提供了逐课时的研究目标、重点内容、研究方法等,帮助学生系统地研究生物知识。
目标- 通过研究本教材,掌握高中生物必修一的核心知识点和概念。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 提供研究方法和研究资源,帮助学生有效研究和提高成绩。
特点- 该导学案使用简洁的语言,突出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 导学案提供了多种研究方法,如思维导图、实验记录、练题等,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 通过教材的精选和总结,该导学案减少了学生的检索时间和研究负担。
内容结构该导学案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编排,每一章节都有相应的研究目标和重点内容。
导学案中的每个课时都包含以下内容:- 课时导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和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研究目标:明确本节课的研究目标,帮助学生明确研究重点。
- 研究方法: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如讲解、实验、小组合作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
- 思考题:提供一些思考题,帮助学生发展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练题:提供一些练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使用方法学生可以根据教材的章节顺序,逐页逐课时地使用该导学案。
建议学生在课前预教材内容,然后结合导学案进行研究。
学生可以根据导学案提供的研究方法,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式进行研究。
同时,学生还可以利用导学案中的思考题和练题来巩固和检验自己的研究成果。
希望该导学案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帮助,促进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北师大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精品学案:第三章第五节 元素与生物大分子

元素与生物大分子【学习目标】1.理解细胞是由多种多样的元素组成。
2.分析生物大分子的构成,形成碳是所有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元素的思想。
【学习重难点】生物大分子的形成机制。
【学习过程】一、新知探究1.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构成细胞。
2.细胞主要由C 、H 、O 、N 、P 、S 等元素构成。
3.以碳链为骨架形成生物大分子(1)碳原子的结构⎩⎨⎧原子核⎩⎨⎧质子:6个中子:6个核外电子:6个(其中有4个价电子)(2)碳原子形成的化学键:碳原子之间可以通过单键相结合,也可以通过双键或三键相结合。
(3)碳骨架:碳原子之间形成不同长度的链状、分支链状或环状结构。
(4)生物大分子:含有碳骨架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是组成生物体最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二、精练反馈1.国科温泉有远古“圣水”之誉,富含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及矿物质,水温高达56℃,水质淡黄清澈,享有“一盆玉汤”的美誉,对治疗皮肤病、色斑、关节炎及神经衰弱等有特殊的疗效。
下列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较少,但对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是()A.Fe、Mn、Zn、MgB.Zn、Cu、Mn、CaC.Zn、Cu、B、MnD.Mg、Mn、Cu、Mo2.下列关于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共价键B.碳元素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C.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链状、分支链状或环状结构D.碳骨架的结构排列和长短等因素决定了一些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3.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碳原子本身的化学性质,使它能够通过化学键连接成链状或环状,从而形成生物大分子。
以上事实可以说明()①碳元素参与生物体内所有化合物的组成②地球上的生命是在碳元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③碳元素是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④碳元素是组成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的最基本元素A.②③④B.③④C.②④D.①③④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含碳化合物大部分属于有机物B.碳原子能相互连接成链或环C.碳链骨架可决定有机物的基本性质D.有机物中的官能团与其性质无关5.下列有关单体和多聚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多聚体是由单体脱水缩合形成的B.多聚体水解可得到单体C.由m个单体形成一个多聚体时,会产生m个水分子D.形成淀粉的单体都是葡萄糖答案1.答案:C解析:Mg、Ca属于大量元素,Fe、Mn、B、Zn、Mo、Cu属于微量元素。
高中生物必修一学案及答案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2)简述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3)说出水在细胞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4)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主要作用教学重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2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教学难点: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2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3结合水的概念4无机盐的作用(一)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1.观察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含量(%)表(1)生物体总是和外界环境进行__________,归根结底是________从无机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来组成自身。
(2)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_________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细胞所特有的,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_______。
(32.(1(2是构成细胞3.大量元素:含量在万分之一以上,有微量元素:含量在万分之一以下,有1.根据,有机化合物_____、2.1.也不同。
2.(23.(3(4)总结: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四)无机化合物之二——无机盐1.无机盐的含量和存在形式:无机盐在细胞中含量____,大多以_______形式存在,含量较多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阴离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无机盐的作用(a)_____是血红蛋白分子的组成部分,人体缺少它,将导致________。
.(b)_____是叶绿素分子的组成部分,植物缺少它,___________作用将受影响。
归纳总结:某些无机盐是细胞内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2)哺乳动物中必须含有一定的钙离子,如果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出现______症状;含量过高会引起白内障、胆结石、粥样硬化。
归纳总结: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3)人的血浆PH值约为7.35~7.45,无机盐如HPO42-/H2PO4-和H2CO3/HCO3-等缓冲系统来调节并维持PH平衡。
高中生物新课标必修1一全册导学案

高中生物新课标必修一全册导学案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学习目标:1、了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原因2、认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3、认同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二、自主学习知识点知识填空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生物可分大类:①生物,如细菌、单细胞藻类、单细胞动物;②生物,如人、高等动植物;③生物,如病毒。
2、①单细胞生物,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多细胞生物靠密切合作,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所以细胞是生物体和的基本单位。
②即使无细胞结构的病毒,也需寄生在,才能表现出生命特征。
生命活动的结构层次1、生命系统层次由小到大是:、、、、、、、2、①种群:在一定内的的个体。
群落:在一定内的的个体。
②生态系统:与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也是具有形态结构的单细胞生物,原始单细胞生物经过漫长的过程,演变成今天多样的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三、自我检测1、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D、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2、下列哪种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A、变形虫B、酵母菌C、衣藻D、烟草花叶病毒3、一定区域内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全部生物构成()A、一个群落B、一个种群C、三个种群D、一个生态系统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是()A、池塘里的一只青蛙B、青蛙的表皮细胞C、表皮细胞中的水和蛋白质D、一个池塘5、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6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羊,这块草原上的8群羊是()A、一个群落B、一个种群C、两个种群D、八个种群6、可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的实例是()A、树洞中久积的雨水B、健康人的一滴血C、一罐鲜酵母培养液D、一瓶密封的蒸馏水7、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要调查一个池塘中青蛙近几年的个体数量变化情况。
2.2.1叶绿体与线粒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北师大版(2019)必修1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叶绿体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为课堂讨论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细胞中的作用实例,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科学方法,探究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异同点,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现象的兴趣和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技能。
4.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生物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参与小组内的讨论和汇报。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确保学生对知识点有全面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多媒体资源:利用动画和实物模型等资源,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作用与目的:
-确保学生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有深入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学习效果: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运用比较、分析等科学方法,探究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异同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如显微镜下的叶绿体和线粒体观察,加深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学习效果:
-结构:双层膜结构、类囊体薄膜、基质
-功能:光合作用
2.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
2020-2021学年(2019)高中生物1学案第一章第一节 发现细胞含答案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1学案:第一章第一节发现细胞含答案1.1 发现细胞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2、了解技术进步对细胞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性3、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核心素养:生命观念:认同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并列举实例。
科学探究:探究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社会责任: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保护我们唯一的家园-—生物圈.【预习案】任务一、显微镜的发明支持细胞学说建立1、建立过程2、基本内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发育而来,并由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中产生。
【答案】1.细胞施莱登细胞施旺细胞2.(1)细胞细胞和细胞产物(2)相对独立(3)老细胞任务二、技术的进步推动细胞生物学发展1、19世纪40年代,科学家将动物和植物细胞内的均匀、有弹性的胶状物质称为:2、方法和各种染色方法的发明,为各种细胞器的相继发现奠定了基础【答案】1、原生质2、石蜡切片法【探究案】探究点:细胞学说要点内容(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连线)科学家成就魏尔肖建立了细胞学说胡克发现并命名细胞施莱登和施旺观察和记录了活细胞列文虎克提出了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2)主要内容: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发育而来,并由和所构成;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通过繁殖产生.(3)意义:揭示了和的统一性;揭示了生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答案】(1)胡克发现并命名细胞;列文虎克观察和记录了活细胞;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魏尔肖提出了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2)细胞细胞细胞产物相对独立的老细胞(3)细胞的统一性生物体结构亲缘【训练案】1.下列各组生物中,具备细胞结构的一组是()A.蓝细菌和噬菌体B.烟草花叶病毒和变形虫C.噬菌体与烟草花叶病毒D.结核杆菌和酵母菌2、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A.痢疾杆菌和衣藻B.酵母菌和疟原虫C.链球菌和乳酸菌D.病毒和蓝藻3、根据细胞学说,所有的细胞来源于()A.无机物B.有机物C.先前存在的细胞D.培养皿培养4.禽流感病毒和HIV的生存和复制繁殖的场所必须是()A.无机环境B.富含有机质的环境C.生物体的细胞间质内D.生物体的活细胞内5.下列结构中能体现出生命现象的是()A.脱氧核糖核酸(DNA)B.生物大分子C.独立的SARS病毒D.人体的心肌细胞【答案】1.D 2。
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2.2.1叶绿体与线粒体 教案

叶绿体与线粒体【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本节课用二个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学习叶绿体与线粒体。
第二课进行其他细胞器【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知识目标】(1)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
(2)说出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辩证观点。
(3)说说两者的共同之处。
【核心素养】(1)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辩证观点。
(2)建构模型。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观察细胞中叶绿体。
2.难点:(1)将细胞器的功能和生物体的相关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并灵活运用。
(2)叶绿体的观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细胞器模型、印制细胞器图片。
【教学过程】合作用相适应的观点。
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思考下列问题:1.藓类小叶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是怎样的?叶绿体在细胞中如何分布?细胞中约有多少个叶绿体?2.水绵细胞中的叶绿体数量、形态有什么特点?3.天竺葵叶片中被碘液染成蓝色的细胞结构是什么?该结果说明了什么?教师出示线粒体图片重点强调其结构、功能,出示叶绿体图片重点强调其结构、功能和分布。
进行适当点拨!在此过程中渗透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出示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表【教学反思】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微观水平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学生在学习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后,脑子里还是一个个独立的细胞器的印象,还没有把这些细胞器作为一个系统的组成成分联系起来,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本课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因此教学过程既要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又要强调教师的主导。
教学内容要增加直观性,促进学生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导学案发现细胞【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了解技术进步对细胞生物学发展的重要性,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能掌握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理解并能分辨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学习重难点】细胞学说及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学习过程】【温故知新】课前完成一、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1.荷兰________发明显微镜;2.英国________发现细胞;3.德国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创立细胞学说。
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均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2)细胞是一个相对________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德国魏尔肖:“________________”,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________________。
这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学习目标】1.练习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制作动物、植物或真菌细胞的临时装片。
3.举例说出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学习重难点】1.重点:(1)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
(2)归纳比较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2.难点: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学习过程】一、寻找证据观察活动: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1)请写出显微镜相应结构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显微镜使用的基本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物像________的放大倍数。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_______,距离装片距离越________,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_______。
总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4)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实验操作过程:①先在________倍镜下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②移动载玻片,将所要观察的细胞(物像)移动到视野________;③转动转换器,让________倍镜头正对通光孔;④调节________,使物像清晰。
(5)低倍物镜与高倍物镜比较:高倍物镜下视野________、物像________、细胞数量________。
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方向上下左右均________(技巧:标注方向再旋转180度)。
(6)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1)你观察到了哪些细胞?描述它们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2)不同细胞之间有没有共性呢?归纳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
二、实践应用讨论说说哪些疾病可以通过镜检细胞进行诊断?巩固识记1.显微镜使用的基本程序:取镜——安放——对光——制片——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物像________的放大倍数。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_______;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________。
总的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
使用高倍镜观察细胞的实验操作过程:①先在________倍镜下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②移动载玻片,将所要观察的细胞(物像)移动到视野________;③转动转换器,让________倍镜头正对通光孔;④调节________,使物像清晰。
质膜的结构与功能【学习目标】1.针对与细胞结构、功能相关的现象提出问题,对细胞的结构进行观察,并通过实验探究和资料收集来获得证据,分析细胞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通过资料分析说出膜组成成分的生理作用。
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建构质膜模型。
3.说出植物细胞壁的组成和生理作用。
【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质膜的结构和功能。
2.学习难点: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学习过程】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思维探究依据细胞的内外环境,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怎样分布?典例1: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脂溶性物质能优先通过细胞膜,并且细胞膜会被溶解脂溶性物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这些事实说明了组成细胞膜的物质有()A.糖类和脂类B.糖类和蛋白质C.蛋白质和脂质D.蛋白质和核酸典例2:变形虫表面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内的一些白细胞能吞噬病毒和异物。
上述生理过程的完成都倚赖于细胞膜的()A.具有磷脂双分子层B.流动性C.保护性D.全透性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基本支架: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性)生物膜的结构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运动)细胞膜的功能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膜的功能(1)控制物质进出细胞(2)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①通过传递信息,如:神经递质、激素。
②通过传递信息,如:受精作用。
③通过传递信息,如:植物的胞间连丝。
二、细胞壁是植物、真菌和大多数原核细胞的外层结构。
植物(细胞壁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当堂检测1.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为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这是因为()A.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B.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C.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D.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2.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B.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C.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D.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膜成分的改变有关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生理功能()A.保护性屏障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信息的接收和传递D.能量的储存和释放4.取细胞膜上糖蛋白成分相同的两种海绵动物,将其细胞都分散成单个后混合培养,发现这两种细胞能够结合在一起;但将细胞膜上糖蛋白成分不相同的两种海绵动物的细胞分散后,混合培养,会发现这两种细胞不能结合在一起。
这一实验现象说明细胞膜上糖蛋白与()A.细胞间的相互识别有关B.细胞间的免疫作用有关C.细胞的分泌作用有关D.细胞间物质交流有关5.下图是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模式图,正确的是()6.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分析时,采用哺乳动物或人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
将其特殊处理使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一些物质溶出,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洗掉,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又称血影)。
有的科学家将“血影”中的脂质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和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所形成的薄膜面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2倍。
(1)如何处理红细胞才能使其发生溶血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细胞溶血后,溶出细胞外的主要物质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这种物质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使红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
(3)“血影”的化学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脂质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取鸡的红细胞验证细胞膜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可以吗?若选用鸡的红细胞会得到什么结论?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用下列那种物质处理会使细胞失去识别能力()A.核酸酶B.龙胆紫C.糖水解酶D.双缩脲试剂【参考答案】典例1【答案】C 典例2【答案】B1.【答案】C2.【答案】B3.【答案】D4.【答案】A5.【答案】A6.【答案】(1)把红细胞放到清水里,细胞吸水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这样就可以得到细胞膜了(2)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分离运输氧(3)脂质蛋白质糖类磷脂(4)不可以。
若选用鸡的红细胞,则磷脂形成的单分子层面积大大超过膜面积的2倍。
因为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膜与细胞膜在成分上基本一致(5)C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理解渗透作用,掌握水进出动植物细胞的方式。
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资料归纳能力,学会类比推理。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渗透作用,水进出动物细胞的方式,水进出植物细胞的方式。
学习难点:渗透作用,水进出植物细胞的方式。
【学习过程】一、渗透作用1.漏斗管内的液面为什么会升高?2.如果用一层纱布代替洋葱内表皮,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3.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图1图2图3图41.图1中动物细胞膜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2.图2中表示动物细胞在__________(低渗溶液、等渗溶液、高渗溶液)中的状态3.图3中表示动物细胞在__________(低渗溶液、等渗溶液、高渗溶液)中的状态4.图4中表示动物细胞在__________(低渗溶液、等渗溶液、高渗溶液)中的状态三、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概念:1.原生质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质壁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质壁分离复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渗透系统装置动物细胞成熟的植物细胞洋葱内表皮细胞长颈漏斗中有蔗糖溶液烧杯中有清水【针对性练习】1.a、b、c是三个相邻的细胞,已知a细胞液浓度>b细胞液浓度>c细胞液浓度,2.田间一次施肥过多,作物变得枯萎发黄,俗称“烧苗”,其原因是()A.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过多B.根细胞不能从土壤里吸水C.根系不能将水分向上运输D.根系被肥料分解释放的热能烧毁3.假如将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溶质的浓度均比细胞液溶质的浓度高,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B.甲乙两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很快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只有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随后都很快发生质壁分离复原4.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时,细胞颜色会()A.变深B.先变深再变浅C.变浅D.先变浅再变深5.将人类的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后的结果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