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阴肺经穴

合集下载

手太阴肺经养生 肺经各穴位的位置与作用

手太阴肺经养生 肺经各穴位的位置与作用

手太阴肺经养生肺经各穴位的位置与作用
*导读:肺是我们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位于胸腔。

而肺经又与各经络之间有联系,而且肺经对人体有很大的作用。

小编带大家一起了解关于手太阴肺经的经络养生知识。

……
手太阴肺经经脉的循行路线:
起始于中焦(腹部),向下联络大肠,回过来沿着胃的上口贯穿膈肌,入属肺脏。

从肺系(气管、喉咙)横行出胸壁外上方,走向腋下,沿上臂前外侧,至肘中后再沿前臂桡侧下行至寸口(桡动脉搏动处),又沿手掌大鱼际外缘出拇指桡侧端。

其支脉从腕后桡骨茎突上方分出,经手背虎口部至食指桡侧端。

脉气由此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该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胸部满闷,咳嗽,气喘,锁骨上窝痛,心胸烦满,小便频数,肩背、上肢前边外侧发冷,麻木酸痛等症。

肺经上各穴位的取穴位置与作用。

——太渊穴
位于腕部,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

掌心向上,腕横纹外侧摸到桡动脉,其外侧即是。

主治于通调血脉,止咳化痰。

主治脉管炎、肺炎、心动过速、神经性皮炎。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用力点揉太渊3分钟,直至穴位处有酸胀
感,能很快缓解咳喘。

用拇指及指甲尖掐按太渊,每次卜3分钟,可预防心肺疾病。

手太阴肺经穴

手太阴肺经穴
肌→拇长屈肌。有肱桡肌及旋前圆肌,上端外缘为桡侧腕伸长短肌内缘;有头静
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
[取法]伸臂仰掌,在尺泽与太渊的连线上,距太渊7寸。
[简易取法]掌后第1横纹上7寸,在桡骨尺侧边。
[出处]《针灸甲乙经》:“孔最„„去腕七寸。”
[穴名解]孔,指空隙;最,指甚、聚。此穴是手太阴肺经的郄穴,气血深聚其中,
混合支。
[取法]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侧掌取穴。
[简易取法]
1.两手虎口相交,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端到达的
凹陷中是穴。
2.腕关节掌屈,在桡骨茎突上方可摸到一裂隙处,此处是穴。
[出处]《灵枢·经脉》:“手太阴之别,命曰列缺。”
[别名]童玄,裂缺。
[功用]宣调肺气、疏风解表、通经活络。
气在此处大会,博大而深,故名太渊。
[位置]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解剖]皮肤→皮下筋膜→前臂筋膜→桡骨骨膜。在桡侧腕屈肌之外侧,拇长展肌
腱内侧;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取法]仰掌,腕横纹上,于桡动脉桡侧陷中取穴。
[简易取法]掌心向上,当掌后第1横纹上,于桡动脉桡侧陷中取穴。
顶住另一只手的合谷穴上,大拇指指腹按压在鱼际穴上,顺时针揉按,由轻到重
反复10次,数分钟后即可缓解。另外有人研究鱼际穴与肺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还有人提出鱼际穴是治汗的要穴,可以治疗发热汗不出或汗出不止,以及自汗、
盗汗等。
太渊穴Taiyuan
[别名]鬼心、大泉、太泉、天泉、大渊。
[穴名解]太,指大;渊,指深。本穴是本经的原穴,又是八会穴之脉会。指其脉
刺法:直刺0.5~0.8寸,局部疼胀。

手太阴肺经与腧穴

手太阴肺经与腧穴

【定位】在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功效】清肺利咽,开窍苏厥。 【主治】1.急救穴之一,多用于抢救中风昏迷,小儿 惊风,中暑。
2.急性咽喉肿痛,吞食困难。
3.咳嗽,气喘,鼻衄,喉痹。
4.热病,癫狂。
【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放血;可灸。
手太阴肺经小结
1、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属肺。体 表循行于上肢内侧手少阴和手厥阴之前,过鱼际,止 于少商。支脉从列缺分出,在商阳与手阳明大肠经相 连。联系脏腑、器官有肺、胃、大肠、气管、喉咙。 2、本经腧穴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共11穴。左 右对称。 3、本经主要病候以肺系疾病为主,以及上肢内 侧病变。
(三)主治概要
肺系疾病:咳嗽,气喘,咽喉肿痛,
咳血,胸痛。
外经病:肩背痛,肘臂挛痛,手腕痛。
(四)腧穴
本经共 11 个腧 穴:中府、云门、 天 府、 侠 白、 尺泽 、
孔 最、 列 缺、 经渠 、
太 渊、 鱼 际、 少商 。
(重点掌握6穴)
中府 LU1(肺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定位】在胸前壁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平第1肋间 隙,距前正中线6寸。
一、手太阴肺经与腧穴
(一)经脉循行
体内: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返循胃口, 上膈属肺。 体表:从胸前壁外上方,沿上肢内侧前缘 下行,止于拇指桡侧端。支脉从腕后到食指桡 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二)主要病候
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
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和手 臂内侧前缘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证。
尺泽 LU5 (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功效】清泻肺热,降逆止咳。
【主治】1 .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

手太阴肺经穴实验报告

手太阴肺经穴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手太阴肺经穴位的分布、取穴方法和功效。

2. 通过实验验证手太阴肺经穴位对相关疾病的调理作用。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30名健康志愿者,男女不限,年龄在18-60岁之间。

2. 实验工具:人体解剖图谱、手太阴肺经穴位图谱、按摩器材、计时器等。

3. 实验步骤:(1)志愿者在实验前填写一份问卷调查,了解其基本信息和是否有相关疾病史。

(2)根据手太阴肺经穴位图谱,指导志愿者找到各个穴位的位置。

(3)按摩师对志愿者进行穴位按摩,按摩时间分别为1分钟、3分钟、5分钟和10分钟。

(4)按摩结束后,观察志愿者相关症状的变化,并记录数据。

三、实验结果1. 实验对象的基本信息:30名志愿者中,男性15人,女性15人;年龄在18-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岁。

2. 穴位按摩效果:(1)1分钟按摩:大部分志愿者在按摩后感觉穴位处有轻微的酸胀感,但症状无明显改善。

(2)3分钟按摩:部分志愿者感觉症状有所缓解,如咳嗽减轻、胸闷减轻等。

(3)5分钟按摩:部分志愿者症状明显改善,如咳嗽明显减少、胸闷减轻、气喘缓解等。

(4)10分钟按摩:大部分志愿者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如咳嗽基本消失、胸闷明显减轻、气喘缓解等。

3. 实验数据分析:(1)手太阴肺经穴位按摩对咳嗽症状的改善效果显著,随着按摩时间的增加,改善效果越明显。

(2)手太阴肺经穴位按摩对胸闷、气喘等症状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3)实验结果表明,手太阴肺经穴位按摩对相关疾病的调理作用较好。

四、实验结论1. 手太阴肺经穴位具有显著的调理作用,对咳嗽、胸闷、气喘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效果。

2. 随着按摩时间的增加,穴位按摩的效果越明显。

3. 实验结果为手太阴肺经穴位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了参考。

五、实验讨论1. 手太阴肺经穴位按摩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手太阴肺经穴位按摩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使神经递质释放增加,从而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中医经穴-手太阴肺经-陈炳乐

中医经穴-手太阴肺经-陈炳乐
• • 4)位置与取法 1、在前臂桡侧缘,桡骨 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 肌与拇长肌腱之间。 2、在桡骨茎突上方,腕 横纹上1.5寸,侧掌取穴。 3、以病人左右两手虎口 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 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 食指尖到达之处,便是 该穴。
• •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 4、立拳,使拇指向外上 方翘起,先取两筋之间 的阳溪穴;阳溪穴上1.5 寸,桡骨茎突中部的凹 陷处便是本穴。 5、握掌,掌心向内,手 腕稍下垂,腕后桡侧可 见一高突,其上方用力 握掌时可见的凹陷处, 即是本穴。
•第一节手太Fra bibliotek肺经• 灸法:艾炷灸3~5壮, 艾条灸5~10分钟,因此 处皮薄,不宜瘢痕灸。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 8、经渠
• 1)命名:经,指经脉、 经气流经的地方;渠, 水流经的地方;合称经 气流通的渠道。 2)类属 五输穴之一,本经经穴。
• •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 • • • 3)主治 肺系疾患:咳嗽,气喘, 喉痹。 胸部疾患:胸部胀满, 胸背痛。 本经脉所过部位的疾患: 掌中热。 其他:无脉症。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 • 4)局部解剖 穴下皮肤、皮下组织、 胸大肌、锁胸筋膜、喙 锁韧带。浅层有头静脉, 锁骨上中间神经。深层 有胸肩峰动、静脉支, 胸内、外侧神经的分支。
第一节
手太阴肺经


5)刺灸法
刺法:斜刺,向外斜刺 0.5~1.0寸。针感:局部 酸胀,可向前胸及腋下 放散。 灸法:艾炷灸~7壮,艾 条灸5~15分钟。 6)注意事项


4)取法
正坐位,以手叉腰,先 取锁骨外端下方凹陷处 的云门穴,当云门穴直 下约1寸,与第1肋间隙 平齐处是穴。 或仰卧位,自乳头(指男 子)向外2寸处,再直线 向上摸取肋骨,第1肋间 隙处取穴。

手太阴肺经常用穴的功效和作用--中公卫生中医资料库

手太阴肺经常用穴的功效和作用--中公卫生中医资料库

手太阴肺经常用穴的功效和作用--中公卫生临床资料库中公卫生人才网今天带大家一起学习《手太阴肺经常用穴的功效和作用》。

手太阴肺经是我们在教材上学的十二经脉的第一条,要论熟悉度,当然就属它了,那么中公卫生人才网的老师今天就来细说一下肺经和它的主要穴位的作用。

肺经主什么呢?按《黄帝内经》上说,主咳喘、心烦、掌中热。

大家都知道咳嗽跟肺有点关系。

那么肺经的走向是从哪走呢?从胸走手,第一个穴叫中府穴,中在这里边就是中气之府。

什么是中气呢?有的大夫说你中气不足了,中气是指脾肺之气。

中府是脾肺之气汇聚的地方,这个穴位可以兼治脾肺两脏之病,一是气不足,喘不上气来;还有一个脾有问题腹胀,消化不好都可以按中府。

另外一方面它还可以治疗咳喘。

再往下走,肘横纹外侧,这块叫做“尺泽”。

尺在这里暗指人体肾脏的意思。

泽也不是水泽的意思,是阳光雨露的雨露的意思。

雨露引申的含义就是恩泽,就是灌溉。

尺泽就是补肾的穴位,所以这个地方是灌溉肾,也就是补肾。

所以这个是肾的补穴。

肾虚会有一个上实下虚,就是头重脚轻的意思,下边虚了上边很实,气都淤上边来了,叫肾虚,肾不纳气了,通过揉这个穴把气可以降下去。

有降逆气的的作用。

降逆气可以治疗高血压、哮喘病,都是逆气上来了,所以这个穴可以治疗高血压又可以治疗哮喘。

尺泽穴很重要。

再往下走,桡骨茎突这块有个穴叫列缺。

列缺治疗的范围极广,它可以治疗什么呢?它可以治疗小儿遗尿。

还可以治疗偏头痛。

尤其是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

而且就是睡觉落枕,也是因为风寒进来了,让我这块肩膀落枕了,治疗这样的,所以古代有一句话,头项寻列缺。

头项方面有病了找到列缺穴,所以列缺穴是一个很重要的穴位。

再往下走,在腕横纹这块有个穴叫太渊。

渊,深渊的渊。

就证明这个穴很深。

这个穴位是肺经的原穴,它补气的效果非常好,它是一个大补穴,是补气的。

如果这个人说我气不足,肺气虚,喘不上气来都揉这个,它是个大补穴。

另外一方面,肺朝百脉,这个穴位又是脉之会穴。

第三讲 【第9节】 手太阴肺经经穴篇 孔最穴

第三讲 【第9节】 手太阴肺经经穴篇 孔最穴

第三讲【第9节】手太阴肺经经穴篇孔最穴杏林春雨第040期每天一期第三讲【第9节】手太阴肺经经穴篇孔最穴【名称】:孔最【归经】:肺经穴【拼音】:Kǒng zuì【国际标准代号】:LU06【特点】:肺经之郄穴。

【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病,痔疾【刺灸法】:直刺0.5~l寸【针灸穴位全真解】孔最,经穴名。

出《针灸甲乙经》。

属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之郄穴。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和头静脉,桡动、静脉。

主治咳嗽,气喘,咯血,咽痛,肘臂痛。

直刺0.5-1寸。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名称释义】1.孔最。

孔,孔隙也。

最,多也。

本穴为肺经之穴,肺之时序应秋,其性燥,肺经所过之处其土(肌肉)亦燥(肺经之地为西方之地),尺泽穴流来的地部经水大部分渗透漏入脾土之中,脾土在承运地部的经水时如过筛一般,故名孔最。

2.肺经郄穴。

郄,空隙也。

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而承运本穴经水的地部脾土性干燥,经水流经本穴时大部分漏失脾土之中,脾土如有众多空隙一般,故为肺经郄穴。

【腧穴简便定位】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功能作用】此穴是肺经脉气所发,肺经经气深聚之处,为肺经之郄穴,善治肺经肺脏之急重症和相关的血证,具有肃降肺气,清泻肺热,凉血止血之功,故此穴能泻肺热、降肺气、宣窍络,而达消肿止痛、开音利咽之效。

因肺主皮毛,肺气调和,毛窍玄府(汗孔)才能开阖正常。

当热邪壅肺,闭阻腠理,玄府不通而致发热无汗、头痛,可用此穴清泻肺热,宣散肺气,开泄腠理,通达玄府,发汗解表而治疗热病无汗、头痛。

因痔疮乃大肠末端长期气滞,形成血瘀所致。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气,有宣畅大肠气机的作用。

孔最为肺经郄穴,宣畅肺气作用较强,又善治血分病,故可调气行瘀、活血止血而用于痔疮。

【主治病证】咳嗽、气喘、咯血、胸痛;咽喉肿痛;失音;热病无汗、头痛;痔疮;肘臂挛痛等病症。

穴位治百病:手太阴肺经经穴

穴位治百病:手太阴肺经经穴

⽳位治百病:⼿太阴肺经经⽳⽳位治百病:⼿太阴肺经经⽳⼿太阴肺经经⽳⼿太阴肺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前缘,与肺、⼤肠、喉咙等器官的联系紧密。

如果把⼈体⽐喻成⼀个家,那么肺经⼀定是个称职的管家。

所有⼊⼝的⾷物,经过胃部的消化之后,哪些有⽤,哪些没⽤;哪些保留,哪些扔掉,都有它来掌握。

不仅如此,⼿太阴肺经还起到帮助肺⽓宜发,调理全⾝⽓⾎的作⽤,呼吸系统疾病都可以找它来帮忙。

⼿太阴肺经调呼疗吸的通脉⼿太阴肺经,主要功能是帮助肺⽓宜发,调理全⾝⽓⾎,是⼈体最为重要的⼀条经脉。

它不仅能够反映肺的疾病,⽽且还能够治疗和保健呼吸系统。

⼿太阴肺经的循⾏肺经主要分布在上肢内侧前缘,左右共计22⽳。

其循⾏路线是从胸⾛⼿,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肠,然后回过来沿着胃上⼝,穿过横膈膜,⼊属于肺脏⽓管,从肺系(指肺与喉咙相联系的脉络)横出腋下,沿着上臂内侧前缘下⾏,进⼊⼨⼝(⼿腕部桡动脉搏动处,即中医把脉处),经过鱼际,沿着其边缘,到达⼤拇指末端。

肺经还有⼀条⽀脉,它从⼿腕⾻处的列缺⽳分出,⼀直沿着掌背⾛向⾷指指端,与⼿阳明⼤肠经相接。

⼿太阴肺经上的疾病肺经与肺、⼤肠、喉咙等器官的联系紧密,只要保证肺经的畅通⽆阻,就可以保证这些器官功能的正常。

⽽当肺经异常不通时,⼈的⾝体会出现以下这些⽑病。

外经病的症状是:沿肺经循⾏路线上,锁⾻上窝、上臂、前臂内侧上缘,有⿇⽊、疼痛、发冷、酸胀等异常感觉。

脏腑病的症状是:当本经经⽓出现异常时,会感到胸闷、咳嗽、⽓喘、⽓短、⼼烦不安;⽽⼜因为肺与⼝腔和⿐⼦相通,所以也会出现感冒、⿐塞、伤风怕冷、流涕等症状。

由于肺经主要联系着肺脏,因此这条经脉上的腧⽳都能够治疗咳喘、上⽓、烦⼼、咽喉痛等肺系疾病。

肺经与⼤肠经互为表⾥,所以如果⽣了肺病,还会影响到⼤肠的相关功能,进⽽发⽣便秘、泄泻等疾病。

由于肺在志主悲,所以肺经经⽓也有调节⼈的情绪的作⽤。

当情绪异常时,可以尝试着做⼀些有强⾝健体作⽤的⽓功和导引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经一侧11穴(左右两侧共22穴)。

其中9穴分布于上肢掌面桡侧,2穴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中府| 云门| 天府| 侠白| 尺泽| 孔最| 列缺| 经渠| 太渊| 鱼际| 少商
---------------------------------------------------------------------------------------------
(一) LU 1 中府ZhōngFǔ
[定位] 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 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 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配伍] 配尺泽治咳嗽;配肩髎治肩痛。

[刺灸法]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附注] 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
(二) LU 2 云门Yúnmén
[定位]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

[解剖]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

[配伍]云门、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门、大陵,主胸中痛。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痛。

[刺灸法]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
(三) LU 3 天府Tiānfǔ
[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解剖] 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肱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臂外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

[主治] 气喘,鼻衄,瘿气,臂痛。

[配伍] 配曲池治疗臂痛。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
(四) LU 4 侠白Xiábái
[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

[解剖] 肱二头肌外侧沟中;当头静脉及桡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当肌皮神经经过处。

[主治] 咳嗽,气喘,干呕,烦满,臑痛。

[配伍] 配曲池, 肩髎治肩臂痛。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
(五) LU 5 尺泽Chǐzé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解剖] 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配伍] 配太渊,经渠治咳嗽,气喘;配孔最治咳血,潮热;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0.8一1.2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入为“合”。

--------------------------------------------------------------------------------
(六) LU 6 孔最Kǒngzuì
[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解剖] 有肱桡肌,在旋前圆肌上端之外缘,桡侧腕长、短伸肌的内缘;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病,痔疾。

[配伍] 配肺俞尺泽治咳嗽,气喘;配鱼际治咳血。

[刺灸法] 直刺0.5一l寸。

[附注] 手太阴经郄穴。

--------------------------------------------------------------------------------
(七) LU 7 列缺Lìeqūe
[定位]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解剖] 在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主治] 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配伍] 配合谷治伤风头痛项强; 配肺俞治咳嗽气喘。

[刺灸法] 向上斜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

--------------------------------------------------------------------------------
(八) LU 8 经渠Jīngqú
[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l寸。

[解剖] 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有旋前方肌当桡动、静脉外侧处;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配伍] 配肺俞,尺泽治咳嗽。

[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
(九) LU 9 太渊Tàiyuān
[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解剖] 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拇展长肌腱内测;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配伍] 配尺泽,鱼际,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治无脉症。

[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阴经所注为“输”;肺经原穴;脉会太渊
--------------------------------------------------------------------------------
(十) LU 10 鱼际Yújì
[定位] 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解剖] 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对掌肌;血管当拇指静脉回流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 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

[配伍] 配孔最,尺泽治咳嗽,咳血;配少商治咽喉肿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手太阴经所溜为“荥”。

--------------------------------------------------------------------------------
(十一) LU 11 少商Shàoshāng
[定位]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 有指掌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

[主治] 咽喉肿痛,咳嗽,鼻衄,发热,昏迷,癫狂。

[配伍] 三棱针点刺出血,配合谷治咽喉肿痛;配中冲治昏迷,发热。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出为“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