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家乡 打响特产品牌——新会柑

合集下载

家乡的特产作文500字400字300字200字

家乡的特产作文500字400字300字200字

家乡的特产作文500字400字300字200字家乡的特产作文500字400字300字200字篇一:家乡的特产我的家乡是酒泉,有驰名中外的夜光杯,连绵起伏的祁连山,风景优美的西汉胜迹,雄伟壮观的钟鼓楼,还有着好吃又香甜可口的酒泉糊锅。

别看我的家乡在中国的地图上很小很小,可是我的家乡给我带来了无穷的欢笑,当然,别的地方也有着别的特产,如果你在一个地方住?久了,那你就会熟悉这个地方喜欢这个地方。

我们家乡的夜光杯,它的颜色是墨绿色和褐色混搭在一起的,在灯光下杯子就会透亮,它是用祁了。

吧!品。

甘蔗也是江门的特产,这里出产的甘蔗是专供鲜食的果蔗,它茎大节长、汁多清甜、糖分适中、清爽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果蔗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它含铁量特别丰富,在《本草纲目》中早有记载。

礼乐巨峰葡萄是具有南方特色的葡萄品种,每年6-8月成熟的葡萄一串串的挂在绿叶底下,像一串串紫色的玛瑙,巨峰葡萄,鲜香多汁,易剥皮的特点,我可喜欢了。

葵树也是我们家乡的一宝。

葵树是水网地带的保护林,它不怕水,抗风力强,对农田围堤有极大的保护作用。

葵叶可以做成葵篮、葵扇、葵帽、葵席……多美丽的家乡啊!这里人杰地灵,民风淳朴。

盼望远方的朋友来做客。

家乡的特产我的家乡有很多特产,有美味可口的红团,有新鲜的海产品,有大大的红薯……我最喜欢的就是桂圆丁,只要你咬一口肉多汁有甜的桂圆,一定会让你回味无穷!季节到了,春姐姐走进我的家乡,把翠绿给了桂圆的树叶,把米黄色给了桂圆花,到处一片鸟语花香的景象。

夏阿姨来到了我的家乡,把生机给了桂圆果,拇指般大小的桂圆蹲在枝头上傻笑。

秋奶奶带着慈爱的微笑,走到桂圆树旁,她把甜汁送给了饱满的桂圆便急匆匆地走了。

冬爷爷慢悠悠地向人间走往,用宽容的双手抚摩着大地,让万物积蓄气力向下一个春天走往……朋友们,假如被我家乡的桂圆吸引住了,那就来品尝品尝吧!家乡的特产我的家乡在普洱,是着名的茶乡,“妙曼普洱,养生天堂”是广告里对我的家乡的描述,普洱三宝是:茶、咖啡、石斛,但是茶是中国人的最爱,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收集描写新会柑的资料

收集描写新会柑的资料

收集描写新会柑的资料
新会柑,又称新会广陈柑或陈皮柑,是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著名特产。

新会柑的种植历史悠久,相传在宋代就已开始种植,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新会柑的果皮是制作新会陈皮的原料,新会陈皮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中药材,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止咳平喘等功效。

新会柑的果肉可以食用,味道酸甜可口,富含维生素 C 和多种矿物质。

新会柑的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新会区的天马、茶坑、梅江、东甲、西甲等地,这些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新会柑的生长。

新会柑的种植过程非常注重环保和生态,采用绿色、有机的种植方式,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保证了新会柑的品质和安全。

新会柑是新会区的一张名片,也是广东省的重要农产品之一。

新会区政府非常重视新会柑的产业发展,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推广种植技术、拓展市场等措施,不断推动新会柑产业的发展壮大。

新会特产

新会特产

1.新会陈皮:又名广陈皮,为大红柑(学名茶枝柑)的果皮,入药已有700余年历史。

《本草纲目》载:“柑皮纹粗,黄而厚,内多白膜,其味辛甘,······今天下以广中(即今新会)采者为胜。

”清康熙《本草蓬源》亦有“桔皮苦辛温无毒,产粤东,新会,陈久者良”之述。

质轻而柔软,不易折断,香气特异,醇而浓郁,味甘凉香,微辛但不甚苦。

新会著名特产——新会陈皮,是新会所产的大红柑的干果皮。

由于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

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

柑皮以贮藏的时间越久越好,故称“陈皮”,陈皮以广东所产为佳,历史贸易中特称“广陈皮”,以别于其他省所产。

清代大医师叶天士所开的中药“二陈汤”,特别写明“新会皮”。

因不是新会所产的其药效远逊,且乏香味而痹口。

(即苦涩味)。

所以新会陈皮价格较高,皮比肉贵。

陈皮在药用上有理气、健胃、燥湿、祛痰的功效。

中医中的“陈皮半夏汤”、“二陈汤”是主要靠陈皮治病的。

以陈皮为主要成份配制的中成药,如川贝陈皮、蛇胆陈皮、甘草陈皮、陈皮膏、陈皮末等,是化痰下气、消滞健胃的良药。

陈皮酒便是以陈皮为主要原料酿制的著名特产,历史悠久,远销海内外。

2.新会现为广东省江门市的一个新区,历史上以产蒲葵出名,因而也被称“葵乡”。

新会的蒲葵叶大而不开裂,心蒂圆正,骨格细匀,色泽光洁,体质轻盈。

据《新会县志》记载:1600多年前,上至朝廷大官,下至黎民百姓都爱用新会葵扇取风纳凉。

葵扇有精粗之别,精制的扇还要进一步修饰和绘画。

制扇剩余下来的末叶,还可加工成蓑笠、簟席、坐团等多种用具。

据《明史》载,在明代葵扇的手工业发展很快,葵扇成为畅销的产品,工艺已非常精湛,是奉献给皇室的贡品。

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新会葵扇已远销全国各地。

解放后,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葵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葵扇的产量和质量有了提高。

1974年,新会县葵类工艺厂成功将中断了35年的竹箨画扇工艺重新挖掘出来,推出了新产品。

新会柑的核心产区

新会柑的核心产区

【细说柑普〔壹〕】新会柑核心产区的秘密【细说柑普〔贰〕】新会柑核心产地——天马【细说柑普〔叁〕】新会柑核心产地——梅江【细说柑普〔肆〕】新会柑核心产地——茶坑【细说柑普〔伍〕】新会柑核心产地---东甲【细说柑普〔陆〕】橘、柑、橙、柚,其实大不同【细说柑普〔柒〕】柑普茶这样冲泡更好喝!【细说柑普〔捌〕】流传千年的“柑普茶”细说柑普·壹新会柑产地的秘密新会柑,又称新会广陈柑或陈皮柑、新会大红柑〔学名茶枝柑〕,系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著名土特产,其皮肉兼用,药食同源,在明清就风行各地,并被列为“贡品”,年年进贡。

据说,李时珍当年遍尝百草,治百病,于《本草纲目》中对新会柑皮不吝赞誉之词:“柑皮纹粗,黄而厚,内多白膜,其味辛甘,……今天下以广中〔即新会〕采者为胜。

”然而经历多年的发展,新会柑的产区范围亦有了很大变化,传统核心产区与外围产区的柑价格往往相差悬殊,莫非这其中有什么秘密?何谓核心产区?天马、茶坑、梅江、东甲相传新会茶坑村〔即梁启超故居〕是灵气汇聚的地方,凡能眺望到茶坑凤山熊〔实为“能”字下面加三点,音同“尼”〕子塔〔又称凌云塔〕,都产出质量上乘的新会柑皮。

传说很玄乎,但不乏科学依据,以上四地的附近一带,处咸水和淡水交界,两岸为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有机质丰富,灌溉用水能够是海水成分和淡水混合的特殊水质,加上三山环抱的天然屏障,使核心产区的新会柑的品质是其它产区无可比拟。

核心产地逐个看所有的秘密都在这里茶坑茶坑村,不少人知道这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家、文学家梁启超的故居所在地,但是鲜少留意此地是新会柑核心产区之一,七百多年前,茶坑人已大量种植新会柑,并经营新会陈皮,传说中区分新会柑核心产区的地标—熊子塔,就在茶坑。

柑果特点:醇厚芳香,较梅江略淡;入口甜味香味较淡,回甘略带点苦,基本无麻痹感天马被评为广东省最美的生态乡村,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笔下的《鸟的天堂》原型即来源于此,更显天马生态环境的得天独厚。

陈皮文化主题班会

陈皮文化主题班会

现在市场上很多假冒的新会陈皮, 简易鉴别方法:
望/闻/刮/吃
• 望 :真品新会陈皮表皮有光泽,有油气,通常有疤.这 跟新会是台风多发地有关,
• 闻 :真品新会皮有特有的自然香味,而且非常浓郁. 这和新会产地水质有关 ,而且陈皮储存的年份越 高柑香味越淡陈香味越浓 , 年份达到20年以上几 乎没有味道。
二、调味价值
• 新会陈皮 ,一种纯绿色天然健康营养的地 道风味食品 ,不但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而且还 是上佳的膳食调味品。
• 在调味上 , 除膻增鲜是新会陈皮药用价值 外的另一项核心价值 。在烹饪泥鯭、 白蟮、 黄蟮、塘虱鱼、钳鱼等没鱼鳞的海产时 ,绝 不能缺少一小块新会陈皮,否则 , 即使落再 多的姜葱也不能完全将其腥味消除 ,但放入 几条上年纪的正宗新会陈皮丝 ,特别是蒸塘 虱鱼时 ,一开锅盖,香气扑鼻, 闻到的绝无 腥味 ,“色、香、味 ”中的“香 ”此时表露 无遗 ,令人食欲大振。
1 、晒干法: 选择晴朗 、干燥天气 ,将已翻
好的果皮置于专用晒皮容器或晒场内自然晾晒 干。 2 、烘干法: 将翻好的果皮置于干皮专用容器, 在低温烘房内(最高温度不超过45℃) 烘干;
3 、包装: 用透气性好 ,无异味和污染的材 料包装; 4 、存放 。在地势较高 、 自然通风 、干燥的 地方 , 离地 、离墙 、离顶存放。
• 新会陈皮主要成分包括:挥发油, 黄酮类化合物 、肌醇 、橘皮素 、维生 素B1、新橙皮箭……
• 中药复方讲究君、臣、佐、使 , 陈皮一般 充当“臣 ”的角色 ,“ 同补药则补 , 同降 药则降 、同升药则升 , ”同白术同用则补 脾胃 ,与杏仁同用则通降大肠 ,与半夏同 用则有燥湿作用 , 与茯苓同用则有去湿作 用 ……
新会陈皮三种价值:

新会柑

新会柑

新会柑江门市新会区美景小学五年级李梓盈新会柑,是我们侨乡新会的特产,是畅销海内外有名的“大使”。

新会柑开始生长的时候,先是青绿色的,就像还没有成熟的青苹果小娃娃;过了几个月后,就是绿中带黄的了,就像一个穿着迷彩服的小妹妹;到最后就变成一个圆滚滚、金灿灿的大姐姐了。

它的“身材”就这样从一个圆滚滚的小球慢慢长成一个扁扁的椭圆球,散发出阵阵淡淡的清香,让人精神百倍!当剥开新会柑的外皮时,一股香气直喷入鼻,再看看橙黄色的果肉,就像兄弟姐妹围在一起,团结一心,还有连着皮和果肉的白白的丝,紧紧地把大家围在一起。

新会柑最有药用价值的是它的果皮。

要制作成陈皮也挺讲究的。

细心的果民用小刀轻轻地把果皮切开,分成三瓣;晒了一两天后,帮它从里往外翻;每天坚持在晒的过程中,帮果皮翻身,直至果皮达到干脆。

一周后皮定型了,水分也蒸发了。

果皮的储存也要处理得当:铁皮罐等密封器皿是最佳选择。

保存好的果皮颜色暗淡,由褐色变为深褐色时,就变成了陈皮了。

存上几年的陈皮,果工人在晒丝绸香云纱许晓燕摄影王永春实习编辑林士雅责任编辑张家瑜民间有奇遇香四溢,沁人心脾!若储存讲究,再存上几十年的陈皮已经上档次了,可以卖到几百块钱一斤,要是再存上过百年,就好比黄金,甚至更贵了。

新会柑之所以能制成陈皮而且味道好,是因为新会柑的生长水土与气候环境独特。

据了解,新会柑尤以新会原境内的潭江流域冲积平原,特别是银洲湖沿岸所产的最佳。

此地域,乃西江与潭江交汇处,年年汛期,洪水都会将远至云贵高原的土壤带到银洲湖,与潭江水汇合,形成独特的灌溉用水。

每年12月至来年3、4月汛期前,西江、潭江径流减少,海潮倒灌,形成咸潮,因而水土中渗透了海水的成分。

新会如此独特的土壤类型有利于新会柑形成与众不同的品质,再加上此地带热量充裕,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十分有利于柑的生长。

一到丰收的季节,在果香四溢的果园里,新会柑果实累累。

这时新会果农们最繁忙了,每家每户都在剥皮,晒皮,忙得不可开交。

新会陈皮文化调研报告

新会陈皮文化调研报告

新会陈皮文化调研报告
新会陈皮是中国著名的特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新会陈皮文化的特点和影响,以及其在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新会陈皮是指新会地区(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产生的陈皮,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

陈皮是指晒干后经过一段时间贮存而陈化的柑橘皮,被用于中药疗效和调味的材料。

新会陈皮因其柑橘皮大、肉厚、质地细腻、香气浓郁而闻名。

在新会陈皮文化中,陈皮不仅仅是一种食材,更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

陈皮被广泛用于疾病治疗,并且在中医药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新会陈皮所含的挥发油、柚皮苷等成分具有祛湿、调脾、消化等作用,被广大市民所接受和使用。

陈皮文化也在当地的中医药学院广泛传承,培养了许多中医药学的专业人才,并且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在经济层面,新会陈皮的种植和加工业已经成为当地最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

众多的陈皮种植基地和陈皮加工厂在新会区内设立,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同时,新会的陈皮产品也走出了国门,远销国内外市场,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外汇收入。

新会陈皮文化也对当地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会区的陈皮观光园、陈皮文化展览馆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购买陈皮产品。

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当地的就业机会,也提升了当地的知名度和形象。

总之,新会陈皮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和食材,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它不仅在中医药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成为新会区农业和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柱。

随着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的重视和需求的增长,新会陈皮文化将会继续发展壮大,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金风玉露一相逢-柑普茶

金风玉露一相逢-柑普茶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高山流水觅知音,明山秀水喜相逢。

性情相投,相得益彰,方能成就世间大美!正如普洱熟茶遇上新会柑,当熟普的温和醇厚融入新会柑的清新果香,柑皮与茶叶相互激荡,交汇成口感一绝的柑普茶。

“圆如三秋皓月,香与九畹芝兰”,精于享受的乾隆皇帝,首品普洱,便连声赞叹,此后,普洱茶就被清朝宫廷视为稀有名茶,成为宫廷皇族最青睐的御用饮品;“千年人参,百年陈皮”,陈皮就是新会柑皮陈放三年以上,早在明清以前就已经闻名遐迩,最早考据是在元朝初期,新会柑已经大面积种植,“柑子田租十石”,被列为“贡品”,行销国内外。

宫廷普洱茶香四溢、贡品新会柑则是化痰止咳的保健佳品,名声势均力敌,但是因其各自不同功效,并存在几百年,他们的相遇,竟然源于一次莫名的意外: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1年),新会进士罗天池,被称为当时“粤东四大家”之一。

他从云南任上辞官,他带着顶级云南普洱茶,回到老家定居。

当年秋天,他感冒咳嗽,妻子就用闻名遐迩的止咳良药,新会陈皮煮水给他喝。

他以为妻子送来的白开水,随手就倒进了泡了普洱茶的紫砂壶里面。

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可是顶级的普洱茶珍稀非常,倒掉又可惜,他就喝了一口。

谁料想,陈皮和普洱茶混合的香味,让他大感惊喜。

连喝几杯,便觉咽喉舒畅,茶香四溢。

后来家里送来新鲜的新会柑,亲润可人的大红柑,他灵机一动,何不将普洱茶放进去,让他们一起陈化。

说干就干,罗进士便用刀在大红柑蒂部圈下一圈皮做盖,掏空柑肉放进上等普洱茶,然后晒干。

风晒干的柑桔皮呈金黄色又干又脆,散发出淡淡的桔子清香。

为了防潮和不压破柑桔皮,他找来稻草把柑普茶,一个个绑起来吊挂在门檐下自然陈化。

这一串串柑普茶在廊下一陈数年,每当客人来,就取下泡煮招待。

就这样因为一个美妙的失误,新会柑和普洱茶创新出,享誉南粤茶界的柑普茶,并随着华侨的来往传至世界各地。

陈品和普洱都是越陈越香、越陈功效越好,当陈品遇上熟普,正如云映日而成霞,泉挂岩而成瀑,如此相得益彰、浑然天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系家乡打响特产品牌——江门市新会区司前镇新会柑种植情况调查【摘要】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的精神,广东省农业厅继续联合省内农业院校,组织回乡度假的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农业科技下乡工程活动,作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的学生,我们六人行决定参加这项富有意义的活动,我们选定了我们的家乡——江门新会,结合家乡特产新会柑遭受病虫害及天灾的影响,导致当地果农今年收成严重下降的情况,我们对当地果农展开调查,并将结果进行分析,向农民宣传推广2008年广东省主推农业技术的其中一项——柑桔综合栽培技术,对农民的往后栽种起到引导作用,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新会柑病虫害加工出口一、调查当地基本信息说明新会,古称冈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濒临南海,毗邻港澳,陆地面积1387平方公里,人口77.43万,司前是它一个颇具特色的小镇。

其特产是新会柑,其果实扁圆,油身而有光泽,皮色在成熟过程中由青转红,“冬至”前后呈大红。

柑肉爽脆多汁,甜酸适度。

新会柑有很高药用价值。

其皮薄柔软,色鲜味香,具有化痰、止咳、清滞、驱风、去湿之功能。

其核有理气止痛功效,常用作医治疝痛。

古时贵为贡品的新会柑现已成为了江门当地热销的水果,甚得当地居民喜爱。

尤其是它的果皮更是闻名海外。

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又是传统的香料和调味佳品,所以向来享有盛誉。

早在宋代就已成为南北贸易的“广货”之一,现行销全国和南洋、美洲等地区。

清代大医师叶天士所开的中药“二陈汤”,特别写明“新会皮”。

因不是新会所产的其药效远逊,且乏香味而痹口。

所以新会陈皮价格较高,皮比肉贵。

以陈皮为主要成份配制的中成药,如川贝陈皮、蛇胆陈皮、甘草陈皮、陈皮膏、陈皮末等,是化痰下气、消滞健胃的良药。

在凉果、食品方面,新会陈皮梅、陈皮鸭、陈皮酒,其色、香、味都具特色、制作菜肴若加入陈皮,不但辟去鱼肉的膻腥气味,且使菜肴特别可口、制作绿豆沙、红豆粥等甜品,如加入一点陈皮,味道分外芳香。

二、访谈内容及分析我们这次是采取分组形式,我们六人分三组,每家每户去走访,对象都是种植新会柑为生的果农,年龄在35-60之间。

有些果农到果园去干活了,我们就去到他们的果园,跟他们面对面地交谈。

1、遭受天灾、虫害、市场竞争、经济危机,导致农民收入严重减少交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当地果农备受虫害影响,尤其是黄龙病,使果树树冠中出现个别黄梢,新梢短小纤弱,叶细狭长,硬直,叶脉微肿,缺光泽,开花特早而多,花朵近球形并聚集成团,结果率极低,果小、畸形、品质差。

还有雨水泛滥,使得根部的表层在雨水的长期浸泡下腐烂,失去了吸收养分和保留水分的功能,到了今年春旱,长时间的水分流失而又无法补充,导致部分果树死亡,今年柑果收成严重下降。

再者,在收成期前后,市场上尚有大量同类柑果滞留,竞争强大,导致绝大部分新会柑无法出售,就算有部分果农将新会柑剥皮后出售,也无法逃避收入比去年大大减少的不幸,甚至有部分果农损失达万元以上(平均收入:600—1000元/亩)。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去年年尾的金融危机,柑果产业也受到重创,一些打包好的果皮准备出口到外国,但是由于其购买能力下降,导致果皮通通打回头,堆放在家里,损失惨重。

2、部分农药已不能防治虫害我们还了解到果农在防虫害方面的投资是最大的,有92%的农民在这方面投资就占了成本的50%以上。

其中有一农民说到自己家情况:地400元/亩,农药是600——800元/亩,果苗2—3元/棵,一亩大概种植果树200棵左右,而且喷洒农药是一项大工程,需要花费很多人力财力,一般会雇用中年妇女, 400元/亩或40元/天。

而且那些农药很怕买到假药!我们很多农民都根据自己的经验,独创了一些防虫害的方法从而降低农药成本。

例如每三棵树就挖一个坑,把鸡粪等东西埋下去,等过一个星期,就会有很多“屎壳虫”,那是白色的,是防虫害的一种益虫。

(该农民用词较地道,部分用词经过修饰)3、部分农民思想较封闭,不与外界交流访问过程中,问及果农在种植过程中有没有引进先进技术时,他们都是沿用多年累积的经验,无论是父辈或是上上辈这样流传下来的种植技术。

其中也有自己研究得出的,或者是其他果农介绍,这也只限制在新会的范围。

他们有种思想就是担心与外界进行交流,就会把技术传给人家,怕新会柑的特产地位不保。

而且绝大部分果农是从自己的作物中选种,这样就会导致他们接触外界先进技术以及优质新品种的机会就更少了。

那就更不用说去了解2008年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

只有几个果农说到如果有新品种,会愿意尝试去种植,看看效果如何。

4、政府重视力度不强新会柑作为新会的特产,也是唯一能制造正宗的陈皮,政府却没有在这方面加大宣传推广,在重视宣传旅游景点(如古兜山温泉)的时候往往忽视了新会柑。

如今年大多果农失收,政府也没有什么优惠政策下台,维护我们果农的利益。

其中有一果农说到:政府哪会理会我们这些小果农,对我们就是不理不睬的。

通过当地果农反映,政府从未采取相关措施提高农民种植技术。

5、市场状况新会柑远近驰名,在市场上深受大众欢迎,但在最近几年,由于市场出现了其他的柑桔替代品,而且价格比较便宜,因而新会柑逐步失去了市场霸主的地位。

尽管在市场上还有相当的占有率,但随着各类柑桔的不断面世,纯零售的销售路线显然不太明智。

单论味道,新会柑有其独特之处,但优势并不明显,新会柑的转型势在必行。

三、问卷统计与分析: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对当地果农进行抽样式问卷调查,共派发问卷 50份,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100%。

经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与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的条形表跟相关结论:(调查问卷见附表一) 0102030405060123456789101112题号人数ABCDE1.全部调查对象都能清楚分辨新会柑与其他种类柑桔,说明新会人对新会柑有较深的了解,并且说明新会柑在当地的知名度较高,影响较大的。

2. 当地有一部分果农对柑树的成本还不是很了解,换句话就是说当地果农在种植柑树都有自家传统的方法,所以成本不同。

3.新会柑在防虫害方面的花费较大,大约占成本的50%以上。

4.新会柑的经销方式有很多,其中批发和加工成陈皮占大比例,说明他们的经销方式比较单一,政府需加大力度引导当地果农拓展其市场及经销方式。

5.气候等自然因素对新会柑的产量影响较大,如去年的旱灾使当地果农严重失收,这导致他们对生产技术有一定的要求。

6. 新会柑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帮忙宣传与辅助,还需要技术上的改进。

四、提出相关建议1、政府部门相关政府部门应定期对农户进行柑桔技术培训,将较先进的技术第一时间向果农宣传并传播开来,另外还要制定相关的农户保护政策,在作物失收之际适当给予农户经济上的扶持。

2、当地果农柑农应该摒弃闭门磨刀的思想,经常与其他地区的柑农保持交流学习,研究更多优良的柑种,积极寻找柑桔的新出路,把传统的买卖方式逐步向食品加工、进出口等多方式转变。

3、当代大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在宣传推广方面帮助农民,多体验农户生活,为农户提供合理建议。

五、总结1、不足本次调研活动中,实地走访调查时间略显仓促,与柑农的交谈不够深入,资料收集不够完善。

加上问卷派发量不大,调查范围不广,使调查结果不够普遍。

2、意义通过本次走访调查,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新会柑的种植情况与市场状态,宣传先进的农业技术,帮助柑农改善柑桔综合栽培技术,从而更好地规划新会柑的销售方案,建设新时代新农村。

本次调查活动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也是受益匪浅,既体验了农户辛勤工作的生活,也学到了活动中的团结互助,友好合作,对我们今后融入社会有着极大的帮助。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大学生寒假农业科技下乡活动——新会柑调查问卷(附表一)希望您能够配合我们的问卷调查,感谢您的支持。

祝您身体健康,家庭幸福!1.您有吃过新会柑吗? A.有 B.没有 C.不清楚2.今年的旱灾对柑果产业有没有影响 A.有B.没有. C不清楚3.您认为一棵柑树由幼苗到有收成所花的成本大概为多少?A.200元以下B200~300元 C.300 ~400元 D.400元以上 E.不清楚4.新会柑在防虫害方面的投资大概占成本的多少?A.20%以下B.20%-50%C.50%以上5.您能清楚区分新会柑跟其他地方的柑果吗?A.能 B.不能 C.不清楚新会柑有什么区别其他地方柑果的特点?——6.新会柑的经销方式有(可多选): A.果农批发 B.出口到外地销售C.加工成陈皮等制品出售D.制糖产业E.其他7.您家新会柑经销方式中占比重最大的是:A.果农批发 B.出口到外地销售C.加工成陈皮等制品出售D.制糖产业E.其他8.新会柑一年为您的家庭带来多少的收入?A.5000元以下B.5000-10000元C.10000元以上9.您认为影响新会柑产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可多选)A.气候等自然因素B.生产技术含量C.市场供需关系D.政府相关政策E.其他10.你认为促进新会柑果业发展的可行方法有(可多选):A.政府政策扶助B.改进种植技术C.多与其他种植地区进行经验交流D.加大宣传推广11.每年新会柑的供需高峰期在:A.传统节日期间B.夏末秋初C.全年平均,不存在高峰期D.高峰期不定时出现12.金融风暴对新会柑产业有何影响:A.无影响,市场供不应求B.有影响,但影响不大C.有较大影响,柑吉产量和销售情况都有所减少D.影响很大,产业受重创关于柑桔综合栽培技术(附表二)2008-09-18 信息来源:中国农业技术网1、适宜区域:广东各柑桔产区。

2、主要成果内容:(1)柑桔良种无病毒繁殖体系的建立及开发利用。

A、首先选定合适广东发展的良种或优株,经指示植物或生化检测,鉴定所选定良种(优株)的感病状况;B、利用热处理——茎尖嫁接技术脱除良种(优株)的病毒,即脱毒,鉴定后获得无病毒基础苗;C、种植所获得的无病毒基础苗,建立良种无病毒母本园和采穗圃;D、建立无病育苗基地,快速繁殖无病毒苗;E、柑桔无病毒苗及黄龙病等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

(2)柑桔一年两次修剪技术。

A、夏剪促健壮秋梢:夏剪在柑桔放秋梢前10~15天进行,要合理安排放秋梢时间;夏剪以短截为主、疏枝为辅。

B、冬剪:冬剪在采果后进行,疏枝为主,短截为辅。

E、防治病虫害。

(3)椪柑早结丰产稳产优质栽培技术。

A、施肥:年施肥4~5次。

春梢肥、谢花小果肥、秋梢肥(一年施肥的重点,以速效氮肥为主)、花芽分化肥、采果前(后)肥。

B、促花措施:断根促花;环割;弯枝及扭枝;药物促花。

C、保花保果措施:疏除过多的春梢。

适施春梢肥和谢花小果肥。

谢花后喷“920”、营养型核苷酸,春梢转绿后喷柑桔保果素或营养型核苷酸保果。

D、防治病虫害。

仲恺大学生寒假科技入户小组2009年2月2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