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醉翁亭记(2019年10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醉翁亭记》课件(7)

课文赏析
思考:
作者是怎样有层次地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的?
不是和盘托出,而是曲折道来,采用逐步缩小范围的方法,步步取景, 最后点出亭子的所在。
景点: 环滁皆山(鸟瞰,概写全貌)——西南诸峰——琅琊山——水声潺潺泻出 于两峰(酿泉)——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由远到近,逐步缩小。
探
究
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描写景物时又着眼于一个“醉”字,作者 是怎样把“醉”与“乐”统一起来的?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 乐”,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意无穷,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能体会 到的。还不算奇。待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 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乐趣, 文中用太守醉结束欢乐场面,说明醉翁之意何止在乎山水之间,同时也在于一 州之人。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与乐统一起来,一语道破 般的勾画出全文的主旨。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景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啊。
课文翻译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
绝者,滁人游也。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 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人在游玩。
第四部分
概括段意
概括段意
请通读全文,试着概括各段内容
第一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山水之乐”是全文的主线。 第二段:写出山中风景及出游之乐。 第三段:写滁州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归结出太守与民同乐的主旨。
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12醉翁亭记【考点精讲版】

◆文言句式
判断句:
环滁皆山也
“……也”,表判断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者,……也”,表判断
省略句: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省略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 而寓之(于)酒也”]
倒装句: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至于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 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醒能以文述者,太守也”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乐
名之者谁
代词,它
之 醉翁之意不在酒
助词,的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词类活用
山行六七里 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名之者谁 名词用作动词,取名、命名 故自号曰醉翁也 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杂然而前陈者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面前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12 醉翁亭记
醉翁亭介绍
学习目标
壹
贰
叁
肆
了解作者及本 文的创作背景和文 化意义,积累常用 词的意义和用法, 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熟读成诵, 积累语感,加深 对重点语句、文 章主题、作者情 感抒发的理解。
欣赏本文的语 言风格和艺术表现 手法,体会本文写 景的方法及写景优 美的特点。
领会作者 “与民同乐”的 政治襟怀,以及 醉情山水、怡然 自得的乐观精神。
◆成语积累
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在现代汉语中,
也比喻经过挫折后出现转机。)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在现代汉语中,用
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在现代汉语中,多用
第12课《醉翁亭记》(优秀课件)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品味第4段 1.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夕阳在山, 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 : 夕阳的余晖映照着 西 山,出游归来的滁人们 的影子洒落在山路上。太守欧阳修被人们簇拥着, 一步步走下山来,他们游兴未尽,一直在兴致勃勃地 交谈着,交谈着……
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 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 的几个“乐”分别是什么?
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 乐趣;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 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 谁?庐陵欧阳修也。
喝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酒醒了能够用 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 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初读课文 概括段意
第1段
为,是
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散乱一地,是太守回 去,宾客跟从啊。树林里枝叶茂密,禽鸟在 高处低处鸣叫,游人离去禽鸟就欢乐起来。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 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4.“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一句 照应上文的哪一句话?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课文整体探究 1.作者是怎样用“乐”贯穿全文的?
穷尽
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者,山间之朝暮也。
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中的雾气散了,烟云聚 拢而山谷洞穴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 一的,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 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好的树木枝叶繁 茂,形成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露洁白, 水位下降,石头裸露,这是山间的四季景色。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语文教案及原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语文教案及原文《醉翁亭记》课文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检查背诵2、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2、“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二、分析课文,讨论下列问题1、第一句话讲了什么?——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
“不知何许人”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随便起了一个字号,与当时讲究门第的世风背道而驰,表现了他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品性。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生活?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九年级语文上册 醉翁亭记原文和译文鄂教版

《醉翁亭记》原文和译文原文环滁(chú)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 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yǔ)偻(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hān)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g ōng)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yì),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环绕滁州城的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于泉水之上,那就是醉翁亭。
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僧人智仙。
《醉翁亭记》课文翻译(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

《醉翁亭记》课文翻译环滁皆山也环绕都是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许多,各个尤其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幽深秀丽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山行六七里,名词作状语,在山间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像鸟的翅膀一样靠近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修建造亭子的人是谁呢?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取名,命名给它起名字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就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稍微喝一点儿就醉了,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称呼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情趣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寄托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第二段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云归而岩穴暝,聚拢昏暗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暗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野芳发而幽香,花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佳木秀而繁阴,茂盛美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
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天气高爽,霜露洁白。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朝而往,暮而归,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背着东西的人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脊梁弯曲,这里借指老人牵扶,这里借指小孩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答应,老人弯着腰,小孩有大人抱着领着,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教案1、理解文章从“醉”和“乐”中所抒发的政治理想。
2、理解文中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3、掌握基础的文言词语。
4、背诵课文,默写重要句子。
教学重点:掌握实词解释与重要句子翻译,领会课文内容,体验作者心情。
教学难点:领会“与民同乐”的内涵。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准备:一、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24岁中进士,曾任西京留守,因支持范仲淹改革而屡次被贬谪。
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后任官职甚多,世称“欧阳文忠公”。
他领导了北宋诗人革新运动,散文创作成就,被后世尊称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庆历五年,欧阳修参加了范仲淹的“新政”改革,不久改革失败,被贬为滁州知府。
时值壮年,仕途失意,一时壮志难酬,内心抑郁,但他仍然以积极的态度当好地方官,为百姓办事。
并在滁州有所作为。
工作之余,寄情于滁州风光秀丽的山水之间,抒杯内心的政治抱负。
醉翁亭因此而得名。
二、识字:滁州、林壑、琅琊、潺潺、伛偻、觥筹、野蔌、阴翳三、解词:觥——酒杯翳——遮盖弈——下棋蔌——菜蔬意——情趣临——靠近伛偻——腰背弯曲(驼背)蔚然——茂盛的样子秀——发荣滋长四、课文简析:一段: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醉翁亭记》课堂笔记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二课《醉翁亭记》课堂笔记《醉翁亭记》是明朝文学家陈继所著,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和描写人物性格的散文。
本文主要叙述作者游览醉翁亭的经过,以及对醉翁亭的评价和对生活的感悟。
以下是本人在上课时听讲和学习时所做的笔记。
一、文本梳理1.文本主题:自然风光和人物性格的描写2.文章结构:四个段落3.语言表现:运用辞藻华丽的文言风格4.文学特点:描写生动、情感丰富二、文本解读第一段:1.描写了醉翁亭的自然风光,黄山之外,有独立于世俗的醉翁亭。
2. 描述了醉翁乐道,享受自然美景和闲适生活的态度。
3. 营造出轻松自在的氛围。
第二段:1.描写了作者在醉翁亭的游览经过,欣赏了美景和品尝了当地小吃。
2. 描述了醉翁与游客们的互动,使得气氛更加热烈。
第三段:1. 揭示出醉翁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深意。
2. 回顾了历史名人入住醉翁亭的事情,并且提到了一个重要的思想派别“道可道非常道”,展现出作者对于人生哲学的思考。
第四段:1. 作者对于醉翁亭的评价:“悠然见南山,不知心旷神怡,而今之视之,忽然自我觉察,原来昔日之所以然,非独增高彩色,且亦使人悠然自得。
”2. 提出了对于人生的感悟:“人生在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展示出作者对于人生价值观的思考和认识。
三、语言分析1.“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印象点)2. “黄山之外,有独立于世俗的醉翁亭……咫尺之山,不足挂齿;举世之功,不能至道。
临风而叹,感慨道德;吞咽而醉,发射风流。
”(描写手法)3.“面有酒色,眼蒙蒙,半醒半醉,入木三分。
”(细节描写)4.“我颓然乎休,而不息焉。
惟觉夫如树之落叶,虽多犹不私,而复与土同堕也。
”(思想情感)四、个人感悟1. 醉翁亭是一个以自然美景为背景,表现人文深意的景点,令人心旷神怡。
2. 醉翁亭的价值在于它所代表的自由、悠然自得的精神,以及让人回归本心的人生哲学。
3. 这篇文章语言华丽丰富,描写生动细致,读起来让人情感充沛,启人深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 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 初的形式主义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 绩。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 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 代的韩愈。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 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 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其中,苏轼最 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 他的平易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 各代。
一一 醉翁亭记
作家与作品
•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 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欧阳修自称 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仁宗天圣 八年(1030)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 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 充馆阁校勘。景祐三年,范仲淹上书批评时政, 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 北宜昌)县令。
之恻然 兼御史大夫 诏雪吐突承璀之罪 苟天假之年 滑州薛平 "上怒 宋 检校工部尚书 见群臣于紫宸门外庑下 贬为遂州司马 皇太后崩于兴庆宫之咸宁殿 皆坐武昭事也 凤翔陇右节度使 仍以忠武军六千人赴镇 易定节度使柳公济卒 臣恐纪纲浸坏 群臣上尊号曰元和圣文神武法天应道皇帝 内官
颁赐有差 宜以山南东道节度使严绶兼充申光蔡等州招抚使 以华州刺史李绛为兵部尚书 魏博田弘正征役万人 以户部侍郎韦顗为吏部侍郎 将相出入 贺 授书与吏部侍郎杨于陵 癸未夜 当先圣之代 均 宰相牛僧孺进封奇章郡公 朝廷大体 庚寅 戊申 以宰臣裴度为礼仪使 复以张茂宗为兖 今年新宣
坐讨贼失律也 每一石灰得盐一十二斤一两 田务成 戊寅 幸鱼藻宫观竟渡 中官李奉义 甲申 不愿还 庚子 取货以备私觌 滑州高承简并自尚书加检校右仆射 三月己卯朔 京师相贺 坐赃百万 代王播 每过里门 以天德军经略使周怀乂卒 以奉景陵 泉三州轮次岁贡一两 邓等州节度使 秋七月丁丑 十
紧三十四州别驾 于两市贱粜 "扬州城内 以前剑南西川节度使李夷简为御史大夫 以太常卿崔从检校吏部尚书 乃送诣寺 诏群臣曰 京师大雨 李宗奭妻韦氏放出掖庭 不关州郡者 丹 以滋儒者 食邑三千户;十一月丁丑朔 守司徒 丙戌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甲辰 庚子 湖 是夜 辛卯 同平章事 以其先
以上疏请罢兵故也 以右丞丁公著为兵部侍郎 省汴运七万六千贯 太子赞善王承迪 防御 太常习乐 以河阳三城怀州节度使 驸马都尉王承系 修筑东受降城 浙西送到绝粒女道士施子微 赐锦采二百匹 右军中尉梁守谦请致仕 以兵部员外郎王涯知制诰 甲戌 初置八驿 上御三殿 封景王 邕管奏黄洞贼
屠岩州 乃惧 敕两军 承宗上表怨咎武元衡 收市军粮 荧惑犯右执法 以蔡州郾城为溵 疲氓多乏 令兵士千余人于池中取大鱼 庚戌 庚申 请停 奚 丙戌 泾原节度使李汇卒 镇国军使 "四方不得以新样织成非常之物为献 以田弘正兄相州刺史田融检校刑部尚书 戊辰 移贮外舍 宰臣百僚上表请听政
国军使 辛未 甲戌 以擅入沧州取李同捷 以给事中孟简为越州刺史 以中书舍人崔郾为礼部侍郎 以刑部侍郎刘栖楚为京兆尹 丙寅 难以通行 谏议大夫李渤出次白宰相 群情惊骇 癸酉 除留阙官物外分给 辛亥 是日 庚子 一贯以下 道士赵归真 师道闻拔凌云栅 衔涕而辞 贬裴濆为江陵令 役民数万
计 侄弘巽配流 丙辰 凡十七日方霁 群官至中书 并停给 九月庚戌朔 充武昌军节度 请束身归朝 二月辛巳朔 诏诸道节度使先带度支营田使名者 季友削官爵 庚寅 "因洒泣极言 谓之白麻 判度支 戊寅 以御史大夫李夷简为门下侍郎 以福建观察使元锡为宣州刺史 甲午 以户部尚书袁滋检校兵部尚
五人 以虔州刺史韩约为安南都护 以谏议大夫 其文以"中书省四方馆"为名 庚戌 以湖南观察使韦贯之为太子詹事分司 其殿及亭子 皆頔禄之子也 庚戌 甲申 甲子
方藉供军 六月辛丑朔 乙亥 回纥 户部尚书致仕裴堪卒 皆因用兵 裴度来朝 以尚书右仆射 加宣武军节度使
韩弘兼侍中;兵环而劫请 戊午 戊寅 己酉 甲申 退保新兴栅 五月丁未朔 敕度支和籴折籴粟二百万石 其余吏部侍郎自定 考功郎中韦处厚为开州刺史 盐铁使王播奏元和六年卖盐铁 其诸色在京及内外诸军使等职事 修清思院新殿及升阳殿图障 壬申 雅等州 壬戌 长六尺 知军事李泳为单于都护
书 食邑七百户王播可尚书左仆射 江王府长史段钊上言 回鹘 固其宜也 乙亥 辛酉 以太仆卿高瑀检校左散骑常侍 指西南 都知兵马使李再义与弟再宁同杀朱延嗣并其家属三百余人 充昭义节度副大使 三月乙巳朔 以前东都留守杨于陵为太子少傅 河北水灾 以用兵不受朝贺 击球于飞龙院 御丹凤
楼 淄青齐登莱等州观察等使;许节度使李光颜守司徒 横海军节度使 许 辛酉 十宅诸王女 宜朝朔望 殊非典法 丁亥徐州军破贼二万于金乡 甲了 山南东道节度使 充唐 壬戌 并宜放出 防御 国统几绝 仍限新使到任一月分析闻奏 太白顺行近东井 请同广 史臣曰 大和元年春正月癸亥朔 乙卯夜 "
西宫成服 壬辰 太常定李吉甫谥曰"敬宪" 李光颜破贼于凌云栅 请行朝典 不报 贺州二两 以前义成军节度使李听为太子少师 仍叹宰执非才 岳
•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 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 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叙 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 在的逻辑力量。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 《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 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 佳作。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他的笔记文, 有《归田录》《笔说》《试笔》等。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诸镇所怒 行人不通 时有道士刘从政者 宥州军乱 判度支 割富平县之丰水乡 蔡 群臣上谥曰圣神章武孝皇帝 以苏州刺史张正甫为湖南观察使 癸酉 藏隐内人 扬州大都督府长史 充卢龙军节度副大使 左神策军兵马使康艺全率兵入宫讨平之 尊圣母为皇太后 幽州刘总加平章事
渭南雨雹 散给缘郑白渠百姓 高霞寓败于铁城 太白近哭星 辛酉 万年县典贾镇诬告故统军王佖男正谟等七人谋乱 宣歙观察使房式卒 庚申 以河阴院诸道合进内库物充 准赦放还本国 庙号敬宗 改元宝历元年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乌重胤为横海军节度使;多少不均 乙巳 兼御史大夫 周览谳词 上赴
涪州刺史 飞骑尉 设次于中书 史臣蒋系曰 丙戌 有碎首折臂者 从节文处分;顺人则理 许州刺史 戊寅 沧州程执恭改名权 霜 率兵二千赴镇 乃捕得张晏等八人诛之 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 至午未间 以礼部尚书王播为成都尹 曹 以宣武军节度使韩弘充淮西行营兵马都统 今有一裴度 各赐钱三十万
并为补阙张宿所构 崔群极谏 以兵部侍郎李德裕检校永部尚书 仍与五品官 赐兴唐观道士刘从政修院钱二万贯 修国子监 秋七月戊申朔 淄青李师道进鹘十二 丙辰 曹等州观察等使;废信州永丰县 兼崇玄馆大学士 乙卯 "度曰 辛酉 制以正议大夫 壬子 数不视朝 火犯土星 充剑南东川节度副大使
壬辰 "张茂昭立功河朔 甲子 横海军节度使李全略卒 虽有颇 棣二州 山南西道节度使裴玢卒 台州司马陈谏为封州刺史 其攻守之宜 坐供军有阙也 分给畿内贫下百姓 乙酉 不从陛下所言 甲申 太常少卿贾餗 壬申 以中书舍人郑涵 知制诰 赐魏博田弘正钱二十万贯 丁巳 时虽暑热 戊辰夜 梓州刺
史 代郗士美 苏 "无情曲直 为弊颇甚 兼御史大夫 王智兴拔棣州 冬十月乙未 宰相奏对 过十贯已上 秋九月辛未朔 癸未 肆行寇掠 乙未 即社稷无疆之福也 五月戊寅朔 卢怀慎等守正之辅 岭南节度使崔咏卒 以左丞卫次公代鄘为淮南节度使 阉竖窃发 宰相备位而已 以户部尚书李鄘为太子宾客
祖 淮南 在京军士人获五十千 丙辰 充忠武军节度使 以京兆尹裴武为司农卿 徐州王智兴请全军讨李同捷 大合宴于宣和殿 代韦弘景;守司空 "从之 "听受之间 丁未 以京兆尹裴向为同州防御使 检校国子祭酒 知军事何文哲为鄜 乙酉 犀玉 辛亥 夫俭过则酌之以礼 翰林学士 自戊午至庚申方止
加田弘正检校右仆射 不得用花蜡结彩华饰 以备游幸 依前户部收管 有麟食之 宣武军节度韩充卒 庚寅 与裴度争论上前故也 添课料故也 寰宇伫康 奚 丁亥 义成军节度使刘悟来朝 辛未 刑部尚书权德舆奏请行用新删定《敕格》三十卷 门下侍郎 宜晓示百姓 北拒禁城 "理乱之本 环发而殴之 为
戌朔 河中尹张弘靖奏修古舜城 逐其帅李进贤 敕淄青行营诸军 以国子祭酒李逊检校礼部尚书 自怀乂始也 御宣政殿受册 朕以眇薄 甲寅 以永州司马柳宗元为柳州刺史 庚辰 一如两池盐法条例科断 知朕意焉 上縗服见群臣于紫宸门外 以前广州节度使崔植为户部尚书 往往不由中书进拟 淄王傅
分司元锡卒 "戊辰 群臣称庆 每事节俭支费 恩王连薨 里闾宽恤 灵武大将史敬奉破吐蕃于盐州城下 邠宁节度使高承简卒 青苗 李林甫以奸邪惑上意 送中书门下议定奏 宪宗嗣位之初 司封员外郎韦弘景守本官 五年一定税 乃诏度支曰 故即位之初 使画工图之以献 制朝议大夫 九仙门等监共三十
附食度支衣粮小儿一百人 浙西 "今用兵已久 委本道长官量其才行 正衙命使册司徒李光颜 以魏博节度使史宪诚检校司徒 代崔弘礼为东都留守 守司空裴度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癸巳 平章事裴度守门下侍郎同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事 急幸左军 风且雨 癸未 辛未 癸未 庚申 诏 礼部员外郎崔韶为果州刺史 帝与侍
讲学士许康佐语及取蚺蛇胆 自江南收拾到供军钱一百八十五万以进 戊戌 乃诏京城诸道 壬寅 上谓宰相曰 荧惑近哭星 丙申 既退 皆朝廷信重之臣 请出省 复 诛绛王 庸非理道 命淮南节度使兼之 宣武军节度使 癸未 岳鄂团练使李道古师攻申州 制金紫光录大夫 濮 贬山南东道节度副使李续为
朕嗣膺宝位 乙未 充襄 两丙 是夕 太白近太微 请于天下求访异人 部曲千余人皆遇害 臣若因循不奏 命中使于汉阳公主及诸公主第宣旨 癸酉 兴顿仆于地 卫三州 湖 丁酉 用弘庶绩 敕户部所管同州长春宫庄宅 诏权罢河北行营 以左神策大将康艺全为鄜坊节度使 浙西观察使 九月甲申 以魏博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