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通用技术 会考知识点技术与设计2

合集下载

通用技术高二合格考知识点

通用技术高二合格考知识点

通用技术高二合格考知识点高二通用技术考试是学生进入高中后的一项重要考试,它不仅考察学生对通用技术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涵盖了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查。

下面将介绍一些通用技术高二合格考试的知识点。

一、计算机基础知识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巨型机到现代个人电脑,讲述计算机的演变过程;2. 计算机硬件组成: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等设备的功能和作用;3. 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解释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介绍互联网的发展和运作原理;4. 常用的办公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套件中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5. 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介绍保护个人信息和防范网络攻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电子技术基础1. 电路基础知识: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的定义和关系、欧姆定律等基本电路定律;2. 电子元器件:常见的电阻、电容、电感等元器件的介绍和使用;3. 逻辑门电路:介绍基本逻辑门(与门、或门、非门等)的定义和功能,以及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4. 数字电路与模拟电路:解释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三、自动化技术基础1. 传感器与执行器:解释传感器的原理和常见种类,介绍执行器的功能和应用;2. 控制系统基础:介绍闭环控制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讲述PID控制算法的应用;3. 自动控制器:解释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4. 自动化装置的设计与调试:讲述自动化装置的设计流程和调试方法,强调安全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四、材料与工艺基础1. 材料分类与特性:介绍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的特点和应用领域;2. 加工工艺:解释常见的加工工艺,如铣削、钳工、冲压、焊接等;3. 3D打印技术:讲述3D打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领域;4. 工程图学:介绍常用的制图方法,包括多视图投影和三维建模。

五、创新与设计1. 产品设计与开发:讲述产品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强调用户需求和功能性的重要性;2. 创意思维和创新方法:介绍创意思维的培养和创新方法的应用;3. 原型制作与测试:讲述原型制作的过程和测试的重要性,强调快速迭代和用户反馈的作用。

2019高中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

2019高中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技术世界1、技术对人类的价值:a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它具有保护人、解放人和发展人的作用[保护人](例:原始人随身拾磨制好的石器,现代人对疟疾、天花、肺结核等疾病不再恐慌)[解放人](例:体力解放:自行车、内燃动力、电力,手机——信息传递)[发展人](例:爱迪生、袁隆平)2、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a技术促进社会的发展。

技术丰富社会文化内容。

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方式。

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3、技术对自然的价值:c(1)依靠技术,人类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并与自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

(例:都江堰、南水北调、西气东输)(2)人类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自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例:物料的再循环工艺)1.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关系:b技术的基本特性: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

每一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

(例:显示器的不断发展属于技术革新,王选发明激光照排系统属于技术发明。

)2.技术的两面性:a任何事物客观上都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

它既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

(例:电池可以带来光明和动力,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网络技术 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但也有人利用网络犯罪。

B 超技术 可以用于医疗,但也有人进行胎儿鉴别 )3.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4.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a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活动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

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三部分。

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学业考试知识点复习课件

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地质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2》学业考试知识点复习课件
通用技术第二册 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 结构及其设计
知 识 第二章 流程及其设计 框 架 第三章 系统及其设计
第四章 控制及其设计
第一章 结构及其设计
第一节 初识结构 一、结构的含义与功能: 1、结构是指物体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搭配和排列,确定的搭配和排列决定了 物体的性质和形态。结构本质是为了承受力和抵抗变形的。 2、结构的各组成部分,通常称为构件;物体的主体框架与构造形式称为架构。 二、常见的结构类型 1、实心结构(大坝、墙体、城墙) 特点: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能承受较大的压力。
CD
C.适当增加底面支撑面积
D.升降架采用更高强度的材料
5.我国建筑物南北差异较大,其中斗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 由矩形的拱、斜的昂和方形的斗、升等组成,一般位于柱与梁之间,把 建筑物的屋楼挑出定距高。 不同时代、不同造型的斗拱, 成为学者判 断建筑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
2、框架结构(房屋的门、窗)通常由杆件组成。 特点:有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
3、壳体结构(梁、拱、桁架)由曲面形板与边缘构件组成的空间结构。 特点:外力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
第二节 典型结构分析 一、单杠结构分析 1、单杠的构件有杠体、立柱和拉杆。杠体是
器械的主体,立柱和拉杆共同支撑杠体并承受荷载。 2、拉伸、压缩与弯曲 (1)构件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形状或大小的改变,
6.为了保证安全,传统家用压力锅的使用过程中,要先释放锅
内气压后才能打开锅盖。 从流程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 . “放气”和“开锅盖"的先后顺序可以颠倒
B.“放气”和“开锅盖”都是流程中的环节
A
C. 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保障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复习-重要知识点

高中通用技术会考复习-重要知识点

. `1---*第二单元技术世界中的设计设计是基于一定设想的、有目的的规划及创造活动。

(例:书写工具的发展、电动剃须刀的发展。

)2.技术与设计的关系:b①设计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和纽带。

(例:白色污染和可降解餐具)②设计促进技术的革新。

③技术是设计的平台,没有技术作基础,设计将难以表现和实现。

(例:早在16世纪达芬奇就设计了飞行器,但当时技术水平不够,导致飞行器难以实现)④技术更新为设计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例:电灯发明之后,人们设计出了各种各样的灯泡)⑤技术进步还促进人们设计思维和手段的发展。

发展的技术不断丰富着人们的设计手段和方法。

(例:计算机、打印机的发展改变了设计的手段)技术设计侧重于功能、结构、材料、工艺等,艺术设计侧重于色彩、造型、审美等当我们使用物品时,物品就与人产生了一种相互关系。

这种相互的关系就称为人机关系。

当人们身处某一环境的时候,这时的人机关系就体现为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机”是指计算机、机器、工具、仪器、仪表、设备、设施、家具、交通车辆以及劳动保护用具等等。

在人机关系中,往往存在复杂的多方面关系。

不一定要有接触。

(例:开门、乘电梯)2.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a①高效人机协调,提供人的工作效率。

例:“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铁锹作业试验”。

②健康长期使用,产品对人的健康不造成不良影响。

例:高跟靴、设计不合理的椅子③舒适产品使用中,人体能处于自然状体,感觉舒适。

例:培土小工具手把处理④安全产品对人的身体不构成生理上的伤害。

如:安全帽、安全带、课桌角等3.在设计中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a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首先应明确设计涉及哪些人机关系,其次要考虑这些人机关系涉及哪些因素和技术指标,此外还就注意处理以下方面的关系:①普通人群和特殊人群(例:要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考虑不同人种的身体差异)②静态的人与动态的人(例:宾馆床位之间距离的设计)③人的心理需求和人的生理需求(例:咖啡屋设计以暖色调为主,办公空间一般应以冷色调为主)我们通常将技术活动中为了某种目的所进行的尝试、检验、优化等探索性实践活动称为技术实验。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技术与设计复习要点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技术与设计复习要点

普通⾼中通⽤技术学业⽔平考试技术与设计复习要点普通⾼中通⽤技术学业⽔平考试技术与设计复习要点技术与设计1第⼀章⾛进技术世界⼀、技术的价值1、技术对⼈类的价值a技术是⼈类为满⾜⾃⾝的需求和愿望对⼤⾃然进⾏的改造。

它具有保护⼈、解放⼈和发展⼈的作⽤。

【保护⼈】例:原始⼈随⾝拾磨制好的⽯器,现代⼈对疟疾、天花、肺结核等疾病不再恐慌。

【解放⼈】例:体⼒解放:⾃⾏车、内燃动⼒、电⼒;⼿机——信息传递【发展⼈】例:爱迪⽣、袁隆平2、技术对⽣活、⽣产、⽂化等⽅⾯的影响a技术促进了社会⽣产的发展,丰富了社会⽂化的内容,改变了社会⽣活⽅式,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明进步的主要动⼒之⼀。

具体表现为:①技术是社会财富积累的⼀种形式,对社会⽣产具有直接的经济意义。

②随着技术的发展,劳动⼒结构也发了较⼤的变化,第⼀第⼆产业从业者数量减少,第三产业从业者数量⼤幅度增加。

(如因为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式的变⾰使农业从业⼈⼝减少。

)③技术不仅为⽣产提供了先进的⼿段和⼯具,提⾼了⽣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且丰富了⼈们的社会⽣活,使⼈们⾐、⾷、住、⾏、交往、娱乐、教育等⽅⾯都发⽣了改变。

④技术进步不仅带动社会⽣产的发展和社会活动的变化,⽽且在军事、政治、⽂化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

3、技术对⾃然的价值c(1)依靠技术,⼈类得以利⽤⾃然和改造,并与⾃然保持和谐共处的友好关系。

(例都江堰)(2)⼈类利⽤技术开发、改造⾃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要注意对⾃然的保护,不能忽视技术或产品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影响。

(3)技术的发展给⾃然环境带来了问题,但也给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例:物料的再循环⼯艺)⼆、技术的性质1、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新关系b技术的基本特性:⽬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性、专利性。

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

每⼀项技术的问世都是创新的结果。

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术创新表现为技术⾰新和技术发明。

技术创新是⼀个艰难⽽曲折的历程。

(例:⽡特蒸汽机与第⼀次技术⾰命。

高二通用技术学考知识点

高二通用技术学考知识点

高二通用技术学考知识点通用技术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高二阶段的学习中,掌握一些基础的通用技术知识点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二通用技术学考试的知识点。

1. 电子电路基础知识高二通用技术学的考试范围涵盖了电子电路的基础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电子元器件的种类和功能,熟悉常用的电路符号,并能够进行电路的基本分析和计算。

2. 机械基础知识通用技术学还包括了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常用的机械元件和机械传动方式,能够分析和解决一些机械问题。

3. 自动控制系统高二通用技术学考试中也会涉及自动控制系统的相关知识。

学生需要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能够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

4. 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是通用技术学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掌握一些常用的编程语言和软件工具,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程序设计。

5. 材料与工艺在通用技术学考试中,学生还需要对材料与工艺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需要了解常见的工程材料的特性和应用领域,掌握一些基础的加工工艺和测试方法。

6. 创新设计创新设计是通用技术学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创新设计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的设计任务。

通过掌握以上的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高二通用技术学考试,并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因此,希望广大高二学生能够认真学习,充分掌握这些知识点,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关于高二通用技术学考知识点的内容,希望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加油!。

高二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

高二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

高二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一、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在高二通用技术会考中,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考点。

这些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1. 计算机硬件组成: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2. 计算机软件分类: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编程语言等。

3. 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局域网和广域网等。

二、程序设计与开发程序设计与开发也是高二通用技术会考的重要考点。

以下是一些与程序设计与开发相关的知识点:1. 程序设计语言:C语言、Python、Java等。

2. 程序设计基础:算法、数据结构、代码调试等。

3. 程序开发工具:集成开发环境(IDE)、代码编辑器、代码版本管理工具等。

三、信息安全与管理信息安全与管理是高二通用技术会考的另一个考点。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知识点:1. 信息安全基础:密码学、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2. 数据库管理: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库查询语言等。

3. 电子商务安全:网上支付安全、网络金融安全、网络购物安全等。

四、多媒体与图形图像处理多媒体与图形图像处理也是高二通用技术会考的考点之一。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知识点:1. 图像处理基础:图像的采集、处理、存储、压缩等。

2. 图形图像软件:Adobe Photoshop、CorelDRAW、3D Max等。

3. 多媒体技术:音频、视频处理、Flash动画等。

五、信息化与社会发展信息化与社会发展是高二通用技术会考的考点之一,也是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知识点:1. 信息社会基础:信息化的概念、特点、发展趋势等。

2. 信息技术与教育: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在线学习平台等。

3. 信息技术与生活:智能家居、物联网、移动支付等。

六、技术与创新技术与创新是高二通用技术会考的考点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知识点:1. 创新思维:问题解决、创意发掘、团队合作等。

2. 创新与创业:创新型企业、创业孵化器、创新创业教育等。

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_技术与设计2

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_技术与设计2

通用技术会考知识汇总----------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一、常见结构的认识1.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a)2.从力学角度来说, 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 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b)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产生一种抵抗的力——内力应力是构件的单位横截面上所产生的内力,当应力达到某一极限值时,结构就会遭到破坏。

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

(要能区分:书本P6)3.结构的类型: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b)实体结构: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它的受力特点是: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如:实心墙,大坝。

框架结构: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受力特点: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

如:铁架塔。

壳体结构:层状的结构,受力特点是:外力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如: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

二、稳定结构的探析1.结构与稳定性(1)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b)结构的稳定性是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

如果一个物体的结构不能有效地抵御常见外力的作用,那么该物体是很难承受负载而保持平衡的。

(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b)重心位置的高低、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和结构的形状等。

1) 重心位置的高低: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重心越高,稳定性越差。

结构重心所在点的垂线是否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落在范围内就是稳定的,没有就是不稳定的。

2) 结构的底座,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

支撑面越大越稳定,越小越不稳定。

如:高塔的共同特点都是上端小而下端大。

3) 结构的形状:结构的形状不同,其稳定性也不同。

如:三条腿的凳比两条的稳定。

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是相互关联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讨论结构的稳定性。

2.结构与强度(c)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

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结构的强度与结构的形状、使用的材料、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二通用技术会考知识点技术与设计2----------技术与设计2第一单元结构与设计一、常见结构的认识1.结构:是指事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有序搭配和排列。

(a)2.从力学角度来说, 结构是指可承受一定力的架构形态, 它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状和大小改变的力。

(b)当一个结构受到外力作用时,内部各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发生改变,产生一种抵抗的力——内力应力是构件的单位横截面上所产生的内力,当应力达到某一极限值时,结构就会遭到破坏。

构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压力、剪切力、扭转力和弯曲力。

(要能区分:书本P6)3.结构的类型: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壳体结构(b)实体结构:结构体本身是实心的,它的受力特点是:外力分布在整个体积中,如:实心墙,大坝。

框架结构:结构体由细长的构件组成,受力特点: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

如:铁架塔。

壳体结构:层状的结构,受力特点是:外力作用在结构体的表面上,如:头盔,飞机的外壳,贝壳。

二、稳定结构的探析1.结构与稳定性(1)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其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b)结构的稳定性是结构的重要性质之一。

如果一个物体的结构不能有效地抵御常见外力的作用,那么该物体是很难承受负载而保持平衡的。

(2)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b)重心位置的高低、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和结构的形状等。

1) 重心位置的高低: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重心越高,稳定性越差。

结构重心所在点的垂线是否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落在范围内就是稳定的,没有就是不稳定的。

2) 结构的底座,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的大小。

支撑面越大越稳定,越小越不稳定。

如:高塔的共同特点都是上端小而下端大。

3) 结构的形状:结构的形状不同,其稳定性也不同。

如:三条腿的凳比两条的稳定。

影响结构稳定性的因素是相互关联的,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讨论结构的稳定性。

2.结构与强度(c)结构的强度:是指结构具有的抵抗被外力破坏的能力。

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结构的强度与结构的形状、使用的材料、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等。

①结构的形状:三角形是框架结构中最基本的形状之一,它结实、稳定,所用材料最少。

②结构的材料与连接:不同材料构成的结构,其强度各不相同。

如:混凝土梁加钢筋,加强抗拉能力。

结构构件的连接通常有两种:铰连接和刚连接铰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不能相对移动,但可相对转动,具体有松螺栓、松铆等,如:门与门框的连接等刚连接:被连接的构件在连接处既不能相对移动,也不能相对转动,具体有榫接、胶接、焊接等,如:桌腿与桌面的连接等3.结构与功能: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功能的变化。

如:自行车的演变、多用起子等。

(b)三、简单结构的设计1.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a)结构设计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或满足特定的需要,必须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结构设计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有:(稳定性、强度、安全、环境、美学、个性、成本等)符合使用者对设计对象的稳定性和强度要求, 安全因素, 公众和使用者的审美需求, 使用者的个性化需要, 对设计对象的成本控制要求和一定的使用寿命等。

还有一些需要考虑的因素, 如材料、民俗文化、地域特点等。

2、简单结构的设计(c)P26-29四、经典结构的欣赏(c)P30-33赏析结构设计作品,可从技术与文化两个角度进行。

(1)技术的角度主要有:结构功能、稳固耐用、造型设计的创意和表现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艺制造的精湛程度等。

(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与传达,公众认可的美学原则,反映的时代、民族、习俗方面的特征、结构的个性特征等。

第二单元流程与设计一、流程(1)时序: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就是时序。

时序体现了具体活动内容的先后关系,在这种先后关系中,有些步骤之间的时序是不可颠倒的,有些步骤之间的时序是可以颠倒的。

完成某一个具体目标、组成某项生产或某个活动过程的若干阶段或小的过程称为环节。

环节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依据问题性质的不同和不同人的理解,环节的划分可能会有所不同。

环节中又包含若干可以分解的、目标更具体的事项。

在某项生产或某个或动中,环节是不可缺少的。

(2)流程:是一项活动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事项或行为进行的程序。

可以把流程理解为为了一定的目的去做事情的顺序。

任何流程都反映一定的时序,体现出一定的环节。

流程图有文字表达、表格表达、图示表达等方式,有些场合还可用模型表达、动画演示等。

用箭头、用数字序号、用时间等表达时序。

流程图的序号或方框反映了环节、工序的具体情况。

(要会画流程图)意义:生活中处处都有流程,科学合理的流程,可以指导我们正确地做事,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有序、合理、为我们的安全提供保障。

对于生产过程,有加工流程、组装流程、包装流程、质量检查流程、安全生产流程等;对于企业经营过程,有原材料采购过程、市场销售流程、财务工作流程等。

二、流程的设计1.流程设计应考虑的基本因素(c)设计一个流程首先应明确流程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对于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流程设计,主要应考虑如何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质量等目标。

对于生产活动的流程设计,主要应从提高效率、提高质量、节省资源、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明确设计的目标。

生产活动的流程设计的基本因素主要有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和环境等(具体看书本P51)2.流程设计的步骤(a)首先要明确设计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流程所应遵循的内在变化规律。

(确定目标,明确任务)其次,要分析现有材料、设备、资金、人员、工艺和环境因素。

(分析基本因素)第三,列出流程涉及的主要事项,并进行初步的排列。

(明确主要事项)第四,分析各事项(步骤)之间先后顺序,合理地安排流程的时序和环节。

(确定时序、划分环节)第五,选择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画出流程图,对于有严格时间要求的时序,要标注时间。

(画流程图)3、简单流程的表达(c)(书本P52-53)三、流程的优化流程优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节约能耗、减少环境污染、保证安全生产等。

流程优化可以根据不同的目标有所侧重,主要涉及到工期优化、工艺优化、成本优化、技术优化、质量优化等优化指标。

(要能区分)流程与材料、设备、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优化流程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条件。

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一、系统的结构(a)1.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部分相对于整体而言,要素相对于系统的元素结构而言。

很多情况下,要素和部分又可以通用。

构成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至少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才能组成系统;第二,要素(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第三,这个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

(a)2.系统的类型:(1)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2)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人体系统、生态系统是自然系统;城市系统、计算机系统和机械传动系统是人造系统生物系统、机械系统是实体系统;哲学系统、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抽象系统(b)3.系统的基本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

(要能区分P67-73)⑴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的特性,也是观察和分析系统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

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

系统的任何一个要素(部分)发生变化或出现故障时,都会影响其他要素(部分)或整体的功能的发挥。

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之和。

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⑵相关性:指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或系统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如:厨具与厨房整体的关系⑶目的性:任何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都要实现一定的功能,这正是区别不同系统的标志。

对于复杂的系统,目标有多个,要从整体协调的角度出发寻求平衡,以获得整体上的最佳效果。

如:数控机床(4)动态性:任何系统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如:雷达24小时监测等。

(5)环境适应性:一个系统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通常都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引起系统功能和系统内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变化。

系统只有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才能保持和恢复系统原有的特性,发挥自身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如:春捂秋冻二、系统的分析(c)1、系统分析一般是从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全面地思考与解决问题。

系统分析的目标是为了发挥系统功能,实现系统目标;采用的方法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加以周详的考察、分析、比较、试验;产生的结果是拟订一套有效的处理步骤和程序,或对原系统提出改进方案;系统分析的出发点是为了发挥系统的整体功能,目的是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决策。

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①明确问题,设立目标;②收集资料,制定方案;③分析计算,评价比较;④检验核实,作出决策。

(a)系统分析的主要原则:整体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三个主要原则。

(P78-80)(1)、整体性原则:系统分析首先着眼于系统整体,要先分析整体,再分析部分;先看全局,后看局部;先看全过程,再看某一阶段;先看长远,再看当前。

(2)、科学性原则(例:优选法):系统分析一方面要有严格的工作步骤,另一方面尽可能地运用科学方法和数学工具进行定量分析,使决策的过程和结果更具说服力。

(3)综合性原则:系统分析总是为实现系统目标服务的。

当存在多个目标时,需要综合分析,统筹兼顾,不可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c)2.系统的优化:是指在给定的条件(或约束条件)下,根据系统的优化目标,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使系统的目标值达到最大化(或最小化)。

目标函数是系统目标与系统中的某些元素之间的关系。

约束条件是对系统的功能起着限制作用、并且是不能人为调节的因素。

影响系统优化的因素是指对系统的目标函数产生显著影响,并且可以人为调节的因素。

(P82-83)三、系统的设计(c)系统的设计是对各种各样的系统进行调查分析、筹划研究、评价实施、运行改善等,直到完成一个能协调工作的实际系统的过程。

(系统设计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满足预定目标的系统的过程。

)系统设计要从整体出发,以系统整体功能的最优为目的。

不同行业的系统设计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

系统设计方案的优化:首先从系统整体考虑优化,统筹兼顾,再在此基础上完善各部分的设计。

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确定各子系统的目标、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对子系统进行技术设计和评价,对系统进行总体技术设计和评价等。

(具体事例见P87-90)第四单元控制与设计一、控制的手段(b)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或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事物向期望的目标发展,这就是控制。

理解任何控制现象,都要明确控制的对象是什么,控制要达到什么目的和采取什么控制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