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 沪教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 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5 童年的朋友

小学语文 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5 童年的朋友

1教学目标.在阅读中学习生字8个;积累词语8个,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

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联想句的作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默读课文,边读边联系课文理解词义,养成带着问题思考的习惯,能按要求圈划词句。

唤起学生对美好童年的回忆,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事物。

2学情分析.同学由二年级刚刚升入三年级,课文的难度和深度都有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也是需要进一步训练,感情的饱满度和连贯性都需要进行训练。

3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默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小熊的情谊体会联想句的作用(朗读感受,不用出现“联想”术语)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5、童年的朋友.一、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童年的朋友T:每位同学肯定都有美好的回忆,那么你们有自己童年的朋友吗?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2、出示句型:我童年的朋友是(量词)(怎样的)(什么)。

(2名)3、说话练习。

T:通过预习,我们知道小作者童年的伙伴是一只——(生答:小熊)4、读课题。

T:一起来读读课题,接着让我们去了解了解课文。

活动2【讲授】5、童年的朋友 .二、初步感知课文。

自读课文。

师:现在我们就去看看课文,请大家自读课文,要求是:出示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说说,你了解了什么?3、多读几遍不理解的地方“?____”学习生字。

师:现在我们对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不如先去学学生字词语吧。

(1) 出示生字。

a、小老师带读。

(读字连词)b、具体学习生字。

“羹、憋、制”的书写顺序c、集体读字连词。

(随机点)三、朗读感受课文内容。

默读课文。

师:学完了生字,让我们去看看课文吧。

请大家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交流。

快速浏览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师:刚才大家都说得非常不错,这次老师想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边读边想:小作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文章中小作者对小熊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快速阅读课文后回答。

交流。

Q:现在谁来告诉大家它对小作者的看法?你们觉得小作者对小熊产生了怎样的情感?出示基本句型:我觉得小作者……我认为小作者……小作者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小作者很珍惜感情)文章中小作者对小熊产生了(珍惜、珍爱、喜爱)的情感。

《童年的朋友》教案设计

《童年的朋友》教案设计

《童年的朋友》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生活,以及作者对童年朋友的怀念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珍惜友谊、感恩他人的情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生活及其意义。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童年时的朋友及趣事。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结合课文,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生活及其意义。

(2)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4.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童年时的朋友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2)全班交流:分享讨论成果,引导学生珍惜友谊、感恩他人。

5. 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拓展作业:以“我的童年朋友”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作文评价:评价学生在作文中对童年朋友的描述及其情感表达。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文内容。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感悟。

《童年的朋友》教案设计

《童年的朋友》教案设计

《童年的朋友》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生活,感受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题。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童年生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童年时光的美好,珍惜现在的成长时光。

(2)学会感恩,感谢陪伴自己成长的朋友和亲人。

(3)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学会珍惜时光。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题。

3. 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童年生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童年时的趣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题。

4. 实践练习:(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编写自己的童年故事。

(2)选取部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5. 总结拓展:(1)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所描述的童年生活的特点。

(2)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珍惜现在成长时光的。

(3)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自己的童年故事。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童年生活的图片或实物,进行展示。

(2)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他们的童年故事。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评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的朋友》教案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的朋友》教案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童年的朋友》教案一、教学背景本课是沪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二课,讲述了童年的朋友——松鼠和大胡子的故事,是一篇富有童趣的小故事。

本课程在教授故事的基础上,旨在让学生理解“朋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友爱、勇敢、探究、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简单理解故事的情节,并口述故事大意;2.理解“朋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3.认识部分汉字,如“麻利”、“轮流”、“手舞足蹈”等。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友爱、勇敢、探究、思考和创新能力;2.能够合作探究问题、表达自己的见解;3.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然和小动物的爱心;2.鼓励学生勇敢、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情感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朋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2.理解故事情节的大意;3.掌握部分新词汇和汉字。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朋友”和“人与自然”的关系;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先放松气氛,以亲切而自然的语气与学生互动,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童年的朋友》。

2.理解故事情节1.教师读故事;2.导读问题:故事讲述了什么?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和事件?3.学生合作研读、分析故事,并讨论得出故事的大意。

3.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1.教师提问:松鼠和大胡子是朋友,那人和自然呢?2.学生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3.小组合作,归纳“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发表合作成果。

4.学习汉字和词语教师板书、解释部分汉字和词语,如“麻利”、“轮流”、“手舞足蹈”等,并要求学生跟读。

5.写作训练1.学生小组讨论,以“你和自然的一次互动”为题,写一篇与本课主题相关的作文;2.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

6.课堂反思教师与学生共同反思本节课所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提高。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童年的朋友》公开课学案第二课时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童年的朋友》公开课学案第二课时

《童年的朋友》学案一、学习目标1.结合自己实际,想想哪些童年朋友是不该忘记的。

2.认识生字5个,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

3.联系课文理解词义,体会联想句作用。

4.激发对童年的回忆。

二、重点难点1.重点:认识生字5个,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

2.难点:同重点。

三、导学问题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文章分成哪几部分?2.说说作者的梦想和你自己的梦想。

四、参考资料作者的作品初露头角的商人阶层的粗暴和幼稚,新兴资产阶级和蜕化中的农奴主、地主的虚伪奸诈、残酷无情,贵族和官僚的愚昧、堕落等等,都成为他剧中人物的特点。

早期的作品,如《各守本分》(1852)、《贫非罪》(1853)、《切勿随心所欲》(1854)等,在思想上带有美化俄国宗法制的倾向。

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涅克拉索夫对这些作品提出过批评。

随着19世纪50、60年代俄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他的创作进入新的阶段。

从1856年起,几乎所有的新作都发表在涅克拉索夫和谢德林主编的《现代人》杂志上。

这时期的作品,包括著名的《大雷雨》,具有较明显的暴露社会和暗示革命的倾向,因而受到反动势力的围攻。

维·德拉贡斯基不得不暂时放下迫切的社会题材,转而写作历史剧。

从19世纪60年代末起,又重新面对现实,并出现了创作的高潮。

从1868年一直到80年代初,他的作品大都在涅克拉索夫和谢德林主编的《祖国纪事》杂志上发表。

包括讽刺喜剧《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在内的一系列剧本,对农奴制残余中蜕化出来的新型实业家和欧化商人进行了嘲讽。

稍后的诗剧《雪女》(1873),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没有陪嫁的女人》等几个剧本描绘了才能卓越的俄罗斯妇女在当时虚伪、自私的社会中备受摧残的悲剧命运。

童年的朋友教案

童年的朋友教案

童年的朋友教案《童年的朋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领会本文生动形象描绘外祖母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朗读并仔细品味文中对外祖母眼神的描写及本文细腻而饱含深情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筛选、归纳信息,理解外祖母是他的“朋友”的意蕴。

2.教学难点:文中对祖母眼神的描写,学习本文细腻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课时安排】二课时【预习导学】1.先标出小节序号,然后自读课文一遍,遇到生字词要借助工具书或注解理解(音形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咕哝()噗噗()发绺()颤动()胸脯()兜起来()两颊()马鬃()诅咒()两颊()镶银()嗅烟草()丰润()3.用下列形似字分别组词。

绺()鬃()诅()镶()咎()鬓()沮()攘()4.文学常识:本文作者,作家,其自传体三部曲是、、。

5.理解文章结构(分为四个部分,请分别概括出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6.思考:再朗读一遍课文;如果有什么感想或疑问可用铅笔在书上圈点与批注。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品读着这意蕴隽永的诗句,朋友之情让人回味;“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吟唱着耳熟能详的歌词,朋友之情促人奋发。

翻开人生的字典,朋友,多么令人心驰神往。

有些人的朋友是同龄人,有些人的朋友是忘年交。

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却是他的外祖母,正是在外祖母那朋友般的关怀下,作者一步步走向光明。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

二、看幻灯片,了解高尔基的童年,了解其成长土壤1.走近作者。

高尔基(1868—1936),无产阶级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为贫困生活所迫,他只受过两年小学教育,之后便辍学作童工和学徒谋生,后自学成才。

主要作品有《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列宁称高尔基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 童年的朋友 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七单元   童年的朋友  沪教版

童年的朋友高尔基⑴、我醒来时,轮船又颤动着噗噗地响了。

船舱的窗户明晃晃的,像一个太阳。

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头,皱着眉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着。

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

她用一只手从地上把头发兜起来提着,挺费劲地把稀疏的木梳齿儿梳进厚厚的发绺里;她的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笑。

【第一段外貌描写】⑵、她今天样子很凶,但当我问起她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⑶、“看来这是上帝给我的惩罚,上帝说:给你梳这些该死的头发去吧!年轻的时候,我夸耀过这一把马鬃,到老来,我可诅咒它了。

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⑷、“我不想睡!”⑸、“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马上表示同意,一面编辫子,一面往沙发那边瞧,母亲就在沙发上躺着,脸朝上,身子直得像一根弦。

“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 【第二至第五段讲语言描写】⑹、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

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

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第六段讲外貌描写】⑺、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三年级语文上册 童年的朋友教案 沪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 童年的朋友教案 沪教版

童年的朋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认识生字5 个,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2、默读课文,边默读边联系课文理解词义,按要求圈划词句。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体会联想句作用3、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一切事物二、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生字5 个,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形影不离”的意思2、联系课文理解词义,体会联想句作用3、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珍惜所有带给我们快乐感受的一切事物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板书、投影片、媒体课件2、学生准备:预习时初读课文、标小节号、圈出生字。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启发谈话:你有哪些朋友?为什么觉得他是你的朋友?谈话时要引导学生不拘泥于人,玩具、摆设、书籍等都可以是童年的朋友。

2、每个人长大后都会有不同的生活,但有一样东西对我们来说是共同拥有的,那就是曾经一起走过的童年,我们的童年的朋友,我们的曾经的最爱。

今天的这篇课文将会带我们一起重温往事,梦回童年。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6课。

3、媒体出示课题:6、童年的朋友(二)、整体感知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作者的童年朋友是谁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呢?2、学习生字、词语:媒体出示:(1)正确朗读生字、词语:调羹邦献憋拳击家巧克力代替突然形影不离克制调羹硬邦邦献出(2)指导书写:憋(数笔画、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3)动动小脑筋:给下面的字加部首组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组得多。

青( )( )( )( )( )( )京( )( )( )( )( )( )(4)正确、流利地朗读下列句子。

两只眼睛一大一小:大的是原来的,玻璃做的;小的是用一粒纽扣代替的。

(注意适当的停顿)我瞧了它一会儿,突然想起好久好久以前我跟它形影不离的情景来了。

(注意适当地停顿,不加字,不漏字)(三)、研读课文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个词语写出了作者和小熊之间的关系?2、交流并板书:形影不离(释义,媒体出示)3、课文中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我”和小熊形影不离?划出有关的词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的朋友高尔基⑴、我醒来时,轮船又颤动着噗噗地响了。

船舱的窗户明晃晃的,像一个太阳。

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头,皱着眉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着。

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

她用一只手从地上把头发兜起来提着,挺费劲地把稀疏的木梳齿儿梳进厚厚的发绺里;她的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笑。

【第一段外貌描写】⑵、她今天样子很凶,但当我问起她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⑶、“看来这是上帝给我的惩罚,上帝说:给你梳这些该死的头发去吧!年轻的时候,我夸耀过这一把马鬃,到老来,我可诅咒它了。

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⑷、“我不想睡!”⑸、“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马上表示同意,一面编辫子,一面往沙发那边瞧,母亲就在沙发上躺着,脸朝上,身子直得像一根弦。

“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第二至第五段讲语言描写】⑹、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

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

她的衣服全是黑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第六段讲外貌描写】⑺、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第七段议论抒情】一、《童年的朋友》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2.学习作者生动细腻而又饱含感情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人物的特征,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设计思路:教这篇文章时,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明确文中刻画的主要人物及其特点,然后进一步品味作者的语言特点,让学生朗读品味后进行交流合作完成。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缕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知心话你只愿意和朋友讲,烦心事也只愿意说给朋友听。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童年的朋友》这一课,认识一下高尔基心目中最敬佩、热爱的童年朋友——外祖母。

2.高尔基简要介绍。

高尔基(1868—1936),苏联作家。

著有自传体长篇小说《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

3.《童年》简介。

本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童年》。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

《童年》真实地描写了19世纪70—90年代俄国社会的面貌,展示了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先标出小节序号,然后自读课文一遍,遇到生字词要借助工具书或注解理解(音形义);再朗读一遍课文;如果有什么感想或疑问可用铅笔在书上圈点与批注。

自学检测:噗.(pū) 脯.(pú) 果脯.(fǔ) 绺.(liǔ) 惩.罚(chéng) 颊.(jiá) 皱.纹(zhòu)兜.(dōu) 鬃.(zōng) 辫.子(biàn) 咕哝..(zǔ zhòu)..(gū nong) 诅咒颤.抖(chàn) 颤.栗(zhàn)三、第二次先学后教。

朗读课文,说说“外祖母”和我的关系。

自学指导:①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

即文章的关键句。

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最后一段。

②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明确]:外祖母是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最了解、最珍贵的人……四、第三次先学后教默读课文,结合人物描写片段,说说你所认识的外祖母。

自学指导: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情描写……另一种分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

[明确]:外貌描写:头发——多、密、长、黑、厚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小、圆脸——皱纹(但年轻、明朗)嘴唇——歪扭鼻子——松软、大、红牙齿——坚固、雪白身材——肥肥胖胖分析:健康慈爱乐观坚毅语言描写: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分析:对话的内容有关头发;睡觉的事情;打碎牛奶瓶的事情。

生活并不令人满意,但只要和“我”说话就显出轻松,平等,和蔼;关爱(朋友);比喻句说明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我”的爱,“我”完全体会出了这里的爱。

动作描写:梳头、编辫子、嗅烟草分析:反衬她眼睛的明亮。

神态描写:快活总之:“我”的外祖母是一个饱经生活的艰难却永远年轻、乐观、慈爱的老人。

五、课后消化1.朗读全文3遍2.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3. 仿写训练写人最好是写眼睛,课文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

体会这些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内心世界。

你能用几句话写出父亲或母亲(也可写其他人)在某种情有人认为《童年的朋友》课文中有一处逗号用错了,是多余的,你认为呢?原文如下:“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

”【参考答案:问题就出在“虽然黑黑的”后面的逗号,这个逗号应该去掉。

如果不去,那么在整句的意思中就构成了与上文的转折,从而前后矛盾。

而逗号去掉,则是修饰“两颊”,从而意思明确。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第2版1993年月12月北京第13次印刷的《童年》已经作了修改)】童年的朋友(高尔基)外貌描写:头发——多、密、长、黑、厚眼睛——光芒(气愤、愉快、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脸——皱纹(但年轻、明朗)嘴唇——歪扭鼻子——松软、大、红牙齿——坚固、雪白身材——肥肥胖胖语言描写:温暖而柔和;用心唱歌,像鲜花一样温柔、鲜艳、丰润动作描写:梳头、编辫子、嗅烟草神态描写:快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激发孩子对家人的爱心。

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塑造人物形象的多种方法,感受文学作品的写作特色。

重点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手段多媒体1.传授学生揣摩课文语言的方法,体会文学作品中感人的片段,从而培养学生对家人的热爱,体会亲情的概念。

2.文章中重点语句的揣摩,以及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复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整体读课文抓中心的方法。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情描写……另一种分类: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了刻画人物的性格。

在对人物的刻画之中,往往也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读课文,思考运用的描写方法,揣摩外祖母对“我”的影响。

明确:1.外貌描写中感受到对“我”的影响。

参考:突出老人的特征,对生活的不如意,与对我的态度的温和做个对比;在对比中表现对我的深爱;开朗的性格,年轻开朗的心态,是外祖母成为“我”的朋友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如此困难的并不顺心的生活中,外祖母如此乐观,必然对“我”的性格形成具有重大的影响,也赋予“我”在人生中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从一个孩子的视角来观察和描写人物。

外祖母的微笑、牙齿、衣服、眼神等,都寄寓着“我”对外祖母的爱。

特别是比喻句,表现“我”和外祖母“朋友”的关系。

2.从议论、抒情的语句汇总体会“我”对外祖母深厚的感情。

[明确]:最后一段的抒情议论,表达“我”对外祖母的感激,写出了外祖母对“我”一生的重大影响。

“她从来……花边”,运用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没有外祖母,“我”的生活是黑暗的,没有温暖,没有阳光,外祖母的“爱”把“我”从黑暗中带到光明的世界里,是外祖母的爱使“我”的世界丰富多彩。

“她马上……朋友”,三个修饰语,表现了外祖母在“我”生活中的极为重要,也极为特殊的位置。

“是她……生活的”。

外祖母对我无私的爱,对生活的爱,和她那乐观的精神和坚毅的性格,使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使我有了战胜生活中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自学指导:①要了解一篇文章的主旨,重要的是要抓住文章的“文眼”。

即文章的关键句。

在记叙文中,就要多观察文题和文章的最后一段。

②在每读完一段时,要及时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这样就能尽快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

读课文,总结本文的中心。

[明确]:这篇自传体小说,通过“我”的体验与感受,表现外祖母这个人物形象,他富有活力,充满幽默感,对年幼的“我”关心备至,用平等、关爱的心态关注着我的成长,给了“我”最大的支持与安慰,是“我”“最珍贵”的“终身朋友”。

文章通过具体、细腻的描写,把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独具魅力。

四、质疑探究1.学完本文后,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共同商讨。

2. 本文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仍能打动人心,充满艺术的魅力。

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当堂训练1.阅读课文六、七两自然段文字,完成下列习题(1)选段写外祖母的眼睛很有特色,抓住了她眼神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表现了这位老人的什么性格?(2)“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肥肥胖胖,可是举动却像一只大猫似的轻快而敏捷,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这句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外祖母的特点。

(3)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①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②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

(4)你觉得文中的外祖母具有哪些使“我”难忘的性格?部分习题参考答案:(1)抓住“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的光芒”、“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等特点。

表现这位老人永远年轻的心和坚毅乐观的性格。

(3)①“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说明外祖母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我的爱,在我的心目中,外祖母的每句话都像歌声那样动听,并且永远刻在我的心上。

(4)热爱生活,乐观坚毅等。

2.完成课后练习。

一、课内知识点:(一)文章的线索、中心和结构全文以外祖母对“我”的爱为线索。

通过叙述外祖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表达了我对外祖母的无限感激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