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12支曲及赏析

合集下载

红楼梦中的12个曲词

红楼梦中的12个曲词

红楼梦中的12个曲词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其中的曲词更是千古流传。

这些曲词不仅是小说情节的重要体现,也是情感的诠释与表达。

下面,本文将以红楼梦中的12个曲词为主线,介绍它们所体现的情感和小说情节。

1、《葬花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词是贾宝玉为黛玉所写,描绘了他们两人之间苦涩的爱情和无奈的分别。

枯藤老树和昏鸦象征着岁月的蹉跎和孤独的感受,小桥流水和古道西风则表现出怀旧和追忆的情感,而“断肠人在天涯”则呈现出痛苦和绝望。

2、《秋窗风雨夕》:“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曲词是黛玉所创作,表现了袭人的孤独和无助。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暗示了她的孤独感以及生活中的困境,而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展现了她的坚毅和独立的性格。

3、《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这首曲词描绘了三国故事中,周瑜、诸葛亮、曹操等人在赤壁大战的场景。

词中的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等,展现出作者对历史的缅怀和怀旧之情,同时也凸显了人物的伟大和精神风貌。

4、《满江红·怒发冲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独自凭阑无语,谁会凭栏意,共赏芳菲?”这首曲词表达了宝玉对黛玉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作者通过对自然万物的描写以及对宝玉的心理描写,表达了宝黛之间纠结的情感状态。

5、《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家贫只可教书读。

……”这首曲词是描述了汉武帝的宠爱和伟大的爱情故事。

通过曲词的叙事和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伟大人物的钦佩和敬意。

6、《花犯·若非群玉山头见》:“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这首曲词体现了红楼梦中“爱情”的主题。

词中的“多情”和“恨”表达了人类对于情感的内在需求,同时也展现了对于情感的痴迷与执着。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十二曲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十二曲

金陵十二钗之十二曲1、金陵十二钗之林黛玉《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磋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注:因母亲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

后父亲也因病去世,成为孤儿,虽有贾母疼爱,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与宝玉是姑表兄妹,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从不劝宝玉走封建的仕宦道路。

她蔑视功名权贵,当贾宝玉把北静王所赠的圣上所赐的名贵念珠一串送给她时,她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这东西!”她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地扼杀了,林黛玉泪尽而逝。

2、金陵十二钗之薛宝钗《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注:薛姨妈的女儿,王夫人的外甥女,与宝玉是姨表兄弟,家中拥有百万之富。

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

她热衷于“仕途经济”,劝宝玉去会会做官的,谈讲谈讲仕途经济,被宝玉背地里斥之为“混帐话”。

她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

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

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3、金陵十二钗之王熙凤《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注: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

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解读《红楼梦》十二支曲

解读《红楼梦》十二支曲

解读《红楼梦》十二支曲解读《红楼梦》十二支曲解读《红楼梦》十二支曲作者 : 刘心武《红楼梦》十二支曲,实际上加上引子和收尾,一共是十四支,那第十二支,曲名叫《好事终》,说的是秦可卿。

“画梁春尽落香尘”,这是对秦可卿在天香楼悬梁自尽的诗化描绘。

“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是说秦可卿不安分,她不该在藏匿期间跟贾珍淫乱。

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注意“秉月貌”的措辞,月貌当然是花容月貌的意思,就是说秦可卿她非常之美丽,但是我上几讲已经告诉你了,在《红楼梦》的文本里,月喻太子,因此这样措辞,我以为也是在点明秦可卿跟“月亮”的亲缘关系。

下面的句子,跟那判词一样,也说到秦可卿跟贾家败落的关系,“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

“家事消亡首罪宁”跟“造衅开端实在宁”意思一样,好懂。

不好懂的是“箕裘颓堕皆从敬”,“箕裘”就是指家族的正经事,“箕裘颓堕”就是家族的正经事因为不去负责,都乱套了,颠倒了,但是这怎么能说是贾敬的问题呢?有的红迷朋友就跟我讨论,说贾敬跟秦可卿有什么关系呀,他根本就不在宁国府里待着,他跑到都城外的道观里跟道士胡羼,炼丹,打算升天当神仙,怎么这支说秦可卿的曲子里,竟会责备起他来了呢?应该说“箕裘颓堕皆从珍”才是啊。

贾珍一味享乐,把宁国府都翻了过来,也没人敢管他;他又跟秦可卿乱来,他有责任嘛!怎么会这里不去说他,反倒去说贾敬呢?曹雪芹在关于秦可卿的这支曲里,他就是要透露这样的信息,就是要告诉我们,对宁国府藏匿秦可卿这桩关系到家族命运的大事,贾敬竟然采取了逃避的态度,他居然就不负责任;如果他负责的话,他留在府里,对贾珍起到抑制的作用,也许事情就不至于闹得那么乱乎,焦大也就不至于骂出那样一些丑事来;但是他逃避了,任凭箕裘颓堕,不闻不问,他连府里给他过生日,都坚决不回来,他对宁国府后来的倾覆,负有头等的罪责。

这个贾敬应该也是有生活原型的,最初接收那个秦可卿原型的时候,他的父亲,也就是书里贾代化的原型还活着,跟贾代善、贾母的原型他们共同决策,决定由宁国府的原型来藏匿秦可卿的原型。

红楼梦十二曲原文及释义赏析

红楼梦十二曲原文及释义赏析

二、终身误原文: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词句注释金玉良缘:符合封建秩序和封建家族利益的所谓美满婚姻。

此处特指宝玉与宝钗的婚姻。

木石前盟:“金玉良缘”的对立面。

指贾宝玉和林黛玉建立在共同反抗封建礼教基础上的爱情。

“空对”句:意思是说宝玉与宝钗婚后,虽为夫妻而缺少真正的爱情。

山中高士,比宝钗,喻其清高、洁身自好。

雪,“薛”的谐音,指宝钗,兼喻其冷。

“世外”句:“世外仙姝”,指林黛玉本为绛珠仙子。

姝,美女。

寂寞林,写明黛玉孤独死去。

此句写结了婚以后,贾宝玉总是念念不忘林黛玉,他爱的是林黛玉,所以“意难平”。

齐眉举案:又作“举案齐眉”,原指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爱。

案:有足的小食盘。

《后汉书·梁鸿传》:梁鸿家贫,但妻子孟光对他十分恭顺,每次送饭给他时都把食盘举得同眉毛一样高。

后以“举案齐眉”为封建妇道的楷模。

[2]白话译文说金锁和宝玉相配才是美好的姻缘,我只念念不忘和黛玉的前世之盟。

每天面对人们都认为是端庄稳重的薛宝钗,却始终忘不了仙女一样聪明寂寞的林黛玉。

可叹啊,我今天才相信人世间美好的事情总有不足。

纵然宝钗像汉代的孟光一样贤惠,也不能消除我对林妹妹的一片深情。

三、枉凝眉作者:曹雪芹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注释1.阆苑(langyuan浪院)——传说中神仙所住的地方。

仙葩(趴)——仙花。

“阆苑仙葩”指林黛玉,她本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

2.瑕——玉的疵斑。

“美玉无瑕”指贾宝玉,他本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瑛,玉之光彩;琼瑛瑛瑶皆谓美玉);同时也赞他心地纯良洁白,没有那种儒臭浊气。

3.虚化——成空,化为乌有。

红楼梦十二支曲解读

红楼梦十二支曲解读

红楼梦十二支曲解读红楼梦是我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一,而其中的“十二支曲”更是深受读者喜爱。

下面对红楼梦中的“十二支曲”进行一些解读:1. 《雨霖铃》:描写了贾宝玉内心非常复杂的感情,他对黛玉的爱和对自己的身世的疑惑相互交织,使得他的内心产生了深深的痛苦和苦闷。

2. 《秦楼月》:反映了黛玉对宝玉的深切思念,同时也表现了她的悲愤之情,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生命的感慨。

3. 《琵琶行》:展现了林黛玉的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坚定的决心,她即使在生死关头依然不忘对宝玉的感情,表现出了她的高尚品质。

4. 《花蕊夫人》:讴歌了花蕊夫人忠贞的爱情,她追寻自己的爱情不放弃,即使是在被命运所压迫的情况下,她也不屈服于命运的压迫,表现了她的顽强和坚定。

5. 《金玉曲》:描述了贾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纠葛,向读者呈现了一个深刻的人物形象,表现了贾宝玉无力反抗的压抑和黛玉绝望的痛苦。

6. 《长恨歌》:反映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描绘了林黛玉在贾宝玉离开后的无助和孤独,表现出她在恋爱中所承受的痛苦。

7. 《念奴娇》:描述了妙玉对宝玉的暗生情愫,表现出她深沉内敛的人物特质,也体现出她内心的脆弱和情感的深沉。

8. 《薛宝钗》:描写了薛宝钗的聪明才智和高尚品质,她是一个忠诚的朋友,在面对命运的压力下能够坚定地面对现实。

9. 《望海潮》:表现了贾宝玉面对命运的挑战时的勇气和果断,他在面对艰难时,依然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目标。

10. 《葬花吟》:描述了贾宝玉对林黛玉突然死亡的悲伤和痛苦,表现出他的无力和痛苦。

11. 《宝钗妒黛》:讲述了薛宝钗对林黛玉的不满和妒忌,展现了她的虚荣心和傲慢心态。

12. 《夜行船》:表现了宝玉和黛玉的不尽情缘,描绘了他们在梦中相遇的情景,表现出了他们相互之间的深刻的情感纠葛。

总之,红楼梦中的“十二支曲”具有非常深刻的感情和内涵,它们充分展现了小说中人物的形象和情感世界,是红楼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5篇

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5篇

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5篇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5篇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1红楼梦十二曲——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

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赏析/鉴赏【注释】:这是《红楼梦》十二支曲的一首序曲,它引出十二支曲子,同时也是这十二支曲的总括和提示。

这首序曲交代了《红楼梦》的起缘。

在这里,作者曹雪芹是以警幻仙子的口气,借风月之情来抒发他的"愚衷"。

诚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了"风月情浓",表现了宝、黛之间的爱情。

但是,这种爱情非"才子佳人"式的庸俗爱情,而是建筑在对封建礼教叛逆的基础上的纯洁的爱情。

因此,"悲金悼玉"既不是什么"色空幻境"的描写,也不是什么"情场忏悔"之作,而是通过青年男女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来表现封建社会末世之"天"这样一个深刻的主题,派遣作者的"愚衷",这个"愚衷"就是作者意想补"天"而无法可补的思想矛盾。

红楼梦曲原文及赏析2红楼梦十二曲——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一个枉子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赏析/鉴赏作者在这支曲子中,进一步抒写了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真挚的爱情。

他们"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都是心地纯洁,聪明善良的青年。

这样一对有情人,能不能结合呢?作者用两个设问,怀着含蓄而又诚挚的感情,把人们带到现实世界里来。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在封建宗法制度的统治迫害下,有情人难成眷属,只能空自嗟,枉牵挂。

接着应用"水中月"、"镜中花"这两个形象化的比喻,对造成这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爱情悲剧的现实提出了质问,最后用眼泪的控诉作结。

红楼梦十二支曲内容

红楼梦十二支曲内容

红楼梦十二支曲内容
■十二支曲分别为《红楼梦曲--引子》;《终身误》;《枉凝眉》;《恨无常》;《分骨肉》;《乐中悲》;《世难容》;《喜冤家》;《虚花误》;《聪明累》;《留余华》;《晚韶华》。

■《红楼梦》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时代特征。

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

小说的巨大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
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

红楼梦十二曲原文及释义赏析

红楼梦十二曲原文及释义赏析

红楼梦⼗⼆曲原⽂及释义赏析⼆、终⾝误原⽂:都道是⾦⽟良缘,俺只念⽊⽯前盟。

空对着,⼭中⾼⼠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间,美中不⾜今⽅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词句注释⾦⽟良缘:符合封建秩序和封建家族利益的所谓美满婚姻。

此处特指宝⽟与宝钗的婚姻。

⽊⽯前盟:“⾦⽟良缘”的对⽴⾯。

指贾宝⽟和林黛⽟建⽴在共同反抗封建礼教基础上的爱情。

“空对”句:意思是说宝⽟与宝钗婚后,虽为夫妻⽽缺少真正的爱情。

⼭中⾼⼠,⽐宝钗,喻其清⾼、洁⾝⾃好。

雪,“薛”的谐⾳,指宝钗,兼喻其冷。

“世外”句:“世外仙姝”,指林黛⽟本为绛珠仙⼦。

姝,美⼥。

寂寞林,写明黛⽟孤独死去。

此句写结了婚以后,贾宝⽟总是念念不忘林黛⽟,他爱的是林黛⽟,所以“意难平”。

齐眉举案:⼜作“举案齐眉”,原指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样⾼,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分恩爱。

案:有⾜的⼩⾷盘。

《后汉书·梁鸿传》:梁鸿家贫,但妻⼦孟光对他⼗分恭顺,每次送饭给他时都把⾷盘举得同眉⽑⼀样⾼。

后以“举案齐眉”为封建妇道的楷模。

[2]⽩话译⽂说⾦锁和宝⽟相配才是美好的姻缘,我只念念不忘和黛⽟的前世之盟。

每天⾯对⼈们都认为是端庄稳重的薛宝钗,却始终忘不了仙⼥⼀样聪明寂寞的林黛⽟。

可叹啊,我今天才相信⼈世间美好的事情总有不⾜。

纵然宝钗像汉代的孟光⼀样贤惠,也不能消除我对林妹妹的⼀⽚深情。

三、枉凝眉作者:曹雪芹⼀个是阆苑仙葩,⼀个是美⽟⽆瑕。

若说没奇缘,今⽣偏⼜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事终虚化?⼀个枉⾃嗟呀,⼀个空劳牵挂。

⼀个是⽔中⽉,⼀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注释1.阆苑(langyuan浪院)——传说中神仙所住的地⽅。

仙葩(趴)——仙花。

“阆苑仙葩”指林黛⽟,她本是灵河岸上三⽣⽯畔的绛珠仙草。

2.瑕——⽟的疵斑。

“美⽟⽆瑕”指贾宝⽟,他本是⾚瑕宫的神瑛侍者(瑛,⽟之光彩;琼瑛瑛瑶皆谓美⽟);同时也赞他⼼地纯良洁⽩,没有那种儒臭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红楼梦·引子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诗词鉴赏】这首曲和以下诸曲中,都隐含着一种对命运不可知的唱叹,说明作者有更深广的寄托。

《红楼梦》的内容是复杂的,主题也是多层次的,其中之一就是表现了作者的妇女观。

作者认为,妇女无论就天资、才干等任何一方面说,都不让须眉,只是那个社会把她们的聪明才智压抑埋没了。

特别是随着封建家族的衰落,那么多无辜的女孩子随着一齐毁灭,这是作者痛惜不已的。

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红楼梦>是一曲女儿们的颂歌和挽歌。

2.2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诗词鉴赏】这是拟贾宝玉的口气咏叹薛宝钗的。

薛宝钗是一个特殊的悲剧人物。

她“德言工貌”样样俱全,才智也出众,是封建淑女的典范,而“罕言寡语”、“安分随时”的处世哲学,也使她与那样的环境、社会绝无冲突,相反倒有“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机会。

曲中称薛宝钗为“山中高士晶莹雪”,就是以“雪”“薛”的谐音暗喻她的冷漠和超然,书中还多次以“冷香丸”、“冷美人”、“任是无情也动人”等隐喻来强调她性格的这一特点,我们读到金钏投井,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家及抄检大观园等震撼人心的章节时,不难发现她超乎常人的冷静以至冷酷。

她对贾宝玉并非全无感情,但是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却大相径庭。

因此,“金玉良缘”对他们来说,只是一杯没有爱情的苦酒。

尽管薛宝钗能克尽妇道,象传说中的孟光那样“举案齐眉”,几近完美,但贾宝玉仍不能忘情于悲凄而逝的林黛玉,最后怀着不平之意撒手出家,而薛宝钗也不免在孤寂冷落中抱恨终身。

薛宝钗的悲剧很难引起人们的同情,却自有其发人深思之处。

2.3 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诗词鉴赏】《枉凝眉》意思是白白地皱眉头,命运就这样无情,追悔、痛苦、叹息、遗憾,全都无用。

那一僧一道对顽石说的“美中不足,好事多磨”,是大有深意的,宝黛爱情的幻灭就是一条注脚。

一个是绝色佳人,一个是翩翩少年;一个聪明绝顶,一个博学多才;一个无意于功名利禄,一个从不说“仕途经济”的混帐话;她整天为他哭泣叹息,他整天为她牵肠挂肚;她心里只有他,他心里只有她——这不正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吗?然而在荣国府那样的牢笼里,他们的爱情始终被压抑着。

张生还可跳过粉墙去同莺莺幽会,杜丽娘还可在梦里同柳梦梅结成夫妻,宝玉和黛玉最终连这点幸运也没有。

封建道德观念在贵族之家就是天条,窒息了人的一切天性。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以及贾家的败落最终隔断了他们的缘分。

黛玉这个多情善感的女孩子,像一支柔嫩的小草在“风刀霜剑”凌逼之下枯槁了。

她和宝玉的恋爱过程,始终伴随着痛苦和烦冤,最终还是一场虚幻,“命运”把他们大大地捉弄了一场。

这出和着血泪的恋爱悲剧,不仅使作者为之“泪尽”,二百年后的今天仍是人们谈论不尽的话题.2.4 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把芳魂消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2.5 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探春浑名叫“玫瑰花”,在大观园诸女性中以干练、刚强和决断著称,又因系庶出而格外自尊,这些性格特色,在她代理家政,锐意改革中显得十分突出。

尽管她在激愤中曾对家族关系作过一针见血的揭露:“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象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其实倒是她对家族命运最为关切和焦虑的。

但她的归宿,却是在家族败亡之后只身远嫁。

2.6 乐中悲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史湘云的特点是乐观豪放,豁达开朗,但在她看似无忧无虑的笑容后面,却掩藏着自幼丧亲,寄人篱下的辛酸和隐痛,尽管是“侯府千金”,在家竟“一点儿作不得主”,反而常常“做活做到三更天”。

大观园曾是她的乐土,而嫁个“才貌仙郎”大概就是她理想的归宿了。

谁能料到她面临的竟是早寡的命运呢?2.7 世难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天生成孤癖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妙玉因“舍身消灾”自幼出家,她的孤标傲世很大程度是出于对世俗社会肮脏现实的不满,也因此不为世容,最后被污浊黑暗的社会吞噬。

2.8 喜冤家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

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

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得,公府千金似下流。

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绰号“二木头”的迎春的命运自然不问可知了。

她怯懦无能,遇事退缩,只求清静自保,最后被昏愦刚愎的父亲贾赦嫁给了、或者不如说是卖给了孙绍祖,“准折”五千两借银。

迎春是贾府姊妹中最先死于非命的。

她的悲剧结局,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贾府没落的趋势。

2.9 虚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

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惜春却是从宁国府卑污环境中产生出来的畸形儿,怪僻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她的“看破红尘”,不过是出于对现实的绝望,遁入空门,更是消极的逃避。

2.10 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诗词鉴赏】王熙凤是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又一度协理宁国府主持秦可卿丧事,集贾府家政大权于一身。

在管理家政上她精明强干,不惮辛劳,既威重令行,又巧于应酬,获得了贾母等的宠爱和信任,竭力支撑着这个华阀世家的“虚体面”,“假排场”,但也因此成为家族中房族、长幼、主奴等复杂矛盾的纠结点,使她力拙心劳,四面树敌,上不见赏于翁姑,中不见爱于夫婿,下不见重于奴仆。

另一方面,她身上又集中了剥削阶级冷酷贪婪的本质特征,不顾“旧家规矩”,也不信“阴司报应”。

人们不会原谅她“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的狠毒作为,也很难忘记她素昔营私捣鬼的种种勾当,而“毒设相思局”、“大闹宁国府”等事,既暴露这个家族的糜烂腐败,又加剧了它内部勾心斗角的纷争。

这样,王熙凤就处在一种奇特的矛盾地位:她在费尽心机支撑贾府摇摇欲坠的大厦,又在挖空心思动摇它的基础,最终又与这个腐朽的家族同归于尽。

2.11 留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

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巧姐的故事应该和刘姥姥有很大关系,她在贾府破败,凤姐病亡后,被亲属拐卖,后来刘姥姥救援收养了她,在农村纺绩耕作,自食其力,走上了一条新的生活道路。

在历尽风波之后,这个归宿自然值得庆幸。

2.12 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李纨青春丧偶,唯知奉亲养子,“竟如槁木死灰一般”,她把自己的青春以至心灵都默默地埋葬在“三从四德”的闺范之中,终于盼得孤子成立,“母以子贵”,她也能坐享荣华了,这正是封建社会大加旌奖的楷模表率。

但曲子却暗示她不久即逝去,内中不无讥讽之意。

2.13 好事终画梁春尽落香尘。

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

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宿孽总因情。

暗示贾珍与她乱伦是整个贾府败亡的起因,但作者后来删去了这个情节,并且改塑了秦氏的形象。

2.14 收尾·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它是十二支曲的总结,概括地写出了“十二钗”的个人悲剧并非是孤立的社会存在,而是和整个封建家族衰亡的总趋势密切相联的,也是整个家族悲剧命运的有机组成部分。

《红楼梦》的结构艺术是以严整缜密见长的。

为了使书中众多的人物和线索能够迅速展开并活跃起来,曹雪芹将前五回的篇幅主要用于勾勒轮廓、交代人物、点染背景。

通过前四回的描写,读者已初步把握了贾府的全貌、重要的人物及其相互关系,而第五回贾宝玉在太虚幻境观看的十二钗“簿册”,聆听的《红楼梦曲》,则从纵横两个方面加强了全书结构的整体性。

横的方面,它扩展了前几回介绍的主要人物范围,补充了湘云、妙玉、巧姐等人物,并突出了这些人物的性格、身世、命运,形成一份主要人物表。

纵的方面,它提动着宝、黛、钗悲剧和贾府衰亡这两条全书的基本线索,以强烈的暗示揭开了悲剧的序幕,并与书里其他部分中人物命运的隐喻征兆互相映照,成为整部作品悲剧主题的基本旋律,这就使读者不致在即将铺写到的大观园里秀丽繁华、欢声笑语的景象描写中错会了作者的命意。

应当指出的是,这种提示手法和以往的古典小说《水浒传》、《金瓶梅》等有所不同,它在结构上的功用显然得力于曹雪芹对当时戏剧艺术的借鉴和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