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知识点+测试+导学案-精选文档

【知识梳理】部编历史七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科技名著1明朝的药物学家李时珍,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2明朝的宋应星,编写了《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编著了《农政全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明长城1目的防御北方蒙古贵族的侵扰。
2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3影响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附近的多民族聚集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北京城1明朝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2朱棣“靖难之役”胜利后,1421年迁都北京。
3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组成。
宫城即紫禁城,也就是现在的故宫。
是木匠蒯祥(kuǎi)等人设计的,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
小说和艺术1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元末明初,俗称《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水浒传》成书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运用白话文描写故事进程和任务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西游记》出现明中期,作者吴承恩,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书法绘画明朝书法名家董其昌,绘画名家徐渭。
1戏剧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课前预习】部编历史七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10、明朝书法名家,绘画名家。
11、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是《》,作品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爱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
【同步测试】部编历史七下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1、明朝时期,收集了1800多种药物,11000多个药方的“医学巨典”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本草纲目》2、“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本课主要内容有: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艺术和文学作品。
教材通过介绍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让学生了解明朝时期我国科技、建筑与文学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科技名词和建筑风格等内容感到难以理解,需要教师耐心讲解和引导。
同时,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可通过举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明朝文学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艺术和文学作品,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艺术和文学作品。
2.教学难点:科技名词的理解,建筑风格的识别,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直观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3.图片资料: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的相关图片。
4.视频资料: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的相关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明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展示明朝的科技成就、建筑艺术和文学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明朝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如:“明朝的科技成就有哪些?”“明朝的建筑风格特点是什么?”“明朝的文学作品有哪些特点?”等。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 精

A、《缀术》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农政全书》
3、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一组是()①《农政全书》——徐光启②《天工开物》——宋应星③《三国演义》——罗贯中④《本草纲目》——张仲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3、《___________》是元末明初另一部优秀长篇小说,作者__________,书中以__________为主题,揭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运用白话描写故事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_______》运用______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技:明代科学家________所著,对我国古代的________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被誉为“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学:《__________》,是有关____________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农学家__________,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____________巨著。
P78材料研读:宋应星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
答:当时的中国处于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家的根本。中国自古就有“士农工商,以农为本”的观念,这样编排体现了作者的重农思想。
P80问题思考:万里长城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想一想,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导学案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知识与能力】识记《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三部科技巨著的作者、主要特点及其地位;知道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和北京城的布局特点,体会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归纳明代文学领域的主要成就,知道《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的作者、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设计一张明代三大科技巨著简表;紫禁城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通过交流、了解各部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们都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们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培养刻苦学习、勤于思考、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由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课本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多媒体展示图片)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
它以悠久的历史,浩大的工程,雄伟的气魄著称于世。
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是何时修筑的,修筑的目的是什么?知识点一:科技名著【新知导学自主学习】【学习目标】【多元导入】1、李时珍: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宋应星:科技巨著《天工开物》,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徐光启:农业著作《农政全书》,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等大类,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
知识点二:明长城和北京城1、明长城(1)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
初一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案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导学案一、明确目标1.了解明朝的科技著作和文学、戏剧等作品。
2.了解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点。
二、前置自学((一)明朝的科技成就 书名作者内容地位本草纲目 ★___________全书190多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总结了我国古代★___________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工开物 ★___________覆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_________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被誉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农政全书 ★___________分为农本、田制、农事、________、农器等大类。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_______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明朝的建筑成就1.明长城:(1)目的:_________________。
(2)地点:东起____________ 、西至___________。
(3)作用:既是_________________ 体系,又是____________ 的纽带。
(4)地位: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长城,也是保存最完整、最坚固、最雄伟的长城遗迹。
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北京城:(1)修建:_______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构成:北京城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组成。
核心是_____,即紫禁城。
小说和戏剧作者内容 地位 《三国志通俗演义》 《水浒传》 吴承恩汤显祖数字助记:一出戏剧(《牡丹亭》)两个城(明长城、北京城)。
三部科技(《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四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题号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1.(2017·山东聊城)右图是某著作中描绘我国古代井火煮盐工艺的一幅插图,该著作应是<无图亦做题>A.《齐民要术》B.《水经注》C.《天工开物》D.《海国图志》2.(2017·四川宜宾)李时珍经过27年研究,写成有药物一千八百多种、医方一万多个的《本草纲目》。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这一课主要内容有:明朝的科技发展,如宋应星与《天工开物》、徐光启与《农政全书》等;明朝的建筑成就,如北京城、明长城等;明朝的文学艺术,如小说、戏剧、书画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明朝的建立和巩固,对明朝的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对于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拓展知识面。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可以提高对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明朝的科技发展、建筑成就和文学艺术特点,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对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明朝的科技发展、建筑成就和文学艺术特点。
2.教学难点: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图片、分析资料、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文化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认真研究教材,了解教学内容;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明朝的基本情况;准备笔记本,做好课堂记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明朝的文化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介绍明朝的科技发展、建筑成就和文学艺术特点,展示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分析明朝科技、建筑与文学艺术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说课稿一、教学背景:本课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主要内容涉及明代王阳明、育英堂、明代航海、明代通典等与明代科技、建筑和文学相关的知识点。
本节课重点明确明代科技和文学的特点和成就,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历史视角,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明代科技、建筑、文学的主要特点和成就,了解明朝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风貌。
2、感受并理解明代科技、建筑和文学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3、培养学生探究和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明代科技的主要成就,明代建筑的风格和代表作,明代文学的主要作品等几个方面,然后再引导学生对这些成就和作品进行评价和发挥展现。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讲授、观察、分析、讨论等多种方式来进行。
1.科技的主要成就展(1)明代王阳明的思想:“致良知”等(2)明代育英堂的刻书术等科技成就(3)明代炮、火器、钟表、造船和海航知识的蓬勃发展2.建筑的风格和代表作品展(1)明代宫殿和陵墓的建筑风格(2)明代宏伟壮观的故宫和长城(3)明代明孝陵和天坛等建筑的特色和价值3.文学的主要作品展(1)《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等著名的小说作品(2)《东周列国志》、《永乐大典》等重要的文献作品(3)明代文学的主题、风格、特点等综合评价四、互动交流与思维启发1.结合故宫、北京城市遗址、古城墙等千年古迹的参观和讲解,寓教于游、寓学于乐。
2.家长作业:让学生到家中或街道上寻找古建筑、文物、古籍、器具等,并进行拍照或录像,写下相关的感受和有关历史文化的积累。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本节课通过对明代科技、建筑、文学的展示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明代的历史背景和特点,增强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而通过观察和思考古迹和文物,促进了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深入了解和珍视。
但是在课堂上要注意学生的思维启示和讨论引导,让学生自主调查和探究,并理解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精品教案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等科技巨著和《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等文学、戏剧作品,了解明长城和北京城的建筑特点,理解科技文化成就与时代背景之间的内在联系过程与方法列表归纳明朝科技成就,提高比较分析能力;识读《明长城示意图》《明朝北京城平面图》等地图、图片,提高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品读《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作品,了解书画艺术和戏剧艺术的发展状况,提升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北京城和明长城、明朝小说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由明朝三部科学巨著,指导学生对本课科技成就的时代特点加以分析和理解。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本草纲目》草部介绍(节选)图一图二图三水藻(如图一)气味:甘、大寒、滑、无毒;主治:捣汁服,去暴热、热痢;捣烂敷,治热疮游疹。
金星草(如图二)气味:苦、寒、无毒;主治:解热,通淋,消痈疮,解硫磺中毒。
虎耳草(如图三)气味:微苦、辛、寒、有小毒;主治:耳出脓、痔疮肿痛。
《本草纲目》综合大量科学资料,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
同时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中国最后的科技、文艺辉煌——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科技名著1.学生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
巨著作者内容特点和价值《本草纲目》李时珍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了药物1800多种;收录药方11000多个;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天工开物》宋应星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
筑与文学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
启和《农政全书》、古典小说。
2.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文学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仍居于世界先进水平,
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
【学习重点】: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2008年,新北京,新奥运,古老的北京以崭新的姿态,海纳八方来客。
可你知道北京作为都城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吗?通常我们所说的北京城又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
【学习过程】
一.阅读教材76页-78页,完成学案。
(自学)
1.医学:写的《》,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2.科技:写的《》,被称为“”。
3.农业:写的《》,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二.阅读教材P79-81页,完成学案。
(自学后师友互助)
1.明长城修筑的目的:
2.明长城的起止地点:
3.拓展延伸:比较明长城和秦长城的不同(目的、起止、修筑)。
4.简述营建紫禁城的情况:
5.简述北京城建筑布局特点:
6.简述紫禁城的历史地位:
三.阅读教材P82-83页,完成学案。
(自学)
1.文学:《三国演义》:作者,是小说。
《水浒传》:作者,是小说。
《西游记》:作者,是小说。
2.戏剧:的代表作是《》。
3.拓展延伸:明朝的名著中,你最喜欢哪一部?为什么?
四.当堂总结:
1、科技名著:()、()、()
2、明长城北京城:明长城起止点:()
北京城的组成:()
3、小说和戏剧:小说:()、()、()
戏剧:()、
五、随堂小测:
1、外国学者称之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
A.《梦溪笔谈》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2、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者都属同一领域的是 ( )
A.《齐民要术》与《本草纲目》 B.《水经注》与《农政全书》
C.《千金方》与《本草纲目》 D.《资冶通鉴》与《天工开物》
3、明长城的东端起于()
A.鸭绿江 B.辽东 C.山海关 D.嘉裕关
4、北京城的中心是()
A.紫禁城 B.皇城 C.京城 D.外城
5、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
A、《三国演义》
B、《西游记》
C、《水浒传》
D、《红楼梦》
6、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是()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7、如果你想了解我国明朝时期手工业生产发展的情况,应该查阅()
A、《天工开物》
B、《梦溪笔谈》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8.下列有关《本草纲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B.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C.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 D.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9、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作品用直线连接起来。
李时珍《西游记》
宋应星《三国志通俗演义》
徐光启《水浒传》
施耐庵《农政全书》
罗贯中《本草纲目》
吴承恩《天工开物》
10、1987年,万里长城和北京故宫都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请同学们搜集有关长城和故宫的资料,选取其中一项古代建筑简单介绍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