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

合集下载

人工湿地名词解释

人工湿地名词解释

人工湿地名词解释人工湿地,人工湿地系统,也叫人工生态系统。

它是在自然湿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工环境系统。

人工湿地能够净化水体、保持水质,同时作为景观水域来美化城市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人工湿地中有植物和微生物,它们都不受外界污染,维持一种稳定的平衡状态,使得污水得到净化。

但这种人工湿地容易滋生藻类,使水质恶化,降低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从而导致湿地面积减少,影响城市生态平衡。

人工湿地通常由人工铺设的基质构成,可分为水流系统和动植物系统两大部分。

人工湿地技术是对原来天然湿地技术的改造,并且模拟了自然湿地中植物、微生物的生长特性。

1、人工湿地定义:人工湿地是指在城市和近郊区建设以人工材料为基质,以高等植物和动物为主体,辅以基质、土壤和水共同组成的湿地系统,将其营造成与周围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特殊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建设方法。

2、人工湿地应用:人工湿地已经开始应用于水污染治理和湿地修复领域,目前,人工湿地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出水处理、城市防洪除涝、景观建设、湿地公园建设等诸多方面。

3、人工湿地特点:人工湿地是由植物根系、地表渗水层、土壤层和地下蓄水层组成。

人工湿地具有自动维持人工环境的净化能力。

人工湿地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食物链结构和营养关系与自然湿地的生物群落十分相似,这就保证了水质和生物的良好循环和发展。

人工湿地比自然湿地更能适应人类需求,可控性强。

人工湿地是人工构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式各异,不仅能够提供必要的水源、净化废水,而且还能够创造优美的景观。

4、人工湿地缺点:人工湿地也存在一些缺陷。

如人工湿地受气候因素影响很大,冬季会产生大量淤泥,春季会产生大量沼泽,极大地增加了人工湿地系统运行的难度;人工湿地一般适用于有稳定或者少量变化的地表径流和季节性径流,一旦某些地方的地表径流或者季节性径流突然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或者变化,很难及时地进行处理和恢复,容易造成水质恶化;人工湿地管理复杂,维护费用高,处理效率低,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人工湿地运营方案

人工湿地运营方案

人工湿地运营方案一、人工湿地建设在选择人工湿地建设地点时,应结合周边区域的水质现状、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建设地点。

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湿地植被的选择和配置,以及水体的输入和输出方式,确保湿地能够达到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水文环境平衡的目标。

同时,建设过程中应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利用原有湿地生态系统。

二、人工湿地运营管理1. 水质监测与管理人工湿地主要通过植物、微生物和物理化学过程来净化水体,因此水质监测与管理是人工湿地运营管理的重要环节。

应定期对进入和离开湿地的水体进行监测,分析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湿地的净化效果。

2. 植被管理湿地植被在人工湿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促进水质的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因此,在湿地运营管理中,应加强对湿地植被的管理,包括适时进行修剪、清理杂草、种植和更新湿地植被等工作,以保证植被的良好状态。

3. 生态监测与保护人工湿地通常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因此在湿地运营管理中应重视对湿地生物的监测和保护工作。

应定期进行湿地生物调查,掌握湿地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生物种群的变化和危害,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4. 水文监测与调节湿地的水文环境对其生态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加强对湿地水文环境的监测和调节。

应定期对湿地水位、水深、水质等参数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节湿地的水文环境,确保湿地的生态功能。

5. 社会宣传与教育人工湿地具有很高的生态、景观和教育价值,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与教育。

可以举办湿地科普讲座、湿地生态体验活动、湿地保护宣传活动等,吸引公众参与,提高公众对湿地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6. 安全管理在湿地运营过程中应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湿地的安全运行。

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证湿地运营的安全性。

7. 合规管理在湿地运营管理过程中,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湿地的运营管理工作合规。

人工湿地科普知识

人工湿地科普知识

人工湿地科普知识1. 人工湿地的定义和作用1.1 人工湿地的定义人工湿地是指人为建造或修复的湿地区域,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物、生态和水文过程,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去除水中污染物质,提供生态系统服务。

1.2 人工湿地的作用1.水质净化: 人工湿地可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如悬浮物、营养物质和重金属,从而改善水质。

2.洪水防治: 人工湿地可以起到储水和缓冲洪峰的作用,减少洪水的冲击力。

3.生物多样性保护: 人工湿地提供了适宜的生境条件,可以吸引和滋养各种野生动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

4.改善生态环境: 人工湿地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吸收有害气体和减少噪音。

5.旅游休闲: 人工湿地是一个理想的观光和休闲场所,可以增加城市的绿地和美丽景观。

2. 人工湿地的分类2.1 基于水文特征分类1.自由水面湿地: 如湖泊、池塘等,主要用于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

2.流态湿地: 如人工溪流、人工湿地等,主要用于水质净化和洪水防治。

3.浸润湿地: 如人工湿地过滤系统等,主要用于水质净化。

2.2 基于湿地植被分类1.浅水湿地: 如浅水湖泊和沼泽,植被主要由浮游植物和浅水植物组成。

2.河岸湿地: 如河流的沿岸湿地,植被主要由河岸植物组成。

3.漆黑湿地: 如氧化性漆黑湿地,植被主要为湿地种植物。

4.泥炭湿地: 如泥炭沼泽,植被主要由泥炭形成的乔木和灌木组成。

3. 人工湿地的建设和管理3.1 人工湿地的建设步骤1.选址和准备: 根据周围环境和用途,选择合适的地点并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2.设计和建造: 根据水文特征和湿地类型,进行设计和建造工作。

3.植被的筛选和种植: 选择适宜的湿地植被,进行种植和养护。

4.水质监测和管理: 定期监测水质,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管理和调整。

3.2 人工湿地的管理和维护1.水位管理: 根据季节和需求,合理控制水位,保持湿地生态平衡。

2.植被管理: 定期修剪和更新湿地植被,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景观效果。

3.废物处理: 处理湿地中的废物,避免对水质和生态环境的损害。

污水处理中的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人工湿地处理技术

农村污水处理
农村地区污水处理一直是难题,人工湿地处理技 术为农村污水处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建 设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处理农村生活和农业废水 ,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的方法主要包括稳定塘和 垂直流湿地。稳定塘利用自然净化能力净化废水 ,而垂直流湿地则通过植物、微生物等净化废水 中的污染物。
应用领域的拓展
农村污水处理
针对农村地区分散性、规模小的特点,开发适用于农村的人工湿 地处理系统,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
工业废水处理
针对不同工业废水特点,研发适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技术 ,降低废水排放标准。
城市雨水的收集与利用
利用人工湿地系统对城市雨水进行收集、净化与利用,减轻城市排 水压力,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技术创新与改进
高效藻类水处理技术
01
通过优化藻种和环境条件,提高藻类对污染物的吸收效率,降
低处理成本。
纳米技术在人工湿地中的应用
02
利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提高湿地填料的吸附性能和微生物活
性,增强污水处理效果。运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人工湿地的实
时监测与智能控制,提高运行效率。
城市污水处理
城市污水处理是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 一。通过建设人工湿地,可以有效处理城市生活和工
业废水,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水环境。
输标02入题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主要优势在 于低成本、低能耗、高效率,同时还能美化城市环境 ,提高生态效益。
01
03
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去除 COD、BOD、SS、重金属等污染物,提高水质,满

《人工湿地设计要点及案例分析》札记

《人工湿地设计要点及案例分析》札记

《人工湿地设计要点及案例分析》阅读随笔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人工湿地的定义与特点 (3)1.2 人工湿地设计的意义与重要性 (4)二、人工湿地设计要点 (5)2.1 水源与水质 (7)2.1.1 水源的选择与保护 (7)2.1.2 水质的监测与控制 (9)2.2 土地选择与利用 (10)2.2.1 土地的类型与特性 (11)2.2.2 土地的规划与布局 (12)2.3 生物多样性保护 (13)2.3.1 生物栖息地的构建 (15)2.3.2 生物物种的选择与引入 (17)2.4 景观设计与文化融入 (18)2.4.1 人工湿地的景观风格与特点 (19)2.4.2 文化元素的融入与表达 (20)三、人工湿地案例分析 (22)3.1 国内外典型人工湿地案例介绍 (23)3.1.1 国内人工湿地案例 (24)3.1.2 国外人工湿地案例 (25)3.2 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27)3.2.1 设计理念与方法的借鉴 (28)3.2.2 成功经验的总结与启示 (29)四、结论与展望 (30)4.1 人工湿地设计的成果与价值 (31)4.2 对未来人工湿地设计的展望 (33)一、内容概要本书介绍了人工湿地设计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它强调了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工程手段,在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以及生态修复方面的关键作用。

书中阐述了人工湿地的定义、功能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书中详细阐述了人工湿地设计的要点,这包括选址分析、设计原则、设计流程等方面。

选址分析强调了综合考虑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重要性。

设计原则部分提出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可持续利用等核心理念。

设计流程则具体介绍了从规划到施工、运行及后期维护的整个过程。

书中通过多个实际案例分析,展示了人工湿地设计的实践应用。

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地域、不同规模的人工湿地建设项目,包括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净化系统、污水处理工程等。

通过案例分析,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人工湿地设计的实际操作过程,以及面临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

人工湿地运营维护方案

人工湿地运营维护方案

人工湿地运营维护方案一、前言人工湿地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工程,可以有效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因此,对人工湿地的运营维护工作尤为重要。

本方案旨在针对人工湿地的运营维护进行全面的规划和安排,以确保人工湿地系统的有效运转,提高其环境效益。

二、人工湿地的基本构成人工湿地是由水生植物、微生物等微生物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它通过水流、植物、微生物等作用,来净化废水,改善水质,维持生态平衡。

因此,人工湿地的运营维护需要综合考虑植物、水质、水量、土壤等多个因素。

1. 水生植物:水生植物是人工湿地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对净化水质、保护水生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对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品种选择、种植密度等进行科学管理。

2. 微生物:微生物是人工湿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解有机物、氧化铵氮、硝化硝态氮等,在水质净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需要关注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情况,并合理调整运营维护工作。

3. 水质:水质是评判人工湿地运营效果的重要指标。

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及时发现水质变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4. 水量:人工湿地的水体是通过自然补给和排放来维持平衡,因此需要谨慎管理水体的水量,确保水体在适宜范围内。

5. 土壤:人工湿地的土壤也对植物生长和水质净化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对土壤 pH 值、营养物质含量等进行定期测试,保持土壤的健康状态。

三、人工湿地的运营维护工作安排人工湿地的运营维护工作包括日常管理、设备维护、环境监测等方面。

1. 日常管理(1)清理水体:定期对人工湿地中的水体进行清理,清除水生植物残体和杂物,保持水体通畅。

(2)植物管理:对人工湿地中的水生植物进行及时修剪和换植,保持植物的生长状态。

(3)施肥管理:根据植物生长状态和土壤养分含量,定期施肥,保持植物的健康生长。

(4)水量管理:定期监测水体的水量情况,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保持水体的适宜水量。

2. 设备维护(1)投放水体:对人工湿地中的水体进行定期清理和检修,保证水流通畅。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非常适合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自由水面人工湿地处理系统;(2)人工潜流湿地处理系统。

(3)垂直水流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编辑本段]人工合成湿地类型地表流人工湿地潜流式人工合成湿地人工湿地的核心技术是潜流式湿地。

一般由两级湿地串联,处理单元并联组成。

湿地中根据处理污染物的不同而填有不同介质,种植不同种类的净化植物。

水通过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途径共同完成系统的净化,对BOD、COD、TSS、TP、TN、藻类、石油类等有显著的去除效率;此外该工艺独有的流态和结构形成的良好的硝化与反硝化功能区对TN、TP、石油类的去除明显优于其他处理方式。

主要包括内部构造系统、活性酶体介质系统、植物的培植与搭配系统、布水与集水系统、防堵塞技术、冬季运行技术。

潜流式人工合成湿地的形式分为垂直流潜流式人工湿地和水平流潜流式人工湿地。

利用湿地中不同流态特点净化进水。

经过潜流式湿地净化后的河水可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再通过排水系统排放。

垂直流潜流式人工湿地:在垂直潜流系统中,污水由表面纵向流至床底,在纵向流的过程中污水依次经过不同的专利介质层,达到净化的目的。

人工湿地设计PPT课件

人工湿地设计PPT课件
包括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 为湿地提供氧气和养分,并吸收水中 的污染物。
微生物
分解有机物,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 质,促进湿地净化功能。
水生动物
包括鱼类、贝类、昆虫等,维持生态 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人类活动
合理的人工湿地设计和管理,能够促 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主要功能与作用
净化水质
调节气候
人工湿地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有 效去除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重金 属等有毒物质。
湿地具有较大的水面和植被覆盖,能够调 节气温、湿度和降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 应。
保护生物多样性
提供休闲空间
湿地为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是众多野生 动植物的生存场所,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 性。
人工湿地可以作为城市公园、景观等公共 空间,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和亲近自然 的场所。
06
详细描述
潜流人工湿地的地下水位较高,能够承受较大 的水力负荷,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
垂直流人工湿地
总结词
处理效果好
详细描述
垂直流人工湿地通过垂直水流的方向,使污水 在湿地中得到充分净化,处理效果较好。
总结词
占地面积小
详细描述
垂直流人工湿地面积较小,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空间 ,尤其适用于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
植物种植技术
种植容器
根据植物种类和生长需求,选择 合适的种植容器,如盆栽、网箱
等。
种植深度
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确定种植深 度,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种植密度
合理控制种植密度,避免过度密集 或稀疏的现象出现,以确保人工湿 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
05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与功能
生态系统构成
湿地植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植物耐污水胁迫能力的强弱与其生长状况紧密 相连,植株生长越茂盛,根系越发达,污水的净 相连,植株生长越茂盛,根系越发达, 化能力就强,植物表现出的抗性也就越强。 化能力就强,植物表现出的抗性也就越强。但大 多数植物生长都遵循着春夏季萌发、 多数植物生长都遵循着春夏季萌发、秋冬季死亡 的客观规律。这种现象的存在, 的客观规律。这种现象的存在,使人工湿地的污 水处理系统冬季净化效果下降,相应抗性也下降。 水处理系统冬季净化效果下降,相应抗性也下降。 2)人工湿地中选择典型的植物或植物组合作为优 2)人工湿地中选择典型的植物或植物组合作为优 势种进行种植,有利于其快速生长, 势种进行种植,有利于其快速生长,提高人工湿 地植物的抗性。因此,如何抑制人工湿地外来物 地植物的抗性。因此,如何抑制人工湿地外来物 种的入侵, 种的入侵,对人工湿地的高效运行和抗性的提高 有着重要意义。 有着重要意义。
3)植物根系在人工湿地系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植物根系在人工湿地系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植物根系在人工湿地系统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能够改善土壤微环境,主要是由于根系对根际微生 能够改善土壤微环境,主要是由于根系对根际微生 酶系统产生影响, 物、酶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 的效果。但很多时候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 的效果。但很多时候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受到限制, 常出现烂根的情况, 常出现烂根的情况,应开展有利于根系进一步向深 处扩展的条件的研究。 处扩展的条件的研究。 4)同类型湿地植物的净化机理很类似 同类型湿地植物的净化机理很类似, 4)同类型湿地植物的净化机理很类似,但研究多局 限于同种类型植物间的对比,少有针对不同类型植 限于同种类型植物间的对比,少有针对不同类型植 物处理同种类型水体的研究,应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物处理同种类型水体的研究,应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原则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原则 植物
能忍受较大 变化范围内 的水位、含 的水位、 盐量、 盐量、温度 和pH 值
被证实对污染 物有较好的去 除效果
在本地适应性 好的植物, 好的植物,有 广泛用途或经 济价值高
植物去污作用的影响因素
人工湿地中植物的去污作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人工湿地中植物的去污作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归纳为 如下几个方面: 如下几个方面: 1 2 3 4 5
张媛洪、剑明等进一步研究 张媛洪、剑明等进一步研究 了人工湿地植物的去污机理, 了人工湿地植物的去污机理, 突出了微生物在其中的作用。 突出了微生物在其中的作用。
黄娟、王玉彬等研究了植物 黄娟、王玉彬等研究了植物 对不同类型污水的去污效果, 对不同类型污水的去污效果, 其中黄娟在试验中发现芦苇 芦苇、 其中黄娟在试验中发现芦苇、 美人蕉脱氮效果最佳。 美人蕉脱氮效果最佳。
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 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 湿地
作为人工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作为人工湿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植物在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的存在减少了污水的流动速度,有利于 植物的存在减少了污水的流动速度, 减少了污水的流动速度 悬浮物的沉降,同时可以防止系统在冬季结 悬浮物的沉降,同时可以防止系统在冬季结 具有保持温度的作用; 保持温度的作用 冰,具有保持温度的作用; 由于植物的存在 处理系统和污水之间的接触面积得到增加, 处理系统和污水之间的接触面积得到增加, 有利于悬浮物的去除植物发达的根系使系统 内侵蚀沟不容易形成,植物根系的生长使系 内侵蚀沟不容易形成,植物根系的生长使系 统不容易被阻塞; 另外, 统不容易被阻塞; 另外,大部分植物外形美 观可以增加环境美化作用 增加环境美化作用。 观可以增加环境美化作用。
影响因素
Hill等还研究了植物覆盖率对人工湿地 等还研究了植物覆盖率对人工湿地水温 D.T. Hill等还研究了植物覆盖率对人工湿地水温 的影响, 的影响,发现无植被验单元里的的水温显然要高于 有植被的,气温的变化量也要比有植被的大。 有植被的,气温的变化量也要比有植被的大。
植物类型
Tanner对人工湿地中种植的 对人工湿地中种植的8 Chris C. Tanner对人工湿地中种植的8种植物的生长 状况和养分摄取能力作了对比,有大水莞、芦苇、 状况和养分摄取能力作了对比,有大水莞、芦苇、水甜 灯心草等8种植物,研究发现种有不同植物的人工 茅、灯心草等8种植物,研究发现种有不同植物的人工 湿地试验单元对TSS COD、TP和TN的去除率不同 TSS、 的去除率不同, 湿地试验单元对TSS、COD、TP和TN的去除率不同,平均 去除率分别为76%~88% 77%~91%、79%~93%、65%~92%。 76%~88%、 去除率分别为76%~88%、77%~91%、79%~93%、65%~92%。 另外对比了生产能力、养分摄取、 另外对比了生产能力、养分摄取、根区通气潜能和生 活特性等。 活特性等。 Hill等研究了氨对人工湿地中 种植物慈姑、 等研究了氨对人工湿地中5 D.T. Hill等研究了氨对人工湿地中5种植物慈姑、 芦苇、藨草、香蒲、普通灯心草生物量产量的影响, 芦苇、藨草、香蒲、普通灯心草生物量产量的影响,结 果表明只有藨草受影响,其他植物不受氨浓度的影响, 果表明只有藨草受影响,其他植物不受氨浓度的影响, 不同植物的生物量产量有显著性差异。 并且不同植物的生物量产量有显著性差异 并且不同植物的生物量产量有显著性差异。
我国人工湿地的研究现状
我国自“七五”时开始了人工湿地的研究, 我国自“七五”时开始了人工湿地的研究, 但对人工湿地植物的专项报道多见于上世纪 90年代后期 主要是去污机理、去污效果、 年代后期, 90年代后期,主要是去污机理、去污效果、影 响因素、植物筛选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响因素、植物筛选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人工湿地植物的研究现状
年代起, 自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国 内外的学者们为了寻找高效低 耗的水污染处理技术, 耗的水污染处理技术,就相继 采用植物进行污水治理的研究。 采用植物进行污水治理的研究。 这种污水处理系统以植物为主, 这种污水处理系统以植物为主, 主要是由太阳能来驱动的, 太阳能来驱动的 主要是由太阳能来驱动的,并 且在进行深度处理污水的同时, 深度处理污水的同时 且在进行深度处理污水的同时, 还可以固定能源 回收资源, 固定能源和 还可以固定能源和回收资源, 再加上处理过程基本不使用化 学品,不会产生有害的副产物, 学品,不会产生有害的副产物, 是一种非常好的“绿色” 是一种非常好的“绿色”的处 理技术。 理技术。
5)目前对人工湿地植物的研究多局限在实验室的 5)目前对人工湿地植物的研究多局限在实验室的 小试规模,工程实践应用的实例少,缺乏理论与实 小试规模,工程实践应用的实例少,缺乏理论与实 际工程的结合,应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际工程的结合,应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人工湿地植物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通过整理了解到, 通过整理了解到,尽管国内外对人工湿地 系统中的植物开展了较为广泛的专项研究, 系统中的植物开展了较为广泛的专项研究,但 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使得人工湿地植物的整 体净化效果受到影响, 体净化效果受到影响,况且我国人工湿地的研 究起步较晚, 究起步较晚,因此有关湿地植物的研究还需不 断深入和探索。 断深入和探索。
进水浓度
水力负荷
水力停留时间(HRT) 水力停留时间(HRT)
和湿地水体PH 温度 和湿地水体PH
植物的种类
植物去污作用的影响因素
在环境温度较低的冬季, 在环境温度较低的冬季,许多湿地植物的活性 不断降低,甚至部分湿地植物开始死亡, 不断降低,甚至部分湿地植物开始死亡,极大地影 响到人工湿地系统的去污能力。 响到人工湿地系统的去污能力。 在冬季西洞庭湿地以菊科、 在冬季西洞庭湿地以菊科、十字花科野生植 物为主,因而在人工湿地植物选取的时候, 物为主,因而在人工湿地植物选取的时候,可以选 择一些菊科、 择一些菊科、十字花科植物来适应冬季温度较低 的环境, 的环境,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湿地系统的去污 能力。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在人工湿地植物越冬期 能力。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在人工湿地植物越冬期 去污能力下降问题研究方面还不深入, 去污能力下降问题研究方面还不深入,今后应当加 强湿地植物越冬期的研究。 强湿地植物越冬期的研究。
去污效果
Klomjek等研究了在含盐环境下生长的 等研究了在含盐环境下生长的8 Pantip Klomjek等研究了在含盐环境下生长的8 种人工湿地植物,有香蒲、管茅、水草、亚洲杂草、 种人工湿地植物,有香蒲、管茅、水草、亚洲杂草、 盐碱地网茅、格勒力草、香根草、 盐碱地网茅、格勒力草、香根草、亚马逊草发现香 蒲长势不好,但它是去除营养物质的最佳植物, 蒲长势不好,但它是去除营养物质的最佳植物,而亚 洲杂草对BOD5的去除率最好。 BOD5的去除率最好 洲杂草对BOD5的去除率最好。 Antonio等对西亚2 Antonio等对西亚2个不同人工湿地里的不同植 等对西亚 物的长势和生物量作了研究, 物的长势和生物量作了研究,发现横向潜流型人工湿 (H-SSF)和垂直潜流型人工湿地(V-SSF)中同种植 和垂直潜流型人工湿地(V 地(H-SSF)和垂直潜流型人工湿地(V-SSF)中同种植 物的长势和生物量也不相同, 物的长势和生物量也不相同,但是从去除污水的总体 效益来看, 效益来看,人工湿地具有替代传统污水处理技术的潜 力。
人工湿地植物的研究现状 及展望
1.人工湿地植物的概述 人工湿地植物的概述
2.人工湿地植物的相关研究现状 2.人工湿地植物的相关研究现状
.人工湿地植物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3 .人工湿地植物应用过程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人工湿地植物概述
根据湿地内植物存在的 形式,人工湿地分为: 浮水 形式,人工湿地分为: 植物人工湿地 沉水植物人 人工湿地; 植物人工湿地; 沉水植物人 工湿地; 挺水植物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 工湿地; 挺水植物人工湿地。 浮水植物系统中的植物漂浮 于水面上,根系呈淹没状态。 于水面上,根系呈淹没状态。 经常被应用的植物有浮萍和 风信子。 风信子。沉水植物人工湿地 系统中植物完全淹没于水中。 系统中植物完全淹没于水中。 目前所指的人工湿地一般是 指挺水植物系统和浮生植物 系统。 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