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普通话”主题征文:家里出了个“城里人”

合集下载

“我与普通话”主题征文2篇

“我与普通话”主题征文2篇

“我与普通话”主题征文2篇我与普通话主题征文:家里出了个城里人我喜欢爸爸,这是表妹说的第一句普通话,深情、真切。

舅舅45岁了才得到这么一个宝贝闺女,高兴的不得了,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眼眶都湿润了。

他把这句话发到家族微信群里,大家都稀罕经常听。

我们回外婆家,她就要求:快给我听听甜心的声音,真的好心疼啊。

很快,表妹3岁了,不久前他们一家人搬到县城里住。

父母亲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不说普通话,缺少了语境,孩子最初说的一点普通话便慢慢卡壳了,也是一口家乡话。

去广场玩,别的小朋友说的都是普通话,而她却一脸懵,交流困难,这让原本活泼的她胆怯了,爸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也无奈。

但小孩的适应能力很强,时间不长,表妹便入乡随俗了。

从哪里学普通话?追根溯源,看动画片、听儿歌。

我不禁感叹,现在的孩子真聪明啊,听外婆说,我到两岁了还不怎么会说话呢。

现在她的普通话说的很标准,她爸爸妈妈、家里的亲戚也都跟着说。

回了外婆家,外婆也是被她带着说不太标准的青普话。

而她咯咯笑着不停纠正:奶奶说的不对,立马一字一句的教。

外婆一脸宠溺的跟着学,回过头跟舅舅说:哎呀,老了,不会说,说的下巴困啊。

继而揉揉下巴转身接着像个听话的孩子认认真真地跟着表妹学。

我小姨家是放牧的,很少与外人接触,普通话更是无从说起。

有一天,来了个外地的收牛人,要谈价钱,结果因为小姨夫不会说普通话半天谈不拢。

这时候小姨出马了,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跟那人谈价钱,最后双方满意、皆大欢喜。

这得归功于甜心,因为她说普通话,我们就跟着说,虽然不流利,但关键时候舌头也不那么绕,现在看来还真管用哎。

小姨笑的合不拢嘴。

#from 我与普通话主题征文2篇/ end# 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创新风尚。

我们随处都可以见到这样的提示语,这也意味着普通话已成为时代的需求,时尚的追求。

我与普通话主题征文:我愿为普通话添彩普通话是我国的国语,是中国的语言标志,它能让五湖四海不同民族的朋友用共同的语言交谈。

有关家乡的普通话作文

有关家乡的普通话作文

有关家乡的普通话作文篇一《家乡话与普通话的趣事》我老家是个小地方,那儿的家乡话特别有特色。

小时候,我觉得家乡话是世界上最顺溜的语言,根本没想过还有普通话这回事。

有一回,村里来了个外地的小贩,挑着一担子的小玩意儿。

村里的小孩儿都围上去瞧新鲜。

那小贩操着一口带着外地口音的普通话,一直在介绍他那些小玩意怎么好玩。

我们这群小孩儿呢,大多只是瞪着眼睛好奇地看,因为他说的话我们半懂不懂。

我那时候自告奋勇,就用家乡话问他一个小木雕多少钱。

我噼里啪啦说了一串家乡话,那小贩一脸懵,直摇头说听不懂。

我又慢慢重复了一遍,他还是摇头。

我当时就急了,心想这人咋这么笨呢。

后来我一边用手比划,一边又尽量把家乡话放慢速度说。

周围的小伙伴都憋着笑,估计觉得我像个小丑在表演似的。

可小贩就是不明白,把我也急得不行。

这时候,村里的一个上过学的大哥哥过来了,他用普通话跟小贩交流,一下子就把价格问清楚了,还帮我买下了那个小木雕。

我拿着小木雕,心里就在想,这普通话咋这么神奇呢,能让不同地方的人互相明白意思。

从那以后,我就对普通话有了兴趣,知道它对交流可重要了。

虽然我还是很热爱家乡话,可在不同的场合,像学校或者出去玩的时候,普通话发挥的作用就比家乡话大多了。

家乡话就像土里土气但特别亲切的小棉袄,而普通话像件精致体面适合出远门的西装,各有各的好。

篇二《普通话在我的家乡》我的老家,要是你去了,就会发现那是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地方。

在咱家乡,大部分人都是说着一口浓郁家乡味儿的方言。

但是呢,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通话也悄悄在我们家乡扎了根。

去年过年回家,我参加了村里的集市。

那集市可热闹了,卖啥的都有。

我看到有个大爷在卖自己家种的新鲜蔬菜。

这大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以前都只说家乡话。

但是那天,我听到他在用他那带着粗糙口音的普通话跟一个游客介绍他的菜。

他磕磕巴巴地说:“这菜,好,没有农药,新鲜,便宜卖嘞。

”看得出他努力在把每个字说标准。

我就好奇,走过去跟大爷闲扯起来。

关于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400字征文最新五篇

关于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400字征文最新五篇

关于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400字征文最新五篇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400字征文篇一十月的北海,秋高气爽,凉风扑面,气候宜人,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普通话宣传周,我们的两位同学表演了一个语言方面的小品,内容是:一位农村人来到城市买餐巾纸,结果服务员拿出了一样又一样五花八门的东西都不合他心意,知道为什麽吗?原来农村人把餐巾纸说成了“三斤屎”。

尽管因为时间仓促,二位同学的表演没有达到维妙维肖,同学们也都没有捧腹大笑,但小品深刻的意义,给了我们同样深刻的启发:一、是我们必须认真学好普通话。

语言是交流沟通的工具,我们伟大的祖国神州辽阔,地大物博,而且有五十六个民族,如果每一个地方都只讲自己当地的方言,那麽,我们就不可能融为一体,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二是我们必须多用书面语言。

书面语言是比较规范、完美的,而方言则多是我们的口头语言,有很强的地方色彩,外地的人往往听不明白,比如“下雨了”我们南方的口头语是“落水了”,一位北方人曾经焦急地问我“谁掉进水里了?在哪呢?”,闹了一个大笑话。

所以,我们要写规范字,讲规范语,做推广普通话的小先锋。

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400字征文篇二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我们日常交流沟通的工具。

我认为学好普通话很重要,尤其是对我们学生更为重要。

那么什么是普通话呢?普通话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要学好普通话,我觉得有这么几条要领:第一,就是学好拼音字母,掌握发音部位,对于局部个别的方音要反复练习直至完全到位为止。

第二,多读些拼音报上的文章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或者看到一个字后,就是暗暗地朗诵其标准音,并注意与方言音的对应关系,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第三,不懂就查。

字典是我们很好的老师,若有不懂,要虚心请教,直至完全正确为止。

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与多义等。

第四,读辞典,翻开现代汉语辞典,一字一字、一词一词、一句一句、一页一页地朗读,极为有效。

我家与国 家通用语言作文

我家与国 家通用语言作文

我家与国家通用语言作文《我家与国家通用语言》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小县城,家里人都说着一口地道的方言。

小时候,我觉得这就是世界上最亲切、最自然的语言。

在我们那个小小的家里,每天的交流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奶奶呼唤我吃饭时,那独特的腔调总是让我感到温暖又安心。

“娃子,快来恰饭咯!”那声音里饱含着对我的疼爱。

然而,随着我慢慢长大,开始上学,我才发现,原来还有一种叫做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存在。

记得刚上小学时,老师用标准的普通话授课,这对于习惯了方言的我来说,简直像是一门全新的外语。

我总是听得一知半解,回答问题时也带着浓浓的乡音,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那时候,我感到无比的窘迫,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普通话。

为了学好普通话,我可没少下功夫。

每天放学后,我都会对着镜子,一个字一个字地纠正自己的发音。

有时候,因为一个发音怎么也纠正不过来,急得直跺脚。

记得有一次,语文老师让我朗读一篇课文。

我鼓足了勇气站起来,用我自以为标准的普通话开始朗读。

可读到一半,我就发现同学们的表情怪怪的,有的在偷笑,有的在窃窃私语。

我心里一慌,顿时乱了阵脚,读得更加磕磕绊绊。

读完后,老师微笑着对我说:“你的勇气可嘉,但普通话还需要多多练习哦。

”那一刻,我的脸涨得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回到家,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委屈的泪水止不住地流。

妈妈走进来,轻轻地拍着我的肩膀说:“孩子,别灰心,慢慢来,咱们多练习就会好的。

”从那以后,妈妈每天都会陪我一起练习普通话,一个字一个音地帮我纠正。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的普通话终于有了进步。

在一次班级的朗诵比赛中,我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诵了一首诗歌,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那一刻,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我终于不再因为口音而感到自卑。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感受到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性。

它不仅仅是一种交流工具,更是连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桥梁。

有一年暑假,我们一家人去北京旅游。

在故宫里,我们遇到了一位来自国外的游客,他向我们询问一些关于故宫的历史。

我的家乡普通话范文

我的家乡普通话范文

我的家乡普通话范文我来自一个美丽的小镇,这里风景优美,人文荟萃,是我深爱的家乡。

在这里,普通话是我们的共同语言,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乡的普通话是标准的普通话,清晰纯正,没有地方口音的瑕疵。

每天,无论是在家里、学校还是社区,我们都在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

这种语言的使用,不仅让我们之间的沟通更加便利,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与外界进行更广泛的交流。

在家乡,普通话贯穿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学校中,我们都能听到纯正的普通话。

父母在家里教育我们要用规范的语言交流,老师在学校里也会强调普通话的重要性。

在社区里,居民们也都习惯使用普通话,这让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并使用了这一语言。

除了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普通话还在我们的文化传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乡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普通话则是我们传承文化的重要媒介。

在家乡的传统文化活动中,普通话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我们了解历史、传承文化的桥梁,也是我们与祖辈交流的纽带。

在我看来,家乡的普通话不仅是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载体。

它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便利地交流,也让我们在文化传承中更加紧密地联系。

我深深热爱着这种语言,它是我家乡的一份独特的文化符号,也是我心中的一种美好记忆。

总的来说,家乡的普通话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贯穿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承载着我们的文化传承。

我为能够在这样一个纯正的语言环境中成长而感到骄傲,我会继续努力,保护和传承家乡的普通话文化,让它在未来的岁月里继续绽放光彩。

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征文作文5篇

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征文作文5篇

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征文作文5篇普通话是祖国通用的语言,不管男女老幼,学好普通话,走遍天下都不怕!你会说普通话吗?以下是整理了关于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征文_第23届全国推普周作文5篇,希望你喜欢。

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征文篇一我深知不说普通话,甚至不会说普通话的痛苦!所以我从小就开始学普通话,现在已经练得很好了(但是,还带了点家乡口音)。

我的外公,他一点儿也不会说普通话,说家乡话是家常便饭了。

而且,经常闹出笑话:炎热的夏天又快到了,要说商店里生意最火的,当然要数卖席子的铺子喽!那儿的人里三层,外三层人山人海。

我和外公也混在人群中。

我们好不容易才等到人群渐渐散了,我们才来到铺子前,外公开口就说:“阿拉(我们),要马(买)小啊子(席子)!”售货员听了一头雾水,他们互相打手势,结果,谁也听不懂。

最后,外公终于想到了在玩的我(因为我会讲普通话)我就用流利的普通话买回了席子。

还有一次,外公想买一套房子,到处打电话想问问有没有房子。

有一次,外公问到一套十楼的的房子,外公就问:“有没有地毯(电梯)?”问得人家是丈二和尚——摸不到脑袋。

外公只好放弃了这套房子。

因为我们中国太大,方言太多,所以,我们都要学会普通话,便于沟通。

特别是我们小学生,更应该学好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征文篇二我国的语言各不相同,河南有河南的方言、山东有山东的方言、广州有广州的方言,为了方便沟通、便于交流,我国就推行了通用的语言——普通话。

我们学校的赵老师在开学典礼上提出:本学期主要开展推广普通话活动,我们学校的师生都要说普通话。

我放学回到家,对妈妈说:“我们学校开展了讲普通话的活动,从今天起,我们在家也讲普通话吧。

”妈妈笑着说:“哈哈,好啊!我们单位也在推广普通话,比你们还领先一步呢。

”说着,妈妈还举个例子:有一次,妈妈单位里来了一个人,他跑到妈妈的办公室问:“人事科在哪儿?我要杀一个人。

”妈妈的同事听了这句话都大吃一惊,原来,这个人说的是家乡话,把“查”说成了“杀”,他是查一个人。

小学四年级叙事作文:普通话铺就小康路

小学四年级叙事作文:普通话铺就小康路

普通话铺就小康路
本文是小学关于小学四年级叙事作文的普通话铺就小康路,欢迎阅读。

家乡是远近有名的蔬菜、粮果种植生产基地,盛产甜椒、芋头、柑桔等,每年都吸引很多外地客商来洽谈生意。

在跟外地老板打交道的过程中,一些农民也西装革履坐上了谈判桌,但就因为方言重、话难懂,往往造成误会甚至闹出笑话。

我家设有收购站,大量的农副产品集中收购起来,然后由购销商运往各地销售,在这期间,也有许多的老板常常打来电话或直接前来洽谈生意。

记得去年“月半”前后,家里收购了大量的甜椒,由于市场上供过于求,且事先没有联系好“买家”,出售无望,妈妈急得团团转。

到了傍晚,终于等到一位客商打来电话,可妈妈“喂、喂”了一阵子就挂了电话,妈说听不懂对方说什么。

过后一打听,才知道是一位从外地来的、说普通话的客商,由于无法洽谈,他已经到别处购买了,好端端的一笔生意就这样泡汤了。

妈妈开始尝到了不懂普通话的苦头,好强的她有一股不服劲,下决心学说普通话。

在她的带动下,村民们也来了劲,纷纷学说普通话。

他们跟着广播、电视学,让子女教,碰到困惑就去请教学校的老师,学后用,用中学,他们说普通话的水平慢慢提高,如今与客商谈生意做买卖如鱼得水。

长年跑促销的吴大叔操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说:“我以前嗓门大,方言重,就没法跟客户谈生意。

学会普通话后,找我谈生意的人多了,成交额也高了,这里面少不了普通话的功劳。


人人都学普通话,说好普通话已成了村里人的新时尚。

说好普通话,铺就致富路!。

五年级作文写人:我与普通话

五年级作文写人:我与普通话

五年级作文写人:我与普通话普通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普通话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成为世界各国联结友好的桥梁。

我与普通话之间还有一段小故事呢,请与我一块分享吧!那是在去年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去上海游玩,到了上海,我们先来到了上海市政府广场前面。

突然,我闻到了一阵烤地瓜味,香味扑鼻而来,我便和爸爸要烤地瓜吃。

爸爸来到小摊前,问:“地瓜子多钱一个?”摊主听不懂我们说得莱芜方言,便用上海方言说:“地瓜子么意思,偶们听不懂,咪有。

”我听了,不明白他的意思,便问他:“你说这话什么意思?”那位摊主用标准的普通话说了一句:“我们这里大部分用普通话说话,很少用本地方言,所以,我们希望你们能用普通话说话,如果用你们本地方言,我们会听不懂的。

”此时,我觉得非常尴尬,便从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普通话,说好普通话。

还有一次,我和妈妈去拜访一个远在杭州的叔叔。

叔叔说要带我们去玩儿,我在路上的时候,感到非常饿,便说:“妈,俺饥困了。

”叔叔听了,说:“你困了,就睡觉吧。

”我笑话叔叔听错话,妈妈又帮我“翻译”了一遍,叔叔才明白过来,他说,现在城市里都用普通话,所以,他希望我学着说好普通话,这样,跟别谈话时,才能畅所欲言。

我听了,明白了普通话的好处和作用。

现在,我已经学会了普通话,并且,能说出一最标准而又流利的普通话,我真高兴。

普通话的用处太大了。

普通话现在已经在国际上占着越来越显著的地位——它成了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它已不仅仅是沟通的需要,它还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它让我们骄傲!它让我们自豪!它让我们在外国人面前扬眉吐气!我要说:“同学们,普通话就像一棵文明之花中的一朵,我们也是文明之花中的一员,让我们学好普通话,说好普通话,让普通话永远充满在我们的文明校园里吧!我们共同努力,共同加油,共同让文明之花开在我们的校园里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与普通话”主题征文:家里出了个“城里人”
“我喜欢爸爸”,这是表妹说的第一句普通话,深情、真切。

舅舅45岁了才得到这么一个宝贝闺女,高兴的不得了,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眼眶都湿润了。

他把这句话发到家族微信群里,大家都稀罕经常听。

我们回外婆家,她就要求:“快给我听听甜心的声音,真的好心疼啊。


很快,表妹3岁了,不久前他们一家人搬到县城里住。

父母亲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不说普通话,缺少了语境,孩子最初说的一点普通话便慢慢“卡壳了”,也是一口家乡话。

去广场玩,别的小朋友说的都是普通话,而她却一脸懵,交流困难,这让原本活泼的她胆怯了,爸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却也无奈。

但小孩的适应能力很强,时间不长,表妹便入乡随俗了。

从哪里学普通话?追根溯源,看动画片、听儿歌。

我不禁感叹,现在的孩子真聪明啊,听外婆说,我到两岁了还不怎么会说话呢。

现在她的普通话说的很标准,她爸爸妈妈、家里的亲戚也都跟着说。

回了外婆家,外婆也是被她带着说不太标准的“青普话”。

而她咯咯笑着不停纠正:“奶奶说的不对”,立马一字一句的教。

外婆一脸宠溺的跟着学,回过头跟舅舅说:“哎呀,老了,不会说,说的下巴困啊。

”继而揉揉下巴转身接着像个听话的孩子认认真真地跟着表妹学。

我小姨家是放牧的,很少与外人接触,普通话更是无从说起。

有一天,来了个外地的收牛人,要谈价钱,结果因为小姨夫不会说普通话半天谈不拢。

这时候小姨出马了,操着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跟那人谈
第1页/共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